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_第1頁
【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_第2頁
【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_第3頁
【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_第4頁
【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生素精品課件】化學治療藥概論一、抗微生物藥與化學治療學1.定義 :針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蟲及癌細胞等所致疾病的藥物治療。 1.病原微生物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 放線菌(廣義的細菌);真菌;病毒 2.寄生蟲原蟲、滴蟲、血吸蟲、絲蟲、腸蠕蟲 3.癌細胞2.化療藥與病原體、機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化學治療學(chemotherapy, 化療)病原體藥 物機 體防治作用與不良反應藥效學藥動學吸收、分布、代謝、排泄藥理學(Pharmacology) :病原微生物抗微生物藥抗菌作用耐藥性抗病能力致病作用 不良反應體內過程機 體3.抗微生物藥物(antimicrobial drug

2、s)(1) 定義: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用 于防治其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包括: 抗菌藥(antibacterial drugs) 抗真菌藥(antifungal drugs) 抗病毒藥(antiviral drugs)抗菌藥發(fā)展簡史 1935-36年 百浪多息 磺胺類 1929年 弗來明發(fā)現(xiàn)青霉素1940年 弗勞雷分離提純青霉素成功,開創(chuàng)了抗生素化學治療的新紀元。6-APA(-內酰胺類) 1943年 鏈霉素 氨基苷類 1945年 頭孢菌素C 7- ACA(-內酰胺類)1947年 氯霉素 酰胺醇類(氯霉素類) 1948年 金霉素 四環(huán)素類1976 克拉維酸 非典型-內酰胺類 197

3、8年 硫霉素 非典型-內酰胺類 1979年 諾氟沙星 氟喹諾酮類 1980s 新大環(huán)內酯類其它: 林可霉素類、多肽類(如萬古霉素、 多粘菌素)等80年代:第三代頭孢菌素類、單環(huán)類、B-內酰 胺酶抑制劑、喹諾酮類抗菌藥崛起。 90年代-現(xiàn)在,針對細菌耐藥性開發(fā)新品種。 主攻-內酰胺類抗生素和喹諾酮類抗菌藥。1.1抗菌藥物發(fā)展簡史 1929年,弗來明(AlexanderFleming)發(fā)現(xiàn)青霉素。 194O年,弗勞雷(FloreyandChain)分離提純青霉素成功,開創(chuàng)了抗生素化學治療的新紀元。 1950年:鏈霉囊、氯霉素、多粘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紅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 60年代:195

4、9年英國Beecham研究組從青霉素發(fā)酵液中分離提純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成功。半合成青霉素迅速發(fā)展,頭孢菌素萌芽。 70年代:頭孢菌素迅速發(fā)展,半合成青霉素推出酰脲類青霉素。 80年代:第三代頭孢菌素類、單環(huán)類、B-內酰胺酶抑制劑、喹諾酮類抗菌藥崛起。 90年代-現(xiàn)在,針對細菌耐藥性開發(fā)新品種。主攻-內酰胺類抗生素和喹諾酮類抗菌藥。 4.基本概念抗菌譜 :抗菌藥物的抗菌范圍。 窄譜抗菌藥與廣譜抗菌藥抗菌活性:藥物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藥和殺菌藥抗生素后效應(PAE):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當抗生素濃度降至低于MIC或消失后,細菌生長仍受到持續(xù)抑制的效應; 在設計抗生素給

5、藥方案與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面有重要意義。常 見 致 病 菌(一)革蘭氏陽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葡萄球菌(包括MSSA/MRSA/MRSE)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腸球菌(糞腸球菌消化鏈球菌(厭氧鏈球菌)肺炎球菌 白喉棒狀桿菌炭疽桿菌李司特氏菌屬厭氧芽胞桿菌 (破傷風、產(chǎn)氣莢膜、肉毒、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無芽胞厭氧菌(丙酸、真、乳桿菌)放線菌屬分枝桿菌屬(結核、非結核、麻風桿菌)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莫氏卡他球菌 大腸桿菌志賀氏菌屬傷寒沙門氏菌肺炎克雷白桿菌腸桿菌屬(陰溝、產(chǎn)氣腸桿菌)變形桿菌屬(普通、奇異變形桿菌)摩氏桿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粘質沙雷氏菌弗勞地枸櫞酸桿菌醋酸鈣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布氏桿

