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古詩賞析完整版(滬教版)_第1頁
九年級上冊古詩賞析完整版(滬教版)_第2頁
九年級上冊古詩賞析完整版(滬教版)_第3頁
九年級上冊古詩賞析完整版(滬教版)_第4頁
九年級上冊古詩賞析完整版(滬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詠繡障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這是一首贊美刺繡精美的詩。首句“日暮”、“堂前”點明時間、地點?!盎ㄈ飲伞?,花朵含苞待放,嬌美異常這是待繡屏風(繡障)上取樣的對象。 首句以靜態(tài)寫物,次句則以動態(tài)出人:一群繡女正競相拈取小巧的畫筆,在繡床上開始寫生,描取花樣。爭先恐后的模樣,眉飛色舞的神態(tài),都從“爭”字中隱隱透出?!澳椤?,是用三兩個指頭夾取的意思,見出動作的輕靈,姿態(tài)的優(yōu)美。這一句雖然用意只在寫人,但也同時帶出堂上的布置:一邊擺著筆架,正對堂前的寫生對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繡床。 三四句寫“繡成”以后繡工的精美巧奪天工:把

2、完工后的繡屏風安放到春光爛漫的花園里去,雖是人工,卻足以亂真,你瞧,黃鶯都上當了,離開柳枝向繡屏風飛來。末句從對面寫出,讓亂真的事實說話,不言女紅之工巧,而工巧自見。而且還因黃鶯入畫,豐富了詩歌形象,平添了動人的情趣。從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繡成”,整個取樣與刺繡的過程都省去了,象“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羅隱繡)那樣正面描寫繡活進行時飛針走線情況的詩句,是不可能在這首詩中找到的。 沈德潛在論及題畫詩時說:“其法全在不粘畫上發(fā)論?!保ㄕf詩晬語卷下)“不粘”在繡工本身,而是以映襯取勝,也許這就是詠繡障在藝術上成功的主要奧秘。 【譯文】傍晚時分,堂屋前面的花朵開放

3、得鮮艷美麗,女工們拿著描花的彩筆,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繃著繡布的繡架上。繡成的屏風擺放在春天的花園里,因繡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主題】這是一首贊美刺繡巧奪天工的詩。全詩借吟詠繡障,歌頌繡工們繡制屏風的高超技藝。詩的特點是善于運用襯托的描寫技巧。春日偶吟清 袁枚攏袖觀棋有所思,分明楚漢兩舉時。非常歡喜非常惱,不看棋人總不知?!咀g文】攏起袖子靜靜地觀看別人下棋若有所思,下棋的雙方分明就是楚漢兩軍對峙。這其中真正的高興與苦惱,不是棋迷是體會不到的。 【主題】詩中描繪了一位看棋迷全神貫注的形象,刻畫了棋迷有時歡欣有時焦急的心理狀態(tài),寫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盡之意猶在言

4、外。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來源于楚漢戰(zhàn)爭?!俺訚h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zhàn)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筑。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jù)。 河南滎陽是中國象棋的策源地。2200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zhàn)場,展開了長達4年的

5、攻伐激戰(zhàn),并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戰(zhàn)爭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散,楚河漢界卻永遠定格在了中國象棋棋盤上,昭示著滎陽在中國象棋發(fā)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滎陽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 據(jù)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沈園二首教學目的:1、 了解陸游的愛情故事及其創(chuàng)作。2、 體會詩歌的情感及藝術特色。教學步驟:一、 詩人生平簡介:陸游

6、,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杰出愛國詩人。少年時即深受家庭親友間愛國思想的熏陶。年輕時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后官至寶章閣待制。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陸游創(chuàng)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僅在他的詩集劍南詩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他的詩內(nèi)容極為豐富,風格雄渾豪放。陸游生活在祖國分裂的年代,恢復中原既是他一生奮斗目標,也是他詩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國的統(tǒng)一。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

7、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二、詩歌簡介:陸游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1. 陸游詩中價值最高、影響最大的部分是愛國詩。他的愛國詩內(nèi)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摯,多層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愛國精神,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具體說來,作者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其愛國主題的:(1)熱情謳歌北伐抗戰(zhàn),大聲呼吁抗金救國。他不僅以現(xiàn)實筆法來抒寫這種理想,還往往用紀夢詩的形式來表達統(tǒng)一祖國的美好愿望。代表作品有十一月

