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試題_第1頁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試題_第2頁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試題_第3頁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試題_第4頁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比較資金成本法考慮了風險的影響 B、比較資金成本法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C、比較資金成本法有把最優(yōu)方案漏掉的可能 D、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沒有考慮風險的影響 答案:ABCD解析:每股利潤無差別點假定每股利潤最大股票價格就最高,把資本結構對于風險的影響置之度外;比較資金成本法確定的最佳資本結構是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在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考慮了風險因素,但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擬訂的籌資方案數量有限,有把最優(yōu)方案漏掉的可能。所以選項ABCD均正確。_每股利潤無差別點考慮了資金結構對每股利潤的影響,但沒有考慮資金結構對風險的影響。() 答案

2、:解析:每股利潤無差別點只考慮了資金結構對每股利潤的影響,但沒有考慮資金結構對風險的影響。_通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我們可以準確地確定一個公司業(yè)已存在的財務杠桿、每股收益、資金成本與企業(yè)價值之間的關系。( ) 答案:×解析:通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我們可以準確地確定一個公司業(yè)已存在的財務杠桿、每股收益和資金成本。企業(yè)價值的大小,從根本上取決于企業(yè)的報酬率和風險,通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只可以反映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每股收益的影響,而沒有綜合考慮風險的變化以及它們與企業(yè)價值之間的相互關系。_確定企業(yè)最優(yōu)資金結構的方法有( )。 A、高低點法 B、企業(yè)價值分析法 C、比較資金成本法 D

3、、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 答案:BCD解析:比較資金成本法、每股利潤無差別法、企業(yè)價值分析法均可確定最優(yōu)資金結構。 _利用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進行企業(yè)資金結構分析時,( )。 A、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小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比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有利 B、當預計息稅前利潤高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比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有利 C、當預計銷售額低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比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有利 D、當預計銷售額高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比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有利 答案:ABCD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正確回答本題,關鍵是要正確理解每

4、股利潤無差別點的含義及其決策方法。同時,還必須強調的是,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既可以用息稅前利潤表示,也可以用銷售額表示。_當銷售額大于每股利潤無差異點時,企業(yè)通過負債籌資比權益資本籌資更為有利,因為將使企業(yè)資金成本降低。( ) 答案:×解析:當銷售額大于每股利潤無差異點時,利用負債籌資會提高每股利潤,但隨著每股利潤的提高,企業(yè)風險也相應增加,資金成本反而會加大。_利用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進行企業(yè)資金結構分析時,( )。 A、當預計息稅前利潤低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比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有利 B、當預計息稅前利潤高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比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有利 C、

5、當預計銷售額低于每股銷售額無差別點時,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比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有利 D、當預計銷售額高于每股銷售額無差別點時,采用負債籌資方式比采用權益籌資方式有利 答案:ABCD解析:正確回答本題,關鍵是要正確理解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含義及其決策方法。_利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進行企業(yè)資本結構分析()。 A、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B、當預計銷售額高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負債籌資方式比普通股籌資方式好 C、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 D、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 答案:ABCD解析:利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進行企業(yè)資本結構分析時,以每股收益的高低作為衡量標準對籌資方式進行選擇,認為能提

6、高每股收益的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合理;由于銷售額高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額時,運用負債籌資可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因此,負債籌資方式比普通股籌資方式好;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不同融資方式的每股收益相等,因此,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這種方法以每股收益的高低作為衡量標準對籌資方式進行選擇,其缺陷在于沒有考慮風險因素。_主觀題某公司目前的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為1元的普通股800萬股和平均利率為10%的3000萬元債務。該公司現在擬投產一個新產品,該項目需要投資4000萬元,預期投產后每年可增加營業(yè)利潤(息稅前利潤)400萬元。該公司目前的息稅前利潤為16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證

