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_第1頁
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_第2頁
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_第3頁
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_第4頁
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緒論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問題 .3三、研究意義 .4四、研究方法 .4第一章 評點教學的概念及理論思考 .6第一節(jié) 評點教學概念的厘清.6 一、關于“評點”.6 二、關于“評點教學”.6第二節(jié) 評點教學的理論基礎.7一、教育史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7二、對話教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7第二章 評點教學被忽視的原因 .8第一節(jié) 應試教育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實施.9一、教師知識灌輸者.9二、學生被動學習者.10三、教學內容考點化.10第二節(jié) 教師素養(yǎng)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展開.11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12二、忽視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12三、文化素養(yǎng)的缺失.13第三節(jié) 學

2、生基礎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展開.13一、學生閱讀量不足.13二、生活體驗的缺失.14第三章 評點教學的具體實施 .14第一節(jié) 評點教學的實施背景.14一、困境中的語文教學.14二、 “語文教育民族化”理念.14第二節(jié) 評點教學的實施步驟.16一、課前準備.16二、開展教學.16三、課后拓展.16第三節(jié) 評點教學的成果評價.17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和啟示.18參考文獻 .19致謝 .201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中文摘要中文摘要閱讀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閱讀教學法也成為近年來教師們研究的重點。其中有著一定歷史基礎的評點教學法也越來越受到學校教學的重視,筆者針對當下流行的評點

3、教學法進行了研究,對它的理論內涵進行了思考,從內外兩個角度對其多年來被忽視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并對評點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解讀,并在促進學生發(fā)展、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和促進閱讀教學改革等方面得出了若干啟示。關鍵詞:關鍵詞:評點教學法;應試教育;理論基礎;實施情況2Abstract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teachers 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method, whic

4、h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basi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school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opular comment on Teaching of basic connotation, it neglected for years an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concludes some inspiration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change the c

5、oncept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Keywords: Commentaries teaching method;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Theoretical basis;Implementation 3緒論緒論我在去年的實習經歷中開始接觸到評點閱讀教學這個概念,由此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我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評點閱讀教學其實在古代早已有之,并對當前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有所啟發(fā)。故借著畢業(yè)論文的這一機會,對評點教學的內涵、多年來被忽視的原因以及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一、研究背

6、景一、研究背景對于當前閱讀教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大背景:一、對于學生主體精神的呼喚。傳統(tǒng)的教學主張的是一種授受制,教師享有主導的話語權,而學生沒有自主表達的契機。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彰顯,主體性得不到尊重,教學逐漸淪為模式化,缺乏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面臨這一困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 (以下簡稱“新課標” )提出要重視學生獨有的感受、體悟和理解。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的指點,不提倡用模式化的思維進行解讀。針對傳統(tǒng)授受制暴露出來的弊端,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性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二、現(xiàn)代閱讀教學需要古代閱讀方式的滋養(yǎng)。面對當前閱讀教學的困境

7、,如何有效開辟一條新的閱讀教學之路至關重要。在這一背景下,由古代發(fā)展而來的評點教學重回公眾的視野之中。評點在唐代時候便已出現(xiàn),在明清時期盛行。到了近代,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古代的評點批注關注讀者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讀者可以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感悟和生命體驗自由地進行批注評點。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獨立感悟和評點的體驗,因此讓傳統(tǒng)的評點批注重回閱讀課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二、研究問題二、研究問題通過查找資料,筆者對評點教學法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筆者通過對評點教學法歷史淵源的探尋以及當下閱讀教學法實施的現(xiàn)狀分析,將本論文的研究聚4焦在“中學評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當我把

8、研究范圍限定后,也明確了研究的三個問題:Q1:評點教學的內涵是什么?Q2:評點教學法的具體實施;Q3:評點教學現(xiàn)狀如何。在這三個問題中,Q1 是對于評點教學理論的思考,Q2 是這個理論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實踐,體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Q3 是對于評點教學在當下教育現(xiàn)實中的運用情況分析,Q3 為 Q1 和 Q2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也是開展本研究的客觀原因。三、研究意義三、研究意義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可以實現(xiàn)以下意義:一、加深對評點教學理論的認識:了解“評點教學”的理論淵源,理清評點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對評點教學如何實施有一個整體性的認知。二、為評點閱讀教學的實踐提供方法性的指導:在了解了評點

