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21年畢節(jié)中考備課復習課件 第3篇 專題2 文言文閱讀(455張PPT)第三篇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二文言文閱讀課標研讀2011版課程標準近兩年試題形式2021命題預測1.誦讀古代詩詞,閱讀簡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意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2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3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考查能否借助解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疾檎n內文言文對比閱讀,通常是解釋實詞,句子朗讀停頓,翻譯句子,比較兩篇文章寫景、抒情、哲理的異同,表現手法,閱讀啟示、感受
2、,與文章相關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等等。文言文對比閱讀 (課內對比,課內課外對比)??键c可能涉及實詞解釋、句子翻譯、比較分析寫作手法、閱讀啟示、感受、教益等。題量、題型、分值與2020年基本相同。真題回放一、(2020貴州畢節(jié))古文閱讀。(14分)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
3、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1)門(或“窗戶”)(2)考慮,想到(3)這(4)追溯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第(1)句中的“戶”意思單一,就是“門或者窗戶”。第(2)句中的“念”在古漢語中一般有兩種意思:讀。掛念,想到。結合語境,選義項。第(3)句中,“是”在古漢語中一般有兩種意思:判斷動詞;這,指示代詞。選義項。第(4)句中,“循”是個古今異義詞,古義:追溯。今義:循環(huán)。選追溯。2翻譯下列句子。(4分)庭下如積水空明蓋竹柏影也。_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_廳堂下面好像清澈透明的水潭原來(大概)是竹子
4、柏樹的影子吧。您不懂得魚的樂趣,是完全的了。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如下重點詞要準確譯出:“如”,好像;“蓋”,原來是;第一個“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第二個“之”,助詞“的”?!叭?,完全、完備。3蘇軾與張懷民是好朋友,莊子與惠子也是好朋友。兩對好朋友都樂在游中,請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3分)蘇軾與張懷民未寢而結伴夜游,在中庭見到月下美景而心里愉悅。莊子與惠子是一對冤家朋友,結伴游于濠梁之上,以相互詭辯斗嘴而樂。樂點雖不一樣,都很率性自在。注意“樂”的核心和場境,蘇軾與張懷民月夜出游賞月而樂,莊子與惠子伴游濠梁斗嘴而樂,分別是“賞月”和“斗嘴”。4你更欣賞他們中哪一對的相交之
5、道,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3分)示例一:更欣賞蘇東坡與張懷民。東坡處貶謫中,超脫于物喜己悲,興來即往尋伴:張懷民不因世俗炎涼而生嫌隙,有呼即應。二人夜游而樂,自在閑適,難得難得!示例二:更欣賞莊子與惠子。二人相游,不以吃喝玩樂、飛短流長為話題,面對自然萬物,即興而起,精神相契,爭議的雖你我調侃,思考的卻是哲學命題。此種境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二、(2019貴州畢節(jié))文言文閱讀。(14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
6、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1)盛飯食的竹器(2)忍受(3)同“披”,穿著(4)香囊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第(1)句中的“簞”意思單一,就是“古代用竹子等編成的盛飯用的器具”。第(2)句中的“堪”在古漢語中一般有兩種意思:動經受得起;能夠承受;能忍受。動可以;能夠。結合語境,因為義項。第(3)句中,“被”是個通假字,結合后面的“綺繡”可知其意義。第(4)句中,“臭”是個古今異義詞,
7、結合前面的“右備”可知意義,不能誤解為現代漢語的壞氣味。2翻譯句子。(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如下重點詞要準確譯出:“逆旅”,旅店;“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再”,兩頓;“食”,名詞作動詞,吃飯;“鮮肥”形容詞作名詞,“新鮮肥美的東西”;“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3兩段文字都采用對比寫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3分)對比中更能突出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態(tài)度。甲文對比中突出了顏回安貧樂道的人生態(tài)度;乙文對比中突出了求學的艱辛,學習意志的堅定。本題考查對寫作手法對比手法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題要明確對
8、比的一般作用突出表達的情感。同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解答。結合甲文內容可知,把人們“不堪其憂”與顏回“不改其樂”作對比,突出顏回安貧樂道的人生態(tài)度;結合乙文內容可知,把“同舍生”的華麗服裝和的“缊袍敝衣”作對比,突出求學生活的“勤且艱”。4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學家,他們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發(fā)?(4分)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擾和誘惑。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要牢固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為之努力拼搏奮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礙,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本題考查對作品主旨或的人生態(tài)度
9、理解以及閱讀感悟體會。結合甲文內容,從“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中可知,顏回具有安貧樂道的認識態(tài)度;結合乙文內容,從“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中可知,宋濂具有刻苦勤奮、學習意志堅定的學習態(tài)度。考點解碼一、文言實詞知識點(一)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不亦說乎”中的“說”通“悅”,“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通假字的考查點就是對它的解釋。通假字的解釋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二)古今異義所謂“古今異義”,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已經不同的詞。