7、券發(fā)行費可忽略不計。 該項目備選的籌資方案有二個: (1)按11%的利率發(fā)行債券; (2)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fā)普通股。 要求: (1)計算不同方案籌資后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2)計算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指普通股,下同)收益無差別點。 (3)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杠桿和按二個方案籌資后的財務杠桿。 (4)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分析,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么? (5)如果新產品可提供1000萬元的新增息稅前利潤,在不考慮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應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 答案:(1)計算每股權益 (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債務籌資與普通股籌資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N1800 N21000

8、I13004000×11%740 I2300EBIT (萬元)(3)財務杠桿的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杠桿1600/(1600300)1.23發(fā)行債券籌資的財務杠桿2000/(20003004000×11%)1.59普通股籌資的財務杠桿2000/(2000300)1.18(4)該公司應當采用增發(fā)普通股籌資。該方式在新增發(fā)收益400萬元時,每股收益較高,風險(財務杠桿)較低,最符合財務目標。(5)當項目新增EBIT為1000萬元時,應選擇債務籌資方案。解析:_某公司目前發(fā)行在外普通股1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已平價發(fā)行利率5%的債券2000萬元。該公司打算為一個新的投資項目融資

9、5000萬元,新項目投資后公司每年息稅前利潤預計為1000萬元?,F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按8%的利率平價發(fā)行債券(方案1);按每股10元發(fā)行新股(方案2)。公司適用所得稅稅率為30%。 要求: (1)計算兩個方案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2)判斷應采用哪個方案進行籌資(不考慮資本結構對風險的影響)。 答案:(1)(EBIT2000×5%5000×8%)×(130%)/1000(EBIT2000×5%)×(130%)/(1000+5000/10)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1300(萬元)(3)由于息稅前利潤1000萬元小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息稅前

10、利潤1300萬元,所以應該采用權益籌資,即應采用方案2。解析:_A公司2006年年末資產負債表有關資料如下: 已知2006年的銷售額為10000萬元,銷售凈利率為5%,分配的股利為100萬元。如果2007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為10%,銷售凈利率為6%,所得稅率為30%。公司采用的是固定股利政策。 要求: (1)預計2007年的凈利潤及其應分配的股利; (2)按銷售額比率法預測2007年需增加的資金以及需要從外部追加的資金; (3)若從外部追加的資金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甲方案是以每股市價1.4元發(fā)行普通股股票;乙方案是平價發(fā)行債券,票面利率為5%,計算甲乙兩個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假

11、定追加投資不會影響原有的其他條件); (4)如果A公司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00萬元,確定A公司應該選擇的外部追加籌資方案。 答案:(1)2007年的凈利潤=10000×(1+10%)×6%=660(萬元)應分配的股利=2006年分配的股利=100(萬元)(2)變動資產占銷售額的百分比=(3000+2000+3000)/10000×100%=80%變動負債占銷售額的百分比=1000/10000×100%=10%銷售增加額=10000×10%=1000(萬元)2007年需要增加的資金=1000×(80%-10%)=700(萬元)2

12、007年增加的留存收益=660-100=560(萬元)2007年需要從外部追加的資金=700-560=140(萬元)(3)甲方案需要增發(fā)的普通股股數=140/1.4=100(萬股)乙方案增加的利息=140×5%=7(萬元) 得到:甲乙兩個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為94萬元(4)由于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100萬元)大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94萬元),因此,應該選擇發(fā)行債券的外部追加籌資方式,即選擇乙方案。解析:_已知:甲、乙、丙三個企業(yè)的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甲企業(yè)歷史上現金占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資料二:乙企業(yè)200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

13、簡表)如表4所示: 該企業(yè)2007年的相關預測數據為:銷售收入20000萬元,新增留存收益100萬元;不變現金總額1000元,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0.05,其他與銷售收入變化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預測數據如表5所示: 資料三:丙企業(yè)2006年末總股本為300萬股,該年利息費用為500萬元,假定該部分利息費用在2007年保持不變,預計2007年銷售收入為15000元,預計息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為12%。該企業(yè)決定于2007年初從外部籌集資金850萬元。具體籌資方案有兩個: 方案1:發(fā)行普通股股票100萬股,發(fā)行價每股8.5元。2006年每股股利(D0)為0.5元,預計股利增長率為5%。 方

