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動物學上課用_第1頁
藥用動物學上課用_第2頁
藥用動物學上課用_第3頁
藥用動物學上課用_第4頁
藥用動物學上課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 第二章 動物體的基本結構與機能藥用動物學Prof.Jiang1 第二章 動物體的基本結構與機能 第一節(jié) 細胞第二節(jié) 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jié) 細胞(cell) 一、細胞的一般特征 二、細胞的化學組成 三、細胞的結構 四、細胞周期 五、細胞分裂 一、細胞的一般特征 1、細胞的大?。?一般比較微小,通常以微米(1微米11000毫米)計算其大小。一般10100m(微米),小型血細胞34微米,鴕鳥的卵細胞,不包括蛋清,直徑可達78厘米。 2、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與機能相適應:(1)游離的細胞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如血細胞,卵;(2)緊密連接的細胞有扁平,方形,柱形等,如上皮細胞

2、;(3)具有收縮機能的肌細胞,多為紡錘形或纖維形;(4)具有傳導機能的神經細胞則為星形,多具有長的突起。 3、細胞的共同特征: (1)形態(tài)結構方面:一般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包括各種細胞器),細胞核的結構; (2)機能方面:A、細胞能夠利用能量和轉變能量;B、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C、具有自我復制、分裂繁殖的能力;D、具有協調細胞整體生命的能力。 二、細胞的化學組成 (一)元素組成 1、碳、氫、氧、氮、磷、硫對生命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有機體大部分有機分子是由這6種元素構成的; 2、鈣、鉀、鈉、氯、鎂 、鐵在細胞中雖然較少,但也是必需的-常量元素(元素含量在0.01%以上)。 3、錳、碘、鉬、

3、鈷、鋅、硒、銅、鉻、錫、釩、硅、氟是微量元素,也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細胞:無機物:水7585,無機鹽1。有機物:蛋白質1020,核酸1,脂類23,糖類1 (二)、有機分子的組成 1、蛋白質(protein) 蛋白質是細胞的基本物質,也是細胞各種生命活動基礎。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20種,氨基酸借肽鍵連成肽鏈。即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與另一氨基酸分子的羧基脫水縮合成為肽鏈。蛋白質是由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的氨基酸分子,按一定次序相連而成長鏈,又按一定的方式盤曲折疊形成極其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分子量以萬來記算,有些可達數千萬。 所有這20種氨基酸通常存在于每一種蛋白質中,

4、隨著這些氨基酸在數量和排列上的千變萬化,蛋白質的特性,也隨之多種多樣。結構上的細微差異都能影響到機能。 細菌細胞內有5001000種蛋白質,人體細胞已超過萬種,不同的生物種,有不同的特有蛋白質,兩種動物親緣關系越近,它們的蛋白質越相似。這可作為種類鑒別及種類間親緣關系的證據。也可用于組織移植等方面的實踐。 2、核酸(nucleic acid) 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生物的遺傳、變異可以說主要由核酸決定的。 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細胞質、細胞核都含有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細胞核的主要成分。 構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 一個核苷酸是由一個五碳糖(或

5、脫氧五碳糖),一個含氮堿基(嘌呤、嘧啶),磷酸結合而成的。核酸就是由幾十到幾萬甚至幾百萬個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分子量很大,一般是幾萬,幾百萬,有些達若干億。 核苷酸的種類雖然不多,但可因核苷酸的數目、比例、排列次序而構成各種不同的核苷酸。 (1)DNA分子結構: DNA是由兩條多核苷酸鏈平行圍繞著同一軸,盤旋成一雙鏈螺旋,象螺旋軟梯,雙鏈之間由氫鍵連接一定的堿基對。 堿基: 腺嘌呤(A,adenine) 與 胸腺嘧啶(T,thymine) 鳥嘌呤(G,guanine) 與 胞嘧啶 (C,cytosine) 即:AT,GC DNA中,四種堿基核苷酸有各種不同排列方式,對生物的多樣性和傳遞遺

