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色譜法簡介_第1頁
氣相色譜法簡介_第2頁
氣相色譜法簡介_第3頁
氣相色譜法簡介_第4頁
氣相色譜法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氣相色譜方法簡介目 錄§1 色譜法基礎§1.1 色譜法原理§1.2 色譜流出曲線§1.3 色譜術語介紹§2 色譜柱系統(tǒng)§2.1 氣固填充色譜柱§2.2 氣液填充色譜柱§2.2.1固定液的分類§2.2.2固定液選用原則§2.2.3填充柱的制備§2.3 毛細管氣相色譜柱§3 氣相色譜檢測系統(tǒng)§3.1 熱導池檢測器§3.2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3.3 電子捕獲檢測器§3.4 熱離子檢測器§3.5 火焰光度檢

2、測器§4 參考資料§4.1 專著 §4.2 雜志§4.3 手冊§4.4 學術會議文集§4.5 色譜網(wǎng)站§1 色譜法基礎§1.1色譜法原理在互不相溶的兩相流動相和固定相的體系中,當兩相作相對運動時,第三組分(即溶質或吸附質)連續(xù)不斷地在兩相之間進行分配,這種分配過程即為色譜過程。由于流動相、固定相以及溶質混合物性質的不同,在色譜過程中溶質混合物中的各組分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譜行為,從而使各組分彼此相互分離,這就是色譜分析法的實質。也就是說,當一種不與被分析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被稱為載氣的永久性氣體(例如H2 、N2 、He、

3、 Ar 、CO2 等)攜帶樣品中各組分通過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時,由于試樣分子與固定相分子間發(fā)生吸附、溶解、結合或離子交換,使試樣分子隨載氣在兩相之間反復多次分配,使那些分配系數(shù)只有微小差別的組分發(fā)生很大的分離效果,從而使不同組分得到完全分離,例如一個試樣中含A、B二個組分,已知B組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數(shù)大于A,即KB > KA ,如圖1-1所示。圖1-1 樣品在色譜柱內分離示意圖當樣品進入色譜柱時,組分A、B以一條混合譜帶出現(xiàn),由于組分B在固定相中的溶解能力比A大,因此組分A的移動速度大于B,經(jīng)過多次反復分配后,分配系數(shù)較小的組分A首先被帶出色譜柱,而分配系數(shù)較大的組分B則遲被帶出色譜柱

4、,于是樣品中各組分達到分離的目的。設法將流出色譜柱某組分的濃度變化用電壓、電流信號記錄下來,便可逐一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2 色譜流出曲線 通常,如果進樣濃度很小,在吸附等溫線的線性范圍內,色譜流出曲線可以假設為對稱的,如圖1-2所示。圖1-2 色譜流出曲線 §1.3 色譜術語介紹§1.3.1 基線當沒有樣品進入鑒定器時,在實驗條件下,反映鑒定器噪聲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稱基線。穩(wěn)定的基線是一條直線,如圖1-3橫座標0-t所示的直線。§1.3.2 保留參數(shù)1死時間(tM):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組分(如氣相色譜的空氣或甲烷)進入色譜柱至柱后出現(xiàn)濃度極大點

5、的時間,即從進樣到惰性組分流出濃度極大點的時間,如圖1-3中0A所示。死時間正比于色譜柱中空隙體積的大小。2保留時間(tR):進樣后組分流入檢測器的濃度達到極大值(即0-B段)所需的時間,即組分從進樣到出現(xiàn)峰最大值所需的時間。3調整保留時間(tR):扣除死時間后某組分的保留時間(即A-B段)。即 上述3項的時間單位一般都以分(秒)表示。4死體積(VM):不被固定相滯留的物質的保留體積,也指色譜柱內流動相所占的體積。對氣相色譜,通??捎伤罆r間和經(jīng)三項校正后的載氣體積流速的乘積來計算。即 F是校正到柱溫、柱壓下的載氣平均流速。5保留體積(VR):指從進樣開始到柱后被分析組分出現(xiàn)濃度極大值時所需的載