9、教學的理論之后,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對評點教學在現(xiàn)實中的實施困境進行分析,從而對如何有效開展教學進行了若干思考:一方面教師要保護學生特別的感受和體會,能加強對于學生閱讀的指點,推動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另外,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ǎng),加強教育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不斷翻新教學觀念,更好地施行評點教學。另一方面,學生要試圖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加自身的閱讀經歷,在閱讀中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激發(fā)自身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并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了更好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學生還需要在課后豐富自身的知識并積累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多關心身邊事。在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促成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和心理

10、相融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從而促進評點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針對 Q1 和 Q3,本文主要采取的是文獻研究法,所謂文獻研究法是針對研究的課題,通過搜集文獻進行研究,從而理解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筆者針對評點教學法這一研究課題,搜集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對評點教學的內涵和多年來被忽視的原因進行了大致的分析。針對 Q2,本文主要采取的是個案研究法,所謂個案研究法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研5究對象,進行調查剖析,從而弄明白其特征和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筆者針對評點教學的實施,以東北師大附中的教改實驗為例進行研究,分析其中批注式閱讀教學實驗的過程,得到若干有益的結論。6第一章第一章 評點

11、教學的概念及理論思考評點教學的概念及理論思考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評點教學概念的厘清評點教學概念的厘清關于評點教學的概念,本節(jié)將從“評點”和“評點教學”這兩方面來談。一、關于一、關于“評點評點”所謂“評” ,就是評論, “圈”就是圈點, “評點”是一種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有人說,古人著書,不加標點;讀書一邊讀,一邊圈點;一邊讀,一邊下評語,謂之“評點” 。或者說, “評點”就是“評論”和“點撥”的意思,即在文章的關鍵處、詞句的精細處設點,對文章的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進行評論、說明、分析,以幫助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和作者的匠心。1 二、關于二、關于“評點教學評點教學”評點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法,就是當下常

12、說的評點教學。它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文本關鍵處寫下感悟或評論等形式的文字,從而幫助領會文章的深刻意蘊。 那么在評點教學中,按照評點的內容,評點可以分為感悟式評點、疑問式評點和評價式評點。所謂感悟式評點,是指在文章詞句邊上寫下自己的感想體悟,是文章內容引發(fā)讀者產生的一系列關于心理、現(xiàn)實等的感受和思考,此類評點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教師在評點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悟,激發(fā)他們對于文本的深入思考。所謂疑問式評點,是指對文章的某部分內容大膽地質疑,帶著疑問去研讀文本,在與文本的心靈對話中解開疑問,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在自我探究文本的過程中無法

13、解開疑問,學生可以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解決。此類評點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啟發(fā)思維從而對文本作出創(chuàng)新性的解讀。所謂評價式評點,就是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遣詞造句等作出自我的評價,從而體會作者排篇布局、遣詞造句和人物構思等方面的1羅大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評點J.武漢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1):81.7獨具匠心。此類評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文本特色,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評點教學的理論基礎評點教學的理論基礎關于評點教學的理論基礎,本節(jié)將從教育史學和對話教學這兩個角度來談。一、教育史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教育史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評點是中國傳統(tǒng)

14、文學評論的一種形式,在唐宋時期便已經出現(xiàn),到了明清,小說評點更是風靡一時。近代以來,評點又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有了新的發(fā)展。評點這種讀書時質疑求解的方法,對于閱讀教學也有很大的運用價值。那么從教育的發(fā)展歷史進程來看,評點教學的出現(xiàn)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其中訓詁評點、修辭評點和悟道評點是古代評點的三種重要形式。訓詁評點是最常用的,是指通過訓釋字音、自行來理解文字的含義。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要“通訓詁、明大義”的讀書方法,強調通過文字訓詁來幫助理解文本的內涵。因此在古代教育中,老師往往教導弟子運用訓詁評點的方式來理解字義和文意,從而達到基本的閱讀效果,這也就是評點教學在古代教育中的一大運用。同時,古