10、如:“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去”,古義是“離開”,后來演變?yōu)椤暗侥车厝ァ?。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1詞義擴大。文言文中,某些詞的原有意義比較狹小,后來它的意義有了發(fā)展,應用范圍比原來廣泛了,這種現象稱為詞義的擴大。例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孟子)中的“江”“河”與“淮”“漢”并列,專指“長江”和“黃河”,現在擴大為用于泛指的通名(泛指一切大的河流)了。2詞義縮小。指一個詞的今義范圍比古義小。例如:(1)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兒女,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意義范圍大一些;現在專指男方的配偶,意義范圍小一些。(2)臭:文言中表示氣味
11、好壞都可,現在只表示壞氣味。3詞義轉移。有的詞古今詞義差別很大,詞義發(fā)生了轉移,即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锪?。例如?1)涕:古代指“眼淚”,“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出師表)中“涕”就是“眼淚”;現在指“鼻涕”。(2)烈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3)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的“犧牲”,本指作祭祀用的牲畜,現在已轉換為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彩變化。指詞語的感彩古今發(fā)生了變化。具體情況有古褒今貶和古貶今褒等。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鄙”是指地位低下
12、、知識淺陋,并沒有貶義,現在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變?yōu)橘H義詞。5詞義弱化。例如:“很”,古義是兇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霸埂?,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在表示埋怨、責備。6詞義強化。例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罢D”,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7名稱說法改變。古代某些事物的稱呼,在白話中已換成另一種說法,只在某些特定場合或固定短語中還保留著。例如:(1)目:成語“目不識丁”中的“目”現在改稱“眼睛”。(2)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兩小兒辯日)中的“日”現在改稱“太陽”。(三)一詞多義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
13、中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意義。把握一詞多義現象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1本義。就是詞的本來的意義,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根本意義。例如:(1)“本”的本義就是樹木的根。(2)“道”的本義指路途,道路。2引申義。就是本義派生(引申)出來的與本義相關的其他意義。例如:(1)畔:本義是田界,田界是在田的邊上,所以旁邊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橋畔”“枕畔”,這是“畔”的引申義。(2)城:本義是“城墻”,由“城墻”引申為“城市”。例如:“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3)道:本義為“道路”。而“方法”“道德”“學說”為其引申義。3比喻義。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礎上所產生的意義。例
14、如:(1)爪牙:本義是指動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代是指得力幫手的意思,屬于褒義。比喻意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后多比喻為壞人效力的人,他們的黨羽、幫兇。(2)手足:本義“手和腳”,比喻義“兄弟”“黨羽”。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4假借義。所謂詞的假借義,古文中常常出現通假字現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義。例如:(1)蚤:同“早”。如,“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義為“早一點兒”。(2)莫:同“暮”。如,“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義為“夜晚”。(四)詞類活用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
15、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作詞類活用。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如下幾種:1名詞活用作動詞。一般情況下是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名詞作動詞;副詞后面直接帶名詞,名詞就活用為動詞。活用后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作化而已。例如:(1)“策之不以其道”(馬說)中“策”本是名詞“鞭子”,在這里活用為動詞“用鞭子打”。(2)“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為名詞“洞穴”,在句中用為動詞“打洞”。2名詞活用作狀語。有如下三種情況:(1)一般名詞作狀語。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詞“狗”,在此作狀語“像狗一樣”。(2)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名詞直接作狀
16、語,往往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來修飾“望”,限制其方向。(3)時間名詞作狀語。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如“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時間名詞作狀語。它們往往用“而”或“以”同動詞相連接。3動詞活用作名詞。當動詞在句中替代了跟它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具有表示人或事的意義時,這個動詞就被活用作名詞了,一般充當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如:“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中的“射”,本是動詞“射箭”,這里轉化為名詞“射箭的本領”。4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形容詞就
