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古鎮(zhèn)淇灘春秋_第1頁
烏江古鎮(zhèn)淇灘春秋_第2頁
烏江古鎮(zhèn)淇灘春秋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烏江古鎮(zhèn)淇灘的歷史溯源張體珍一個美麗的名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仙人在這里下棋,把淇盤 放在沙灘上,這些怪石便是他們留下的一個個棋子。淇灘,其實應該叫“奇灘 , 在淇灘的兩岸, 星羅棋布擺放著形狀各異的石頭, 如一件件藝術品, 令人稱奇不 已。也有人說,有仙人騎馬從這里飛過烏江,至今石馬尚存,淇灘就是“騎灘 。遠古部落在人類生活的地球上,河流如人體內(nèi)的血脈,縱橫密布。古往今來,河流對 于人類的繁衍生息和社會開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四大文明古國都發(fā)祥于河流 的中下游地區(qū), 古代巴比倫人在“兩河流域立國; 古埃及是在尼羅河下游強盛 起來的;恒河、 印度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 黃河流域和長江

2、流域那么是中華民族的 搖籃。烏江,那么是貴州的母親河。2022年 11月 30 日,隨著烏江彭水電站貴州庫區(qū)文物保護工程驗收會在筑 結(jié)束,文物保護工程的一系列成果, 見證了烏江數(shù)千年的文化變遷, 大量出土文 物是烏江數(shù)千年開發(fā)史的重要實物佐證。在沿河境內(nèi) 16 處地下文物點計有化石 點、居址、窯址、墓葬等不同類型,年代涵蓋奧陶紀、新石器時代、商周、漢、 宋明等不同時段, 而以商周和漢代遺存為主, 全面反映了不同時期烏江中下游地 區(qū)人群活動、 社會生活和文化開展的狀況, 勾勒出數(shù)千年來烏江流域的文化生態(tài) 及其變遷。在出土的眾多遺址中, 在淇灘境內(nèi)及其附近出土的新石器及商、 周時代遺址 達七處之多

3、。主要有:淇灘沙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有:打制石器 120 多件,磨制石器 2 件,陶片 28 片和少量動物骨骼。黑獺李家坪遺址:出土的文 物有:骨器、石器、石飾品、陶片,刃部磨光的石斧、通體透亮的石飾、夾砂紅 褐陶尖底器、圈足器。黑獺木甲嶺遺址:清理房址 1座、灰坑 13 個、墓葬 1 座、 溝 2 條,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鐵器及錢幣等。黑獺鄉(xiāng)黑獺堡 遺址: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石器、青銅器 銅鈴 1 件 、罐、小杯、高柄豆、三足 器等。黑獺神壩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巴蜀印章 1 枚,以及陶器和石器假設干。黑 獺大河嘴遺址:出土的遺跡有房址、窯址、灰坑、墓葬、房柱洞、墓葬。從

4、出土的遺物看, 它們都屬于新石器和商周時期。 這說明, 從新石器至商周 時期,在烏江流域的沿河境內(nèi), 人類居住已經(jīng)相當繁榮且都屬于聚落。 在從新石 器至商周, 生產(chǎn)力水平還不夠興旺, 有許多事情還得需要多人才能完成, 聚落的 生存方式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開展。 另從出土的文物來看, 除了大量的石器外, 還 有陶器。陶器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標識,同時,也是文明向前邁進 的象征。在淇灘沙沱發(fā)現(xiàn)的新時器遺址, 是至今沿河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類遺址, 距 今至少有 5千年了。不管他們是從何地遷來的, 也不管他們后來的命運又是這樣, 他們曾經(jīng)就是這里的主人。 由于遺址是在淇灘的沙沱發(fā)現(xiàn)的, 就暫且稱

5、他們?yōu)椤吧?沱人吧。當然,最后的命名還得由專家來定奪。淇灘小河口出土的石斧沙沱人處于沒有壓迫和奴役,沒有固定的分工和階級分化的社會。他們的首 領由全體成員選舉產(chǎn)生,首領們肩負著全族存亡的重任,組織全體成員守獵和下 地勞動、下水抓魚。老人主要制造工具,婦女們上山采摘野果,孩子們一會兒三 五成群地玩著游戲,更多的時間那么是幫著大人干活。沙沱人住著十分簡陋的房子,在人們居做的附近,圈養(yǎng)著俘獲來的野生幼小 動物,有狗、有豬、有羊、有牛、有貓,還有雞、有鴨、有鵝它們是早期的 家畜。那堆燃著的火經(jīng)久不息,人們在火上烤著東西,一個個陶罐擺放在火邊。 一只只獵物被鋒利的石刀剖開,除去里面的內(nèi)臟,然后放在火上烤