15、代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視對于閱讀方式的運用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其中,評點批注這種閱讀方式使用最為廣泛。唐代有韓愈,北宋有歐陽修,他們都勤于讀書并善于闡發(fā)讀書時的各種感悟。對文章進行圈點和評注,在感興趣的字段處寫下自己的評論和感悟,培養(yǎng)了閱讀時將讀與思結合的良好習慣。到了南宋的朱熹,他就強調閱讀時要重視精思質疑,強調學習者思考質疑的過程。1在精思和質疑的過程中,就需要進行評點批注,闡發(fā)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再進行考據(jù)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新的感悟。這種對于文章的思考和質疑也是評點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現(xiàn)在常說的疑問式評點。那么,評點教學從傳統(tǒng)教育中發(fā)展而來,到了近現(xiàn)代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新課標對閱讀教學要求

16、的提出,評定教學再次受到現(xiàn)代閱讀教學的關注。二、對話教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二、對話教學視野中的評點教學1盧素俠.古代閱讀方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173.8對話理論在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真正的教育需要對話和交流。對話理論認為,語文教育從本質上說就是語文生活,是以對話為主要形態(tài)的生活;語文教育必須回到生活,在對話中學會對話1。那么從閱讀教學來看,閱讀也與生活密切相關,閱讀過程中也需要對話和交流。2003 版的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也就是師生、文本之間多重對話的過程。以對話教學為基礎,閱讀課堂被看作是一個生動的對話活動場,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和文本之間多方面交流和對話

17、的過程,它包括學生與文本、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對話。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在這些多重對話中,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學生與文本的交流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同時也是認識自我和探索心靈的一個過程。學生可以同文本自由地進行對話,這種交流對話是以學生的個人閱讀體驗為目標的,這種交流方式傳遞的是心靈的感悟和思想的火花2。那么,評點作為學生與文本之間重要的交流方式,也體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原則。學生通過評點,在個性體驗的基礎上闡發(fā)對于文本的感悟、理解和疑問等,體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那么,評點教學的課堂也就變成了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對話的重要活動場。另外,評點教學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對話教學理論中重視師生和生

18、生之間對話的理念。對話教學理論強調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擺脫“灌輸者”的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對話者”和“引導者” 。閱讀教學的過程則是師生之間平等交流與互動的過程,學生享受閱讀和表達的主動性。同樣地,這一理論也體現(xiàn)在評點教學的過程中。評點教學主張師生之間交流彼此的批注結果,學生可以在交流中領會教師深刻的評點,教師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奇思妙想,互相平等地進行交流。除此之外,對話理論也強調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在課堂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探究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就內心的感悟和理解與同學進行交流,促進彼此思想的碰撞。在評點教學中,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之后要進行小組交流和全班

19、交流,學生將自己的評點結果與同學們分享,這就是生生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學生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的過程,也是生生之間溝通心靈的過程。 第二章第二章 評點教學被忽視的原因評點教學被忽視的原因1孫碧云.語文閱讀的對話教學模式J.語文建設,2003(3):29.2張穎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9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應試教育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實施應試教育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實施隨著新課標關于閱讀教學若干要求的提出,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重新受到了教師的重視。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重視學生特有的感悟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點與引導,但不應以教師的主觀

20、意識主導學生的閱讀活動,不應忽略學生的體驗和思考。在此背景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體悟的評點閱讀教學重回到教育視野并引起了廣泛思考。然而,評點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其緣由與當下應試教育背景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應試教育過分看中對人才的甄拔,通常用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學生角色和教學內容出現(xiàn)了異化,而應試教育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評點閱讀教學在實踐中的有效展開。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教師教師知識灌輸者知識灌輸者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擅長運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有些教師走上講臺一直講到下課,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

21、的機會很少,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制約了教學成效的提升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那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體現(xiàn)為教師將對課文的賞析與理解直接傳輸給學生,學生不懂怎樣閱讀和賞析。教師通常握有話語的主動權,忽略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造成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缺乏個性。此外,教師往往采用反復讀、機械訓練等教學方式,甚至有的老師反復讓學生抄默文本的賞析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分數(shù)。這種機械式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評點的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學生永遠不會懂得如何具體分析解讀文章,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成為了機械知識的灌輸者。然而,與此相反,評點閱讀教學則主張學生自主地