17、轉化為動詞。如:“天下苦秦久矣”(陳涉世家)中的“苦”,因帶賓語“秦”,意為“(對秦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感到苦惱”。5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在句子中,形容詞如果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義,形容詞就轉化為名詞。如:“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中的“鮮肥”,就是形容詞轉化為名詞,作“新鮮肥美的東西”講。6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怎么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活用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有所改變。(1)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和它的賓語在一起,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于憂患,
18、死于安樂)中的“餓”是動詞,因后面帶賓語“其體膚”,就活用為使動,“使體膚經受饑餓”。(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假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tài),那么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帶賓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棟”(黃生借書說)中的“汗”本是名詞“汗水”,因其后帶賓語“?!?,意為“使牛出汗”,成為使動。7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以為)怎么樣”的意思。(1)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名詞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9、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中的“賓客”,本為名詞,“賓客其父”為動賓結構,“賓客”就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以其父為賓客”。(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中的“異”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異之”就是“以之為異”,“認為這事奇怪”。二、文言虛詞知識點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有些表示指示和疑問的代詞,用法接近虛詞,一般也算作虛詞。(一)副詞副詞常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不同于現代漢語的是,古代漢語的副詞??梢栽谂袛嗑渲行揎椕~謂語。我們
20、這里把副詞分為程度、范圍、時間、語氣、頻率幾類。1程度副詞。是表示性質、狀態(tài)或行為動作所達到的程度的副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例如:(1)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極:可譯為“很”。(2)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稍:可譯為“稍微”“略微”。2范圍副詞。表動作行為或與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物的副詞。修飾動詞,作狀語。例如:(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并:可譯為“全部、全都”。(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與朱元思書)皆:可譯為“全部、全都”。3時間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持續(xù)與時間有關的副詞。(1)過去、向來時:表行為
21、動作已經發(fā)生或曾經發(fā)生。表示“已經、曾經”意思的有“既、已、曾、嘗”。例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嘗:可譯為“曾經”。(2)正在、變化時:表行為動作正在進行。表“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適、會”。例如: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會:可譯為“適逢,恰巧遇到”。4語氣副詞。表示肯定、否定、推測、反詰等各種語氣的副詞。(1)肯定、確認:必、誠、信、固、果。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一定、實在、果真”。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必:可譯為“一定”。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誠:可譯為“實在”。(2)否定、禁止:表否定的語氣副詞
22、有“不、弗、未、非、靡、亡、否”,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否定動作行為或形態(tài),作狀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不、沒有”。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弗:可譯為“不”。(3)推測、估量:殆、蓋、庶、其、得無、無乃、庶幾。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大概、也許、幾乎、可能”。例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得無:可譯為“恐怕”“是不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其:可譯為“大概”,表推測語氣。(4)反詰:豈、寧、庸、其。譯為“難道、哪里”。例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可譯為“難道”,表反問語氣。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豈:可譯為“難道”,表反問語氣。5頻
23、率副詞。表“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的有“屢、數、輒、每、頻、累”等。例如: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數(shu):可譯為“屢次”。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出師表)每:可譯為“常?!?。(二)介詞介詞是把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介紹給動詞、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時間、方式、原因、對象等的詞。這里重點介紹初中使用頻率高,用法比較復雜的介詞于、以、為。1于。介詞“于”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例如: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句中的“于”可譯作“在”。(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例如:操蛇之神聞之,懼
