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第四章 清熱劑清熱劑 一、含義一、含義(清熱藥,清解里熱,里熱證)(清熱藥,清解里熱,里熱證)二、立法依據(jù)二、立法依據(jù):內(nèi)經(jīng)內(nèi)經(jīng):“熱者寒之。熱者寒之?!?本經(jīng)本經(jīng):“療熱以寒藥。療熱以寒藥?!?三、作用三、作用:清里清里清氣瀉火、涼血解毒、清氣瀉火、涼血解毒、 清臟腑、透虛熱清臟腑、透虛熱。 四四、適應證適應證:里熱證里熱證( (特點特點) )但熱不寒、口渴、煩躁、但熱不寒、口渴、煩躁、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脈數(shù)。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脈數(shù)。 五、分類:五、分類: 1、清氣、清氣瀉火清熱瀉火清熱氣分熱證氣分熱證 代表方:代表方:一級方:白虎湯一級方:白虎湯 二級方:竹葉石膏湯二級方:竹葉石膏湯
2、 2、清營涼血、清營涼血清營涼血清營涼血營、血分熱證營、血分熱證 代表方:代表方:一級方:清營湯、犀角地黃湯一級方:清營湯、犀角地黃湯3、清熱解毒、清熱解毒解毒泄火解毒泄火火毒熾盛證火毒熾盛證 代表方:代表方:一級方: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一級方: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 二級方:涼膈散、仙方活命飲二級方:涼膈散、仙方活命飲 4、清臟腑、清臟腑清熱調臟腑清熱調臟腑臟腑熱證臟腑熱證 清心清心導赤散導赤散(一級)(一級) 清肝清肝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湯(一級)(一級)、左金丸、左金丸(三級)(三級) 清脾清脾瀉黃散瀉黃散(附方)(附方) 清肺清肺瀉白散瀉白散(一級)(一級)、葦莖湯、葦莖湯(二級)(二
3、級) 清胃清胃清胃散清胃散(一級)、(一級)、玉女煎玉女煎(一級)(一級) 清腸清腸芍藥湯芍藥湯(一級)、(一級)、白頭翁湯白頭翁湯(一級)(一級) 葛根芩連湯葛根芩連湯(一級)(一級)5 5、清虛熱、清虛熱透熱養(yǎng)陰透熱養(yǎng)陰虛熱證虛熱證 代表方:代表方:一級方:青蒿鱉甲湯一級方:青蒿鱉甲湯 三級方:清骨散、當歸六黃湯三級方:清骨散、當歸六黃湯 六、使用注意六、使用注意 1 1、掌握適應范圍、掌握適應范圍 2 2、辨清里熱的部位和程度,掌握好使用時機。、辨清里熱的部位和程度,掌握好使用時機。 4 4、分別熱證真假,不可誤投于真寒假熱。、分別熱證真假,不可誤投于真寒假熱。 6 6、清暑熱、清暑熱清
4、暑益氣清暑益氣暑熱證暑熱證 代表方:清暑益氣湯(一級方)代表方:清暑益氣湯(一級方)3 3、辨別熱證虛實,勿犯、辨別熱證虛實,勿犯“虛虛實實虛虛實實”之戒。之戒。5 5、注意護胃、保津、注意護胃、保津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清氣分熱清氣分熱作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作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適應證適應證熱在氣分證熱在氣分證陽明胃熱陽明胃熱熱灼胸膈熱灼胸膈涼膈散涼膈散熱盛陽明熱盛陽明白虎湯白虎湯余熱未清,氣陰兩傷余熱未清,氣陰兩傷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湯范圍:熱邪不在衛(wèi)分,又未進入營(血)分范圍:熱邪不在衛(wèi)分,又未進入營(血)分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清氣分熱清氣分熱白虎湯白虎湯傷寒論傷寒論 溫熱經(jīng)緯溫熱經(jīng)緯“白虎者西方之金神
5、,司秋之陰獸,虎嘯谷氣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陰獸,虎嘯谷氣冷,涼風酷暑消,神于解熱,莫如白虎。冷,涼風酷暑消,神于解熱,莫如白虎?!币?、主治:一、主治: 陽明經(jīng)熱盛(六經(jīng)辨證)陽明經(jīng)熱盛(六經(jīng)辨證) 之證之證 肺胃氣分熱盛(衛(wèi)氣營血辨證)肺胃氣分熱盛(衛(wèi)氣營血辨證)主癥:大熱、大汗、大煩渴、苔黃燥、脈洪大。主癥:大熱、大汗、大煩渴、苔黃燥、脈洪大。兼癥:神昏、譫語、肢厥。兼癥:神昏、譫語、肢厥。 (四大一黃癥為主)(四大一黃癥為主)病位:肺胃病位:肺胃病機:肺胃熱盛,灼傷津液,未成結實。病機:肺胃熱盛,灼傷津液,未成結實。二、治法:清熱生津。二、治法:清熱生津。三三、組成:、組成:石膏50g
6、,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四、方解:四、方解:石膏石膏 辛甘大寒,歸肺胃經(jīng)辛甘大寒,歸肺胃經(jīng) 清肺胃之熱清肺胃之熱 寒能清熱,辛能解肌寒能清熱,辛能解肌 透熱外出透熱外出 君君 生津止渴生津止渴知母知母 :苦寒質潤,清熱養(yǎng)陰:苦寒質潤,清熱養(yǎng)陰 臣臣粳米、甘草粳米、甘草 :益胃護津,緩和石膏寒涼沉降之性、:益胃護津,緩和石膏寒涼沉降之性、 以防寒涼傷中之弊。以防寒涼傷中之弊。 佐使佐使 l l 用藥特點:用藥特點:甘寒質潤,清熱不傷津。甘寒質潤,清熱不傷津。四、應用:、應用: 1、辨證要點:四大一黃癥。、辨證要點:四大一黃癥。 2、石膏用法:生用,打碎先煎,用量石膏用法:生用,打碎先煎,
7、用量 3060克??恕?、加減:加減: 暑熱證加人參;消渴證加天花粉、石斛;牙齦腫痛暑熱證加人參;消渴證加天花粉、石斛;牙齦腫痛 加大黃。氣血加大黃。氣血兩燔,引動肝風,加羚羊角、水牛角;兼陽明腑實,加大黃、芒硝兩燔,引動肝風,加羚羊角、水牛角;兼陽明腑實,加大黃、芒硝;煩渴引飲甚者,加天花粉、蘆根、麥門冬。;煩渴引飲甚者,加天花粉、蘆根、麥門冬。 4、現(xiàn)代用于乙腦、流腦、大葉性肺炎、出血、現(xiàn)代用于乙腦、流腦、大葉性肺炎、出血 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證屬氣分熱盛者。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證屬氣分熱盛者。 5、注意事項:表證未解;血虛發(fā)熱;真寒假、注意事項:表證未解;血虛發(fā)熱;真寒假 熱的陰盛格陽證。熱的陰
