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路設計之步步為贏作者: #藍色阿拉丁# QQ:80282987第一章 穩(wěn)壓二極管應用 1.1 實現穩(wěn)壓需要滿足的條件1) 必須工作在反向擊穿狀態(tài),即二極管應該反接,負極接電源,且電壓必須大于它的穩(wěn)壓值。2) 滿足上面的基本條件外,要想達到比較好的穩(wěn)壓效果,還需要考慮其它因素,比如最小穩(wěn)定電流IZmin(如圖1)。在電流小于IZmin時,電壓是隨著電流的增加而增大的,實際經過它的電壓穩(wěn)壓后的電壓值要比額定的要小,一般可能相差1V左右,從下面的參數表可以看出,穩(wěn)壓二極管的穩(wěn)壓值是有一定的波動范圍的。要想隨電流的增加,電壓值仍保持基本不變,則應考慮最小穩(wěn)定電流,一般工程應用參考值為4mA8mA3)
2、 當然有最小穩(wěn)定電流,就有最大穩(wěn)定電流,電流過大會損壞二極管,即有最大耗散功率(Pcm=Icm*Umax)<表1> <圖1>1.2 基礎應用電路1.2.1 與電阻串接到電路中降壓1) 外部VDD一般為控制線,沒起作用時可能懸空,起作用時引入12V電壓,所以為了使外接懸空時,三極管不出現微導通狀態(tài),所以接一個下接電阻R1到地是有必要的(一般10K左右),而且分得的電流很小,基本不影響電路的導通情況Ir1=0.7v/20k=35uA2) 穩(wěn)壓二極管D2導通時,如果電流達到了最小穩(wěn)壓電流的話,經D2后降壓約6.8V,如果實際電流比較的話,實際經穩(wěn)壓二極管D2的降壓值會比6.8
3、V小(未進入穩(wěn)壓區(qū)前,二極管電壓隨電流增大而增大,一直到最小穩(wěn)壓電電流時到達最大穩(wěn)壓6.8V)。我們先假設為6.8V計算,則加到R2上的電壓Vr2=12V-6.8V-0.7V=4.5V,則該支路總電流I=4.5V/20K=225uA; 這個電流值比穩(wěn)壓管的參考最小穩(wěn)定電流48mA小了幾十倍,可反推想該穩(wěn)壓管D2肯定沒達到最大穩(wěn)壓值6.8V,絕對比這個小,以5.8V計算的話Vr2=12-5.8-0.7=5.5v,I=5.5V/20K=275uA,這與實際仿真出的I=265uA已經很接近了。用Ib=275uA-Ir1(R1分掉的電流)=265-35=240uA,與實際的234uA也很相近了。3)
4、由上面參數可以看出,穩(wěn)壓管并沒有達到最大穩(wěn)壓值,為何不減小R2電阻,增大該支路電流而使D2達到最大穩(wěn)壓值6.8V呢?這里的一個原因是:在穩(wěn)壓管串聯(lián)電路中,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降壓,對電壓一定要穩(wěn)在一個特定的值要求沒那么嚴,它不像穩(wěn)壓管并聯(lián)穩(wěn)壓。在這里,輸入電壓可能是一個寬壓值,比如12-30V,我們算下30V時的電壓和電流值(如圖):Vr2 = 30-6.8-0.7=22.5V; Ir2 = 22.5/20=1.125mA;基極電流Ib=1.125mA-35uA=1.09mA(注:A點電壓為0.7V,因為電阻R1與發(fā)射結并聯(lián),并聯(lián)總電壓=支路電壓)此時的值與仿真得到的值已經非常相近了!而我們仍用
5、的是6.8V穩(wěn)壓值計算出的結果,得到流經穩(wěn)壓管的電流值是1.125mA,這已經接近參考穩(wěn)壓電流值4-8mA了,這就近一步證明了,電流值越接近穩(wěn)壓管最小穩(wěn)壓電流值,經穩(wěn)壓管后降下的電壓值越接近穩(wěn)壓值(6.8V)。輸入30V時的檢測電路1.2.2 與負載并聯(lián)穩(wěn)壓首先看兩個圖,我們再根據這個電路講解它怎樣去設計 圖2-1 圖2-2首先,我們在設計一個電路之前,要搞清哪些東西是已知的,不管是經驗值還是查芯片手冊查到的數字,你能確定它就算已知量。在這里,我們已知:1> 查看1Z6.8的芯片手冊,可以知道它的最小穩(wěn)壓電流為10mA,也就是說要想穩(wěn)壓管穩(wěn)定在6.8V,必須給它10mA左右電流。2>