6、傳信息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DNA雙鏈結構為遺傳物質的復制提供了條件。兩條多核苷酸鏈氫鍵斷裂,彼此松開,再各以自己為樣板,根據堿基對應的規(guī)律,各形成一條新鏈,與原來的一條鏈并列盤旋起來,又成為雙鏈結構(半保留復制)。這就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 (2)RNA分子結構: 也有四個堿基,與DNA不同,是由尿嘧啶(U,uracil)代替了DNA的胸腺嘧啶(T)。即:AU,GC 轉錄對應。 (3)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由DNA雙鏈中的一條鏈,根據堿基對應規(guī)律,被轉錄一條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由轉移核糖核酸t(yī)RNA把氨基酸運到mRNA上,在核糖核蛋白體rRNA上,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mRN

7、A上相鄰三個核苷酸,決定一種特定的氨基酸。rRNA 3、糖類(carbohydrate) 糖的基本單位是由碳、氫、氧組成,它的化學式Cx(H2O)y,其中H與O的比列大多為2:1,與水相同,即也稱為碳水化合物。當x與y的值分別等于3或大于3時,才有糖的一般性質,如甜味等。 常見的葡萄糖x、y的值為6,為單糖。二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糖為雙糖。如蔗糖、乳糖等。多個單糖脫水縮合而成為多糖,如:肝糖原、肌糖原、淀粉、纖維素。 糖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的,是細胞的主要能源,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4、脂類(lipid) 比較重要的脂類有:真脂(甘油三酯)、磷酯、固醇三大類。最簡單的脂肪是由甘油、與脂肪

8、酸所構成。 脂類是一種能源,每克脂肪要比每克糖或蛋白質多供應一倍以上的熱量,也是細胞各種結構的組成成分,尤其是細胞膜、核膜、細胞器的膜,主要是蛋白質和磷脂組成。 5、維生素(vitamin) P12 三、細胞的結構 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 (一)細胞膜 (cell membrane) 是包圍在細胞的表面、為極薄的膜。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膜本身,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膜分三層,內外兩層為致密層,中間夾著不太致密的一層,其三層,稱為單位膜(unit membrane),厚度一般為7nm10nm。主要由蛋白質、脂類(磷脂)構成。 膜的內外二層致密相當于蛋白質成分,中間的一層又由二層

9、磷脂分子所組成。不同種膜的脂類和蛋白質的化學組成不同,細胞膜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結構。 質膜(細胞膜):是由球形蛋白質和連續(xù)的脂質雙分子層構成的流體,膜脂(膜的脂類)具有流動性,所以質膜也有流動性。 細胞膜的作用:(1)維持細胞內環(huán)境恒定的作用;(2)吸收營養(yǎng);(3)排出代謝廢物;(4)信息傳遞;(5)代謝調控;(6)細胞識別;(7)免疫。 (二)細胞質(cytoplasm) 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為細胞質。其性狀:活的細胞質呈半透明,均質的狀態(tài),粘滯性較低。內含:基質、內含物和細胞器。 細胞質分三部分: A、基質(胞質基質、基本細胞質 fundamental cytoplasm):

10、除去細胞器、內含物,剩下來的均質、半透明的,看來沒有什么結構的膠體物質。 B、內含物(inclusions):是細胞代謝的產物或是進入細胞的外來物,不具備代謝活性。 C、細胞器(organelle):又稱“細胞器官”、“胞器”。是細胞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重要的細胞器如下:微管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中心粒細胞核核糖體核孔核仁核膜染色質過氧化物酶體多聚核糖體線粒體ER,Endoplasmic Reticulum 1、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or ER):細胞質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發(fā)現這種膜系統,稱為內質網。它是由膜形成的一些小管、小囊、膜層。根據內