6、氣體積,即VR=tR×FC 6. 凈保留體積(VN):為扣除死體積后的保留體積,即: 或VN=VRVM 上述體積的單位一般以毫升表示。7. 比保留體積(Vg): 在溫度為273.16K時,每克固定液的凈保留體積,其單位是毫升/克,計算式為: )式中:TC為柱溫(以絕對溫度K表示),WL為固定液的重量(克)8. 相對保留值(r): 相對保留值是個無因次量。它表示在相同操作條件下,某組分調整保留值與參比物調整保留值的比值。即 相對保留值在一定范圍內不受固定液用量多少的影響,但會受柱溫的影響。凡是純度高又容易得到的物質都能用來作參比物。應當注意選用的參比物保留值與所分析組分的保留值接近而又

7、能分離完全的物質為參比物。常用的參比物質有正丁烷、正戊烷、異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苯,對二甲苯、萘、甲乙酮、環(huán)己酮、環(huán)己醇等。§1.3.3 峰寬參數(shù)區(qū)域寬度的大小是色譜出曲線中一個很重要的參數(shù),它反映了所選擇的分離條件的好壞。在實際工作中,從分離角度看,人們總是希望流出曲線的峰形越窄越好,習慣上表示一個色譜峰區(qū)域寬度大小的量主要有下述三種:1標準偏差():即0.607倍峰高時色譜寬度的一半,如圖12中EF的一半。2半高峰寬(Wh):簡稱“半峰寬”或“半寬度”,為當峰高(圖12中AB)一半處色譜峰的寬度,如圖12中的GH所示。區(qū)域寬度和標準偏差間的關系是 由于色譜峰的半寬度容易

8、測量,使用方便,所以一般都用它表示區(qū)域寬度。3峰寬(W):也稱基線寬度,為通過流出曲線的拐點所作的切線在基線上的截距。如圖12中的IJ所示,它和標準偏差的關系是:W=4 基線寬度與半峰寬的關系為:W = 1.7 Wh 區(qū)域寬度或色譜峰的半峰寬一般用秒或厘米表示。§2 色譜柱系統(tǒng)色譜法中一個首要問題是設法將混合物中的不同組分加以分離,然后通過檢測器對已分離的各組分進行鑒定或測定。完成分離過程所需要的色譜柱便是色譜儀的關鍵部件之一。在色譜柱內不移動、起分離作用的物質稱為固定相。氣固色譜的固定相是具有活性的多孔性固體物質(吸附劑)、高分子多孔聚合物等固體固定相。氣-液色譜的固定相有時僅指起

9、分離作用的液態(tài)物質(固定液),但一般是指承載有固定液的惰性固體,即液態(tài)固相。§2.1 氣固填充色譜柱氣固色譜固定相是一類吸附劑,所能分析的樣品主要是永久性氣體和低分子量的烴類等氣態(tài)混合物。它具有如下特點:1. 有較大的比表面,一般都大于200/g,高的達1000/g。2. 有相對較好的選擇性,不同氣態(tài)組分在固體的吸附劑上的吸附熱往往相差較大,在氣液色譜中溶解度小而難以分離的氣態(tài)混合物樣品,在氣固色譜上可能會得到很好的分離。3. 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能適合于高靈敏的檢測器。4. 使用較為方便,價格也不高,一般都可再生使用。所要注意的是炭類吸附劑的機械強度較低,裝填時需防止碎裂;在較高柱溫

10、時吸附劑表面易呈現(xiàn)一定的催化活性,有時需借助改性處理;因其吸附容量大,在貯存或分析過程中會事先產(chǎn)生永久性吸附而影響柱效,故在使用前通常需進行活化處理,使用過程中也需定期作再生處理。§2.2 氣液填充色譜柱氣液色譜固定相是在惰性固體表面涂上一層很薄的高沸點有機液體,這種高沸點的有機液體叫做“固定液”,起著承載固定液作用的惰性固體叫做“載體”。§2.2.1固定液的分類1分類對已有的上千種固定液,需按一定規(guī)律將其分類以便于查閱,利用。常見的分類方法有按官能團分和按極性分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按官能團分類便于了解固定液的類別,可由結構相似出發(fā)來選擇固定相,同樣也便于尋找同類替代品。而