8、四日風雨大作、五月十一日夜且半等等,這些詩作既表現(xiàn)了作者恢復中原的堅定信念和洗雪國恥的雄心壯志,也表現(xiàn)了作者橫掃敵寇的英雄氣概和為國捐軀的犧牲精神。(2)抨擊南宋朝廷妥協(xié)茍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賣國的罪惡行徑。代表作品有關山月、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追感往事等,這些詩作具有尖銳的批判性和強烈的戰(zhàn)斗性,甚至把批判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在當時的愛國詩歌中是極其少見的。(3)充滿了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英雄遲暮的感慨。作者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理想與現(xiàn)實的深刻矛盾,使陸詩在激昂的聲調(diào)中又加入了悲愴的音符,書憤、夜泊水村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壓抑又不失慷慨的風調(diào)反映了詩人面對現(xiàn)實的復雜心理,這也正是陸游愛

9、國詩歌所獨具的個性特色。(4)描寫淪陷區(qū)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他們對故國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頌了廣大民眾純潔的愛國主義品質(zhì)。代表作品有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追憶幕中有感。2. 吟詠日常生活情景的閑適詩和表現(xiàn)隱逸情趣的田園詩,是陸游詩歌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發(fā)掘生活中的詩意,咀嚼出其中的雋永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情狀,筆調(diào)輕靈,別具風采,表現(xiàn)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代表作品有劍門道中遇微雨、臨安春雨初霽。3. 描繪農(nóng)村生活景象、反映勞動人民疾苦,在陸游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是頗為突出的。代表作品有游山西村、農(nóng)家嘆等,此類詩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農(nóng)民的殘酷剝削,有的描寫了農(nóng)民勤勞

10、艱辛的勞動生活,有的歌頌了農(nóng)民的純樸品質(zhì)和農(nóng)村的淳厚風俗,表現(xiàn)了詩人對廣大人民的同情和關懷。4此外,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愛情詩,主要抒發(fā)他對前妻唐琬始終不渝的情感,深摯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園二首,這在愛情詩幾乎是一片荒蕪的宋代詩壇上是彌足珍貴的。三、沈園及詩人的愛情故事:沈園介紹沈園位于紹興的魯迅中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當時規(guī)模很大,占地70多畝,是紹興古城內(nèi)著名的古典園林。初為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故名“沈氏園”。沈園在196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私人花園,經(jīng)歷如此歲月滄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引一代又一代的有情之人慕名前往,全因一首催人淚下的詩詞釵頭鳳。據(jù)史料記載,陸游在

11、青年時與與才華橫溢的表妹唐琬結(jié)為夫妻,彼此情深意重,卻由于父母之命,被迫分離。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春,也即陸游與愛妻唐琬被迫分離七年后在此邂逅重逢。當時,陸游已從母親之命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改嫁紹興名士趙士程。唐琬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在沈園置酒肴相待陸游。兩人在共敘離別情愁之時,陸游感慨萬千,心如刀割。臨近分別時,陸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將滿腔悲憤,提筆在園壁上題下了千古絕唱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琬見詞衷腸寸斷,不禁淚下,回到家中一直沉浸在

12、痛苦之中,難以自我解脫,悲不能自禁,遂提筆和詞一首:和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詞文中,唐琬盡情訴說自己對陸游的無限思念,哭訴自己幽思成疾的境況。已經(jīng)長久經(jīng)受心靈折磨的唐琬,經(jīng)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無法承受,不久就在憂郁中去世。  陸游聞知此事,悲痛欲絕,心靈遭受深深的創(chuàng)傷,終生難以釋懷,沈園從此成了他對唐琬思念的承載,成了他夢魂縈繞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園開放之日,必入園中憑吊。在詩人75歲,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陸游再一次來到沈園。

13、此時的沈園,物是人非,陸游感慨萬千,又作沈園二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薄皦魯嘞阆氖?,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79歲時的一天夜里,陸游在夢中見到了沈園,醒時又作絕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薄俺悄闲∧坝址甏?,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蹦曛?4歲時,陸游還是牽掛著沈園,再游沈園時又作春游一絕:“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痹娙藶閼涯钐歧?,追憶沈園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詩文。陸游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詩篇,但在同一地點寫下

