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及兵家文化課件_第1頁
法家及兵家文化課件_第2頁
法家及兵家文化課件_第3頁
法家及兵家文化課件_第4頁
法家及兵家文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法家及兵家文化 (一)先秦法家 (二)法家與中國文化 (三)孫子兵法和兵家文化 傳統(tǒng)文化的另一個側面?!巴馊鍍?nèi)法”,“明倡儒經(jīng)、暗行法術”、“德刑并用”。歷代君主“其教孔孟者,其法亦必申、韓?!保珴蓶|語)。 一, “變法運動”,西周以來的宗法制以及儒家思想的歷史否定。第四章 法家及兵家文化 (一)先秦法家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 司馬談 土地私有化,“公田不治”,社會結構的變化;戰(zhàn)國諸侯爭霸,富國強兵的需要。第四章 法家及兵家文化 (一)先秦法家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 司馬談 變法先驅(qū): 管仲在齊國任相40年,以法理政,以

2、法統(tǒng)軍,以法治民; 子產(chǎn)在鄭國,按田畝征稅等等,把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實行“嚴刑為治” ; “變法運動” 李悝,法家開創(chuàng)者明確地把富國強兵作為目標,在魏國,改革西周立國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編撰了法經(jīng)。 吳起,在楚國,實行軍功爵制; 一,變法運動第四章 法家及兵家文化 (一)先秦法家 (一)先秦法家 二,商鞅變法1,主要內(nèi)容: 1)推行什伍連坐法,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為“一什”; 2)獎勵生產(chǎn),懶惰和棄農(nóng)經(jīng)商的,充為官奴。兒子成人后就要分家3)實行“尊卑爵制等級”,官爵以在軍功為標準 ;4)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賦稅、度量衡;商鞅,公孫鞅 (約公元前390前338) (一)先秦法家 2,變法指導思想,

3、 1)“緣法而治”的理念,“一刑”:“所謂一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 ; “刑不上大夫” “法不阿貴”、“刑無等級”, “以刑去刑”的重刑理論,輕罪重罰?!敖橹惯^,莫若重刑”二 商鞅變法(一)先秦法家2)“農(nóng)戰(zhàn)為本”,鼓勵、逼迫人們開墾荒地,參加戰(zhàn)爭, 實現(xiàn)愚民政策,“令民歸心于農(nóng)”。 “民強國弱,民弱國強,” 二 商鞅變法 3,變法成就:“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 ,經(jīng)20年由弱變強。 三,韓非的理論綜合 韓非(約公元前280一前233)韓王室諸公子之一 1,韓非關于人性的認識。“皆挾自為心”,“用計算之心以相待”。 荀子努力使

4、人們趨于善,韓非子認為人即“惡”,因此要用強權和刑罰來控制人們的行為。 道德虛無主義者把人降低為由趨利避害自然本能支配的動物,韓非實行愚民政治、暴力政治,否認、敵視人類文明,一概排斥“貴生之士”、“文學之士”、“有能之士”、“辯智之士”、“磏勇之士”、“任譽之士”。 三,韓非的理論綜合 法家的政策建立在對于人追求自身利益這個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更有實際效果,因而也更容易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接受。(一)先秦法家 2“法”與“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堅持商鞅的法治,法是國家根本的規(guī)章制度。用“重罰嚴誅”等暴力手段實行統(tǒng)治。繼承申不害“術”的理論?!爸饔眯g,則大臣不得擅斷,近習不敢賣重?!?又綜合了慎到

5、“勢”的概念,推行法治必須掌握政治上的權勢。三,韓非的理論綜合 (一)先秦法家(二)法家與中國文化 一,中央集權帝國的建設 1,秦王改革,后發(fā)優(yōu)勢,擊破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一,中央集權帝國的建設 尚武好戰(zhàn)的精神、質(zhì)樸粗獷的習俗 、功利主義的風氣官僚爵位制、刑律和“什伍”編戶 虎狼之師,橫掃六國 秦“戎狄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 2, 中央集權的制度建設 . 韓非集權的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權力集中。 一,中央集權帝國的建設 中央與地方: “以封建國” 郡縣制。 國家機構:兩府并設、三公鼎立、九卿分工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13歲即位,22歲加

