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_第1頁
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_第2頁
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_第3頁
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_第4頁
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專業(yè)實踐能力-1-1(總分:50.00 ,做題時間:90分鐘)一、(總題數(shù):50,分數(shù):50.00)1 .革蘭染色結果判斷:革蘭陽性菌體染成 A.紅色 B.紫色 C.藍色 D.黃色 E.白色(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革蘭染色是細菌學中很重要的鑒別染色法,因為通過此法染色,可將細菌鑒別為革蘭陽性菌 (G+)和革蘭陰性菌(G-)兩大類。前者菌體為紫色,后者為紅色。2.血液、骨髓標本中檢出革蘭陰性桿菌,首先應考慮排除 A.大腸埃希菌 B.變形桿菌, C.銅綠假單胞菌 D.沙門菌 E.霍亂弧菌(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

2、沙門菌致病機制,傷寒沙門菌經口入腸道黏膜組織,被吞噬細胞吞噬后經淋巴管入 淋巴結,大量繁殖后經胸導管入血引起首次菌血癥,其后隨血流播散進入肝脾骨髓等實質器官,繼續(xù)大量 繁殖,再次入血引起二次菌血癥;止匕外,豬霍亂沙門菌感染人體也常常導致菌血癥或敗血癥。因此,在血 液、骨髓標本中檢出革蘭陰性桿菌,首先應考慮排除沙門菌感染。3.屬于I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A.腎小球腎炎 B.風濕病 C.過敏性休克 D.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E.接觸性皮炎(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常見的I型超敏疾病有過敏性休克,因藥物、食物、花粉、冷熱刺激所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過敏性哮喘以及腸道的過敏癥狀。它由I

3、gE介導,發(fā)生快消退也快,一般不會造成器官的實質性損害。A、B屬于W型超敏反應,D屬于口型超敏反應,E屬于IV型超敏反應。4.原發(fā)性纖溶亢進癥的診斷標準的是 A. D-二聚體陽性 B.無明顯的出血表現(xiàn) C.實驗室檢查 Fg01.5g/L D. Fi+2、TAT; FPA明顯升高 E. FDP降低(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原發(fā)性纖溶亢進癥的診斷標準:實驗室檢查Fg< 1.5g/L;無Fi+2、TAT FPA指標改變,F(xiàn)DP升高,D-二聚體陰性。5.可在4c生長進行冷增菌的是 A.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 B.不動桿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肺炎鏈球菌 E.流感嗜血桿菌

4、B.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培養(yǎng)特征,由于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在4c能生長故可進行冷增菌。6.培養(yǎng)基的pH過低可擴大下列哪種藥物的抑菌圈 A.米諾環(huán)素 B.慶大霉素 C.紅霉素 D.諾氟沙星 E.頭抱菌素(分數(shù):1.00) A. VB.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紙片擴散法的培養(yǎng)基要求,其pH值為7.27.4 ,過高或過低的pH值會影響藥物效能。7.急性白血病經治療后達到完全緩解的最主要標準為 A.外周血中血紅蛋白100g/LB.外周血中血小板)100X 1C9/L C.外周血無幼稚細胞 9 D.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X10LE.骨髓原始及早幼(幼稚)細胞0

5、 5%(分數(shù):1.00) A.B.C.D.E. V解析:解析急性白血病療效標準(全國白血病化療討論會,1987年)完全緩解標準:骨髓象:原始及 早幼(幼稚)細胞5%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正常。血象:男性血紅蛋白 100g/L,女性及兒童血紅蛋白 >90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X10 9/L ,血小板)100X 10 9L,外周血分類中無白血病細胞。臨床:無 白血病浸潤所致的癥狀和體征,生活正?;蚪咏?。急性白血病經治療后達到完全緩解的最主要標準為 骨髓象中原始及早幼(幼稚)細胞0 5%8.顯微鏡凝集試驗常用于檢測哪種病原體感染時的血清抗體A A.解月尿月尿原體 B.肺炎衣原體 C.普氏

6、立克次體 D.鉤端螺旋體EE.衣氏放線菌(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病原菌的檢測方法,鉤端螺旋體感染可用顯微凝集試驗和間接凝集試驗檢測其抗 體。9.下列細菌既為尿路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又可產ESBL的是 A.陰溝腸桿菌科 B.肺炎克雷伯菌 C.大腸埃希菌 D.銅綠假單胞菌 E.葡萄球菌(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泌尿道感染的常見細菌,止匕外,陰性桿菌均可產ESBL10.自動分析儀實驗數(shù)據收集窗時間的設定正確的是 A.根據高、中、低濃度標準液反應速度時間曲線加以確定 B.越長越準確, C.越短越準確 D.終點法一般為1719秒

