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課件_第1頁
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課件_第2頁
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課件_第3頁
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課件_第4頁
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內科病證的辨證論治胸痹 胃痛 便秘 不寐 胸 痹一、定義:以胸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病位:心、肺。二、病因病機:氣機阻滯。1、氣滯血瘀 a.肝郁不暢氣機郁結氣機阻滯。 b.久病耗氣氣虛推動無力氣機阻滯。2、胸陽痹阻 a. 素體陽虛心肺氣虛胸陽不振。 b. 靜多動少,胸陽不展,氣血運行不暢。 c. 寒邪乘虛侵襲,以致陰寒凝滯,痹阻脈絡。 d. 飲食傷脾,聚濕成痰,阻滯胸陽。 3、痰熱壅阻 a. 肺中蘊熱b. 外感風熱熱灼津液為痰,痰熱結于胸中,氣機痹阻。 三、辨證論治1、心血瘀阻證候:胸痛 + 瘀血特征:胸痛如刺,固定不移, 入夜 更甚,舌或有瘀斑、瘀點、 或暗, 脈澀或沉細。治法:活

2、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藥: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四逆散+桔梗、牛膝)加減:伴氣虛 + 黃芪、黨參。 伴陽虛 +黃芪、黨參、附子、肉桂。常用中成藥:丹參片 丹參舒心膠囊 丹參滴丸 心可舒片 冠脈寧片 伴氣虛、陰虛 :心通口服液 通心絡膠囊 伴陽虛:養(yǎng)心氏片2、胸陽痹阻 證候:胸痛 + 痛引背部、憋悶、寒則甚+寒象治法:通陽宣痹,散寒止痛。方藥:a.當歸四逆散(當歸、細辛、通草、桂枝、 芍藥、甘草、大棗) b.烏頭赤石脂丸(烏頭、附子、辣椒、干 姜、 赤石脂)合蘇合香丸。 c.參附龍牡湯常用中成藥:麝香保心丸 速效救心丸 蘇合香丸 通心絡膠囊3、痰熱壅阻 證候:胸痛 + 咳喘,痰黃稠,口干,便秘,

3、 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滌痰瀉熱、寬胸開結方藥:小陷胸湯合千金葦莖湯 (黃連、半夏、全栝樓) (葦莖、米仁、冬瓜仁、桃仁)加減:肺熱甚 + 麻杏石甘湯常用中成藥: 礞石滾痰丸 貝羚膠囊 祛痰靈糖漿 祛痰止咳沖劑 胃 痛一、定義:是以胃脘部經常發(fā)生疼痛為主癥的病證?!拔鸽渫础?。二、病因病機 不通則痛1、肝氣犯胃 a. 憂思惱怒,情志不暢,肝郁氣滯,肝失疏泄 , 橫逆犯胃,氣滯不暢。2、飲食不節(jié)a.暴飲暴食,饑飽無常,損傷脾胃之氣。b.過食生冷,寒凝氣滯,胃寒痛。c.過食甘肥,濕阻中焦,壅滯胃脘,胃熱痛。3、脾胃虛弱稟賦不足,勞倦內傷,久病耗氣,用藥不當 等,都可損傷脾胃之氣。b.脾氣虛累及陽虛,

4、脾陽虛,寒從內生而虛寒痛。c.胃陰受損(長期用溫熱藥而傷津,胃痛熱證、火證日久傷陰。)胃失濡養(yǎng),虛痛。三、辨證論治1、肝氣郁結證候:胃痛脹 ,連及脅肋,攻竄作痛,脹痛, 食后脹甚,噯氣頻繁,苔如常,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藥:柴胡疏肝散(柴胡、枳殼、芍 藥、甘草、 香附、川芎、 )加減: 痛甚 + 延胡、川楝子、佛手。 脹甚 +木香、厚樸。 噯氣甚 + 沉香、旋復花、代赭石。 泛酸 + 烏賊骨、瓦楞子。常用中成藥:胃蘇顆粒氣滯胃痛沖劑延胡止痛顆粒2、瘀血阻絡證候:胃痛如針刺 ,痛有定處,痛脹, 食后痛甚,苔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藥:失笑散(五靈脂、蒲黃)合

5、四逆散。加減:痛甚 + 丹參 脹甚 + 八月扎、青皮、川楝子。 伴寒象 + 小茴香、炮姜。中成藥:胃復春片3、飲食停滯證候:胃痛脹滿,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物, 大便不爽,吐后或瀉后痛減,苔厚膩, 脈 滑。 治法:消導行滯,和胃止痛。方藥:保和丸(二陳湯、萊菔子、山楂、六曲、 連翹) 加減:脹滿甚 + 木香、枳實。 大便不爽 + 大黃4、脾胃虛寒證候:胃痛隱隱 + 氣虛 +寒象,舌淡苔白,脈細。 治法:溫中補虛,和胃止痛。方藥:黃芪建中湯(飴糖、黃芪、桂枝、芍藥、 炙甘草、生姜、大棗) 加減:寒痛甚 + 高良姜、香附。 嘔吐清水 + 二陳湯。 中成藥:香砂養(yǎng)胃丸 良附丸 圣陽安中片5、胃陰虧損證

