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五年級上冊古詩注釋_第1頁
部編五年級上冊古詩注釋_第2頁
部編五年級上冊古詩注釋_第3頁
部編五年級上冊古詩注釋_第4頁
部編五年級上冊古詩注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古詩1蟬【唐】 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簡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24功臣之一。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家(書法)”。其所編著的書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30卷,但已失散不全,民國張壽鏞 輯成虞秘監(jiān)集四卷【注釋】垂緌(ru):古人官帽的帽纓打結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好像下垂的冠纓。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聲音傳得很遠。 疏:開闊、稀

2、疏、挺拔高大。藉:憑借、依賴。居高:只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咀g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蕩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賞析】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用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晴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2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壹移蚯赏镌?,穿盡紅絲

3、幾萬條。作者簡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6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文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六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咀⑨尅科蚯桑汗糯?jié)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婦女在院子里陳設瓜果,向織女星祈禱,請求幫助他們提高刺繡縫紉的技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行。宵:晚上。 碧霄(xio):指浩瀚無際的青天。幾萬條:比喻多。【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的女子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賞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

4、古詩。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詩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這首詩具體描繪了七月初七晚上,女子們向織女星祈求縫紉技巧的情景,前兩句敘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營造了一種美好的意境,后兩句寫現(xiàn)實中人們乞巧的事,每家的女子都在望著月亮,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女子們都在不停的穿著紅絲線,希望能提高自己刺繡縫紉的技巧,全詩喚起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和豐富的想象。3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作者簡介: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

5、、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據(jù)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xù)筆記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陸氏續(xù)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咀⑨尅渴緝海簩懡o兒子們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但:只是。悲:悲傷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同:統(tǒng)一。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將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家祭:

6、祭祀家中先人.無忘:不要忘記。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咀g文】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主題】示兒是南宋詩人陸游臨終前寫的,是絕筆,也是遺囑,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和深沉的愛國之情。4題臨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簡介:林升,字云友,又名夢屏,號平山居士,南宋詩人(11231189)【注釋】題:寫。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府邸

7、,官?。╠),旅店,客棧。這里指旅店。休:暫停、停止、罷休。暖風:這里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癡迷的“暖風”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熏:(煙、氣等)接觸物體,使變顏色或沾上氣味。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貴族。直:簡直。汴(bi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咀g文】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醉金迷,這種情況不知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又似當時的人們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風氣,使那些逃難者竟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當成了曾繁榮的

8、宋朝首都汴州。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tǒng)治者只顧吃喝玩樂,卻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恥辱和憤恨?!局黝}】描寫了當時南宋統(tǒng)治集團在臨安茍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復失地的荒淫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無比憂慮,及對統(tǒng)治者的辛辣諷刺和嚴厲警告。5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清 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簡介: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tǒng)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

9、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咀⑨尅烤胖荩褐袊膭e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sh):依靠。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喑(yn),沉默,不說話。天公:造物主。抖擻:振作,奮發(fā)。降:降生,降臨?!咀g文】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fā)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guī)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主題】描寫了在清朝腐敗統(tǒng)治下,詩人呼風喚

10、雨般的變革,期望打破清王朝死氣沉沉的社會現(xiàn)狀,表達的詩人想要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6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苯翊嬖?00余首,

11、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注釋】暝(mng):日落,天色將晚??丈剑嚎諘?,空寂的山野。新:剛剛。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浣(hu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譯文】空曠的群山淋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間。灑下青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匆匆流淌,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必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芬芳菲不妨任隨它消逝,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局黝}】通過描繪秋雨初

12、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美景和山村居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7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簡介: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注釋】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zhèn)。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

13、,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漁火:漁船上的燈火;對愁眠:伴隨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shù)次重建,現(xiàn)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jié))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咀g文】月亮漸漸落下,烏鴉啼叫,到處彌漫著寒霜,江邊的楓樹黑乎乎一片,漁船上的燈火

14、不停搖動,我與愁思相伴難以入眠,姑蘇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里寺里的鐘聲悠揚回蕩,傳到客船上來?!局黝}】寫的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聞,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寂與憂愁的心情。8長相思清 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zhèn)魃?,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

15、等?!咀⑨尅块L相思:詞牌名,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雙調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程:道路、路程。(y)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千帳燈:皇帝出巡臨時住宿的行帳的燈火,千帳言軍營之多。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聒(gu):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咀g文】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fā),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xiāng)的將士們

16、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xiāng),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局黝}】描寫了將士們在異地的風雪之夜輾轉難眠的情景,寓情于景敘事抒情體現(xiàn)了,羈旅途懷鄉(xiāng)之情。9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者簡介: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xiāng)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咀⑨尅繚O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jù)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

17、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gu)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箬(ru)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不須:不一定要?!咀g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主題】詩中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此詞在秀麗的

18、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10 觀書有感 【南宋】朱熹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簡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

19、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注釋】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移動。渠:它。指方塘里的水。那得:怎么會。 如許:像這樣。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咀g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举p析】這是一首抒發(fā)讀書體會的哲理詩,詩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

20、地表達了一種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悅的讀書感受。從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風景之作,實際上說的是讀書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這首詩包含著雋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寄托著詩人對讀書人的殷切希望。 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咀⑨尅俊棒眶尽?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咀g文】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zhàn)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举p析】本詩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

21、道理。此詩之中,詩人揭示,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要講究方法,重視靈感,若是方法錯誤,則就算發(fā)費再大的功夫也只是徒勞,若是方法正確,得到真知則是水到渠成,再輕松不過的事情了。11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王之渙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志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xiàn)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注釋】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