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險方案_第1頁
緊急避險方案_第2頁
緊急避險方案_第3頁
緊急避險方案_第4頁
緊急避險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緊急避險方案目錄前言1第一章礦井生產概況、5第一節(jié)井田概況、5第二節(jié)礦井生產概況12第三節(jié)礦井“五條線”等系統概況14第二章 緊急避險設施建設方案18第一節(jié)井下緊急避險設施總體要求18第二節(jié)緊急避險設施設置地點及類型19第三節(jié)緊急避險硐室規(guī)格及結構21第三章 井下避難硐室生命保障系統的組成和主要技術參數25第一節(jié)避難硐室建設要求26第二節(jié)結構特點27第三節(jié)供氧系統28第四節(jié)過濾降溫除濕系統35第五節(jié) 氣幕洗氣系統39第六節(jié)井下避難硐室環(huán)境監(jiān)測裝置41第七節(jié)井下避難硐室供電系統52第八節(jié) 救災通信系統58第九節(jié)個體防護裝備67第十節(jié)輔助設施69第十一節(jié)進入避難硐室的避災路線71第四章可移動救生艙

2、生命保障系統的組成和主要技術參數72第一節(jié)系統簡介72第二節(jié)認證資質73第三節(jié)結構特點73第四節(jié)可移動分體式救生艙主要技術參數76第五節(jié)可移動救生艙避災路線77第五章避難硐室(救生艙)救援應急管理措施77第六章建設工期79第七章施工組織設計79第八章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企業(yè)簡介90第九章特別說明、96第十章完善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97第十一章售后服務保證措施99第十二章投資概算、102附:沈陽研究院產品優(yōu)勢分析救 生艙(避難硐室)業(yè)績表 沈陽研究院相關資質 前言一、項目背景 游仙山煤業(yè)有限公司隸屬于山西科興能源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為證照齊全的合法生產礦井,生產能力90 萬t/a,批準開采

3、3號一15號煤層,現生產煤層為15號煤,證載生產能力為900Kt/a,為低瓦斯礦井。根據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安監(jiān)總煤裝xx) 146號文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通 知”、“安監(jiān)總煤裝xx) 15號文關于印發(fā)煤礦井下緊急 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guī)定的通知”要求和“安監(jiān)總煤裝xx) 33號文關于印發(fā)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基 本規(guī)范(試 行)的通知”要求,游仙山礦井為低瓦斯礦井, 應于xx年底前 完成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壓風自救系 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于xx年6 月完成“緊急避險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受山西高

4、平科興游仙山煤業(yè)有限公 司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編制了山西高平科興游 仙山 煤業(yè)有限公司緊急避險設施工程實施方案。二、編制設計的主要依據1、游仙山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設計委托書。2、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安監(jiān)總煤裝xx) 146號文關于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通 知。3、安監(jiān)總煤裝xx) 15號文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 管理暫行規(guī)定(以下簡稱暫行規(guī)定)。4、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安監(jiān)總煤裝xx) 33號文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基本規(guī)范(試 行)。5、國家現行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與瓦 斯突出防治規(guī)定、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

5、、礦山救護規(guī)程、已頒布實施 的AQ標準。6、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井下可移動分體避難所配 置系統鑒定材料。7、礦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圖,主要生產系統技術資料、瓦 斯等級鑒定批復文件等基礎性資料。三、設計指導思想分析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重大 災害,嚴格按照“系統可靠、設施完善、管理到位、運轉有效” 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設 計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設施,確保在井 下發(fā)生瓦斯等重大事故災害后,為不能按照井下預定避災路線安 全撤出的作業(yè)人員,能夠在 緊急情況下,就近躲進有生存保障的 避難硐室或移動式救生艙內,等待救援人員安全施救。本次方案設計是按照礦方所提出的游仙山礦開采15號煤層時 的基本情

6、況所做,其他煤層暫未考慮。四、緊急避險設施建設外部條件概述1、配置自救器 游仙山礦使用的自救器型號為OSR-40為隔絕 式化學氧自救器。數量300個。2、“五條線”系統1)游仙山礦現使用礦井安全監(jiān)控系統是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 研究院生產的型號為KJ90NA,該系統嚴 格按照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AQ6201-xx)制 造。2)游仙山礦采用KJ151煤礦人員管理系統。該系統由四川天 壹 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3)游仙山礦壓風自救系統設計在地面工業(yè)廣場布置空壓機 房,安設兩臺地面壓風機,通過無縫鋼管向井下供風。4)游仙山供水施救系統每個采掘面均布置飲用水管路。5)游仙山礦通信聯絡系統行政

