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結構力學教學結構力學教學(jio xu)方案方案第一頁,共122頁。樓蓋的主要結構功能: 1.將樓蓋上的豎向力傳給豎向結構 2.將水平力傳給豎向結構或分派給豎向結構 3.作為(zuwi)豎向結構構件的水平聯(lián)系和支撐第1頁/共122頁第二頁,共122頁。第2頁/共122頁第三頁,共122頁。 圖1.1 梁板結構的應用(yngyng)舉例(a)肋形樓蓋(b)地下室底板(c)擋土墻第3頁/共122頁第四頁,共122頁。 1. 1. 按施工方式分按施工方式分(1 1)現(xiàn)澆式樓蓋)現(xiàn)澆式樓蓋 整體性好、剛度大、防水性好和抗震性強,并能適于房間整體性好、剛度大、防水性好和抗震性強,并能適于房間的平
2、面形狀、設備管道、荷載或施工條件比較特殊的情況。的平面形狀、設備管道、荷載或施工條件比較特殊的情況。缺點是費工、費模缺點是費工、費模 、工期長、施工受季節(jié)、工期長、施工受季節(jié)(jji)(jji)的限制,的限制, 第4頁/共122頁第五頁,共122頁。(2)裝配式樓蓋)裝配式樓蓋 樓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構件,便于樓板采用混凝土預制構件,便于(biny)工業(yè)化生產,工業(yè)化生產,在多層民用建筑和多層工業(yè)廠房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在多層民用建筑和多層工業(yè)廠房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樓面由于整體性、防水性和抗震性較差,不便于種樓面由于整體性、防水性和抗震性較差,不便于(biny)開設孔洞,故對于高層建筑
3、、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以及使開設孔洞,故對于高層建筑、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以及使用上要求防水和開設孔洞的樓面,均不宜采用。用上要求防水和開設孔洞的樓面,均不宜采用。第5頁/共122頁第六頁,共122頁。(3 3)裝配整體式樓蓋)裝配整體式樓蓋 其整體性較裝配式的好,又較現(xiàn)澆式的節(jié)省模板其整體性較裝配式的好,又較現(xiàn)澆式的節(jié)省模板(mbn)(mbn)和支模板和支模板(mbn)(mbn),但這種樓蓋需要進行混,但這種樓蓋需要進行混凝土的二次澆筑,有時還須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對施凝土的二次澆筑,有時還須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對施工進度和造價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這種樓蓋工進度和造價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因
4、此,這種樓蓋僅適用于荷載較大的多層工業(yè)廠房、高層民用建筑及僅適用于荷載較大的多層工業(yè)廠房、高層民用建筑及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采用裝配式樓蓋可以克服現(xiàn)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采用裝配式樓蓋可以克服現(xiàn)澆樓蓋的缺點,而裝配整體式樓蓋則兼具現(xiàn)澆式樓蓋澆樓蓋的缺點,而裝配整體式樓蓋則兼具現(xiàn)澆式樓蓋和裝配式樓蓋的優(yōu)點。和裝配式樓蓋的優(yōu)點。 第6頁/共122頁第七頁,共122頁。2 2混凝土樓蓋按預應力情況混凝土樓蓋按預應力情況(1 1)鋼筋)鋼筋(gngjn)(gngjn)混凝土樓蓋混凝土樓蓋(2 2)預應力混凝土樓蓋。)預應力混凝土樓蓋。 預應力混凝土樓蓋用的最普遍的是無粘結預應力預應力混凝土樓蓋用的最
5、普遍的是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平板樓蓋,當柱網尺寸放大時,它可有效減小混凝土平板樓蓋,當柱網尺寸放大時,它可有效減小板厚,降低建筑層高。板厚,降低建筑層高。 第7頁/共122頁第八頁,共122頁。3 3混凝土樓蓋按結構型式混凝土樓蓋按結構型式 單向板肋梁樓蓋、雙向板肋梁樓蓋、井式樓蓋單向板肋梁樓蓋、雙向板肋梁樓蓋、井式樓蓋、密肋樓蓋和無梁樓蓋、密肋樓蓋和無梁樓蓋( (又稱板柱樓蓋又稱板柱樓蓋) ) (1 1)肋梁樓蓋: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組成:其主)肋梁樓蓋: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組成:其主要傳力途徑為板要傳力途徑為板 次梁次梁 主梁主梁 柱或墻柱或墻 基礎基礎 地基。地基。肋梁樓蓋的特點是用鋼量較
6、低,樓板留洞方便,但肋梁樓蓋的特點是用鋼量較低,樓板留洞方便,但支模較復雜,肋梁樓蓋是現(xiàn)澆樓蓋中使用最普遍的支模較復雜,肋梁樓蓋是現(xiàn)澆樓蓋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一種。 (2 2)井式樓蓋:)井式樓蓋: 兩個方向柱網及梁截面相同,由兩個方向柱網及梁截面相同,由于兩個方向受力的結構,于兩個方向受力的結構, 梁的高度比肋梁樓蓋小,梁的高度比肋梁樓蓋小,故宜用于跨度故宜用于跨度(kud)(kud)較大且柱網呈方形的結構。較大且柱網呈方形的結構。第8頁/共122頁第九頁,共122頁。(3 3)密肋樓蓋:由于梁肋的間距小,板厚很小,梁高也較肋梁樓蓋小,)密肋樓蓋:由于梁肋的間距小,板厚很小,梁高也較肋梁樓蓋
7、小,結構自重較輕,雙向密肋樓蓋近年來采用預制塑料模殼克服了支模復雜的結構自重較輕,雙向密肋樓蓋近年來采用預制塑料模殼克服了支模復雜的缺點而應用增多。缺點而應用增多。 (4) (4)無梁樓蓋:板直接支點于柱上,其傳力途徑是荷載由板傳至柱或墻。無梁樓蓋:板直接支點于柱上,其傳力途徑是荷載由板傳至柱或墻。無梁樓蓋的結構高度小,凈空大,支模簡單,但用鋼量較大,常用于倉庫無梁樓蓋的結構高度小,凈空大,支模簡單,但用鋼量較大,常用于倉庫、商店等柱網布置、商店等柱網布置(bzh)(bzh)接近方形的建筑。當柱網較?。ń咏叫蔚慕ㄖ.斨W較?。?4m)34m),柱頂可,柱頂可不設柱帽;當柱網較大不設柱帽;當