14、案2:發(fā)行債券850萬元,債券利率10%,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3%。 假定上述兩方案的籌資費用均忽略不計。 要求: (1)根據資料一,運用高低點法測算甲企業(yè)的下列指標: 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 (2)根據資料二為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 按步驟建立總資產需求模型;測算2007年資金需求總量;測算2007年外部籌資量。 (3)根據資料三為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 計算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做出最優(yōu)籌資方案決策,并說明理由;計算方案1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 答案:(1)首先判斷高低點,因為本題中2006年的銷售收入最高,200

15、2年的銷售收入最低,所以高點是2006年,低點是2002年。每元銷售收入占用現金(750700)/(1200010000)0.025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7000.025×10000450(萬元)或7500.025×12000450(萬元)(2)總資金需求模型根據表5中列示的資料可以計算總資金需求模型中:a1000570150045003003906880b0.050.140.250.10.030.31所以總資金需求模型為:y=68800.31x2007資金需求總量68800.31×2000013080(萬元)2007年需要增加的資金68800.31×

16、20000120001080(萬元)2007年外部籌資量1080100980(萬元)(3)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15000×12%=1800(萬元)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數300100400(萬股)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500(萬元)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股數300(萬股)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利息500850×10585(萬元)每股收益大差別點的EBIT(400×585300×500)/(400300)840(萬元)或者可以通過列式解方程計算,即:(EBIT500)×(133)/400(EBIT585)×(133)/300解得:EBIT840

17、(萬元)由于2007年息稅前利潤1800萬元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840萬元,故應選擇方案2(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因為此時選擇債券籌資方式可以提高企業(yè)的每股收益。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0.5×(15)/8.55%11.18%解析:_華明公司目前生產甲產品,其售價為12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92萬元,產銷量為20000件,固定成本為340000元(不含負債利息)。目前的資金總額為1000000元,其中負債為400000元,平均利息率為8%;所有者權益全部由普通股股本組成,每股面值1元,共計600000股。該公司準備新籌集500000元資金,以擴大生產規(guī)模,同時改善資本結構?,F有

18、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1:按面值發(fā)行債券,債券平均利息率為12%; 方案2:按每股2元的價格發(fā)行普通股,共計發(fā)行250000股; 預計新籌資金到位后,固定成本將增加100000元(不含負債利息),華明公司所得稅率為40%。 要求: (1)計算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 (2)計算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3)預計籌資后,企業(yè)的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如果以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決策標準,華明公司應該選擇哪一個籌資方案? (4)預計籌資后,企業(yè)的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由于華明公司管理層覺得目前的風險較大,新籌資應以控制風險為主,故要求新籌資方案的經

19、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均應比目前低。此時,華明公司應該選擇哪一個籌資方案? 答案:(1)計算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設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為x,則有下式成立:(28x-340000-32000-100000-60000)(1-40%)/600000=(28x-340000-32000-100000)(1-40%)/850000解得:x24143(件)(2)計算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20000×28/(20000×28-340000)=560000/220000=2.55華明公司目前的財務杠

20、桿=(20000×28-340000)/(20000×28-340000-32000)=220000/188000=1.17華明公司目前的復合杠桿=20000×28/(20000×28-340000-32000)=560000/188000=2.98或:華明公司目前的復合杠桿=2.55×1.17=2.98(3)籌資后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以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決策標準時籌資方案的選擇由于兩個籌資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24143件,產銷量達到30000件時,選擇債券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高于普通股籌資方案,故應選擇債券籌資方案。(4)籌資后產銷量

21、可達到30000件,但以控制風險為主時籌資方案的選擇為比較不同方案的風險大小,應分別計算兩個方案的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并通過比較,確定最后應選擇的籌資方案。 由上表可知,華明公司若利用普通股籌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均有所下降,而利用債券籌資,卻會導致財務風險增大。因此,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應選擇普通股籌資。解析:_已知某公司當前資本結構如下表: 因生產發(fā)展需要,公司年初準備增加資金2500萬元,現有兩個方案:甲方案為增加發(fā)行1000萬股普通股,每股發(fā)行價2.5元;乙方案為按面值發(fā)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為10%的公司債券2500萬元。假定股票與債券的發(fā)行費用均可忽略不計,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