8、盛格陽證。五、加減方:五、加減方: 方名方名組成組成功用功用主治主治癥狀癥狀白虎湯白虎湯膏、知粳、膏、知粳、草草清熱生津清熱生津陽明經(jīng)陽明經(jīng)熱盛熱盛四大一黃四大一黃白虎加人白虎加人參湯參湯加人參加人參清熱生津清熱生津益氣益氣暑病氣暑病氣津兩傷津兩傷汗多脈浮大汗多脈浮大無力無力白虎加桂白虎加桂枝湯枝湯加桂枝加桂枝清熱通絡清熱通絡熱痹熱痹關節(jié)紅腫熱關節(jié)紅腫熱痛痛白虎加蒼白虎加蒼術湯術湯加蒼加蒼清熱祛濕清熱祛濕濕溫病濕溫病頭重如裹苔頭重如裹苔膩膩蔥豉白虎蔥豉白虎湯湯加蔥、豉、加蔥、豉、辛辛清熱解表清熱解表散寒散寒熱盛外熱盛外感風寒感風寒發(fā)熱口渴惡發(fā)熱口渴惡風寒風寒白虎承氣白虎承氣湯湯大黃、芒大黃、芒
9、硝硝清熱瀉火清熱瀉火通便通便陽明經(jīng)陽明經(jīng)腑同病腑同病發(fā)熱口渴便發(fā)熱口渴便結結 滯產(chǎn)高熱案李某某,24歲,農(nóng)民。主訴足月妊娠,陣發(fā)腹痛見紅伴高熱2日?;颊哂?日前晚感陣發(fā)性腹痛,下身見紅,經(jīng)鄉(xiāng)村醫(yī)生診查,斷為臨產(chǎn)。但宮口始終不開全,繼而出現(xiàn)發(fā)熱。醫(yī)認為感染,給予肌注青霉素及解熱藥而熱勢不退,體溫持續(xù)在39以上,因而轉診。入院后即行婦檢,確診為“足月妊娠臨產(chǎn)”。經(jīng)4小時后宮口仍未開全。此時產(chǎn)婦已高熱達41.6,煩躁異常,輾轉不安,喊叫不息,周身大汗淋漓,極渴而善飲。以手捫其頭額、肌膚,灼若燔炭。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洪大滑數(shù)。證屬陽明白虎證。即處白虎湯,處方:生石膏30g,知母15g,甘草6g,粳米
10、1撮。1劑。先煮粳米,去渣,后納諸藥,煎成約300ml,1次頓服,藥后不過30分鐘,諸癥漸次消失。隨即宮口開全,胎兒順產(chǎn)而下。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組成:竹葉6g,石膏50g,人參6g,麥冬20g,半夏9g,甘草6g,粳米10g。用法:水煎,米熟湯成,溫服。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主治: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陰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熱,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氣短神疲,或虛煩不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竹葉石膏湯病機:余熱未清身熱多汗、渴喜冷飲 熱傷氣陰神疲少氣、咽干口燥、舌紅苔少、脈虛數(shù)。 熱擾心神心煩或虛煩不寐 胃氣未復口淡無味、不思飲食 肺胃氣逆欲嘔或嗆咳方解:竹葉、石膏清透肺胃余熱,除煩止
11、渴 君 人參、麥冬補氣養(yǎng)陰生津 臣 粳米 甘草 養(yǎng)胃和中佐調和諸藥使半夏降逆和胃,轉輸津液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湯 竹參半麥竹參半麥甘草、石膏、粳米甘草、石膏、粳米白虎湯白虎湯 知母知母 清熱益氣清熱益氣 清氣分熱清氣分熱 養(yǎng)陰和胃養(yǎng)陰和胃 專于清補專于清補 熱在氣分熱在氣分 清熱生津清熱生津 專于清專于清 傷寒、溫病、暑病余邪未盡,氣津兩傷傷寒、溫病、暑病余邪未盡,氣津兩傷 癥見身熱,汗出,嘔逆欲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癥見身熱,汗出,嘔逆欲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熱盛傷津熱盛傷津 癥見大熱、大汗、大渴、苔黃燥、脈洪大。癥見大熱、大汗、大渴、苔黃燥、脈洪大。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川大黃、樸硝
12、、甘草各600g,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各300g,連翹1250g。用法:上藥為粗末,每服6g,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小兒可服半錢,更隨年齡加減服之。功用:清泄膈熱主治:熱灼胸膈證。面赤唇焦,胸膈煩躁,口舌生瘡,譫語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一、主治:中、上兩焦邪熱熾盛之證。一、主治:中、上兩焦邪熱熾盛之證。熱聚于上,內(nèi)擾胸膈熱聚于上,內(nèi)擾胸膈 身熱口渴,胸膈煩熱身熱口渴,胸膈煩熱火熱上攻火熱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瘡,咽痛。面赤唇焦、口舌生瘡,咽痛。熱傷血絡,迫血上行熱傷血絡,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吐血、衄血熱在于胃,燥熱內(nèi)
13、結熱在于胃,燥熱內(nèi)結 便秘尿赤便秘尿赤內(nèi)熱熾盛內(nèi)熱熾盛 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涼膈散涼膈散和劑局方和劑局方二、治法:清上泄下二、治法:清上泄下,瀉火通便瀉火通便三、配伍結構:三、配伍結構:疏外疏外 連翹、竹葉、薄荷連翹、竹葉、薄荷 疏散熱邪疏散熱邪清內(nèi)清內(nèi) 黃芩、梔子黃芩、梔子 清瀉里熱清瀉里熱瀉下瀉下 大黃、芒硝、甘草、蜜大黃、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熱通便泄熱l l 配伍特點:清上泄下,內(nèi)清外疏配伍特點:清上泄下,內(nèi)清外疏四、應用:四、應用: 1、辨證要點:胸膈煩熱,面赤唇焦,煩躁辨證要點:胸膈煩熱,面赤唇焦,煩躁 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诳?,舌紅苔黃,脈數(shù)。 2、加減:加減:
14、上焦熱盛,心煩口渴上焦熱盛,心煩口渴 天花粉、蘆根天花粉、蘆根 心經(jīng)熱盛,口舌生瘡心經(jīng)熱盛,口舌生瘡 黃連、蓮心黃連、蓮心 咽喉腫痛咽喉腫痛 桔梗、山豆根、馬勃桔梗、山豆根、馬勃 吐衄不止吐衄不止 鮮茅根、鮮藕汁鮮茅根、鮮藕汁 小兒急驚風小兒急驚風 鉤藤、羚羊角鉤藤、羚羊角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清營涼血清營涼血作用:清營透熱、涼血解毒作用:清營透熱、涼血解毒適應證適應證熱入營血證熱入營血證邪熱傳營邪熱傳營清營湯清營湯熱入血分熱入血分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范圍:邪熱傳營或熱入血分證范圍:邪熱傳營或熱入血分證清營湯清營湯溫病條辨溫病條辨 組成:組成:犀角犀角(水牛角代替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黃,生地黃15g
15、,元參,元參9g,竹葉心,竹葉心3g,麥冬,麥冬9g,丹參,丹參6g,黃連,黃連5g,銀花,銀花9g,連翹,連翹6g關于犀角關于犀角現(xiàn)以水牛角代之,多開濃縮粉?,F(xiàn)以水牛角代之,多開濃縮粉。用法:用法:作湯劑,水牛角鎊片先煎,后下余藥?;蛴盟=菨饪s粉。功用: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清營湯主治:主治: 邪熱初入營分熱證邪熱初入營分熱證 1、病機:邪熱傳營、耗傷營陰、擾及心神、病機:邪熱傳營、耗傷營陰、擾及心神。 2、主癥:身熱夜甚、神煩少寐、主癥: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時有譫語、斑疹隱斑疹隱隱、舌絳而干隱、舌絳而干、脈象細數(shù)脈象細數(shù)。 3、關于口渴與否。、關于口渴與否。 三、方解三、方解
16、1、治法、治法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2、配伍、配伍 犀角犀角:咸寒、清熱解毒、散瘀咸寒、清熱解毒、散瘀-君君生地生地 玄參玄參 麥冬麥冬 滋養(yǎng)復陰、且助清熱滋養(yǎng)復陰、且助清熱-臣臣 銀花銀花 連翹連翹 清解宣透清解宣透, ,轉營熱從氣分而解轉營熱從氣分而解-佐佐 黃連黃連 竹葉竹葉 丹參丹參 清熱涼血活血清熱涼血活血運用 1、辨證要點: 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斑疹隱隱,舌絳而干,脈細數(shù)。 2、隨證加減:舌干較甚,去黃連。熱陷心包,配用安宮牛黃丸。營熱動風,配用紫雪,或配加羚羊角,鉤藤,地龍。氣分熱盛,重用銀、翹、竹葉、黃連、或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葉、板蘭根、貫眾。 3、使用注意
17、:原書云:“ 苔白滑者,不可與也?!碧Π谆?,為有濕邪,本方中有滋陰之品,可助濕。 4、現(xiàn)代運用:多用于乙腦、流腦、敗血癥等屬熱入營分者。本方要求1.掌握“透熱轉氣”的涵義以及清營湯中透熱轉氣的藥物。2.結合本方丹參的配伍作用,理解與掌握治療營分證使用活血藥的意義。3.掌握本方證的舌診特點。 疔毒走黃案 王某,男,12歲。3日前晨起發(fā)覺鼻梁部有1粟米樣膿頭,局部灼熱疼痛,掐破后擠壓少許醬紫色膿血水。2日后腫勢擴散,伴高熱頭痛。診見:周圍腫勢彌漫,身熱煩躁,神昏譫語,皮膚上散見出血點。舌絳苔黃,脈數(shù)。體溫40.5,白細胞18.7109/L,中性0.89。此外感邪熱疫毒,發(fā)為鼻疔,因擠壓而致邪毒擴散
18、,氣營兩燔,為疔毒走黃之重癥。急以清氣涼營解毒,參以清心開竅。用清營湯合白虎湯加減。 處方水牛角30g,石膏40g,生地20g,玄參15g,麥冬10g,金銀花30g,連翹20g,竹葉心10g,黃連5g,丹皮12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20g,生甘草5g。1劑。并口服安宮牛黃丸1粒。氣營兩燔二診:翌日,熱勢減,體溫39,神清。再予原方加減續(xù)服5劑。三診:體溫降至正常,漫腫顯著減退,后以拔毒生肌散瘡口換藥1周,病告痊愈。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外臺外臺引引小品方小品方一、組成一、組成 1、犀角、犀角 水牛角水牛角鎊片先煎鎊片先煎2、重用生地、重用生地 3、芍藥一般用赤芍、芍藥一般用赤芍 犀角(水牛角
19、代替)30g,生地24g,芍藥12g,丹皮9g二、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二、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二、主治二、主治熱入血分證 1、熱傷血絡出血證熱傷血絡出血證吐衄便尿,色鮮紅, 舌絳脈數(shù) 2、熱甚蓄血瘀血證熱甚蓄血瘀血證身熱 漱 水不欲咽,心胸煩疼,大便色黑易解, 舌絳脈細數(shù)。 3、熱擾心營神志證熱擾心營神志證身熱煩躁,甚譫語 昏狂,舌絳脈數(shù)。 歸納歸納: 總的病機 臨床要點斑疹紫黑斑疹紫黑, ,三、方解三、方解 1、作用特點作用特點重在涼血清解,佐以散瘀 2、配伍、配伍 水牛角水牛角 清心涼血,瀉火解毒清心涼血,瀉火解毒 涼血血安寧涼血血安寧生地生地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清熱涼血,滋陰
20、生津 滋陰陰液復滋陰陰液復赤芍赤芍 活血祛瘀,助生地涼血活血祛瘀,助生地涼血 祛瘀而祛瘀而丹皮丹皮 涼血散瘀,清血中之熱涼血散瘀,清血中之熱 生新生新3、體現(xiàn)了、體現(xiàn)了“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 散血”的溫病治療大法的溫病治療大法。 為什么出血不用止血藥為什么出血不用止血藥, ,而以涼血散瘀為主而以涼血散瘀為主? ?四、比較:四、比較:清營湯清營湯 重在清營透熱轉氣,重在清營透熱轉氣, 犀角,地黃犀角,地黃 治邪熱初入營分未動血。治邪熱初入營分未動血。 清熱涼血清熱涼血 治熱入營血證治熱入營血證 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 重在清熱涼血散瘀,重在清熱涼血散瘀, 治熱盛動血之證。治熱盛動血之證。五、