8、柱網較大(68m)(68m)且荷載較大時,柱頂設柱帽以提高板抗沖切且荷載較大時,柱頂設柱帽以提高板抗沖切能力。能力。第9頁/共122頁第十頁,共122頁。圖1.2 結構(jigu)形式第10頁/共122頁第十一頁,共122頁。 單、雙向板的劃分:規(guī)范(gufn)規(guī)定:對于四邊支承的板, 按彈性理論:當長短邊比值l01l022時,可按沿短邊方向的單向板計算; 按塑性理論: l01l023時,可按沿短邊方向的單向板計算。否則,宜按雙向板計算。對于僅有兩對邊支承,另兩對邊為自由邊的板,不論板平面兩個方向的長度比如何,均屬單向板。 第11頁/共122頁第十二頁,共122頁。結構的平面布置結構的平面布置
9、 由單向板及其支承梁組成的樓蓋,稱為單向板肋梁樓蓋。單向由單向板及其支承梁組成的樓蓋,稱為單向板肋梁樓蓋。單向板肋梁樓蓋中,荷載的傳遞路線是:板板肋梁樓蓋中,荷載的傳遞路線是:板次梁次梁主梁主梁柱柱( (墻墻) )。在結構設計時,必須首先確定板、次梁、主梁的跨度,即進行結構在結構設計時,必須首先確定板、次梁、主梁的跨度,即進行結構平面布置。在結構平面布置時,首先考慮滿足房屋的使用要求,梁平面布置。在結構平面布置時,首先考慮滿足房屋的使用要求,梁格布置應力求簡單、規(guī)整、統(tǒng)一,以減少格布置應力求簡單、規(guī)整、統(tǒng)一,以減少(jinsho)(jinsho)構件類型,構件類型,方便設計施工。方便設計施工。
10、 第12頁/共122頁第十三頁,共122頁。 肋梁樓蓋的主梁一般宜布置在整個結構剛度較弱的方向,這樣肋梁樓蓋的主梁一般宜布置在整個結構剛度較弱的方向,這樣可使截面較大、抗彎剛度較好的主梁能與柱形成一片片框架,以加可使截面較大、抗彎剛度較好的主梁能與柱形成一片片框架,以加強承受水平作用力的側向剛度,而由次梁將各片框架連接起來。但強承受水平作用力的側向剛度,而由次梁將各片框架連接起來。但當柱的橫向間距當柱的橫向間距(jin j)大于縱向間距大于縱向間距(jin j)時,主梁沿縱向布置時,主梁沿縱向布置可以減小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室內凈高??梢詼p小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室內凈高。第13頁/共122頁第
11、十四頁,共122頁。 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基礎上,要盡量節(jié)約材料,降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基礎上,要盡量節(jié)約材料,降低造價,構件低造價,構件(gujin)(gujin)選擇經濟合理的跨度:選擇經濟合理的跨度:單向板的跨度取單向板的跨度取1.72.5m1.72.5m,不宜超過,不宜超過3m3m;次梁的跨度取次梁的跨度取46m46m;主梁的跨度取主梁的跨度取58m 58m 。第14頁/共122頁第十五頁,共122頁。 樓蓋結構構件樓蓋結構構件( (梁、板梁、板) )的內力計算方法有兩種:的內力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假定鋼筋混凝土梁板為勻質彈性體,按結構力學的方法計算,一種是假定鋼筋混凝土梁板為勻質彈性體,
12、按結構力學的方法計算,簡稱為按彈性理論的計算方法;簡稱為按彈性理論的計算方法; 另一種是考慮鋼筋混凝土塑性性質另一種是考慮鋼筋混凝土塑性性質(xngzh)(xngzh),按塑性理論的計算方法,按塑性理論的計算方法,對連續(xù)梁、板通常稱之為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方法。,對連續(xù)梁、板通常稱之為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方法。第15頁/共122頁第十六頁,共122頁。后者不適用于下列情況:后者不適用于下列情況: 1直接承受動態(tài)荷載作用的結構;直接承受動態(tài)荷載作用的結構; 2要求要求(yoqi)不出現(xiàn)裂縫的結構構件。如規(guī)范規(guī)定的裂縫控不出現(xiàn)裂縫的結構構件。如規(guī)范規(guī)定的裂縫控制等級為一級或二級的結構。此外
13、,對于負溫條件下工作的結構也制等級為一級或二級的結構。此外,對于負溫條件下工作的結構也不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不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上述情況下的結構構件都應按彈性理論進行計算。上述情況下的結構構件都應按彈性理論進行計算。第16頁/共122頁第十七頁,共122頁。(一)計算簡圖(一)計算簡圖 1 1支承條件支承條件 一般混合結構,樓蓋四周為磚墻承重,梁一般混合結構,樓蓋四周為磚墻承重,梁( (板板) )的支承條件比較明確的支承條件比較明確,可按鉸支,可按鉸支 ( (或簡支或簡支) )考慮。但是,對于與柱現(xiàn)澆整體的肋形樓蓋,梁考慮。但是,對于與柱現(xiàn)澆整體的肋形樓蓋,梁( (板板) )的支承條件與
14、梁柱之間的相對剛度有關的支承條件與梁柱之間的相對剛度有關(yugun)(yugun),情況比較復雜,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應按下述原則確定計算簡圖,以減少因簡圖引起內力計算的。因此,應按下述原則確定計算簡圖,以減少因簡圖引起內力計算的誤差。對于支承在鋼筋混凝土柱上的主梁,其支承條件應根據梁柱抗誤差。對于支承在鋼筋混凝土柱上的主梁,其支承條件應根據梁柱抗彎剛度比而定。計算表明,如果主梁與柱的線剛度比大于彎剛度比而定。計算表明,如果主梁與柱的線剛度比大于3 3,可將主,可將主梁視為鉸支于柱上的連續(xù)梁計算。否則,應按彈性嵌固于柱上的框架梁視為鉸支于柱上的連續(xù)梁計算。否則,應按彈性嵌固于柱上的框架梁計算
15、。梁計算。 第17頁/共122頁第十八頁,共122頁。 對于支承在次梁上的板對于支承在次梁上的板(或支承于主梁上的次梁),或支承于主梁上的次梁),可忽略次梁可忽略次梁(或主梁或主梁)的彎曲變形的彎曲變形(撓撓 度度),且不考慮支承,且不考慮支承處節(jié)點的剛性,將其支座視為不動鉸支座,按連續(xù)板處節(jié)點的剛性,將其支座視為不動鉸支座,按連續(xù)板(或梁或梁)計算由此引起計算由此引起(ynq)的誤差將在計算荷載和內力的誤差將在計算荷載和內力時加以調整。時加以調整。 第18頁/共122頁第十九頁,共122頁。2. 計算計算(j sun)跨度和跨數(shù)跨度和跨數(shù)計算計算(j sun)跨度查表跨度查表跨數(shù):對跨數(shù):對
