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歷年考研真題(共28頁)_第1頁
浙江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歷年考研真題(共28頁)_第2頁
浙江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歷年考研真題(共28頁)_第3頁
浙江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歷年考研真題(共28頁)_第4頁
浙江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歷年考研真題(共2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0005浙江大學心理學考研真題+答案2005普心:名詞解釋:1,意識  2,側抑制和感受野  3,前景理論  4,格式塔心理學 5,模式識別  6,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7,STROOP效應  8 9,現(xiàn)代人格三層次理論 10,回饋抑制 11,變化盲 12,幾何粒子大題試結合實例分析知覺是對輸入信息的組織和解釋試闡述和評述智力三元論試述腦電測量技術和腦成像技術與認知心理學的關系試評述幾種主要的注意選擇理論試述10位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并闡述其主要事跡試闡述減法反應時和相加因素法范式的典型實驗及特點并說明其對認知心理學的貢

2、獻2005統(tǒng)計:名詞解釋1.正態(tài)分布 2.偏相關 3.實驗者效應 4  顏色適應  5分層隨機抽樣  6測定系數(shù) 7  8  9 B運動補充(不大準確,別急著下)作為對PIG寶寶的支持,希望能為考過的提供線索:實驗名解:費希納定律簡答:閾限的定義及操作定義,如何正確選用回憶方法,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的特點,開窗實驗的范式及特點,還有一個好象是談用統(tǒng)計法消除額外變量,論述:1.兩因素實驗設計(兩因素完全隨機、兩因素組內、兩因素混合)的特點及其方差分析的原理。2.音高是什么?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3.比較傳統(tǒng)心理物理法和信號檢測論的特點。2004年初試題

3、考試科目:基礎心理學              一名詞概念解釋:(每題5分,共60分)1 自我功效論                      2 人本主義心理學       &#

4、160;   3 皮層的言語區(qū)     4 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    5 知覺的恒常性    6 特征整合論    7 心境與應激    8 正強化與負強化    9 投射測驗    10兩種人格理論模式    11H.A.Simon    12基于物體的選擇注意二回答問題(每題15分,共90分)1

5、試述感受性和感受閾限以及感覺大小與刺激強度的關系。2試述并評價幾種主要的能力理論。3你如何看待短時記憶容量問題?什么是工作記憶?為什么它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關鍵問題?4什么是部件認知(RBC)理論?它與傳統(tǒng)模式識別理論相比有什么進步?有什么不足?5什么是Stroop效應?什么是反應選擇?你認為兩者有關嗎?為什么?6試闡述“心理旋轉”和“心理掃描”的典型實驗,你認為它們對心理學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04統(tǒng)計名詞解釋實驗設計 交互作用 等響曲線 恩墨特定律 樣本分布 還有兩個記不住了 簡答 1如何控制額外變量?2恒定刺激法的特點?3反應指標應該有什么要求?4感受性與感覺域限如刺激強度與感受性的關系是

6、什么樣的?5還有一個證明題 證明S 2(N-1)是總體方差的無篇估計。6有兩個口袋,一個口袋有2只黑球和4只白球,另一個口袋有5只黑球和3只白球,求(1)從兩只口袋中各取一只白球的概率(2)從兩只口袋中各取一只黑球的概率(3)從一只口袋中取一個白球從另一只口袋中去一只黑球的概率詳述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區(qū)別。詳述色光混合的三個定律。計算(我就不寫了)第一個是平均數(shù)顯著性檢驗,第二題是 配合度檢驗 第三題是二元回歸 第四題是兩因素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 2003年浙大心理學考研試題  基礎心理學一、名詞解釋:4分/題 1、PASS模型 ,2、投射測驗,3、需要與動機,4、Wein

7、er的動機歸因理論,5、結構優(yōu)勢效應,6、特征整合理論,7、啟動效應,8、問題空間。二、簡答題:8分/題 1、簡述人類意識的概念及表現(xiàn)水平。 2、簡述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 3、簡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特征。 4、簡述減法反應時分析法與加法反應時分析法的異同。 5、簡述知覺研究的三種主要導向:假說考驗說、直接知覺(刺激物說)、格式塔心理學。 6、腦成像、腦電測量等大腦神經活動測量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的作用。三、回答問題 1、試述根據心理活動規(guī)律,闡述如何提高記憶效果。20分 2、試述關于人格發(fā)展動力的幾種不同觀點。15 3、你如何看待知覺和表象的功能等價問題。20 4、什么是注意的晚期選擇理論(反映選

8、擇理論)?什么是內隱加工?兩者的關系怎樣?15 實驗心理學與統(tǒng)計一、名詞解釋:4分/題 1、實驗者效應 ,2、匹配法(matching method),3、啟動效應,4、誘動現(xiàn)象,5、聽覺適應,6、差異系數(shù),7、分層隨機抽樣。二、簡答題:6分/題 1、如何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 2、比較被試者內設計與被試者間設計的特點。 3、簡述判斷聲源方向的主要線索。 4、簡述算術平均數(shù)的使用特點。 5、簡述非參數(shù)檢驗的意義和常用方法。三、試比較三種傳統(tǒng)心理物理法的優(yōu)缺點。16分四、試述信號檢測論的統(tǒng)計學原理。16分。五、16分有容量分別為n1=10和n2=16的獨立隨機樣本得到下述觀測結果,(X、Y為觀測值