24、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句中的“于”可譯作“向”。(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例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例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三章)2以。介詞“以”的主要用法有:(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句中的“以”可譯作“因”或“因為”。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前一個“以”表原因,可譯作“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可譯作“來”。(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
25、憑借”“按照”“依靠”等。例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句中的“以”可譯作“按照”。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句中的“以”可譯作“憑”或“憑借”。(3)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方式、方法,可譯作“把”“拿”“用”等。例如:屠懼,投以骨。(狼)句中的“以”可譯作“把”。以刀劈狼首。(狼)句中的“以”可譯作“用”。3為?!盀椤弊鳛榻樵~的用法有如下幾種:(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例如: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句中的“為”可譯作“對”。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句中的“為”可譯作“向”。(2)表示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
26、譯作“被”。例如: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句中的“為”可譯作“被”。(3)介紹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替”“給”等。例如:公輸般為我造云梯之械。(公輸)句中的“為”可譯作“替”。(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例如: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句中的“為”可譯作“為了”。(三)連詞連詞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或句子,以表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系的虛詞,其本身無實在意義,但它可幫助我們認識句子的語法結構和邏輯關系,更準確地理解句意,連詞可按其所表示的結構、邏輯關系進行歸類。1并列關系。表并列關系的連詞有“與、及、而、且、則、且且、既且”等。例如:中峨冠
27、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句中的“而”可譯作“并且”。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句中的“而”可譯作“又”。2修飾關系?!岸薄耙浴背S糜谛揎椪Z與中心詞之間,表示二者的修飾關系。譯成“著”或不譯。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句中的“而”可譯作“著”。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句中的“而”可不譯。3承接關系。表承接關系的連詞有“而、以、乃、則、遂、即、于是、然后”。例如: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句中的“而”可譯作“就”。4轉折關系。表轉折關系的連詞有:而、然、但、則、乃、顧、雖。可譯為“卻、可是、但是、然而”等。例如: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句中的“而”可譯作“但”。予獨愛蓮
28、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句中的“而”可譯作“卻”或“但是”。5因果、目的關系。常用連詞有:以、為、故、是故、是以。例如: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句中的“以”均可譯作“用來”。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句中的“以”均可譯作“用來”。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句中的“以”均可譯作“來”。6假設關系。常用連詞有:若、茍、今、使、則、雖、而、向使、假令。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句中的“則”可譯作“如果”。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雖”可譯作“即使”。(四)助詞助詞是古代漢語中不能單
29、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1結構助詞。之、者、所、然。(1)之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如: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例:何陋之有?(陋室銘)用在主謂之間。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定語后置的標志。譯時應省去。例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一個、三個字之間
30、,使之分別湊成兩個、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如: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2)者?!罢摺弊鹘Y構助詞時,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于名詞性短語。例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句中的“者”可譯作“的人”。2語氣助詞。(1)陳述語氣:也、矣、焉、耳。例如: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句末語氣詞“焉”表陳述語氣,可不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句末語氣詞“也”,表陳述語氣,可不譯。(2)疑問語氣:乎、焉、與(歟)、邪(耶)。例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句末疑問語氣助詞“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3)