14、如此眾多詩歌的并不多見。正因為這些催人淚下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詩篇,人們不僅將沈園作為懷念詩人的紀念地,而且還將沈園作為執(zhí)著愛情的寄托。人們現(xiàn)在到沈園,絕在大多數(shù)是去那里感受人世間的美好愛情,沈園實際上已經(jīng)成了中國著名的愛情主題公園。 沈園解放初,僅存一隅。郭沫若先生1962年游歷沈園時,仍是荒涼不堪,曾作釵頭鳳描寫園中的景象。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沈園門額“沈氏園”三字即為郭沫若當年所題。人們不會忘記原國家旅游局局長韓克華,對沈園具有特殊偏愛的他多次到過紹興,每到紹興必到沈園??赡苁沁@位局長的深情起了作用,早在八十年代就促成了國家對沈園的投資,啟動了沈園再一次走向輝煌的進程。1987、1993年政府

15、與有關部門在原址上重建了仿宋園林,加上近幾年的恢復性工程,沈園成了紹興古城內(nèi)的一處重要景區(qū)。四、詩歌賞析: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在今浙江紹興)寫下的悼亡詩。 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 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一種悲哀的傷感情調(diào)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jīng)留有芳蹤的舊池臺,但是連池臺都不可辨認,

16、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jié)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jīng)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梢哉f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小結(jié):第一首詩回憶與唐琬離異后在沈園邂逅的往事,寫物是人非之悲。詩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陽暗淡、畫角哀鳴來渲染氣氛,眼中之色、耳中之聲無不凄涼哀怨,于是觸動詩人的傷心情懷。第三句“傷心”二字由眼前景象轉(zhuǎn)入回憶,第四句借橋下春波當年曾映照過唐琬身影,展現(xiàn)出深藏詩人心底那翩若驚鴻的美好形象。承接著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香消玉殞”

17、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jīng)四十余年了,尋夢、或?qū)ふ一糜X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chǎn)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jīng)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

18、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fā)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這里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極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后人的思考。 小結(jié):第二首表達對唐琬堅貞不渝的感情,寫刻骨銘心之思。詩用反襯筆法,以“柳老不吹綿”草木無情,來反襯自己四十年不變、至死彌堅的一往情深。自己將化做會稽山上的一抔黃土,仍要憑吊遺蹤,泫然淚下,這是何等堅執(zhí)的情感抒發(fā)!對生查子元夕的解讀生查子 元夕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這首生查子堪稱中國歷史

19、上為數(shù)不多的膾炙人口的情詩之一,此詩一般認為有兩種解讀:一種認為此時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對方是自己心儀的女子;另一派觀點是對方是詩人自己的朋友。這首詩既可以說是一首愛情詩,也是一首抒發(fā)朋友之情的情詩。不管是哪種解讀,詩人都運用了今昔人情事情的對比,物是人非、惆悵惋惜、孤影失落之感催人潸潸。此詩表達上通俗自然,沒有什么晦澀難懂的詞句,正符合六一居士寫作清新淡雅、言簡意賅、語言通俗的特點。第一種解讀:先看前四句描寫去年元月時,詩人春風得意、攜情人賞花看月,幽會之時兩情歡洽,躍然紙上。前兩句“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詞句歡快,尤其“晝”字用得恰到好處,花市燈火通明,場景有如白天一樣,所以這兩句話可見

20、詩人心情是多么通暢、愉快。后兩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是對明月、伊人的描寫,“月上柳梢”,“黃昏”都是極美的景物,此處“人約黃昏”,把美人喻作夕陽中金黃而又帶紅色的晚霞,一抹金黃,一顰一笑,都宛如夕陽的顫動、漂浮,讓人不禁浮想聯(lián)翩;“月上柳梢”,而且是圓月上柳梢,和一般景象中“缺月掛眉梢”的描寫相似,但情感卻有天壤之別,僅“圓”“缺”二字之差,“月上柳梢頭”,把圓月都寫活了,有生氣,就像貪玩躲在樹上的小胖孩一般,讓人不由得笑上心頭。此情此景,面對美人,又有花市繁花相伴,得意的醉翁,怎不流連忘返,一抒胸中萬種風情!詩的后四句感情就一落千丈了。開始對環(huán)境的描寫就透出悲涼的氣氛,“花市燈依舊”,