16、5跨和跨和5跨以內的按實際跨數(shù)取用,多余跨以內的按實際跨數(shù)取用,多余5跨的連續(xù)梁板跨的連續(xù)梁板,只按,只按5跨計算跨計算(j sun),所有中間跨都按第三跨的來配筋。,所有中間跨都按第三跨的來配筋。圖1.4 跨數(shù)取法(qf)圖第19頁/共122頁第二十頁,共122頁。第20頁/共122頁第二十一頁,共122頁。 當樓面承受均布荷載時,對于板,通常取寬度為1m的板帶作為計算單元,為板帶自重(zzhng)(包括面層及粉刷等)及板帶上的均布可變荷載(也叫活載)。 第21頁/共122頁第二十二頁,共122頁。第22頁/共122頁第二十三頁,共122頁。 在確定板傳遞給次梁的荷載和次梁傳遞給主梁的荷載時
17、,一般均忽略結構的連續(xù)性,按簡支進行計算,所以對于次梁,取相鄰板跨中線所分割出來的面積(min j)作為它的受荷面積(min j),次梁所承受的荷載為次梁自重及其受荷面積(min j)上板傳來的荷載。 對于主梁,它承受主梁自重及由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但由于主梁自重與次梁傳來的荷載相比往往較小,故為了簡化計算,一般可將主梁均布自重化為若干集中荷載,加入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合并計算。 第23頁/共122頁第二十四頁,共122頁。 一般假設其支座均為鉸接一般假設其支座均為鉸接 ,這種假設與實際情況并不完,這種假設與實際情況并不完全相符。全相符。 為減少誤差,調整荷載為減少誤差,調整荷載( (即加大恒
18、載、減少活載即加大恒載、減少活載) )的方法的方法加以考慮。也就是說,在進行荷載最不利組合加以考慮。也就是說,在進行荷載最不利組合(zh)(zh)及內力及內力計算時,仍按鉸接支座假定,但用折算荷載代替實際的計算荷計算時,仍按鉸接支座假定,但用折算荷載代替實際的計算荷載載 。第24頁/共122頁第二十五頁,共122頁。第25頁/共122頁第二十六頁,共122頁。第26頁/共122頁第二十七頁,共122頁。1活荷載的最不利位置活荷載的最不利位置 梁板上的荷載有恒荷載和活荷載。其中恒載的大小和位置均梁板上的荷載有恒荷載和活荷載。其中恒載的大小和位置均不變化,而活荷載的大小和位置是隨意變化的,引起構件
19、各截面不變化,而活荷載的大小和位置是隨意變化的,引起構件各截面的內力也是變化的。所以,要使構件在各種情況下保證安全的內力也是變化的。所以,要使構件在各種情況下保證安全(nqun),就必須確定活荷載布置在哪些位置,控制截面,就必須確定活荷載布置在哪些位置,控制截面(支座支座、跨中、跨中)可能產生最大內力??赡墚a生最大內力。 第27頁/共122頁第二十八頁,共122頁。(1)(1)求某跨跨中最大彎矩時,應將活荷載布置求某跨跨中最大彎矩時,應將活荷載布置(bzh)(bzh)在該跨在該跨,然后每隔一跨均應布置,然后每隔一跨均應布置(bzh)(bzh)活載;活載;(2)(2)求某跨跨中最小彎矩時,該跨應
20、不布置求某跨跨中最小彎矩時,該跨應不布置(bzh)(bzh)活載,而活載,而在兩相鄰跨布置在兩相鄰跨布置(bzh)(bzh)活載,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載,然后每隔一跨布置(bzh)(bzh);(3)(3)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負彎矩時,應在該支座相鄰兩跨上布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負彎矩時,應在該支座相鄰兩跨上布置置(bzh)(bzh)活載,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載,然后每隔一跨布置(bzh)(bzh); (4)(4)求某支座剪力時,活載布置求某支座剪力時,活載布置(bzh)(bzh)與求該截面最大負彎與求該截面最大負彎矩時相同。矩時相同。 第28頁/共122頁第二十九頁,共122頁。 活載的最不利位置確定后,對
21、于等跨(包括跨差不大于10)的連續(xù)梁(板),即可直接應用表格查得在恒載和各種活載最不利位置下的內力(nil)系數(shù),并按下列公式求出連續(xù)梁(板)的各控制截面的內力(nil)值 。當均布荷載作用時 :第29頁/共122頁第三十頁,共122頁。第30頁/共122頁第三十一頁,共122頁。 對于連續(xù)梁,活荷載作用位置不同,各控制截面的內力也不相同,按照前述活荷載最不利位置布置后,可畫出各控制截面最不利內力時的內力圖,將這些內力圖在同一基線上畫出,這些內力圖的外包線就是內力包絡圖。 內力包絡圖包括彎矩包絡圖和剪力包絡圖。做彎矩包絡圖的目的在于計算構件正截面配筋,合理確定縱向(zn xin)受力鋼筋彎起和
22、截斷位置,做剪力包絡圖的目的在于計算構件斜截面的配筋,合理布置腹筋。 第31頁/共122頁第三十二頁,共122頁。第32頁/共122頁第三十三頁,共122頁。圖圖1.8 等跨連續(xù)等跨連續(xù)(linx)梁荷載分布及內力圖梁荷載分布及內力圖第33頁/共122頁第三十四頁,共122頁。1 1塑性計算法的基本概念塑性計算法的基本概念 塑性計算法是考慮塑性變形引起結構內力塑性計算法是考慮塑性變形引起結構內力(nil)(nil)重分布重分布的實際情況計算連續(xù)梁內力的實際情況計算連續(xù)梁內力(nil)(nil)的方法。既可消除內力的方法。既可消除內力(nil)(nil)計算與截面承載力計算的不協(xié)調,又可獲得節(jié)省
23、材料方計算與截面承載力計算的不協(xié)調,又可獲得節(jié)省材料方便施工的效果。便施工的效果。 對配筋適量的受彎構件,當受拉縱筋在某個彎矩較大的截對配筋適量的受彎構件,當受拉縱筋在某個彎矩較大的截面達到屈服后,再增加很少彎矩,會在鋼筋屈服截面兩側很短長面達到屈服后,再增加很少彎矩,會在鋼筋屈服截面兩側很短長度內的鋼筋中產生很大的鋼筋應變,形成塑性變形集中區(qū)域,使度內的鋼筋中產生很大的鋼筋應變,形成塑性變形集中區(qū)域,使區(qū)域兩側截面產生較大的相對轉角,這個集中區(qū)域在構件中的作區(qū)域兩側截面產生較大的相對轉角,這個集中區(qū)域在構件中的作用,猶如一個能夠轉動的用,猶如一個能夠轉動的“鉸鉸”,稱之為塑性鉸。,稱之為塑性