11、按極性分類的方法可根據(jù)被測物極性的大小來查閱,方便地尋找極性相似的固定液作替代品。在實際應用中,若樣品較為簡單,按官能團類別來選擇固定液較為方便。此外,還有按最高使用溫度把固定液分為低溫固定液(Tmax100)、中等溫度固定液(Tmax在100250)和高溫固定液(Tmax250)。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991-82規(guī)定,氣相色譜固定液按結構分為以下10類。(1)烴類:(a)脂肪烴;(b)芳香烴。 (2)聚硅氧烷類:如甲基、乙基、乙烯基、苯基甲基、氯苯基甲基、氟烷基甲基、氰烷基甲基等聚硅氧烷。按表觀狀態(tài)分別稱為硅油、硅彈性體、硅脂等。(3)聚二醇及聚烷基氧化物。(4)酯類:(a)二元

12、酸酯;(b)聚酯和樹脂;(c)磷酸酯;(d)其他酯類。(5)其它含氧化合物:如醇、醛、酮、醚、酚、有機酸及其鹽和碳水化合物。(6)含氮化合物:(a)腈和氰基化合物;(b)硝基化合物;(c)胺和酰胺;(d)氮雜環(huán)化合物。(7)含硫及硫雜環(huán)化合物。(8)含鹵素化合物及其聚合物。(9)無機鹽。(10)其他固定液2固定液極性(1)相對極性:Rohrschneider 早期曾提出測定固定液的相對極性法,他規(guī)定固定液鯊魚烷的相對極性為零,,-氧二丙腈為100,被測的固定液的相對極性(PX)依下式計算: (2)羅什那德固定液常數(shù)(略)(3)麥克雷諾茲固定液常數(shù)(略)§2.2.2固定液選用原則在實際

13、工作中,一般是根據(jù)被分離樣品組分的性質,按“相似相溶原則”來選用固定相,性質相似時,溶質與固定液間的作用力大,在柱內保留時間長,反之就先出柱。1 被分離樣品為非極性物質,一般選用非極性固定液。因主要是色散力在起作用,故而按沸點規(guī)律出峰:沸點低的先出峰。如用角鯊烷柱分離時,出峰順序依次為:甲烷(BP161.5,下同)、乙炔(83.6)、乙烯(103.9)、乙烷(88.6)、丙烯(47.7)、丙烷(42.2)。除乙炔外均按沸點由低到高順序出峰。 2被分離的樣品為極性物質,則一般先用極性固定液。這時,被測組分與固定液分子間的作用力,主要是定向力,極性越大,定向力越強,因而各組分按極性從小到大順序出峰

14、。用極性固定液聚乙二醇(PEG)-600,分析乙醛、丙烯醛氣體混合物的情形就是這樣,乙醛的極性比丙烯醛小,故先出峰,完全符合極性大小規(guī)律,如果是強極性的被測物質,選用非極性固定液,則分離效果很差。 3被分離樣品為極性物質(或易被極化物質)和非極性物質的混合物,一般也選用極性固定液,這時,非極性物質先出峰,極性物質(或易被極化的物質)后出峰,如苯和環(huán)己烷的分離,當選用非極性固定液時,很難將其分離;但若選用聚乙二醇-400作固定液,苯的保留時間是環(huán)己烷的3.9倍,選用極性更強的,-氧二丙腈作固定液,苯的保留時間是環(huán)己烷的6.3倍,就很容易將其分離了,這是由于苯具有p電子云結構,容易被極化,而環(huán)乙烷

