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之——初一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_第1頁
小課題研究之——初一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_第2頁
小課題研究之——初一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_第3頁
小課題研究之——初一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課題研究之初一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海南華僑中學初三歷史組 王曉佼我校開展“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已有不少時間了。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做到教學的有效?這是所有一線教師們不斷實踐和反思的主題。下面,就本學期我任教初一年級歷史課以及所觀摩的其他老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對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幾點做法。首先,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這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是否真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10年了,曾被奉為教學準繩的“教學大綱”已經被“新課程標準”所取代,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早已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想教育目標”變成了教學“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

2、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了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新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必須以實現(xiàn)教學“三維目標”而服務,即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達到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的目的,還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樹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應是協(xié)調統(tǒng)一的,也就是說一節(jié)有效的歷史課必須是三個目標共同實現(xiàn),而不是側重于某一個維度。只有知識、能力而沒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課不算“有效”的課,而只講情感的渲染卻沒有必要的知識和能力作為支撐,也不算真正“有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認真鉆研“課標”,力求

3、“吃透”教材,備好課,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才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其次,要用恰當?shù)姆椒ㄍ怀鲋攸c突破難點,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一節(jié)歷史課都有其核心內容,包括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基本的歷史概念和結論等,這往往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是我們長期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需要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任何方法都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途徑?!皠?chuàng)設歷史情景”就是一個有效的突破中難點知識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可通過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音像視頻以及實物材料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材料,其目的

4、就是通過歷史情景的再現(xiàn)拉近學生與真實歷史的距離,讓他們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體驗、感悟、學習和收獲。由于初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是“重形象弱抽象”的,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尤其是針對初一學生,這種方法實用性更強。例如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是“江南經濟開發(fā)的原因”。常規(guī)思路下,老師只需按照課本內容的編排順序講就行了,但在這一課的“導言”部分和最后有兩則描述江南風貌的史料,一則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漢代江南的描述:“江南地區(qū)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另一則是南朝宋書中描寫江南的材料:“江南

5、.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崩蠋熆梢猿浞掷谜n本為我們提供的這兩段材料,從解析史料的角度,創(chuàng)設出兩個時代江南地區(qū)的不同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差,讓學生感受江南地區(qū)的發(fā)展變化,從而解決“江南經濟開發(fā)的原因”這一問題。這樣,既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習知識的作用,又培養(yǎng)了“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還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實現(xiàn)了教學的有效性?!皠?chuàng)設歷史情景”的方法還可以運用在“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通過歷史情景的創(chuàng)設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一)這一課時,為了盡快導入新課,讓學生學習第一個重點知識“蔡倫改進造紙術”,我給學生

6、出示了一幅“抬竹簡上朝”的圖片并結合圖片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西漢時,東方朔想給漢武帝提安邦定國的建議,于是他用竹簡寫成了奏章,一下子寫了3000多塊竹簡。面對這3000多塊竹簡,東方朔很是發(fā)愁,因為他沒有力氣搬動這些東西。后來,他請來兩個大力士,好不容易才把奏章抬進了宮里。而漢武帝又花了2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那堆竹簡上的內容?!碑攲W生們都聚精會神地聽故事時,我抓住契機提出了問題:“同學們,通過這幅大力士“抬竹簡上朝”的圖片和故事,你知道東方朔用3000多塊竹簡才寫出一個奏章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狀況?”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當時沒有紙?!庇谑牵矣謫枺骸澳敲丛旒埿g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又是什么時候由

7、誰改進的呢?”由此簡潔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并直擊這一課的核心內容“蔡倫改進造紙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導入新課”既為教學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作了良好的鋪墊,也使整堂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另外,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要講清楚必要的歷史概念。由于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對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感興趣,而往往對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準,而老師只教知識不講概念的現(xiàn)象確實客觀存在。不懂必要的歷史概念就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進一步學習,也會妨礙他們對歷史規(guī)律的把握。因此,講清楚必要的歷史概念也是實現(xiàn)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秦王掃六合一課,教材中

8、提到,為了鞏固統(tǒng)治,“秦朝建立后,創(chuàng)立了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什么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個名詞對初中學生來講較難記住,當然這一概念也就更難理解,而這種制度自秦朝創(chuàng)立以來至清朝,延續(xù)了2000多年,對中國的影響十分深遠,若老師不能幫助學生理解清楚將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更多的麻煩。為此,我這樣講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可以分成“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兩個部分來理解,“專制主義”是就中央的決策方式而言,與“民主”相對,主要體現(xiàn)在皇帝個人獨裁專斷,集國家最高權力與一身;“中央集權”則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也就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必須充分服從于中央。然后,一邊講解一

9、邊根據課本內容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圖示:  再如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課,教材中講述了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后出現(xiàn)了民族融合的趨勢,為順應這一趨勢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并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這些改革措施又促進了民族融合。很明顯,這一課是以“民族融合”為主線,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呢?我曾問過個別學生,而他們認為“民族融合”就是一個民族被另一個民族“吃掉”了或者“同化”了。這就是對“民族融合”概念的誤解,因此,我決定講清楚這個概念,并通過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里的“民族融合”是指幾個民族在共同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上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從來沒有的新民族。這里我強調了“相互影響”這一詞語,并書寫在副板書上,然后我讓學生對比教材中穿褲褶服的南朝樂隊和穿漢族服裝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貴族兩幅圖片,讓他們說明這兩幅圖片所反映的共同問題,他們很容易地回答出來:“說明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相互影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xiàn)?!焙茼樌亟鉀Q了這一難題。同時,也為本課樹立學生正確的民族觀,并進一步認識“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