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選修ⅱ人教新課標6.1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同步學案_第1頁
地理選修ⅱ人教新課標6.1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同步學案_第2頁
地理選修ⅱ人教新課標6.1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同步學案_第3頁
地理選修ⅱ人教新課標6.1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同步學案_第4頁
地理選修ⅱ人教新課標6.1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同步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 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 【學習目標】1. 了解主要的海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2. 分析風暴潮、海嘯、海冰災害的形成、危害和預防措施。3了解科學防災措施,提高災害自救能力?!局攸c難點】風暴潮和海嘯的成因、危害及應對措施?!緦W習過程】高手筆記1.風暴潮 風暴潮的形成:風暴潮是在熱帶氣旋或溫帶氣旋等強烈天氣系統(tǒng)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區(qū)海面水位急劇升降的現(xiàn)象。連續(xù)向岸吹的強風是引發(fā)風暴潮的直接因素。 風暴潮的類型:(1)臺風風暴潮: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臺風鼎盛時期,這類風暴潮的特點是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西北太平洋是臺風最易生成的海區(qū)。(2)溫帶風暴潮:多發(fā)生于春秋季節(jié),夏季也有發(fā)生,一般特點

2、是增水過程比較平緩,增水高度低于臺風風暴潮,中緯度沿海地區(qū)常會出現(xiàn),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的北方海區(qū)沿岸為多。2.海嘯(1)海嘯的形成:水下地震、火山爆發(fā)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灣內和海港時所形成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 全球地震活動帶主要集中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主要是環(huán)繞著太平洋周邊地區(qū),這里是地球上地震活動最強的地區(qū)。(2)海嘯發(fā)生區(qū)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嘯發(fā)生區(qū)的分布基本上是與地震帶一致,其中發(fā)生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地震海嘯多些。日本是世界上發(fā)生地震海嘯最頻繁和危害最重的國家。名師解惑1風暴潮災害剖析:風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漲及相伴的狂風

3、巨浪,可使船只沉沒、沿岸堤防決口、農田被淹、房屋被毀,常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此外,還會造成嚴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鹽漬化。 災害的輕重,除受風暴增水的大小和當?shù)靥煳拇蟪备叱蔽坏闹萍s外,還取決于受災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狀和海底地形、社會及經濟情況,一般來說地理位置正處于海上大風的正面襲擊、海岸形狀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較平緩、人口密度較大、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所受的風暴潮災要嚴重些。 易遭受風暴潮襲擊的地區(qū):(1)孟加拉國。孟加拉灣海岸呈喇叭口狀,面向印度洋,極易受風暴潮的侵襲。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驚全球的特大風暴潮災害發(fā)生,導致恒河三角洲一帶約30萬人喪命,100多萬人

4、無家可歸,是亞洲地區(qū)近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海洋災害。時隔10年后的1981年又發(fā)生一次嚴重風暴潮,由于預報及時,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數(shù)和災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發(fā)生的一次特大風暴潮再次奪去了13萬人的生命。(2)日本伊勢灣頂?shù)拿盼?。這里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條件很適合風暴潮的成長,在1959年9月26日發(fā)生了日本歷史上最嚴重的風暴潮災害:最大風暴增水達3.45米,強臺風引起的激浪,洶涌地撲向堤岸,使60萬戶民房被毀,損失船舶近3 000艘,人員傷亡7萬多,經濟損失近10億美元。(3)美國地處中緯,也是一個頻受風暴潮災害的國家。其東海岸以及墨西哥灣沿岸,瀕臨大西洋,在

5、夏秋季節(jié)多發(fā)生颶風風暴潮,瀕臨大西洋的東北部沿岸則以冬季的溫帶風暴潮為主。特大颶風風暴潮每隔四五年發(fā)生一次,每次損失均高達數(shù)億美元,1969年登陸美國的一次颶風,在密西西比的一個觀測站曾記錄了7.5米的潮高值,創(chuàng)造了美國最高風暴潮位記錄。(4)荷蘭是一個低洼澤國,極易受風暴潮災的影響。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溫帶氣旋襲擊荷蘭,海水內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萬人流離失所,經濟損失2.5億美元。這次強風暴潮過程還侵襲了英國,使300多人喪生,北海沿岸的一些西歐國家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災害。2海嘯成災的原因剖析:地震產生的水體波動與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樣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