21、一個“依舊”就說明作者心中的懶意,看此景與去年相差無幾,去年之人卻杳無蹤影,悲從中來,花市就懶得看了,免得觸景生情,繁花似錦,人卻孑然一身,了無趣味。但作者按捺不住思戀,還是去看花燈了,“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兩相對比,寫得好惆悵!以景襯情,景象仍舊繁華熱鬧,我卻沒有美人相伴,只有顧影自憐,“為伊消得人憔悴”!讀此詩,不能不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兩首詩的內(nèi)容幾乎一樣:去年見美人與桃花相襯,桃花愈粉艷,美人越嬌羞;今日美人不再,桃花只好獨自失落,在這長安城春風拂面,馬蹄疾馳的時節(jié),萬物皆歡快,唯我獨悵然,對著那美麗嬌媚的粉桃含情

22、脈脈,我的滿腔愛戀得來的只有緊鎖多時的門框!這兩首詩寫于不同朝代,但其異曲同工之妙到此種境界,可見兩位詩人都是多情之人??!第二種解讀:詩人與友人一同賞元夕花市,“花市燈如晝”,在此良辰,朋友相約花市,只見“月上柳梢頭”,正是朋友相聚的時刻,把酒言歡,共敘舊情,暢談壯志,朦朧醉意之中,又為馬上友人要離別而留念不已,詩人不覺有傷懷之感,知己宛如無限好的夕陽,“只是近黃昏”,所以知己難得啊!下闋,詩人還在,友人已去,獨逛花市,花市的燈仍然亮得那么耀眼,人卻不同了。燈猶在,獨飄渺;回頭見,舊日情;友人去,淚潸然?;ㄊ蟹比A人聲重,燈火闌珊笑我癡。不見去年結(jié)伴去,只有今日孤影回。把酒言歡成追憶,何日重逢敘

23、舊情?不管是愛情詩,還是友情詩,這首詩都寫得真情實在,感人肺腑,其實品此詩,不必把它分開來看,總之都是寫情的,酣暢淋漓,透露真情,就是好詩。 去年元宵夜之時, 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 佳人相約, 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后。(寫出了作者那時觀燈的欣悅心情) 今年元宵夜之時, 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 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 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寫出了作者觀燈的觸目感懷,不勝悲傷) 賞析一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

24、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與燈依舊 ”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

25、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賞析二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lián)系在一起,展現(xiàn)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時光飛逝如電,轉(zhuǎn)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huán)境?!耙琅f”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huán)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

26、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賞析三 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xiàn)那令人沉醉的情景?!包S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霸律狭翌^”,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xiàn),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huán)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叭思s”,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

27、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霸屡c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安灰娙ツ耆恕倍淝榫w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徒憶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 對全詞的賞析采用對比手法,將去年與今年對比,去年元夜時的熱鬧與今年元宵的孤單寂寞以及對意中人的我相似形成對比;“月上柳梢頭”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寫出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

28、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霸屡c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對照,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全詩情景相連,展現(xiàn)了美的意境自題小像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閣故園。寄意寒星荃quán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背景詩本無題,系魯迅于1903年在日本東京弘文書院求學時,剪辮題照,贈給他的摯友許壽裳的。據(jù)許壽裳1936年12月l9日作懷舊一文說:“l(fā)903年他23歲,在東京有一首自題小像贈我的.” 這首詩即是許壽裳發(fā)表懷舊一文時首次披露于世的,題目也是許壽裳添加的,后收于魯迅集外集拾遺一書中。賞析“靈臺”指心?!吧袷浮笔枪帕_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據(jù)

29、說他用神箭把男女雙方的心射穿就會使二人相愛。 第一句是說愛國之心難以逃脫“神矢”的射中。“風雨如磐”比喻祖國災難深重?!伴w”是使動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 “故園”是東渡日本的魯迅稱代祖國的說法。第二句是說我遠離的祖國仍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败醪徊臁闭Z出屈原離騷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荃”即芳草,屈原借以喻國君,而魯迅用以喻人民。第三句是說寄語寒星讓他轉(zhuǎn)達我對祖國同胞的致意,但同胞不能理解?!八]”意為奉獻。 “軒轅”即黃帝,傳說中漢民族的祖先,指代中華民族或祖國。第四句是說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奉獻給我的祖國。 許壽裳在懷舊一文中,對自題小像這首詩的內(nèi)容有極其精煉的概括,“首句說留學外邦

