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作品的溫情解讀 摘 要 中學魯迅作品教學和解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但由于歷史原因和教師的陳舊解讀,學生對魯迅作品的接受程度不容樂觀。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應該從溫情和關愛的角度入手,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走進魯迅、理解魯迅。 關鍵詞 魯迅 魯迅作品 中學語文教學 溫情 文本解讀 魯迅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談及中國文學,必然會提到魯迅。但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卻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關于這方面的討論也一直存在,學校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足以說明魯迅作品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不管是現(xiàn)實生活還是網(wǎng)絡
2、,有關魯迅的爭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魯迅作品該不該被選入教材,魯迅思想是否適應當今社會,魯迅作品到底該如何教學等。魯迅作品的重大意義毋庸置疑,他主張“新文學”,為中國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民族精神的文學呈現(xiàn)。但是存在各種爭論也是歷史的必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魯迅作品的權威性解讀的政治色彩過于濃重;二是教師對魯迅作品的教學過于依賴權威,對學生產(chǎn)生負面導向。第一個原因?qū)儆跉v史遺留問題,主要是由于過去一段時間,人們把魯迅“革命家”方面的特質(zhì)放大了,特別是在“文革”時期那樣一種“復雜的歷史光影投射下,魯迅形象被高度意識形態(tài)化了”1,這個問題
3、要徹底根除不大可能,但卻可以讓其逐漸淡化,這任務就落在了教師身上。大多數(shù)學生接觸魯迅、初讀魯迅作品是從中學課本和課堂開始的。只有教師對魯迅作品進行適當?shù)慕庾x,對魯迅進行準確的定位,學生對魯迅的態(tài)度才會有所改變。歸根結(jié)底,只有從教學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解決關于魯迅及其作品的爭論。 1949年以后,各個時期、各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都對魯迅的作品情有獨鐘,幾乎每一套、每一本教科書都會選入魯迅作品。教材的編者對魯迅作品的體裁選擇很豐富,包括雜文、小說、散文等。與其他作家相比,魯迅作品的選入量是最多的。雖然有些教育專家和學者在不斷呼吁減少魯迅作品的選入量,但從現(xiàn)實狀況來看,這種量上的變化并不明顯?,F(xiàn)行人
4、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以及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共選入魯迅作品12篇,初中9篇,高中3篇。可以看出,在數(shù)量上,魯迅作品占絕對優(yōu)勢。其實,關于魯迅作品數(shù)量問題的討論只是表象,要對魯迅及其作品有清晰、準確的認識還是應該從內(nèi)容著眼,從教學入手。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那些所謂的經(jīng)典解讀,將魯迅去政治化,復原本真的魯迅,“努力地去尋找魯迅的生命和學生的生命之間的契合點”2,這樣的契合點很多,其中最有效、最可能敲開學生心靈的則是關愛與溫情。 本文將根據(jù)學段,將選入教材的魯迅作品分為三段,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對這三段
5、魯迅作品進行分析,并討論如何對魯迅作品進行關愛與溫情的文本解讀。 一、初識魯迅 根據(jù)學生年齡和教材的選材內(nèi)容,可將七、八年級劃歸到這一階段。這階段的初中生,年齡在12到14周歲。根據(jù)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識發(fā)展理論,這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前期,心理發(fā)展并不成熟,但已經(jīng)有了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標準,也對認識世界、接觸新事物充滿渴望,同時很容易接受、否認新事物。在這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在學生心中播下關于魯迅及其作品的愛的種子,讓學生的愛心與魯迅的愛心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自覺自愿地親近魯迅,被魯迅所吸引,為以后更加深入地學習魯迅打下基礎。切忌對學生的理解提出過高要求,只要學生能說出魯迅作品中的關愛
6、和溫情就可以了。這也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總體目標。這一階段,選入教材的魯迅作品有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雪,這些文章涉及魯迅幼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求學經(jīng)歷。講解這些作品,應更多地關注魯迅在幼年時期的童真、童趣,以及對家人、朋友的愛。結(jié)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審美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將魯迅定位成一位充滿愛心,可愛、機靈、單純的形象。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這篇文章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在朝花夕拾序言中說:“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這部散文集中的文章都是魯迅以溫情的筆調(diào)對自己小時候生活的記錄
7、,可以說朝花夕拾是魯迅作品中最溫暖的文字,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無疑是溫暖中的溫暖。這篇文章中,魯迅用生動、細膩的筆調(diào),站在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的角度,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閑靜、生趣盎然的世界,而這些溫情正是老師要傳遞給學生最重要的內(nèi)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給自己的教學目標生硬地加上“認識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束縛”,這里暫不討論這樣的解讀是不是符合魯迅先生的本意,單就這階段的教學而言,這樣的設計無疑是大錯特錯的。當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感受了如此溫情的文字和意境之后,如果老師非要給他們灌輸這樣一種批判的思想,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對魯迅產(chǎn)生排斥,久而久之則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 二、走