6、; 三極管導通時,BE極電壓經驗值為0.7V3> 發(fā)光二極管導通時所需電流為一般為5-20mA,電壓為2V左右4> 使三極管進入飽和區(qū)后,集電極-發(fā)射極電壓Uce電壓在0.03-0.2V左右,幾乎可以不計,我們以0計算知道以上幾個條件就可以設計電路了。1:首先要使穩(wěn)壓管穩(wěn)壓,則需使它反向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2:電阻R3是必須的,用以控制支路總電流以及分到穩(wěn)壓管D1電流3:電阻R1也是必須的,用以控制三極管基極電流,使三極管進入飽和區(qū)4:電阻R2用以限制發(fā)光二極管電流現在我們計算這幾個器件應取多大的值1 D1需要10mA左右電流才可很好的穩(wěn)壓,基極分掉一部分電流(微安級),所以流過R3支
7、路總電流必須10mA以上。R3上電壓Vr3=12-6.8=5.2V 5.2V/470=11mA;所以取470歐電阻能夠滿足要求2 接下去計算基極電流;電阻R1+三極管發(fā)射極一起與ZD1并聯(lián),電壓也為6.8V,所以加到R1上的電壓Vr1=6.8-0.7=6.1V 取20K電阻,Ib=6.1/20k=305uA電流,幾百微安電流應該足以使三極管進入飽和狀態(tài)了3 11mA總電流 - 基極電流=1100uA-305uA=10.7mA這個電流全部都加到ZD1穩(wěn)壓管上,不會超過它的最大穩(wěn)壓電流,因此也是符合要求的。4 因為Uce不計,發(fā)光二極管導通電壓2V左右,所以電阻R2電壓Vr2=3.3V-2=1.3
8、V/R2 = (520mA);我們取200歐得1.3V/200=6.5mA,在5-20mA之間,因此是滿足要求的。至些,電路設計完畢。注:有些電路中用三極管驅動LED,而不直接用IO口驅動,是因為IO驅動能力有限,能使用三極管,可以通過基極小電流控制集電極大電流輸出。1.2.3 鉗位二極管這里V1輸入電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是寬壓,比如5-36V都可以,5V以下算掉電處理,10V以下做低壓處理,30V以上做高壓處理。變化的電壓通過MCU IO Check引腳,通過AD采集可以對相應電壓作處理,比如低壓報警,掉電報警,高壓報警。兩個二極管做鉗位用,當電壓很高時,它相應的電流也就越大,只要電流不超過它
9、的最大電流,兩二極管上的電壓始終能保持在0.7+0.7=1.4V左右,電阻R1與D1/D4并聯(lián),那么它上的電壓與兩串聯(lián)二極管電壓是一樣的,也即MUC IO口電壓,其電壓最大不會超過1.4V,因此保護了IO口不被高壓損壞。IO口實際電壓計算方式: V= 1K/(20K+1K) *V1 = (1/20)*V1,按這個式了計算,當IO口達到最大電壓1.4V時,輸入電壓V1=20*1.4=29.4V。也就是說,當電壓大于29.4V時,單片機IO口的電壓由于兩個二極管的鉗位作用,使它的電壓穩(wěn)定在1.4V左右不變,如果不加的話,該點電壓仍會隨外部電壓的增加而升高導致IO口燒壞。這里電阻R3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10、。通過調節(jié)R3的大小,可以控制IO口檢測電壓的范圍。比如將電阻增大到47K,那么IO口實際電壓V=1/(47+1)*V1,V最大值仍為1.4V,那么可檢測到的變化輸入電壓范圍為V1=1.4*48=67.2V,也就是說,輸入電壓在0-67.2V之間變化,在IO口都能檢測到相應的變化的AD值與之對應。而前面一種,當電壓>30V,采樣到的AD值是差不多一樣的,比如你需要在超過36V時報高壓警報,前面一種你就做不到了,因為最大AD值可能對應的是32V,也可能是36V,或更高,而48K電阻的話就完全可以做到了。二極管起了鉗位作用,兩個二極管使IO電壓保持在1.4V,三個二極管使之保持在2.1V,選
