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_第1頁
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_第2頁
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_第3頁
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_第4頁
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少年登科名動京城,可卻漂泊一生,蘇軾就是古代文人悲劇的縮影毛若苓宋代的眉州下轄4個縣城:眉山、彭山、青神和丹棱。眉州因在峨眉山附近而得名“眉”。這里不僅山清水麗,而且是宋代的刻書中心之一?;蛟S是因為刻書、讀書的氛圍濃厚,有宋一代,眉州生了大量的進士、學者。其中,蘇洵、蘇軾、蘇轍就是最著名的三位。在眉州城內(nèi)西南,有一座三蘇祠,是祭祀蘇氏父子三人的祠堂。這祠堂原是蘇家故居,元代改為祠堂,歷經(jīng)明清二朝,曾焚毀于兵火,又多次由官方修繕與重建,民國一度改名為三蘇公園,千年來香火不斷。大約是蘇家兄弟二人少年登科、名動京城的故事太傳奇太讓人艷羨,在明代,還傳說如果三蘇祠中蓮花并蒂而開,就是有人登科之象。門前

2、萬竿竹,堂上四庫書蘇氏在眉州是大姓,其先祖可追尋到唐代著名文人蘇味道。武則天當政時期,蘇味道躋身相位,官達“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而到了中宗時期,他被貶眉州刺史并死于任所,從此眉州便有了“蘇”這一姓。從唐末經(jīng)五代到宋初,蘇家先輩無人為官。蘇洵的祖父蘇杲生了9個孩子,存活下來的只有蘇序一個。蘇杲善治家財,經(jīng)濟條件本來不錯,然而經(jīng)過了五代宋初的動亂,他害怕家中田產(chǎn)過多,貽害子孫,于是“終身田不滿二頃”,屋子破敗也不加以休憩。蘇序已不算富有,又樂善好施,到蘇洵成婚時,蘇家已經(jīng)可以用“極貧”來形容了。蘇洵一家人住在眉州治所眉山城西南角的紗谷行。蘇洵的妻子程夫人同樣由身于眉州大姓,而且家財富有,為了支持丈

3、夫讀書,她變賣了服飾玩物,幾年內(nèi)讓蘇家重新富裕了起來。所以,蘇軾、蘇轍兄弟在紗谷行蘇宅的少年時代是富足安樂的。蘇洵蘇家的宅院不算小,并有足夠的婢妾。蘇軾有乳母名叫任采蓮,跟隨程夫人有35年之久,后來蘇軾輾轉各地為官,乃至貶謫黃州,任氏均相伴隨,直至去世。另有一位楊氏,是蘇轍的保姆,后亦隨蘇氏兄弟從宦直至在徐州去世。蘇宅門口有榆樹,據(jù)說是蘇洵親手所種。宅內(nèi)有庭院,書房前有竹有柏,雜花滿叢。院中樹上桂滿了紅梨,池塘里開著白色芙蕖,有時候蘇洵會叫上赤腳的婢子,在雨中采摘園中的果蔬。偶爾有友人來訪,蘇洵便以雞肉和白酒招待,年幼的蘇軾站在一旁聽大人們談天說地,常常感覺有所啟發(fā)。庭院中的樹上常常集滿了鳥雀

4、,因為程夫人不讓殺生,鳥雀便在低枝上筑巢,甚至會有四五百只桐花鳳穿梭于其間,蘇宅中的這種景象,在當?shù)剡€被傳為異事。蘇宅中最重要的財產(chǎn)是書,最重要的生活便是讀書。蘇轍在藏書室記中回憶父親,說:“先君平居不治生業(yè),有田一廛,無衣食之憂;有書數(shù)千卷,手緝而校之,以遺子孫?!薄澳宪帯笔翘K家的書房,蘇洵給它起名叫作“來風”。在家中,父子讀經(jīng)、讀史、讀百家,為了加深記憶,蘇軾還曾手抄漢書。蘇洵自己是一個以“二十七,始讀書”而著名的人,他“發(fā)奮”以后,便始終以讀書為第一正業(yè),對于兒子的教育,也近乎嚴苛。他親自教導兩個兒子,蘇軾小時候跟著鄰家的孩子們到處游玩,尋梨覓栗,而開始讀書后,便終日“閉門”,不再能與同

