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譯文賞析_第1頁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譯文賞析_第2頁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譯文賞析_第3頁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譯文賞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譯文賞析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 過湘扛,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 而邀,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觀然洼然,若 容若穴,盡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 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悠悠乎與激氣俱,而莫得 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 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 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 元和四年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2、1)望西山,始指異之。(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并從學過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 個含有這個字且意義、用法相同的句子,寫在下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句子:。3、閱讀選文,你有什么啟發(fā)或感悟?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 一談自己的看法。答:。參考答案:1 . (1)感到驚奇(2)從前2 .是:這例示: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 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3 .啟發(fā)或感悟可從以下角度回答:(1)只有志存高遠,胸襟開 闊,才能有所作為。(2)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甚至達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3)只有躬身實踐,善于探索發(fā)現(xiàn),才能正確認識事物。翻譯:今年九

3、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 覺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 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后)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 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 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洼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 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 在眼下,沒有什么能夠隱藏。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后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 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 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盡期。

4、(于是我們)拿起酒杯 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tài),不知太陽下了山?;野档哪荷?, 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么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 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游過西山)然后 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創(chuàng)作背景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 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 不斷受到統(tǒng)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 地方還鮮為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游覽,搜奇探 勝,借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

5、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tài)之 下的游歷結晶,這篇文章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4賞析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 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fā)現(xiàn)并 且宴游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 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第一段寫始游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 自稱為“修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俅”(常常驚恐不安)三字 概括自己被貶后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 同下文游西山時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開頭, 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

6、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 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 到屈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 于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游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 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xiàn)實處境, 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托。因此,這個開頭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緣由。 首先寫行動,在“行” “游”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 “施 施” “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笆┦?“慢慢”,是漫步走著的 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通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xiàn)了作 者在

7、游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tài)?!叭?與其徒無遠不到”寫始游西山前之所見,“到則披草而坐起而歸”寫當時之所為和所感?!耙庥兴鶚O,夢亦同趣”一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夢也走到這種境界,這句話透露了作者 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實際上內心深處的郁悶并未得到排 解。哲時得不到施展的抱負仍然是夢寐以求,他希圖借游樂飲酒以求 忘優(yōu)的目的沒有達到。“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C 這幾句說,我自以為永州的山水凡有點特別形態(tài)的,都被我游遍了, 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異。而且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 西山的情態(tài)。作者之前沒有看到西山、游覽西山,所以說“未始

8、知西 山怪特”。這是從反面來扣住題目里“始得"二字。簡潔的幾筆,小 結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發(fā)現(xiàn)西山景色怪特時的欣喜,承上啟 下,自然地引出下文。第二段正面寫游西山的情景,這段文字緊緊圍繞著“始”字展開 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華寺西亭上,遠望西山,“始指異之”。西山 之“異”吸引著他,于是命仆人帶路,渡過湘江,沿著染澳,砍伐灌 木雜草,焚燒枯落草葉,披荊斬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處。居高 臨下,放眼遠望,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襯的方 法描寫西山之高:“屹然洼然”,是頗為形象的摹狀;“若容若穴”, 是十分貼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構成強烈對照,干里以內 的景物,仿

9、佛容納于尺寸之幅內,都聚攏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縈 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身邊青煙白云繚繞,仿佛同天空連為 一體,無論朝哪個方向望去,景色都是這徉。這繪聲繪色的描寫使讀 者也好像身臨其境。有了這種親身的體驗,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 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語。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作者胸懷頓覺開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 油然而生:廣大得如同浩氣看不到它的邊際。欣喜滿意地同天地交游 而設有盡期。于是“引筋滿酌,頹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臨也渾然 不覺,仍不愿歸去。此時作者覺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結,形體似乎已 消散,他整個兒地同不停地運動變化著的萬物融合在一起,達到了物 我合而為一的忘我境界。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為“無遠不到” “皆我 有也”,其實并未真正游過,而真正的游賞應視作現(xiàn)存“始得西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