6、的水層引起波動,且這種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米,這種波動運行在深水大洋時,波長可達幾十至幾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鐘范圍內變動,最常見的是240分鐘,傳播速度可達每小時1萬千米,比大型噴氣式客機的航速還快。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造成災害,以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難于察覺出這種波動。然而海嘯波進入大陸架后,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集中,波高驟然增大,當進入狹窄淺水海域,海嘯波攜帶巨大能量直沖海灣和岸邊,這時可能出現(xiàn)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擊過來,特別是傳播到漏斗形灣頂處更為突出。如海嘯波在??诤秃硟?/p>

7、反復發(fā)生反射時,還會誘發(fā)海灣內海水的固有振動引發(fā)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3我國會發(fā)生地震海嘯嗎?剖析:據(jù)歷史記載,2 000年以來,我國只發(fā)生過10次地震海嘯,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現(xiàn)一次。這是因為我國海區(qū)處于寬廣大陸架上,水深較淺,大都在200米以內,不利于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我國近海海域雖不具備地震海嘯的海洋條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況還是發(fā)生過的。若發(fā)生7.5級以上強震,渤海和北黃海不會有地震海嘯影響,但臺灣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災害。講練互動【例題】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關系的示意圖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 )解析:新月、滿月時,日、地、月三者的位置處

8、在一條直線上,日、月引潮力疊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現(xiàn)天文大潮。答案:CD綠色通道: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fā)生的周期性漲落現(xiàn)象。一天中,通??梢杂^察到海水漲落兩次。當形成海洋大潮時,日、月、地三者位于一條直線上。變式訓練引發(fā)風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連續(xù)向岸吹的強風 B.連續(xù)吹離岸的強風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噴發(fā)解析:連續(xù)向岸吹的強風是引發(fā)風暴潮的直接因素。答案:A問題探究【問題】據(jù)英國太陽報和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去年(2004年)12月26日海嘯襲擊泰國普吉島海岸當天,來自英國薩里郡奧克斯肖特市的10歲小女孩蒂莉·史密斯也正和自己的母親在泰國海灘上游玩。圣誕節(jié)

9、前兩周,蒂莉正好在學校中上過一堂地理課,課上老師講的也正好是有關海嘯的知識,因此當?shù)谝徊ê苄〉暮[波浪抵達泰國海岸的時候,蒂莉立即意識到更大的海嘯波浪將在后面,會將海灘和低地上的建筑徹底淹沒。于是她立即跑到母親跟前,告訴母親她們即將面臨的危險。母親聽了后,立即向海灘上的100多名游客發(fā)出了警告,那些游客聽了蒂莉母女的警告后,都紛紛離開海灘,撤退到了高地上。 當他們剛剛抵達高地時,只見驚天海嘯奔涌而來,一瞬間就淹沒了他們剛才呆過的地方,將那些逃生的游客驚得目瞪口呆。他們紛紛向蒂莉表示了自己的感謝,認為是她救了他們所有人的性命。面對別人的感謝,小蒂莉謙虛地說道:“我并不是英雄,我只是正好活用了地理

10、課上學到的知識,救了自己和大家而已?!?摘自上海譯報2005年1月6日第13版)那么,海嘯來臨前可能會有哪些前兆?導思:本活動的目的是要提高我們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自救能力。正常情況下,漲退潮之間會相隔6小時12分鐘,但海嘯發(fā)生時這一規(guī)律會突然改變。探究:海水突然退去和里面產生氣泡就是海嘯的前兆,其后的510分鐘非常關鍵,人們應該立即遠離岸邊,盡量向高處逃跑?!具_標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屬于海洋自然災害的有()風暴潮災害、海浪災害、海冰災害、海霧災害、颶風災害地震海嘯災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災害風暴潮災害、海浪災害、干旱災害、海冰災害、海霧災害地震海嘯災害、赤潮、海冰災害、巨浪、溢油災害A