6、熟。吃飯了, 年輕的讓老人和小孩子們先吃,男人們牙齒不錯,專心地肯著骨頭,有的拿著石 斧砸破堅硬的骨頭,美美地吸著里面的骨髓。硬一點的銅骨也是有用的,婦女們 把它們用來磨成骨錐和骨針,在休息的時候,用獸皮縫起了衣服。沙沱人生活在烏江邊,他們的水性極好,能劃著木筏子過江,這就是早期的 船。他們會燒制陶器,用來盛物。當然,主要的生產(chǎn)工具還是石器。石器和陶器 一旦破了、壞了,就成了垃圾被丟在江邊,幾千年后被人們發(fā)堀出來,成了珍貴 的文物。他們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生存,吃飽肚子。他們 沒有文字,只能用手或結(jié)繩的方法記做簡單的數(shù)字。出土的骨錐和骨針時間一年年過去,沙沱人在生老病死中不斷

7、地更替, 人口增多了,于是并有 了分家,到另一個地方住下來,重新組織成員,但依然保持著聯(lián)系。以淇灘為中 心,人們沿著烏江的上下遷移開展,向現(xiàn)在的和平鎮(zhèn)、黑獺等地安家,有的也遷 到了洪渡,他們或沿著烏江,或沿著烏江的支流不繼斷地遷徙著,于是,我們并 在和平鎮(zhèn)和黑獺等地看到了稍晚一些的古人類遺址。當沙沱人開展到白泥河與烏江的集合處,另一支原始部落人遷徙來到了烏 江,他們就是文化較為先進的巴人部落。四千多年前,巴人從湖北的清江直上, 經(jīng)過酉水,不斷向西遷徙,在酉陽境內(nèi),其中有一支巴人發(fā)現(xiàn)了白泥河,于是乘 著船順著白泥河找到了烏江。這支由江漢平原遷來的巴人來到這里時, 沙沱人并 沒以武力抵擋陌生人的造

8、訪,而是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納了這支人,雙方和睦相處。 逐漸互相影響和融合。2006年4月至6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黑獺鄉(xiāng)神壩渡遺址開掘出土 了一枚巴蜀符號印,此類符號印在貴州地區(qū)還是首次發(fā)現(xiàn)。該印為扁平橋形鈕, 銅質(zhì),印面圓形。直徑3.9、厚0.4、通高1.2厘米。鼻鈕兩側(cè)平整。印面有陰 文圓形邊欄一圈,欄內(nèi)鑄有一組巴蜀符號,由上至下可分為三個局部:頂部圖像 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半圓形圖案,兩圖案并列略向外撇,起筆與邊欄相接;中部也 由三個局部組成,左邊圖像似是水田中發(fā)育出土的兩株嫩芽, 中間為一只展翅高 飛的鳥,右邊圖像酷似一只頭部高昂、 展翅欲飛的鳳烏;底部那么為一倒立變體的 菱行“S'

9、;。無論從形制還是印面上所鑄的符號來看,該符號印與在四川地區(qū)出 土的巴蜀符號印都很類似;從出土的地點來看,該遺址位于貴州省沿河自治縣黑 獺鄉(xiāng)境內(nèi)的烏江二級臺地上,其地理位置也十分接近;再從伴出的遺物來看,也 有許多巴蜀文化典型的器物,這是巴人與沙沱人融為一體的見證。神壩出土的巴人印章巴人起源很早,在古史記載中,關于巴人的起源,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 經(jīng)?,其中記載巴人的祖先是“太皞氏。巴人進入父系時代,在西漢?世本?中, 有關于“廩君的傳說。廩君出生于武落鐘離山,在今之湖北長陽縣境內(nèi)。廩君 首次創(chuàng)造了船,便率巴人乘船溯著清江進入鄂西山區(qū),在此與以“飛蟲為圖騰 的母系部落發(fā)生戰(zhàn)爭,這個部落的首領鹽