11、擇0.2V的鍺管或0.6V的硅管按理應該是都可以的,用硅管時,當輸入電壓低時,會出現不導通的狀態(tài),此時出了兩個電阻分壓的情況,但并不影響整體的功能。當電壓升高到一定的時候,二極管導通,它的鉗位功能就體現出來了第二章 三極管2.1 BJT開關電路我們設計一個三極管開關電路,控制發(fā)光二極管亮滅。基極為控制極,3.3V電壓為單片機控制口,當高電平時輸出3.3V,點亮LED,低電平時輸出0V,熄滅LED。該電路能用于實際當中。為何選擇射極輸出,而不用常用的集電極輸出,在這里是為了用射極輸出時,LED可以外接,而不在板級電路中。當需要使用時將正極接入電路,負極接地即可。為了使單片機沒有輸出時,確保三極管
12、不導通,基極下拉一個比較大的電阻是用必要的,大電阻不會分得很多電流,不影響電路性能,又能保證基極沒輸入時電壓為0。我們的設計目標是讓LED點亮,它需要5-20mA電流,我們選擇6mA左右的設計電流。有了以上條件,我們來計算各元器件參數:(假設LED導通電壓2V, BJT基極導通電壓0.6V)1) 基極下拉電阻一般選10K以上電阻,這里用的100K,其與LED和發(fā)射極一起并聯(lián),其上電壓等于LED導通時電壓與發(fā)射結導通時電壓之和2+0.6V=2.6V,因此其上的電流Ir3=2.6/100K=26uA2) 因為要讓LED發(fā)光,我們設計的發(fā)射極目標電流為6mA。三極管設計目標也是工作在飽和區(qū),既然是在
13、飽和區(qū),那么有一個條件就非常重要了,也是判斷三極管工作狀態(tài)的標準,即Uce接近于0時,三極管才飽和。由于基極電流比集電極和發(fā)射電流比起要小很多,飽和時一般認為集電極電流和發(fā)射極電流相近,基極電流為它們的1/10或1/20,這里取發(fā)射極電流的1/20作用基極電流,即6mA*(1/20)=300uA,所以基極電阻R1=3.3-(2+0.7)/0.3mA=2K3) 集電極電流約等于發(fā)射極電流,所以集電極電阻R=5-Uce-Uled/6mA=5-0-2/6mA=500實際仿真結果如下圖,與我們計算的結果差不多!2.2 光控電路這里發(fā)光二極管壓降1.4V,三極管壓降0.7(1) 這里用一個200K電位器
14、代替光敏電阻模型; 實際光敏電阻亮電阻為10K-20K,暗電阻為0.5M以內(2) 當有光照時,光敏電阻變小,因為基極電流可忽略,可看成R1,R3串聯(lián),由于R1電阻比較大,那么所分得的電壓就升高;同時R1/R3支路由于電阻減小,電流就增大,那么與該支路并聯(lián)的發(fā)光二極管支路電流就減小,當小到二極管的導通電流時,二極管就熄滅;相反,當無光照R3增大時,R1,R3支路電流減小,則發(fā)光二極管支路電流增大,當電流大小大于發(fā)光二極管電流時,二極管點亮(3) 三極管發(fā)射極正偏,集電極反偏,則它一直處于電流放大狀態(tài)(4) 若基極不加下拉電阻R1,則任意改便R2,R3的值,LED都將不會被點亮。因為在三極管未導