9、,f為頻數(shù)): X-12.3 12.5 12.8 13.0 13.5 Y-12.2 12.3 13.0 f- 1 2 4 2 1 f- 6 8 2 現(xiàn)已知變量X、Y的總體均呈正態(tài)分布。請問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否認為這兩個總體屬同一分布(提示:F.05(9,15)=2.59, F.05(10,16)=2.49, t.05/2(24)=2.064, t.05/2(25)=2.060, t.05(24)=1.711, t.05(25)=1.708 )?六、20分下表給出了某班12名同學兩次考試的成績。要求: 1、計算兩次考試成績(X、Y)的相關 2、求Y對X的線性回歸方程; 3、對所求方程進

10、行方差分析,以檢驗其顯著性(提示:F.05(1,10)=4.96, F.01(1,10)=10.04, F.05(1,11)=4.84, F.01(1,11)=9.65)。被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考試一(X) 65 63 67 64 68 62 70 66 68 67 69 71 考試二(Y) 68 66 68 65 69 66 68 65 71 67 68 70七、24分某實驗擬采用拉丁方實驗設計探討5種心理訓練程序對某種技能學習成績的影響?,F(xiàn)從5個群體中分別隨機選取6名被試,并將實驗分別安排在星期一、二、三、四、五進行。要求: 1、以不同群體為行變量,實

11、驗時間為列變量,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 2、寫出方差分析的步驟及公式; 3、說明拉丁方設計的特點。 實驗心理學2002年一、名詞解釋:5分/題1、心理物理學 ,2、似動現(xiàn)象,3、實驗法,4、閃光融合理論,5、最小可覺差,6、等響曲線,7、完全隨機化設計,8、部分報告法。二、論述:12分/題1、什么是自變量的混淆?怎樣避免自變量的混淆?2、什么是明視覺?什么是暗視覺?他們各有什么特點?3、信號檢測論與古典心理物理學的差別何在?4、什么是反應時間的相加因素分析法?舉例說明它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范式。5、試評述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貢獻及其不足。2001年一、名詞解釋:1-4

12、題,3分/題;5-8題,4分/題。1、平均差誤法 ,2、似動現(xiàn)象,3、系列位置效應,4、實驗者效應,5、被試間設計,6、費希納的對數(shù)定律,7、音高量表,8、實驗效度。二、論述:14分/題,第5題16分。1、什么是反應時間?舉例說明反應時研究中的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2、何謂閃光臨界融合頻率?具體說明影響閃光臨界融合頻率的主要因素。3、視敏度有哪幾種測量方法?具體說明之。4、何謂深度知覺?具體說明深度知覺的線索。5、舉例說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覺比例量表。2000年一、名詞解釋:3分/題1、操作定義 ,2、感受野,3、數(shù)量估計法,4、分貝,5、恩墨特定律,6、雙眼視差,7、開窗實驗,8、等響曲

13、線。二、論述:1、簡述史蒂文斯的神經量子理論。10分2、簡要說明人類情緒研究中的三類行為變量。10分3、試述配對組設計的特點和基本步驟。104、具體說明影響反應時的主要因素。155、試比較傳統(tǒng)心理物理學的三種基本方法的特點。156、試擬一個視覺實驗,要對實驗中的各種變量進行分析。16普通心理學2002年一、名詞解釋:3分/題1、反射 ,2、錯覺,3、模式識別,4、圖形掩蔽,5、暗適應,6、發(fā)散思維,7、心境與應激,8、誘因理論,9、素質,10、特質二、簡答題:5分/題1、簡述知覺的基本特征。2、簡述引起不隨意注意的原因。3、簡述馮特對心理學發(fā)展所做的貢獻。4、簡述圖式及其作用。5、簡述韋納的動

14、機歸因理論。6、簡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三、論述題:10分/題1、試評述有關顏色知覺的理論。2、試述問題解決過程中常采用的策略。3、試述坎農巴德學說。4、試述影響能力發(fā)展的因素。2001年一、填充題:1分/題1、心理測驗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及測驗的信度與效度,效度即指_。2、經典條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條件是_。3、特瑞斯曼與布羅德班特的理論對過濾裝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5、性格與氣質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_。6、定勢是_。7、功能固著是_。8、心境是_。9、吉爾福特認為智力操作有_等五種。10、粘液質氣質類型與_的神經類型相對應。二、判斷題:1分/題1、注意是心理活動指向與集中

15、于某一對象的過程。2、感覺是人腦對客觀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個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變的。4、喬姆斯基認為句子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對一的關系。5、吉爾福特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三個重要特征是:流暢性、變通性、發(fā)散性。6、遇到緊急情況不盲目沖動,沉著冷靜的情感體驗是理智感。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8、艾森克的人格二維模型中二個維度是強弱程度和穩(wěn)定程度。三、名詞解釋:4分/題1、感覺閾限,2、知覺恒常性,3、內隱記憶,4、算法式與啟發(fā)式,5、再造想象,6、生物反饋,7、液態(tài)智力,8、奧爾伯特的特質說。四、回答問題:10分/題,任選5題,