10、神愛慕廩君的人才, 欲與其通婚,廩君 利用其弱點用計很快戰(zhàn)勝,從此,廩君得了天下。巴人在廩君的領導下,開創(chuàng)了 一個歌舞升平的盛世,其范圍也包括今天的沿河一帶。沿河出土的陶人世外桃源戰(zhàn)國末期,秦國滅巴,巴以前統(tǒng)治集團雖然仍為蠻夷君長,享受秦國的美女, 但有一局部貴族卻不甘心被秦統(tǒng)治, 于是向南遷徙。作為烏江下游的黔中地,本 為巴國的故地,這時成為巴人南移的大前方,也是古代文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作為巴國的舊統(tǒng)治者,在失去自己的國家后,還能得到“五溪之地的居民 擁護,而這些“五溪之民就是原巴國的子民,他們也屬于巴人,當巴國不存在 時,其熱愛故國之情沒有改變,也就順理成章地接納了他們,為各溪之長。在民

11、間,沿河一帶有“酉溪四財神傳說,這是土家人對自己祖先樸素的歷 史追溯。傳說在很久以前,土家先民在嚴、羅、冉、唐四大首領的帶著下,來到 酉溪這個地方,為了生存,用檀香木生火,并向天神祈禱,保佑平安,他們的行 動感動了天帝,天帝賜給他們每人一塊金磚,封為執(zhí)掌民間生財致富的官職,成 為財神。為了紀念他們,當?shù)赝良胰嗽谔梦菹慊鹕颀惿现糜兴麄兊纳裎?,即“?溪顯化求財有感嚴羅冉唐尊神位,以祈求平安發(fā)財?!皣馈⒘_、冉、唐四神也 是當?shù)厮拇笮帐系氖甲?。酉溪就在今天的沿河一帶,當然包括淇灘在?nèi)。沿河縣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 時期叫“祐溪,“祐與“酉音相近,酉溪之名又與“四財神的傳說有關, 也可以說“酉溪就是“祐溪

12、。以前的文人們總喜歡把“溪與某些河流聯(lián)系 起來,于是便認為“酉溪就是“酉水。其實,“酉溪不過是古代一個土家族 語,與河流沒有關系。在今天沿河境內(nèi)含有“溪字的地名隨處可見。在淇灘, 帶有“溪的地名也很多,如“狼溪 、“苗兒溪、“司馬溪等。 在沿河境內(nèi),世居著大量的嚴、羅、冉、唐四姓人家,舊時稱為四族。嚴氏 是廩君的后裔,“嚴在方言中與“廩相通,“嚴姓便是由“廩姓演變來的, 在淇灘有一個地名叫嚴家橋, 這里是嚴氏的老根據(jù)地, 雖然嚴姓人家并不是巨族, 但他們的歷史悠久。 羅氏世居在淇灘的沙沱一帶, 以嚴氏毗鄰, 冉氏那么成了后來 的強宗大姓,在淇灘的分布也不少,唐姓的人家很少,在淇灘只有零星幾戶,

13、但 含有“唐的地名卻很多,如唐家灣、唐華等,可能是因為曾經(jīng)有姓唐的人居做 吧。由于桑田變遷,以前的居民或許改姓,或許遷徙,或許佚傳。四姓首領來到淇灘后, 在這里開辟了一個個世外桃源。 桃源是詩人筆下的一 個理想世界, 這個理想世界又正是嚴羅冉唐四首領所要尋找的地方。 在這里,他 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與世隔絕生活。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 人們安居樂業(yè), 和睦相處,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人們外出時,只是將門上糊上泥巴,別人就不 會進入。然而這個世外桃源并不能長期與世隔絕, 自從田氏進入思州, 在今天的沿河 縣城建筑思州城, 嚴羅冉唐四姓便被迫向田氏提供繁重的勞役。 田氏土司好大喜 功,經(jīng)常外出征