21、應用:五、應用: 1、辨證要點:各種失血,斑色紫黑,辨證要點:各種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絳。神昏譫語,身熱舌絳。 2 2、使用指針:病程急,病情重,出血多,使用指針:病程急,病情重,出血多, 血色鮮紅,來勢急迫。血色鮮紅,來勢急迫。 3、 生地重用生地重用30克??恕?4、加減:、加減: A、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加紫草、青黛。、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加紫草、青黛。 B、倒經(jīng)加牛膝。、倒經(jīng)加牛膝。4、根據(jù)出血部位加止血藥:、根據(jù)出血部位加止血藥: 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側柏葉。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側柏葉。 衄血加白茅根。衄血加白茅根。 咯血加白及。咯血加白及。 便血加槐花、地榆。便血加槐花、地
22、榆。 尿血加白茅根、小薊。尿血加白茅根、小薊。5、現(xiàn)代用于、現(xiàn)代用于DIC(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急(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急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腦,潰瘍病出血。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腦,潰瘍病出血。五、溫病治療大法及代表方歸納五、溫病治療大法及代表方歸納 1 1、衛(wèi)分熱證、衛(wèi)分熱證在衛(wèi)汗之可也在衛(wèi)汗之可也銀翹散銀翹散 2 2、氣分熱證氣分熱證到氣方可清氣到氣方可清氣白虎湯白虎湯3 3、營分熱證、營分熱證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清營湯清營湯 4 4、血分熱證、血分熱證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 涼血散血涼血散血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清熱解毒清熱解毒作用:清
23、熱解毒作用:清熱解毒適應證適應證熱毒證熱毒證熱毒充斥三焦熱毒充斥三焦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瘟疫熱毒,氣血兩燔瘟疫熱毒,氣血兩燔清瘟敗毒飲清瘟敗毒飲風熱疫毒攻沖頭面風熱疫毒攻沖頭面普濟消毒飲普濟消毒飲瘡瘍腫毒初起瘡瘍腫毒初起仙方活命飲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劑清熱解毒劑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外臺秘要崔氏方崔氏方一、組成:黃連一、組成:黃連9g,黃芩黃芩6g,黃柏,黃柏6g,梔子,梔子9g。二、功用二、功用: 瀉火解毒瀉火解毒 三、主治:三焦火毒熱盛之證。三、主治:三焦火毒熱盛之證?;馃岫臼?,充斥三焦火熱毒盛,充斥三焦 大熱煩躁大熱煩躁 小便短赤小便短赤心火熾盛,內(nèi)擾神明心火熾盛,內(nèi)擾神明 錯語不眠
24、錯語不眠血為熱迫,隨火上逆血為熱迫,隨火上逆 吐衄吐衄熱傷血絡,外溢肌膚熱傷血絡,外溢肌膚 發(fā)斑發(fā)斑火毒壅于肌肉火毒壅于肌肉 瘡瘍腫毒瘡瘍腫毒 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四、方解:四、方解: 黃連黃連 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 火邪火邪 (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瀉火必先心主神明火主于心,瀉火必先 祛而祛而 瀉瀉 心,心火寧則諸經(jīng)之火自降)心,心火寧則諸經(jīng)之火自降) 熱毒熱毒 黃芩黃芩 清瀉上焦之火清瀉上焦之火 解諸解諸 黃柏黃柏 清瀉下焦之火清瀉下焦之火 癥愈癥愈 梔子梔子 通瀉三焦,導熱下行通瀉三焦,導熱下行四、應用:四、應用:1、辨證要點:大熱煩躁,口干咽燥,尿
25、赤,、辨證要點:大熱煩躁,口干咽燥,尿赤, 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2、中病即止。、中病即止。3、陰虛火旺者禁用。、陰虛火旺者禁用。4、現(xiàn)代用于敗血病,膿毒血癥,肺炎,泌尿、現(xiàn)代用于敗血病,膿毒血癥,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腦,乙腦。系感染,流腦,乙腦。血證劉某,男,32歲,1998年5月18日入院?;颊哂形笣儾∈?年,近56天來反復胃脘部及脅下疼痛,口苦咽干,乏味口臭,心煩不寐,嘔血2次,伴解柏油樣大便4次,小便 黃,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在當?shù)蒯t(yī)院治療無效(用藥不詳),轉入本院。中醫(yī)診斷:血證。證屬胃火熾盛,胃絡受損,迫血妄行。治宜瀉火解毒,涼血止血,投以黃連解毒湯加味治療。
26、處方: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大黃 炒五靈脂各10克 地榆 白及各15克 炒蒲黃20克。水煎2劑,分4次溫服,并輸液以調節(jié)電解質的平衡(一般不加用止血藥)二診:藥后胃脘及脅下脹痛、口苦咽干、心煩不寐等諸癥好轉,嘔血停止。解少量柏油樣大便,舌質紅,苔黃,脈弦細。原方再服4劑,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三診:癥狀基本消失,大便色轉黃,小便淡黃,舌質淡紅、苔薄黃,脈細弦。繼以調理脾胃之劑治療6天痊愈出院。劉紹林等,2003,黃連解毒湯治驗3則,新中醫(yī),35(10):63一、一、組成:組成:黃芩黃芩(酒炒酒炒)、黃連、黃連(酒炒酒炒)各各15克,克,陳皮陳皮(去白去白)、甘草、甘草(生用生用)、玄參、