15、通時,R3支路沒有電流回路(三極管隔離),那么該支路就沒有電流,基極電壓Vb=VCC=6V,所以發(fā)射極電壓經過LED和電阻降壓后的電壓不可能再大于基極電壓0.7V,即發(fā)射結不可能導通,即三極管不可能導通。加下拉電阻后,有了電流回路,三極管沒導通時,通過調節(jié)三個電阻可以將基極電位調節(jié)到小于發(fā)射結電位,以致使發(fā)射結導通到地,使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如下圖所示(5) 基極電流方向:向左;由發(fā)射級向基極與集電極流動;且高電位向低電位流動2.3 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1) 帶發(fā)射極負反饋電阻的放大電路設計目標:將一個0.1V交流輸入信號,進行4倍放大,電源電壓6V,輸入信號頻率20hz20khz設計步驟:1 確定
16、發(fā)射級電壓:發(fā)射極電阻R3起到一個負反饋作用,具體反饋過程為T+ => Ie+ => Ic+ => VR2=IcR2+ => Vc=Vcc-VR2- => Ic-; 為了在任何溫度影響下,Vbe都有一個正向壓降,這里至少需Ve=12V, 相當于給基極加上一個補償電壓(后面我們會講到用二極管提供基極補償電壓這一應用)我們這里取1V;小信號三極管電流一般在0.1毫安到數毫安,我們這里取1Ma; 因而我們可以得到發(fā)射極反饋電阻R3=Ve/Ie=1V/1ma=1k注1: 溫度補償:總體上看,無論是由溫度依賴性(大約-2mV/C,溫度每升高30C,集電極電流增加10倍)還是
17、由Vce的依賴性-Early效應所引起的Vbe可變性,其影響均可用下述方法降到最低: 選取足夠大的發(fā)射極電壓(比如說至少1V),以使幾十毫伏的Vbe變化不會導致發(fā)射極電壓電阻兩端電壓的大變化(記住,基極電壓是靠我們設計的電路保持不變的,它與溫度變化的關系不大)。例如,選取Ve=0.1V對于Vbe=10mV的變化,這將引起10%的輸出電流變化量;而選取Ve=1V,對于相同的Vbe變化,則只會引起1%的輸出電流變化量(Ve = Vb - Vbe, Vb隨溫度看成保持不變,那么Vb越大,Vbe變化就對Vb的影響就越可以忽略,所以選擇比較高的Ve/Vb可以降低Vbe變化對輸出電流的影響)。此外還需要記
18、住,輸出適用范圍的最低限度是由發(fā)射極電壓設定的( 集電極最低輸出電壓由發(fā)射極決定 )。2 依題要求放大倍數為4,該電路放大倍數B=Rc/Re=R2/R3=4; R3=1K => R2=4K; 所以集電極電壓Vc=Vcc-IcR2=Vcc-IeR2=6V-1*4K=2V(集電極直流偏置電位)。由輸入交流信號0.1V(有效值),放大倍數為4倍,所以放大后最高幅度為0.4V(有效值,實際值還要剩上根號2=1.414),加上直流分量2V(集電極電壓Vc)為2V+/-0.4V=(1.6V2.4V),最小電壓在發(fā)射極電壓1V以上,不會出現波形下部被截斷現象,最高電壓在電源電壓6V以下,不會出現波形上
19、部截斷現象,所以該集電極電壓取值是可取的(下限:變化范圍:1V; 上限:變化范圍:4V)。當輸入幅值增加,如0.3V,那么4倍放大后,最低電壓幅值為0.3*4=1.2V(越下限0.2V),下部將被截去0.2V,如下圖注2: 交流信號放大倍數計算ie = Ve/Re; 由于基極發(fā)射極導通的情況下,交流信號是從基極直接出現在發(fā)射極的(僅直流電位下降0.6V)。所以Ve=Vi; 即ie = Vi/Re;又由于ie = ic = Vc/Rc=> Vi/Re = Vc/Rc; 由于交流信號經輸出去耦電容的作用濾除了直流信號,所以Vc等于Vo成立,所以也有 Vi/Re = Vo/Rc => V
20、o/Vi = Rc/Re成立! 即交流放大倍數為=Rc/Re3 集電極發(fā)射極壓降Vce=Vc-Ve=2V-1V=1V, 所以集電極-發(fā)射極功耗Pm=Ic*Vce=1Ma*1V=1mW;集電極允許功耗與溫度有極大的關系,溫度升高,集電極允許的功耗將降低,當功耗降低到Pm時,即為三極管工作的最高溫度,溫度再升高將燒壞管子。4 確定基極電流:取放大倍數hFE=200,由于Ic=1ma,所以Ib=Ic/Hfe=1ma/200=5uA,流過基極偏置電路的電流有必要超過基極電流10倍以上,以使基極電流能夠被忽略,這們我們取75uA5 計算基極偏置下電阻R1: R1上的電壓與基極電壓相同為1+0.7V=1.