7、通信和生產調度通信。五、井下緊急避險系統設計原則1、采掘面1000m范圍內必須設移動救生艙2、采區(qū)必須設永久避難硐室,并盡可能建在采區(qū)風井的井底 附近,或者從地面打鉆孔,直接從地面接管線引入硐室。六、設計主要技術特點和內容1、回采工作面:現有15106回采工作面,設置型號為KJYF- 10/96的移動救生艙,救生艙容積15m3,可容納人數為10人(該 產品生產制造時已安裝1、1備用系數考慮)。15106回采工作面共設置2臺,分別 在15106運輸順槽和15106回風順槽距回采煤壁1000m范圍內。2、掘進工作面:游仙山現有掘進工作面15105運輸順槽和 15105回風順槽,設置型號為KJYF-

8、10/96的移動救生艙,救生艙 容 積15m3,可容納人數為10人(該產品生產制造時已安裝1、1備用系 數考慮)。每個掘進工作面均設置1臺,布置 在距離掘進磧頭1000m范圍內。3、生產采區(qū):一采區(qū),在井下布置1個容納100人的永久避 難 硐室,以服務于一采區(qū)現有采掘面以外的其他作業(yè)人員,其布 置在一采區(qū)軌道巷。4、其他零散作業(yè)區(qū)域:游仙山礦作業(yè)人員主要集中在一采 區(qū),為在采掘工作面作業(yè)人員及大巷輔助工作人員,采掘面巷道 中的救 生艙和采區(qū)避難硐室已經考慮到所有井下工作人員的避難 需求,且其他零散作業(yè)區(qū)域人數較少,離井底安全出口較近,因 此暫不設置緊急避險設施。5、建設工期:可移動救生艙:xx

9、年10月-xx年5月;井 下永久避難硐室: xx 年10月 -xx 年5月;驗收: xx 年6月。6、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游仙山礦緊急避險設施總投資2000 萬元,其中可移動救生艙設備投資1000萬元,永久避難硐室設 備投資1000萬元。七、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于游仙山礦緊急避險設施建設,永久 避難硐室的選址是緊急避險設施建設的關鍵和難點。通過綜合分析井下人員的分布情況及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 位 置建設永久避難硐室,并對避難硐室的支護進行嚴格設計,保 證避 難硐室的支護強度,使大巷作業(yè)人員及附近輔助人員能夠及 時進入 避難硐室,保障井下作業(yè)人員的生命安全。第一章礦井生產概況第一節(jié)井田概況一、井田位

10、置、范圍、交通 高平科興游仙山煤業(yè)有限公司位 于高平市陳區(qū)鎮(zhèn)張家莊村西側 游仙山腳下,行政區(qū)劃屬高平市陳 區(qū)鎮(zhèn)管轄。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2 5948 一 113 0235,北緯:35 50/27一355241。根據xx年10月13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為該礦換發(fā)的 C140000 xx111220043332號采礦許可證,批采3-15號煤層。井田 東西長4、20km,南北寬3、82km,面積8、9601km2,開采深度由980m到750m標高,生產規(guī)模為90 萬t/a,經濟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井田范圍由以下拐點坐標圈 定:表1TT游仙山煤業(yè)有限公司井田范圍坐標一覽表 西安80 坐標系(6)西安

11、80坐標系(6)序號X Y序號X Y13973571551123970661、12219680331、49523972451553133970661、12319680931、 504339724515311439718515024397265153115397185150853972651531163973631、16919681344、50463972851531173973631、17

12、219682731、52573972851000183973951521483972000、00019682300、00019397395153293972000、00019682931、531203973771、 532103969751、 11419682931、536213973771539113969751、10819680331、497223973771539高平科興游仙山煤業(yè)有限公司位于高平市區(qū)西北,南 距沁(水)一輝(縣)二級

