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簡述“文化”名稱的來源。(1 )關于“文”的解釋:“文”的本義是“錯畫”,也就是花紋?!拔摹钡囊?義:在人類認知領域,“文”引申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養(yǎng),與表示先天素質的“質”相對; 在政治領域,“文”引申為“文治教化”,主張利用禮樂教化提高人們的修養(yǎng)而使國家安定, 與訴諸軍事征服他國的“武功”相對;在天文和人文的區(qū)別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現象和規(guī)律, 人文指的是社會現象和規(guī)律。(2)關于“化”的解釋:“化”的本義是改易,既包括從無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 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來的解釋:中國經典的“文化”是指 人的后天修養(yǎng)與精神、物質的創(chuàng)造。為什么說中國文化屬于國別文
2、化?(1)它有著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上古的青銅文化,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黃 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滲透、 互相促進,有許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3)漢民族文化在整個中 華文化中起主導作用,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它在共同體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到了團結 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什么是兩個文化層面,它們的相互關系如何?兩個文化層面指上層文化與底層文化。(1)上層文化:指宮廷文化與上層文人所創(chuàng)造、擁有的文化。(2)底層文化:指民間文 化,即不依賴于統(tǒng)治階級的廣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創(chuàng)造、擁有的文化。(3)兩個文化層 面的關系:
3、兩個文化層面就其來源,都是原始文化的傳承,它們雖在后代有所分化,產生了 差異甚至對立,但深究其內在的精神又相互關聯(lián)、互相補充。民族文化與國別文化都是由這 兩個文化層面聯(lián)合構成的。兩個文化層面缺一不成其為完整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 統(tǒng),是兩個層面文化精華的苦奉。為什么說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1)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媒體的,而底 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為界 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 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
4、、發(fā)展,從而具有 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淀并確立了自身的傳統(tǒng)。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區(qū)別。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tǒng)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 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于古代,而 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性質是什么?中國文化概論課立足于用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點,對中國 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問題進行介紹和闡釋。在中國文化領域里,它不僅要關注一切上層文化的研 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層民俗文化的諸多成果。它是一門兼顧歷史的關于中國國別文
5、化的 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課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的人門課程。語言文字文化。簡述河套地區(qū)的要沖地位。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這是一個草原、沙漠、戈壁交錯的地帶,歷來也是北方 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地帶的要沖。特別是今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qū),從來都是中原人群與草原人 群的必爭之地。為什么歷史上山西居有“天下形勢”之說。山西高原的兩側是太行山和呂梁山,中間夾著一條寬平的谷地,既汾河谷地谷地大致呈東北 西南走向,難與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的發(fā)祥地、陜西高原的北部與蒙古高原 相連接,這個地區(qū)是內遷的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要路;太行山脈中某些斷裂處,也可以 直通華北地區(qū),所以歷來有山西居“天下形勢”之說