16、共計50分。1、試述如何調動活動參加者的注意力。2、試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提高記憶效率。3、試述實驗室問題研究中人們常用的策略。4、試述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觀點。5、試述知識在人腦中的表征。6、試述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因素。2000年一、填空:1分/題1、軀體感覺區(qū)位于_。2、大腦二半球功能不對稱是通過_研究揭示的。3、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_。4、“談虎色變”與“談梅生津”都是_的表現(xiàn)形式。 5、正常人知覺物體的距離與深度時運用的主要線索是_。6、知覺的理解性是指_。7、人們看到綠色產生酸的感覺,看到黃色產生甜的感覺,這種現(xiàn)象稱為_。8、表象基本特征是_。9、看完西游記后腦中產生一個“栩栩

17、如生”的孫悟空的形象的心理過程稱之為_。10、同樣的講稿,老師講課時若聲音抑揚頓挫、富于表情則教學效果更好。這是因為_。11、取得優(yōu)秀成績時的自豪感,稱為_。12、人的個性具有三個特征:即穩(wěn)定性、獨特性、和_。二、判斷:1分/題1、觀察法就是通過視覺系統(tǒng)探索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方法。2、心理現(xiàn)象可分為彼此獨立的動機、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三大部分。3、加深學習程度有利于記憶的保持。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現(xiàn)。5、情感是人與對自身需要有關系的客體的反映。6、IQ=MA(智齡)/CA(實際年齡) ×1007、“高分低能”是用來說明能力與知識無關。8、性格是個性中具有核心意義的部分。三、名詞解

18、釋:任選6題,5分/題。1、感受性和感覺閾限,2、適應與感覺對比,3、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4、應激與心境,5、晶態(tài)智力與液態(tài)智力,6、膽汁質與抑郁質,7、前攝抑制,8、能力。四、問答:任選5題,10分/題。1、試述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原則及幾種主要方法。2、試述人類心理的本質特點。3、試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4、試述記憶研究的新進展。5、試述布魯納(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實驗的研究價值。6、結合自己,試述影響能力形成的因素。7、試述馮特對建立科學心理學的貢獻。浙大心理試題答案2003 基礎心理學一名詞解釋1PASS模型:Planning-arousal-simult

19、aneous-successive,它包含了三層認知系統(tǒng)和四種認知過程,其中注意系統(tǒng)又稱注意-喚醒系統(tǒng),它是中個系統(tǒng)的基礎;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統(tǒng)稱為信息加工系統(tǒng),處于中間層次;計劃系統(tǒng)處于最高層次,三個系統(tǒng)協(xié)調合作,保證了一切智力活動的運行。P4012投射實驗:是以Freud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論為依據的,一般由若干個模棱兩可的刺激所組成,被試可任加解釋,使自己的動機、態(tài)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出來,然后由主試將其反應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論出若干人格特性。常用的投射測驗有:主題統(tǒng)覺測驗和夏洛可墨跡測驗。P4443需要與動機: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它表現(xiàn)在有機體對內部環(huán)境或

20、外部生活條件的一種穩(wěn)定的要求,并成為有機體活動的源泉。動機是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fā)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被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P3214Weiner的動機歸因理論:Weiner把成就行為的歸因劃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時把穩(wěn)定性作為一個新的維度,把行為原因分為穩(wěn)定的和不穩(wěn)定的。如果一個新結果與過去結果不同,人們一般歸因于不穩(wěn)定的因素,如努力和運氣等;如果新結果與過去結果一致,人們一般歸因于穩(wěn)定因素,如任務難度和能力等。這種歸因使人們對下一次行為結果產生預期,出現(xiàn)情緒反應。Weiner的動機理論證明了成功和失敗的因果歸因是成就活動過程的中心要素。P3345結構優(yōu)勢效應:

21、即整體的結構在模式識別中所起的有利作用,這種效應與人的知覺組織有密切關系。包括字詞優(yōu)勢效應、客體優(yōu)勢效應、字母優(yōu)勢效應、結構優(yōu)勢效應等。R646特征整合理論: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動加工的注意理論。他們區(qū)分客體和特征,將特征看作是某個維量的一個特定值,而客體則是一些特征的結合。Treisman和Gelade認為:特征是有功能上獨立的一個知覺子系統(tǒng)分析的,這種加工是自動的,并且以平行方式進行,而客體的辨認則需要集中性注意參與,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結果。R1017啟動效應: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動中,自身的知識、經驗、期望以及上下文對加工活動產生影響,當人們產生某種期待時,這種期待

22、將易化隨后進行的加工。啟動效應又分為重復啟動效應和間接啟動效應,重復啟動即前后呈現(xiàn)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間接啟動除包含重復啟動之外還允許兩刺激有所差別。啟動效應的實驗為激活擴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證據。R1838問題空間:是問題解決者對一個問題所達到的全部認識狀態(tài)。包括對問題初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以及如何由問題初始狀態(tài)轉化為目標狀態(tài)的認識。認知心理學從信息加工觀點出發(fā),將問題解決過程看作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過程,問題空間是問題解決的一個基本范疇。R281二簡答題1簡述人類意識的概念及表現(xiàn)水平P170答:意識就心理狀態(tài)而言,意味著清醒、警覺、覺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內容而言,“意識”包括可用語言報告出來的一些