5、伴玩耍。蘇軾與蘇轍在南軒,父親帶著兒子們討論史事、練習文章。所寫的文章往往是史論或者政論。蘇轍后來在初發(fā)彭城有感寄子瞻中,回憶兄弟二人的讀書作文生活說:“念昔各年少,松筠南軒。閉門書史叢,開口治亂根?!碧K軾還曾作夏侯太初論而為父親稱贊。與人交往時,蘇洵是個“溫溫似不能言”的人,但當下筆為文時,卻博辯宏偉,令人驚嘆。蘇氏兄弟之文均有辯才,善由新論,這當然得益于父親的影響和小時候的練習。父親外生的時候,孩子們便跟著母親讀書。程夫人同樣知書而明大義。讀東漢范滂的傳記時,程夫人嘆息不已,蘇軾問母親,如果我做范滂,夫人能夠同意嗎?程夫人道,你能當范滂,我就不能當范母嗎?范滂死于東漢黨錮之禍,當其就義前與

6、母親訣別時,其母說:你如今能和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性命和令名能夠兼得嗎?后來蘇軾和蘇轍的經(jīng)歷和人生選擇也證明,“舍生取義”“求仁得仁”,在蘇家并非一句空言。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嘉祐元年(1056),父子三人離開眉山。次年蘇軾和蘇轍共同參加了由歐陽修主持的禮部考試,三人名動京師。而此時程夫人去世,父子三人將程夫人葬于“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后來蘇洵以及蘇軾的妻子王弗亦葬于此處。三蘇祠內(nèi)的八角形洗硯池,傳說蘇氏父子在此洗刷筆硯,使池水呈墨色嘉祐五年,父子再回京城,兄弟二人準備參加次年舉行的“制科”考試,同住在懷遠驛讀書。秋夜雨聲瀟瀟,讓二人產(chǎn)生了對人生離合的感慨,恐將來宦游四方,必

7、定分離,又想起韋應物有詩云“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便相約日后共同隱退閑居。從此,“夜雨對床”幾乎成了蘇家兄弟的一個“暗號”,在二人詩文中被反復提及,成為他們聚少離多、漂泊四方人生中一點不變的溫情舊夢。真正的分離從嘉祐六年開始,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府判官,赴陜西上任,蘇轍則陪同父親留在京城。赴任途中,蘇軾重經(jīng)幾年前曾和弟弟一起拜訪過的寺廟,發(fā)現(xiàn)僧人已死而墻壁已壞,他寫詩給子由:“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贝藭r的青年人已經(jīng)開始感受到人生變動的無常,并似乎預感到日后的漂泊與崎嶇。幾十年后,晚年的蘇轍在祭奠已經(jīng)離世的兄長的文章中,再次用到了這個比喻:“涉世多艱,

8、竟奚所為。如鴻風飛,流落四維?!笔送镜拈_始還算順利,但很快,兄弟兩人就迎來了第一次波折。熙寧二年(1069),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而蘇氏兄弟均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被視為“舊黨”,遭到排擠和打壓。蘇軾請求外任杭州避禍,蘇轍則貶由河南。此后幾年內(nèi),蘇軾輾轉密州、徐州為知州,蘇轍則隨張方平、文彥博各地為官。一直到熙寧十年,二人才再次在徐州相見。這一次相聚持續(xù)了百余日。他們住在“逍遙堂”內(nèi),堂后有高樹,一旦有風雨,便終夜作瀟瀟之聲,這讓蘇轍恍惚有約定實現(xiàn)之感,暫時忘卻了只是漂泊在徐州。元豐二年(1079),蘇軾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禍,因“謗訕朝廷”的罪名陷入烏臺詩案的牢獄之中。蘇轍請求

9、以自己的官職為哥哥贖罪,但沒有得到允許。在獄中,蘇軾以為自己必死之時,想到與弟弟的約定,寫下了給子由的“遺言”:“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彼姨K軾這次逃脫了死罪,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而蘇轍也受到哥哥的牽連,被貶斥到筠州,并且5年內(nèi)不得開調(diào),此后蘇轍也一度到黃州與兄長相會。在長久的分離中,蘇氏兄弟從來沒有停止和對方互贈詩文。按照林語堂的說法,蘇軾最好的詩詞,有不少都是為子由而寫,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團圓之夜,蘇軾往往在獨孤和漂流中度過,這種時候,他總是格外懷念子由,想起曾經(jīng)的短暫相會:“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歌君別時曲,滿座為凄咽明