6、數千年來的氣候變遷的四大時期:1、約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屬于溫暖期。這個時期的時間下限正好是商 朝末年。那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有野象等亞熱帶動植物。2、從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1400 年是寒暖交錯期。這個時期是西洲到明朝的初期。(1)其中西周前期為溫暖期,之后進入寒 冷期。(2)春秋至西漢時期,又進入第二個溫暖時期。(3)東漢、三國至南北朝,是第二個 寒冷時期。(4)從隋唐至北宋時期,又進入第三個溫暖期。(5)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第 三個寒冷期(6)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國進入第四個溫暖期。3、從公元前1400年到19 00年為寒冷時期。也稱為“方志時期”(1)第一冷時期為
7、50年,從明成化六年(1470年) 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2)第二冷時期從明秦昌元年(1620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 20年)長達100年之久。(3)第三冷時期從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到光緒十六年(1890 年),共50年。4第四個大的氣候使其從1900年開始,竺可楨稱之為“儀器觀測時期”。簡述中國古代的“九州”中國古代以北山川為標志,將天下分為冀、兗、青、蓄、揚、荊、豫、梁、雍九州1、 古濟水、黃河之間為兗洲;2、渤海,泰山之間為青洲;3、黃海、泰山、淮河之間為徐州; 4、淮河以南、大海以西為揚州;5、荊山以南、衡山以北為荊州;6、荊山以北、黃河以南為豫州;7、華山以南、怒江
8、以東為漢中、四川盆地為梁州; 8、西河以西黑水以東為雍州;9、西河以東、東河以西為冀州。形成區(qū)域文化的幾個因素:1、自然環(huán)境。他決定著一個地區(qū)的人們生存質量和狀態(tài)。2、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 獨厚。3、特定區(qū)域的人群有明確的區(qū)域意識,并于其它區(qū)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4、典范人物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秦漢時期實施文化的“大統(tǒng)一”,將全國分為哪四個地域文化1、“山西”地區(qū)。2、山東地區(qū)。3、龍門一碣石以北農牧交錯地帶4、江南地區(qū)。簡述明初的植樹活動:1)明洪武23年朱元璋為準備建找一支海軍船隊,在南京周圍種植了近5000萬棵梧桐 樹合棕櫚、漆樹。(2)第二年還下令移民到淮河一代的居民,每家必須種植20
9、0棵桑樹、 200棵棗樹和200棵柿子樹。(3)明洪武年間的種樹總量在10億顆左右。新石器時代的三大文化成就:農業(yè)、制陶和石器的磨制與鉆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佛教的傳播特點:(1)佛教產生于印度,約兩漢之交傳入中國。漢武帝通西域,中國 與中亞的道路打通,佛教也從西域經絲綢之路傳到東土。較早時期,中國人把佛教作為一種 可以延年益壽的方術,與黃帝。老子及其他本大神靈一起崇奉。最早傳入的教義是小乘教派 的四十二章經,而早期的傳教者為西域胡僧。兩漢道教在民間流行,使佛教在中國的傳 播十分迅速。(2)大概從三國時期開始,中國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人數迅速增多。 漢魏之際佛教的傳播依托的是本土固
10、有的長生不老宗教。(3)魏晉之際,佛教在玄風大暢 的背景下,在社會上層中廣泛流傳。從那時起,教義已經以大乘經論為主。中國古代典籍中文化的含義文的本主是錯畫,也就是花紋的意思化的本義是改易文 化很早就已合成廣義文化應該把握的要點是人類及人類的創(chuàng)造活動相聯(lián)系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概念是 一個歷史概念,它涵蓋人類歷史的全部過程,是一個傳承發(fā)展的綜合概念廣義文化的外延 涵蓋物質創(chuàng)造和精神創(chuàng)造的全部狹義文化應該把握的要求不但以人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動為中心,即使觀察物化 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為內核的關注的不是個別人的精神活動,而是歷史累積凝聚 的共有的成體系的人文精神關注的不僅是全人類的普遍共性,
11、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階層、 集團人文精神的特點文化現象與文化事象的區(qū)別:文化現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展過程中的外中狀態(tài)和聯(lián)系,具有 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而文化則指的是文化發(fā)展中帶有典型和標志作用 的事情,是群眾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和不斷給予陶冶的結果。它往往是 思想觀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綜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觀念的特色。文化現象是 人們對現象的感受上升到理發(fā)概括的認識產物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和統(tǒng)一性表現在:多元性在于: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境內共 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立的文化,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發(fā)展的歷史;統(tǒng)一 性在于: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