30、所受刺激之深,次寫遙 望故原風雨飄搖之狀,三述同胞未醒、不勝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懷抱,是一句畢生實踐的格言。”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緣起是剪辮子。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對“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國留學生” 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可視為魯迅毅然剪辮的形象注腳。而魯迅斷發(fā)并且題詩于小照背后贈送給摯友,則顯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說“剪辮”是青年魯迅與封建思想訣裂、自覺接受民主思想的鮮明標志。魯迅后來在吶喊自序中敘述了“寫起小說來”之前的幾個思想發(fā)展階段,其“棄醫(yī)從文”志向的確立便發(fā)生在他寫自題小像之后。魯迅“棄醫(yī)從文”確立了他一生的奮斗目 標,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薦軒轅”

31、所表露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是自題小像詩的愛國主義感情的升華,也是青年魯迅鴻鵲之志的寫真,更是魯迅先生矢志不渝、畢生實踐的人生格言。在“我以我血薦軒轅”這壯美詩句的字里行間,跳蕩著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靈,它激勵著當代億萬青年去光大這“民族魂”去實踐這值得“畢生實踐的格言”!1、關于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華蓋集等。其中,1921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本詩寫作背景 七 律·自

32、嘲這首詩 ,寫成于1932年10月,魯迅手書條幅送柳亞子。 當時,因為魯迅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和通輯,處境很艱難。 理解重點: 魯迅寫作這首詩時處境很艱難復習“七律”詩的知識: 我國古代格律詩,八句七字,偶數(shù)句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對偶。每兩句為一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分別找出本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及對偶句、押韻句首聯(lián)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我這個俗人交上了“華蓋運”能有什么奢望呢,還沒有敢有什么動作就碰破了頭。 (總寫艱難處境)理解關鍵:典故 華蓋運魯迅日記年月日:“午后,為柳亞子書一條幅云:(略)。達夫賞飯,閑人打

33、油,偷得半聯(lián),添成一律以請之?!卑?,月日郁達夫在聚豐園宴請兄郁華,請魯迅作陪。詩中“破”作“舊”,“漏”作“破”。后來魯迅為日本杉本勇乘題此詩于扇面,“對”作“看”。魯迅華蓋集·題記:“這運(指華蓋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鳖h聯(lián)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撿一頂破爛的帽子遮住自己的面孔,隱身于喧鬧的街市;在漏水的船中悠然飲酒,駛向波濤洶涌的急流。 形容自己處境險惡但與敵人機智周旋,仍然從容不迫,勇往直前,堅持戰(zhàn)斗頸聯(lián)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名句 詩眼理解關鍵:典故

34、千夫指 孺子牛千夫指 本出于<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边@里的“千夫”,是指群眾。但魯迅在自己的文章里給予新義,不是指群眾,而是指敵人,指各式各樣的敵人。因此,冷對“千夫指”不是冷對群眾所指責的獨夫,是冷對眾多敵人的指點。在這里是指眾多敵人的指責孺子牛 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齊景公)之為儒子牛而折其齒乎?”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引錢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大意:橫眉怒目,冷對眾多敵人的圍攻,一腔熱枕,俯首甘為人民大眾的牛。作用:集中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的偉大人格。尾聯(lián)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