13、公路1、5km,西距太(原)一焦(作)鐵路米山集 運站10km,距 長晉二級公路(207國道)15km,交通極為方便。二、地形地貌及河流 井田地處太行山中南段的澤州盆地北 端,以低山丘陵為主,區(qū)內溝谷發(fā)育,基巖大面積出露,地形總 體為北高南低。地形最高點 位于井田南西部的山頂,標高1153、0m,最低點為東南邊界處的岳 南溝溝谷,標高930、0m, 最大相對高差233、0m。本區(qū)屬黃河流域丹河水系,在井田內南部牛家莊附近有一小 型 水庫,井田內無較大河流分布,溝谷流水多為季節(jié)性,水量不 大,尤其旱季水量甚微,甚至干枯。三、氣象與地震(1)氣象 本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 候,一年四季分明,晝夜

14、溫差大,冬春干旱多風,夏季溫濕多 雨,秋季云高氣爽。據高平市歷年觀測資料,年降水量為295、9-1010、4mm,平均 643、1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年蒸發(fā)量為1480、9-2428、3mm,平均 1764、9mm,蒸發(fā)量為降水量的2-3倍。年平均氣溫為10、9C。一般7-8月份氣溫最高,日最高氣溫為36、1C,12月至次年1月間氣溫 最低,日最低氣溫為-15、7C。(2)地震 根據GB500112001中國抗震設防地區(qū)劃 分,本區(qū)地震設防烈度為W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 g 和 0、45g。四、煤層開采條件1、開采煤層井田位于太行山南段復式背斜西翼,晉獲褶斷 帶

15、東側,為陽城山字型構造體系脊柱部分南端及馬蹄形盾地北 側。區(qū)域性的褶曲呈雁行排列。井田東距晉獲褶斷帶高平正斷層約1300m,受此影響井田總體 構造為一軸向近SN的向斜,該向斜兩翼基本對稱,傾角2-4, 走向北北東一北東向,貨幣北西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一般3 一 10。受區(qū)域構造影響,局部有次級波狀起伏。據地表出露情況和 該礦井下巷道揭露資料,井田北西部發(fā)育5條小斷層,斷層規(guī)模 均不大,井田范圍內發(fā)育陷落柱共6個,長軸60-240m,短軸 30-180m。據井 下情況透水微弱,對生產幾乎沒有什么影響。陷 壁角一般80。左右。井田內未見巖漿巖侵入。綜上所述,井田內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類型。井田內主要

16、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 組。井田內3、15號煤層為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煤層,現分述如下:3號煤層 位于山西組下部,煤層厚度4、82-4、90m,平均4、86m,為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結構簡單,不含平矸。 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或中砂巖,偽頂為炭質泥巖,底板為黑 色泥巖,3號煤層現已大部采 空;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底部底 部,K2灰?guī)r為其直接頂板,上距9號煤層約36m。煤層厚度3、25-4、40m,平均3、87m,屬全區(qū)穩(wěn)定可 采煤層,含0-1層夾矸,夾矸厚度0、25-0、65m,煤層結構簡單。煤 層頂板為K2灰?guī)r;底板為黑 色泥巖或細粒砂巖。表1-1-2可采煤層一覽表含煤地層煤層

17、號厚 度最大最小平均(m)煤層結構穩(wěn)定性可采性 頂板巖性底板巖性山西組34、82-4、904、86 0穩(wěn)定全井田可采砂質泥巖中粒砂巖 泥巖77、55-9 TOC o 1-5 h z 6、5687、57太原組153、25-4、403、87簡單(0-1)穩(wěn)定全井田可采石灰?guī)r泥 巖細 砂 巖2、瓦斯 據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晉煤安發(fā)xx2030號文關于年 度年產30萬噸及以上煤礦礦井瓦期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鑒定結 果的批復,該礦3號煤層瓦期相對涌出量為6、27m3/t,絕對涌出量為3、96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為1、68m3/t,絕對涌出量為1、06m3/min,屬低瓦斯礦井。3、煤塵、自燃傾向