12、民族國家,中國文化就是在統(tǒng)一國家內民族共同體的文化。其 形成原因有著共同的文化源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互相促進漢族文化起 主導作用,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它在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到了團結和凝聚各民族文 化的作用7.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區(qū)別是:傳統(tǒng)文化指歷史上貴留下來的所有人文精神的總和,是全 部的文化遺產,帶有整體性。文化傳統(tǒng)就比較概括一點,它指的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具有穩(wěn)固性和延續(xù)性的特點。它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產生,并與那個時代相適應的。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它又通過不斷的傳承逐漸積淀下來,綜合了不同時代的多方面的內容, 因而就帶有各個時代的普遍特性9.如何理解傳統(tǒng)文
13、化與現代化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指的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 內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長期歷史發(fā)展所積淀的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指基于文化的本源和沿 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 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有人把傳統(tǒng)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從而認為講究傳統(tǒng)文化即是復古, 甚至認為傳統(tǒng)與現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反傳統(tǒng)。這種認識忽略了現 代化進程仍然是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部分,一但否定了傳統(tǒng),現代化與民族特點也就是中國 特色就要脫節(jié),與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1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過程中如何對待西方文化:任何一種民族傳統(tǒng),在各個歷史時期,都
14、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引進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些被吸收的 外來文化一旦與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沒有一種文化是純而又純 的,吸收外來文化是豐富和發(fā)展本體文化的正常途徑之一。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不能與西 方文化截然對立的,而應該是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洋為中用,才是符合時代文化潮流的如何掌握中國文化的理論體系:有關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國文化賴以存在的地理環(huán)境 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fā)展的諸因素有關中國文化分科的知識中國 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社會中國地形地勢的特點:自西向東構成了三個落差顯著的階梯。第一階梯是青藏高原;第 二階梯
15、是從青藏高原往東往北;第三階梯則是北起大興安嶺、中經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線以 東及云貴高原東緣以東的中國東部地區(qū)。整個中國的地勢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無比的躺椅, 西北背靠歐亞大陸,東南面向太平洋中國古代的幾條交通線:我國古地理專家從新石器文化遺址的頒布,發(fā)現了遠古中國的 交通線。大致沿渭水、黃河、濟水一線,從遙遠的古代,就形成一條聯(lián)系東西的交通線。與 這條東西線相交,還有三條南北方向的交通線,一條在太行山以東不遠,北起河北的曲陽, 南至河南新鄉(xiāng),都有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的文化遺址存在。另一條在太行山西側的汾水流域。 列西的一條,則在今陜西境內,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嶺,北達榆林、府谷一帶中國近千年氣候
16、變遷的趨勢和分期:五千年來中國氣候的大勢是由暖變冷,具體表現是 溫暖時期一個比一個短,溫暖程度一個比一個低。主要有溫暖期、寒暖交錯期、方志時期(寒 冷時期)、儀器觀測期18.氣候變化與饑荒有沒有直接關系?為什么?中國氣候的變化與災荒疾病是有直接關系 的。中國的災害性氣候非常多,旱災特重,其次是洪澇,以及與此關的蝗災病蟲害等。特別 是自中國的氣候轉入寒暖交錯期后,災荒疾病隨之增多。大水之后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 往有蝗災20.中國大一統(tǒng)的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天在大一統(tǒng)的觀念是由于中國的地域廣大,統(tǒng)治者追 求統(tǒng)一而逐漸形成的。分裂與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兩在現象,統(tǒng)一總是占主導傾向的追求。這 樣的追求來源
17、于廣大地域上人群的遷移及人群間許久以來的相互交流。天下觀念的一個重要 作用就是追求統(tǒng)一。盡管中國歷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數,時間也不算短,但追求統(tǒng)一始終是政 治觀念的基調,也是歷史的基本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統(tǒng)意識,是威力持久的中國理論,對 中華民族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曾起過重要作用21 .中國文化的地緣特征:中國文化的地緣特征不同于現代的觀念。它所指的是當中國文化 中民調整期怕,與北方范圍更加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間的關系。從地理的角度觀察中國文化的 歷史發(fā)展,應該特別注意與北方邊地草原人的地緣關系,那里箴著中國歷史命運的重要秘密 27.司馬遷史記里把中國劃分為:天下劃分為四大基本的經濟區(qū)來論述地域文化習俗的