22、率33%。 要求: (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2)計算處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財務杠桿系數; (3)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2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4)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6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答案:(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解之得: 1455(萬元)(2)處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財務杠桿系數 (3)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200萬元小于 1455(萬元),所以應采用甲方案(增發(fā)普通股)。(4)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600萬元大于 1455(萬元),所以應采用乙方案(發(fā)行公司債券

23、)。解析:_萬達公司2005年產品銷售收入為1000萬元,邊際貢獻率為25%,固定成本為50萬元(不含負債利息)。該企業(yè)負債總額為500萬元,平均利息率為6%;所有者權益為500萬元,其中普通股股本300萬元(每股面值1元),優(yōu)先股股本為100萬元(每股面值1元,股息率為8%)。萬達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0%。 2006年,萬達公司擬擴大生產規(guī)模,需籌集400萬元資金,可供選擇的籌資方案有兩個:一是平價發(fā)行債券,利率為15%;二是按每股4元的價格發(fā)行普通股100萬股(每股面值1元)。 要求: (1)計算萬達公司2005年度的每股收益,2006年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以及復合杠桿系數; (2

24、)計算債券籌資與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并指出在何種情況下應發(fā)行債券融資,何種情況下應發(fā)行普通股融資; (3)假定企業(yè)籌資后,銷售額可以達到1500萬元,要求計算萬達公司的2006年每股收益,2007年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以及2006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假定普通股股利支付率為50%)。 答案:(1)計算2005年度的每股收益、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以及復合杠桿系數2005年度息稅前利潤=1000×25%-50=200(萬元)2005年度稅后利潤=(200-500×6%)(1-30%)=119(萬元)2005年度每股收益=(119-100

25、×8%)/300=0.37(元/股)2006年度經營杠桿系數=1000×25%/200=1.252006年度財務杠桿系數= =1.262006年度復合杠桿系數=1000×25%/158.57=1.58(2)計算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并作出籌資決策設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為x = 解得:x=1325.71(萬元)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若2006年度企業(yè)籌資后的銷售額大于1325.71萬元時,萬達公司應發(fā)行債券籌資;小于時,應發(fā)行普通股籌資;等于時,采用兩種方式沒有差別。(3)計算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時的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每股收益以及200

26、6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由于萬達公司的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根據第二步的計算結果,該公司應該發(fā)行債券籌需資金。故本步驟的所有計算均以發(fā)行債券為前提。2006年度息稅前利潤=1500×25%-50=325(萬元)2006年度稅后利潤=(325-500×6%-400×15%)(1-30%)=164.5(萬元)2006年度每股收益=(164.5-100×8%)/300=0.52(元/股)2007年度經營杠桿系數=1500×25%/325=1.152007年度財務杠桿系數= =1.452007年復合杠桿系數=1.15×1.45=1.67200

27、6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2005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留存收益增加額=500+164.5×(1-50%)-100×8%=574.25(萬元)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外部融資需要量預測以及最佳資本結構決策。由于萬達公司存在優(yōu)先股,在計算財務杠桿系數時,分母為減去優(yōu)先股股利的稅前金額;解答第3問時,要充分考慮第2問的決策結論,因為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時就應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所以第3問的所有計算均以此為出發(fā)點。(優(yōu)先股的問題教材中沒有涉及,但多數輔導書中仍有此內容,同學們可以進行一下了解,萬一考試超綱了,我們也會做)_歷年考題已知:甲、乙、丙三個企業(yè)的相關資料如下:資料一:甲企業(yè)歷