11、質網形態(tài)的不同可分為兩種: (1)粗面型(rough ER):主要特點,是在內質網膜的外面附有顆粒,即是核蛋白體rRNA。 (2)滑面型(smooth ER):特點是,膜上無顆粒,膜系常呈管狀,小管彼此連接成網。 功用:(1)粗面內質網,在其核蛋白體上合成蛋白質,而且也參加物質的儲藏和運輸;(2)滑面型內質網參與脂類物質的合成,糖元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有關;(3)也參與細胞內的物質運輸。整個內質網提供了大量的膜表面,有利于酶的分布和細胞的生命活動。 2、高爾基器(體)(Golgi apparatus):光鏡下,用一定的固定、染色技術處理高等動物細胞,可見到高爾基器。其呈現網狀結構,大多數無脊

12、椎動物則呈現分散的圓形或凹盤形結構。電鏡下:高爾基器也是一種膜結構。它是由一些表面光滑的大扁囊和小囊構成的。幾個大扁囊平行重疊在一起,小囊分散于大扁囊的周圍。 機能:參與細胞分泌物的儲存、加工和轉運出細胞的作用。由粗面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到高爾基體后,在其內儲存、加工,經過去水濃縮,成為分泌顆粒,或再加入高爾基體內合成的糖類物質,形成糖蛋白,一起轉運出細胞外使用。此外,對攝入的脂類也有暫時儲存和加工的作用。 3、溶酶體(lysosome):是一些顆粒狀結構,大小一般在0.25-0.8m之間,表面圍有一層單位膜,其大小,形態(tài)有很大變化。內含有多種水解酶,因此稱為溶酶體。是消化、溶解物質的小體。有

13、60多種水解酶,能把一些大分子(蛋白質、核酸、多糖、脂類等大分子)分解為較小的分子。供細胞內的物質合成,或供線粒體的氧化需要。 作用:溶解和消化。它對排除生活機體內的死亡細胞、排除異物、保護機體,以及胚胎形成、發(fā)育都有重要作用。對病理研究也有重要作用。缺氧、中毒,細胞可自溶,VA過量溶酶體膜破裂。2013051033,34 4、線粒體(mitochondrium):是一些線狀、小桿狀,顆粒狀的結構。電鏡下,其表面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內膜向內形成一些隔,稱為線粒體嵴(cristae)。在線粒體內有豐富的酶系統。 作用:線粒體是細胞呼吸中心,它是生物有機體借氧化作用,產生能量的一個主要機構,它能將營

14、養(yǎng)物質(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化產生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上,供細胞其它生理活動的需要,有人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 5、中心粒(centriole):中心粒的位置是固定的,具有極性的結構。光鏡下,在細胞間期,經固定,染色后,中心粒僅僅是1個或2個小顆粒。電鏡下,中心粒是一個柱狀體,長度約為0.3-0.5m,直徑0.15m ,它是由9組小管狀的亞單位組成的,每個亞單位,由3個微管構成。(9X327個微管)。這些管的排列方向與柱狀體的縱軸平行。中心粒通常是成對存在,兩個中心粒的位置常成直角。 作用:中心粒在有絲分裂時有重要作用。 微絲(microfilament)、微管(mi

15、crotubule) :對細胞起支架作用,維持細胞形狀,參入細胞的運動。 還有:糖原、脂類、結晶、色素等。2013050423,24 (三)細胞核(nucleus) 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 1、核的形狀:其形狀與細胞的形狀有關,如:在球形、立方形、多角形的細胞中,核常為球形;在柱狀形、梭形細胞中,核常為橢圓形。通常每一個細胞有一個核,也有雙核或多核的。 2、細胞核:外包核膜(nuclear membrane),內有1或2個核仁(mucleolus),內含核基質(nuclear matrix),染色質(chromatin)。 電鏡下:核膜(核被膜)是由雙層膜,2個單位膜構成的,內外兩層膜大致是平