18、。一 是山西地區(qū)(即關中)二是山東地區(qū)(大臻包括先秦時期秦國以東的六國)三是龍門一碣石以北 農牧交錯地帶和江南地區(qū)中國古代文化基干包括:先秦時期主要有三大區(qū)域文化,即源于齊魯的儒家文化、源于 在晉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文化及楚辭文學。它們后業(yè)經過匯集融合,最終成為中國 古代文化的基干地域文化是隋唐文化的一個重要資源:歷史悠久的國家,有時也面臨著各種深度的災難, 但我的文化從未斷絕,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實在不小。西晉時期河西走廊一帶的涼州在中原地 區(qū)完全淪入北方邊地部族入侵的混亂之際,因地理之便,長期成為中原文化的中心,對保存 中原文化起了相當大的作用。31 .中國古代保護自然方面的觀點:孟子的
19、不違天時的觀念。孟子的一些言論在古代有相當 的代表性,明顯的包含的保護自然的意識在內。不過,總體看來,古代許多起到保護環(huán)境作 用的措施,都是與其他觀念相關的行為運河的開通和使用對兩岸人民的經濟生活的影響:隨著溝通南北東西的大運河體系的 開通,一系列大小城市沿河興起歷代統(tǒng)治者為保證漕運暢通,甚至嚴禁東北、山東一帶的 農民引用沿線支流溉田,致使廣大的華北地區(qū)河道淤塞、溝渠荒廢,農業(yè)經濟日趨停滯中國古代利用自然的同時有哪些失誤:主要是土地的過度開墾及林木資源的過量開采 39.新石器時代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農業(yè)的出現、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廣泛使用 以及村落的出現、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時代文化
20、遍布中國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和東南、 西南及華北、東北各地。其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時期、仰韶文 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41.夏代文化的特征:遵命、近人,而遠鬼神.商代文化的特征:尊神、事鬼,先鬼后禮百家爭鳴出現的社會條件:一是諸侯國之間的混戰(zhàn)和兼并,目的在爭奪周王室失落的王 權。這又引發(fā)了各國在君主主持下的變法,及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 爭論,構成百家爭鳴最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民力的大展。各國的強權競爭,有意刺激了 本國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列國林立,加之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面求的大增,為民間的農業(yè)、 商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隙、機會和條件。民力發(fā)展激發(fā)出的
21、思想意識也是百家爭鳴極 其寶貴的部分儒家的思想的主要特征: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儒學的文化背景是魯國禮樂文明。儒家的思想 核心是仁??鬃诱f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是仁的最基本要求。孟子發(fā)展為“仁政”就是 要求君主制民之產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對中國人的影響與儒家旗鼓相當。道家講究超然物外。先秦道家 重要的人物是老子、莊子,需要注意的是老、莊之間在思想傾向上有相當的差異。在人生觀 上,老子清虛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崇尚無為而無不為。莊子哲學的宗旨重在個體精神 解放,這種宗旨的最高表現是逍遙,即無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7.法家的思想的主要特征:分前后兩期,前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管仲、李悝、吳起、商鞅等。 早期
22、法的精義是尚公義,主張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約民、下約君,以一種公平的治理國家。 后期的法家代表是韓非子,他主張法、術、勢結合在一起使用,成為專門為君主權力斗爭服 務的法術之學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它不僅起著中國與西域乃至歐洲物質交流作用,也起著文化交流 作用。而文化交流則具有更深遠的歷史意義魏晉時期士人在文化上有什么特點:在哲學上崇尚玄學、佛理,一個重要的現象是清淡; 在藝術上是詩賦、書法、山水畫的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教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以般若學為主,后 期以涅槃學為主。般若學也就是佛家空宗理論,強調以空觀看世界。涅槃學主要講成佛的問 題59.中唐以后門閥貴族衰落的原因南北
23、朝以來舊門閥貴州衰落以至從歷史上銷聲匿跡。原 因應該當從兩稅法以財產等級征收賦稅的規(guī)定,極不利于大家庭的存在,勢必造成大家族的 分門析戶的趨勢兩稅法造成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動,也不利于大家族經濟唐未農民大起義 的打擊和五代時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給這個垂死的階層以致使的一擊元代行省制度的內容: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省之 下還有路、府、州、縣各級行政機構元代的民族是如何分等級的:一等人是蒙古人,他們是征服者、是主人;二等人是色目 人;三等人是漢人;四等人是南人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的情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不僅是北朝的現象, 也發(fā)生在南朝境內各民族之中民族融合的道
