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_第1頁
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_第2頁
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_第3頁
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_第4頁
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06年第25卷第3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生物堿是許多中藥的有效成分浸漬新技術(shù)的應(yīng)用進展 生物堿TQ 028 文獻標識碼 純化方法有有機溶劑萃取 超聲超臨界流體萃取本文綜述了生物堿制備常用的提取與純化工藝與 Alkaloids are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in many Chinese herb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technology is the key issue in alkaloid preparation. At presentcirc

2、umfluence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microwavealkaloid alkaloid 2 - 基金項目 國家 第一作者簡介 喻朝陽教授計劃項目男主要從事膜技術(shù)與電化學研究mail xl-wang化 工 進 展 2006年第25卷 4decoction 80 g 干燥粉碎后的藥材每次時間為 1 h- 0.25 gmaceration 7考察 了苦豆子種子中生物堿的冷浸工藝條件最高可達 3.7 circumfluence 9用酸性醇回流法提取魔芋中總生物堿總生物堿含量為0.391.1.4 滲漉滲漉法浸出效果較好溶劑用量少尤其適用于熱敏性收集7倍量滲漉液即可保

3、證生物堿的提取率 提取率高否則會影響提取效率不宜使用該法針對傳統(tǒng)提取過程中存在的能耗大效率較 低等問題降 低了過程能耗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的3個理論依據(jù)是超聲波熱學機理利用超聲技術(shù)可以縮短提取時間提高了熱敏性生物堿的提取率且對其生理活性基本沒有影響郭孝武12對比研究了超聲超聲可以使益母草莖組織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 縮短了提取時間A. Djilani等13利用超聲技術(shù)在不同溶劑系統(tǒng)中提 取阿托品)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郭錦棠等15對微波與索氏回流 方法提取生物堿進行了研究高姍16利用微波萃取Macleaya cordata

4、 (WilldR. Br. 第3期 喻朝陽等表1 不同提取方法生物堿收率的比較生物堿收率/ mgsupercritical fluids extraction是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型提取技術(shù)supercritical fluids為萃取劑使其具有比液體溶解能力大目前普遍采用的SCF 為CO 2(1 萃取率高(3 工藝簡單(4 操作溫度低(5 CO2無毒目前利用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hù)提取天然成分已成為研究熱點提取率為常規(guī)方法的2.4倍在萃取過程中是否加入甲醇改性劑的提取率差別巨大2生物堿純化技術(shù)經(jīng)過溶劑提取后的生物堿溶液除生物堿及鹽類之外還存在大量其他脂溶性或水溶性雜質(zhì)通常使用的是有機溶

5、劑萃取膜分離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2.1 有機溶劑萃取有機溶劑萃取萃取時組分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系數(shù)越大分離效率越高利用非極性和低極性有機溶劑如 苯對于水溶性生物堿有時可用多種溶劑配置成兩相互不相溶的溶劑進行萃取 22 2.2 色譜 色譜法可以用于分離純化和鑒定中藥有效成分其中常用吸附柱色譜純化生物堿成分x H 2O 作為吸附劑以上的 分離純化工作均可使用此法 性能穩(wěn)定 硅膠柱色譜使用范圍廣 操作方便經(jīng)過溶劑回流提取后根據(jù)氧化鋁制備和處理方法差異 其中堿性和中性的氧化鋁適用于分離酸性較大需要注意的是Al 2O 3的粒度對分離效率有顯著影響低于100目則分離效果差ion exchange resin 化

6、 工 進 展 2006年第25卷 pH 值對苦參生物堿生產(chǎn)具有指導(dǎo)意義自20世紀60年代初開發(fā)出的一類新型高聚物吸附劑選擇性吸附中藥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浸泡相對于鹽析(1 溶劑用量少(3 生產(chǎn)周期短聶其霞等28比較了醇沉如表2所示含量/mgg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是20世紀末出現(xiàn)的一種高選擇性分離技術(shù)去除印跡分子3步制備分子印跡聚合物可以作為高度專一的固相萃取材料 29cinchonine 分子印跡聚合物手性整體柱cinchonidine 分離需要在熱力學及動力學性質(zhì) 2.5 膜分離膜分離技術(shù)分離過程以選擇透過性膜作為分離介質(zhì) 如壓力差超濾根據(jù)篩分 原理使某