23、東西;在行為水平上,“意識”意味著受意愿支配的動作或活動;在更高的哲學水平上,“意識”是一種與物質相對立精神實體。其表現(xiàn)水平有:睡眠,夢,催眠,白日夢和幻想等。2簡述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P381答:Izard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是以情緒為核心,以人格結構為基礎,論述情緒的性質與功能。Izard認為,情緒是人格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是人格系統(tǒng)的動力核心。情緒系統(tǒng)與認知、行為等人格子系統(tǒng)建立聯(lián)系,實現(xiàn)情緒與其他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3簡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特征P245答: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征:(1)由想象表象的參與(2)發(fā)散性思維

24、和輻合性思維的共同作用,使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3)遠距離聯(lián)想的能力4簡述減法反應時分析法與加法反應時分析法的異同R6答:(1)減數(shù)法:是一種用減數(shù)方法將反應時間分解成各個成分,然后來分析信息加工過程的方法。是有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稱唐德斯減數(shù)法。優(yōu)點:減數(shù)法的反映時間實驗的邏輯是安排兩種作業(yè)反應,其中一個作業(yè)包含另一個作業(yè)所沒有的一個處理(加工)階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從這兩個反應時間之差來判定此加工階段,這種實驗在原則上是合理的,在實踐上是可行的。認知心理學也正是應用減數(shù)法反應時間實驗提供的時局來推論其背后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缺點:使用這種方法要求實驗者對實驗任務引起的刺激與反

25、應之間的一系列心理過程有精確的認識,并且要求兩個相減任務中共有的心理過程要嚴格匹配。這一般是很難的,這個弱點大大限制了減數(shù)法的廣泛使用。(2)加因素法:斯頓伯格推出加法原則,認為完成一個作業(yè)所需的時間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階段分別需要的時間的總和。實驗邏輯是:如果兩個因素的效應是相互制約的,那么這兩個因素只作用于同一個信息加工階段;如果兩個因素效應分別獨立,即可以相加,那么這兩個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階段。特點:實驗者可以通過操作變更階段的持續(xù)時間,完成這項工作的自變量就稱之為因素(不止一個)。這些因素又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影響反應時間的附加因素,亦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這類因素稱之為影響反應的附加因

26、素;另一類因素為影響同一階段的因素,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頓伯格認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學家就揭示了加工階段是怎樣相關的。缺點:因為加因素法反應時實驗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為前提的,因而有人認為其應用會有很多限制。加因素法并不是對減數(shù)法反應時間的否定,而是減數(shù)法的發(fā)展和延伸。5.簡述知覺研究的三種主要導向:假說考驗說、直接知覺(刺激物說)、格式塔心理學答:(1)假設考驗說人物:Bruner & Gregory觀點:知覺是一種包含假設考驗的構造過程。人通過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驗假設,再接收或搜尋信息,再考驗假設,直至驗證某個假設,從而對感覺刺激作出正確的解

27、釋,這被稱作知覺的假設考驗說。照這種學說看來,感覺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關的概念都可激活長時記憶中的有關知識而形成各種假設。(2)刺激物說人物:Gibson觀點:主張知覺具有直接性質,否認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Gibson認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豐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直接產生與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想對應的知覺經驗,根本不需要在過去經驗基礎上形成假設并進行考驗。(3)格式塔心理學強調知覺的組織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點,是人的先天的完形傾向,與過去經驗很少有聯(lián)系。6.腦成像、腦電測量等大腦神經活動測量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的作用。三.回答問題1.試述根據心理活動規(guī)律,闡述

28、如何提高記憶效果。20分2.試述關于人格發(fā)展動力的幾種不同觀點。153.你如何看待知覺和表象的功能等價問題。20答:表象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表現(xiàn)和知覺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學將表象看作已經貯存的知覺象的再現(xiàn),或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認為,表象活動就是應用知覺時所用的某些認知過程,將表象看作是由相應的知識所激活的對知覺的期待。Kosslyn將視覺表象看成類似于視知覺的人腦中的圖畫,或者類似圖畫的信息表征。這些觀點都強調表象與知覺的等價機能。其不同點在于:知覺形象鮮明生動;表象形象卻比較暗淡模糊。知覺形象持久穩(wěn)定;表象形象不穩(wěn)定、易變動。知覺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4.什

29、么是注意的晚期選擇理論(反映選擇理論)?什么是內隱加工?兩者的關系怎樣?答:(1)反應選擇模型人物:多伊奇觀點:幾個輸入通道的信息均可進入高級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覺加工,注意不在于選擇知覺刺激,而在于選擇刺激的反應。他們設想中樞的分析結果可以識別一切輸入,但輸出是按其重要性來安排的,對重要的刺激才會作出反應,對不重要的刺激則不作出反應。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現(xiàn),則又會擠掉原來重要的東西,改變原來的重要性標準,作出另外的反應。理論認為注意是對反應的選擇。2003 實心與統(tǒng)計一名詞1實驗者效應:在心理學實驗中,主試者可能以某種方式(如表情、手勢、語氣等)有意無意地影響被試者,使他們的反應附和實驗者的