7、E.速率法一般為35秒B.C.D.E.解析:11.下列哪種模式HBV血清學標志物提示血液傳染性高 A.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B.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C.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D.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E.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分數(shù):1.00)A. VB.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乙

8、肝的復制與傳染,HBeAg(+), HBsAg(+),抗HBc(+)是血液傳染性高的指標。12.血漿PT時間延長,加入儲存血漿、硫酸鋼吸附血漿可以糾正,加入儲存血清不能糾正,可能缺乏的凝 血因子是 A.因子I B.因子口 C.因子V D.因子vn E.因子X(分數(shù):1.00)A. VB.C.D.E.解析:解析硫酸鋼吸附血漿中沒有口、口、IX、X;儲存血漿中沒有V、皿;儲存血清中沒有I、V、 皿、刈。PT時間延長,說明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凝血因子缺乏,加入儲存血漿、硫酸鋼吸附血漿可以糾正說明 不缺乏口、口、V、X。而加入血清不能糾正,說明缺乏因子I。13.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A.類白血病反應 B.

9、再生障礙性貧血 C.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D.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E.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分數(shù):1.00)A.B.C. 7D. E.解析:解析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兩分明顯增高或明顯減低者,其臨床意義較大,同時要排除生理性影響。NAP病理性變化有:NAP積分增加:見于細菌性感染、 類白血病反應、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骨髓增殖性疾?。ㄈ缏灾行粤<毎籽?、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 )、慢性粒細胞白血?。铀倨?、急變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 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髓轉移癌、腎上腺糖皮

10、質激素及雄激素治療后等。 NAP 積分下降:慢性粒 細胞白血病(慢性期)、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組織細胞病等。14.采用微量淋巴細胞毒試驗對 HLA進行血清學分型,如果定型血清為抗HLA-DR或HLA-閱,則該血清通常應用何種細胞吸附去除抗 HLA-1類抗原分子的抗體A.紅細胞 B. B細胞 C. T細胞 D.血小板 E.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HLA-A、-B、-C等I類分子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細胞表面,而 HLA-DR -DQ等口類分子僅分布 于B細胞或巨噬細胞表面。I類抗體篩選用外周學淋巴細胞或T細胞,且要求采用至少40人分的混

11、合細胞;口類抗體常用B細胞,若待鑒定血清中同時含有I類抗體,應預先用200份隨機混合的2X 1010純化血小板與待測血清等量混合吸收,吸收后的血清不再與T細胞反應。本題假設定型血清為抗HLA-DR HLA-DQ即需要對口類分子進行檢測,而血小板表面只存在HLA-I類分子,既可以除去抗 HLA- I類抗原分子的抗體,又不會影響對口類分子的定型。15.甲基紅試驗中培養(yǎng)基的 pH需降至多少,指示劑才指示陽性結果 A.2.5 B.4.5 C.5 D.6.5E. 7.4(分數(shù):1.00) A.B. VC.D.E.解析:解析某些細菌在糖代謝過程中,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再進一步分解產生甲酸、 乙酸、乳酸等

12、,使培養(yǎng)基的pH降至4.5以下,當加入甲基紅試劑則成紅色,為陽性。主要用于鑒別大腸埃希菌與產氣腸桿 菌,前者陽性,后者陰性。16.使用Miller窺盤法進行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如計數(shù)10個視野小方格中的紅細胞總數(shù)為115個,同時計數(shù)的大方格中的網織紅細胞總數(shù)為19個,則網織紅細胞數(shù)量應報告為A.0.020B.0.018C.0.016D.0.014E.0.012(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Miller窺盤大小方格面積比為9:1 ,故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結果為19(大方格中的網織紅細胞總數(shù))除以115X9(小方格視野中的紅細胞總數(shù)乘9)。17.細菌中最小者可用于檢查濾菌器效果的是 A

13、.大腸埃希菌 B.金黃色葡萄球菌 C.蠟樣芽胞桿菌 D.草綠色鏈球菌 E.黏質沙雷菌(分數(shù):1.00)A.B.C.D.E. 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黏質沙雷菌形態(tài)結構,黏質沙雷菌是細菌中最小者,可用于檢查除菌濾器的除菌 效果。18.甲型肝炎病程中傳染性最強的階段是 A.潛伏期 B.黃疸前期 C.黃疸期 D.恢復期 E.慢性期(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甲型肝炎的感染特點。甲型肝炎病程中傳染性最強為黃疸前期。19.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反映的是 A.血細胞比容 B.紅細胞數(shù) C.紅細胞體積的差異性 D.血紅蛋白量 E.血紅蛋白濃度(分數(shù):1.00)A.B.C. VD