31、句首語氣:唯、夫、蓋。例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句中的“夫”,讀“f”,句首發(fā)語詞,表示將要發(fā)表議論,不翻譯。(4)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后,表停頓。(五)嘆詞嘆詞是人們在感情激動時發(fā)生的一種聲響,因此,它是表達強烈感情的詞。它不作句子成分,也不和別的詞組合,獨立于句子成分之外,或作獨立成分,或作獨詞句。例如: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嗟乎”為嘆詞,可譯為“唉”。噫(y)!菊之愛,陶后鮮(xin)有聞。(愛蓮說)“噫”為嘆詞,可譯為“唉”。嘻,技亦靈怪矣哉!(核舟記)“嘻”表示驚奇
32、、欣喜、贊嘆之情。三、文言語句知識點(一)理解文言句式文言文中有些與現代漢語表達方式不同的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句)等。掌握這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助于對文言語句的理解。(二)翻譯文言語句1翻譯的基本要求對文言文進行翻譯時,要力求達到三個要求:忠實原文、表意明確、簡明優(yōu)美。簡單地說,做到“信、達、雅”三個字。(1)信。指譯文準確無誤,符合原意,忠實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意思翻譯出來。例如:“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句中“寒”“暑”泛指“冬季”和“熱季”;“易”是“交換”之意;“節(jié)”指“季節(jié)”;“返”是“往返一次”???/p>
33、譯成“一年冷熱兩季,才可往返一次?!比绻g成“一年冷熱交替時,才可返回”就違背原文的意思了。(2)達。指譯文通順暢達,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文通句順,沒有語病。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句中的“布衣”,原指“粗布大衣”,引申為“平民”;“躬”是“親身,親自”之意。譯作“我本來是一位平民百姓,親自在南陽耕田種地?!边@就把諸葛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巧妙反映出來,既合乎情理,又毫無自夸炫耀之意。(3)雅。指譯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力求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水準。例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句中的“良田美池”可以直說良田美池,但如果譯成“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就形象
34、生動得多,把桃花源優(yōu)美、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給人展示了出來,而且更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2翻譯的基本原則中考翻譯文言文語句的基本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直譯,是按照原文的詞語和句式逐一對譯,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的詞語和句式。例如:原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敝弊g要求字字有著落。(2)意譯,是根據原文的意思去進行靈活的翻譯,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以改變原文的詞數、詞序和句式。例如:原句:“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譯句:“天上的云霧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圓,月映水上如金光閃耀,月影像一塊圓圓的玉
35、璧沉落在水底?!边@個例句的譯文,適當地增減了詞語,調動了詞序,這就是意譯。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準確翻譯,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要準確到位;又要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或補充,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習慣;還要能識別特殊句式,辨明修辭,注意恰當轉換古今句式,巧妙處理古代修辭,譯出原文的語氣和風格特點。四、“篩選提取信息”考點知識所謂“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從全文的角度對有關信息材料進行辨別、篩選并提取組合。這實質上是在考查我們對文意的理解。篩選文中信息試題,在題干中都規(guī)定了篩選信息所圍繞的“中心”。這“中心”往往是閱讀材料內容的中心,或人物的主要品性、行為,或者是的寫作意圖、態(tài)度、觀點。五、“歸納
36、中心要點”考點知識“歸納中心要點”是對所閱讀的文言文(段)“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所謂“歸納”,是說對文章的結構層次或內容要素能用簡潔的語言濃縮表達,或者對給出的表達作出判斷。“歸納內容要點”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內容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屬于“化整為零”的分析和提煉的過程?!爸行囊馑肌笔俏恼碌撵`魂,是讀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對一篇文章的測試(命題和解答)總有影響和制約。“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內容主旨化,并加以闡發(fā)或概括,屬于“化零為整”綜合和整理的過程。二者互相聯系、相輔相成,一個是需要整體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為宏觀指導,一個是必須以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基本內容為基礎。六、
37、“感知情感態(tài)度”考點知識“情感”是借文中的人、事、物所抒發(fā)的感情,或喜愛,或厭惡,或憎恨;“態(tài)度”多指贊成或反對,贊頌或批判,或二者都有。在文中的“情感態(tài)度”就是指對文章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態(tài)度,是歌頌、贊揚、認同、憐憫,還是諷刺、貶斥、反對、嘲笑;也包括對文中所敘述事情的態(tài)度,是擁護、肯定,還是反對、否定?!案兄楦袘B(tài)度”這個考點中所說的“情感態(tài)度”不是我們閱讀時的認識,而是在行文中的流露。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根據在文中對人物或事件的帶有情感認識的表述,分析概括出在文中的情感態(tài)度?!暗那楦袘B(tài)度”通常隱含在平淡的敘述語言里,是指“肯定與否定”“批評與贊揚”“褒獎與貶低”等情感態(tài)度。七、“揣摩評價探究”