24、路并不是直線型的,其間經歷過反復和曲折 不過,不能將北朝的民族融合簡單地視為漢化,融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唐朝兩稅法的意義:不僅限于使唐王朝擺脫了經濟困境這一點,它標志著一種王朝治國 觀念的變革,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變化影響至深。兩稅法首次以官方政令的形 式,公布了一種與傳統(tǒng)重農主義大不相同的國家觀念。兩稅法的核心是唯以資產為宗,它改 變著將工商業(yè)視為浮末,不道德行業(yè)從而嚴加限制的做法;也改變著將土地的占有,視為威 脅國家安定從而嚴歷打擊的舊做法74.我國農政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政績觀和勤農觀。政績觀,指歷代統(tǒng)治者把農業(yè)收成的豐 歉,當作考察國計民生的好壞和自己得政和失政的一個標準
25、;勤農觀是指歷代統(tǒng)治者確立以 農為本的原則和制訂一套勸勉農事的治國方75.我國的主要農業(yè)著作有:漢代崔實四民月令、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唐際龜蒙耒 耜經、宋陳敷農書、元王楨農民、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清張履詳補農書等.市商貿易的方式農商兼營。從業(yè)者稱攤販行商經營坐商經營.我國市商經營有哪些傳統(tǒng)的方式市聲商幌。牌匾、字號。我國市商經有那些習俗敬財神經銷廣告行業(yè)的管理方式有哪些祖師崇拜師徒傳承行業(yè)禁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眾不同的特點:既有創(chuàng)造性,又有依附性;個性與集體性、等級性 與秩序性、平均性與民主性的界限不大清楚服飾起源于雙重性格,第一重性格是實用,第二重性格是裝飾。兩種性格的順序
26、不能顛 倒我國居室的室內格局大體分睡處、神位、照明、取暖和貯藏幾塊飲食的文化觀念民本思想、節(jié)約糧食、人格教育、食療觀服飾的構成要素 質、形、飾、色和畫服飾的形制有:衣著、附屬裝飾品、人體自身的裝飾中國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字輩譜。系家譜。家風。人生儀禮中國人的人生儀禮有: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壽禮和葬禮91.我國傳統(tǒng)的天文學包括天象觀測和歷法制定93.我國的方技包括:醫(yī)經(經學理論)、經歷(治療方法)、神仙(長生不老術)和房中(性 技術)中國藥學的基礎理論有:腑臟學說、經脈學說、針灸學說中醫(yī)腑臟學說包括心、肝、脾、肺、腎,統(tǒng)稱五臟;腑包括胃、大腸、小腸、膀胱、膽、 三焦統(tǒng)稱六腑98.為什么說夏商時
27、期的中國的農耕生產已經達到了新的水平在二里頭遺址中,聃一批青 銅制造的農兵樂器,種類多,技術成熟,說明農事活動的頻繁在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多 種農作物字樣,說明已經實行分類栽種殷商時還制訂了測查歲的紀時法100.我國傳統(tǒng)的醫(yī)學有兩在體系:一是神農草藥為主脈絡的藥物學治療體系,和以黃帝、伏 羲針砭為脈絡的針灸學的治療體系101 .我國農民提出的農業(yè)經營思想與生產知識統(tǒng)籌水土利用規(guī)劃調整好農業(yè)生產關 系荒政思想人力勝天說102.我國生產經濟與文化特征有天時、地利、人勤的重農經驗以工補農、以商求富的農 人心理精打細算、知足節(jié)用的務農傳統(tǒng)103 .服飾的自然范圍內的文化標志環(huán)境標志性別標志體形標志年齡
28、標志人文范圍內的文化標志有信仰標志階層標志儀禮標志政治標志職業(yè)標志 審美標志居住建筑有哪些文化標志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格局居住建筑儀式皇帝對相權的限制一般采取的手段 架空、分權108.科舉制有哪些特點:士人自由報名應試,應考者不論出身、地位、家業(yè),不必由官員 舉薦考試定期舉行,不必等候皇帝下達詔令嚴格考試,錄取與否以考試成績?yōu)闃藴?,?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職的主要依據禮包括的內容:禮包含傳統(tǒng)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tǒng)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儀是禮制的精 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禮與俗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俗是民眾自發(fā)形成的行為習慣,具有紛繁紛的復雜性的特點;禮 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會行為規(guī)范,其
29、中貫穿著特定的整合社會的理念。禮具有規(guī)整、嚴密、 適于操作的特點禮的調和作用表現在:一是對尊者、貴者、長者而言,要遵循禮制;對待從屬人員,要 寬厚、慈愛、避免因過分的壓制導致矛盾的激化。二是對社會從屬者而言,禮制的主要宗旨 是要他們節(jié)制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從尊長,安于本分古代五禮包括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129.傳統(tǒng)禮俗的特點傳統(tǒng)禮俗的等差性傳統(tǒng)禮俗的調和性傳統(tǒng)禮俗的規(guī)范性周期性出現的歲時節(jié)日禮儀對民眾生活的倫理軌范的意義:一是歲時禮俗的自然倫理屬 性,人們遵循自然時序,以歲時禮儀活動調整人與自然。二是歲時禮俗的社會倫理屬性,周 期性的歲時禮俗是對宗族社會關系的反復確認,以及宗