27、柴胡、桔梗、玄參、柴胡、桔梗各各6克,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克,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各3克,僵蠶、升麻各克,僵蠶、升麻各2克???。 14藥,重用芩連藥,重用芩連5錢(錢(15克),余藥克),余藥2錢錢7分。分。 普濟消毒飲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東垣試效方二、功用:清熱解毒,散風消腫二、功用:清熱解毒,散風消腫三、主治三、主治:大頭瘟(大頭天行、大頭風、:大頭瘟(大頭天行、大頭風、 大頭傷寒)大頭傷寒) 1、病機、病機:風熱疫毒之邪,壅于中焦,發(fā)風熱疫毒之邪,壅于中焦,發(fā)于面部于面部 2、主癥:頭面紅腫、主癥:頭面紅腫焮焮痛,目不能開,咽痛,目不能開,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
28、舌紅苔黃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黃 脈浮數(shù)(可發(fā)熱惡寒)脈浮數(shù)(可發(fā)熱惡寒) 四、四、方解:方解: 1、治法:清熱解毒泄心肺,辛涼疏散除風熱。、治法:清熱解毒泄心肺,辛涼疏散除風熱。2、配伍、配伍 芩芩、連:清泄上焦熱毒(酒炒)連:清泄上焦熱毒(酒炒)勃、板、玄勃、板、玄 桔、草桔、草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 蒡、薄蒡、薄 翹、僵翹、僵 疏散風熱疏散風熱 利咽利咽 升、柴:疏散、清解、升發(fā)升、柴:疏散、清解、升發(fā)陳皮:理氣疏通壅滯陳皮:理氣疏通壅滯 五、臨床應用臨床應用:1范圍:范圍:凡頭面部熱毒陽證皆可(尤初起)。2現(xiàn)代:現(xiàn)代:流腮、化腮、頜下腺炎、顏面丹毒、急扁3加減加減: 表重:加荊、防。 硬
29、腫不散:加山甲、皂刺。 咽喉腫痛:重用利咽。顏面丹毒(抱頭火丹)案楊某,女,24歲。農(nóng)民。主訴上午初感面部繃緊,瘙癢,繼之浮腫,面部灼熱脹痛,口唇、鼻、眼瞼部紅腫明顯。無汗,微惡風寒,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辨證?治法?選方?處方:黃連、黃芩、板藍根、玄參、連翹、菊花、僵蠶各10g,薄荷、陳皮、防風、荊芥各6g,升麻、柴胡、甘草各3g。3劑,水煎服,每日1劑。(無牛子、馬勃)二診:服藥后顏面紅腫基本消失,僅面部發(fā)脹,繼用上方加赤芍、丹皮各6g(為什么?),3劑痊愈。上方加減之理如何?乳蛾案馬某,男,18歲,學生。自訴近2日咽痛,咽干灼熱,伴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檢查:咽部明顯充血,兩側扁桃體度腫
30、大,附有點狀膿點。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辨證?治法?選方?處方:黃芩、黃連、牛蒡子、玄參、桔梗、馬勃、板藍根、陳皮、僵蠶各10g,金銀花、連翹各15g,升麻、柴胡各3g,生甘草、薄荷各6g。3劑,每日1劑。胖大海30g(單包)代茶飲。二診:服3劑后,咽痛減輕,略有不適,扁桃體稍大,繼守前方,連服3劑而愈。仙方活命飲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校注婦人良方 一、組成:組成:白芷白芷3g,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jié)、皂角刺甘草節(jié)、皂角刺(炒炒)、穿山甲、穿山甲(炙炙)、天花粉、乳香、沒、天花粉、乳香、沒藥各藥各6g,金銀花、陳皮各,金銀花、陳皮各9g。二、功用:二
31、、功用: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 活血止痛活血止痛 為瘡瘍之圣藥,外科之首方。為瘡瘍之圣藥,外科之首方。 消腫潰堅消腫潰堅 體現(xiàn)了中醫(yī)外科治法體現(xiàn)了中醫(yī)外科治法“消消”法。法。 三、主治:癰瘍腫毒初起之證。(陽證)三、主治:癰瘍腫毒初起之證。(陽證) 局部紅、腫、熱、痛,伴發(fā)熱,惡寒,苔局部紅、腫、熱、痛,伴發(fā)熱,惡寒,苔 黃,脈數(shù)。黃,脈數(shù)。三、方解:三、方解: 銀花、甘草銀花、甘草熱毒內(nèi)壅熱毒內(nèi)壅 清熱解毒,疏散邪熱清熱解毒,疏散邪熱 防風、白芷防風、白芷 活血祛瘀止痛活血祛瘀止痛 歸尾、赤芍歸尾、赤芍氣血壅滯氣血壅滯 乳香、沒藥乳香、沒藥 行氣疏通壅滯行氣疏通壅滯 陳皮陳皮痰熱內(nèi)郁痰熱內(nèi)郁 清
32、熱化痰,排膿消腫清熱化痰,排膿消腫 花粉、貝母花粉、貝母 膿未成或膿已成膿未成或膿已成 消腫潰堅消腫潰堅 穿山甲、酒穿山甲、酒、 皂角刺皂角刺四、應用:四、應用:1、原則:瘡瘍初起屬于陽證。、原則:瘡瘍初起屬于陽證。2、熱毒重合五味消毒飲(銀花、菊花、蒲公、熱毒重合五味消毒飲(銀花、菊花、蒲公 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3、引經(jīng)藥:頭面部加川芎;頸部加桔梗;胸、引經(jīng)藥:頭面部加川芎;頸部加桔梗;胸部加瓜蔞;上肢加姜黃、桑枝;脅部加柴胡;部加瓜蔞;上肢加姜黃、桑枝;脅部加柴胡;腰部加秦艽;腹部加玄胡索;下肢加牛膝。腰部加秦艽;腹部加玄胡索;下肢加牛膝。4、現(xiàn)代用于蜂窩織
33、炎、化膿性扁桃體炎、乳、現(xiàn)代用于蜂窩織炎、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膿皰瘡、癤腫。腺炎、膿皰瘡、癤腫。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清臟腑熱清臟腑熱作用:清熱瀉火作用:清熱瀉火適應證適應證臟腑熱盛證臟腑熱盛證心經(jīng)熱盛心經(jīng)熱盛導赤散導赤散肝膽實火肝膽實火龍膽瀉肝丸、左金丸龍膽瀉肝丸、左金丸范圍:邪熱偏盛于某一臟腑范圍:邪熱偏盛于某一臟腑肺熱肺熱瀉白散、葦莖湯瀉白散、葦莖湯胃熱胃熱清胃散、玉女煎清胃散、玉女煎熱在大腸熱在大腸葛根黃芩黃連湯、芍藥湯、白頭翁湯葛根黃芩黃連湯、芍藥湯、白頭翁湯配伍注意配伍注意顧護正氣顧護正氣火郁發(fā)之火郁發(fā)之結合各臟腑的生理功能特點配伍用藥。一、主治:心經(jīng)熱盛或移熱于小腸之證。一、主治:心經(jīng)
