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總復習第05講《機械運動》精練卷(含答案)_第1頁
中考物理總復習第05講《機械運動》精練卷(含答案)_第2頁
中考物理總復習第05講《機械運動》精練卷(含答案)_第3頁
中考物理總復習第05講《機械運動》精練卷(含答案)_第4頁
中考物理總復習第05講《機械運動》精練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第五講機械運動(時間:30分鐘分值:45分)評分標準:選擇題每小題2分,填空題每空1分一、選擇題1. (河北改編)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A. 乒乓球臺高約760 cmB. 一元硬幣的直徑約2 dmC. 成年人正常行走1.2 m用時約1 sD. 近幾年西安夏季平均氣溫約50 2. (揚州)如圖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車廂內(nèi),觀察判斷火車的運動情況,菲菲:以窗外的動車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變化了,因此火車是運動的翔翔: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沒有變化,因此火車是靜止的,以上判斷()第2題圖A. 菲菲正確 B. 翔翔正確C. 兩人都正確 D. 兩人都不正確3. (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

2、停放著兩輛汽車一段時間后,坐在甲車上的小明感覺乙車向北運動關于兩輛汽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一定向南運動B. 以甲車為參照物,地面一定是靜止的C. 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一定向南運動D. 以地面為參照物,乙車一定向北運動4. (內(nèi)江)如圖所示,在新型汽車的研制中,將汽車模型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風(流動的空氣)高速迎面吹來,真實地模擬汽車在空氣中高速運動的情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汽車模型相對于風洞是運動的B. 汽車模型相對于風是運動的C. 風相對于風洞是靜止的D. 風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第4題圖5. (云南)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st圖像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100 mB. 030 s內(nèi)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C. 甲的運動速度為10 m/sD. 甲、乙是同時出發(fā)的第5題圖6. (郴州)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的國防事業(yè)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如圖所示為我國空軍戰(zhàn)機空中加油時的情景()第6題圖A. 以地面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靜止的B. 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機是運動的C. 以地面為參照物,加油機和戰(zhàn)機都是靜止的D. 以戰(zhàn)機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靜止的二、填空題7. (營口)一架戰(zhàn)斗機巡航的速度為500 m/s,合_km/h.軍演地點距軍用機場的距離為3 600 km,則戰(zhàn)斗機從機場起飛到達軍演地點至少需要_h戰(zhàn)斗機飛

4、行過程中需要加油機適時加油,那么,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是_的8. (江西)如圖所示,一只白鷺正平行于水面飛行若以白鷺為參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的;若以岸為參照物,白鷺是_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第8題圖9. (岳陽)蒙內(nèi)(蒙巴薩內(nèi)羅畢)鐵路是我國用中國技術、按中國標準幫肯尼亞修建的標軌鐵路,于今年5月31日正式通車運行列車從蒙巴薩出發(fā),以120 km/h的速度運行約4 h后到達內(nèi)羅畢,鐵路全程約_km;行駛過程中,以列車為參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10. (長沙)“共享單車”是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手機、GPS定位系統(tǒng)和單車的資源整合,

5、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極大方便裝在單車上的GPS定位系統(tǒng)會及時把單車的位置信息通過_波傳遞給信息處理中心,再發(fā)送到我們的手機上,方便存取單車小天某次掃碼后騎行9 km,耗時30 min,此次騎行的平均速度為_km/h.11. (株洲)如圖,“天舟一號”正在給“天宮二號”在軌補加推進劑在燃料加注過程中,以“天宮二號”為參照物,“天舟一號”是_的,以地球為參照物,“天舟一號”是_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第11題圖(吉林省卷)如圖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機“微信運動”功能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時間是3 000 s,步長是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m/s;若以手機為參照物,小明是_的第12題圖

6、(雅安)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物體運動的st圖像,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以甲為參照物,乙是_的(選填“靜止”或“運動”);當時間t_s時,兩車相距8 m.第13題圖三、實驗與探究題14. (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第14題圖(1)如圖甲所示,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_(選填“A”或“B”),物體的長度為_cm.(2)如圖乙所示若讓質(zhì)量不同的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則它們撞擊金屬片時的速度_(選填“相同”或“不同”);若增大斜面坡度,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則撞擊金屬片時的速度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5. (7分)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

7、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 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方格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是“小時分秒”)第15題圖(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_進行測量的(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_(選填“大”或“小”)(3)請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AB_cm,tBC_s,vAC_m/s.(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選填“大”或“小”)(5)該小車是在做_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創(chuàng)新題推薦16. (7分)在探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實驗小組在長約0.5米的細玻璃管內(nèi)注入水,

8、管內(nèi)留有一小氣泡,他們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離(10 cm)的記號在探究過程中,他們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1)小明把玻璃管倒過來左手拿著并盡量保持垂直,看到氣泡在上升運動,這是以_為參照物作出判斷的(2)他右手迅速拿起秒表開始測量氣泡經(jīng)過每個橡皮筋的時間,并把路程和時間記錄在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如下表,小氣泡所做的是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氣泡在40 cm運動中的平均速度是_m/s.請在如圖坐標中畫出氣泡的運動的路程時間圖像路程s/cm010203040時間t/s02.34.26.18.0第16題圖(3)小華看著小明,認為他的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你認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