30、法倫觀念與情感的不斷強化中國三大悼忘節(jié)的區(qū)別:清明為首,后世一般不直接清明為鬼節(jié),而對于中元、十月則 普遍以鬼節(jié)名之。其中的細微區(qū)別在于,清明重在祭墓祖,表達孝思,其他二節(jié)重在祭亡, 對孤魂野鬼也一起關照,希望通過祭祀安撫鬼靈,防止游魂作崇122.家事的主要內容:一是教梯,二是耕讀為本,三是修身,四是整肅門戶,五是嚴守尊卑 秩序,六是善擇婚姻,七是慎先繼子,八是喪葬宜儉125.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皇帝總攬?zhí)煜麓髾鄵碛旋嫶蟮墓倭呸k事機構嚴密的人身控 制127.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家族本位的倫理法占有重要地位皇權至上,法自君出強調等級特權,主張同罪異罰中
31、庸的含義:為中可以長久行用的典法。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價值原則,是由孔子提 出來的。中庸之道又可稱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過激,要求其適中,無 偏無陂中和的含義為經過對兩端的調整而達到和諧。要在兩端里面允執(zhí)其中,即確實把握好中 就需要往返地調整以漸趨于和諧133 .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三基德或三母德)。中國古典舞蹈的特點有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中國畫的特點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以墨線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與詩、書、印密切配 合中國古代整體思維的內涵是指把天、地、人、社會看作密切貫通的整體,認為天地人我、 人身人心都處在一個整體系統(tǒng)之中,各系統(tǒng)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聯(lián)系139.中國
32、古代在天人關系方面的觀點天人合一天人交勝天人之分141 .中國古代知行學說有知易行難知經行重知先行后知行常相須知行合一行 先知后143.中國古代的教學思想有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學思結合教學相長。146.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以木結構為主是中國建筑在結構上的最大特點左右對稱是中 國建筑在布局上的顯著特點中國建筑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 寄寓著濃厚的思想觀念.中國古代藝術的精神體現在詩言志文以載道樂以教化.中國古代藝術有那些審美觀念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尊崇自然。149.為什么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促進其他文化事象的發(fā)展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因為語言是文化的代碼,是文化傳播的媒介
33、語言的產生和發(fā)展 極大地促進其他文化事象的產生和發(fā)展150 .文字產生的前提條件語言的產生人類已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中國語言分那幾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印歐語系.現代漢語的七大方言:北方話、吳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語、粵語153.漢字的特點就文字的表意方式來說,漢字屬于表意文字就漢字記錄漢語的單位而 言,漢字屬于音節(jié)語素文字就形體的特點而言,漢字是在一個二維平面上構成的155.中國人的語言文化觀念包括一方面是對語言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對語言交 際能力的不斷追求156.20世紀后期人們對漢字進行思考和論爭的成績表現在重新評價漢字。拓寬了漢字 研究領域。語言文字與民俗關系突出地表現在作為各民族人們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語言文字無 疑是民俗傳承的工具;(2)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語言文字本身又是重要的民俗事類, 各個民族都會利用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入股消費合同范本
- 花卉出租合同范本
- 肢體殘障者職業(yè)康復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
- 2025年行李自動分檢系統(tǒng)項目合作計劃書
- 臥式數控滾彎機床的設計與研究
- 計及需求響應的電熱產消者用能優(yōu)化策略研究
- 復寫紙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便攜式血氧監(jiān)測貼片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新型日光溫室熱濕環(huán)境調控策略研究
- 基于APOS理論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音樂教案全冊
- 12J201平屋面建筑構造圖集(完整版)
- 2024年個人信用報告(個人簡版)樣本(帶水印-可編輯)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wèi)生間
- 20CS03-1一體化預制泵站選用與安裝一
- (完整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豎式計算題100題直接打印版
- 排水溝施工合同電子版(精選5篇)
- 2022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 《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課程教學大綱
- TSG11-2020 鍋爐安全技術規(guī)程
- 大氣商務企業(yè)培訓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