34、熱盛或移熱于小腸之證。 心經(jīng)熱盛心經(jīng)熱盛 口舌生瘡口舌生瘡 循經(jīng)上擾循經(jīng)上擾 心胸煩熱心胸煩熱 口渴面赤口渴面赤 舌尖紅有朱砂點舌尖紅有朱砂點 移熱小腸移熱小腸 小便短赤小便短赤 脈數(shù)脈數(shù) 泌別失司泌別失司 淋漓澀痛淋漓澀痛清臟腑熱清臟腑熱導赤散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小兒藥證直訣二、方解:二、方解: 在上清心降火在上清心降火 木通木通 清心利尿清心利尿 在下導小腸之熱在下導小腸之熱 生地生地 涼血清心,養(yǎng)陰生津涼血清心,養(yǎng)陰生津 竹葉竹葉 清心除煩利尿清心除煩利尿,導心火下行導心火下行 生甘草梢生甘草梢 清熱導火,通淋止痛,調和諸藥清熱導火,通淋止痛,調和諸藥特點:為平和之劑,利中有養(yǎng),利尿不傷陰
35、,特點:為平和之劑,利中有養(yǎng),利尿不傷陰, 滋陰不戀邪。滋陰不戀邪。三、三、 功用:清心、利尿、養(yǎng)陰功用:清心、利尿、養(yǎng)陰君臣佐討論:心經(jīng)有熱為什么不用黃連為主藥?討論:心經(jīng)有熱為什么不用黃連為主藥?四、應用:四、應用: 1、 辨證要點: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辨證要點: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 舌紅有朱砂點,脈數(shù)。舌紅有朱砂點,脈數(shù)。 2、木通用量不宜太大,小兒最好用通草。、木通用量不宜太大,小兒最好用通草。 3、加減:小兒夜啼加蟬衣;、加減:小兒夜啼加蟬衣; 血尿加白茅根、血尿加白茅根、 旱蓮草、小薊;小便淋漓加海金沙、車前子。旱蓮草、小薊;小便淋漓加海金沙、車前子。 4、現(xiàn)代用于急性口瘡
36、,小兒鵝口瘡,慢性前、現(xiàn)代用于急性口瘡,小兒鵝口瘡,慢性前 列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列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失眠案李某,男,62歲。因其孫兒突遭車禍,致其失眠5個月,伴易哭煩躁,多夢健忘,口渴口苦,口腔粘膜常出現(xiàn)潰瘍,大便秘結,小便色黃。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服用安定、刺五加沖劑、谷維素等多種藥物無效,轉求中醫(yī)診治。處方:生地30g,木通15g,竹葉30g,甘草梢10g,制大黃8g。水煎服,日1劑。服4劑痊愈。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湯醫(yī)方集解醫(yī)方集解 一、組成:一、組成:龍膽草(酒炒)6g,黃芩(酒炒)9g,山梔子(酒炒)9g,澤瀉12g,木通9g,車前子9g,當歸(酒炒)8g,
37、生地黃20g,柴胡10g,生甘草6g。二、主治:二、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肝膽實火上炎 之證之證 循經(jīng)發(fā)病循經(jīng)發(fā)病肝膽濕熱下注肝膽濕熱下注主癥:主癥:在上:巔頂頭痛,口苦目赤,在上:巔頂頭痛,口苦目赤, 舌紅舌紅 耳聾耳腫耳聾耳腫 苔黃苔黃在中:脅肋脹滿疼痛在中:脅肋脹滿疼痛 或苔黃膩或苔黃膩在下:陰癢陰腫,小便淋濁,在下:陰癢陰腫,小便淋濁, 脈弦數(shù)脈弦數(shù) 婦女帶下、色黃穢臭婦女帶下、色黃穢臭龍膽草:大苦大寒; 瀉實火,清濕熱君 黃芩 梔子 苦寒 清肝膽 瀉三焦 助君清瀉臣 木通 澤瀉 苦寒、利尿祛邪有出路佐助 車前柴胡:辛涼、疏肝、防苦寒郁滯肝氣 生地 當歸 滋陰養(yǎng)血,祛邪不傷正 佐制 生甘草
38、,調和,并防苦寒傷胃之弊使 三、方解三、方解作用:瀉肝膽實火,清肝膽濕熱作用:瀉肝膽實火,清肝膽濕熱配伍:配伍:四、臨床應用:四、臨床應用: 2、加減:頭痛三叉N痛、頑固性偏頭痛菊花、川芎 眩暈美尼爾氏綜合癥、高血壓菊花、鉤藤 目赤急性結膜炎白疾藜、密蒙花 耳疾化膿性中耳炎、癤腫茵陳、菖蒲 陰癢陰腫陰道炎、外陰炎、陰囊濕疹地膚 、白蘚皮、辨證要點:脅痛、口苦、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為清肝經(jīng)實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帶下黃稠宮頸炎、急性盆腔炎黃柏、白果遺精性N紊亂黃柏、知母 使用注意: 飯后服藥。 不宜久服,脾虛、陰虛者慎用。 帶狀皰疹患者女,45歲,2000年3月12日就診。病發(fā)帶狀皰疹,
39、于左脅呈點狀分布,直至左下腹,色暗紅,無膿皰及潰破,疼痛難忍,動則尤甚,自覺痛處有灼熱感,伴口苦、納葉、眠差、舌紅、苔黃,脈弦滑數(shù)無力。中醫(yī)診斷皰疹。證屬肝膽濕熱。治以清瀉肝膽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 當歸 延胡索 郁金 甘草各12克 黃芩 柴胡 梔子 澤瀉 黃芪 丹皮 玄參各15克 生地 白茅根各30克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各20克。每日1劑,水煎服。5劑后皰疹無擴展及潰破,灼痛明顯減輕,活動無加重,先發(fā)皰疹已明顯好轉。上方再服5劑,已無疼痛,皰疹漸愈。上方去龍膽草、延胡索、生地、黃芩、蒲公英、紫花地丁,加熟地黃、黨參各20克,再服5劑,告愈。都興山,2005,龍膽瀉肝湯臨床應用舉隅,湖