11、BC D2臺風、熱帶氣旋、颶風可能引起的海洋災害有()A海嘯、浮冰 B風暴潮、巨浪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澇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茖W家說,每次大的自然災害常誘發(fā)一系列滑坡、疫病、海嘯等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要做好應對其他災害的準備。據(jù)此回答34題。3海嘯常伴地震而發(fā)生,出現(xiàn)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國地處太平洋西側,海岸線綿長曲折,但多數(shù)地區(qū)發(fā)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為()我國海區(qū)多是寬廣的淺水大陸架外圍成串的島嶼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嘯波的傳播我國東部沿海不會發(fā)生地震我國海區(qū)沒有海溝構造A BC D4某自然災害監(jiān)測站將其災害預報信息及時傳遞到

12、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最佳途徑是()A打電話 B拍電報C通過信息高速公路 D利用航空快遞5關于冰山的說法,正確的是()A冰山屬于咸水冰的一種B露出海面的冰山與海下部分大致相當C冰山是由大陸冰川滑入海中斷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來自南極大陸6對閩、浙發(fā)展灘涂養(yǎng)殖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A地震、火山 B洪澇和泥石流C干旱、低溫 D臺風和強熱帶風暴氣象災害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2010年第5號的強熱帶風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數(shù)萬人死亡。同年13號,強臺風“鲇魚”登陸中國福建,致使上千萬人受災。據(jù)此完成78題。7與熱帶風暴的形成相關的天氣系統(tǒng)是()A冷鋒 B暖鋒C熱帶氣旋 D溫帶反氣旋8下列四幅圖中,能

13、夠表示強臺風“鲇魚”的是()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我國已建立了風暴潮信息系統(tǒng)防波堤、攔河壩和堤壩可以減小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帶來的危害和損失荷蘭防潮閘工程有效保障了鹿特丹地區(qū)100多萬居民免受風暴潮的侵襲A BC D二、綜合題10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09年8月4日,“莫拉克”臺風在太平洋上形成,隨后向西北移動。8月8日10時中央氣象臺及時發(fā)布消息,這次臺風對我國臺灣、福建、浙江等省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1)為什么在北半球太平洋西部形成的臺風多沿東南西北方向移動?(2)臺風屬于什么天氣系統(tǒng),所經之地會產生什么天氣?(3)“莫拉克”到達時,沿海潮高大增。這不僅與“莫拉克”的強度有關

14、,也與它到達時正是天文大潮有關,你能繪圖說明嗎?11(2009年高考海南卷)下圖是“某海灣圍海造地前后的對比圖”。指出圍填海前后的變化,并就其中一項變化,說明其對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緦W習反思】【參考答案】1.A 2.B 3.A4.C 5.C 6.D 7.C 8.C 9.D10. (1)西太平洋臺風在熱帶海區(qū)形成后,在東北信風的作用下沿著副熱帶高壓的南部邊沿移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方向不斷改變,當其到達亞洲東海岸時受到大陸低壓的吸引,向大陸移動,形成東南西北方向的移動。(2)臺風是一種強度大的熱帶氣旋,中心為低壓,周圍氣流向中心移動并旋轉上升,這樣使臺風所經之地出現(xiàn)強風和暴雨天氣。(3)“莫拉克”臺風登陸臺灣時,為8月7、8日,此時引潮力大,正是天文大潮期。繪圖略。11(圍填海前后的變化:濕地消失、山林被破壞、海灘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灣消失等。(答出三項即可)負面影響及對策:濕地消失負面影響:影響生物多樣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鳥類棲息。對策:在新生土地上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建設人工濕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壞負面影響:填海采石場破壞山林景觀,誘發(fā)巖坡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對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