22、學,這就要求教師從“教”學生閱讀內容逐漸轉變?yōu)椤敖獭睂W生學會閱讀,讓學生掌握課堂的話語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個人獨特的閱讀感悟。教師只是學生閱1洪秀蓮.走出應試教育怪圈 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與研究J.教學研究,2011:70.10讀方法的指導者、引路人,而不是灌輸知識的媒介。那么顯然,教師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啟發(fā)、引導者的角色得不到體現(xiàn),也就很難滿足評點閱讀教學開展的要求。二、學生二、學生被動學習者被動學習者除此之外,學生的角色也開始異化,逐漸變?yōu)楸粍拥膶W習者。知識的經典性定義認為,知識是一種具有客觀基礎的、得到充分證據(jù)支持的真實信念,它與僅僅是個人的意見或缺乏

23、證據(jù)支持的主觀信念相區(qū)別,與沒有根據(jù)的幻想、猜測、迷信或無根由的假設等相區(qū)別1。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fā)展,這種知識觀被人們奉為絕對真理。這種知識觀逐漸發(fā)展到人文學科中就變?yōu)橐环N“一切向書本看齊”的思維方式,強調已有知識的權威作用。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標準化、權威化的思維方式成為當今教學課堂上的重要目標,從而使得學生面對的知識被賦予過高的確定性,學生成為權威知識的接受者。學生被束縛在權威的知識世界里,喪失了主動構建知識的權利。隨著科學知識逐漸變?yōu)橐粋€封閉、嚴密的邏輯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教授學生書本中的知識,而忽視學生現(xiàn)實的體驗與需要。而評點閱讀教學則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結合自我的生命

24、體驗與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進而取得個性的審美體驗。學生并不是被禁錮在權威知識體系中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中心。由此可見,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一旦成為了被動的學習者,也就很難作為主動的評點教學的主體而存在了。三、教學三、教學內容考點化內容考點化應試教育下知識的考點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追求標準答案的知識以及知識的標志,過度注重學生的成績。在此目標的驅使之下,學生被禁錮在確定的、標準的考點學習中,無法進行個性的閱讀。那么,面對確定的認識對象,存在著唯一正確的認識路線,這就是人類已經總結出來的最佳路線。不止學習內容應當根據(jù)這條最佳路線編排,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應據(jù)此組織,應該讓學生沿著

25、這個標準路線盡快地掌握人類的知識財富,走上認識上的“捷徑”2。在此認識路線的影響1 Watson,F.(ed.)Encyclopedia and Dictionary of EducationA.Akashdeep Publishing House,Vol.11.1933:937-938.11下,教師往往根據(jù)教參或自我總結出的考點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提及的偏離教師預設的思考都會被忽略,以便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然而,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交流的過程,讀者對文本的解讀是帶有個人生命體驗色彩的,它絕不是千篇一律的,更不能將其簡單地歸結為一個個考點。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只關注考點化的理論知識,固

26、化了思維,阻礙了個性化解讀的產生。另外,過度強調理論化的考點,勢必會忽視對于學生閱讀方法的錘煉。如果閱讀只變成了對于考點的籠統(tǒng)接受,而忽視了閱讀方法的掌握以及個人生命體驗的豐盈,那么閱讀也就變得索然無味。除此之外,應試教育考點化強調的知識往往都是碎片化的。這些單一、零碎的知識點缺乏一定的整體邏輯性并且數(shù)量繁多,學生在被迫掌握這些考點時,大腦的記憶負擔加重,從而削弱了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由于考點性的知識是單一的、零碎的,學生如果沒有對于文本的整體理解和把握,而只是一味地識記這些零碎的知識點,那么認知和理解整個文本的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對于文本的主題和觀念的理解也將會是片面的。在此背景下,以講習為

27、中心的教學方式盛行,學生變成了知識的容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無法將自己的所見所感和內心世界與文本融合,而變成了存儲考點知識的容器。在這種講習模式下,教學過程就很容易趨向程式化。有經驗的教師會按照某些固定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只需要按照固定化的認識方式和教學節(jié)奏進行學習,從而獲取權威性的、體系化的知識。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逐漸消退,從而成為固化的知識接受者。然而,評點閱讀教學的要求與上文所述恰恰是截然相反的。評點閱讀不關注考點化的知識點,也沒有獲取知識的標準化的捷徑。它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強調對于學生閱讀方法的鍛煉,至于具體的閱讀收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要是基于文本的合理解讀都是值得提倡的。另