40、北中醫(yī)雜志,27(5);42左金丸組成:黃連:吳茱萸=6:1用法: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功用: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主治: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方解:黃連清肝火清胃熱瀉心火君吳茱萸開肝郁,降胃逆,制黃連之寒臣葦莖湯組成:葦莖60g,瓜瓣60g,薏苡仁30g,桃仁24g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散結主治: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病機:肺癰成癰期邪熱郁肺,蒸液成痰,熱壅血瘀,痰瘀互結。葦莖湯方解:葦莖甘寒輕浮,清肺利竅瓜瓣清熱化痰,利濕排膿,能清上徹下,肅降肺氣,與葦莖配合則清肺宣壅,滌痰排膿薏苡仁
41、上清肺熱而排膿,下利腸胃而滲濕桃仁逐瘀散結、潤燥滑腸君臣佐葦莖湯運用:1、辨證要點:胸滿作痛,咳嗽氣急,咳吐黃稠或黃綠痰,喉有腥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2、加減:肺癰將成,加金銀花、魚腥草、紅藤等;膿已成者,加桔梗、生甘草、貝母等。肺膿腫馮某,男,59歲。病歷二月,初患咳嗽,胸際不暢,未以為意,近日咳嗽加劇且有微喘,痰濁而多,味臭,有時帶血,胸脅震痛,稍有寒熱,眠食不佳,小便深黃,大便干燥。舌苔黃厚,脈滑數(shù)。辨證立法:外風感寒,未得發(fā)越,蘊熱成癰。治宜排膿解毒,滌痰清熱為主。處方:鮮葦根24克 桑白皮6克 鮮茅根24克 旋覆花(代赭石12克同布包)6克 地骨皮6克 生苡仁18克 陳橘紅5克 炒
42、桃仁5克 冬瓜子(打)18克 陳橘絡5克 炒杏仁6克 北沙參10克 苦桔梗6克 仙鶴草18克 粉甘草5克。二診:服藥五劑,寒熱漸退,喘平嗽輕,痰減仍臭,已不帶血,眠食略佳,二便正常,尚覺氣短,胸悶,仍遵原法。處方:鮮葦根24克 瓜蔞18克 鮮茅根24克 干薤白10克 旋覆花(代赭石12克同布包)6克 炙白前5克 炙紫苑5克 半夏曲10克 炙百部5克 炙化紅5克 枇杷葉6克 炒桃仁6克 生苡仁18克 苦桔硬5克 炒杏仁6克 冬瓜子(打)24克 粉甘草5克 北沙參10克。三診:服藥六劑,諸證均減,惟較氣短,身倦,脈現(xiàn)虛弱,此乃病邪乍退,正氣未復之故。處方:北沙參12克 枇杷葉6克 云茯苓10克 南
43、沙參10克 半夏曲10克 云茯神10克 苦桔梗6克 炒枳殼5克 化橘紅5克 白及粉(分二次沖服)3克 冬蟲草10克 粉甘草5克 炒白術10克 三七粉(分兩次沖服)3克。(祝諶子等,2005,旋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瀉白散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小兒藥證直訣 一、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粳米二、作用:清瀉肺火,止咳平喘。三、主治:肺有伏火之喘咳證。 1、病機:火熱犯肺,氣逆陰傷。 2、主癥:喘咳氣急,皮膚蒸熱,午后尤 甚,舌紅脈細數(shù)。 3、蒸熱:輕按覺熱,久按若無,由熱伏陰分所致 四、方解:四、方解:桑白皮桑白皮 清肺熱,降肺氣,止喘咳清肺熱,降肺氣,止
44、喘咳地骨皮地骨皮 清伏火,退骨蒸清伏火,退骨蒸粳米、甘草粳米、甘草 益中氣,生肺金益中氣,生肺金特點:為平和之劑,清熱不傷陰,瀉肺不傷正。特點:為平和之劑,清熱不傷陰,瀉肺不傷正。討論:是否可用石膏、黃芩取代桑白皮?討論:是否可用石膏、黃芩取代桑白皮?君臣佐使五、應用:五、應用: 1、辨證要點: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苔、辨證要點: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苔 黃,脈細數(shù)。黃,脈細數(shù)。 2、加減:燥熱喘咳加貝母、瓜蔞皮。百日咳、加減:燥熱喘咳加貝母、瓜蔞皮。百日咳 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六、比較:六、比較: 瀉白散瀉白散 小青龍湯小青龍湯 麻黃湯麻黃湯 麻杏甘石湯麻杏甘石湯 清胃散
45、清胃散 玉女煎玉女煎 一、共性 1、作用:清胃熱 2、主治胃熱牙痛牙疼口渴,舌紅脈數(shù)。二、區(qū)別:1、作用 清功專清胃, 氣血兩清 玉清滋并舉, 清氣補陰 連、升解毒清胃 地、丹、歸涼血調血 膏、母瀉火清胃 熟、麥滋腎養(yǎng)胃 牛膝 2、主治主治 清清胃火熾盛證胃火上攻、氣血壅滯齒痛、腮頰腫痛、牙齦紅腫、甚牙宣、口喝、舌紅脈數(shù)大。 玉玉胃熱陰虛證胃火上炎,陰液已傷牙痛齒松、煩熱干渴、舌紅苔黃干脈細數(shù)。 1、清胃散:現(xiàn)代牙宣口臭之要方 2、玉女煎現(xiàn)代 牛膝的意義消渴之要方 清胃散玉女煎反復發(fā)作,齒松脈虛胃火上攻(實)病程較短,齦腫脈實胃熱陰虛(虛實錯雜)牙痛、頭痛、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胃火上攻(實)黃連
46、、升麻發(fā)越郁火生地、丹皮、當歸涼血和血清胃散清疏和血(?)胃熱陰虛(虛實錯雜)玉女煎石膏、知母熟地、麥冬牛膝葛根芩連湯葛根芩連湯傷寒論傷寒論一、組成:一、組成:葛根15g,黃連9g,甘草6g,黃芩9g二、功用:解肌清熱,燥濕止痢二、功用:解肌清熱,燥濕止痢三、主治:外感表證未解,邪熱入里之熱泄、熱痢。三、主治:外感表證未解,邪熱入里之熱泄、熱痢。 癥狀:身熱、泄瀉、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shù)。癥狀:身熱、泄瀉、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shù)。葛根芩連湯葛根芩連湯傷寒論傷寒論四、方解:四、方解:葛根葛根 外解肌表之邪,升舉清陽止瀉外解肌表之邪,升舉清陽止瀉 解表解表黃連、黃芩黃連、黃芩 清熱燥濕,止