30、期望,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實驗者效應。S102匹配法:是使實驗組和控制組中的被試者的特點相等的一種方法。使用匹配法時,先要測量所有被試者和實驗中要完成的作業(yè)具有高相關的特點,然后根據測的結果把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被試者的特點匹配成相等的。此法理論上可取,實際很難行得通。S123啟動效應: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動中,自身的知識、經驗、期望以及上下文對加工活動產生影響,當人們產生某種期待時,這種期待將易化隨后進行的加工。啟動效應又分為重復啟動效應和間接啟動效應,重復啟動即前后呈現(xiàn)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間接啟動除包含重復啟動之外還允許兩刺激有所差別。啟動效應的實驗為激活擴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證據。S4944誘動現(xiàn)象:又稱

31、運動幻覺或游動錯覺,觀察者與客體的相對空間關系的改變,或者兩個以上的彼此空間關系的變化,可以引起誘動現(xiàn)象。如自主運動、站臺錯覺、相對移動等等。S4475聽覺適應:持續(xù)的聲音刺激引起聽覺感受性下降的現(xiàn)象。聽覺系統(tǒng)一般對一個穩(wěn)定聲的感受性在最初的1-2分鐘內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穩(wěn)定在一個水平上。聽覺適應特點在于它是一個平衡過程。S3766差異系數(shù):又稱變異系數(shù),相對標準差,凡憑借算術平均數(shù)來表示來年各個或兩個以上標準差的相對差別的統(tǒng)計量數(shù),就叫差異系數(shù)。CV=S/M*100%(S樣本標準差,M樣本平均數(shù))T937分層隨機抽樣:按照總體已有的某些特征,將總體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層),再分別在每部分中隨

32、機抽樣,這種抽樣的方法稱為分層隨機抽樣??傇瓌t是:各層內的變異要小,層與層間的變異越大越好。分層抽樣充分利用了總體已知的信息,其樣本代表性及推論的精確性一般優(yōu)于簡單隨機抽樣。對于同一總體,n相同時,分層抽樣誤差小于簡單隨機抽樣誤差。T433二簡答1如何提高實驗者的內部效度?S14答:內在效度是指實驗研究中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的明確程度。要使實驗具有較高的內部效度,就必須控制各種額外變量。所以設計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生長和成熟;(2)前測的影響;(3)被試者的選擇偏性;(4)被試者的卻失;(5)實驗程序的不一致;(6)統(tǒng)計回歸。2比較被試者內設計與被試者間設計的特點 S46答:被試者

33、內設計中每個被試者須接受自變量的所有情況的處理,這種情況下,同一被試者既為實驗組提供數(shù)據,也為控制組提供數(shù)據,因此無需另找控制組的被試者。被試者間設計是每個被試者只接受一個自變量的處理,有多少種處理就采用多少個被試者。3簡述判斷聲源方向的主要線索 S377答:對聲源方向的判斷,主要有三種線索:雙耳強度差、雙耳時間差和雙耳周相差。雙耳強度差:當雙耳離聲源的距離不同時,會產生強度上的差異,聲源很少發(fā)自人體的正中面,這樣它與雙耳的距離之差就產生雙耳聲強差。強度差不僅和方向有關,還和波長有關。雙耳時間差:來自非正中面的聲音,不僅會產生雙耳強度差,而且還會產生雙耳時間差,它是辨別聲音方向的重要線索。雙耳

34、周相差:聲源不在正中面上,由于聲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壓和負壓組成的,因此任何瞬間,最大的正壓到達兩而的時間不同,聲調在兩耳產生周相差。4簡述算術平均數(shù)的使用特點 T58答:算術平均數(shù)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集中量數(shù),它是“真值”的最佳估計,具備反應靈敏,簡單易解,確定嚴密,計算簡單和較少受抽樣變動影響的優(yōu)點,但使用時應注意:出現(xiàn)極端數(shù)目、模糊不清數(shù)據及不同質的數(shù)據時,均不能計算算術平均數(shù)。5非參數(shù)檢驗的意義和常用方法 T408答:非參數(shù)檢驗的使用不需要嚴格的前提假設,既不依賴于特定總體分布,也無需對總體參數(shù)規(guī)定條件,應用比較方便;特別適用于順序資料和小樣本,心理學或其他行為科學中,許多變量是名稱變量或順

35、序變量,只能用非參數(shù)方法。其最大的不足是:沒有充分利用資料的全部信息,目前還不能處理“交互作用”。其常用方法有:為獨立樣本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的:秩和檢驗法、中數(shù)檢驗法;為相關樣本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的:符號檢驗法、符號等級檢驗法;及適用于等級方差的克-瓦氏單方向方差分析和弗里德曼雙向等級方差分析。三試比較三種傳統(tǒng)心理物理法的優(yōu)缺點 S186答:極限法的特點:刺激交替按“漸增”或“漸減”兩個方向變化,探求閾限所在位置平均差誤法特點:被試調節(jié)比較刺激,直到感覺與標準刺激相等。恒定刺激法特點:只有經常被感覺到和經常不被感覺到這一感覺地帶的5-7個刺激,而且這幾個刺激在整個測定閾限的過程中是固定不變的。(1