6、候:胃痛隱隱日久+胃陰虛癥狀:口干咽燥、 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弱。治法:養(yǎng)陰益胃方藥:益胃湯(沙參、麥冬、生地、玉竹、冰糖)加減:痛甚+芍 藥、甘草。 伴有瘀血+丹參、桃仁。 便 秘一、定義:大便秘結不通,或排便間隔延長,或 排便困難的病證。 主要病機: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二、病因病機1、腸胃積熱 ,熱傷津液,導致腸道失潤,傳導 功能失常,形成熱結便秘。 a.素體陽盛 b.過食辛辣、厚味 c.過度飲酒 d.熱病2、氣機郁滯 a.情志不舒,氣郁。 b.久坐少動,氣滯。 通降失常,傳導功能失常,糟粕內停,氣滯便秘。3、氣虛推動無力,形成氣虛便秘。4、陰血虧虛 腸道干澀,形成陰虛、血虛便秘。5、陽

7、虛寒凝 a. 素體陽虛, b. 老年體弱,命門火衰, 溫煦無權,陰寒內生,凝結腸道,傳導功能失常,形成虛寒便秘。三、辨證論治有寒熱虛實之別。治療以通便為原則。1、熱結便秘證候:大便干結 + 熱象。 治法:清熱潤腸通便。方藥:麻仁丸(麻仁、大黃、杏仁、白芍、 枳實、 厚樸)加減:肝火旺 + 更衣膠囊(蘆薈、朱砂) 口干苔燥甚 + 生地、玄參、麥冬。2、氣滯便秘證候:便秘,欲便不得,噯氣,腹脹,矢氣則腹 脹減,苔薄,脈弦。治法:順氣行滯通便。方藥:六磨湯(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實、 大黃)加減:氣郁化火,有熱象 + 黃芩、山梔。3、氣虛便秘證候:便秘,或干或不干,神疲乏力,有便意而 排不出,掙

8、則汗出氣短,苔薄,脈弱。治法:補氣健脾,潤腸通便。方藥:黃芪湯(黃芪、陳皮、火麻仁、蜜)加減:氣虛下陷者 + 補中益氣湯。4、血虛便秘證候:大便干結 + 血虛癥狀:面色蒼白或萎黃無華, 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健忘,舌質淡,脈細。治法:養(yǎng)血潤燥。方藥:潤腸丸(當歸、生地、火麻仁、桃仁、枳殼) 加減:5、陰虛便秘證候:大便干結 + 陰虛癥狀:顴紅、潮熱、盜汗、 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眩暈 耳鳴、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補腎,潤腸通便。方藥:六味地黃丸 + 火麻仁、玄參。6、陽虛便秘證候:大便干結、排出困難 + 陽虛癥狀:面色蒼白、怕冷、四肢不溫、 腰背酸冷、小便清長、舌質淡、 苔白、脈細沉。治法

9、:溫陽通便。方藥:濟川箭(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 升麻、枳殼)中成藥:蓯蓉口服液不 寐一、定義:是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病證, “不得寐”、“失眠”。 入睡困難、睡而易醒、時醒時睡、徹夜不睡。二、病因病機1、心脾兩虛 過度勞倦,傷及心脾,心血暗耗則神不守舍;脾傷則氣血生化不足,血虛使心血不足而神失所養(yǎng)。2、陰虛火旺 腎陰虛,腎水不能上濟于心, 使心火獨亢,擾亂神明而不寐。3、心虛膽怯 體虛容易受驚,驚則神亂而 心神不寧。4、情志擾心 情志不暢,郁而化火,內火 擾心而心神不寧。5、痰熱擾心 a. 飲食不節(jié)、肥甘厚味,傷脾。 b. 過度勞倦、久病耗氣。 脾失健運,聚濕成痰,痰郁化熱,痰熱擾

10、心而心神不寧。三、辨證論治 辯虛實1、心脾兩虛 證候:多夢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 + 血虛癥狀:面色蒼白或萎黃無華, 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健忘, + 氣虛癥狀:神疲乏力,納呆, 舌質淡,脈細。治法:養(yǎng)心健脾方藥:歸脾湯加減:不寐重 + 柏子仁 + 夜交藤、合歡皮。 + 龍骨、牡蠣。2、陰虛火旺 證候:心煩,失眠, +陰虛癥狀:顴紅、潮熱、盜汗、 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眩暈耳鳴、 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安神。方藥:天王補心丹加減:不寐重 + 夜交藤、合歡皮。 不寐且伴耳鳴 + 龍骨、牡蠣、靈磁石。 火旺甚 + 龜板、鱉甲。 3、心虛膽怯 證候:心煩,失眠,心悸多夢, + 易受驚嚇,遇事易驚 + 氣虛,舌質淡,脈細。治法:益氣鎮(zhèn)驚,安神。方藥:安神定志丸(人參、龍齒、茯苓、石菖蒲、 遠志)加減:4、情志擾心 證候:失眠,甚則徹夜不寐 +肝火旺: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口干 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