28、史上現金占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資料二:乙企業(yè)200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簡表)如表4所示: 該企業(yè)2007年的相關預測數據為:銷售收入20000萬元,新增留存收益100萬元;不變現金總額1000元,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0.05,其他與銷售收入變化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預測數據如表5所示: 資料三:丙企業(yè)2006年末總股本為300萬股,該年利息費用為500萬元,假定該部分利息費用在2007年保持不變,預計2007年銷售收入為15000元,預計息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為12%。該企業(yè)決定于2007年初從外部籌集資金850萬元。具體籌資方案有兩個:方案1:發(fā)行普通股股票10

29、0萬股,發(fā)行價每股8.5元。2006年每股股利(D0)為0.5元,預計股利增長率為5%。方案2:發(fā)行債券850萬元,債券利率10%,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上述兩方案的籌資費用均忽略不計。要求:(1)根據資料一,運用高低點法測算甲企業(yè)的下列指標: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2)根據資料二為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按步驟建立總資產需求模型;測算2007年資金需求總量;測算2007年外部籌資量。(3)根據資料三為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計算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做出最優(yōu)籌資方案決策,并說明理由;計算方案1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

30、。答案:(1)首先判斷高低點,因為本題中2006年的銷售收入最高,2002年的銷售收入最低,所以高點是2006年,低點是2002年。每元銷售收入占用現金(750700)/(1200010000)0.025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7000.025×10000450(萬元)或7500.025×12000450(萬元)(2)總資金需求模型根據表5中列示的資料可以計算總資金需求模型中:a1000570150045003003906880b0.050.140.250.10.030.31所以總資金需求模型為:y=68800.31x2007資金需求總量68800.31×2000

31、013080(萬元)2007年需要增加的資金68800.31×20000120001080(萬元)2007年外部籌資量1080100980(萬元)(3)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15000×12%=1800(萬元)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數300100400(萬股)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500(萬元)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股數300(萬股)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利息500850×10585(萬元)每股收益大差別點的EBIT(400×585300×500)/(400300)840(萬元)或者可以通過列式解方程計算,即:(EBIT500)×(133)/4

32、00(EBIT585)×(133)/300解得:EBIT840(萬元)由于2007年息稅前利潤1800萬元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840萬元,故應選擇方案2(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因為此時選擇債券籌資方式可以提高企業(yè)的每股收益。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0.5×(15)/8.55%11.18%主觀題某公司目前的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為1元的普通股800萬股和平均利率為10%的3000萬元債務。該公司現在擬投產一個新產品,該項目需要投資4000萬元,預期投產后每年可增加營業(yè)利潤(息稅前利潤)400萬元。該公司目前的息稅前利潤為16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證券發(fā)行費可

33、忽略不計。 該項目備選的籌資方案有二個: (1)按11%的利率發(fā)行債券; (2)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fā)普通股。 要求: (1)計算不同方案籌資后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2)計算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指普通股,下同)收益無差別點。 (3)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杠桿和按二個方案籌資后的財務杠桿。 (4)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分析,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么? (5)如果新產品可提供1000萬元的新增息稅前利潤,在不考慮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應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 答案:(1)計算每股權益 (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債務籌資與普通股籌資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N1800 N21000I1300

34、4000×11%740 I2300EBIT (萬元)(3)財務杠桿的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杠桿1600/(1600300)1.23發(fā)行債券籌資的財務杠桿2000/(20003004000×11%)1.59普通股籌資的財務杠桿2000/(2000300)1.18(4)該公司應當采用增發(fā)普通股籌資。該方式在新增發(fā)收益400萬元時,每股收益較高,風險(財務杠桿)較低,最符合財務目標。(5)當項目新增EBIT為1000萬元時,應選擇債務籌資方案。解析:_某公司目前發(fā)行在外普通股1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已平價發(fā)行利率5%的債券2000萬元。該公司打算為一個新的投資項目融資5000萬

35、元,新項目投資后公司每年息稅前利潤預計為1000萬元?,F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按8%的利率平價發(fā)行債券(方案1);按每股10元發(fā)行新股(方案2)。公司適用所得稅稅率為30%。 要求: (1)計算兩個方案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2)判斷應采用哪個方案進行籌資(不考慮資本結構對風險的影響)。 答案:(1)(EBIT2000×5%5000×8%)×(130%)/1000(EBIT2000×5%)×(130%)/(1000+5000/10)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1300(萬元)(3)由于息稅前利潤1000萬元小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130