18、性、突出危險性、地溫、地壓情況。根據地質勘探中的鉆孔取樣成果,xx年12月由山西省煤炭 工業(yè)局綜合測試中心為該礦提交的3、15號煤層檢驗報告。井田內各可采煤層煤塵爆炸性測試 結果見下表:表1-1-3煤塵爆炸性測試成果表 采樣位置 煤層號 火焰長度(mm)巖粉用量C%)有無爆炸性取樣編號3307采 煤工作面 3 0 0 無 3525 有 EX-5-3-1525 有 EX-5-15-1520 有 EX-5-15-25號 鉆 孔15520有EX-5-15-3從以上成果可知,3、15號煤層煤塵均有爆炸性。根據地質勘探中的鉆孔取樣成果,由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綜合 測試中心于xx年12月為該礦3、15號煤層自

19、燃傾向性測試結果見下表:表1-1-4煤層 自燃傾向性測試成果表 采樣位置 煤層號吸氧量(cm3/g)自燃 傾向性等級鑒定結論取樣編號3307采煤工作面31、02 III不易自燃31、10 III 不易自燃 EX-5-3-11、10 III 不易自燃 EX-5-15-11、01 III不易自燃EX-5-15-25號鉆孔151、02 I容易自燃EX-5-15-33號煤層為不易自燃煤層,15 號煤層為不易自燃容易自燃煤 層,本次設計15號煤層按容易 自燃煤層管理。據該礦及鄰礦開采情況,井下未發(fā)現有地溫地壓異?,F象, 本區(qū)屬地溫、地壓正常區(qū)。4、水文地質條件 井田內沒有較大的地表水體。在井田內南 部牛

20、家莊附近有一小 型水庫,現已干涸,溝谷水流多為季節(jié)性, 水量不大,尤其旱季水量甚微,甚至干枯。本區(qū)屬黃河流域丹河 水第,丹河發(fā)源于高平市的丹朱嶺,汛期最大洪峰高達 460m3/s,一般250m3/s,但數日內即 可降至10m3/s以下,枯水 期水量更小,常在南王莊村南斷流,由北向南流經晉城向東匯入 沁河,在河南境內入黃河。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奧陶系石灰?guī)r巖溶裂隙含水層;石炭 系太原組石灰?guī)r巖溶裂隙含水層;下二疊統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 層及第四系沖積含水層,井田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和河流,地下水 的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 降水。本井田地下水的流向與區(qū)域相一 致,為北一南西向,水力坡度1、2-10/1000

21、,沁河切割區(qū)成為排泄場所。本井田構造形式 主要以單斜為主,雖有小的斷層存在,由于落差小,自傳又短, 導水性較差。各含水層之間又有良好的泥巖、鋁土質泥巖、粉砂 巖隔水層存在。因此地下水在垂直方向無水力聯系。3號煤層的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富水懷較 弱。3號煤層底板標高為880-980m,奧灰水位標高為615m,遠低 于3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15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為790m,高于 奧灰水位標高,不存在帶壓開采問題,由此綜合分析,3、15號煤層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型。5、頂、底板情況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底部,K2灰?guī)r為其直 接頂板,上距3號煤層約99m。煤層厚度3、40-4、90m,平均

22、3、97m,屬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煤層,含0-2層夾矸,夾矸厚度0、20-1、00m,煤層結構簡單。煤層頂板為K2灰?guī)r;底板為黑色 泥巖或細粒砂巖。6、礦井主要危險源及重大災害評價地質報告對該井田的基 本地質情況作了較詳細的敘述,闡明了本井田的地質構造特征, 對地質和煤質以及開采技術條件等方面也作了說明。1)該煤礦屬低瓦斯礦井,但在開采過程中要持續(xù)進行瓦斯監(jiān) 測 工作,要有預防措施,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加強礦井地質工 作,指導煤礦合理開采。2)礦井地質報告提供的礦井15號煤層涌水量預測,采用該 礦東南部約15km的掌石溝煤礦相關數據作為參照。要求礦方加 強水文 地質工作,收集整理分析礦井水文資料,真實預