21、7V,所以R1=U/75uA=1.7V/75uA=22.6K,我們這里取23K6 計算基極上偏置電阻R4, R4=(Vcc-1.7V)/75uA=4.3/75=57K我們也可以用其它方法重新計算步驟4/5/6: 計算基極偏置電阻有一個黃金原則: R1/R4 << hFE*Re ( 直流偏置阻抗-從分壓器看進去的阻抗比它的負載阻抗-從射極跟隨器基極看進去的阻抗)要小得多,這樣就可以使偏置電路承擔大部分電流,使基極電流足夠小,可以忽略Hfe*Re = 200*1k=200K =>R1/R4=200*(1/10)=20K (1/10認為遠小于)由于Ie可以忽略,那么認為經過分壓電阻
22、R1/R4上的電流相等,則其電阻之比=電壓之比=>R4/R1=Ur4/Ur1=(6-1.6)/1.6=2.75 由上面兩式可得R4 = 75K R1 = 27K; 這樣計算出的結果也是適何的。7 輸入耦合電容與輸出去耦電容設計C1看起來是與負載阻抗一起構成一個高通濾波器。從分壓器看進去的阻抗=R1/R4=57K/23K=16K從基極看進去的阻抗= hFE*RE = 200*1K因此輸入耦合電容看起來得到一個16K/200K=15K的負載。所以,C1 = 1/2*f* Ro = 1/2*3.14*20hz*15K = 0.5uF,所以該電容至少為0.5uF,才能保證我們感興趣的20hz頻率
23、點可以正常通過C2與未知的負載阻抗一起組成高通濾波器。假設該負載阻抗不小于Re,才該電容C2=1/2*f* Ro=1/2*3.14*20*1K=8uF,所以C2至少8uF以上,才能保證我們的20hz頻率點正常通過。由于經過了兩級濾波,所以我們有必要將電容加大,以防止最低頻率不被濾掉,這里取C1=1uF, C2=10uF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C3,C4為電源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由圖可知假設值與實際測量值還是差不太多的2.4 主電/電池切換供電電路該電路是當主電源V1,與經主電降壓后的Main_7V電壓斷開時,電池BAT通過MOS管切換,供給輸出Vout以電池電壓的應用電路。電池BAT處可接上如SE9
24、016等電池充電IC給電池充電,即可完整的應用于主電丟失時由電池供電的電路當中。下面講下它的工作原理。1) 當主電12V供電時,三極管Q1導通,集電極接地,因此Q2截止。BAT的電壓可以通過Q8這個PMOS直通下來(PMOS的體二極管作用,使得它從D->S可以直通。NMOS則相反S->D直通)。由于三極管Q2不導通,MOS管到地沒有通路,所以沒電流,R2二端電壓相等,即PMOS Q8的Vs=Vg; 就由于PMOS Q6的S極與G極均和Q8的S/G相接,所以有Q6的Vs=Vg,即Q6不導通,所以在主電供電時,就算BAT接上,也不會影響到V1除壓后的電源Main_7V對負載的供電。2)
25、 當主電斷開時,Q1立即截止。Main_7V是經穩(wěn)壓IC穩(wěn)壓后的值,其輸出端有電感(請參考LM7805等降壓電路)所以當主電掉電時,該電源不會馬上掉下去,所以該支路首先會通過R1->R5->C1->GND支路給電容充電。這里需要電感的阻礙作用能滿足電容電壓充電到0.6V使三極管Q2導通,所以要合適的選擇電容。Q2導通后,PMOS Q8的G/S就有了壓差,Vs>Vg,所以也有PMOS Q6的Vs>Vg,因此Q6導通,輸出BAT電壓給負載Vout,同時也經過R1->R5->C1->GND給電容充電,繼而使三極管Q2導通,此時就算Main_7V就完全丟