16、行的。外層與粗面內質網相連。核膜上有許多孔,稱為核孔(nuclear pore)。是兩層單位膜,溶合后而形成。核膜對控制核內、外物質的出入,維持內環(huán)境的恒定有重要作用。 (1)核仁是由核仁絲(nucleolonema)、顆粒、基質構成的。核仁絲和顆粒是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基質主要由蛋白質組成。沒有界膜(單位膜)包圍核仁。核仁的主要機能是合成核蛋白體RNA(rRNA)。并能組合成核蛋白體亞單位的前體顆粒。 (2)染色質(chromatin)是一種嗜堿性的物質,能用堿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染色質主要由DNA和組蛋白結合而成的絲狀結構的染色質絲(chromatin filament) 。染色質

17、絲在間期核內是分散的。在細胞分裂時,由于染色質絲螺旋化,盤繞折疊,形成明顯可見的染色體(chromosome)。 染色體上具有大量控制遺傳性狀的基因。 3、細胞核的機能:保存遺傳物質,控制生化合成,控制細胞代謝,決定細胞或機體的性狀表現,把遺傳物質從細胞,或個體的這一代傳到下一代去。 四、細胞周期 由一次分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開始所經歷的全過程,稱為一個細胞周期(cell cycle)。 它分為:分裂期,分裂間期(interphase)。分裂期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兩次細胞分裂之間的時期稱為分裂間期。 分裂間期: (1)合成前期,即G1期(gap1; presynthetic phase):合

18、成DNA復制所需要的酶和底物、RNA等。 (2)合成期,即S期(synthesis):在分裂間期的中間、DNA合成復制,稱為合成期。G0期激活進入G0期分裂開始 (3)合成后期,即G2期(gap2; postsynthetic phase) :合成紡鍾體、星體的蛋白質。 細胞分裂間期所需要的時間比分裂期長很多,如人細胞在組織培養(yǎng)中需要1822小時完成一個周期。細胞分裂所需時間只占1小時,間期為1721小時,其比例:19:1。 細胞已經分化,執(zhí)行特殊的機能時,常不再進行分裂,即為G0期,但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如創(chuàng)傷愈合,對生長素反應等,又重新開始生長分裂。G0期:是細胞已經分化,但不處于生長分裂期

19、的這個階段。(癌細胞的殺滅過程)。 五、細胞分裂 是細胞分裂期,分為三種形式: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一)無絲分裂(amitosis): 也叫直接分裂,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分裂方式。 在無絲分裂時,看不見染色體的復雜變化,核物質直接分裂成二部分。一般從核仁開始,延長橫裂為二,接著核延長,中間縊縮,分裂成二個核,同時細胞質也隨著拉長,開始分裂。結果形成二個細胞。這種分裂不如有絲分裂普遍、重要。前期 中期 后期未期 (二)有絲分裂(mitosis) : 也叫間接分裂,分裂過程復雜,整個有絲分裂過程是連續(xù)的,人為地分為:前、中、后、末期。 1、前期(prophase):細胞核中開始呈現出一定數

20、目的長絲狀染色體。每條前期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chromatid)螺旋細絲所組成。隨前期繼續(xù)進行,染色體螺旋化逐漸加強,染色體也隨之逐漸縮短變粗。 中心粒開始向細胞的兩極移動。在中心粒的周圍出現芒狀的細絲,稱為星體。同時,在兩星體之間出現一些呈紡錘狀的細絲,稱為紡錘體(spindle)。每條細絲稱為紡錘絲(spindle fiber)。核膜、核仁逐漸崩潰、消失,染色體逐漸向細胞的中央移動,直到染色體排列到細胞的赤道板(equatorial plane)面上,這時就進入了下一個分裂時期。前期 中期 后期未期 2、中期(metaphase) :是從染色體達到細胞的赤道面,停止移動時開始的。在此

21、期中,紡錘體已達到最大的程度。 A、一些紡錘絲(動粒微管)從紡錘體的兩極分別與染色體的著絲點(動粒)相連接; B、另一些紡錘絲(極微管)不與染色體相連,而是直接伸到兩極的中心粒。 中期的染色體高度螺旋化,呈濃縮狀,持續(xù)時間較長。因此中期是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計算染色體數目最適時期。 當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兩個染色單位分開,這時分裂就進入下一個時期。 3、后期(anaphase) :兩個染色單位分開向兩極移動,這分開的染色體,稱為子染色體(daughter chromosome)。子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整個過程,都屬于后期。 4、末期(telophase) :兩組子染色體已移至細胞的兩極,染色體移動停