24、鉸。第34頁/共122頁第三十五頁,共122頁。內力內力(nil)重分布的兩個階段:重分布的兩個階段:以兩端固支的梁為例:以兩端固支的梁為例: 如只考慮彈性,破壞時均布荷載如只考慮彈性,破壞時均布荷載qu,跨中彎矩,跨中彎矩qulo2/24,支座彎矩支座彎矩-qulo2/12。支座和跨中承受彎矩絕對值之比為。支座和跨中承受彎矩絕對值之比為2。第35頁/共122頁第三十六頁,共122頁。如果支座和跨中都按如果支座和跨中都按qulo2/16配筋,配筋,1.先進行彈性階段工作,支座彎矩先進行彈性階段工作,支座彎矩q1lo2/12= qulo2/16,則,則q1=3/4qu,跨中彎矩,跨中彎矩qulo
25、2/32,支座進入塑性鉸。,支座進入塑性鉸。2.計算簡圖發(fā)生改變,變?yōu)楹喼Я?,再承受計算簡圖發(fā)生改變,變?yōu)楹喼Я?,再承?/4qu跨中彎矩達跨中彎矩達到到qulo2/16,構件達到承載能力極限,構件達到承載能力極限(jxin)狀態(tài)。狀態(tài)。支座和跨中承受彎矩絕對值之比為支座和跨中承受彎矩絕對值之比為1。第36頁/共122頁第三十七頁,共122頁。 對單向板肋梁樓蓋中的連續(xù)板及連續(xù)次梁,當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而分析結構內力時,采用彎矩調幅法。即在按彈性方法計算所得的彎矩包絡圖的基礎上,對首先出現(xiàn)的塑性鉸截面的彎矩值進行調幅;將調幅后的彎矩值加于相應的塑性鉸截面,再用一般力學方法分析對結構其他部分內力
26、的影響;經過綜合分析研究(ynji)選取連續(xù)梁中各截面的內力值,然后進行配筋計算。 第37頁/共122頁第三十八頁,共122頁。(1)必須保證塑性)必須保證塑性(sxng)鉸具有足夠的轉動能力,使整個結構或局部形成機動可變體系才喪失承載力。按照彎矩調幅法設計的結構,受力鋼筋宜采用鉸具有足夠的轉動能力,使整個結構或局部形成機動可變體系才喪失承載力。按照彎矩調幅法設計的結構,受力鋼筋宜采用HRB335級、級、HRB400級熱軋帶肋鋼筋或級熱軋帶肋鋼筋或HPB235和和HRB400級熱軋光面鋼筋;混凝土等級宜在級熱軋光面鋼筋;混凝土等級宜在C20C45范圍內;范圍內;(2)截面的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系數(shù)不
27、應超過)截面的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系數(shù)不應超過0.35,也不宜小于,也不宜小于0.10。第38頁/共122頁第三十九頁,共122頁。(3 3)為了)為了(wi le)(wi le)避免塑性鉸出現(xiàn)過早、轉動幅度過大避免塑性鉸出現(xiàn)過早、轉動幅度過大,致使梁的裂縫寬度及變形過大,應控制支座截面的彎,致使梁的裂縫寬度及變形過大,應控制支座截面的彎矩調整幅度,以不超過矩調整幅度,以不超過2020為宜。為宜。 第39頁/共122頁第四十頁,共122頁。(5)結構在正常(zhngchng)工作階段不應出現(xiàn)塑性鉸,且裂縫和變形要求應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4)結構的跨中截面彎矩值應取彈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彎矩值和按下式計算(
28、j sun)值中的較大值。第40頁/共122頁第四十一頁,共122頁。 為計算方便對工程(gngchng)中常見的承受均布荷載的等跨連續(xù)梁板的控制截面內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第41頁/共122頁第四十二頁,共122頁。第42頁/共122頁第四十三頁,共122頁。 按塑性理論方法計算,由于其方法簡單,計算結果更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情況,能節(jié)省材料,合理調整鋼筋布置,克服支座處鋼筋的擁擠現(xiàn)象,故在設計混凝土連續(xù)梁、板時,應盡量采用這種方法。 但塑性理論方法是以形成塑性鉸為前提,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適用。通常在下列情況下,應按彈性理論方法進行設計:(1)直接承受動力和重復荷載的結構;(2)在
29、使用階段不允許出現(xiàn)裂縫或對裂縫開展有較嚴格限制的結構;(3)處于重要部位,要求(yoqi)有較大強度儲備的結構。如肋形樓蓋中的主梁。 第43頁/共122頁第四十四頁,共122頁。(一)(一) 板的配筋設計與構造要求板的配筋設計與構造要求1板的計算要點板的計算要點 連續(xù)連續(xù)(linx)板在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時,支座截面負板在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時,支座截面負彎矩使板上部開裂。跨中正彎矩使板下部開裂,使板彎矩使板上部開裂??缰姓龔澗厥拱逑虏块_裂,使板的實際軸線形成拱形,在板面荷載作用下,板對次梁的實際軸線形成拱形,在板面荷載作用下,板對次梁產生主動水平推力。次梁對板產生被動水平推力,對產生主動水平推力。
30、次梁對板產生被動水平推力,對板的承載能力有利。因此,可將四周與梁整體連接的板的承載能力有利。因此,可將四周與梁整體連接的板的中間跨板帶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截面的計算彎板的中間跨板帶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截面的計算彎矩折減矩折減20(邊跨跨中及第一個內支座截面彎矩不折減邊跨跨中及第一個內支座截面彎矩不折減)。 第44頁/共122頁第四十五頁,共122頁。 斜截面承載力一般能滿足要求,不進行(jnxng)受剪承載力計算。 現(xiàn)補充連續(xù)板的配筋構造 : (1)受力鋼筋方式,可采用分離式或彎起式。 分離式配筋是將全部跨中鋼筋伸入支座,支座上部負彎矩鋼筋另設置。 第45頁/共122頁第四十六頁,共122頁。