10、月不解老,良辰難合并。回顧坐上人,聚散如流萍。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比K祠內(nèi)的蘇宅古井黃州以后,二人的仕途先起再落。元祐年間,“舊黨”當政,二人同入中央為官,但很快蘇軾又因為反對全面廢除“新法”而外任?!靶曼h”再起,“元祐黨人”則成為被迫害的對象,蘇家兄弟被一貶再貶。蘇軾先是被貶英州,又貶惠州,再貶海南儲州,蘇轍亦貶雷州。紹圣四年(1097)五月十一日,二人在滕州相遇,同行至雷州,同起同臥,一直到六月十一日蘇軾渡海而別。此時蘇軾身體已有病,蘇轍勸哥哥止酒,蘇軾作和陶淵明止酒之詩,蘇轍再和兄長之作。他想起孔子“道不行,乘槨浮于海”的典故,對兄長說:“飄然從孔公,乘槨南海唉。路逢安期生,一笑千

11、萬祀?!边@是二人的最后一次會面。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21歲離開家鄉(xiāng)后,蘇軾一共回去過兩次,一次是因為母親程夫人去世,一次是歸葬父親與妻子。他的仕途一路坎坷,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潁州、惠州、儲州,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初入京師的青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再回首寫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儲州”的詩句。蘇軾始終難以擺脫漂泊之感,將由仕時,已有奔波之憂,而踏上仕途之路后,又一路跌宕起伏而不能由己。故鄉(xiāng)與天涯相對,眉山對于他而言,成了反反復復在詩詞中遙望、但始終不能夠真正再次抵達的念想,似乎暗示著隨波漂蕩的人生中,那一點不變的東西。在杭州通判的任上,蘇

12、軾已經(jīng)感受到“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中年以后,蘇軾在感慨之外,開始頻頻書寫關于家鄉(xiāng)和兒時的記憶他在東坡志林中記下8歲時候的老師道士張易簡,和作詩格調(diào)雖不高但總有“奇語”的矮道士李伯祥,還從家鄉(xiāng)來的道士陸惟忠那里獲得兒時同學陳太初“尸解”的信息并記錄在案。在黃州的時候,蘇軾夜宿禪智寺,寺僧不在而半夜雨作,他便想起小時候曾經(jīng)在一個村院墻壁上見過的兩句詩:“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覺得那時的詩句,正印證了他此刻的際遇和心境。他想起7歲時,在眉州遇到一姓朱的90歲老尼姑,說曾經(jīng)隨師父入當時的蜀主孟昶宮中,見到蜀主與花蕊夫人納涼作詞,并將詞說與蘇軾聽。40年后,蘇軾仍記得前兩句“冰肌

13、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于是補成洞仙歌一首。三蘇祠內(nèi)披風榭,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南宋年間,詩人陸游曾寫下眉州披風榭拜東坡先生遺像遇見同鄉(xiāng)之人時,蘇軾就更愿意抒寫故山之思。在熙寧十年見到妻弟王緘時,他覺得那已經(jīng)被遺忘了十年的故鄉(xiāng),又忽然來到了面前。他知道山水之好仍未變化,只是自己孤客在外,“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xiāng)”。與曾為眉州知州的綿竹人楊繪分別時,蘇軾寫下醉落魄一首,其中說道:“尊前一笑未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三蘇祠抱月亭49歲那年,蘇軾在泗上遇見了17歲在眉山時曾經(jīng)往來的故友劉仲達,他再次提到“漂流”的人生與遙望而不見、唯有在

14、夢中才能抵達的故鄉(xiāng):“莫上孤峰盡處,縈望眼、云海相攙。家何在?因君問我,歸夢繞松杉?!焙芏鄷r候,家鄉(xiāng)確實是在夢中生現(xiàn)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的時候,蘇軾在夢中回到了家里,見到妻子正靠窗對鏡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王弗是眉州青神縣人,16歲時嫁給19歲的蘇軾為妻,就一同住在眉山蘇宅中。蘇軾也會夢見南軒。元祐八年(1093)八月十一日早朝前他假寐了一會兒,便夢見回到了紗谷行的舊宅,先在庭院園圃中游玩,又坐到南軒之中,見人運土填池塘,從中挖由蘆版根兩支。在夢中,蘇軾寫了一篇文章,中有“坐于南軒,對修竹數(shù)百,野鳥數(shù)千”一句。而到了晚年在海南的時候,蘇軾還在夢中回到了少年時代,父親布置給他讀春秋左氏傳的任務,他沒能完成,因此而半夜驚醒。真正到了海南儲州,蘇軾產(chǎn)生了另外一種情感。在這個遠離故鄉(xiāng)、京城和一切繁華之地的“蠻荒”之所,蘇軾在寄給蘇轍的詩中卻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這不是一時的樂觀之語,而是蘇軾對自己這一生起落反復思考后的結果:“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他這一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