36、0萬元,所以應該采用權益籌資,即應采用方案2。解析:_A公司2006年年末資產負債表有關資料如下: 已知2006年的銷售額為10000萬元,銷售凈利率為5%,分配的股利為100萬元。如果2007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為10%,銷售凈利率為6%,所得稅率為30%。公司采用的是固定股利政策。 要求: (1)預計2007年的凈利潤及其應分配的股利; (2)按銷售額比率法預測2007年需增加的資金以及需要從外部追加的資金; (3)若從外部追加的資金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甲方案是以每股市價1.4元發(fā)行普通股股票;乙方案是平價發(fā)行債券,票面利率為5%,計算甲乙兩個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假定追加投資

37、不會影響原有的其他條件); (4)如果A公司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00萬元,確定A公司應該選擇的外部追加籌資方案。 答案:(1)2007年的凈利潤=10000×(1+10%)×6%=660(萬元)應分配的股利=2006年分配的股利=100(萬元)(2)變動資產占銷售額的百分比=(3000+2000+3000)/10000×100%=80%變動負債占銷售額的百分比=1000/10000×100%=10%銷售增加額=10000×10%=1000(萬元)2007年需要增加的資金=1000×(80%-10%)=700(萬元)2007年增

38、加的留存收益=660-100=560(萬元)2007年需要從外部追加的資金=700-560=140(萬元)(3)甲方案需要增發(fā)的普通股股數=140/1.4=100(萬股)乙方案增加的利息=140×5%=7(萬元) 得到:甲乙兩個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為94萬元(4)由于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100萬元)大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94萬元),因此,應該選擇發(fā)行債券的外部追加籌資方式,即選擇乙方案。解析:_已知:甲、乙、丙三個企業(yè)的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甲企業(yè)歷史上現金占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資料二:乙企業(yè)200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簡表)如表

39、4所示: 該企業(yè)2007年的相關預測數據為:銷售收入20000萬元,新增留存收益100萬元;不變現金總額1000元,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0.05,其他與銷售收入變化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預測數據如表5所示: 資料三:丙企業(yè)2006年末總股本為300萬股,該年利息費用為500萬元,假定該部分利息費用在2007年保持不變,預計2007年銷售收入為15000元,預計息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為12%。該企業(yè)決定于2007年初從外部籌集資金850萬元。具體籌資方案有兩個: 方案1:發(fā)行普通股股票100萬股,發(fā)行價每股8.5元。2006年每股股利(D0)為0.5元,預計股利增長率為5%。 方案2:發(fā)行

40、債券850萬元,債券利率10%,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3%。 假定上述兩方案的籌資費用均忽略不計。 要求: (1)根據資料一,運用高低點法測算甲企業(yè)的下列指標: 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 (2)根據資料二為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 按步驟建立總資產需求模型;測算2007年資金需求總量;測算2007年外部籌資量。 (3)根據資料三為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 計算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做出最優(yōu)籌資方案決策,并說明理由;計算方案1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 答案:(1)首先判斷高低點,因為本題中2006年的銷售收入最高,2002年的銷售

41、收入最低,所以高點是2006年,低點是2002年。每元銷售收入占用現金(750700)/(1200010000)0.025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7000.025×10000450(萬元)或7500.025×12000450(萬元)(2)總資金需求模型根據表5中列示的資料可以計算總資金需求模型中:a1000570150045003003906880b0.050.140.250.10.030.31所以總資金需求模型為:y=68800.31x2007資金需求總量68800.31×2000013080(萬元)2007年需要增加的資金68800.31×20000