31、 彎起式配筋是將跨中的一部分正彎矩鋼筋在支座附近適當彎起式配筋是將跨中的一部分正彎矩鋼筋在支座附近適當(shdng)位置向上彎起,在支座上方抵抗支座負彎矩。如數(shù)量不足,可另加直鋼筋。剩余的鋼筋伸入支座,間距不得大于位置向上彎起,在支座上方抵抗支座負彎矩。如數(shù)量不足,可另加直鋼筋。剩余的鋼筋伸入支座,間距不得大于400 mm,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跨中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跨中鋼筋的13。一般采用隔一彎一或隔一彎二。彎起式配筋應注意相鄰跨中與支座鋼筋間距的協(xié)調。一種板通常采用一種間距,然后通過調整鋼筋直徑來滿足鋼筋面積的要求。一般采用隔一彎一或隔一彎二。彎起式配筋應注意相鄰跨中與支座鋼筋間距的協(xié)調。
32、一種板通常采用一種間距,然后通過調整鋼筋直徑來滿足鋼筋面積的要求。第46頁/共122頁第四十七頁,共122頁。 第47頁/共122頁第四十八頁,共122頁。單向板長邊方向的分布鋼筋 單向板除沿短邊方向布置受力鋼筋外,還應沿長邊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干250 mm,直徑不宜小于6mm,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jimin)面積不宜小于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jimin)面積的15,且不宜小于該方向板截面(jimin)面積的15。 第48頁/共122頁第四十九頁,共122頁。板中垂直于主梁的構造鋼筋板中垂直于主梁的構造鋼筋 單向板上的荷載將主要沿短邊方向傳到次梁上,但由于板和主梁整
33、單向板上的荷載將主要沿短邊方向傳到次梁上,但由于板和主梁整體連接,在靠近主梁兩側一定體連接,在靠近主梁兩側一定(ydng)寬度范圍內,板內仍將產生一定寬度范圍內,板內仍將產生一定(ydng)大小與主梁方向垂直的負彎矩,為此,應在跨越主梁的板上部大小與主梁方向垂直的負彎矩,為此,應在跨越主梁的板上部配置與主梁垂直的構造鋼筋,其數(shù)量應不少于板中受力鋼筋的配置與主梁垂直的構造鋼筋,其數(shù)量應不少于板中受力鋼筋的13,且,且直徑不應小于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間距不應大于200 mm,伸出主梁邊緣的長度不應,伸出主梁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板計算跨度小于板計算跨度lo的的14。 第49頁/共122頁
34、第五十頁,共122頁。圖1.10與主梁垂直(chuzh)的構造鋼筋圖1.11嵌固在墻內板頂?shù)臉嬙?guzo)鋼筋第50頁/共122頁第五十一頁,共122頁。嵌固在墻內板上部的構造鋼筋嵌固在墻內板上部的構造鋼筋 嵌固在承重墻內的板端,計算簡圖是按簡支考慮的,而實際上嵌固在承重墻內的板端,計算簡圖是按簡支考慮的,而實際上由于墻的約束而產生負彎矩。因此對嵌固在承重磚墻內的現(xiàn)澆板,由于墻的約束而產生負彎矩。因此對嵌固在承重磚墻內的現(xiàn)澆板,在板的上部應配置構造筋,其直徑不應小于在板的上部應配置構造筋,其直徑不應小于8mm8mm,鋼筋間距不應,鋼筋間距不應大于大于200 mm200 mm,其截面面積不宜,
35、其截面面積不宜(by)(by)小于該方向跨中受力鋼筋截小于該方向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面面積的1 13 3,伸出墻邊的長度不應小于短跨跨度,伸出墻邊的長度不應小于短跨跨度lo/7lo/7。對兩邊嵌。對兩邊嵌固在墻內的板角部分,應在板的上部雙向配置上述構造鋼筋,其伸固在墻內的板角部分,應在板的上部雙向配置上述構造鋼筋,其伸出墻邊的長度不應小于出墻邊的長度不應小于lo lo4 4,見圖,見圖1.131.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構造鋼筋,可根據經驗適當減少。部構造鋼筋,可根據經驗適當減少。 第51頁/共122頁第五十二頁,共122頁。 1次梁的配筋計算 單向板肋梁樓蓋的次梁
36、,應根據所求的內力進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的配筋計算。由于板和次梁是整體連接,板作為梁的翼緣參加(cnji)工作。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中,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考慮,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考慮。在斜截面承載力計算中,當荷載、跨度較小時,一般可僅配置箍筋。否則,宜在支座附近設置彎起鋼筋,以減少箍筋用量。 2次梁的構造要求 次梁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彎起與截斷,原則上應按彎矩包絡圖確定。但對于相鄰跨度不超過20,承受均布荷載且活荷載與恒荷載之比qg3時,可按圖1.12確定鋼筋彎起和截斷的位置。 第52頁/共122頁第五十三頁,共122頁。圖1.12 次梁配筋的構造(guzo)要求第53頁/共122頁第五十四頁,共1
37、22頁。1 1主梁的配筋計算主梁的配筋計算 主梁在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截面選取和次梁相同。即跨中為主梁在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截面選取和次梁相同。即跨中為T T形形截面,支座按矩形截面。對于出現(xiàn)負彎矩的跨中,也按矩形截面。當截面,支座按矩形截面。對于出現(xiàn)負彎矩的跨中,也按矩形截面。當按構造要求選擇梁的截面尺寸和鋼筋直徑時,一般按構造要求選擇梁的截面尺寸和鋼筋直徑時,一般(ybn)(ybn)可不做撓可不做撓度和裂縫寬度驗算。度和裂縫寬度驗算。 由于支座處主次梁鋼筋垂直交錯,且主梁鋼筋位于次梁內側當受由于支座處主次梁鋼筋垂直交錯,且主梁鋼筋位于次梁內側當受力鋼筋一排布置時力鋼筋一排布置時:h:h。h
38、-(50h-(5060)mm60)mm。當受力鋼筋兩排布置時:。當受力鋼筋兩排布置時: h h。h-(70 h-(70 80) mm 80) mm 。 h h為主梁截面高度。為主梁截面高度。第54頁/共122頁第五十五頁,共122頁。 由于主梁一般按彈性方法計算內力,計算跨度是取支座中心由于主梁一般按彈性方法計算內力,計算跨度是取支座中心線之間的距離,計算所得的支座彎矩其位置是在支座中心處,但線之間的距離,計算所得的支座彎矩其位置是在支座中心處,但此處因與柱支座整體連接,梁的截面高度顯著增大,故并不危險此處因與柱支座整體連接,梁的截面高度顯著增大,故并不危險。最危險的支座截面應在支座邊緣處,見