23、測礦井涌 水量數據,以指導礦井建設生產。總之,礦方今后應加強地質觀 察與分析,堅 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十六字探放水原則,確保礦井安全。3)地質報告分析井田內15號煤層為不易自燃容易自燃煤 層,本次礦井初步設計按容易自燃煤層對待。要求礦方在今后建 設生產中要及時封閉采空區(qū)及廢棄巷道,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 程相關條款規(guī)定管理,確保安全生產。4)井田內15號煤層煤塵有爆炸危險性,建設開采過程中應 按 規(guī)定設置隔爆裝置和設施,并注意灑水防塵,以杜絕煤塵爆炸 事故的發(fā)生。5)在15號煤層建設開采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3號煤層采空 區(qū)、古空區(qū)積水、積氣及火區(qū)情況調查,預防采空區(qū)積水、

24、積氣 涌入15號煤層井巷,影響安全生產。6)為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需加強礦井自然災害的預測工作和 部分技術資料的補測工作,以求做到穩(wěn)中求生存。第二節(jié)礦井生產概況一、井筒及安全出口根據礦井開拓布置,游仙山煤礦現布置 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立井井筒,各井筒用途如下:主斜 井:主斜井井筒內一側裝備帶寬1000mm的帶式輸送機擔負井下 原煤提升任務。井筒另一側內鋪設軌距600mm、22kg/m的單軌, 擔負井筒帶式輸送機的檢修任務??寇壍纻染矀葞蜕喜贾糜行?人臺階、扶手,并每隔40m布置躲避硐室,同時作為礦井一個進 風井筒和安全出口。副斜井:副斜井井筒鋪設軌距600mm、30kg/m的單軌,井筒 內裝

25、備有單鉤串車,擔負材料、矸石、設備及大件的輔助提升任 務,裝備摘掛式架空乘人裝置,擔負礦井人員上下任務。同時作 為礦井一個進風井筒和安全出口。井筒一側幫上布置有行人臺 階、扶手,并每隔40m布置躲避硐室,同時作為礦井一個進風井 筒和安全出口?;仫L立井(前期):新掘回風立井井筒內裝備金屬梯子間, 作為前期一、二采區(qū)的專用回風井筒,兼做礦井一個安全出口。魏莊回風立井(后期):設計利用關閉井魏莊副立井進行擴 掘,裝備金屬梯子間,作為后期三、四采區(qū)的專用回風井筒,兼做礦井一個安全出口。二、井底車場及主要硐室布置副斜井井筒落底于+ 810m后 布置井底材料平車場,車場內布置 有600mm軌距、30kg/

26、m單軌,向采區(qū)軌道運輸巷坡度為-2轉彎,井底車場設計采用自溜 及調度絞車牽引的調車方式。主斜井下部設計布置上抬式立煤倉、裝卸載硐室及通風行人 巷。副斜井井底設計有中央變電所、中央水泵房、管子道、井底 水倉、井下消防材料庫、等候室、調度、信號、急救硐室等。三、主要大巷各采區(qū)分別布置一組大巷:分別作為采區(qū)膠帶 巷、采區(qū)軌道巷、采區(qū)回風大巷。采區(qū)軌道運輸巷通過副斜井井 底+810m水平井底車場相通,采區(qū)膠帶運輸巷通過上倉斜巷、行 人進風巷和井底煤倉與 主斜井相通,采區(qū)回風巷通過總回風大巷 與回風立井相通。四、采區(qū)劃分及采區(qū)接替采區(qū)開采順序:一采區(qū)一二采區(qū)一 三采區(qū)一四采區(qū)。五、xx年10月,采掘工作

27、面布置礦井主要可采煤層為3號、15號煤層,目前所有采掘工作面均 布置在15號煤層,其中 綜放回采工作面1個,即15106回采工作面;綜掘工作面2 個,即15105回風巷和15105運輸巷。六、井下主要作業(yè)區(qū)域及人員分布情況1、煤礦井下作業(yè)方式:回采、掘進、其他輔助隊組15106回 采面采用采用一次采全高長壁綜采的采煤方法,頂板 采用全部垮 落法管理;掘進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掘進施工方法;建設隊采 用絞車牽引礦車運料。2、采掘工作面、井下其他作業(yè)點及人員分布情況:表1-2-1 采掘工作面、井下其他作業(yè)點及人員分布情況表名稱布置方式 技術特征最大班作業(yè)人數距安全出口井距離備注15106回 采面一進