14、.E.解析:解析RDW是反映外周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shù),即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20.目前用于篩查患者血清中的 ANA最佳方法是 A. ELISA B.免疫印跡法 C.間接免疫熒光法 D.對流免疫電泳法 E.單向免疫擴散試驗(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目前常用間接免疫熒光作為 ANA勺篩選試驗。21.STGT試驗延長,用硫酸鋼吸附血漿不能糾正,用正常血漿及正常血清均能糾正,提示 A.因子皿缺乏 B.因子IX缺乏 C.因子XI缺乏D D.因子刈缺乏 E.血循環(huán)中存在抗凝物質(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STGT試驗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因子,硫

15、酸鋼吸附血漿中不含有口、口、IX、X;正常血清 中不含有因子I、V、皿、皿。STGT試驗延長考慮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因子缺乏,加正常血清能糾正,說明不缺乏因子皿,加正常血漿能糾正,說明沒有抗凝物質,加硫酸鋼吸附血漿不能糾正,說明因子IX缺乏。22.粗提血清r-球蛋白的最簡便方法是 A.超速離心 B.硫酸鏤鹽析法 C.親和層析 D.離子交換層析 E.超聲破碎法(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粗提血清r-球蛋白多用硫酸鏤鹽析法或硫酸鈉鹽析法,且后者用20嗨口可將r-球蛋白沉淀出來,比前者須經多次沉淀要簡便。23.核周型抗中性粒胞漿抗體的主要靶抗原是 A.蛋白酶3 B.乳鐵蛋白 C.髓

16、過氧化物酶 D.人類白細胞彈性蛋白酶 E.組織蛋白酶G(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有兩型:胞質型和核周型。前者針對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后者針對的主要靶抗原是髓過氧化物酶。24.患兒,6歲。發(fā)熱、咳嗽1天,查體:體溫 T37.5C,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7.0X109/L, ESR 15mm/h胸部X線檢查發(fā)現(xiàn)一側肺部有散在陰影,懷疑為衣原體肺炎,進一步確診的最佳方案是 A.細胞培養(yǎng)分離衣原體 B.雞胚接種分離肺炎衣原體 C. ELISA檢查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抗體 D. PCR查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核酸 E. PCR查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核酸和ELISA檢查肺炎衣

17、原體特異性抗體(分數(shù):1.00) A.B.C.D.E. V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衣原體感染診斷方法,肺炎衣原體感染常用PCR查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核酸和ELISA檢測抗體。25.患者女性,16歲。因摔傷后雕部腫痛血腫來就診,患者哥哥也有類似出血病史。BT正常,APTT 80s,PT(一期法)13s。STGTM糾正試驗結果:患者硫酸鋼吸附血漿加正常人血清,能糾正;正常人硫酸鋼吸附 血漿加患者血清,能糾正。最可能的診斷是 A.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癥 B.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 C.血友病甲 D.血友病乙 E.先天性因子XI缺乏癥(分數(shù):1.00)A.B.C.D.E. V解析:解析BT正常表明血管與血小板正

18、常,PT正常,APTTB長,說明可能是內源性凝血途徑缺陷,即有可能是因子皿、IX、XI、刈缺乏。正常人硫酸鋼吸附血漿中含皿、XI、刈,正常人血清中含有IX、XI、 刈。由此題可知,只有因子XI缺乏,才不會影響硫酸鋼吸附血漿加血清的STGT檢測結果。26.關于K-B紙片擴散法操作的描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各紙片中心距離不小于24mm B.紙片距平板內緣不應大于15mm C.直徑90mm勺平皿可貼6張紙片 D.紙片貼牢后避免移動 E. 35c培養(yǎng)1618h后閱讀結果(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為紙片擴散法,其藥物紙片各中心應相距24mm紙片距平板內緣15mm 3

19、5c培養(yǎng)1618h后閱讀結果。27.沒有被ICSH列入血液分析儀性能評價內容的指標是 A.互染率 B.可比性 C.準確度 D.靈敏度 E.精密度(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ICSH列入血液分析儀性能評價內容的指標不包括靈敏度。28.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據是 A.臨床有貧血、脾腫大及反復感染 B.全血細胞減少及單核細胞減少 C.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存在典型毛細胞,ACP染色陽性,且不左旋(L)酒石酸抑制 D.免疫表型檢查SmIg陽性e E. CD19 CD2。CD22陰性,CD21 陽性(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存在典型