15、不易被極化之故。 4被分離的樣品若為形成氫鍵的物質,一般選擇極性或氫鍵型固定液。如分析低分子量的伯、仲、叔胺時,一般采用三乙醇胺作固定液,因為胺類能與三乙醇胺形成氫鍵,三乙醇胺對伯、仲、叔胺有選擇性,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氨在20%三乙醇胺和酸洗紅色載體(C-22保溫磚)柱長2米,內徑3毫米,柱溫60,氮氣(載氣)50毫升/分上的出峰順序為:三甲胺(沸點3.5)、氨(沸點-33.4)、二甲胺(沸點7.4)和一甲胺(沸點-6.5),除氨外完全是按照形成氫鍵的難易程度排列的,三甲胺因其分子中三個甲基的位阻效應,最不容易形成氫鍵,故最先出峰,而一甲胺則因最易形成氫鍵,被三乙醇胺保留到最后出峰。 5

16、被分離樣品為具有酸性和堿性(吡啶類)的極性物質,會產(chǎn)生嚴重拖尾,一般選用極性固定液,并加酸性或堿性減尾劑,如H3PO4或KOH,以便得到對稱峰。 6被分離樣品為異構體,一般選用強極性或有特殊作用力的固定液,以分離帶有極性的異構體,選用高色散力的固定液,分離非極性異構體(烴類)。7被分離樣品為不同族的混合物,視具體情況而定,或用單一固定液,或用混合物固定液。例如烯烴和烷烴的分離可以采用硝酸銀一乙二醇飽和溶液作用固定液,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固定液,銀離子與不飽和碳氫化合物的雙鍵形成松弛的化學鍵,因而所有烯烴類化合物比烷烴類化合物更滯留,從而將其分離 ,也可以選用碳分子篩或石墨化炭黑作固定相,炔烴在烯

17、烴前流出。此外,從檢測器的角度考慮,應選用對檢測器不靈敏的固定液以減小檢測本底,并應考慮與被分離組分不同類的固定液以免干擾。應該注意:在首先考慮極性的“相似性原則”外,還須考慮固定液在載體表面的分布情況,載體的吸附作用,以及界面?zhèn)髻|阻力等影響柱效因素。§2.2.3填充柱的制備1.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和最低使用溫度固定液雖然是一種高沸點的有機物,但使用溫度也有一定限制,不能在太高的溫度下使用。這個限制溫度即一般所謂的最高使用溫度,它應比相應固定液的沸點低大約150200,超過最高使用溫度可能使固定液變質,產(chǎn)生流失現(xiàn)象而縮短色譜柱的壽命。常用色譜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參看附錄。有的固定液

18、使用溫度有一個“下限”,即一般指的最低使用溫度。低于此溫度,固定液粘度過大而使溶解被測組份的能力降低,或分離效果變差。如二甲基硅橡膠最低使用溫度為100125、阿匹松L的最低使用溫度為75、六環(huán)聚苯醚的最低使用溫度為75等等。2. 固定液涂漬一根好的色譜柱不僅與選擇合適的固定液有重要的關系,而且與固定液能否在載體表面上分布為一層均勻的液膜,以及與固定相的填充情況有密切的關系。當選好固定液后,還需要確定固定液與載體的重量比,稱為固定液的配比,一般分析常用5:100到25:100,近年來的趨勢是偏向于低液載比。固定液的涂漬一般采用動態(tài)法,稱取一定量的固定液溶解在適當?shù)挠袡C溶劑中,所需溶劑的體積與載

19、體體積相同或略多些。若固定液在常溫下為固體或粘度過大,則需要進行回流溶解。涂漬通常在室溫下進行,有時為了使其迅速地完全溶解,可將容器(如燒杯)放在熱水浴中(水浴溫度低于溶劑沸點20)或紅外燈上加熱溶解后把一定量的經(jīng)過處理和篩分過的載體倒入,在適當溫度下輕輕地拍打燒杯,待其中所有溶劑完全揮發(fā)后即涂漬完畢。3. 色譜柱柱體的選擇,試漏和清洗分析用填充色譜柱一般為內徑0.30.4厘米、長度14米的玻璃柱或不銹鋼柱,根據(jù)實驗條件(如柱壓、柱溫)和樣品性質(如反應性能、腐蝕性等)選擇合適的柱材料,柱子的形狀可以是U形,也可以是螺旋形(螺旋形直徑與柱內徑之比一般為15:1到25:1)、使用前柱子都要進行試

