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歸盤谷序(導(dǎo)學(xué)案)_第1頁
送李愿歸盤谷序(導(dǎo)學(xué)案)_第2頁
送李愿歸盤谷序(導(dǎo)學(xué)案)_第3頁
送李愿歸盤谷序(導(dǎo)學(xué)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送李愿歸盤谷序?qū)W(xué)案一、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2、理解作者因仕途坎坷而流露出的不遇之嘆和不平之鳴。3、鑒賞文章借他人之口表達自己對人生和仕途的看法的虛托手法。二、資料鏈接1、韓愈簡介韓愈( 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學(xué)家 、哲學(xué)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 世稱韓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 韓吏部。謚號 “文 ”,又稱 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 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 ,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 蘇軾稱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與柳宗元并稱 “韓柳 ”,有“文章巨公 ” 和

2、 “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 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 “道統(tǒng) ”觀念的確立者, 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思想淵源于儒家,但亦有離經(jīng)叛道之言。創(chuàng)作上強調(diào) 文以載道,文道合一 ,以道為主。提倡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古文, 主張學(xué)古要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 在作品風(fēng)格方面,他強調(diào)奇,以奇詭為善。韓愈的散文、 詩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論。 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2、寫作背景送李愿歸盤谷序?qū)懹谔频伦谪懺吣?(801)。那時,韓愈正在京師賦閑。他從十九歲到京師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舉于禮部乃一得”、三次

3、上書宰相而不理的遭遇。 在這之前,他依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在徐州任推官。 他常直言批評其上級和知己張建封的某些作法, 可能不為張見容, 憤然離去,等候新的調(diào)任 (后授四門博士 )。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恰逢朋友李愿要去歸隱盤古,這件事情讓他思緒萬千,于是寫了這篇序,一吐心中塊壘。3、關(guān)于“序”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文體。 寫在著作或詩文前邊的說明性文字,這種序也叫 書序。后來又有了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 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 贈序。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zhì),內(nèi)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如宋濂

4、的送東陽馬生序。三、通讀全文,掃清閱讀障礙并完成下列習(xí)題1、給下面加點的字詞注音居民鮮少昭旗旄前呵豐頰便體.飄輕裾翳長袖黜陟趑趄徜徉膏2、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太行之陽 有盤谷居民鮮少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則樹旗旄羅弓矢窮居而野處坐茂樹以 終日采于山,美可茹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觸刑辟而誅戮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3、通假字才畯滿前秀外而惠中4、詞類活用飄輕裾,翳 長袖武夫前呵入耳而不煩妒寵而負恃濯清泉以自潔5、翻譯句子妒寵而負恃吾非惡此而逃之囁嚅刑辟稼窈秣從者塞途各執(zhí)其物道古今而譽盛德清聲而便 體列屋而閑居爭妍而取憐不可幸而致也升高而望遠盤之中,維 子之宮盤之土,維

5、子之稼盤之泉,可濯 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 其有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殃蛟龍遁藏進退百官,處污穢而不羞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 1)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2)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4)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5)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6)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

6、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四、思考下面的問題,形成書面文字。探討 1:文章題目是“送李愿歸盤谷序”,請問李愿為什么要歸盤古?1、請用文中相關(guān)語句概括盤古的特點,說說李愿是什么樣的人。2、盤古雖是適合隱居之地,但這只是外在條件,李愿隱居盤古的主觀原因是什么呢?探討 2:李愿為什么會不遇于時,遇于時者又是什么樣的人呢?1、請在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文中所描述的三種類型的人物的情態(tài)。.2、請分別用文中一句話概括作者對這三種類型人物的態(tài)度,并翻譯這三句話。3、“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是有命”該如何理解?探討 3:閱讀第 3 段,說說這一段中歌詞的內(nèi)容與前文有什么樣的內(nèi)在聯(lián)

7、系。探討 4:文章中,作者以友人的身份“送李愿歸盤古”,然而全文都沒有對友人的勸慰勉勵之詞,你如何理解,請聯(lián)系背景談?wù)劇N?、拓展思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歸隱文化.1、請用文中相關(guān)語句概括盤古的特點,說說李愿是什么樣的人?!久鞔_】盤古兩山之間,故曰“盤”。泉甘 而土肥 ,草木叢茂 ,居民鮮少宅幽 而勢阻 ,隱者之所盤旋2、盤古雖是適合隱居之地,但這只是外在條件,李愿隱居盤古的主觀原因是什么呢?隱居的緣由不遇于時。探討 2:李愿為什么會不遇于時,遇于時者又是什么樣的人呢?1、 請用第 2 段的相關(guān)語句概括文中所描述的三種類型的人物的特點。遇于時者 是什么樣的人?“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