28、外,評點閱讀教學強調學生個人生命的體驗,強調對于文本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是與個人心路歷程有關的內心世界的展現(xiàn),學生在評點閱讀的過程中能了解到閱讀的方法與視角以及如何表情達意的方式,從而獲得獨立且具有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本小節(jié)從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的角度簡單闡述了應試教育背景下閱讀教學與評點閱讀教學要求的差異,了解到評點閱讀教學在當下教育現(xiàn)實中難以有效開展的外部諸因素。總的來說,師生角色定位的偏離以及考點化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2李偉勝.試析使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原因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2):41-43.12阻礙了評點閱讀教學的開展。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教師素養(yǎng)不利于評點

29、教學的展開教師素養(yǎng)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展開除了外部諸因素的影響外,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不足也是導致評點閱讀教學無法有效開展的一大原因。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首先是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觀念的缺失,這一點與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理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主張尊師重道,它實際上是一種非平等的師生關系理念,教師與君并列的社會地位和與父相同的人倫角色,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成為一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下,學生的主體性遭到忽視,教師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各種與自己的身份地位相符的權力1。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課堂的絕對主導。那么在評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

30、評點,學生的評點或許會超出教師的意料,那么這就需要教師有效地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和復雜的教學情境。為了能更好地開展評點教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主體的意識,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化的發(fā)展,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合作和交流的關系。雖然今年來“以學生為主” 、 “尊重學生”的口號被一再提出,但是這一理念卻很難在實際中踐行。有的教師只在公開課或展示課上才會試著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然而回到平時課堂中,教師仍然扮演著課堂的權威主人,學生的自主意識得不到培養(yǎng),抑制了學生探求的欲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使學生在面對文本時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只是死記硬背教師提供的標準答案。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氛圍下,閱讀變得死氣沉沉,自

31、主的、個性化的評點也就很難開展。此外,評點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間個性化評點感悟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從教師深刻獨到的評點中感悟文章詞法、內容的奧妙,而教師也能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評點中感受到不同的評點視角和獨特的思考方式,從而互相促進。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學相長”理念的影響,課堂只片面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的傳授,且主要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兩者之間以接受、模仿為主,不注重突破和創(chuàng)新。教師依然處在教授的主體,學生1柴俊青.中國傳統(tǒng)師生關系理念透析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2):133.13主體的學習無法開展,也就很難實現(xiàn)真正“教學相長”下的評點閱讀教學。二、忽視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二、忽視教學的創(chuàng)

32、造性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之一就是教師懂得因文施教。對于不同的文章要有不同的評點模式,如果不同的文本都采用相似的評點指導,這樣學生很容易感覺疲勞,對課堂不再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關注因材施教。然而,當代大多數(shù)教師缺乏這種因文施教的能力,往往根據(jù)考點的要求套用預定好的教學思路和設計反復進行教學,評點課堂的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體現(xiàn)。另外,教師的“教育機智”也是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顯現(xiàn)。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特殊的、意外的情況能夠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評點教學的教學情境是復雜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諸多意外的因素,例如個性化的評點、非預測性的提問等等,這就要求教師有判

33、別是非和正確引導的能力,能夠甄別學生評點中的合理和不合理因素,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正確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教育機智,就很難在評點教學中扮演好組織者、促進者和服務者的角色。三、文化素養(yǎng)的缺失三、文化素養(yǎng)的缺失另外,教師不具備豐厚的知識文化素養(yǎng)。在評點教學開始前,教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刻解讀,產生獨到的、多方面的解讀,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卓越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有廣博的閱讀經歷來豐富自己的文化沉淀,豐富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從而在對文本進行全面解讀的基礎上運用恰當?shù)慕虒W原理和方法,針對學生的認識需求和發(fā)展水平進行啟發(fā)和引導,推進評點教學的順利展開。然而,當代大多數(shù)教師的知識文化積累不夠,所以他們