26、失,Q2也能保持導通狀態(tài)了,達到一個穩(wěn)態(tài),電池電壓BAT從而輸出給了負載Vout2.5 射極跟隨器2.5.1 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 (圖見: 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ms10)設計要求:最大輸出電壓5Vpp; 最大輸出電流+/-2.5mA(1K負載)(輸入為1K,5Vpp正弦波)1) 先設計無輸入信號時靜態(tài)工作點。基極電選為VCC的中點6V,這樣能保證輸入交流信號時,上下有相等大的波動范圍,減小上下截取失真的可能。只要波形的上下最高幅度不超出12V/0V,取中點也不是必需的。Ve = Vb-0.6=5.4V; 依題可知最大輸出電流需2.5mA,這里我們需要將實際電流比設計電流要取大些。因
27、為帶發(fā)射極的射極跟隨器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就是接小負載時,輸出波形的負側被截去。具體理由后述。這里我們取10mA。因此可得到發(fā)射極電阻R3=5.4V/10mA = 540歐,我們取常用電阻560歐。設計基極分壓電阻:設三極管放大倍數為200.則基極電流為Ie/200=10mA/200=50uA應使分壓電路電流遠遠大于基極電流,以使基極電流可以不計,>10倍可認為遠大于,所以取0.5mA.。所以分壓總電阻R=12V/0.5mA=24K, 又由于基極電壓取VCC/2,所以分壓電阻R1=R2=12K,我們這里取常用的10K,總電流=12V/10K+10K=600uA >> Ib=50
28、uA,是滿足要求的。注意射極跟隨器沒有集電極電阻,因為沒有從集電極取出信號,所以沒有必要在集電極上接入電阻。雖然接入電阻也能進行工作,但由集電極電流產生的壓降都變成了損耗,故而取消集電極電阻。無信號時晶體管集電極損耗為Pc=Vce*Ic=(12-(6-0.6)*10mA=66mV。所以選取晶體管時要選額定Pc大于該值的晶體管。由于集電極允許的損耗隨溫度的上升有很大的下降,至于在多高的溫度下,晶體管能正常工作,即集電極損耗大于66mV,需看相應晶體管容許集電極損耗與環(huán)境溫度曲線圖確定。注意,在攻率晶體管中,經常是以安裝散熱器為前提的。確定電容C1/C2:C1,C2是切斷直流的電容。在這里我們取1
29、0uF。因此,C1與偏置電路和電阻部分形成高通濾波器,其截止頻率fc1=1/2*C*R=1/2*10uF*5K3.2hz當接有1K負載時,與C2形成的高通濾波器截止頻率fc2=1/2*C*R=1/2*10uF*1K=16hz注:fc1中的電阻R為R1,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與C1一起構成高通濾波器。2) 接入5Vpp,1Khz小信號,接入可調負載,結果如下圖(圖見: 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ms10) 從輸入看,視波器XSC2的綠色波形為經C1,加入基極偏置后的波形。正如我們所設計的,其偏置電壓在6V左右。由于三極管本射的大輸入阻抗與分壓電阻R1并聯(lián)后電阻減小,所以分得的電壓也有所減小,即會稍
30、小于6V,由前一圖可知為5.89V從輸出看,波形的下側明顯被截去,其波形的最大幅度只有5V,而我們12V的電壓,上下均預留了6V的波動范圍,為何還會被截去呢?我們試著將可調負載電阻加大,加大后可明顯看到波形明顯改善,消除了截斷現象。這種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電路在驅動低阻抗的負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當交流地看這個電路時,假設R5=560,則Re與R5并聯(lián),其壓降不能在Ic*R并=10mA*(560/560)=2.8V以下,該電壓以下就會被截斷。當負載越大時,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就越接近Re,其壓降范圍就越接近Ic*Re,即無小信號時的發(fā)射極電壓,允許的電壓變化也就越寬。前面我們提到的取比設計輸出電流稍