35、與春秋。理解關鍵:一統(tǒng) 借指自己的文藝陣地大意:我要躲進我的小小樓閣,那是我自己的一統(tǒng)天下,不去理會那冷暖無常的春夏秋冬。作用:為全詩作結(jié),表明自己無論政治風云如何變化,都要堅守自己的文藝陣地的決心。1、 合作探究1、 題目“自嘲”該如何理解? “自嘲”雖然是對自己窘迫生活的寫照,但意不在嘲弄,而是通過寫自己的生活,抒發(fā)自己不向命運低頭的意志與精神。魯迅用詩表明他對敵人藐視,表明他為革命事業(yè)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借嘲弄的口氣,用幽默的語言,寫自己的險惡處境和處險而不驚的樂觀與自信,字面上嘲弄自己,但不是真正嘲弄自己。2、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這首詩中的名句,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36、可以從詩句含義、體現(xiàn)作者的精神等方面談) “千夫”指一切對他進行誣蔑、造謠、誹謗、壓制、迫害、圍攻的人,魯迅對他們一概橫眉冷對。而“孺子”的本意是指他的孩子海嬰以及千千萬萬和海嬰一樣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幸福,他心甘情愿做埋頭耕耘的牛。這句詩是魯迅愛與憎的高度概括,是他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3、 “已碰頭”“破帽遮顏”“漏船載酒”是什么意思?表現(xiàn)魯迅什么態(tài)度?這是魯迅對當時自己“運交華蓋”處境的形象描繪和自嘲,表現(xiàn)他面對危難艱險而又從容不迫、瀟灑舒展的人生態(tài)度。4、 說說你對此詩的最后一聯(lián)“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的理解。 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只知躲避,不管

37、祖國已經(jīng)陷入怎樣危亡的境地。這兩句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币宦?lián)作了有力的配合。2、 我的收獲(主題歸納)自嘲主要體現(xiàn)了魯迅精神的兩個方面(對敵、對友)的概括,使我們領悟到了作者堅定不移的精神和義正詞嚴的態(tài)度。v 抒發(fā)了自己面對窘迫的生活和不濟的命運而絕不低頭的態(tài)度,更表達了自己對待敵人和人民不同的態(tài)度。 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帲Ю锬涸破?。前期創(chuàng)作王維,字摩詰,早歲仕途春風得意,充滿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又有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在山水詩上則是選取雄偉壯麗的高山大川來加以描繪,用以寄托他豪邁開朗的思想感情。這一切同經(jīng)濟

38、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fā)達的開元盛世是一致的。后期創(chuàng)作王維早年就信奉佛教,又由于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后期過著一種亦官亦隱的生活,淡出政治舞臺,皈依佛門,棲身于山水田園的極樂世界,所以他后期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山水詩,基本上是一種雅致的情韻,把大自然當作純潔的理想王國,多是描繪幽靜的山林,閑適的農(nóng)村,表現(xiàn)出流連光景寄情山水的娛悅和高蹈出塵的滿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對官場的厭倦之情。 詩歌特點: 一、“詩中有畫”(蘇軾語) 二、以禪入詩 三、風格多樣 以清幽淡雅為主 一請簡要概括詩歌描寫了哪些場面?場面一:射獵場面(首聯(lián)、頷聯(lián))環(huán)境描寫:風聲、角弓聲第一句:先聲奪人,寫出了將軍的射藝高超。重要

39、意象:鷹(疾)、馬(輕)寫將軍的獵鷹和駿馬的敏捷昂揚,以物襯人,來表現(xiàn)出將軍身手敏捷,颯爽英姿。場面二:罷獵回營(頸聯(lián))動作描寫忽過、還歸將軍形象:從“忽”和“還”二字看出將軍馳騁之急速,雷厲風行的作風。場面三:回望獵場(尾聯(lián))射雕處:用典表現(xiàn)出將軍精通武藝,隱含對將軍的贊美之意。千里暮云平:獵場遼闊,蒼茫渺遠。這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極現(xiàn)其豪邁氣概,“平”平緩,平靜。與獵后心滿意足,從容的心境相稱。寫出一個躊躇滿志的將軍。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來的淡靜、平緩,與前三聯(lián)的緊張、激烈、迅疾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是什么表現(xiàn)手法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遙相呼應,形成鮮明對比。射獵時“風勁角弓鳴”,風勁云涌,氣氛激烈;獵后“千

40、里暮云平”,風定云平,滿載而歸,從容。詩歌的形象詩歌刻畫了一個射藝高超、颯爽英姿、豪放瀟灑、雷厲風行、躊躇滿志的將軍。詩中的首聯(lián)通過刻畫風起云涌的環(huán)境襯托出將軍的射藝高超,頷聯(lián)中馬蹄的輕快,獵鷹的敏捷襯托了將軍的豪放瀟灑,頸聯(lián)的動作描寫忽過寫出了將軍的雷厲風行。通過首聯(lián)與尾聯(lián)的對比,寫出了將軍躊躇滿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作者對將軍的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形象分析類的答題技巧(答題步驟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概括是個塑造了怎樣的形象(身份特征)2 結(jié)合詩句分析這一特征(找描寫的詩句,此外注意表達技巧的運用)3 指出形象的意義(結(jié)合抒情主人公詩歌的主旨 通過描寫了一