42、120001080(萬元)2007年外部籌資量1080100980(萬元)(3)2007年預計息稅前利潤=15000×12%=1800(萬元)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數300100400(萬股)增發(fā)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500(萬元)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股數300(萬股)增發(fā)債券方式下的利息500850×10585(萬元)每股收益大差別點的EBIT(400×585300×500)/(400300)840(萬元)或者可以通過列式解方程計算,即:(EBIT500)×(133)/400(EBIT585)×(133)/300解得:EBIT840(萬元)由

43、于2007年息稅前利潤1800萬元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840萬元,故應選擇方案2(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因為此時選擇債券籌資方式可以提高企業(yè)的每股收益。增發(fā)新股的資金成本0.5×(15)/8.55%11.18%解析:_華明公司目前生產甲產品,其售價為12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92萬元,產銷量為20000件,固定成本為340000元(不含負債利息)。目前的資金總額為1000000元,其中負債為400000元,平均利息率為8%;所有者權益全部由普通股股本組成,每股面值1元,共計600000股。該公司準備新籌集500000元資金,以擴大生產規(guī)模,同時改善資本結構?,F有兩個方案可

44、供選擇: 方案1:按面值發(fā)行債券,債券平均利息率為12%; 方案2:按每股2元的價格發(fā)行普通股,共計發(fā)行250000股; 預計新籌資金到位后,固定成本將增加100000元(不含負債利息),華明公司所得稅率為40%。 要求: (1)計算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 (2)計算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3)預計籌資后,企業(yè)的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如果以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決策標準,華明公司應該選擇哪一個籌資方案? (4)預計籌資后,企業(yè)的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由于華明公司管理層覺得目前的風險較大,新籌資應以控制風險為主,故要求新籌資方案的經營風險和財

45、務風險均應比目前低。此時,華明公司應該選擇哪一個籌資方案? 答案:(1)計算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設債務籌資和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產銷量為x,則有下式成立:(28x-340000-32000-100000-60000)(1-40%)/600000=(28x-340000-32000-100000)(1-40%)/850000解得:x24143(件)(2)計算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華明公司目前的經營杠桿=20000×28/(20000×28-340000)=560000/220000=2.55華明公司目前的財務杠桿=(20

46、000×28-340000)/(20000×28-340000-32000)=220000/188000=1.17華明公司目前的復合杠桿=20000×28/(20000×28-340000-32000)=560000/188000=2.98或:華明公司目前的復合杠桿=2.55×1.17=2.98(3)籌資后產銷量可達到30000件,以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決策標準時籌資方案的選擇由于兩個籌資方案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為24143件,產銷量達到30000件時,選擇債券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高于普通股籌資方案,故應選擇債券籌資方案。(4)籌資后產銷量可達到30

47、000件,但以控制風險為主時籌資方案的選擇為比較不同方案的風險大小,應分別計算兩個方案的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并通過比較,確定最后應選擇的籌資方案。 由上表可知,華明公司若利用普通股籌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均有所下降,而利用債券籌資,卻會導致財務風險增大。因此,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應選擇普通股籌資。解析:_已知某公司當前資本結構如下表: 因生產發(fā)展需要,公司年初準備增加資金2500萬元,現有兩個方案:甲方案為增加發(fā)行1000萬股普通股,每股發(fā)行價2.5元;乙方案為按面值發(fā)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為10%的公司債券2500萬元。假定股票與債券的發(fā)行費用均可忽略不計,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率33%。

48、 要求: (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2)計算處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財務杠桿系數; (3)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2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4)如果公司預計息稅前利潤為1600萬元,指出該公司應采用的籌資方案; 答案:(1)計算兩種籌資方案下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解之得: 1455(萬元)(2)處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時乙方案的財務杠桿系數 (3)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200萬元小于 1455(萬元),所以應采用甲方案(增發(fā)普通股)。(4)因為預計息稅前利潤1600萬元大于 1455(萬元),所以應采用乙方案(發(fā)行公司債券)。解析:

