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_第1頁
試論《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_第2頁
試論《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_第3頁
試論《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試論幽明錄中的第一人稱代詞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言反映了上古與中古過渡時期的語言變化,人稱代詞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對幽明錄一書中第一人稱代詞的計量分析,力求客觀地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 關(guān)鍵詞:幽明錄 第一人稱代詞 幽明錄是南宋劉義慶編撰的志怪小說,原本已亡佚,后由魯迅輯錄于古小說鉤沉中。因這一時期語言較為特殊,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研究者眾多,但幽明錄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2、,而實際上它同樣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語言特征。本文主要研究幽明錄中第一人稱代詞“我”“吾”“余(予)”“朕”“身”“某”“仆”“儂”等。 一、第一人稱代詞 (一)我 “我”在幽明錄中共出現(xiàn)85例,100次,其中以作主語為主要語法功能,共有42例45次,也可以作賓語、定語和兼語。如: (1)我正見一物甚黑,而手腳不分明,少日中多夕來,輒共斗,深自驚懼焉。 (2)我是天神,樂卿此牛,若不與我,來月二十日當殺爾兒。 (3)入市遍買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跡如先,遂執(zhí)問女曰:“何殺我兒?” (4)我乃前太守徐玄方之女,不幸早亡,亡來四年,為鬼所枉殺;按生箓乃壽至八十余,今聽我更生,還為君妻,能見聘否? (二)

3、吾 “吾”在文中共出現(xiàn)29例,30次,也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和兼語。如: (5)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惟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 (6)此人言:“昨日鬼助某甲,今復(fù)來助吾,可輦谷與之。” (7)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shù),汝鷹曾無奮意,將欺余耶?” (8)琮曰:“吾常夢見女子將吾宴戲,恐必不免?!?上古時期“吾”只能在否定句里作賓語,出現(xiàn)在動詞前面。如: (9)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 (10)我勝若,若不吾勝。(莊子·齊物論) 但后來“吾”作賓語的情況逐漸增多,且不論是否在否定句中都有出現(xiàn),以上例子也反映了這一變化。 (三)“我”“吾”比較 1.語法功能 次

4、數(shù) 百分比 我 吾 我 吾 主語 45 18 45% 60% 賓語 24 3 24% 10% 定語 23 8 23% 26% 兼語 8 1 8% 4% 合計 100 30 100% 100% 從上表的計量比較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1)此時期“我”和“吾”相比,“我”在數(shù)量上占絕對優(yōu)勢(10030),“我”在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和兼語等句子成分時,都比“吾”應(yīng)用得更為頻繁。 (2)相對來說,“我”作主語、賓語和定語所占比例較為均勻,這三種語法功能都較強;“吾”主要作主語和定語,而充當賓語的功能較弱。 2.與第二人稱代詞對稱 作為第一人稱出現(xiàn)次數(shù) 與第二人稱搭配次數(shù) 百分比 我 100 35 35

5、% 吾 30 8 27% 從上表可以看出,與“吾”相比,“我”更頻繁地用于與第二人稱搭配的語句中。 (四)余(予) “余(予)”在文中共出現(xiàn)4例,4次,分別作主語1次,賓語2次和定語1次。如: (11)我作道師,死不過作社公,今日得北斗,主簿,余為忝矣! (12)即喚:“群伴何不助余邪?” (13)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shù),汝鷹曾無奮意,將欺余耶? (14)既去,疑非人,尋刺,曰:是予舍西土瓦中人。 (五)朕 “朕”在上古作第一人稱代詞時,不論普通民眾還是貴族階層都可以用。后來秦始皇開始將“朕”定為皇帝專用自稱詞,幽明錄中出現(xiàn)的也都是皇帝自稱,共4例,4次,作主語和賓語各2例2次。如: (15)

6、乃召羽林,語主人曰:“朕,天子也?!?(16)帝聞其聲,異而召問之,書生具說所見,乃悟曰:“此人是婢婿,將欲肆其兇于朕?!?(六)身 “身”作第一人稱代詞有強調(diào)自身的意味,在幽明錄中僅有2例2次,分別作句子主語和兼語,各1例1次。如: (17)矩怪問之,杜曰:“天上京兆,身是鬼,見使來詣君耳!” (18)徐問其故,答云:“君違誓,不復(fù)相為。使身一人留衛(wèi)箓耳!” (七)某 “某”在幽明錄中作人稱代詞出現(xiàn)1例,1次,作定語。如: (19)乃見承云,著通天冠,長八尺,自稱為方伯,“某第三子,有雋才,方當與君周旋?!?呂叔湘先生認為“某”不是人稱代詞:“許多書上用某字,那是寫書的人用來代替說話的人的名