41、位將軍狩獵和歸獵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對將軍的贊美之情,蘊含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鑒賞詩歌需從寫什么、為何寫、如何寫這三方面入手,去了解詩歌形象、內(nèi)容,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詩文解釋角弓上的箭和著強勁的寒風呼嘯射出,英武的將軍飛馳在渭城的郊野狩獵。枯草茫茫,擋不住獵鷹敏銳的雙眼,積雪融盡,疾馳的馬蹄越發(fā)輕快。轉(zhuǎn)眼之間,馬隊穿過新豐市,回到細柳營中。再回首,遙望那挽弓射雕的地方,只見籠罩著大地的暮云卻一片平靜。(詩歌內(nèi)容)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刻畫方法 語言 神態(tài) 動作 等 環(huán)境(烘托、襯托) 場面春日憶李白【主題思想】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

42、770年)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咀⑨尅?. 庾開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2. 鮑參軍:劉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4.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5.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

43、文?!厩把浴慷鸥ν畎椎挠颜x,首先是從詩歌上結(jié)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747)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杜甫和李白于天寶四載秋在魯郡分別,就再未見面。詩中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摯情誼和對他的文學才能的極高評價。【詩句理解】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詩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時兩位著名詩人庾信、鮑照的作品一樣。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這無語的春之綠樹,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同桌共飲,再次探討一下我們的詩作呢?【賞評】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

44、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象庾信那樣清新,象鮑照那樣俊逸。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lián)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表面看來,第三聯(lián)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之景?!按禾鞓洹焙汀叭漳涸啤倍贾皇瞧綄崝⒊?,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并沒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lián)之中,卻自然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云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

45、遠處的樹色,又自然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云”,也帶著深重的離情。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自然引出了末聯(lián)的熱切希望:什么時候才能再次歡聚,象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向往的事,以此作結(jié),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言“重與”,是說過去曾經(jīng)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jié)尾余意不盡,令人讀完全詩,心中猶回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柳宗元 漁 翁 鑒賞漁 翁 柳宗元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46、。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譯詩:西山呵,火光一點,當是漁翁夜宿,晨起汲煮清湘水,燃起了,青青楚地竹。日出煙氣散,仍不見,人何處,唯聽船棹"欸乃",將山水一片搖綠。沖流下,自天降,回首長望,看山頂白云多自在,無心相戲逐。鑒賞:     這首七古與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絕江雪,都是描寫漁翁的。漁翁的形象都體現(xiàn)著詩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藝術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著寒光,而這里的漁翁卻于高逸中透著凄清。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西巖,即永州

47、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順宗永貞元年( 805 )被貶為永州司馬,曾遍游這一帶山水,先后寫了被譽為"千古絕唱"的永州八記 ,借山水以寫幽懷。我們將這首詩與永州八記放在一起參讀,讓這一作品群所展示的山水美與人格美相互映照,會更容易看清詩人在這個時期的孤清高潔的情懷,而他筆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詩人這種審美情趣的印記。柳宗元在青山綠水間為什么特別注目于漁翁的形象?他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到瀟湘之間,在江畔與漁父對話的情景?是否屈原那"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潔的悲劇形象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思?以

48、柳宗元的謙卑自放的性格,決不會自比為先賢屈原,但我們從漁翁的生活情趣中隱約看見了詩人的影子。這位漁翁的居處是"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始得西山宴游記)的西山,飲的是"清瑩秀澈"的瀟湘水,連燒水做飯的竹子都是浸過娥皇女英之淚的班竹。何等高潔而富有詩意的生活情趣!這個漁翁不象是一位高人逸士嗎?時間由"夜"而"曉",畫面由幽暗轉(zhuǎn)為明麗,再加上"清湘"、"楚竹"的輕靈詩筆點染,更令讀者悠然而神往。    "