47、下痢清熱燥濕,止下痢 清里清里炙甘草炙甘草 調和諸藥,和中緩急調和諸藥,和中緩急討論:本方配伍葛根意義何在?為何為君藥?討論:本方配伍葛根意義何在?為何為君藥?五五、運用:、運用:本方用于協(xié)熱下利證,臨床應用以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促為辨證要點。無論有無表證皆可使用。芍芍 藥藥 湯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組成:芍藥30g,當歸、黃連、黃芩各15g,檳榔、木香、炙甘草各6g,大黃9g,肉桂5g。功用清熱燥濕,調和氣血 主治濕熱痢疾 病機:濕熱壅滯腸中,氣血失調 濕熱蓄積,氣機阻滯腹痛、里急后重,脈弦數(shù)氣血瘀滯,血肉腐敗下痢膿血,赤白相兼 濕熱佐證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48、,苔黃膩 濕熱 氣機不暢 氣滯血瘀方解黃芩、黃連:清熱燥濕解毒 君 針對濕熱之邪芍藥:養(yǎng)血和營,又可緩急止痛當歸:養(yǎng)血活血和血 臣木香、檳榔:行氣導滯 行氣大黃:瀉熱除積 通因通用 佐 肉桂肉桂(少量):濕熱所致的膿血相兼,治療當熱者 寒之而用寒藥。但一隊寒涼之品,可能會導致血行不暢,為了迅速排除積滯,加入少量溫藥。肉桂,溫而行之,能入血分,可協(xié)助歸、芍行血和營,又可制約芩、連苦寒之性,防止嘔逆拒藥。為佐助和反佐之用。 且肉桂與大黃配伍,效果更妙,大黃得肉桂,行血之力更著;肉桂得大黃,無助火之忌。甘草:與芍藥配伍緩急止痛, 又可調和諸藥。 佐使 配伍特點:氣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熱共投,
49、重在“熱者寒之”。運用 1、辨證要點:便膿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赤白相兼,苔膩微黃,脈弦數(shù)。 2、隨證加減:白多赤少:加厚樸、砂仁、車前、澤瀉;赤多白少:去肉桂、當歸,加丹皮、地榆、白頭翁;熱盛津傷,去肉桂,加烏梅;兼食積,苔膩脈滑,熱重者,加白頭翁、銀花。 3、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證者,忌用。 4、現(xiàn)代運用:常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屬濕熱為患。白白 頭頭 翁翁 湯湯 傷寒論組成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主治熱毒痢疾 病機:熱毒深陷于血分,下注大腸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方解白頭翁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君君黃連:清熱燥濕 “治痢之最”黃柏
50、:清熱燥濕厚腸 臣秦皮:清熱解毒,收澀止痢 佐運用 1、辨證要點: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2、隨證加減:兼有表邪,加葛根、連翹、銀花;里急后重甚者,加木香、檳榔、枳殼;膿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夾食滯者,加焦山楂、枳實;阿米巴痢,合桂園內(nèi)包鴉旦子同服。 3、現(xiàn)代運用:常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屬熱毒偏盛者。芍藥湯芍藥湯 白頭翁湯白頭翁湯一、共性1、作用:功專大腸,清熱解毒燥濕2、主治:陽證痢疾便下膿血,里急后 重,肛門灼熱,腹痛,苔黃脈數(shù)。3、組方 均用黃連治痢要藥。二、區(qū)別:二、區(qū)別: 1、作用 芍長于調和氣血 白專于涼血清解 芍藥、當歸、肉桂行血和營 木香、檳
51、榔、大黃行氣導滯 調和氣血 黃連、黃芩(大黃)清解燥濕甘草:調和,合白芍,緩急止痛(肉桂)又反佐,防苦寒傷陽,冰伏濕熱之虞 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治痢 黃連 黃柏 清熱解毒,燥濕熱 秦皮:清熱解毒治痢 白頭翁、黃連又長于涼血,故全方功專涼血清解 2、主治 芍藥湯濕熱痢濕熱蘊積大腸,氣血失調,下痢赤白相兼,苔黃膩,脈滑數(shù) 白頭翁湯熱毒痢熱毒熏灼大腸,損傷血絡,下痢赤多白少,純下血水,舌紅脈弦數(shù)。 3、應用 芍藥湯菌痢抗菌、消炎、鎮(zhèn)痛 白頭翁湯菌痢重癥(中毒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腸炎 三、說明: 1、芍藥湯重用白芍。 2、芍藥湯治濕熱痢,為何重在調和氣血 3、白頭翁湯的臨床應用。 4、使用注意。 下痢劉某,女,52歲,職工家屬。患者因腹痛,下痢二天來診。起病時有惡寒,大便有膿血,里急后重,口渴,不欲飲水,小便赤黃,喜臥涼處。檢查:脈滑數(shù)弦,舌質紅,苔黃膩,體溫38.5度,糞便常規(guī)檢查:黏液,白細胞,紅細胞。辨證濕熱下痢。治宜清利濕熱,投以白頭翁湯加赤芍、金銀花、連翹、因黃連售缺,故以苦參代之。處方:白頭翁15克 秦皮12克 黃柏12克 苦參15克 赤芍15克 金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區(qū)樓體外墻保溫施工合同書
- 塔吊工地施工合同
- 買賣手挖掘機合同
- 工程管理咨詢服務合同
- 買賣合同合同協(xié)議
- 公司股權贈與合同與公司股權轉讓合同
- 房產(chǎn)中介公司加盟合同
- 勞務派遣就業(yè)合同
- 混凝土回收協(xié)議合同
- 業(yè)主天然氣安裝協(xié)議合同
- 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培訓
- 2025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中考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馮姓姓氏歷史起源研究報告
- 小學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 體檢護士禮儀規(guī)范
- 日本動漫文化之旅
- 湖北省十一校2025屆高三第二次數(shù)學聯(lián)考及答案
- 課間15分鐘微運動實施方案
- 2025-2030中國真空結晶器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500kV變壓器保護及并聯(lián)電抗器保護技術規(guī)范
- 個人與團隊管理-形考任務1(客觀題10分)-國開-參考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