39、圖。最危險的支座截面應在支座邊緣處,見圖1.131.13。因此。因此(ync)(ync),支座截面配筋的計算,應取支座邊緣的彎矩,支座截面配筋的計算,應取支座邊緣的彎矩MbMb。 Mb Mb值可值可近似地按下式計算:近似地按下式計算: 第55頁/共122頁第五十六頁,共122頁。圖1.13 危險(wixin)截面第56頁/共122頁第五十七頁,共122頁。 主梁縱向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應根據彎矩包絡圖進主梁縱向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應根據彎矩包絡圖進行布置行布置(bzh)(bzh)。 主梁主要承受集中荷載,剪力圖呈矩形。如果在斜截主梁主要承受集中荷載,剪力圖呈矩形。如果在斜截面抗剪計算中利用彎起
40、鋼筋抵抗部分剪力,則應考慮跨中面抗剪計算中利用彎起鋼筋抵抗部分剪力,則應考慮跨中有足夠的鋼筋可供彎起,使抗剪承載力圖完全覆蓋剪力包有足夠的鋼筋可供彎起,使抗剪承載力圖完全覆蓋剪力包絡圖。若跨中可供彎起的鋼筋不夠,則應在支座設置專門絡圖。若跨中可供彎起的鋼筋不夠,則應在支座設置專門抗剪的鴨筋??辜舻镍喗?。 第57頁/共122頁第五十八頁,共122頁。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產生裂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產生裂縫。次梁的集中荷載將通過剪壓區(qū)傳至主梁截面高度中下部,縫。次梁的集中荷載將通過剪壓區(qū)傳至主梁截面高度中下部,使其下部混凝土產生斜裂縫,見圖使其下部混
41、凝土產生斜裂縫,見圖1.141.14。為了防止斜裂縫的發(fā)。為了防止斜裂縫的發(fā)生而引起局部破壞,應在次梁兩側生而引起局部破壞,應在次梁兩側(lin c)(lin c)的主梁內設置附的主梁內設置附加橫向鋼筋。形式有箍筋和吊筋,一般宜優(yōu)先采用箍筋。附加加橫向鋼筋。形式有箍筋和吊筋,一般宜優(yōu)先采用箍筋。附加橫向鋼筋所需的總截面面積按下式計算;橫向鋼筋所需的總截面面積按下式計算; 僅有箍筋時:僅有吊筋時:第58頁/共122頁第五十九頁,共122頁。第59頁/共122頁第六十頁,共122頁。圖1.14 附加橫向(hn xin)鋼筋的布置第60頁/共122頁第六十一頁,共122頁。 整體式雙向板肋梁樓蓋 雙
42、向板常用于工業(yè)建筑樓蓋,公共建筑門廳(mn tn)部分以及橫墻較多的民用建筑。 第61頁/共122頁第六十二頁,共122頁。 對于四邊簡支的雙向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試驗結果表明,當荷載增加時,第一批裂縫出現(xiàn)在板底中間部分,隨后沿著對角線的方向向四角擴展(kuzhn)。當荷載增加到板接近破壞時,板面的四角附近出現(xiàn)垂直于對角線方向而大體上成圓形的裂縫,這種裂縫的出現(xiàn),促使板對角線方向裂縫的進一步發(fā)展,最后跨中鋼筋達到屈服,整個板即告破壞。 第62頁/共122頁第六十三頁,共122頁。第63頁/共122頁第六十四頁,共122頁。雙向板的彈性計算法雙向板的彈性計算法 雙向板的內力計算方法有彈性理論和塑
43、性理論兩雙向板的內力計算方法有彈性理論和塑性理論兩種,但塑性計算方法存在局限性,在工程中很少采用,這種,但塑性計算方法存在局限性,在工程中很少采用,這里介紹彈性計算法。里介紹彈性計算法。板周邊的支承條件:分為七種情況板周邊的支承條件:分為七種情況(qngkung)(qngkung):四邊簡:四邊簡支;一邊固定,三邊簡支;兩對邊固定,兩對邊簡支;兩支;一邊固定,三邊簡支;兩對邊固定,兩對邊簡支;兩鄰邊固定,兩鄰邊簡支;三邊固定,一邊簡支:四邊固定鄰邊固定,兩鄰邊簡支;三邊固定,一邊簡支:四邊固定;三邊固定,一邊自由。;三邊固定,一邊自由。 第64頁/共122頁第六十五頁,共122頁。 為方便計算
44、,根據雙向板兩個方向跨度比值和支承條件制成計算用為方便計算,根據雙向板兩個方向跨度比值和支承條件制成計算用表表(見書后附表見書后附表D.2),從表中直接,從表中直接(zhji)查得彎矩系數(shù),即可求得單跨查得彎矩系數(shù),即可求得單跨板的跨中彎矩和支座彎矩。板的跨中彎矩和支座彎矩。 第65頁/共122頁第六十六頁,共122頁。第66頁/共122頁第六十七頁,共122頁。第67頁/共122頁第六十八頁,共122頁。第68頁/共122頁第六十九頁,共122頁。第69頁/共122頁第七十頁,共122頁。第70頁/共122頁第七十一頁,共122頁。第71頁/共122頁第七十二頁,共122頁。(1)求跨中最大
45、彎矩 求連續(xù)區(qū)格板某跨跨中最大彎矩時,其活荷載的最不利位置如下圖所示,即在該區(qū)格及其前后左右每隔一區(qū)格布置活荷載(棋盤式布置),則可使該區(qū)格跨中彎矩為最大??蓪⒒詈奢dq與恒荷載g分解為g+q/2與 q/2兩部分,分別作用于相應區(qū)格,其作用效果(xiogu)是相同的。 第72頁/共122頁第七十三頁,共122頁。 圖1.16 雙向板跨中彎矩最不利活載布置(a)棋盤式布置;(b)荷載的實際(shj)作用;(c)正對稱活荷載;(d)反對稱活荷載 第73頁/共122頁第七十四頁,共122頁。 當雙向板各區(qū)格均作用當雙向板各區(qū)格均作用(zuyng)(zuyng)有有g+qg+q2 2時,由于板的各內支座
46、上時,由于板的各內支座上轉動變形很小,可近似地認為轉動角為零。故內支座可近似地看作嵌固轉動變形很小,可近似地認為轉動角為零。故內支座可近似地看作嵌固邊,因而所有中間區(qū)格板可按四邊固定的單跨雙向板計算其跨中彎矩。邊,因而所有中間區(qū)格板可按四邊固定的單跨雙向板計算其跨中彎矩。如果邊支座為簡支,則邊區(qū)格為三邊固定、一邊簡支的支承情況;而角如果邊支座為簡支,則邊區(qū)格為三邊固定、一邊簡支的支承情況;而角區(qū)格為兩鄰邊固定、兩鄰邊簡支的情況。區(qū)格為兩鄰邊固定、兩鄰邊簡支的情況。 雙向板各區(qū)格作用雙向板各區(qū)格作用(zuyng)(zuyng)有有 q q時,板在中間支座處轉角方向一時,板在中間支座處轉角方向一致