7、字的,并非說話的人自稱為某。”對此應(yīng)該持更為謹慎的態(tài)度,當“某”出現(xiàn)在對話中的主語位置時,我們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理由或證據(jù)來說那是寫書人用于代替人名的,既然反正都要寫出主語,又何必非要用“某”來替代呢?反過來說,如果說可能是不便指名道姓而替代人名,那么它不僅有了稱代功能,而且在主語位置作主語,有了和“我”等人稱代詞作主語同樣的語法功能,這樣就和“我”等第一人稱代詞沒有什么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某”能作第一人稱代詞這一結(jié)論。如: (20)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問上何在?簡文曰:“某在斯。”(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21)女曰:“某三河人,父見為弋陽令,昨被召來,今卻得還?!保ㄋ?/p>

8、神記·卷十五) (八)仆 “仆”在文中作第一人稱代詞共有13例,13次。它的主要     語法功能是作主語,有11例,11次,另2例2次作定語。如: (22)子然問其姓名,即答曰:“仆姓盧,名鉤,家在壇溪邊臨水?!?(23)仆妹年少,且令色少雙,必欲得佳對,云何見拒! “仆”,本義指奴仆,奴隸,說文解字注:“仆,給事者”,周禮注曰“仆,侍御于尊者之名”。后多用為“我”的謙稱,因此有人把“仆”歸入謙稱詞,與其他人稱代詞相區(qū)別,但實際上它也作一般自稱。如: (24)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賢所共傳,君何獨言無耶?仆便是鬼!” 文中說阮瞻不相信有鬼,

9、于是鬼自己上門與阮瞻辯談名理,在“遂屈”的情況下“作色”說“仆便是鬼”,可見在這樣的情況下,鬼是沒有必要作謙謙君子的。 (九)儂 “儂”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多見于吳、楚歌辭,在小說中比較少見。幽明錄中僅有1例,1次,作主語。如: (25)間一日,又見向小兒持來門側(cè),舉之,笑語俊曰:“阿儂已復(fù)得壺矣。” “儂”字最早見于晉書·會稽王道子傳中“道子頷曰:儂知,儂知”,“儂知”即是“我知”。玉篇·人部:“儂,吳人自呼我?!甭尻栙に{記中的話較為明白地證明“儂”作自稱代詞:“吳人之鬼,住居健康,小作官帽,短制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中古時期“儂”字又可作第二人稱代詞。

10、如: (26)勸郎莫上南高峰,勸儂莫上北高峰。(元代楊維楨西湖竹枝詞) 漢語大詞典中認為“儂”還作第三人稱代詞,并在“渠儂”詞條下引元代高德基平江記事:“嘉定州去平江一百六十里,鄉(xiāng)音與吳城尤異,其并海去處,號三儂之地。蓋以鄉(xiāng)人自稱曰吾儂我儂,稱他人曰渠儂,問人曰:誰儂。”但筆者認為,以此證明“儂”可以講作“他、他們”并不合適,誠如漢語大詞典中所舉例子: (27)夜來尚有余樽在,急喚渠儂破客愁。 (28)妻曰:“家中無廣舍,渠儂時復(fù)出入,可復(fù)奈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人妖) 以上例子中“儂”前面都加上了“吾”“渠”才能形成代詞的意義,而所形成的意義又完全等同于前面相應(yīng)的“吾

11、”“渠”,去掉“儂”字意思沒有任何改變,承擔意義功能的是“吾”“渠”而非“儂”。李鼎說“他稱的渠儂其儂伊儂則不能簡化為儂,是由于渠、其、伊發(fā)音較重,不致被儂音吞沒。”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如現(xiàn)代漢語的“我們”“你們”“他們”不能簡化成“們”,并不是說“我、你、他”的發(fā)音重,“們”的發(fā)音弱,是因為“我、你、他”在“們”前的領(lǐng)格位置,“們”不能單獨承擔意義功能。而且“們”跟在“我、你、他”后表示復(fù)數(shù),有區(qū)別于單數(shù)意義的功能,但此處“吾儂、我儂、渠儂、其儂、伊儂、誰儂”與去掉“儂”后相應(yīng)的“吾、我、渠、其、伊、誰”意思完全一樣。可見,此處“儂”比“們”的意義更虛,已經(jīng)完全沒有實在意義。因此,把它看作詞尾

12、恐怕更為合適。 二、結(jié)語 幽明錄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第一人稱代詞“我”“吾”“余(予)”“朕”“身”“某”“仆”“儂”的使用次數(shù)分別為100、30、4、4、2、1、13、1次,可見“我”“吾”使用得最為廣泛,可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和兼語;“我”的使用占絕對優(yōu)勢,“吾”突破了上古時期只能在否定句中作賓語的限制。 (二)“我”“吾”“余(予)”“朕”都是上古就有的第一人稱代詞,但“余(予)”“朕”此時出現(xiàn)式微趨勢,且“朕”僅用于皇帝自稱。 (三)“身”“某”使用較少,“身”有強調(diào)自身的意味。 (四)“仆”多用于自謙,但一般也作第一人稱;“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多見于吳、楚歌辭,可能與方言聯(lián)系,中古時“儂”又可作第二人稱代詞。此處提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即“儂”后虛化可以看作詞尾。 現(xiàn)將幽明錄中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情況統(tǒng)計列表: 代詞 語法功能 我 吾 余(予) 朕 身 某 仆 儂 主語 45 18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