49、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晨炊既畢,風煙俱凈,朝暉照亮了山巒,這位漁翁也該駕著他那一葉扁舟出現(xiàn)了吧?然而卻不見其人,正當你凝眸遠望時,忽然一聲欸乃搖櫓的歡快漁歌自山間傳來,你禁不住心頭喜悅,正準備一睹仙顏,那歌聲卻又飄然遠去,消溶于滿目綠色之中了。人呢?終于可望而不可及 這望也只不過是想望,原來前面的"夜宿"、"曉汲"云云,都是打聽來的關于這位高人的傳說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隱約卻又真切,"欸乃一聲山水綠 ",當你從想望中醒來,再看眼前景色時,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綠了,好像這山水之美恰是剛才那"欸乃一聲&qu

50、ot;從仙境召喚降落到人間來的。難怪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嘆為"奇趣",這實在是一種飄逸超然得帶點神秘味道的審美境界。尋訪而不得見,你也許有點兒悵惘,只好泛舟而下 。然而當你駐舟中流 ,回望漁翁居住的山巔時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漁翁簡直就是一位仙翁,居處如在天際,縹緲虛無,超然于塵世之上。你看,"古今隱逸之宗"陶淵明所向往的"云無心以出岫"(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悠然境界又在這兒的"巖上"出現(xiàn)了。      應該說,柳宗元筆下的這個漁翁

51、形象,并非中唐時期漁民生活的現(xiàn)實反映,而是詩人自己的志趣的客體化。這個形象是高潔的,悠然自得的,同時又是虛無縹緲的;其背后還浮動著屈原和陶淵明的影子。這樣,讀者從詩人苦心孤詣的構思里,又可窺見一層凄清之色。思考題:1,詩中的"漁翁"含有幾分詩人自況的意味,你認為這一形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_2,詩的末兩句,蘇東坡認為:"雖不必亦可"(即此兩句刪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為什么?_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咀ⅰ窟@首

52、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

53、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翻譯田里的桑樹冒出嫩芽,鄰居家蠶種已孵出幼蠶。小黃犢在草坡上鳴叫,斜陽映照著帶有幾分春寒的樹林,樹林上空飛著一只只回巢的烏鴉。 遠的、近的山峰連綿不斷,路是縱的、橫的、斜的互相交錯,有賣酒的,也有買酒的。城里的桃、李花不是愁風就是愁雨,可農(nóng)村的薺菜花卻不愁,而且開得十分茂盛。 內(nèi)容理解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光, 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

54、涉及人事。 此詞為辛棄疾罷官鄉(xiāng)居期間所作,你認為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詩中的景物點染出生機勃勃的早春農(nóng)村風光,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畫面。由這幅畫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欣賞和流連。 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運用了對照(或?qū)Ρ?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詞人要做堅強的薺菜花,給人以感發(fā)和啟迪,效果獨

55、特。詞的最后兩句作者將“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花”對比,請想象芥菜花的形象,領悟這兩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人格精神?贊美鄉(xiāng)野溪頭迎風開放的芥菜花,表達了一種對不屈精神和頑強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這首詞寓議論、抒情于寫景之中。作者以細膩之筆描繪農(nóng)村的景色,清新疏淡,以粗線條勾勒山和路,其中也描繪了農(nóng)村美好和充滿生機的生活,寄寓了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贊美。 詩經(jīng)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500年間的詩歌。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定,成書于春秋時代。本稱詩 ,存詩305篇,也稱詩三百 ?,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漢代后被儒家列為經(jīng)典“六藝” 之一

56、,故稱詩經(jīng)。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譯文砍伐檀樹聲坎坎, 棵棵放倒堆河邊,河水清清微波轉(zhuǎn)。 不播種來不收割, 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 不冬狩來不夜獵, 為何見你庭院豬獾懸? 那些老爺君子啊, 不會白吃閑飯啊! 主旨伐檀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全詩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怨恨。被剝削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怒的奴隸已經(jīng)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碩 鼠 詩經(jīng) 碩鼠碩鼠, 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 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 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 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 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 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 適彼樂國。 樂國樂國, 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 無食我苗! 三歲貫女, 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 適彼樂郊。 樂郊樂郊, 誰之永號? 【注釋】 碩鼠:鼫鼠,又名田鼠,這里用來比剝削無厭的統(tǒng)治者。 貫:侍奉也。 “三歲貫女”就是說侍奉你多年。三歲言其久,女指統(tǒng)治者。 “逝”讀為 誓。“去女”言離去。 “爰”猶乃?!八敝缚梢园簿又帯?德: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