47、,大小相等接近與簡支板的轉角,即內支座處為板帶的反彎點,彎矩致,大小相等接近與簡支板的轉角,即內支座處為板帶的反彎點,彎矩為零,因而所有內區(qū)格均可按四邊簡支的單跨雙向板來計算其跨中彎矩為零,因而所有內區(qū)格均可按四邊簡支的單跨雙向板來計算其跨中彎矩。 最后,將以上兩種結果疊加,即可得連續(xù)雙向板的最大跨中彎矩。最后,將以上兩種結果疊加,即可得連續(xù)雙向板的最大跨中彎矩。第74頁/共122頁第七十五頁,共122頁。(2)求支座最大彎矩求支座最大彎矩 求支座最大彎矩時,活荷載最不利布置與單向板相似求支座最大彎矩時,活荷載最不利布置與單向板相似、應在該支座兩側區(qū)格內布置活荷載,為了簡化計算,可、應在該支座
48、兩側區(qū)格內布置活荷載,為了簡化計算,可近似近似(jn s)地假定活荷載布滿所有區(qū)域時所求得的支座彎地假定活荷載布滿所有區(qū)域時所求得的支座彎矩,即為支座最大彎矩。這樣,對所有中間區(qū)格即可按四矩,即為支座最大彎矩。這樣,對所有中間區(qū)格即可按四邊固定的單跨雙向板計算其支座彎矩。對于邊區(qū)格按該板邊固定的單跨雙向板計算其支座彎矩。對于邊區(qū)格按該板四周實際支承情況來計算其支座彎矩。四周實際支承情況來計算其支座彎矩。 第75頁/共122頁第七十六頁,共122頁。1.1.雙向板的配筋計算雙向板的配筋計算(j sun) (j sun) 雙向板內兩個方向的鋼筋均為受力鋼筋,其中沿雙向板內兩個方向的鋼筋均為受力鋼筋
49、,其中沿短向的受力鋼筋應配置在長向受力鋼筋外側。短向的受力鋼筋應配置在長向受力鋼筋外側。計算計算(j sun)(j sun)時跨中截面在短邊方向的時跨中截面在短邊方向的hohoh-20 mmh-20 mm,在長跨方向通常取在長跨方向通常取hohoh-30 mmh-30 mm。 第76頁/共122頁第七十七頁,共122頁。 對于四邊與梁整體連接的板,分析內力時應考慮周邊支承梁的被動水平推力對板承載能力的有利影響。其計算彎矩可按雙向板區(qū)格位置對于四邊與梁整體連接的板,分析內力時應考慮周邊支承梁的被動水平推力對板承載能力的有利影響。其計算彎矩可按雙向板區(qū)格位置(wi zhi)于以折減。于以折減。(1
50、)中間區(qū)格:中間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截面,計算彎矩可減少)中間區(qū)格:中間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截面,計算彎矩可減少20;(2)邊區(qū)格:邊跨的跨中截面及離板邊緣的第二支座截面:當)邊區(qū)格:邊跨的跨中截面及離板邊緣的第二支座截面:當lbl1.5時,計算彎矩可減少時,計算彎矩可減少20;當;當1.5 lbl 2時,計算彎短可減少時,計算彎短可減少l0。其中。其中l(wèi)為垂直于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為垂直于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 lb為沿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為沿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3)角區(qū)格:計算彎矩不應減少。)角區(qū)格:計算彎矩不應減少。第77頁/共122頁第七十八頁,共122頁。板厚:通常取80
51、160 mm ,滿足強度(qingd)和剛度的要求。 跨中配筋時可將板在兩個方向上各劃分成三個板帶。邊緣板帶寬度為短跨的1/4,其余為中間板帶。中間板帶按最大彎矩配筋,邊緣板帶配筋減少一半,但每米寬度內不得少于4根。支座配筋時,則在全部范圍均勻布置,而不在邊緣板帶內減少。嵌固在承重墻內板上部的構造鋼筋的要求同整體式單向板肋形樓蓋。 第78頁/共122頁第七十九頁,共122頁。 圖1.17 按彈性(tnxng)理論計算正彎矩配筋板帶第79頁/共122頁第八十頁,共122頁。1 1雙向板支承梁的荷載雙向板支承梁的荷載 當承受當承受(chngshu)(chngshu)均布荷載時,傳給支承梁的荷載一均
52、布荷載時,傳給支承梁的荷載一般可按下述近似方法處理:般可按下述近似方法處理: 從每區(qū)格的四角分別作從每區(qū)格的四角分別作4545線與平行于長邊的中線相交線與平行于長邊的中線相交,將整個板塊分成四塊面積,作用每塊面積上的荷載即為分,將整個板塊分成四塊面積,作用每塊面積上的荷載即為分配給相鄰梁上的荷載。配給相鄰梁上的荷載。 傳給短跨梁上的荷載形式是三角形,傳給長跨梁上的荷傳給短跨梁上的荷載形式是三角形,傳給長跨梁上的荷載形式是梯形。若雙向板為正方形,則兩個方向支承梁上的載形式是梯形。若雙向板為正方形,則兩個方向支承梁上的荷載均為三角形荷載。荷載均為三角形荷載。 第80頁/共122頁第八十一頁,共12
53、2頁。圖1.18 支承梁荷載(hzi)等效第81頁/共122頁第八十二頁,共122頁。 梁上荷載確定后,可以求得梁控制截面的內力。當支承梁為單跨簡支時,可按實際荷載直接計算支承梁的內力。當支承梁為連續(xù)的,且跨度差不超過10時,可將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載根據支座(zh zu)彎矩相等的條件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載。利用表查得支座(zh zu)彎矩系數(shù)。求出支座(zh zu)彎矩,然后,再按實際荷載求出跨中內力。 第82頁/共122頁第八十三頁,共122頁。圖1.19 等效(dn xio)荷載第83頁/共122頁第八十四頁,共122頁。概述概述 無梁樓蓋的主要特點是樓蓋板直接支承在柱上,而不設無梁樓蓋的
54、主要特點是樓蓋板直接支承在柱上,而不設主梁和次梁。為了改善板的受力條件,加強柱對板的支承作主梁和次梁。為了改善板的受力條件,加強柱對板的支承作用,應在每層柱的上部設置柱帽,作為板的支座。無梁樓蓋用,應在每層柱的上部設置柱帽,作為板的支座。無梁樓蓋有很多優(yōu)點。房屋在維持同樣的凈空高度時,無梁樓蓋的建有很多優(yōu)點。房屋在維持同樣的凈空高度時,無梁樓蓋的建筑高度較一般有梁樓蓋的小,故較經濟筑高度較一般有梁樓蓋的小,故較經濟(jngj)。無梁樓蓋具。無梁樓蓋具有平整的天棚,故采光、通風及衛(wèi)生條件較好,由于模板簡有平整的天棚,故采光、通風及衛(wèi)生條件較好,由于模板簡單,可節(jié)省模板用量和簡化施工。單,可節(jié)省模