28、兩回20約3300m15105運輸順槽掘進面綜合機 械化掘進9約3100m15105回風順槽掘進面綜合機械化 掘進9約3020m礦井其他井下輔助人員45最大班 作業(yè)人數統計83第三節(jié)礦井“五條線”等系統概況一、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 該礦井已安裝了 1套KJ90NA型礦井 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主要對 煤巷內的瓦斯、一氧化碳、溫度、風 速、風門開關等參數進行實時監(jiān)測,對風電閉鎖開關、主要設備 的開停、水倉水位等工況進行監(jiān) 控,遇險情時,能及時發(fā)出警 報、切斷危險區(qū)電源和將信息迅速傳 至地面中心站。監(jiān)控系統實 現市、縣、礦聯網,運行正常。二、礦井人員定位系統現礦井采用KJ151型井下人員 定位跟蹤管理及考

29、勤管理系統。由地面監(jiān)控室、傳輸系統、井下定位分站 及無線信息采集設備組成。地面監(jiān)控室配置監(jiān)控主機1臺,服各器1 臺,數據傳輸接口 1臺,打印機1臺,顯示器1 臺,機房避雷器1臺,不間斷電源1臺,監(jiān)控 系統軟件1套。地面至井下傳輸電纜采用四芯礦用阻燃通信電纜,井下主要 巷 道設置現場總線,在井口房、井底車場等候室,井下采掘工作 面作業(yè)點設置井下定位分站。三、礦井壓風自救系統工作面壓風由地面機房直接供給,壓 風管沿副斜井敷設至井下,在地面、副斜井和井下軌道巷干管選 取管徑為 168X5的無縫鋼管。掘進和回采工作面支管選取按計算最大管徑選取,根據計算 選取標 準管徑為中50X3的無縫鋼管。每隔50m

30、設一三通閥門,距工作面100m內設置避災點,并配 備一定數量的急救袋,壓氣管出口處設三通閥門和減壓裝置。壓風線路:地面壓風機房一副斜井一井底車場一采區(qū)軌道巷 一15101工作面運輸及回風順槽。四、礦井供水施救系統 井下消防、灑水水源由地面主井工作 區(qū)300m3貯水池(并備有不小于150m3的消防水池)供給,引自 深井水。井下消防、灑水系統和生產用水采用合流制,管網呈枝狀布 置,管道由主、副斜井各引一趟至井下,送至各消防、灑水及井 下用水 設施用水點。井下消防、灑水管道采用無縫鋼管,法蘭或卡套式連接,管 道 沿巷道側壁敷設或設支墩沿地板敷設。由消防水池進入主、副 斜井的管道管徑為DN100,中央

31、大巷、采區(qū)大巷的管徑均為 DN80,工作 面順槽的管徑為DN50。五、礦井通信聯絡系統礦井通信系統包括行政通信和生產調 度通信。辦公樓總監(jiān)控室內設置通信機柜,對礦井地面、井下各 用戶進行行政、調度通信。通信機柜設置在礦辦公樓總監(jiān)控室內。在礦辦公樓、任務交 待室、礦燈房、地面變電所、主斜井井口房、副斜井井口房、通 風機房、地面生產系統、鍋爐房、井下水處理站、二級泵站、生 活污水 處理站、機修車間、坑木加工房等設置電話機。用戶數量 80個,通 信電纜采用HYA-0、4型市話通信電纜,敷設方式采用 沿建筑物外墻掛設方式,至風井場地等偏遠地點采用電桿架設方 式。移動通信配置,對地面生產管理、消防、救護

32、、運銷等專門 調 度人員及時快捷地通信聯絡。在井底車場硐室、井下主變電所、主排水泵房、回采工作 面、掘進工作面、大巷帶式輸送機機頭設置本安型調度電話機, 通信電 纜選用礦用阻燃型MHYA32-20X2X0、8型兩回沿混合提 升主斜井、副斜井井筒敷設至井底車場等候室交接箱,再經分線 合引至各用戶,用戶數量15個。井下主排水泵房、井下主變電所、地面變電所、地面通風機 房與礦調度室之間設直通電話。礦井變電所至上一級變電所設專 用的通信設施。六、礦井供電系統 本礦兩回10kV電源,一回來自礦井東南 方向浩莊35kV變電站,導線采用LGJ-300型鋼芯鋁絞線,鋼筋 混凝土單桿架設,供電距離3、2km。另