20、漏和清洗。試漏方法是將柱全部浸在水里,將出口堵死,然后通氣,在高于操作壓力下,不應有氣泡冒出。柱的清洗與柱材有關,玻璃柱可先用鉻酸洗液浸泡洗滌,再用水洗至中性,以內壁不掛水珠為洗凈標準,烘干后備用,不銹鋼柱則先用熱堿水(510%NaOH)抽洗幾次清除內壁油污,再用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再用石英砂沖洗一次,使內壁更光滑。吹凈浮砂后備用。4. 固定相的填充一般采用泵抽法填充,在柱的一端(以后接檢測器那端)填入少量玻璃棉后用布包緊,接上真空泵抽氣,另一端用小漏斗加入固定相,在不斷輕輕敲擊柱身中直至填滿。要注意的是,敲打不能過重,以免載體碎裂;對涂漬低沸點固定液的固定相不宜用泵抽法;裝填要均勻,不要太松或

21、太緊。5. 固定相的老化填充完畢的色譜柱還需進行老化處理,其目的有兩個,一是徹底除去填充物中的殘余溶劑和某些揮發(fā)性雜質,二是促進固定液均勻牢固地分布在載體表面上。老化的方法視固定液的性質而定,對于只能在常溫下使用的固定液,待涂漬完畢后即可直接裝入色譜柱,把柱接入氣流系統(tǒng),讓載氣沖走柱填充物內殘余溶劑和揮發(fā)性雜質,直至記錄器上的基線平直,就可進行分析。如果固定液的最高較高,則需在通較低流速載氣的情況下,在略高于操作柱溫但又不超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的條件下,加熱十幾個小時,使殘存溶劑和雜質完全揮發(fā)掉,并使固定液均勻牢固地附著在載體表面上。§2.3 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是1

22、957年由美國學者Golay在填充柱氣相色譜法基礎上提出的,是使用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毛細管色譜柱來分離復雜組分的色譜法。毛細管色譜柱內徑只有0.10.53mm,長度可達100m,甚至更長,空心。雖然每米理論板數(shù)與填充柱相近,但可以使用50100m的柱子,而柱壓降只相當于4m長的填充柱,總理論板數(shù)可達1030萬。毛細管色譜的出現(xiàn)使色譜分離能力大大提高,對于分析復雜的有機混合物樣品,如石油化工、環(huán)境污染、天然產(chǎn)品、生樣樣品、食品等方面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已成為色譜學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分支。目前商品化的毛細管色譜柱有許多牌號,下面列出常見毛細管柱的情況:固定相組 成極 性類似品牌應 用SE-30、OV-

23、1OV-101二甲基硅氧烷非極性DB-1、HP-1、CP-Sil5CB、SPB-1、007-1、Rtx-1、BP-1烴類、胺類、酚類、農(nóng)藥、PCBs、揮發(fā)油、硫化物等SE-54SE-525%苯基,1%乙烯基甲基硅氧烷非極性DB-5、HP-5、CPSil 8CB、SPB-5、Rtx-5、Bp-5藥物、芳烴類、酚、酯、生物堿、鹵代烴OV-17017%氰甲基,7%苯基甲基硅氧烷中等極性DB-170、BP-10、HP-1701、CPSil 19CB、Rtx-1701、SPB-1701、藥物、農(nóng)藥、除草劑、TMS糖OV-1750%苯基甲基硅氧烷中等極DB-17、HP-50、SP2250、CP-Sil 1

24、9、Rtx-50、SPB-50、藥物、農(nóng)藥、甾類等PEG-20M聚乙二醇20M極性DB-WAX、HP-Wax、Carbowax SUPELCOWAX10、CPWAX52CB醇類、酯、醛類、溶劑、單芳、精油等FFAP聚乙二醇20M對苯二甲酸的反應產(chǎn)物極性DB-FFAP.HP-FFAP.Nukol、SP-1000醇、酸、酯、醛、腈XE-6025%氰乙基甲基硅氧烷中極性酯、硝基化合物OV-22525%氰乙基,25%苯基甲基硅氧烷中極性DB-225、HP-225、SP-2330、SPB-225、CP-SIL43CB脂肪酸酯、PUFA、AlditolOV-21050%三氟丙基硅氧烷極性DB210、Rtx