31、大的值,目標是2.5mA,而我們取10mA,也是這個原因,取大電流可以使Ic*R增大,即變化范圍加寬,減小出現負側截斷現象。當然增大了電流,也增大了靜態(tài)損耗,無信號時靜態(tài)損耗大也是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的缺點。 2.5.2 共射放大電路+射極跟隨器輸出該組合電路很常用于驅動低阻抗負載。共射極放大器作為前級電壓放大,放大音頻信號幅度,后級采用射極跟隨器輸出,減小輸出阻抗。如果單用共射放大電路的集電極驅動,由于共輸出阻抗高(近似等于集電極電阻,遠大于負載阻抗),是不能驅動這樣低阻抗的負載的(注: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仍存在上面提到的接低阻抗負載,輸出波形負側被截去的問題,只是相對共發(fā)射極的集電
32、阻輸出而言,輸出阻抗要低得多)。先上設計圖:設計要求:同2.5.2設計步驟:1:確定前級Q1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發(fā)射極電壓:前面已經講過,為了減小溫度對Ic的影響,Ve的電壓至少為12V(太小則溫度對Vbe影響太大,不穩(wěn)定;太大則影響放大倍數和減小波形波動范圍)。這里我們取1V。2:確定發(fā)射極電流。這里我們取2mA.。發(fā)射極/集電極對于小信號管,電流一般圍mA級。基極電流一般圍uA級。不能取太大,太大增加了三極管靜態(tài)功率,使晶體管發(fā)熱,引發(fā)更嚴重的熱穩(wěn)定性問題。3:從以上兩個條件可以得到發(fā)射極電阻Re = 1v/2ma=500。這里我們用常用的5704:確定集電極電壓:為了波形上下有均等的波動范圍
33、(這樣可獲得最大振幅,在保證上下最大振幅不超出最高12V/最低1V截止電壓情況下,也可不這樣做)。這里我們取兩者的中點(1+12)/2=6.5V,1Vpp經5倍放大為5V,上下均不會超過5.5V(6.5+5.5=12V; 6.5-5.5=1V)。5:確定集電極電阻:交流放大倍數Av = Rc/Re => Rc/570 = 5 => Rc=2.85K,這里我們取常用的2.7K或3K。3K: 稍增加了交流放大倍數Av=3K/570=5.3。集電極電流Ic稍>1.75mA,電阻Rc上壓降Urc>1.75*3K=5.25V,估計會差不多滿足要求,可能也稍會有點點波形截去。在實際
34、中這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三極管本身損耗,加上發(fā)射極壓降等原因,實際放大倍數設計得比理想放大倍數要稍大一些才好。2.7K:降低了放大倍數,減小了波形截取失真的可能。電路點評:1) 試著在R3兩端接入一個電容,從波形可以看成交流放大倍數明顯增大。Av=3K/100=30。這里有時候是增大交流增益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增益增大了,但輸入正弦波,輸出怎么成了方波了呢?這是因為增益太多,正弦波上下都被截去的原因。其實這也是OP放大器(運放)的波形成形原理。后面陸續(xù)會講到。2) 改變負載R7的值。R7接近或小于射極跟隨器發(fā)射極電阻時,波形下側仍有很大的截取失真。這是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的一個很明顯的特