34、很難開展有效的評點教學,故而認為評點教學缺乏實際效用。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學生基礎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展開學生基礎不利于評點教學的展開一、學生閱讀量不足學生閱讀量不足14學生要想對文本進行精彩的評點,就需要有嫻熟的閱讀解析能力,這需要有一定的閱讀量。如今的學生在應試的壓力之下,把基本的精力都傾注在完成作業(yè)上,或者是背誦機械的知識和刷各式各樣的練習卷。沉重的課業(yè)壓力擠占了學生閱讀的時間,使學生缺失了基本的閱讀鑒賞能力,消磨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缺乏多次閱讀的累積,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也就很難投身到評點閱讀教學中去。二、生活體驗的缺失二、生活體驗的缺失除此之外,學生還缺乏關心社會和生活的素質。

35、想要進行精彩的評點,就需要結合個人生活經歷中的情感體驗和寬闊的視野。如果只是埋頭于書案之上,沒有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學生是無法與文本碰撞出思想火花的,也就無法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精彩解讀。所以說,學生自身閱讀能力和關心社會生活素質的缺失,是當今評點教學被忽視的又一原因。第三章第三章 評點教學的具體實施評點教學的具體實施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評點教學的實施背景評點教學的實施背景一、困境中的語文教學一、困境中的語文教學中國近代以來一百年的語文教育,主要著眼于摒棄傳統(tǒng),學習西方的教學模式。在五四時期,先賢們就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主張,反對一切傳統(tǒng),在這樣的背景下,語文教育也逐漸與傳統(tǒng)相背離。語文教學的內

36、容開始拋棄對傳統(tǒng)四書五經的學習,轉而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教學方式也從傳統(tǒng)的“書院式”變?yōu)椤皩W堂式” 。建國后,蘇聯(lián)的“紅領巾教學”風靡一時,從此,語文課開始注重作者的介紹、時代背景、主旨思想和段落大意等等內容。而后,又將西方大量的語法知識加入到語文教學中,語文開始走向知識型教學的道路。在此基礎之上,近代語文逐漸走上了否定傳統(tǒng)、過分強調工具性的道路。語文教學重視語法知識等的授受,而忽略了人文熏陶,中國的語文教學也逐漸背離傳統(tǒng)15漢語言文字的特色,語文變得難教。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等觀念的更新,社會上對于語文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針對這一現(xiàn)狀,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們都在思考如何開辟一條正確的語文教學之路。

37、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等人就為此提出了語文教育應該向傳統(tǒng)回歸,即“語文教育民族化”理念,下文就針對這一理念做簡要的闡述。二、二、 “語文教育民族化語文教育民族化”理念理念“語文教學民族化”盡管主張回歸傳統(tǒng),但它絕不是舊式語文教育的復辟,它是在民族化的過程中最終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所以說,語文教育的民族化是說在追求現(xiàn)代化的同時必須回頭審視傳統(tǒng)(既包括千年的傳統(tǒng),也包括百年的傳統(tǒng)) ,重新找回并發(fā)揚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精華,為建構一個全新的母語教育提供基本的思想資源1。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只有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了,中華民族才有了走向復興和繁盛的文化基礎,所以說,語文教育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文化的

38、重要責任。因此,在教育民族化理論的指引之下,東北師大附中的語文教學研究者們開展了有效的系列教改實驗,包括兩年教背古典詩詞三百篇實驗、批注式閱讀實驗和讀整本的書實驗等等,而其中的批注式閱讀教學也就是本文所說的評點閱讀教學。所謂批注式閱讀教學,就是在學生自主批注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開展“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 ,將聽說讀寫及實踐活動融入其中,達成各項學習目標的閱讀教學過程2。閱讀是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上文談及的對于文章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和段落大意的理解并不是真正的閱讀,真正的閱讀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文法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與自己的生命相結合。在體驗和思考別人的經驗和觀念時,重新

39、認識自己和世界,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和認識,而不是得出作者的、教師的甚至是教參上的感受。學生在閱讀時要掌握自己的話語權,而能實現(xiàn)這種閱讀目的的閱讀方式就是批注式閱讀,也就是評點閱讀。孫立權老師等人談及的批注式閱讀是一種蘊含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讀書方式。批注1孫立權.“語文教育民族化”教改實驗手記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4,20(1):56.2韓中凌.讓語文教學更高效批注式閱讀教學探索M.江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5.16閱讀時,讀者采用的是一種多元化的閱讀視角。批注者把各式各樣的閱讀所得、所感、所疑都書寫批注在書眉頁側,與正文相映生輝。這種“意隨文生”的“批注式閱讀”體現(xiàn)了“在只言片語中立