7、些組分選擇性透過利用帶電離子在電場下的移動和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萬方數(shù)據(jù)過性實現(xiàn)分離與常規(guī)的離心萃取等傳統(tǒng)技術(shù) 相比(1 分離過程無相變(2 分離設(shè)備簡便易操作膜分離技術(shù)作為一項新型分 離2.5.1 超濾超濾 (ultra filtration截留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3一般來說生物堿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多在1 000以下多糖等無效成分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于10 4 的有效回收率黃羅生等35探討了不同截留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超濾膜對四逆湯中烏頭總堿的影響)的孔徑在10 2一般作為純化的前處理過程微濾后可以得到澄清 透明液體結(jié)合大孔樹脂法精制苦參 中氧化苦參堿膜分離技術(shù)相對其他分離技術(shù)具有顯著的優(yōu) 勢通量衰減造成性能下

8、降優(yōu)化預(yù)處理和清洗方法上作進一步的研究 38 第3期 喻朝陽等取與純化技術(shù)比較成熟合理使用一些新技術(shù)可以有效改善提取與純化效果選擇合適的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探尋最佳的工藝條件與作用機理以電位差為推動力的電滲析技術(shù)尚未應(yīng)用于生物堿純化高性能膜與膜分離裝置不斷出現(xiàn) 不斷探索和完善的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參 考 文 獻1 梁生旺. 生物堿類成分分析M. 北京20001925.3 肖崇厚洪筱坤. 中藥化學M. 上海85.4 盧曉江. 中藥提取工藝與設(shè)備M. 北京38. 5 黃際薇莊華玲2005339341. 6 Ortega M GCabrera J L. J. Pytomedicine 11. J. 中草藥 60

9、6. 8 陳月圓高江林. J. 廣西植物() 丁宗慶 20038789. 10 楊翓郝青春. J.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李淑芬 2002649651. 220t /h 12 郭孝武. 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148152. 14 王艷 2005470473.15 郭錦棠楊俊紅200313381341. 16 高姍. J. 西北大學學報 2002377380. 17 Zhang Feiet al. 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42(3 9596.19 朱自強. 超臨界流體技術(shù)化學工業(yè)出版 社20.20 張立偉楊頻.

10、 J. 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A 1075(1-2. 中藥現(xiàn)代化研究的化學法導(dǎo)論M. 北京12.23 盧艷花.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shù)M. 北京33.24 張?zhí)m蘭 黃昌全 200410061008. 25 李建萍許和. J. 中草藥()王鍵. J. 中草藥()宋純清. J. 中草藥() 趙小妹等. J. 中國中藥雜志()項偉中() 鄒漢法等. J. 色譜()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 32 姜忠義 2002185192.33 馬朝陽 20035659. 34 李淑麗毛德法20002224.35 黃羅生 2002165167.36 高紅寧金萬勤. J.

11、水處理技術(shù)()金萬勤2004251254.38 呂宏凌 20055 9. 1 800 t- - 生物堿提取與純化技術(shù)應(yīng)用進展 作者: 作者單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數(shù): 喻朝陽, 王曉琳, YU Zhaoyang, WANG Xiaolin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北京,100084 化工進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06,25(3 10次 參考文獻(38條 1.呂宏凌;王保國 微濾、超濾分離技術(shù)在中藥提取及純化中的應(yīng)用進展期刊論文-化工進展 2005(01 2.龍德清;丁宗慶;謝茂軍 酸性醇回流法提取魔芋中

12、的總生物堿研究期刊論文-食品科學 2003(07 3.陳月圓;李典鵬;高江林 黃柏中總生物堿的提取及測定方法研究期刊論文-廣西植物 2003(06 4.秦學功;元英進 苦豆子種子中生物堿的冷浸提取實驗研究期刊論文-中草藥 2001(07 5.Ortega M G;Agnese A M;Cabrera J L Anti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an alkaloid extract of Huperzia saururus.外文期刊 2004(6 6.黃際薇;曲彩紅;莊華玲 山豆根煎煮工藝的優(yōu)選試驗期刊論文-中藥材 2005(04 7.盧曉江 中藥提取工藝與設(shè)備 20