55、板用量和簡化施工。 無梁樓蓋適用于多層廠房、倉庫、商場、冷藏庫等建筑無梁樓蓋適用于多層廠房、倉庫、商場、冷藏庫等建筑,但當有很大的集中荷載時,則不宜采用。,但當有很大的集中荷載時,則不宜采用。第84頁/共122頁第八十五頁,共122頁。第85頁/共122頁第八十六頁,共122頁。第86頁/共122頁第八十七頁,共122頁。1-211-22第87頁/共122頁第八十八頁,共122頁。圖圖1.23圖圖1.24 無梁樓蓋無梁樓蓋Mx分布分布(fnb)第88頁/共122頁第八十九頁,共122頁。 整個無梁樓蓋由板、柱帽及柱所組成。整個無梁樓蓋由板、柱帽及柱所組成。1、板、板 無梁樓蓋中的板厚由計算確定
56、,常用的厚度約為跨度的無梁樓蓋中的板厚由計算確定,常用的厚度約為跨度的30。當板厚大于等于柱網長邊尺寸的。當板厚大于等于柱網長邊尺寸的35時,可以滿足剛度要時,可以滿足剛度要求,變形可不另作驗算。如果能做成預應力混凝土平板求,變形可不另作驗算。如果能做成預應力混凝土平板(pngbn),則不僅剛度增大,而且可以節(jié)約材料。,則不僅剛度增大,而且可以節(jié)約材料。 板內鋼筋配置方法,原則上應按作用在截面上的彎矩的正負板內鋼筋配置方法,原則上應按作用在截面上的彎矩的正負方向來決定。為了便于施工,一般均采用兩向的配筋體系,兩個方向來決定。為了便于施工,一般均采用兩向的配筋體系,兩個方向又分成兩種板帶(柱上板
57、帶和跨中板帶),并根據計算需要方向又分成兩種板帶(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并根據計算需要分別配置鋼筋。典型的配筋方法見下圖。分別配置鋼筋。典型的配筋方法見下圖。第89頁/共122頁第九十頁,共122頁。圖1-25第90頁/共122頁第九十一頁,共122頁。 柱帽是無梁樓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擴大了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積,避柱帽是無梁樓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擴大了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積,避免免(bmin)板被柱沖切破壞;它還可以減少板的跨度從而減少板的彎矩;由板被柱沖切破壞;它還可以減少板的跨度從而減少板的彎矩;由于柱帽的固結作用,樓板和柱的聯(lián)系更為牢固,從而增大房屋的剛度。于柱帽的固結作用,樓板和柱的聯(lián)系更
58、為牢固,從而增大房屋的剛度。 柱帽的型式和尺寸受板面混凝土抗沖切強度的控制。常用的柱帽型式柱帽的型式和尺寸受板面混凝土抗沖切強度的控制。常用的柱帽型式有三種。由于在柱帽中壓應力和拉應力均很小,所以鋼筋僅需按構造配置有三種。由于在柱帽中壓應力和拉應力均很小,所以鋼筋僅需按構造配置。第91頁/共122頁第九十二頁,共122頁。圖1-26 常用(chn yn)的柱帽型式第92頁/共122頁第九十三頁,共122頁。 無梁樓蓋中的柱,其橫截面一般可為方形、矩形、多角無梁樓蓋中的柱,其橫截面一般可為方形、矩形、多角形或圓形,中間柱常做成方形,而邊柱則為方形或矩形。形或圓形,中間柱常做成方形,而邊柱則為方形
59、或矩形。其構造與其他樓蓋的柱并無原則上的不同其構造與其他樓蓋的柱并無原則上的不同(b tn),預制,預制柱高度和截面較小邊尺寸之比柱高度和截面較小邊尺寸之比l50,現(xiàn)澆柱的高寬比,現(xiàn)澆柱的高寬比l15。第93頁/共122頁第九十四頁,共122頁。 無梁樓蓋的計算方法分為無梁樓蓋的計算方法分為(fn wi)兩類:一類按彈性理論兩類:一類按彈性理論計算;另一類按塑性理論計算。按彈性理論計算的方法中,計算;另一類按塑性理論計算。按彈性理論計算的方法中,有精確計算法、等代框架法、經驗系數(shù)法等。有精確計算法、等代框架法、經驗系數(shù)法等。第94頁/共122頁第九十五頁,共122頁。 等代框架法是將整個結構等
60、代框架法是將整個結構(jigu)分別沿縱、橫柱列方向劃分為具有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縱向與橫向框架。等代框架梁的寬度為: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取等于板跨中心線間的距離;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取等于板跨中心線間距的一半為宜。等代框架梁的高度取板的厚度。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取分別沿縱、橫柱列方向劃分為具有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縱向與橫向框架。等代框架梁的寬度為: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取等于板跨中心線間的距離;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取等于板跨中心線間距的一半為宜。等代框架梁的高度取板的厚度。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取lx-2c/3,ly-2c/3。 等代框架柱的高度為:對于中間樓層,取層高減去柱帽高度;對于底層,取基礎面至該層樓板底面的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別墅建筑工程合同范本
- 加盟入股協(xié)議合同范本
- 租賃攤位合同范本
- 出售大米合同范本
- 醫(yī)美合作合同范本
- 農村房租建設合同范例
- 兼職簽定勞動合同范本
- 出售附近廠房合同范本
- 農戶房屋流轉合同范本
- 個人欠款合同范本模板
- 泡沫鉆井技術
- 特殊特性關鍵工序重要特性區(qū)別教學課件
- 實驗診斷-腦脊液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診斷學課件)
- 新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歸納復習資料
- 管道開挖施工方案(修復的)
- 中醫(yī)護理技術對肛腸病術后疼痛的干預進展
- 牙周炎-侵襲性牙周炎
- GB/T 22919.7-2008水產配合飼料第7部分:刺參配合飼料
- 《中國商貿文化》3.1古代商人
- 教師的十大轉變課件
- 焦化廠生產工序及工藝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