33、一回來自礦井西北方向北莊110kV變電站,導線 采用LGJ-2X300型鋼芯鋁絞線,鋼筋混凝土單桿架設,供電距離7、 2km。本礦兩回10kV電源線路均為專用線路,線路上沒有裝設定量 裝 置。一回運行,一回備用,當任一回路發(fā)生故障停電時,另一 回路能擔負全礦井用電負荷,備用回路運行方式為熱備用方式。 兩回線 路的運行維護工作由供電部門負責,每年雨季之前進行一 次春檢,按有關要求進行一次預防性試驗。導線截面按經濟電流 密度計算,張力適度,有一點孤垂,并備有春檢試驗記錄。七、礦井自救器配置 游仙山礦使用的自救器型號為OSR-40, 數量300個。八、井下避災路線井下一旦發(fā)生災害事故,應根據災害的性

34、 質,嚴格按規(guī)定的避災路線安全撤離。1、當井下發(fā)生瓦斯爆炸、火災時,必須首先佩戴好自救器。 位 于災害進風側的人員,沿迎風方向組織撤離,選最短路線,迅 速撤 到地面。位于災害回風側的人員,選擇最近的貫眼,進入進 風側, 迎風撤離。2、提前制定反風避災路線,如地面風機反風選擇相應避災路 線。3、當井下發(fā)生水災時,要先選擇標高相對高的巷道,盡快撤 至 地面。如水已將退路封閉,應撤至上山頭,保存體力,等待救 援,并設法與地面聯系。發(fā)生災害事故時,若能撤退到井底,盡量向井底集中升井; 若 不能升井,則就近進入井底避難硐室(水災除外)。詳見游仙山礦避災路線圖。第二章緊急避險設施建設方案井工煤礦必須按照規(guī)

35、定要求 建設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并符合“系統可靠、設施完 善、管理到位、運轉有序”的要求。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是在井下發(fā)生緊急情況下,為遇險人 員安全避險提供生命保障的設施、設備、措施組成的有機整體。 緊急 避險系統建設包括為入井人員提供自救器、建設井下緊急避 險設施、合理設置避災路線、科學制定應急預案等。第一節(jié) 井下緊急避險設施總體要求 井下緊急避險設施是指 在井下發(fā)生災害事故時,為無法及時撤離的遇險人員提供生命保 障的密閉空間。該設施對外能夠抵御高溫煙氣,隔絕有毒有害氣 體,對內提供氧氣、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創(chuàng)造生存基 本條件,為應急救援創(chuàng)造條件、贏得時間。緊急避險設施主要包

36、 括永久避難硐室、臨時避難硐室、可移動式救生 艙。緊急避險系統應與礦井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人員定位、壓風自 救、供水施救、通信聯絡等系統有機聯系,形成井下整體安全避 險系統。礦井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應對緊急避險設施的環(huán)境參數進行監(jiān) 測。礦 井人員定位系統應能實時監(jiān)測井下人員分布和進出緊急避 險設施的情況。礦井壓風自救系統應能為緊急避險設施供給足量 氧氣。礦井供水施救系統應能在緊急情況下為避險人員供水,并 為在緊急情況下輸送液態(tài)營養(yǎng)物質創(chuàng)造條件。礦井通信聯絡系統 應延伸至井下緊急避險設施,緊急避險設施內應設置直通礦調度 室的電話。緊急避險設施的設置要與礦井避災路線相結合,緊急避險設 施 應有清晰、醒目、牢

37、靠的標識。礦井避災路線圖中應明確標注 緊急 避險設施的位置、規(guī)格和種類,井巷中應有緊急避險設施方 位的明顯標識,以方便災變時遇險人員迅速到達緊急避險設施。緊急避險系統應隨井下采掘系統的變化及時調整和補充完 善,包括緊急避險設施、配套系統、避災路線和應急預案等。第二節(jié) 緊急避險設施設置地點及類型 根據煤礦乂乂年生產情況,井下工作人員的分布情況,結合該礦未來的 采掘計劃,我院初步確定游仙山煤礦井下應設5個避難所,即1 個永久避難硐室和4臺可移動救生艙,用以組成該礦二、三級緊急避險設施。一、可移動分體式救生艙設置地點及類型1、依據文件要求“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建設采區(qū)避難硐室。 突出煤層的掘進巷道長度

