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中國國民公德的影響_第1頁
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中國國民公德的影響_第2頁
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中國國民公德的影響_第3頁
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中國國民公德的影響_第4頁
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對中國國民公德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國人公德意識薄弱的原因傳統(tǒng)思想文化影響聲明:本次所討論的國人公德意識薄弱是“泛泛而論”,既非一概而論,也非片面攻擊,只是就當下客觀存在的、輿論關注的現(xiàn)象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與思考,在當今若干方面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僅供交流參考,絕無刻意貶低、引起爭議之意。仁、義、禮、智、信約之以禮,恭敬謙讓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治則進亂則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位改良先鋒的認識: 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 吾中國道德之發(fā)達,不可謂不早,雖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闕如。淺觀論語、孟子諸書,吾國民之木鐸而道德所出者,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

2、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 我國民中,無一視國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義未有發(fā)明故也。(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卷十)儒家道德的根干 “仁” 眾所周知,儒家道德根干范疇的“仁”?!叭室舱?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能行仁,行仁就是有道。人之所以能行仁,是因為仁是內在于人的德性; 仁的內涵是愛人,但是,在儒家那里,愛人并不是毫無限制的行為, “仁, 親以為寶”,顯然,它是以血緣親情為重心的行為,即“親親,仁也”?!坝H親”彰顯的無疑是血緣的特性,也就是說,仁的具體實踐是圍繞人的血緣性關系而具體展開演繹的。儒家道德的根干 “仁” 愛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以“事親”“尊親”為依歸,所以, 這種情結就成

3、了單一的血緣孝情,而且這種孝情會隨著人的角色場所的移動而毫不變動地遷移到其他一切領域,如君臣關系?!跋鄬τ凇凹鎼邸钡摹盁o有私”,愛人則是“有私”的行為。 這里雖然存在著從“泛愛眾” 的可能,但儒家道德本身沒有昭示如何在愛親的同時又愛人具體方法。因此,本有的“泛愛眾”的因子只能在“事親”“尊親”為大的境遇里趨于自然夭折的境地。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為了父子之間的血緣情結而無視事實,以相互隱瞞為“直”的品行,事實上是十足的“偏”的典型表現(xiàn)。,在父子之間,血緣情結永遠是真理的代表.儒家道德的根干 “仁” 儒家道德中

4、的圣人都有某一方面的個人品質,能夠在外在環(huán)境污濁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清白,就是上面所說的隱居、出走他方等,這實際上不應該作為健康的品性來肯定并提倡,因為在本質上是不健康的,是對群體責任的放棄,是自我保護的巧妙形式,也就是梁啟超所總結的“獨善其身”,推動社會的進步僅有這個是遠遠不夠的。 儒家社會生活中涵蘊著獨特的“公德”的理念和表現(xiàn)。古文尚書周官說:“以公滅私,民其允懷”。由于儒家的社會生活是倫理籠罩的生活,所以儒家的“私”與“公”總是要在倫理生活中顯現(xiàn):其一,如果一個人為了一己的利益不去履行對倫理共同體(家庭、國家、民族)的義務責任,就會被判認為是“自私”;二,如果一個倫理共同體或其成員,為了

5、自己立場上的利益,拒絕履行對高于自己層級的倫理共同體的義務責任,也要被判認為是“私”的表現(xiàn)。 這種道德理念,在儒家的社會生活中還是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共識。然而在儒家社會生活中,家庭倫理共同體成員的幸福占據(jù)著人們生活實踐的中心。國家、民族有高于家庭的價值經(jīng)常是作為一種文化自覺存在于集體意識之中,不是也不能像家庭生活形態(tài)那樣被時時真切感知,特別是當社會處在一種倫理秩序混亂境況下,更是如此。這種公德意識,往往是在國家、民族之倫理共同體處于存亡續(xù)絕的危機中,家庭的倫理存在也被撼動時才被激活。 儒家道德里雖然包含公德因子,但是,由于把修身作一切的根本導致儒家社會生活中的對私德的過度重視。儒家社會生活中的公德缺弱是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其一,是就倫理生活領域而言,儒家成員通過血緣關系等來獲得倫理認同,但是社會成員的生活更多地對家庭責任、義務的踐行,對國家、民族的道德意識和行為就被削弱。其二,是就公共生活領域而言,這是指一個沒有(不考慮、不涉及)任何倫理性關系聯(lián)結的。在這個領域,儒家固有的通過倫理關系的網(wǎng)絡實現(xiàn)自我認同、社會認同的途徑發(fā)生障礙顯現(xiàn)出明顯的公德缺弱。 儒家所提出的、恭敬謙讓, 以和為貴、和諧相處, 與人為善、樂于助人, 尊老愛幼、扶貧濟弱等社會公德要求和行為準則 在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