36、)從感覺閾限上比較:根據感覺閾限的操作定義,極限法求得的閾限值教能符合感覺閾限的操作定義,因被試知道刺激呈現(xiàn)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別需要集中的地方,從而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但卻容易產生期望誤差和習慣誤差,對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2)從被試者方面比較:平均誤差法的實驗程序對被試來說比較自然,讓被試主動調整比較刺激,引起被試興趣,因此,這方面平均誤差法較優(yōu)。(3)誤差方面比較:極限法測定的結果差異較小,平均誤差法只得到近似值。(4)從效率上比較:恒定刺激答將每個記下數(shù)據均用上,效率較高。四試述信號檢測論的統(tǒng)計學原理 S229答:信號檢測論實質上是有意識地利用信號和噪音的統(tǒng)計 特性

37、來盡可能地抑制噪音,從而提取信號,根據統(tǒng)計學原理,可以把從噪音干擾中接受信號的過程看作一個統(tǒng)計判斷過程,即用統(tǒng)計判斷的方法,根據接受的混合波形做出信號存在與否的判斷。假設 H0:無信號    H1:有信號 五假設Ho:1*2=2*2                  H1:1*2<>2*2       S1*2 =

38、0.1      Mx1 = 12.8      n1 = 10       S2*2 = 0.0625    Mx2 = 12.35     n2 = 16        F = S大*2 / S小*2 = 0.1/0.0625 = 1.6     

39、;   F < F.05     P > .05     不顯著,接受總體方差一致的前提假設,可進行兩個平均數(shù)差異的t檢驗       假設Ho:1=2                  H1:1<>2    

40、60;    SEdx = 0.116       t = (Mx1 - Mx2) / SEdx= 3.879         依題進行雙側檢驗       df = n1+ n2-2 = 24           t .05/2(24)=2.064  

41、60;    t > t .05/2      P < .05   顯著,拒絕Ho,1<>2        兩個總體不屬同一分布。六. X=800   (X*2)=53418  (Sx)*2=7.05   Sx=2.65   Mx=66.67     Y=811   (Y*2)=548

42、49  (Sy)*2=3.24   Sy=1.80   My=67.58     1r  = 0.70     2byx = r * Sy / Sx  =0.70 * 1.80 / 2.65=0.47         a = Myb * Mx =36.25          y對

43、x的線性回歸方程:y = 36.25+0.47x     3SSt =(Y*2)-(Y)*2 /N =38.88          SSr =b*2 *(x*2)-(x)*2/N=18.76          SSe =SStSSr =20.12           dft =N-1=11

44、           dfr =dft-dfe=1            dfe =N-2=10          MSr =19.76           MSe =2.01    

45、60;      F =MSr/MSe =9.32           4.96< 9.32< 10.04 ,在0.05水平上顯著。七112345           23451           34512  &#

46、160;        45123            51234       2            3拉丁方設計的特點:       (1)每個因素在每個被試的實驗次數(shù)相同; 

47、60;     (2)每個順序在每個因素的實驗次數(shù)相同;       (3)每個順序在每個被試的實驗次數(shù)相同。        故拉丁方設計能夠抵消實驗中因實驗順序、被試差異等所造成的無關變量效果。2002 實驗心理學一名詞解釋1心理物理學:它探討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其核心問題是:測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數(shù)關系,以及指定達到正確測量的實驗方法。S1672似動現(xiàn)象:是我們對實際上沒有空間位移的物體所產生的運動知覺現(xiàn)象,決定似

48、動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圖案出現(xiàn)的時間間隔與空間間距。S4443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實驗心理學所講的實驗法一般是指在嚴密控制條件下的實驗室實驗。S34閃光融合理論:斷續(xù)的閃光由于頻率的增加,人們會得到一種融合的感覺。S2945最小可覺差:又叫差別閾限,根據閾限的操作定義,是指有50%的實驗次數(shù)能引起差別感覺的那個刺激之值。S217普通心理學將其定義為:是指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P786等響曲線:是把響度水平相同的各種頻率的純音的聲壓級連成的曲線,每條曲線上各種頻率的聲音的響度感覺是相等的。S3667完全隨機化設計:在設計實驗時,如果把被試隨機

49、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分別接受一種實驗處理,則設計中有幾種實驗處理,被試就必須隨機分成機組,這樣的實驗設計叫完全隨機化設計。T2758部分報告法:Sperling將全部的刺激項目排成3*4矩陣,刺激以50ms的時程呈現(xiàn),在刺激消失的同時,某一信號隨即出現(xiàn),被試者根據約定信號的種類報告相應的刺激項目,再根據報告者的準確率計算被試者的記憶量。部分報告法運用了隨機的原理,使報告分段進行,有效地控制了報告時滯引起的誤差。S4852002 基礎心理學一名詞解釋1反射:神經系統(tǒng)的最基本方式,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從其產生來說都是反射。反射是指有機體的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應答。2錯覺:我