13、04 8.肖崇厚;楊松松;洪筱坤 中藥化學 1997 9.Lizuka N;Miyamoto K;Okita K 查看詳情 2000(01 10.高紅寧;金萬勤;郭立瑋 查看詳情 2004(01 11.高紅寧;郭立瑋;金萬勤 陶瓷膜微濾技術(shù)澄清苦參水提液的研究期刊論文-水處理技術(shù) 2002(02 12.黃羅生;郭健新 不同超濾條件對四逆湯中烏頭總堿、甘草酸及固含量的影響期刊論文-中成藥 2002(03 13.李淑麗;歐興長;毛德法 超濾法與傳統(tǒng)的醇沉法對黃連解毒湯純化效果的比較研究期刊論文-水處理技術(shù) 2000(01 14.馬朝陽;王洪新 查看詳情 2003(04 15.姜忠義;吳洪 膜技術(shù)在

14、中藥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提取分離中的應(yīng)用期刊論文-離子交換與吸附 2002(02 16.劉茉娥 膜分離技術(shù) 1998 17.黃曉冬;鄒漢法;毛希琴 分子印跡手性整體柱的制備及對非對映異構(gòu)體的分離期刊論文-色譜 2002(05 18.劉耀馳;項偉中;徐偉箭 查看詳情 2004(10 19.聶其霞;趙小妹;張保獻 不同純化方法對黃連解毒湯中鹽酸小檗堿含量的影響期刊論文-中國中藥雜志 2002(12 20.米靖宇;宋純清 大孔吸附樹脂在中草藥研究中的應(yīng)用進展期刊論文-中草藥 2001(12 21.王洪新;王鍵 苦豆子種子生物堿離子交換分離的因素研究期刊論文-中草藥 2002(12 22.李建萍;邸麗芝

15、;許和 粉防己中非酚性生物堿的提取與分離期刊論文-中草藥 2002(05 23.張?zhí)m蘭;王志睿;黃昌全 鉤吻總生物堿中鉤吻素子的提取與分離期刊論文-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4(09 24.盧艷花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shù) 2005 25.陳耀祖;陳紹瑗 中藥現(xiàn)代化研究的化學法導(dǎo)論 2003 26.Liu B;Jiang HL;Shen B;Chang YL 查看詳情 2005(1-2 27.張立偉;毛建明;楊頻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中藥苦參的生物總堿期刊論文-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 2003(01 28.朱自強 超臨界流體技術(shù):原理和應(yīng)用 2000 29.李衛(wèi)民;金波;馮毅凡 中藥現(xiàn)代化與超臨界流體

16、萃取技術(shù) 2002 30.Zhang Fei;Chen Bo 查看詳情 2005(03 31.高姍 微波輔助萃取十大功勞葉中的小檗堿期刊論文-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4 32.郭錦棠;李雄勇;楊俊紅 查看詳情 2003(12 33.王艷;張鐵軍 微波萃取技術(shù)在中藥有效成分提取中的應(yīng)用期刊論文-中草藥 2005(03 34.Djilani A;Legseir B 查看詳情外文期刊 2005(02 35.郭孝武 查看詳情 2004(04 36.嚴偉;李淑芬;田松江 超聲波協(xié)助提取技術(shù)期刊論文-化工進展 2002(09 37.楊翓;錢捷;郝青春 清熱通淋栓中黃連提取工藝的考察期刊論文-

17、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4(06 38.梁生旺 生物堿類成分分析 1999 引證文獻(10條 1.陳蕾.于娟.李曉蕙.郭蕊.王俊儒 超聲法提取駱駝蒿總生物堿的工藝研究期刊論文-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0(3 2.欒國顏.楊艷輝 超聲輔助乙醇提取龍葵生物總堿的研究期刊論文-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10(4 3.黃厚澤.譚明雄.李冬青 吳茱萸生物堿的提取工藝和含量分析研究概況期刊論文-廣州化工 2010(11 4.馬英姿.王平.楊波華 蜆殼花椒總生物堿的提取工藝期刊論文-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09(2 5.胡偉.李湘洲.孟維.薛海鵬 膜分離技術(shù)在植物有效成分分離與純化中的應(yīng)用進展期刊論文-化學工程與裝備 200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