8、為也?!保ǜ吖贆?quán)臣 )(注意:遇知:得到賞識并重用。用力:執(zhí)掌權(quán)力。復(fù)雜的句式)高官權(quán)臣的特點是怎樣呢?(提醒:注意在朝中、在朝外的不同表現(xiàn))在朝中,“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保ㄗ⒁猓哼M退:使動用法。出令:發(fā)號施令。)特點:取悅皇帝,手握重權(quán),聲勢顯赫。在朝外,“其在外,則樹旗旄, 入耳而不煩?!保ㄗ⒁猓呵埃好~作狀語,在前面。煩:意動用法,感到厭煩。)特點:在外,大講排場,飛揚跋扈,喜怒無常,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詞。家居生活:曲眉豐頰, 爭妍而取憐。(注意:飄、翳:使動用法。寵:動詞作名詞,受寵的姬妾。妍:美。)特點:荒淫奢侈,窮奢極欲。不遇于時者 是什么樣的人

9、?“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隱居之士 )(注意:車服:代指官職。理:治。由“黜陟”回顧表官職任免升降的詞語。復(fù)雜的句式)特點:不問政事,遠離名利,超然物外,潔身自好。隱居之士的生活是怎樣的?“窮居而野處, 惟適之安?!保ㄗ⒁猓阂疤帲鹤≡谏揭爸?。升高:登高。潔:使動用法。)特點: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食用大自然的賞賜;無拘無束,安閑自在。隱居之士的人生態(tài)度是怎樣的?“與其有譽于前, 孰若無憂于其心?!保ㄗ⒁猓骸芭c其 孰若”:與其 不如。狀語后置句。)第三種人 是怎樣的人?“伺候于公卿之門, 老死而后止者?!保ㄣ@營之徒 )(注意:穢污:形容詞作名詞,污濁

10、低下的地位。羞:意動用法。僥幸于萬一:希冀獲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機會。)特點:趨炎附勢,厚顏無恥,不擇手段向上爬,在達官貴人面前奴顏婢膝,人格喪盡。2、請分別用文中一句話概括作者對這三種類型人物的態(tài)度,并翻譯這三句話?!久鞔_】對“用力于當(dāng)世者”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注意:幸:僥幸。致:得到。)對“大丈夫不遇于時者”我則行之 (注意:則:就是。)對“伺候于公卿之門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不肖:不賢。).這三句話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于第一、三類人的厭惡與鄙棄 ,以及對“大丈夫不遇于時者”的 認(rèn)同。3、“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是有命”該如何理解?【明確】 “吾非

11、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這一句似褒實貶 ,表面好像是在羨慕他們,自嘆“我”沒有那樣的好命啊,“不可幸而致”;實際上作者把被“遇知”而“用力于當(dāng)世”歸結(jié)為“命”,暗含了一種嘲諷。也就是說,被“遇知”的人并非因為才干、品德,而是因為一種奇怪的“命”!那么這“命”究竟是什么呢?不言而喻,是當(dāng)時奇怪的政壇?。∥恼略诖?委婉地表達出“不遇于時者”的不遇之嘆和不平之鳴。探討 3:閱讀第3 段,說說這一段中歌詞的內(nèi)容與前文有什么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久鞔_】作者先進一步用盤古的“可以稼”“可濯可沿”“窈”“深”“廓”“有容” 來渲染盤古的僻居之樂。照應(yīng)了第1 段,寫了李愿歸隱的外部條件盤古可隱。(注意:壯:意動用法,認(rèn)為他很有氣魄。酒:名詞作動詞,斟酒。歌:名詞作動詞,作歌。)然后寫這里虎豹遠離, 蛟龍?zhí)颖芏悴兀?鬼神守衛(wèi)保護, 禁絕不祥。 虎豹、 蛟龍比喻什么呢?當(dāng)然是隱者想要躲避的“時”了! 照應(yīng)前文“愿之言曰” ,寫了李愿歸隱的主觀原因不遇于時。最后聲稱自己欲 “從子于盤” ,直接作者對李愿歸隱的向往終吾生以徜徉。(注意:膏:名詞作動詞,給 涂油。)探討 4:文章中,作者以友人的身份“送李愿歸盤古”,然而全文都沒有對友人的勸慰勉勵之詞,你如何理解,請聯(lián)系背景談?wù)??!久?/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