8、進魯迅 這一階段包括九年級和高中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大致分布在15到17周歲之間,這是從青年期向成人期的過渡時期?!皬男睦韺W的角度看,這還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過渡時期,是心理矛盾錯綜復雜、個體心理發(fā)展中易發(fā)多發(fā)心理問題的時期?!?學生開始嘗試著以自己認同的方式來思考人生、閱讀社會、認識世界。這階段教師的教學重點還是應從溫情入手,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對魯迅的好感,再在適當?shù)臅r候?qū)ψ髌愤M行關于人情和人性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魯迅作品中不光有美好的生活和意境,而且有更豐富的意義。需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不應將這些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開掘,至于開掘的程度,則因人能力而異,不可做統(tǒng)一要求。這也符合普通
9、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于課程目標的要求,“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這一時期選入教材的文章有故鄉(xiāng)、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記念劉和珍君。 例如,講解故鄉(xiāng)時,要讓學生領略到江南水鄉(xiāng)細膩的情致以及魯迅少年時生活的樂趣和多彩,也要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閏土對魯迅態(tài)度的改變,感受魯迅故鄉(xiāng)中人情冷暖的變化。此外,也可以從文中摘出精彩的段落,供學生仿寫,以體會魯迅作品的語言魅力。如故鄉(xiāng)中魯迅描寫閏土“瓜田刺猹”的場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
10、,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5。這短短幾句話,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閏土敏捷的動作、猹的狡猾一一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通過仿寫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魯迅作為文學大師,其文字功底的深厚,以提升魯迅在他們心中的魅力。 又如,講到孔乙己中孔乙己教店小二寫“茴”的四種寫法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必然提到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這樣的解讀過于政治化,對涉世未深的十五六歲的孩子來說,理解上難免有困難,從而使學生形成魯迅作品艱澀難懂的印象。其實“茴”的四種寫法在當時確實存在,店小二之所以不愿意學習,不是針對知識,而是針對教他的人孔乙己。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換
11、個角度思考:如果是文中受人尊敬的丁舉人教店小二寫字,店小二的反應會是怎樣?學生一定會很容易地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店小二會受寵假設驚地虛心學習。最后,將店小二的兩種態(tài)度比照,學生就可以輕松地領悟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在于揭露人們對孔乙己即弱者的欺辱,人性之中的冷漠。這樣的結(jié)論對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理解魯迅 這一階段主要包括高中二、三年級。學生年齡分布在18歲左右,接近成人或已經(jīng)成人。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多,學生心理已經(jīng)成熟,開始反思和留意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再滿足于停留在事物的外表,而要求深入了解,并闡發(fā)自己的見解。這一時期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其
12、認識到魯迅不再是一個自己小時候的伙伴,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家,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引導者和行動上的矯正者。教學中,應該用溫情導入,再逐步升華,讓學生深刻理解魯迅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這一點對應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課程目標。這一階段選入教材的魯迅作品有祝福、拿來主義。 以祝福為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直接分析祥林嫂是怎樣被“三座大山”、“四條繩子”壓迫致死的。這樣的講解不僅將文章拆分得支離破碎、毫無情節(jié)連貫性可言,也讓學生覺得這是一個和他們的生活、生命、時代不相關聯(lián)的故事,很難激發(fā)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師可
13、以拋棄固有模式,首先讓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找到祥林嫂真正“不幸”之處在哪里,進而激發(fā)學生心中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愛,以提升閱讀興趣。接下來再拋出第二個問題:周圍的人對祥林嫂的不幸是何反應?答案是眾人把祥林嫂的遭遇當做消遣,并沒有同情她。當學生明白到了這些,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也就順理成章了:祥林嫂的死,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造成的。 王富仁先生曾說:“魯迅作品恰恰是最好懂的,因為魯迅的作品中充滿了人性的語言,是與人的最內(nèi)在的感受結(jié)合在一起的?!?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與之相反,究其原因,就在于魯迅作品解讀的引導者教師并沒有發(fā)揮很好的引導作用,有時候甚至起反作用。作為教師,應該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循序漸進地用溫情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魯迅、走進魯迅、理解魯迅。 參考文獻 1 陶月梅.親近魯迅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技術服務勞動協(xié)議年
- 項目管理中的能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管理人才發(fā)展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游戲開發(fā)測試與上線合同
- 工程項目風險控制的方法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
- 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總結(jié)計劃
- 通過社交反饋增強品牌價值計劃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核心能力試題及答案
- 工程經(jīng)濟學的應用實例分析試題與答案
- GB/T 33289-2016館藏磚石文物保護修復記錄規(guī)范
- GB/T 2506-2005船用搭焊鋼法蘭
- GB/T 15256-2014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低溫脆性的測定(多試樣法)
- 小學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件-10.愛心的傳遞者-部編版(25張)課件
- GB/T 1095-2003平鍵鍵槽的剖面尺寸
- 嬰幼兒食品領域:貝因美企業(yè)組織結(jié)構(gòu)及部門職責
-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省賽一等獎
- 人工智能的誕生簡述課件
- 子宮破裂的護理查房
- 出貨檢驗報告
- 高分子材料完整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