49、_萬達公司2005年產品銷售收入為1000萬元,邊際貢獻率為25%,固定成本為50萬元(不含負債利息)。該企業(yè)負債總額為500萬元,平均利息率為6%;所有者權益為500萬元,其中普通股股本300萬元(每股面值1元),優(yōu)先股股本為100萬元(每股面值1元,股息率為8%)。萬達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0%。 2006年,萬達公司擬擴大生產規(guī)模,需籌集400萬元資金,可供選擇的籌資方案有兩個:一是平價發(fā)行債券,利率為15%;二是按每股4元的價格發(fā)行普通股100萬股(每股面值1元)。 要求: (1)計算萬達公司2005年度的每股收益,2006年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以及復合杠桿系數; (2)計算債券

50、籌資與普通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并指出在何種情況下應發(fā)行債券融資,何種情況下應發(fā)行普通股融資; (3)假定企業(yè)籌資后,銷售額可以達到1500萬元,要求計算萬達公司的2006年每股收益,2007年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以及2006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假定普通股股利支付率為50%)。 答案:(1)計算2005年度的每股收益、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以及復合杠桿系數2005年度息稅前利潤=1000×25%-50=200(萬元)2005年度稅后利潤=(200-500×6%)(1-30%)=119(萬元)2005年度每股收益=(119-100×

51、;8%)/300=0.37(元/股)2006年度經營杠桿系數=1000×25%/200=1.252006年度財務杠桿系數= =1.262006年度復合杠桿系數=1000×25%/158.57=1.58(2)計算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并作出籌資決策設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銷售額為x = 解得:x=1325.71(萬元)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若2006年度企業(yè)籌資后的銷售額大于1325.71萬元時,萬達公司應發(fā)行債券籌資;小于時,應發(fā)行普通股籌資;等于時,采用兩種方式沒有差別。(3)計算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時的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每股收益以及2006年末的所

52、有者權益總額由于萬達公司的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根據第二步的計算結果,該公司應該發(fā)行債券籌需資金。故本步驟的所有計算均以發(fā)行債券為前提。2006年度息稅前利潤=1500×25%-50=325(萬元)2006年度稅后利潤=(325-500×6%-400×15%)(1-30%)=164.5(萬元)2006年度每股收益=(164.5-100×8%)/300=0.52(元/股)2007年度經營杠桿系數=1500×25%/325=1.152007年度財務杠桿系數= =1.452007年復合杠桿系數=1.15×1.45=1.672006年末的所

53、有者權益總額=2005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留存收益增加額=500+164.5×(1-50%)-100×8%=574.25(萬元)解析:本題的考核點是外部融資需要量預測以及最佳資本結構決策。由于萬達公司存在優(yōu)先股,在計算財務杠桿系數時,分母為減去優(yōu)先股股利的稅前金額;解答第3問時,要充分考慮第2問的決策結論,因為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時就應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所以第3問的所有計算均以此為出發(fā)點。(優(yōu)先股的問題教材中沒有涉及,但多數輔導書中仍有此內容,同學們可以進行一下了解,萬一考試超綱了,我們也會做)_歷年考題已知:甲、乙、丙三個企業(yè)的相關資料如下:資料一:甲企業(yè)歷史上現金占

54、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資料二:乙企業(yè)200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簡表)如表4所示: 該企業(yè)2007年的相關預測數據為:銷售收入20000萬元,新增留存收益100萬元;不變現金總額1000元,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0.05,其他與銷售收入變化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預測數據如表5所示: 資料三:丙企業(yè)2006年末總股本為300萬股,該年利息費用為500萬元,假定該部分利息費用在2007年保持不變,預計2007年銷售收入為15000元,預計息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為12%。該企業(yè)決定于2007年初從外部籌集資金850萬元。具體籌資方案有兩個:方案1:發(fā)行普通股股票100萬股,發(fā)行價每股8.5元。2006年每股股利(D0)為0.5元,預計股利增長率為5%。方案2:發(fā)行債券850萬元,債券利率10%,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上述兩方案的籌資費用均忽略不計。要求:(1)根據資料一,運用高低點法測算甲企業(yè)的下列指標:每元銷售收入占用變動現金;銷售收入占用不變現金總額。(2)根據資料二為乙企業(yè)完成下列任務:按步驟建立總資產需求模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