22、止,即進入末期。此期主要進行核的重建過程和細胞質分裂??梢姾四?、核仁重新出現。染色體的濃縮狀態(tài)逐漸減低,直到恢復為間期核的狀態(tài)。 /在核重建的同時,胞質發(fā)生分裂,首先在細胞的赤道區(qū)域發(fā)生縊縮,縊縮逐漸加強,直到分裂成兩個細胞。 (三)減數分裂(gametic meiosis) 是隨著配子生物而出現,凡是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植物都有減數分裂過程。 減數分裂與正常的有絲分裂的不同點,在于減數分裂時進行兩次的核分裂,細胞分裂了二次,而染色體只分裂一次,結果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減數分裂 絕大多數動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所有后生動物、人、一些原生動物。這種減數分裂發(fā)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成熟期的最后二次分

23、裂,結果形成精子、卵子。 (1)在雄體中,成熟期的兩次精細胞分裂中,初級精母細胞(primary spermatocyte)(2n)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到次級精母細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n)時,染色體減少了一半,后者再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4個精母細胞(spermatid)(n),這些精細胞通過分化過程轉變成(spermatozoon)(n)精子。 (2)在雌體中,這些相應的階段是(第一)初級卵母細胞(primary oocyte)(2n) ,(第二)次級卵母細胞(secondary oocyte)(n)和卵(egg)(n)。不同的在于每個初級卵母細胞,不是

24、產生4個有功能的配子,而是只產生一個成熟卵和另3個不孕的極體(polar body)。保證此卵有充足的營養(yǎng),卵數不如精子數多。 細胞分裂兩次,染色體只分裂一次,染色體數減少一半,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體(homologue)分開,染色體的數目減少一半,是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體(sister chromatid)分開,染色體的數目沒有減少,是等數分裂。正常數量雄雌數量少半人精子發(fā)生(spermatogenesis)減數分裂生成生殖細胞人卵巢、卵子發(fā)生 高等動物、植物,包括人在內,它們的身體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生長、分化而來的。小孩出生時大約有2萬億個細胞,達到這樣大的

25、數字,由一個受精卵,要經過42代的細胞分裂,再增加近5個細胞分裂代數,就能達到約60萬億個細胞,77公斤重的成年人。不是所有細胞分裂速度、代數都是一樣的,有的出生時就停止了分裂,如神經細胞。增長的細胞補充衰老死亡的細胞。血細胞活120天,神經細胞可活幾十年,直到個體死亡。第一章 動物體的基本結構與機能 第一節(jié) 細胞 一、細胞的一般特征 二、細胞的化學組成 三、細胞的結構 四、細胞周期 五、細胞分裂第二節(jié) 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基本概念 一、組織 由一些形態(tài)相同或類似的細胞,加上非細胞形態(tài)的間質,彼此組合在一起共同擔負一定生理機能的細胞群,叫組織(tissue)。

26、 分四大類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一)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epithelial tissue)是由密集的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質(intercellular substance)組成,細胞間有連接復合體(junctional complex)。 上皮組織細胞密集排列呈膜狀,覆蓋在體表和體內各種器官、管道、囊腔的內表面、內臟的表面。 上皮組織的作用:保護、吸收、排泄、分泌、呼吸。 上皮組織根據機能不同,分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覺上皮。 1、被覆上皮(cover epithelium):是覆蓋在機體內、外表面的上皮組織。 根據位置、機能的不同有分化,依細胞層數、形狀的不同