14、戰(zhàn),使得民不聊生,最后四族終于奮起對抗。宋徽宗政和二年,四族嚴羅唐冉在冉萬花的領導下,起兵對抗,但由于 當時的田氏土官田祐恭智勇雙全, 四族很快就被戰(zhàn)敗。田祐恭墓志銘:政和二年 1112 ,黃陽洞酋冉萬花四族不軌,侵犯黔州,殘民掠物,大為邊害??㈥惱?知公之雄,乃召委其事。公自承命, 躬領家僮,自備糗糧,進剿克之,戳于藁街。宋高宗年間11271162,在今天淇灘等地四族再次起義反宋, 思州等地少 數(shù)民族紛紛響應, 黔州等地的官兵也受到威脅。 田祐恭的曾孫田宗翰急向夔州路 求救,時黔州彭水任夔州路馬步兵馬府武功大夫的張恢前來助剿,不久張恢 偶疾,由其子張煥繼續(xù)鎮(zhèn)壓,張煥智勇雙全,不久起義軍首領

15、被張煥用計所俘, 起義失敗。朝庭任命張煥為思州宣撫司同知,張氏從此便在祐溪沿河居住下 來。在淇灘鎮(zhèn)有一個村名叫三壺坪, 并是一個典型的桃花源。 三壺坪自然景觀十 分秀麗,地貌奇特,四面秀巒起伏,中間有一個寬敞的壩子,烏江一級支流慶林 溝穿行其間,四周有八個大寨子。壩子南面為張衙門所在地,背靠高山,如一只 上山的鳳凰,山頂名叫“金鳳頂 ,與東面玄黃頂,西面之鷂子頂,北面之梵竹 頂相映成趣,謂之“百鳥朝鳳 。壩子北面有山如虎踞,名叫“白虎崖 ,白虎崖 下的寨子名叫黑虎寨。在白虎崖的頭部向北,有許多溶洞,里面流出涓涓泉水, 會聚成慶林溝,“林就是“虎的意思。慶林溝由北向南穿過壩子流入白云氽 伏流入烏

16、江,這里也是溶洞成群,洞內(nèi)鐘乳石林立,洞外青山綠水。溶洞直穿淇 灘場對岸的深溝子, 可惜至今沒有人從深溝子往溶洞進入三壺坪, 或許正如陶淵 明所說“不復得路吧。三撫后裔在淇灘場口有一座興儒廟,他的前身叫“三撫廟 ,紀念土家族歷史上有名 的三位首領。當?shù)厝擞址Q之為“傘虎廟 ,其理由是淇灘對岸的鐘嶺山是白虎的 化身,形似臥虎下山, 向淇灘方向撲來。 淇灘人聚議, 集資建傘蓋形廟, 西撐“虎 口,東鎮(zhèn)妖邪,張傘撐虎口之意。后來毀于洪水。民國三年 1914 年夏五月, 由淇灘鄉(xiāng)紳張炳慶、肖士勛建議集資,重修廟并升高到五十米處的淇灘下場口, 改為興儒廟。三撫廟紀念的三位首領是田宗顯、 楊再思和冉仁才。

17、他們對土家族人民立下 了汗馬功績,是土家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合稱為“三撫 公。?田氏宗譜?: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 602 年,黔中夷苗屢叛,大臣蘇威保 奏宗顯為黔中刺史。赴任年余,黔中大治,文帝賜封為國公節(jié)度使之職,陜西天 鵝山白蓮教金頭和尚大鬧神州, 皇上調(diào)宗顯前去征討, 兵至天鵝山與金頭和尚大 戰(zhàn),金不敵敗奔四川、成都。宗顯追至,金復敗走渝城朝夭門,潛往小河,追及 再戰(zhàn),賊又敗。金頭和尚于是沿著烏江逃跑,田宗顯兵至漆地今淇灘地?安 營,訪賊于石馬,問當?shù)鼐用瘛昂蔚?,民以石馬即庸州答之,宗顯詳觀地形, 山環(huán)水抱,于是就在這里定居下來。石馬就坐落在淇灘場對岸,在沙沱與彭家交

18、界處的懸崖峭壁上。懸崖高約500 米。石馬右側(cè)靠巖壁,頭部逆江流斜向上西南方,全身站于巖壁中、下段, 身長約 2米,胸圍約 1米多,四肢朝下。身色淡黃,在石馬唇邊長有許多嫩綠的 野草。石馬迄今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在彭家寨的田地里。群眾發(fā)現(xiàn)一匹 野馬在吃莊稼,群眾追趕一天,野馬四處奔跑,逼在石馬坐落的懸?guī)r頂點,無路 可逃,于是縱身跳下懸崖,不見其影。人們認為是石馬作怪,就聚眾來到巖底, 爬上懸崖,用鐵錘將石馬頭部打掉。事后,在石馬受傷的頸部流了三年黃水。從 此,不見有野馬在田地里吃莊稼了。?思南府志?:“石馬,古庸州地,石形如馬,左側(cè)有山如鐘,九泉出其下。 “有山如鐘即鐘嶺山,山間有九處泉