35、性。2.5.3 推挽型射極跟隨器 將發(fā)射極電阻改成PNP晶體管的射極跟隨器,相對于帶發(fā)射極電阻的射極跟隨器有以下提高:1) 沒有小信號輸入時,兩個晶體管均截止,所以空載電流為0,它有晶體管不發(fā)熱的優(yōu)點。2) 小負載阻抗負載,如100,輸入5Vpp峰峰值電壓,最大輸出電流=(6-0.6)+5v=10.4v/100 = 104mA,即至少取幾十mA的大電流,該電路也不會出現截止失真。(如果負載太小,三極管提供不了那么大的電流,如1A,波形同樣會有嚴重失真)2.5.4 改進型推挽型射極跟隨器 上面的電路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上圖圈起部分):由于兩個晶體管的基極是接在一起的,所以基極電位是相同的。輸入信
36、號在0V附近,基極-發(fā)射極間沒有電位差,沒有基極電流的流動。也就是說,晶體管雙方都截止。所以,在波形的中央部分就產生了+/-0.6V的盲區(qū)。增加兩個二極管進行補償后,抵消了兩個晶體管的基極-發(fā)極極間的電壓Vbe(基極-發(fā)射極間的二極管為ON-OFF的交界狀態(tài))。所以可以認為,晶體管的空載電流幾乎為0。因此無信號時,也沒有晶體管發(fā)熱問題。2.5.5 使用恒流負載的射極跟隨器 下面再介紹一種射極跟隨器組合電路,它也能消除帶電阻的射極跟隨器易失真的缺點,它就是恒流負載射極跟隨器。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恒流負載。所謂負載,就是接到輸出級上的,射極跟隨器的輸出級是發(fā)射極,所以負載必是接到發(fā)射極的;三極管這種
37、元器件是有源的,所以又叫做有源負載。而恒流,就是說負載的電流不隨著負載大小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范圍內保持恒定不變的值。先上設計圖:了解了以上信息以后,我們就可以開如設計電路了。我們都知道,三極管處于放大區(qū)時,輸出是恒流的,也就是說,輸出電流Ic只與基極電流Ib有關,Ic = Ib;與Uce的大小基本無關,處于該區(qū)域內,不管Uce怎么變化,輸出電流Ic都可以保持在恒定的范圍內。下面是三極管的輸出特性曲線圖:我們可以把Uce的變化看成一個交流小信號,如一個電壓變化的正弦波信號,如果這個正弦波的上下峰峰值均處于三極管的放大區(qū),那么我們可以很肯定的得到,就算有該小信號的加入,其輸出電流也是保持恒定不變
38、的。所以,要構成恒流負載,我們就想到在射極跟隨器的發(fā)射極再加入一個三極管偏置電路,只要保證其始終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則其集電極輸出電流,也即射極跟隨器的發(fā)射極電流,始終也可以保持在恒定狀態(tài)。我們先求下面那個三極管恒流負載Q2的各個參數:前面講了,要保持溫度穩(wěn)定性,發(fā)射極電壓應設在至少為12V(太高則輸入小信號的波動范圍減小,太低則溫度不穩(wěn)定性)。我們這里取2V。假設我們負載最大輸出需10mA,則Q2發(fā)射極電阻R52V/10mA=200?;鶚O電壓Vb2=Ve2+0.6=2.6V,設三極管放大倍數為100,為了基極電流能忽略,則取偏置電路電流I2=Ie/10=1mA。所以下偏置電阻R4=Vb2/I2=2.6/1=2.6K,我們取E24電阻R4=2.7K。電源電壓為15V,則上偏置電阻R3電壓Ur3=15V-2.6V=12.4v,所以R3=12.4V/I2=12.4V/1m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