27、分為:單層上皮,復層上皮,又各再分:扁平、立方、柱狀。 (1)無脊椎動物的體表上皮通常是單層的。 (2)高等動物的體表上皮通常是復層的。上面的幾層細胞都角質化,經常脫落,由基底層的細胞增生加以補充。 2、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 :由具有分泌機能的腺細胞組成,大多數為單層立方上皮。(1)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有管腺):腺細胞的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到腺體腔或體外的稱為外分泌腺。如消化腺。(2)內分泌腺(endocrine gland)(無管腺):不經過導管,而將分泌物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的稱為內分泌腺。如腎上腺,性腺。 3、感覺上皮(sensory epit

28、helium):是由上皮細胞特化而成,具有感覺機能,如嗅覺上皮,味覺上皮,視覺上皮,聽覺上皮等。2013050623,24 (二)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是由多種細胞和大量的細胞間質構成的。 1、疏松,2、致密,3、脂肪,4、軟骨,5、骨,6、血。(1)細胞:多種細胞分散在細胞間質中;(2)細胞間質:A.基質:液體、膠狀體、固體基質; B.纖維: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 功能:支持、保護、營養(yǎng)、修復、物質運輸。 1、疏松結締組織(loose connective tissue) : 分布廣,在排列疏松的纖維間,分布多種細胞,纖維和細胞埋在基質中,它分布于

29、全身組織間與器官間。 纖維主要有兩種: (1)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有韌性,常集合成束,由膠原蛋白組成,于沸水中溶解成為膠水樣稱動物膠; (2)彈(力)性纖維(elastic fiber):有彈性,較細,由彈性蛋白組成,能耐受沸水和弱酸。 細胞:P21 (1)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它是產生纖維和基質的細胞,對傷口愈合有重要作用; (2)組織細胞(histiocyte)或巨噬細胞(macrophage):具有活躍的吞噬能力,能吞噬侵入機體的異物。如細菌、病毒、死細胞碎片等,具有保護作用。 2、致密結締組織(dense connective tissue)

30、: 與上不同點,由大量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組成,基質和細胞較少。如 肌腱:大量平行排列的膠原纖維束,其間成纖維細胞排列成行。 皮膚:膠原纖維成網狀(網狀結締組織),網狀纖維與膠原纖維是同源的; 韌帶、大動脈(彈性結締組織):大量彈性纖維平行成束狀、膜狀。 3、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 大量脂肪細胞聚集而成,成群細胞之間,由疏松結締組織將其分隔成許多脂肪小葉。 特點:含大量脂肪細胞,其中儲有大量脂肪,分布在許多器官、皮膚之下。 作用:支持、保護、維持體溫,并參與能量代謝。 4、軟骨組織(cartilagenous tissur): 構成:軟骨細胞,纖維,基質。 根據基質中,纖維

31、的性質不同分為: (1)透明軟骨:分布最廣,如關節(jié)軟骨,肋軟骨,氣管軟骨。 作用:機體支架的一部分,關節(jié)軟骨能緩解沖擊。 透明軟骨的基質是透明凝膠狀的固體,軟骨細胞埋在基質的胞窩(lacuna)內。每個窩內常有由一個細胞分裂的24個細胞聚在一起,基質內還有纖維。 (2)纖維軟骨:基質內有大量成束的膠原纖維,軟骨細胞分布在纖維束間,如椎間盤,關間盂(墊)。 (3)彈性軟骨:基質內含有大量的彈力纖維。如外耳殼,會厭等。2013051533,34 5、骨組織(osseous tissue): 是一種堅硬的結締組織,也是由細胞,纖維,基質構成的。 纖維:是骨膠纖維(同膠原纖維);基質:含有大量的固體無

32、機鹽;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 骨分密質骨和松質骨: (1)密質骨:一個骨單位,由骨板(哈氏骨板)緊密排列而成,骨板是由骨膠纖維平行排列,埋在鈣化的基質中形成的,厚度均勻一致,在兩骨板之間,有一系列排列整齊的胞窩,胞窩有多突起的骨細胞(osteocyte),彼此借細管相連。 而骨板在近骨表面排列的,外為外環(huán)骨板,圍繞骨髓腔排列的為內環(huán)骨板。在內、外環(huán)骨板之間有很多呈同心圓排列的哈氏骨板。其中心管為哈氏管(Haversian canal) (血管、神經)。該管和骨的長軸平行,并有分枝連成網狀。 (2)松質骨:是由骨板形成,有許多較大空隙的網狀結構,網孔內有骨髓(紅骨髓、黃骨髓)。分布:長骨的骺