19、水。民間有“鐘嶺山,九龍九虎下淇灘 的說法,九龍就是說有九處泉水的意思。楊再思869957,唐未五代靖州“飛山酋長,人稱“飛山太公。楊再 思的后代在淇灘分布很多, 在淇灘烏江東岸,幾乎村村都有楊姓, 其字派均為“再、 正、通、光、昌、勝、秀七字。冉仁才,冉安昌之子。沿河冉氏又稱為“冉家蠻 。清人陳浩的?百苗圖? 中有?冉家蠻? ,畫有三人,兩大一小,在烏江邊以漁為生,該圖還斌詩一首: “沿河司下有冉家,性與蠻人兩不差。長據(jù)深山善守獵,美食從來尚魚嚇。 沿河司副土官即姓冉, 為冉人才之后。 唐朝時期, 思州境內(nèi)的 “酉陽蠻 叛, “附馬冉仁才征之有功,遂守其地,冉仁才之后,他的子孫一直在思州任副

20、土 官,成為思州境內(nèi)的又一個強宗大姓。南宋初年,冉仁才的子孫到了冉守忠一代, 勢力日夜強大。 宋建炎三年 1129 年鄂西王辟反宋,“酉陽蠻起而響應,田祐恭派冉萬要前去討平,大獲全勝, 冉萬要凱奏高宗,賜萬要名守忠,授予御前兵馬使,領酉陽寨知寨。田氏天下自從田宗顯定居沿河,沿河在歷史上開始有了建置。開皇十九年 公元 599 年 ,招慰蟄僚奉詔析黔陽縣地置務川縣 治今沿河縣城東岸 ,轄地包括今沿河、 秀山全境和酉陽、印江、思南、德江、務川局部地區(qū)。后來又在這里建州,先為 務州,后改思州。思州,自從有建置公元 621 年以來,一直到明永樂十一年 公元 1413年改土歸流,共 792 年,長期為田氏

21、統(tǒng)治,如果從隋代田宗顯算 起,田氏在思州的統(tǒng)治長達 831 年,其世襲時間之長,超過歷代封建王朝,在當 地有“田氏天下 800 年之說。在沿河,田氏是所有姓氏中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姓。關于淇灘之名,在明嘉靖?思南府志?和清道光?思南府續(xù)志?中稱為“齊 灘。沿河,田氏祖居之地, 始祖田宗顯奉命鎮(zhèn)管黔中 “思州一十八堡, 沿河烏 江四十八渡。作為烏江重要碼頭的淇灘,自然也是在田氏的管轄之內(nèi),因田 氏自稱為戰(zhàn)國齊侯之裔,因此取名“齊灘 。明嘉靖?思南府志? :“田氏者,田 齊之后也。昔漢高祖用婁敬策, 徙齊楚大姓,實關中田氏與焉, 因名所居,曰齊 地'。今地為田氏居之。?思南府續(xù)志?:“齊灘,鋪民

22、百二十戶,場期一六。 說田氏為戰(zhàn)國田齊之后,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這種說法出現(xiàn)于田祐恭之后。 宋徽宗時,田祐恭因有門客夏大均的教導, 被皇上召見時“進止不類遠人, 上悅, 厚賜之。田祐恭深知漢文化的重要, 于是也自稱自己徙于關中, 即“田齊之后。 實際上“淇灘之名應該在田祐恭之前,寫史書的人有意將“淇灘寫成了“齊 灘,以此炫耀田氏家族,但也因此說明淇灘歷史之悠久。思州在唐時曾經(jīng)又叫務州、 寧夷郡。 唐朝時,南齊云將軍之子南承嗣來到務 州,任務州別駕。南承嗣來務州時,多善政,游覽烏江,經(jīng)過淇灘,巡察夜郎牂 牁,所到之處,深入民間,廣施恩惠,為民除害,自請參軍討王承宗,深得人民 愛戴,離開淇灘時,