9、方不規(guī)范_(4)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直線運動,小雪認為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也有改進的地方,你認為什么器材需要改進_.(寫上一條)(5)除了上述改進外,你認為實驗過程中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改進,以便于更準確測量氣泡的運動時間,并判斷其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_答案1. C【解析】乒乓球臺的高度約76 cm,A錯誤;一元硬幣的直徑約2 cm,B錯誤;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約1.2 m/s,所以正常行走1.2 m用時約1 s,C正確;西安夏季平均氣溫約為35 ,D錯誤故選C.2. C【解析】同一個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狀態(tài)一般不同菲菲以窗外的動車為參照物,由于火車位置發(fā)生變化,因而火車是運動的,結(jié)論正確;翔

10、翔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沒有變化,因此火車是靜止的,結(jié)論也是正確的故選C.3. A【解析】兩輛并排放著的汽車,坐在甲車的人感覺乙車向北運動,兩輛車發(fā)生了相對運動,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一定向南運動,A正確;我們無法判斷到底是甲車開動,還是乙車開動,無法判斷甲車是否相對于地面運動,B、C、D都不正確故選A.4. B【解析】汽車模型相對風洞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以風洞為參照物,它是靜止的,A錯誤;汽車模型相對于風(流動的空氣)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以風為參照物,汽車模型是運動的,B正確;風與風洞、地面之間有位置的變化,以風洞或地面為參照物,風是運動的,C、D錯誤故選B.5. C【解析】由題圖可知

11、,兩物體相遇時,乙運動的路程是100 m,但甲運動的路程是400 m100 m300 m,A錯誤;030 s內(nèi),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但乙在前10 s內(nèi)靜止,B錯誤;甲全程運動路程為400 m,全程用時40 s,故甲運動的速度為v甲eq f(s甲,t甲) eq f(400 m,40 s)10 m/s,C正確;由題圖可知,乙比甲推遲10 s出發(fā),D錯誤故選C.6. D【解析】因為戰(zhàn)機與加油機在空中以同樣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飛行,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加油機和戰(zhàn)機與地面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是運動的;若以戰(zhàn)機(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機與加油機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加油機(戰(zhàn)機)是靜止的,A、B、C錯誤,

12、D正確故選D.7. 1 8002靜止【解析】戰(zhàn)斗機巡航的速度為v500 m/s5003.6 km/h1 800 km/h;根據(jù)veq f(s,t)可得,戰(zhàn)斗機從機場起飛到達軍演地點至少需要的時間:teq f(s,v) eq f(3 600 km,1 800 km/h)2 h;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與加油機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所以戰(zhàn)斗機是靜止的8. 靜止運動【解析】通過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可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白鷺在水中的倒影相對于白鷺,位置沒有變化,故白鷺處于靜止狀態(tài);白鷺相對于岸,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故白鷺是運動的9. 480運動【解析】svt

13、120 km/h4 h480 km;以列車為參照物,路旁的建筑物相對于列車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則建筑物是運動的10. 電磁18【解析】GPS定位系統(tǒng)是靠電磁波傳遞信息;速度veq f(s,t) eq f(9 km,0.5 h)18 km/h.11. 靜止運動【解析】在燃料加注過程中,“天宮二號”和“天舟一號”的相對位置不能改變,以“天宮二號”為參照物,“天舟一號”是靜止的;以地球為參照物,“天舟一號”的位置相對改變,“天舟一號”是運動的12. 1靜止【解析】步長是0.5 m,小明走過的路程大約為s0.5 m6 0003 000 m,步行的速度veq f(s,t) eq f(3 000 m,3 0

14、00 s)1 m/s,若以手機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手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小明是靜止的13. 運動4【解析】從題中圖像可以求出甲、乙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分別為v甲eq f(s甲,t)eq f(24 m,4 s)6 m/s,v乙eq f(s乙,t乙) eq f(24 m,6 s)4 m/s,顯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當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以甲為參照物,乙是運動的;甲、乙兩個物體每秒行駛的距離差2 m,則經(jīng)過4 s兩車相距8 m.14. (每空1分,共4分)(1)B3.423.47(2)相同變大【解析】(1)B視線與尺面垂直,所以選B;直尺的分度值是1 mm,估讀

15、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讀作3.45 cm,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是估讀的,允許不同同學有不同的估讀,3.45 cm左右都算讀數(shù)正確(2)質(zhì)量不同的小車在同一高度從斜面上滑下時速度相同;增大斜面坡度,即斜面的高度增加,小車在斜面上具有的重力勢能變大,下滑過程中轉(zhuǎn)化的動能也就越大,因此速度會變大15. (每空1分,共7分)(1)veq f(s,t) (2)小(3)5.0010.033 3(4)大(5)變速【解析】(1)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是根據(jù)公式veq f(s,t)進行測量的;(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要使物體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3)已知刻尺分度值為1 mm,sAB10.00 cm5.00 c

16、m5.00 cm,tBC1535231535221 s,sAC10.00 cm0.00 cm10.00 cm,tAC1535231535203 s,則vACeq f(sAC,tAC) eq f(10.00 cm,3 s)0.033 3 m/s;(4)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晚,故所記時間偏小,由veq f(s,t)可知,計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5)由題圖知,小車上半段所用時間tAB2 s,下半段所用時間tBC1 s,相同的路程小車所用時間不同,所以在做變速運動16. (作圖1分,每空1分,共7分)(1)橡皮筋記號(2)變速0.05如答圖所示(3)觀察到氣泡開始運動后再計時(4)應選用較長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記號間的距離(5)使氣泡在管內(nèi)運動得慢一些第16題答圖【解析】(1)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與橡皮筋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故氣泡運動是以橡皮筋記號為參照物的;(2)由題意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