33、端、短骨、不規(guī)則骨的內部。 骨組織的作用:是構成骨骼系統各骨的主要成分。骨骼為機體的支架,保護柔軟器官,其上附有肌肉,是運動器官的杠桿。 6、血液(blood or haemal tissue): 也是一種結締組織,由血漿,多種血細胞組成。 (1)血漿就是液體的細胞間質,它在血管內沒有纖維出現,但出了血管就出現纖維,這是溶血性的“纖維蛋白原”變成不溶血的纖維蛋白的結果。除纖維外剩下的淺黃色透明的液體為血清。血清相當于結締組織的基質。 (2)血細胞:有紅血細胞,多種白細胞,血小板。 A、紅細胞(erythrocyte):內有血紅蛋白能與氧結合,攜帶氧至身體各部。 B、白細胞(leucocyte)

34、: a.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能吞噬細菌、異物、壞死組織。 b.淋巴細胞:能產生抗體,免疫物質,參與機體的防御機能。 C、血小板(blood platelet):電鏡下,血小板外有細胞膜,內有少量線粒體,內質網呈泡狀,在血管破裂時聚集成團,粘在傷口表面,放出凝血酶,對血凝起一定作用。 (三)肌肉組織(muscular tissue): 主要由收縮性強的肌細胞構成。肌細胞一般細長呈纖維狀,因此也稱為肌纖維。 機能:將化學能轉變?yōu)闄C械能,使肌纖維收縮,機體進行各種運動。 肌肉組織根據肌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分為:橫紋肌、心肌、平滑肌、斜紋肌。 1、橫紋肌(striated muscle): 也稱骨骼肌(s

35、keletal muscle),主要附著在骨骼上。肌細胞呈長圓柱狀,為多核的細胞,一個肌細胞內可能有100多個核,位于肌膜(肌細胞膜)的下面,在細胞質內有大量縱向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myofibril),是肌肉收縮的主要成分。One cell肌動蛋白絲肌球蛋白絲 在縱切面上,肌細胞各肌原纖維顯示有明帶(I),暗帶(A),交替排列。而每個肌原纖維的明帶、暗帶都與鄰近肌原纖維的明帶暗帶準確地排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整個肌細胞顯示出橫紋。 電鏡下:每一肌原纖維是由許多更細的肌絲組成的。肌絲有二種,一種粗的為肌球蛋白絲(myosin filament),一種細的為肌動蛋白絲(actin filament

36、)。前者存在于暗帶,后者存在于明帶,粗細肌絲有規(guī)則地相間排列。肌肉的收縮與舒張是由于這二種肌絲相互滑動,具體地說,是肌動蛋白絲在肌球蛋白絲之間滑動所形成的。橫紋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也稱隨意肌(voluntary muscle)。 2、心肌(cardiac muscle): 是心臟所特有的肌肉組織,由心肌細胞組成。心肌細胞為短柱狀或有分枝,一般有一個細胞核,位于細胞的中心部分。肌原纖維的結構與骨骼肌相似。但橫紋不明顯。不同點在于心肌細胞有閏盤(intercalated disc)。電鏡下,閏盤是心肌細胞之間的界限,在該處相鄰兩細胞膜凸凹相嵌,細胞特殊分化,緊密連接或縫隙連接。 心肌功能:除有收縮性