23、人思其德,為立生祠,南承嗣辭命祀其父,于是在今天的淇 灘鎮(zhèn)深構(gòu)子修建“忠烈祠,以紀念南大將軍南齊云,至今遺址尚存。北宋末年,沿河歷史上出了一位很有作為的土官,田宗顯十四世孫田祐恭 10751154年。趙佶徽宗登基后,決心經(jīng)營西南苗疆,大觀元年1107 下詔田祐恭朝參。田祐恭生處蠻荒之域,登朝大殿,祐恭禮步朝廷,拜伏進退, 有禮有節(jié), 不類蠻夷。 徽宗異之, 問其故。祐恭對曰: “臣門客夏大鈞實教臣。 徽宗大悅,厚賜祐恭,封蕃部長,統(tǒng)領思州。贈夏大鈞保州文學。田祐恭在思州境內(nèi)創(chuàng)辦了貴州歷史上最早的一所書院“鸞塘書院 ,也 是烏江流域最早的學院, 遺址在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白泥河畔。 鸞塘書院之創(chuàng)

24、, 是貴州地方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宋政和年間,也就是田祐恭執(zhí)政思州的時期, 有記載的貴州史上最早的一部志書?思州圖經(jīng)?出現(xiàn)了,記載見于?宋史?第一 百五十七卷?藝文三? ,可惜在明代亡佚。元期末年,思州一分為二,成為思州和思南兩個宣慰司。明成祖永樂年間, 思州田琛與思南田宗鼎兩宣慰司因爭砂坑發(fā)生戰(zhàn)爭, 朝廷屢次勸阻無效, 乃命鎮(zhèn) 遠侯顧成率兵執(zhí)琛、宗鼎入京。永樂十一年 1413,明成祖命刑部皆正其罪。 自此,長達八百多年的田氏統(tǒng)治結(jié)束。牂牁要道淇灘是有名的水碼頭,常有船只???, “淇灘就是方言中的“起旱 ,也就 是下船步行的意思。 在淇灘民間有一首家喻戶曉八景詩, 據(jù)說出自神教口, 其中 有兩

25、句是:“呼童搖櫓下淇灘, 泊岸彭家纜系船。 在淇灘場下, 有一個大回水沱, 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碼頭。在烏江中下游兩岸巖壁上, 有人工開鑿的纖道, 而在淇灘境內(nèi)的纖道隨處可 見,從淇灘鎮(zhèn)往上, 前面便是夾石峽, 兩岸絕壁萬刃, 古人有“夾石縫開一線天 的說法。烏江纖道的開鑿,與古代在這里屢次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有關系。?史記西 南夷列傳?:楚威王時公元前 334前 329年 , “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 略巴黔中以西。公元前 316 年,秦使司馬錯“自巴涪水 烏江取楚商于地為黔 中郡?華陽國志巴志?。公元前303年,秦又使“司馬錯率馬蜀眾十萬大 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為黔中郡。?

26、華陽國志蜀志?。 這些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 非同一般。 公元前 280 年,司馬錯再次伐楚, 奪回黔中 ?史 記秦本紀?。在這些戰(zhàn)爭中,都與烏江有關系,沒有充分的準備是不可能的, 必然在烏江筑一些設施。而淇灘無疑并是經(jīng)常停船的地方。?華陽國志?載: “楚頃襄王遣將莊蹻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于岸,步戰(zhàn) 滅夜郎。“且蘭,就是下船步戰(zhàn)的意思,后代史學家不知道其意,還以為“且 蘭也是一個國家,以“且蘭有椓船牂牁處,乃名其地為“牂牁 。牂牁到底 在什么地方呢?清初田雯?黔書牂牁江考?:“牂牁江,即今日之烏江,自遵、 過湄、甕,合阡江入思南城西之巴江水,其地有牂牁城舊址,漢牂牁守陳據(jù)思邛 詔夜郎王將兵破之。 牂

