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論發(fā)展史和展望 蒲鶴升_第1頁
信息論發(fā)展史和展望 蒲鶴升_第2頁
信息論發(fā)展史和展望 蒲鶴升_第3頁
信息論發(fā)展史和展望 蒲鶴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論發(fā)展史和展望蒲鶴升(020150802)一、信息論定義信息論,顧名思義是一門研究信息的處理和傳輸的科學;即用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方法來 探究信息的度量、傳遞和變換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它主要是研究通訊和控制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著 信息傳遞的共同規(guī)律以及研究最佳解決信息的獲限、度量、變換、儲存和傳遞等問題的基礎 理論。信息論將信息的傳遞作為一種統(tǒng)計現(xiàn)象來考慮,給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 息傳輸和信息壓縮是信息論研究中的兩大領域,這兩個方面又由信息傳輸理論、信源一信道 隔離定理相互聯(lián)系。信息是系統(tǒng)傳輸和處理的對象,它載荷于語言、文字、圖像、數據等之 中。這就是現(xiàn)代信息論的出發(fā)點。二、狹義與廣義狹義的信

2、息論是應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來研究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的科學,它研究存在于通 訊和控制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著的信息傳遞的共同規(guī)體,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傳輸系統(tǒng)的有效性 和可能性的一門通訊理論。狹義信息論是申農氏于1948年創(chuàng)立的,其主要內容就是研究信 源、信宿、傳遞及編碼問題,因此它主要應用于通訊工作。后來信息論發(fā)展很快,將申農氏 信息論的觀點做為研究一切問題的理論,即廣義信息論。信息論是建立在信息基礎上的理論, 所謂信息,即人類憑借感覺器官感知的周圍一切變化,都可稱作信息。三、相關人物貢獻20世紀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信息理論的研究.美國科學家H.Nyquist于1924年解釋 了信號帶寬和信息速率之間的關系

3、美國科學家L.V.R.Hartley于1928年開始研究通信系統(tǒng)傳輸信息的能力,給出了信息 的度量方法美國科學家C.E.Shannon于1948年發(fā)表的著名 論文通信的數學理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奠定了信息論的理論基礎四、各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1948年貝爾研究所的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系統(tǒng)地提出 了關于信息的論述,創(chuàng)立了信息論.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信息論向各門學科發(fā)起沖擊;60年代信息論進入一個消化、 理解的時期,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重大建設的時期.研究重點是信息和信源編碼問題.第三階段:到70年代,由于數字計算機的廣泛

4、應用,通訊系統(tǒng)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 何更有效地利用和處理信息,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認識到 信息可以作為與材料和能源一樣的資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廣泛滲 透到各個科學領域,它迫切要求突破申農信息論的狹隘范圍,以便使它能成為人類各種活動 中所碰到的信息問題的基礎理論,從而推動其他許多新興學科進一步發(fā)展.詳細進程:1921年美國奈奎斯特和德國的開夫曼爾證實了卡松的理論。1928年,哈特萊發(fā)表了信息傳輸,首先提出了消息是代碼、符號、序列,而不是內 容本身,這就排除了主觀的成分,實現(xiàn)了概念上的突破。他還第一次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 并企圖用數字公式加以描

5、述,為信息的傳遞找到了理論根據,對于信息論的創(chuàng)立起到促進作 用。1938年美國人莫爾斯發(fā)明了高效率編碼電報法,人類終于找到了比較先進的遞訊工具。1940年二次大戰(zhàn)中,由于通訊在軍事上的重要意義,美國人申農開始從事信息論的研 究。1945年波特發(fā)表了聲音的可視圖形。1947年他又與柯普等人著可視語言,為此信息論的創(chuàng)立條件日臻成熟。1948年申農發(fā)表通訊的數學理論。從而宣告信息論的創(chuàng)立。申農信息論的主要內容 是研究信源、信宿、信道及編碼問題。戰(zhàn)后,由于通訊事業(yè)的需要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促進了信息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許多國家的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卓有成就。由 于信息論的成就,給許多學科帶

6、來了希望之光,人們試圖應用信息的基本理論解決諸如組織 化、語義化、聽覺、神經學、生理學、心理學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1950年在英國倫敦召開了信息論會議,收到論文20多篇,其中有6篇是關于信息論在 心理學和神經生理學的應用。1951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學會承認了信息論這門新學科,建立了信息論學組。1955年在倫敦舉行的第三屆信息論會議上,已涉及到解剖學、動物保健學、神經生理 學、神經精神學、心理學。1956年申農氏對信息論的發(fā)展前途說:“對于像心理學、經濟學 等一些領域,信息論的許多概念會有用的。”50年代英國人EC切爾利還對信息做了歷史性的考察,發(fā)表了信息理論史和人 類遞訊二文。50年代是信息論

7、向各門科學沖擊的時期,法國旅美物理學家L.布里淵把信 息學推廣到物理學領域,他發(fā)表的生命熱力學和控制論認為:“為了能把類似的概念可 靠地應用于有關生命和智力的基本問題上,除了舊的古典的物理熵概念外,還需要一些大膽的新的推廣和概括?!?956年他又出版了科學與信息論,力圖把信息與具體物理過程聯(lián)系起來,把信息熵 與熱力學熵直接聯(lián)系起來,并提出“信息的負熵原理”,認為信息與負熵等價。1979年卡克根據這一原理對人腎化學自穩(wěn)態(tài)功能的效率進行探討,得出了較切實際的 數值。60年代是在信息論已有的基礎上,進行重大建設時期,研究的重點是信息和信源編碼 問題,這一時期把信息論推廣應用于生物學,神經生理方面的是

8、美國的艾什比,他指出“信 息論在本質上是組合論的一個分支,它的本質基本上是一種數數。60年代人們把信息分成 狹義信息論、一般信息論和廣義信息論三種。70年代由于數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通訊系統(tǒng)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 用和處理信息,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概念和方法 已廣泛滲透到各個科學領域,它迫切要求突破申農信息論的狹隘范圍,以便推動許多新興學 科的進一步發(fā)展。70年代在信息傳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出現(xiàn)了幾類新信況下的信源和信 道編碼定理。伯格寫了一本相當完整的專論信源和編碼的書。在語義問題和有效性方面,1971年高艾斯等提出“有效信息概念”。1978年經復爾馬等人的修正可加性基礎上,推廣為非可加性的“廣義有效信息。還有 卡爾納普等提出的“語義信息”、哥廷格爾的“無概率信息”、杰馬里的“相對信息”等等。1965年查德提出模糊數學后,有人在模糊集合論基礎上建立起“熵”和信息的概念, 進一步試圖建立“模糊信息論”,還有人根據計算機中的信息問題,設想建立“算法信息論”。 在自然科學和哲學界,有人把信息作為基本的參量來研究,他們認為形式、結構,關系及類 似的東西,比物質和能量更為基本些,而這些差異結構和關系正是用信息來表征的。五、未來展望近十年來的進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