6、菌屬鼠疫桿菌土拉弗氏菌嗜血桿菌屬(流感/副流感/杜克氏桿菌) 鮑特氏菌屬(百日咳/副百日咳桿菌)軍團菌嗜麥芽黃桿菌厭氧脆弱擬桿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小螺菌弧菌屬(霍亂、副溶血性弧菌) 常 見 致 病 菌(二)支原體肺炎支原體、解脲脲原體立克次體普氏/莫氏/恙蟲病立克次體和Q熱柯克斯體衣原體沙眼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性衣原體螺旋體回歸熱/梅毒/雅司/鉤端螺旋體5.評價指標化療指數(shù)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ED50 或 LD5/ED95臨床價值CI藥物治療效果對機體的毒性IC50 和IC 90IC50 和IC 90體外活性表達方式 最低抑

7、菌濃度(MIC):能抑制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最低殺菌濃度(MBC):能夠殺滅培養(yǎng)基內細菌的最低藥物濃度。二、抗菌作用機制1. 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2. 影響胞漿膜通透性3影響胞漿內生命物質的合成 影響葉酸代謝 抑制核酸合成 抑制蛋白質合成 N-乙酰胞壁酸前體 N-乙酰胞壁酸消旋酶 合成酶 粘肽合成酶N-乙酰胞壁酸 直鏈十肽 粘肽 五肽復合物 脂載體 二糖復合物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胞漿內 胞漿膜 細胞膜外磷霉素環(huán)絲氨酸 萬古霉素 桿菌肽 -內酰胺類 G+菌G-菌青霉素結合蛋白蛋白質胞漿膜G+與G-細菌的細胞膜、壁結構(二) 胞壁粘肽合成的基本過程 胞漿內 MNAc MNAc-五肽 胞

8、漿膜 MNAc-五肽-P GNAc-MNAc-五肽-P GNAc-MNAc-十肽-P 胞漿外 交聯(lián)粘肽L丙-D谷-L賴-D丙-D丙 (磷霉素)磷脂載體(萬古霉素)GNAc (轉糖基酶萬古霉素)(Gly)5(轉肽基酶萬古霉素)P(焦磷酸酶桿菌肽) D丙(轉肽酶羧肽酶內酰胺類) (消旋酶合成酶環(huán)絲氨酸)MNAc為N-乙酰葡萄糖胺GNAc為N-乙酰胞壁酸Gly為甘氨酸影響胞漿膜通透性氨基苷類抗菌藥多肽類抗菌藥多烯類抗真菌藥咪唑類抗真菌藥 通過離子吸附作用 與G- 菌胞漿膜磷脂結合 與真菌胞漿膜固醇類物質結合 抑制真菌胞漿膜麥角固醇合成 谷氨酸 食物 + 二氫葉酸合成酶 二氫葉酸還原酶 二氫蝶啶 二氫葉酸 四氫葉酸 +對氨苯甲酸 一碳單位 (PABA) 核酸合成 影響葉酸代謝 磺胺砜類對氨水楊酸甲氧芐啶甲氨蝶啶乙胺嘧啶喹諾酮類 抑制DNA回旋酶 復制受阻 DNA合成 利福平抑制依賴DNA的RNA多聚酶轉錄受阻 mRNA 抑制核酸合成 氨基苷類氨基苷類氨基苷類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酯類氯霉素類林可霉素類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轉肽酶)氨基苷類 影響蛋白質合成全過程四環(huán)素類 通過與 30S 核糖體亞基結合氯霉素類林可霉素類 通過與 50S 核糖體亞基結合 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