50、們的知覺不能正確地表達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現(xiàn)的種種歪曲。P1613模式識別:人們能夠確認他們所知覺的某個模式是什么,將它也其他的模式區(qū)分開來,這就是模式識別。R464圖形掩蔽:由于在短暫呈現(xiàn)條件下,圖形的輪廓尚未形成,而被另一個含此圖形的圖形所掩蔽,這種現(xiàn)象叫圖形掩蔽。P1385暗適應: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過程。最初7-10min內,感覺閾限驟降,而感受性驟升。整個暗適應持續(xù)約30-40分鐘。P1026發(fā)散思維:是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tǒng)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P2457心境與應激:心境是指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應激

51、是指人對某種以外的環(huán)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兩者都是較典型的情緒狀態(tài)。P3608誘因理論:   P3339素質:有機體以遺傳為基礎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神經系統(tǒng)尤其是大腦的構造與生理機能的特點。10特質: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組成元素,也是測評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單位。P430二簡答題1簡述知覺的基本特征P127   (不知道對是不對,我答的是知覺的特性)答:(1)人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shù)事物當成知覺的對象,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與對象。(2)人的知覺系統(tǒng)具有把個別屬性、

52、個別部分綜合成為整體的能力。(3)人在知覺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把知覺對象的特點登記下來,而是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作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4)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象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它的穩(wěn)定性,即知覺恒常性。(5)當視覺輸入發(fā)生變化時,我們的視覺視覺系統(tǒng)能夠適應這種變化,使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即知覺適應。2簡述引起不隨意注意的原因P185答:(1)刺激物自身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強度、運動變化等。(2)人本身的特點,不隨意注意與人自身的狀態(tài)、需要、情感、興趣、過去經驗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影響下,由于人自身的狀態(tài)

53、不同,不隨意注意的情況也不同。3簡述馮特對心理學發(fā)展多做的貢獻P23答: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標志。馮特又是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人,他主張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心理學的方法只能是實驗性的自我觀察或內省。馮特用這種方法研究了感覺、知覺、注意、聯(lián)想等過程,提出了統(tǒng)覺學說,還根據內省觀察提出了情感三維說。他還主張用民族心理學的方法研究高級心理學現(xiàn)象,這對社會心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4圖式及其作用?P313答:圖式是知識的心理組織形式。它說

54、明了一組信息在頭腦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預期的排列方式。圖式在話語理解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語言材料的結構與故事圖式一致時。故事圖式能提高理解語言的速度與質量;相反,當語言材料的結構與故事圖式不一致時,人們對故事圖式的預期,會使理解的速度緩慢下來。5簡述Weinei的動機歸因理論P334答:Weiner的動機歸因理論:Weiner把成就行為的歸因劃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時把穩(wěn)定性作為一個新的維度,把行為原因分為穩(wěn)定的和不穩(wěn)定的。如果一個新結果與過去結果不同,人們一般歸因于不穩(wěn)定的因素;反之歸因于穩(wěn)定因素。這種歸因使人們對下一次行為結果產生預期,出現(xiàn)情緒反應。Weiner的動機理論證明

55、了成功和失敗的因果歸因是成就活動過程的中心要素。6簡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P432答:艾森克依據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三個因素分別是:(1)外傾性,它表現(xiàn)為內、外傾的差異;(2)神經質,表現(xiàn)為情緒穩(wěn)定性的差異;(3)精神質,表現(xiàn)為孤獨、冷酷、敵視、怪異等偏于負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據這一模型編制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在人格評價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三論述題1試評述有關顏色知覺的理論P96答:(1)三色說: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假定人的視網膜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各種顏色經驗是由不同感受器按響應的比例活動而產生的。三色說的明顯缺陷是不能解釋紅綠色盲。(2)對立過程理論認為

56、視網膜存在著三對視素,它們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現(xiàn)為對抗的過程。其前身是黑林的四色學說。我們可以假設,在視網膜上存在三種錐體細胞,分別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在網膜水平上,色覺按三色理論提供的原理產生,而在視覺系統(tǒng)更高級的水平上,存在著功能的對立細胞,顏色的信息加工表現(xiàn)為對立的過程。2試述問題解決過程中常采用的策略P268答:(1)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隨機搜索所有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直至選擇一種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2)啟發(fā)法。是人根據一定的經驗,在問題空間內進行較少的搜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幾種啟發(fā)性策略有:a.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將需要達到的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分成若干子目標,

57、通過實現(xiàn)一系列的子目標最終達到總目標。b.逆向搜索:是從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開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狀態(tài)的通路或方法。c.爬山法:是類似于手段-目的的分析法的一種解題策略,它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的距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3試述坎農-巴德學說P376答:坎農認為情緒的中樞不在外周神經系統(tǒng),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丘腦,并強調大腦對丘腦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經襲用活躍起來,加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產生情緒??厕r的情緒學說得到巴德的支持和發(fā)展,故稱為坎農-巴德學說。*4試述影響能力發(fā)展的因素P419答:能力的發(fā)展受遺傳、環(huán)境、教育、時間活動和主觀能力的影響(1)血緣關系越密切的人,在智

