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案《阿房宮賦》的教案.doc_第1頁
阿房宮賦教案《阿房宮賦》的教案.doc_第2頁
阿房宮賦教案《阿房宮賦》的教案.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阿房宮賦教案 阿房宮賦的教案阿房宮賦的教案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 劉紹萍【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荒淫侈、魚肉百姓的罪惡,理解秦王朝自取滅亡的道理。2、了解作者杜牧和“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3、識記和理解“畢、兀、構、縵、霽、杳、邐迤、紛奢、負、庾、舉、族、念、哀”等文言詞語,了解文中詞語用的現象和文言句式。4、背誦課文,歸納“焉、而、失”等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能力目標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之中,增加習作的文采。德育目標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窘虒W重點】1、結合寫作背景,梳

2、理文章內容。2、結合賦體“鋪采摛文”的特點,學習文章的語言風格。【教學難點】1、學習在鋪敘基礎上引發(fā)議論的寫作方法。2、背誦全文?!窘虒W方法】1、誦讀法(通過熟讀課文,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加深理解文句疑難,不斷培養(yǎng)語感)2、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撥結合。(學生自查工具書,參考注釋,翻譯課文;教師就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點撥,如字、詞、句的解釋;作者借古諷今,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

3、”的。二、解題:1、作者簡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為宣州、揚州等府幕僚?;鼐┖螅瑲v任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年少時即有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猶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杜牧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杜牧與

4、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2、賦體概說賦:在古典文學中,與詩、詞、歌并稱。賦是由詩經楚辭發(fā)展而來,前者是賦的淵,后者是賦的近。賦大體上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幾個發(fā)展階段。在晚唐時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賦又發(fā)展為“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至于賦的作用,班固說:“或以抒下而通諷喻,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币簿褪钦f,賦的作用是用來表達人民的愿意,諷喻政寧。在特點上,劉勰說過:“賦,鋪采媸文也?!苯杈笆闱?,鋪敘風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

5、事,托物言志,卒章顯志,以寄諷喻之意是它的寫作特點。3、寫作背景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zhèn)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戲無度,狎昵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并命人“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游幸,對于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歷(敬

6、宗的年號引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4、阿房宮介紹阿房宮是秦始皇稱帝時修建的皇宮。位于今西安市西郊趙家堡和大古村之間,據說里面能容納上萬人,還能豎立五丈高的大旗桿。想象昔日之規(guī)模,實在使人驚嘆不已!阿房宮的修建一方面是要顯示皇帝的威嚴,另一方面為了容納更多的人進行朝拜。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在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中,每征服一國,便在京城咸陽北坂仿照其國宮殿重新建造,稱為“六國宮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萬領主和富商大賈遷徙咸陽,昔日咸陽宮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陽南臨渭水,北靠高原,無發(fā)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廣闊平原拓展。公元前2_年,他征發(fā)70萬刑徒,在西周灃鎬附近興建阿房宮前

7、殿,誰知,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去。他死后,秦二世繼續(xù)營建。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宇共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氣候不盡相同。秦始皇生前,把從六國掠奪來的珠寶、美女深藏宮內。他巡回各宮室一天住一處,死時,還未把宮室住遍。秦朝末來,項羽火燒阿房宮,據傳大火三個月不熄,加以兩千年來的風雨洗禮,今天的阿房宮僅保存一處建筑夯土遺址,東西長2500米,南北長1000米,高20米,占地26萬平方米,當地人稱“始皇臺”。三、疏通,熟讀課文:四、通讀全篇,理清結構層次:分析p :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第1段:鋪

8、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第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第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模。第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第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寫宮中人物活動。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第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第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其搶掠行徑。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p ,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兜勿蹈秦王朝之覆轍。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第一層(“嗟乎”“用之

9、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生,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第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秦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第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始皇荒淫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始皇覆轍。第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第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五、研討:1、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分析p :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

10、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梢?,六國滅亡,是不能愛民的結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薄扒刂鋵殹保ㄘ敻恢Q),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傲酢币虿粣勖穸爱叀逼浣y(tǒng)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匹,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罩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2、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過秦論在寫法上的異同分析p :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所以它的文學色彩更濃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夸飾等文學手法的運用,所以阿房宮賦前三小節(jié)不拘于具體的“現實和真實”,而是發(fā)揮想像和聯想極力描繪秦的奢靡荒淫。過秦論嚴格說應是一篇史論,它應以史為依據、基礎,所以應集中更多的筆墨來陳述、記敘相關的歷史史實,再在史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解答:關于秦朝滅亡的議論,本文與過秦論相似的地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強大,都強調秦朝滅亡是毀于自身,都說明了秦朝滅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不施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