38、考點知識“揣摩評價探究”這一考點是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實就是考查考生對文本的個性閱讀能力。所謂“揣摩”,是考生對所閱讀的文言文材料中某些內容的獨特感悟;“評價”是指考生對材料中的某些問題發(fā)表個人的看法;“探究”是指探討疑點難點,有所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近幾年出現的探究性試題,總的來說,都表現為引導考生利用現有的材料,結合生活、社會實際,對文言文進行探究。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選段,按要求解答。(14分)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
39、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節(jié)選)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
40、,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陳壽隆中對節(jié)選)(1)介詞,在(2)連詞,就(3)通假字,通“伸”,伸張,想(4)這里是失敗之意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答題時,要本著“詞不離句”的原則,結合整句的意思來判斷單個詞的含義。(1)句意為:在南陽親自耕種。(2)句意為:先祖于是就拜訪諸葛亮。(3)句意為: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張大義。(4)句意為:最終失敗了。然后根據各句的意思解釋加點詞的詞義。考點一:理解常見文言實詞技巧一:字形推斷法。即根據字形判斷詞的意義。如“絕”,從絲從刀,表示用刀割斷絲縷的意思。引申為“斷、斷絕、消失”等,如“沿溯阻絕”(三峽)中“絕”為“斷”。技巧二:課文
41、遷移法。又稱“聯想推斷法”,即聯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如,解釋“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一句中的“過”字,如果聯想到“人恒過,然后能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過”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字的意思也是“有過錯(或犯錯誤)”。技巧三:句意判斷法。即通過理解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義。2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42、許/先帝以驅馳。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B本題考查文言斷句。主語是“先帝”,后面句子都是承前省,即為:“先帝猥自枉屈”“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先帝咨臣以當世之事”,以此依據斷句;“感激”和“許先帝”施動者都是諸葛亮,亦可獨立成句??键c二:斷句技巧一:名詞斷句法。方法是:通讀全句(或全段,或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技巧二:文言虛詞斷句法。文言文虛詞斷句的一般規(guī)律是:“蓋”“夫”大多在句首,這些詞語的前面一般應用
43、句末點號。3翻譯下列句子。(4分)(1)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2分)(2)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2分)(1)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2)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的人們并不承認這件事。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如下重點詞要準確譯出:(1)句重點字詞:愿,希望;則,那么,那樣;計日,數著,計算日子。(2)翻譯時注意把握“莫之許”的正常語序。每,常常;之,代詞,指“自比管種、樂毅”這件事;許,認可,承認??键c三:翻譯文言語句技巧一:對譯法。指把原文中的文言單音詞對譯為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或多音詞。技巧二:保留法。文言文
44、里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謚號、書名、器具名稱等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詞,都可以不翻譯而照錄下來。技巧三:補充法。就是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從而使句意完整。技巧四:刪除法。即刪去不必譯出的詞(發(fā)語詞、判斷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技巧五:調整法。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技巧六:意譯法。對少數文言詞不能緊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譯的,可把大意翻譯出來即可。4甲文中“后漢所以傾頹”與乙文中“漢室傾頹”所指內容是什么?造成“傾頹”的原因是什么?諸葛亮認為怎樣做才能使?jié)h室興???(4分)指東漢的崩
45、潰、衰敗。“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或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造成國家不治。諸葛亮認為親近信任貞良死節(jié)之臣或“親賢臣,遠小人”能使?jié)h室興隆。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先漢是指西漢時期,后漢就是指東漢時期;由文章原文即可明白傾頹和興隆的原因??键c四:篩選提取信息審清題干,排除干擾。題干信息是我們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給我們篩選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應對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篩選信息。譬如題干中要求“漢室傾頹與漢室興隆”的原因,結合上下文就迎刃而解。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弄清所篩選的信息與題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題。(14分)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
46、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1)順流而下(2)表示數目不確定(3)即使(4)穿過,透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答題時,要本著“詞不離句”的原則,結合整句的意思來判斷單個詞的含義。(1)句意為: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2)句意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3)句意為: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風。(4)句意為:陽光直照