38、及采煤工作面推進長度超過500米時, 應在 距離工作面500米范圍內建設臨時避難硐室或設置可移動式 救生艙;其他礦井應在距離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圍內建設避難 硐室或設置可移動式救生艙”,考慮到該礦實際情況及工作效 率,我院在回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緊急避險設施設置如下: 1)15106回采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數為20 (每小班)人,應設 置救生艙。根據暫行規(guī)定要求“各緊急避險設施的總容量應 滿 足突發(fā)緊急情況下所服務區(qū)域全部人員緊急避險的需要”, 建議選用 兩臺10人移動式分體救生艙。其中一臺10人救生艙布 置在15106進風順槽,另一臺救生艙布置在15106回風順槽,距 離采煤工作面煤壁100

39、0m,工作面推進距艙100m時,向外移 1000m。走向剩余不足1000m時,移至距工作面煤壁不超過1000m 的運輸石門內。隨工作面的接續(xù),依次搬至下一個運輸順槽、回 風順槽。主要為采煤工 作面服務。3)15105進風和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數各為9 (每小班)人,根據暫行規(guī)定,擬分別選用一臺10人移 動式分體救生艙。因此需兩臺10人移動式分體救生艙。掘進工 作面距離磧頭不大于1000m的巷道內,可移動救生艙布置在掘進 工作面運輸 石門內;隨掘進巷道的延長,救生艙距掘進磧頭距離 超過1000m時,向前移至轉載機后。掘進工作面掘進完畢,搬至 下一個掘進工作面??梢苿泳壬摬贾檬疽鈭D救

40、生艙的安裝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 進行。在安裝救生艙的位置 前后20米范圍內煤(巖)層穩(wěn)定, 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通風良好,無積水和雜物堆積,滿足安全 出口的要求,不得影響礦井正常生產 和通風。二、永久避難硐室設置地點及類型 依據暫行規(guī)定要求 “所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都應建設井下緊急避險設施。其他礦井 在突發(fā)緊急情況時,凡井下人員在自救器 額定防護時間內靠步行 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應建設井下緊急避險 設施”和“避難所距 工作地點的距離,以礦工在災害事故應急避險條件下,佩戴隨身 攜帶的自救器能夠安全到達為確定原則,不超過1000m”。1、避難硐室設置 該礦井下單班最大工作人員為83人,回采 工作面附近

41、最大班作 業(yè)人數共20人,掘進工作面18人,其余45 人均是為回采面和掘進 面服務人員,多數集中在回采面和掘進 面,建議在其附近建設一個 永久避難硐室為其服務。我院在該礦 永久避難硐室設置如下:我院設計在一采區(qū)軌道巷合理位置建設 一個100人永久避難硐室,為現階段井下工作人員服務。永久硐室布置示意圖 備注:以上圖示中 表示緊急避險設施 由一個100人永久避難硐室、四臺10人可移動式救生艙相結合 組成游仙山煤礦完整的緊急避險設施。本緊急避險設施所有裝備 均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選配并負責安裝施工。第三節(jié)緊急避險硐室規(guī)格及結構一、永久避難硐室規(guī)格確定 依據暫行規(guī)定要求“避難 所距工作地點的距

42、離,以礦工在 災害事故應急避險條件下,佩戴 隨身攜帶的自救器能夠安全到達為 確定原則,不超過1000m”和 “永久避難硐室的人員備用系數不低 于1、2”,井下人員共83人,確定規(guī)格為:83X1、2=99、6人,實際建 設一個100人硐室,滿足國家要求。因此, 我院在該礦一采區(qū)軌道巷距離副井石門300m附近建設一個100 人永久避難硐室。二、永久避難硐室結構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的避難 硐室由過渡硐室、輔助硐室(CO2、O2鋼瓶硐室)、生存硐室、衛(wèi)生間及機電硐室等組成。詳 見下圖。永久避難硐室結構示意圖1、緊急避難各個硐室尺寸參數設計 永久避難硐室生存室內 按額定避難人數100人考慮,每人應不小于1、0m2,過渡室的凈面積應不小于3、0m2,并考慮1、2的備用系 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