27、牁舊治既在思南, 那么牂牁之江宜在思南, 而其牂牁椓船之 處,不在巴江水也必在德江。 其實,牂牁江不過是一個泛指,古有南北牂牁江, 南牂牁江就是今天的南盤江,北牂牁江就是今天的烏江。從淇灘繼續(xù)往上, 便是古夜郎國的地盤了。?史記?載:“夜郎者, 臨牂牁江, 江廣百余步,足以行船。 這里的夜郎就指夜郎的都城,而且也在烏江邊。淇灘 是通往夜郎都城的必經(jīng)之地。水運是古代主要的運輸途徑,歷代君王都十分重視水運的開拓。漢武帝時, 唐蒙沿著這條水路出使南越,發(fā)現(xiàn)這條水道年久失修,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 多絕,難行。唐蒙還意外發(fā)現(xiàn),蜀地的枸醬通過夜郎的南北牂牁江出現(xiàn)在南越 的餐桌上。于是向漢武帝獻策“通夜

28、郎道 。漢武帝任命唐蒙為將,帶著一支上 千人的軍隊和上萬人的輜重隊伍, 經(jīng)巴蜀進入夜郎國。 唐蒙入使夜郎的線路是沿 北牂牁江即今烏江向南,經(jīng)過了今重慶境內(nèi)的涪陵、武隆、彭水漢為涪陵 縣,貴州境內(nèi)的沿河、思南等到達漢夜郎國都所在地的。如果把“淇灘的名字與“且蘭的名字進行比擬,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名字 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僅音相近, 而且意義也相近, 都是下船走路的意思。 唐朝時, “昭慰使冉安昌奏:務川今沿河 當牂牁要道, 請置郡以撫之。'其后,思今 沿河夷今思南等州土地之辟,夷民之附,自斯舉始 見明嘉靖?思南府 志?。今天淇灘的兩岸, 古時系船的痕跡處處可見, 這自然讓我們想起, 當年的楚

29、 將莊蹻率兵艱難地沿著烏江上行時,到了淇灘,發(fā)現(xiàn)成片怪石,深淺難側(cè),于是 叫士兵椓船于岸,步戰(zhàn)夜郎。夜郎的位置,緊挨著楚國的巴黔中,也就是烏江中 部以上地區(qū)。于是這里并成了下船走路的地方,也就是“起旱 ,或者說是“且 蘭,今天成了“淇灘。兩千多年來,淇灘人目睹著無數(shù)的船只往淇灘經(jīng)過。 漢使的船只從這里通過, 劉備的戰(zhàn)船也往這里通過, 諸葛亮的大軍依然往這里通過, 司馬炎的船還是往過 里通過。在唐朝、五代時期, 又有由貴州西部的 “烏蠻 來到這里。 武德四年公 元 621 年,昆彌今云南洱海遣使經(jīng)黔州到長安朝貢,以后多取此路,歷年 不斷;貞元九年公元 793年,南詔今云南大理異羅尋遣使由烏江經(jīng)黔

30、州 去長安進貢;咸通十四年公元 873年五月,南詔進攻黔州,黔中經(jīng)略使秦匡 謀兵少不敵,棄城逃跑。千年樂土對于淇灘而言, 唐宋元明清都很少受戰(zhàn)亂之苦, 特別是張氏定居沿河后, 基 本上沒有戰(zhàn)爭,可以說,淇灘是一塊千年樂土。淇灘場上還有一塊“化行俗美碑, 內(nèi)容為公議六禁: “禁當場賭博, 以務 正業(yè);禁當場打牌,以免釀禍;禁當場套扼, 以安善良;禁當場搶劫,以正地方; 禁窩留匪類,以清盜源;禁酗酒發(fā)瘋,以復古道。并聲明:“以上禁約六條, 祈各凜遵。倘假設古違,捆送公庭,請治重罪,休怪首等無情矣!此碑刻于光緒 三十四年公元 1908 年,可見時人很注重古鎮(zhèn)場天社會治安的自治。當然,淇灘成為樂土, 與沿河長官司張氏對沿河的治理和淇灘的民風是分不 開的。張氏是沿河土家族大姓之一。 宋朝時因思州等地各族首領各自為政, 混戰(zhàn) 不斷,人民深受其苦, 張恢奉命協(xié)助思州田氏土司剿平戰(zhàn)亂。 在?貴州通志? 中, 稱張恢為“蠻酋,在?宋史?中,稱張氏為“夷族 、“張蕃等。張恢之后,朝廷采取“以夷治夷政策,由張煥張恢之子第四子坤義授 沿邊溪洞軍民總管, 后任水東司正長官, 后改為沿河祐溪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