47、(到水底),結合句意解釋詞義即可。6甲文段中與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分)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本題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理解?!俺o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意思是: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該句寫出了船行之快。“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意思是: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該句也寫出了船行之快。所以這兩個句子有異曲同工之妙。7翻譯下列句子。(4分)(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
48、無闕處。(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1)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2)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本題主要考查語句翻譯。(1)重點詞:自,在、從。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2)重點詞:俶爾,忽然。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8甲、乙兩文都寫到了水,但特點不同,甲文段水的特點是:_;乙文段水的特點是:_。(2分)水勢大、水流急清澈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水大,“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水流急。乙文中的“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
49、澈,影布石上”寫出了水的清澈。課文過關家庭聚會不久,一會兒憑借2翻譯下列句子。(1)白雪紛紛何所似?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說成像柳絮那樣,憑著風在空中飛舞。相約同行丟下離開回頭看通“否”,疑問語氣詞,嗎簡直不是人,丟下別人,先(獨自)離開。4學習本文的啟示是什么?啟示:誠信是人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會受到別人尊重我們應尊重他人,對他人不尊重就是對自己不尊重。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生氣,發(fā)怒多次反省老師傳授的知識指獨立做事情越過,超過學過的知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喜歡,愛好以為樂趣河邊軍隊的通稱忠實,堅守“說”同“悅”,喜悅、愉快“有”同“又”,放在整數與
50、零數之間名詞作狀語,按時名詞作狀語,每日形容詞作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名詞作動詞,吃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憑借可能、許可粗劣疏通、疏散冷水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了解懂得表轉折表順承表并列他的那種在對于6翻譯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鬃诱f:“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1、”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釉诤舆吀袊@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笨鬃诱f:“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8)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52、仁德就在其中了?!敝~,用于句首,表發(fā)端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內心恬淡,不慕名利輕薄浮躁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增長指安靜,精力集中指環(huán)境上的安靜,不嘈雜輕浮危險,不安全怠惰散漫指速度緩慢學習學業(yè)成就的意思5翻譯下列句子。(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君子的行為操守,是用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內心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確(堅定)志向,不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53、。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6回答下列問題。(1)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誡子書提出了什么樣的教育觀點?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用意是告誡兒子要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學習。文中,諸葛亮所提“德、志、學”發(fā)展至今,與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個人接受教育的內容,可謂“德、智、體、美”等并無實質性差別,“德”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學習成績;“體”指的是體育鍛煉,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夠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體的美與心靈的美。當然,當今教育,又加上了“勞”,即勞動教育。五、蒲松齡狼止綴并驅故
54、窘敵弛眈眈犬尻股寐蓋黠幾何1倒裝句:投以骨(介詞結構后置,即“以骨投”)2省略句(1)場主積薪(于)其中(2)(屠)顧野有麥場緊跟一起;追隨;跟原來一樣覆蓋、遮蓋放下;拿起注視的樣子突然大腿表推測,大概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名詞作動詞,打洞名詞作動詞,攻擊名詞作動詞,上前動詞作名詞,笑料離開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多少學科名罷了耳朵副詞,通“只”,只有動詞,停止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補充音節(jié)代詞,指狼助詞,的名詞,神情、態(tài)度動詞,企圖,打算代詞,麥場代詞,柴草代詞,其中的代詞,指屠戶5翻譯下列句子。(1)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屠夫就奔跑過去,靠在草堆下面,卸下擔子,拿起刀。(2)少時,一
