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案例.doc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1.gif)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案例.doc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2.gif)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案例.doc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9507e195-c456-4d83-82e4-fd48121dd0e8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案例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WTT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案例資料,歡送你的參閱。古詩三首望天門山教學要求: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2.理解古詩大意。教學難點: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欣賞圖片,提醒
2、課題。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師抽答。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老師板書課題)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導生字的讀音。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應讀。4.老師出示節(jié)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及古詩的韻律
3、。(課件出示)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老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2.指名反應: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盤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互相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四、再現(xiàn)畫面,體會意境。1.老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2.指名反應: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
4、畫)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4.指導學生讀出宏偉磅礴的氣勢。5.老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風光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宏偉,詩人借景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宏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1.指導書寫“斷、楚”。2.老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非常愜意和美妙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風光,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3.背誦并默寫古詩。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板書設計: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
5、流至此回氣勢磅礴 宏偉秀麗青山相對出孤帆日邊來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才能。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進步鑒賞美的才能。教學重難點:1.理解詩句,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發(fā)想象:請同學們仔細聆聽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這
6、使你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3.遷移導入:詩歌和音樂一樣,它們的美需要我們用心去想象、感受、體會。提起這首詩的作者蘇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你愿意讀讀他的詩歌嗎?(學生可以朗讀、背誦、或用歌唱等多種形式來匯報,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吟唱水調歌頭,既活潑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蘇軾的理解。)4.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欣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老師范讀。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來進展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2.老師推薦學法,(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2)借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講出重點詞的意思。(3)由詞到句
7、串講詩意。(4)熟讀成誦。(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3.學生自學、老師參參加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4.學生進展自學匯報:老師在匯報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匯報有序進展。可以先朗讀古詩,然后匯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老師提出認真聽取別人匯報的要求:(1)學會聆聽,找出優(yōu)點。(2)缺乏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1.過渡:剛剛我們初步通過學習這首古詩,理解這首詩的大意,但假如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么好方法嗎?2.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3.老師提出詩歌審美三法: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第三法
8、: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5.進展審美收獲的匯報交流。(1)學生匯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的朗讀古詩。(2)學生匯報通過想象看到的美麗畫面。老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表達的同學說說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出示:美女西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妝與淡妝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老師要浸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課件展
9、示: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引發(fā)學生進展積極的聯(lián)想,體會作者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彰傻纳?,閃動光影的水,迷蒙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假如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你想說些什么。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土,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著特殊的愛戀之情。(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板書設計:飲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水瀲滟雨:山空蒙比西子(嬌艷、迷人)望洞庭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0、,背誦古詩。2.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3.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歡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重點: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巧絕倫,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歡與贊美之情。課前準備: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整體讀,感知美。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jié)課,我
11、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書:望洞庭2.指名說對劉禹錫和洞庭湖的理解。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4.自己練讀,到達正確、流利。5.同位互相查讀,力爭人人過關。二、理解讀,洞察美。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2.學生各抒己見。3.學生讀詩,先說說可以理解的詞語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組內研討。(3)全班交流。
12、相:互相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2)小組內練說,讓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講解。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老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
13、之美。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非常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非常惹人喜歡。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三、比照讀,深化美。1.投影映示:望洞庭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兩相和。洞庭山水翠,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里一青螺。 白銀盤里一青螺。2.比照讀,比擬內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3.自由理解的根底上
14、,同位交流。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5.再讀原詩,深化美。四、延伸讀,升華美。1.投影映示:題君山雍陶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題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2.自由練讀后,指名讀。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五、多樣作業(yè),表現(xiàn)美。1.寫一寫:想象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口算練習題
- 中華書局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3課《古代希臘》聽課評課記錄
- 出租居間合同范本
- 企業(yè)入駐協(xié)議書范本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應用》聽評課記錄1
- 學區(qū)房租賃協(xié)議書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肉類產品電商平臺支付通道合作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度家居用品經銷商返點及銷售渠道協(xié)議
- 2025年度足浴店員工福利保障與薪酬體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伙投資皮膚科醫(yī)院建設合同
- 政府采購項目采購需求調查指引文本
- 2024建筑用輻射致冷涂料
- 2024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2024版《安全生產法》考試題庫附答案(共90題)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第8版)》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疥瘡病人的護理
- 2024年江西省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公務員2012年國考《申論》真題卷及答案(地市級)
- 跨學科實踐活動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分層作業(yè))-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 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考試試題參考答案
- 35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輸配電線路建設)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