40、論”的中國思想文化特色。3除此之外,批注式閱讀強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收獲個性的讀書體驗。所以說這種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評點批注法成為了東北師大附中課改實驗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評點教學的實施步驟評點教學的實施步驟評點教學的實施步驟是多樣化的,筆者將以孫立權老師的評點教學為例作簡要的說明。孫立權老師最初在個人執(zhí)教的兩個班進行嘗試,后來同年級的語文老師也加入到實驗的行列,而后又擴展到其他年級。到目前為止, “批注式閱讀”已然成為東北師大附中初中學生常規(guī)的語文學習方式之一。那么, “批注式閱讀”的實驗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41、:一、課前準備課前準備上課前,老師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教案書寫的內容,而是把“批注式閱讀”看作備課的主要方法。老師先對文本進行評點閱讀,把閱讀時產生的理解和感悟批注在課文的書眉頁側,并且把借鑒參考資料時獲得的感悟也添加其中。另外,教師要嘗試多元化的解讀并準備好各種參考資料。除了老師,學生在上課前也要做好預習工作。孫老師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就進行圈點批注,老師先把個人對一篇課文的批注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批注的基本方式。二、開展教學二、開展教學其次上課主要以師生交流為主。老師和學生相互分享交流批注結果,在這樣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可以為學生精彩的批注內容所吸引,以此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也豐富了自

42、身對文本的認知。同樣地,在交流中學生也可以領略到老師對于文本充3孫立權.“語文教育民族化”的一個嘗試批注式閱讀J.東疆學刊,2005,22(1):103.17滿哲理的解讀,從而加深對于文本的認識,這樣的交流互動的方式才真正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意義。當然,在批注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誤讀。對于這些誤讀,教師除了指正明顯的錯誤以外,任何具有合理性和說服力的批注都應該予以肯定的評價。無論學生做出的是正確的解讀還是“誤讀” ,實際上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三、課后拓展三、課后拓展在課下閱讀時,孫老師經常給學生印發(fā)名家名篇,并且在印刷時將原稿置于左側,右側和原文結尾

43、處留出空白以備批注。學生在閱讀字里行間時產生的零碎的感受可以批注在文本右側,在讀完全篇后產生的整體感悟可以批注在文本末尾處。孫老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六個小組,每組每次批注之后形成一篇小組的總批注,然后在把每一小組的批注印發(fā)多份分給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這樣的批注方式不僅適用于單篇的文本閱讀,也適合名著的整本書閱讀。批注式閱讀教學主張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合作解決問題。這種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讀書方式能夠切實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都能從對方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成果中有所收獲1。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評點教學的成果評價評點教學的成果評價評點閱讀教學為現(xiàn)代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探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開始意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發(fā)展

44、的重要意義并反思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諸多弊端。當前的閱讀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是都沒有切實關注到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關注評點批注,但是所批注的都不是本人的觀點。為什么學生讀出來的都是別人的話呢?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等人就開始關注到這個問題,并結合現(xiàn)在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需求提出了“語文教育民族化”的口號。更值得欣喜的是,在這個理論的指引下,東北師大附中善于將理論目標付諸實踐,開展了內容豐富的教改實驗,將各種理念和想法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另外,評點閱讀教學也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良好回應,它汲取了古代教育方式1劉華,孫立權.關于“語文教育民族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建設,2002(2):6.18的滋養(yǎng)。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就很注重評點批注。早在唐代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詩文的評點,之后又出現(xiàn)了小說的評點。小說評點在明清時風靡,并出現(xiàn)了張竹坡、金圣嘆和李卓吾等評點名家。到了近代的新文學,在借鑒了西方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礎上,也借鑒了西方的評點方式,由此評點批注取得了新的發(fā)展,評點教學將評點批注運用到今天的閱讀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評點閱讀教學的另一個進步之處在于它很好地體現(xiàn)了閱讀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特質。閱讀需要講究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能失去自我的話語權,要體驗和思考別人思考過的東西,并結合自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