20、毛細胞,ACP染色陽性,且不左旋(L)酒石酸抑制是多毛細胞 白血病主要依據。29.陰道鱗狀上皮細胞核出現(xiàn)中度增大,不透明毛玻璃樣外觀,有時可見多核巨細胞,細胞核中心出現(xiàn)大的嗜酸性包涵體,包涵體周圍有亮暈,可能是下列哪種微生物感染 A.人巨細胞病毒 B.人乳頭瘤病毒 C. E-B病毒 D.單純皰疹病毒 E.柯薩奇病毒(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現(xiàn):細胞核呈毛玻璃樣,出現(xiàn)大的嗜酸性包涵體,包涵體周圍有亮暈。30.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 ANA抗體,以HEp-2細胞為基質,以FITC標記鼠抗人IgG抗體為標記抗體, 如果ANA抗體陽性,形成的復合物為

21、 A. ANA細胞核組分, B. ANA-FITC C.細胞核組分-標記抗體 D.細胞核組分-ANA-標記抗體 E. ANA標記抗體(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31.為防止小鼠骨髓瘤細胞株返祖,應在培養(yǎng)基中定期加入下列何種物質 A. 8-氮鳥嗯吟 B.胸腺嗑咤核音 C.氨基蝶吟 D.次黃嗯吟 E.鳥嗯吟(分數(shù):1.00)A. VB.C.D.E.解析:32.淋巴細胞交叉配合試驗的目的主要是檢測 A.受者血清中有無抗供者淋巴細胞的抗體 B.供者血清中有無抗受者淋巴細胞的抗體 C.受者淋巴細胞HLA-DR抗原 D.供者淋巴細胞HLA-DR抗原 E.供者淋巴細胞HLA-DP抗原(分

22、數(shù):1.00)A. VB.C.D.E.解析:解析淋巴細胞交叉配合試驗是通過對HLA交叉配型檢測受者體內抗供者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抗體的實驗,又稱PBL淋巴細胞毒性交叉配型,現(xiàn)已作為腎移植的常規(guī)檢測項目。只要細胞毒性超過10%則說明受者體內存在細胞毒性抗體,應另選供者;否則表明供受者相配。33.患者男性,69歲??人?、咳痰,帶血絲,既往有“抽煙”史30余年,約20支/日。痰液脫落細胞檢查: 細胞呈細長形;含有一個深染而細長的胞核,核染色質粗糙,居中,無核仁;胞質含角質,染鮮紅色,提 示為 A.大細胞未分化癌 B.蝌蚪形癌細胞 C.纖維形癌細胞 D.非角化型鱗癌 E.腺癌(分數(shù):1.00)A.B.C

23、. VD.E.解析:解析男性患者,咳嗽、咳痰、咯血,有抽煙史,符合肺癌。細胞呈細長形,胞核深染而細長,胞 質含角質,染鮮紅色,符合角化型纖維形癌細胞。34.發(fā)光物口丫咤酯標記的化學發(fā)光反應體系應在何種環(huán)境中進行 A.中性 B.酸性 C.堿性 D.酸性或中性 E.堿性或中性(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發(fā)光物口丫咤酯具有很高的發(fā)光效率,其結構中的口丫咤環(huán)在過氧化陰離子作用下生成激發(fā)態(tài)中 間體,后者在回到基態(tài)時發(fā)出光子。所以反應環(huán)境應為堿性。35.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A.急變?yōu)榧t白血病 B.急變?yōu)榧毙粤<毎籽?C

24、.急變?yōu)榧毙詥魏思毎籽?D.合并嚴重化膿感染 E.急變?yōu)榧毙跃藓思毎籽。ǚ謹?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減低,急變后亦不增高;只有合并感染后 會增高。36.散射比濁分析中,其檢測過程應保持 A.抗原過量 B.復合物過量 C.抗體過量 D.抗原抗體量相等 E.抗原抗體量按一定比例(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速率散射比濁是以測定單位時間內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的最大的速率的信號值,當反應液中 抗體過量時,免疫復合物的形成隨著抗原量遞增至抗原、抗體最適比例時達到最高峰,因此,免疫比濁法 的基本原則就是在反應體系

25、中保持抗體過量。37.下列關于冷凝集素綜合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抗體主要為IgM B. 04 c凝集反應最強 C.慢性型以血管外溶血為主 D.溶血不需補體參與 E.多見于女性(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解析冷凝集素綜合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一種。引起冷凝集素綜合征的自身抗體稱冷凝集素,主要是IgM完全抗體,少數(shù)為IgG或IgA。IgM冷凝集素在低溫(04c)時,容易牢固結合于紅細胞上, 促使紅細胞凝集,當升溫至2025c時,補體被激活,通過兩個途徑破壞紅細胞: 通過經典途徑形成 CAC9膜攻擊復合物,直接在血管內破壞紅細胞;補體被激活,C3b吸附在紅細胞膜上,促使紅細