25、200極性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OV-27510% 三氟丙基硅氧烷強極性DB210、SP2401、Rtx200極性化合物§3 氣相色譜檢測系統(tǒng)色譜檢測系統(tǒng)由檢測器、微電流放大器、記錄器等部件構成。組分從柱后流出后進入檢測器中檢測并產(chǎn)生信號,這些信號(通常要經(jīng)過放大)送入記錄儀或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中進行譜圖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任何一個檢測器從根本上講可以看作是一個傳感器(transducer或senser)。各種檢測器的共性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性質,將組分的濃度(或質量)的變化情況轉化為易于測量的電壓、電流訊號,而這些訊號在一定范圍內必須與該物質的量成一定的比例關系。常用的氣相色譜檢測器

26、介紹如下:§3.1 熱導池檢測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熱導池檢測器由于它結構簡單,靈敏度適宜,穩(wěn)定性較好,線性范圍較寬,適用于無機氣體和有機物,它既可做常量分析,也可做微量分析,最小檢測量mg/ml數(shù)量級,操作也比較簡單,因而它是目前應用相當廣泛的一種檢測器。§3.1.1 熱導池檢測器原理目前普遍采用四臂鎢絲熱導池,在四個圓形孔道內,安裝上四根鎢絲(或錸鎢絲),利用此四根鎢絲組成惠斯登電橋(見圖31)通過一定量的恒定直流電流,此時鎢絲發(fā)熱,具有一定的溫度,當載氣流經(jīng)鎢絲并保持恒定的流速時,熱絲表面被帶走的熱量是恒定的,即熱絲阻

27、值的變化也恒定,根據(jù)電橋平衡原理: 所以 V=0 I=0圖3-1 四臂熱導池電橋電路如有被測組分通入熱導池,則鎢絲周圍的氣體成分及濃度發(fā)生改變,由于不同的氣體分子導熱系數(shù)不同,分子量小的或分子直徑小的氣體具有高的熱導率,相反,分子量大的或分子體積大的則有低的熱導率,如果氣體分子越多則濃度越大,傳導的熱量也越多,這樣就使得氣體熱傳導量發(fā)生改變,從而使鎢絲的溫度也發(fā)生改變,使鎢絲的阻值變化,由于參考池仍是純載氣通過,而測量池為含有樣品組分的載氣通過,因此兩組熱導池引起阻值變化不一樣,即 MN端的電位差V0,因此有相應的電壓信號輸出,在一定條件下此信號大小與組分的濃度成正比。因此,利用測量此非平衡電

28、壓信號,即可確定待測組分的含量。這就是熱導池檢測器的的基本原理。§3.2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xiàn)ID)自五十年代以來,由于大力發(fā)展火箭技術,對燃燒和爆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物在燃燒過程中能產(chǎn)生離子,利用這一發(fā)現(xiàn)研究出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此檢測器自1958年創(chuàng)制以來得了廣泛的應用,是目前國內外氣相色譜儀必備檢測器。氫火焰檢測器是微量有機物色譜分析的主要檢測器,它的主要特點是靈敏度高,基流小,最小檢測量為ng/ml級,響應快,線性范圍寬,對操作條件的要求不甚嚴格(如載氣流速,檢測器溫度等),操作比較簡單、穩(wěn)定、可靠,因此它是目前最

29、常用的檢測器。§3.2.1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的結構圖3-2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示意圖氫火焰檢測器是由離子室,離子頭及氣體供應三部分組成。圖3-2是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的一般示意圖。§3.3 電子捕獲檢測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電子捕獲檢測器是目前氣相色譜中常用的一種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檢測器。它只對電負性(親電子)物質有信號,樣品電負性越強,所給出的信號越大,而對非電負性物質則沒有響應或響應很小。電子捕獲檢測器對鹵化物、含磷、硫、氧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金屬有機物、金屬螯合物,甾類化合物。多環(huán)芳烴和共軛羰基化合物等電負性物質都有很高的