37、、興奮性、傳導性,還有自動節(jié)律性。 3、斜紋肌或螺旋紋肌(obliquely striated muscle 或 spirally striated muscle 或 helically striated muscle): 此型肌細胞廣泛存在無脊椎動物,如:腔腸動物、渦蟲、線蟲、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等動物。肌原纖維與橫紋肌的基本相同,只是各肌原纖維節(jié)(I、A帶)不是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錯開排列呈斜紋,暗帶特別明顯,象一個圍繞細胞的暗螺旋。 4、平滑肌(smooth muscle): 廣泛存在于脊椎動物的各種內臟器官。平滑肌的活動不受意志支配,也稱不隨意肌。 肌細胞一般呈梭形,但也有具三個或更多個

38、突起,如:外分泌腺的星形細胞。也有具分支,互相吻合形成合胞體,如:膀胱、子宮肌層中的平滑肌細胞。 肌細胞中的肌原纖維一般不見橫紋,電鏡下,其超微結構與骨骼肌相同,也是由粗細相間的肌絲組成,肌絲排列無一定次序,且粗細不勻,150-1.000,其收縮機理大致與橫紋肌相同。201305132324 (四)神經組織(nervous tissue): 神經組織是由神經細胞或稱神經元(neuron)、神經膠質細胞(neuroglia cell)組成。神經細胞:具有高度發(fā)達的感受刺激,傳導興奮的能力。神經膠質細胞:有支持、保護、營養(yǎng)、修補等作用。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細胞是神經組織中形態(tài)與機能的單位,它的

39、形態(tài)與一般細胞大小相同。一個神經細胞包括一個胞體(細胞體)和由胞體發(fā)出的若干胞突。 (1)胞突有二種:一種呈樹狀,有主干及有粗細分枝稱為樹突(dendrite) ,另一種細而長稱為軸突(axon)。有的軸突外圍包有髓鞘(myelin sheath),稱為有髓神經纖維(myelinated nerve fiber);無髓者稱為無髓神經纖維(nonmyelinated nerve fiber)。 軸突的長短,各種神經細胞差異很大,如運動神經的軸突可長達1米,而有些神經細胞的軸突只有十余微米。根據報導,人腦的全部神經細胞的軸突約1010個,連接起來,全長約30萬公里,相當于由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一個神

40、經細胞可有一個到多個樹突,但軸突只有一個。在機能上,樹突是接受刺激傳導沖動到胞體,軸突則傳導沖動離開胞體。 (2)胞體: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組成。在胞質內有一種嗜堿性染色小體稱為尼氏小體(Nissls body)。實際是成堆的粗面內質網,它存在于樹突,不存在于軸突,也不存在于軸突起源的地方(軸丘),由此可以用來區(qū)別軸突,樹突。 神經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按胞突的數目可分為假單極,雙極,多極神經細胞三大類。 神經細胞的作用:是組成腦、脊髓、周圍神經的基本成分,它能接受內外環(huán)境各種刺激,并能發(fā)出沖動,聯系骨骼肌和機體內部臟器,協調活動。 二、器官和系統 1、器官: 動物體內由幾種不同類型的組織聯

41、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特征,一定生理機能的結構。叫器官(organ)。 如小腸。是由上皮、結締組織、平滑肌、神經、血管等形成的。外形呈管狀,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的機能。 器官雖然是由幾種組織所組成,但不是各種組織的機械結合,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成為有機體的一部分,不能與有機體的整體相分割。 小腸的上皮組織有消化吸收的作用,結締組織有支持、聯系的作用,血管經血液供給營養(yǎng),輸送營養(yǎng)并輸出代謝廢物,平滑肌收縮使小腸蠕動,神經纖維能接受刺激,調節(jié)各種組織的作用。這一切作用的綜合,才能使小腸完成消化,吸收的機能。 2、系統: 動物體內一些機能上,有密切聯系的器官聯合起來完成一定的生理機能,即成為系統(system)。如:口、食道、胃腸、各種消化腺,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消化系統。 高等動物體內有十大系統,一大感官:1、皮膚系統;2、骨骼系統;3、肌肉系統;4、神經系統;5、內分泌系統;6、循環(huán)(淋巴)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