58、力發(fā)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趨勢,其能力發(fā)展水平越相似(2)發(fā)展能力要重視早期環(huán)境作用,探索環(huán)境是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條件。(3)能力不同于知識、技能,但又與它們有著密切的關系,發(fā)展能力是與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分不開的。(4)能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最終形成起來的,離開了實踐活動,即使有良好的素質、環(huán)境和教育,能力也難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5)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人的主觀努力,即人的自覺能動性。(6)能力的發(fā)展還依賴于自我分析與自我評價的能力。2001 實驗心理學一名詞解釋1平均誤差法:實驗者規(guī)定以某一刺激為標準刺激,然后要求被試調節(jié)另一個比較刺激,使后者在感覺上與標準刺激相等。客觀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較刺激與標準刺

59、激完全一樣,于是每一次比較就都會得到一個誤差,把多次比較的誤差平均起來就可得到平均誤差。S1772似動現(xiàn)象:是我們對實際上沒有空間位移的物體所產生的運動知覺現(xiàn)象,決定似動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圖案出現(xiàn)的時間間隔與空間間距。S4443系列位置效應:系列的開始部分或最初學的項目比較容易記憶,末尾部分或最后學習的材料也容易記憶,而中間部分是最難記憶的,這就是系列位置效應。S4754實驗者效應:在心理學實驗中,主試者可能以某種方式(如表情、手勢、語氣等)有意無意地影響被試者,使他們的反應附和實驗者的期望,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實驗者效應。S105被試間設計:被試者只接受多個自變量情況中的一個,即不同的被試者接

60、受不用的自變量的處理,這類設計便是被試者間設計。S456費希納的對數(shù)定律:費希納認為感覺的大小是刺激強度的對數(shù)函數(shù),公式表示為:P=KlgI。對數(shù)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覺大小的一個量表,但它假定所有最小可視差在主觀上相等,已經為事實否定,對數(shù)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強度的刺激時才適用。S2187音高量表:純音音高和頻率的相關可借助于心理物理法直接求得,即在可聽范圍被把音高從低到高地分成登記制成一種音高量表。S3598實驗效度:是指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的程度。S13二論述1什么是反應時間?舉例說明反應時研究中的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S105答:反應時間(RT)是指刺激施于有機體之后到明顯反應開始多需要的時

61、間。2何為閃光臨界頻率?具體說明影響閃光臨界融合頻率的主要因素S294 S296答:閃光臨界頻率是指閃爍剛剛達到融合時的光刺激間歇的頻率。影響閃光臨界融合頻率的因素主要有:(1)光相強度:閃光臨界融合頻率隨光相的強度增高而增高。(2)刺激面積:閃光臨界融合頻率隨閃光照射的區(qū)域面積的增大而增大。(3)在視網膜中,錐體細胞比桿體細胞有較高的空間視覺敏度。(4)另外聲音、味覺、嗅覺等刺激都可以改變閃光臨界融合頻率。3視敏度有哪幾種測量方法?具體說明之S290答:視敏度是指分辨物體細節(jié)和輪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確分辨物體的最小維度。檢查視敏度常用的刺激項目有:察覺、再認、解象和定位。覺察測試采用了一條線或

62、一個點,只需讓被試者判斷在一個視野里刺激是否存在。再認即醫(yī)學上用的視力表,它是以視角的倒數(shù)來表達的,公式:V=1/。解象采用等寬黑白條紋圖案進行測試,以可分辨最佳柵條為視敏度指標,一般以空間頻率來表示。定位用游標測定視敏度,是讓被試者辨別某一根先對應于另一根線的唯一,被試者須區(qū)別上面的線是下面一條線的左邊或右邊。4何為深度知覺?具體說明深度知覺的線索S440 P146答:深度知覺是知能夠辨別兩個處于不同距離上物體之間距離的能力。深度知覺的線索有:肌肉線索、單眼線索、雙眼線索。(1)肌肉線索是生理線索,人眼在觀看不同距離的物體時,會出現(xiàn)調節(jié)和輻合等一系列變化,對人們分辨物體的距離有一定意義。調節(jié)

63、是指水晶體的形狀由于距離的變化而變化,調節(jié)只能在較小的距離范圍內起作用。輻合是指眼睛隨距離的改變而改變而將視軸會聚到被注視的物體上。(2)單眼線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線索。包括對象重疊、線條透視、空氣透視、相對高度、紋理梯度及運動視差與運動透視。(3)雙眼線索是人們知覺物體距離與深度的重要線索。當物體的視像落在兩眼視網膜的相對應部位時,人們看到的是單一的物體;當視像落在網膜非對應部位而差別不大時,人們將看到深度與距離;兩眼視差進一步加大,人們將看到雙像。5舉例說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覺比例量表。2001 基礎心理學三名詞解釋1感覺閾限: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作出反應,這個刺激的范圍稱感覺閾限。P782知覺恒常性: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象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它的穩(wěn)定性,即知覺恒常性。P1333內隱記憶:是指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活動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P2354算法式與啟發(fā)式:算法式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隨機搜索所有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直至選擇一種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啟發(fā)式是人根據一定的經驗,在問題空間內進行較少的搜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P2695再造想象:是根據言語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它要求有充分的記憶表象作基礎,同時離不開詞語思維的組織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