6、冕親政,39歲稱帝 3,君主專制和獨裁。 法家“尊主卑臣”觀念以及崇尚暴力的主張。君權的絕對性、無所限制。 李斯:“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 儒家的君權以“仁政”為前提。孟子:“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去。”“賊仁”。 胡作非為,阿房宮和驪山墓,五次巡游,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徐福率童男女數(shù)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一,中央集權帝國的建設 4,漢武帝的“德主刑輔”。漢朝建國之初黃老“無為之治”的國策,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時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倚重酷吏,施行嚴刑苛法。 中國政治文化的基本模式。秦“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

7、”和漢武帝“德主刑輔”。如曹操崇尚仁義禮讓,以道德教民、任用儒士為官;他又用峻刑苛法,殺伐、連坐法。一,中央集權帝國的建設(二)法家與中國文化 二,以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 1,法家“緣法而治”的政治實踐和理論,奠定了我們國家法治建設的基石,也為我們今天的法治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治國使眾,莫如法(管子)明王之治天下,緣法而治(商鞅)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韓非) 以法治國,法的絕對權威,從而有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胺ú话①F”、“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二,以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 2,“法”在君王“權”的支配之下,君王具有最高的立法權和執(zhí)法權,君王高居于法律

8、之上。 “法”帝王、統(tǒng)治者的意志,不是公民與君王的契約。 法的權威性嚴刑峻法王權,野蠻、殘暴的封建專制。三,勇于革新的文化性格 法家與時俱進、勇于革新的進取精神激勵著人們積極順應歷史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 商鞅:“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孫子兵法與兵家文化 古人重視戰(zhàn)爭,政治家一直將兵事作為國家立國之本。軍事家乃至文人孜孜于兵事的研究,兵家文化也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以不教民戰(zhàn),是為棄之 孔子 姜太公,兵家始祖,牧野之戰(zhàn),以5萬擊敗17萬,托名之作“太公兵法”。 孫子兵法最早、最完備的兵書。 吳子,吳起,魯、魏國大將。 孫臏兵法,孫臏,

9、齊國人,(一說是孫武后世子孫),“圍魏救趙”、“減灶滅敵”。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 一,孫子兵法的兵學思想 1,未戰(zhàn)先謀的“先勝觀”。 孫子(前551年前479),名武,字長卿,齊國人 戰(zhàn)爭與國家興亡的關系,重戰(zhàn)、慎戰(zhàn)。 孫子:“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兇戰(zhàn)危”、“非危不戰(zhàn)”。 孫臏:“戰(zhàn)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然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 重戰(zhàn)、慎戰(zhàn),因而以其謀略克敵制勝,為將之道“先勝”、“全勝”。一,孫子兵法的兵學思想 勝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 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 謀略的作用、實質(zhì):詭道,通過“能”與

10、“不能”、“用”與“不用”、“近”與“遠”的調(diào)度以及“誘”、“取”、“備”、“避”、“撓”、“驕”、“勞”等手段,達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孫子兵法的兵學思想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利德爾哈特:“選擇一條敵人最想不到的行動路線?!?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2,“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全勝觀。 “不戰(zhàn)”之戰(zhàn),通過戰(zhàn)場之外的角逐“屈人之兵”、“拔人之城”,通過“計謀”瓦解對方,未戰(zhàn)先使對方“屈”,然后一戰(zhàn)而勝。 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奉行“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的原則。 一,孫子兵法的兵學思想 西方現(xiàn)代軍事理論經(jīng)典:利德爾哈特的戰(zhàn)略論。 尚謀的文化傳統(tǒng),縱橫策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