30、靈敏度,其檢出限量可達10-910-10克的范圍。所以電子捕獲檢測器在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農(nóng)藥殘留、食品衛(wèi)生、醫(yī)學、生物和有機合成等方面,都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檢測工具。§3.4 熱離子檢測器 (The Thermionio detector,TID)熱離子檢測器(TID),是專門測定有機氮和有機磷的選擇性檢測器,故又稱氮磷檢測器(NPD),它是在1964年由Karmen和Guiffrida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對氮、磷化合物有高選擇性響應的檢測器,利用TID還可以測定有機砷、硒、鋁、錫等化合物。由于第一代TID選用水溶性(如K2SO4、CsBr)易揮發(fā)的堿鹽,堿鹽的壽命在

31、半年左右,故實用意義不大。經(jīng)過十年徘徊,到1974,Kolb和Bischoff設計成功不溶性堿鹽Rb2SiO3,因而大大提高了堿鹽的壽命,使TID成為有實用價值的選擇性檢測器。八十年代,TID又從銣珠發(fā)展到陶瓷堿鹽源,其堿鹽源的成份可根據(jù)需要調整變化,使用添加劑提高了離子化的能力,堿鹽加熱不僅可采用火焰加熱而且可在堿鹽源中心繞上Ni/Cr絲以電加熱熱離子源,使熱源溫度可準確控制,因而,檢測器的靈敏度、選擇性、壽命和重現(xiàn)性均獲得明顯的改善。目前主要用于含氮、含磷農(nóng)藥的殘留檢測。§3.5 火焰光度檢測器(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F(xiàn)PD)火焰光度檢測器是最近三

32、十年才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的新型檢測器。它對含硫、含磷化合物的檢測靈敏度很高。目前主要用于環(huán)境污染和生物化學等領域中,它可檢測含磷含硫有機化合物(農(nóng)藥),以及氣體硫化物,如甲基對硫磷,馬拉硫磷,CH3SH,CH3SCH3,SO2,H2S等,稍加改變還可以測有機汞、有機鹵化物、氯化物、硼烷以及一些金屬螯合物等。§4 主要參考文獻§4.1 專著 綜合性的色譜專著,對色譜法的理論、實驗方法、儀器以及重要的應用等做了概括性地全面論述,內容廣泛,并附有大量參考文獻。這對于我們系統(tǒng)而全面地了解色譜理論知識,掌握分析研究方法或從事教學工作,是重要的參考資料。1. A,B,Li

33、ttlewood,Gas Chromatography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New Vork, 1970.2. D, Ambrose, Gas Chromatography (2nd ed.), London, 1971.3. H.M, Monair 等, Basic Gas Chromatogaphy Varian Sergoraphy, 1969.4. R,A, Jones, Introduction to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New York, 1970.5. L. S,

34、Ettre, The Practice of Gas Chromatography, New York, London, 1967.6. W.Bertsch edited, Recent Advances in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Germany, 1982.7. Colin F. Poole, 等, Chromatography Today, 1991.8. H. Rotzschw, Stationary Phases in Gas Chromatography, 1991.9. 甘肅化學物理所,填充氣相色譜燃料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73.11.10. 孫

35、傳經(jīng)氣相色譜分析原理與技術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79.12.11. 詹益興編著,實用氣相色譜法,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6.12. 林炳承色譜技術問答遼寧科技出版社,1985年.13. 史堅編,現(xiàn)代柱色譜分析,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7.14. 達世祿色譜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10.15. 孫傳經(jīng)毛細管色譜法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1.4.16. 李浩春、盧佩章,氣相色譜法,科學出版社,1993.2.17. 周良模等編著,氣相色譜新技術,科學出版社,1994.11.18. 盧佩章等色譜理論基礎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19. 吳采櫻、曾昭睿,現(xiàn)代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20. 傅若農(nóng)、劉虎威,高分辨氣相色譜及高分辨裂解氣相色譜,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另有若干個系列叢書,全面介紹色譜理論與技術,如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1999年開始出版的“色譜技術叢書”共有13本,涉及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