26、胞易被肝、脾巨噬細胞吞噬破壞。此病多見于女性。慢性型較平穩(wěn),輕度貧血,以血管外溶血為主,也可見血管內溶 血者在寒冷季節(jié)有一過性急性溶血和血紅蛋白尿。38 .在血涂片鏡檢時發(fā)現(xiàn)嗜多色性紅細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 A.旺盛 B.正常 C.低下 D.重度低下 E.衰竭(分數(shù):1.00)A. VB.C.D.E.解析:解析嗜多色性紅細胞屬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由于胞質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堿性物質RN做被染成灰色藍色。嗜多色性紅細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紅細胞功能活躍。在增生性貧血時增多,溶血性貧血時 最為多見。39 .用于制備免疫原的組織和細胞要求 A.經80 c處理10分鐘殺菌 B.新魚或-40保存 C.甲醛

27、處理5分鐘 D.蒸儲水浸泡數(shù)次 E.洗潔精清洗干凈(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本題要點是組織和細胞粗抗原的制備。免疫原大多來源于人及動物的組織或細胞,要求必須 是新鮮或低溫保存的,其他選項為消毒滅菌的方法,不是制備免疫原的要求。40.在補體參與的溶血試驗中,應使用A. 一個單位的溶血素B.兩個單位的溶血素 C.三個單位的溶血素 D.四個單位的溶血素 E.五個單位的溶血素(分數(shù):1.00)A.B. VC.D.E.解析:解析在補體參與的溶血試驗中,如 CH50和補體結合試驗,均使用 2U的溶血素(實驗前以最高稀 釋度的溶血素仍能產生完全溶血的濃度確定為一個單位)。41.患者

28、女性,35歲。因皮膚瘀斑半個月前、頭痛1個月前來就診。體檢:貧血貌,全身可見散在大小不等瘀斑,以四肢為主,胸骨下段壓痛,肝脾肋下未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示三系細胞減少;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躍,其中原始粒細胞占非紅系細胞60%其余各階段粒細胞占 30%單核細胞占8%紅系增生明顯減低,巨核細胞數(shù)減少。根據以上描述,此患者最有可能是, A.急性髓系白血病 M1 B.急性髓系白血病 M2 C.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D.多毛細胞白血病 E.慢性粒細胞白血?。ǚ謹?shù):1.00)A.B. VC.D.E.解析:42.緩沖液pH值改變對電泳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 A.偏離等電點越遠蛋白質,帶電愈多,電泳速度愈快 B.緩沖

29、液pH越大所有蛋白質電泳速度越快 C.緩沖液pH值改變使介質兩端電壓改變 D.緩沖液pH越小所有蛋白質電泳速度越快 E.緩沖液pH值改變蛋白質的等電點(分數(shù):1.00)A. VB.C.D.E.解析:43.某實驗室血糖參加室間質評活動,其測定結果為 5.15mmol/L ,靶值為5.0mmol/L ,其評價范圍為靶值 ±10%參加室間質量評價血糖的偏倚為a A. 10% B. 1% C. 2% D. 5% E. 3%(分數(shù):1.00)A.B.C.D.E. V解析:解析本題考查要點為偏倚的計算,偏倚=(5.15- 5.0)/5.0 X100%44.患者血清與A型、B型紅細胞均產生凝集,與

30、 O型紅細胞不產生凝集,根據ABO血型系統(tǒng)的獨特性質判斷該患者紅細胞上的抗原情況 A.存在A抗原 B.存在B抗原 C.存在H抗原 D.存在A抗原和B抗原 E.存在AB抗原(分數(shù):1.00)A.B.C. VD.E.解析:解析ABO血型系統(tǒng)的獨特性質是血清中常存在反映強的抗體而紅細胞上必然缺乏相應的抗原。該患者血清與A型、B型紅細胞均產生凝集,與 O型紅細胞不產生凝集,則血清中有抗A抗B,則紅細胞上沒有相應A抗原和B抗原,為。型,只有H抗原。45.制備好的M-H瓊脂可置于4c冰箱保存多長時間* A. 5 天* B. 6 天C. 14 天D. 7天E. 30 天(分數(shù):1.00)A.B.C.D. VE.解析:46.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學異常是 A.選擇性T細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遲發(fā)型皮膚超敏反應減弱或喪失 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E.補體降低(分數(shù):1.00)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