55、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面前。(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過了一會兒,(面前這只狼)眼睛似乎閉了,神情悠閑得很。(4)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罷了。6回答下列問題。(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呢?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的著眼點。行文。通過屠戶的種種情態(tài)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兇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結尾。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戶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戶的機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
56、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2)課文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運用比喻和諷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題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文中寫到的這兩只狼能施展詭計,前后夾擊,盡顯貪婪、陰險、狡詐。盡管如此,它們最終還是斃命于屠戶刀下,因此的議論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終歸是會被識破、被殲滅的。(3)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已終,最后的下場是自取滅亡。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夠戰(zhàn)勝狼,戰(zhàn)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識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爭。除惡務盡,要像屠
57、戶那樣并斃兩狼,不留后患。挖掘,開鑿從井里取水待,等到使知道使用,指勞力像這樣,如此國都國家講述道理助詞,的代詞,這話代詞,這件事助詞,的代詞,他的代詞,那代詞,它介詞,向介詞,在4翻譯下列句子。(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居住在國都中的人(紛紛)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2)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宋國的國君就派人到丁家去問這件事。(3)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像這樣聽信傳聞,(還)不如不聽。5回答下列問題。(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給你什么啟示?)道聽途說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不要輕信流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要有調查研究的審慎態(tài)度和去偽存
58、真的求實精神。(2)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說明求賢不應該僅憑傳聞,對于傳聞必須驗之以理。七、杞人憂天中傷亡舍然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據的憂慮或擔心。崩塌,陷落告知,開導你行動,活動縱使,即使傷害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釋義。(1)身亡所寄“亡”同“無”,沒有(2)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釋”,解除、消除助詞,的代詞,這話代詞,這件事代詞,他4翻譯下列句子。(1)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在天空中活動,為何還擔心(天地)會崩塌陷落呢?(2)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太陽、月亮、星星,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它們)掉下來
59、,也不可能傷害(誰)。(3)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于是)那(個)杞國人釋然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釋然了,很高興。5回答下列問題。(1)杞人憂天寓意是什么?(或者給你什么啟示?)告訴人們不要為沒有必要或毫無根據的事情擔憂。(2)如何看待好心人的解釋?他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誘導的做法是值得學習的。八、孫權勸學當涂博士涉獵往事刮目相待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狀語后置,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舊眼光看待。當道,當權推托同“耶”,語氣詞,相當于“嗎”粗略地閱讀歷史于是,就
60、到了的時候認清事物只轉折連詞,但是當時專掌經學傳史的學官學位名稱古時王侯的自稱孤獨重新更加用“為”譯為“認為”掌管應當了解認清事務歷史事情4翻譯下列句子。(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5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孫權所說的話中,哪一句最能說服呂蒙?為什么?“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以自身的例子使呂蒙的推托無立足之地。(2)孫權是怎樣勸學的?從中可以看出孫權有什么特點?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輛買賣賒購合同
- 倉房買賣合同協議書
- 的聘用合同年
- 銀行解除借款合同
- 《蘇武傳》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PartA(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段锢砘瘜WB(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華宇工學院《土木工程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財務大數據決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有色冶金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哈弗汽車品牌全案策略及營銷推廣方案
- 04J008 擋土墻(重力式 衡重式 懸臂式)
- 《哈佛經典談判術》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TCAQ10201-2020
- 扶梯人行道檢驗驗收作業(yè)指導書
- GB/T 41855-2022小型游樂設施轉椅
- 2023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T 20308-2020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矩陣模型
- 男孩女孩動起來健康運動知識PPT模板
- 鐵路道岔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