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方案1.1 傳動裝置的組成和特點組成: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工作機組成。特點:齒輪相對于軸承不對稱分布,故沿軸向載荷分布不均勻,要求軸有較大的剛度。1.2 傳動方案的擬定 選擇V帶傳動和二級同軸式圓柱斜齒輪減速器??紤]到電機轉速高,傳動功率大,將V帶設置在高速級。初步確定傳動系統(tǒng)總體方案如圖1.1所示。 圖1.1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圖1.2.1 工作機所需功率Pw(kw)5.7×103×0.75/(1000×0.96)4.453 kw式中,F(xiàn)w為工作機的阻力,N;w為工作機的線速度,m/s;為帶式工作機的效率。1.2.2 電動機至工作機的總效率
2、320.96×0.983×0.982×0.990.859為V帶的效率,為第一、二、三三對軸承的效率,為每對齒輪(齒輪為7級精度,油潤滑,因是薄壁防護罩,采用開式效率計算)嚙合傳動的效率,為聯(lián)軸器的效率。2 電動機的選擇電動機所需工作功率為: PP/4.453/0.8595.184 kw , 執(zhí)行機構的曲柄轉速為33.33 r/min經查表按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V帶傳動的傳動比24,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傳動比35,則925,則總傳動比合理范圍為18100,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18100)×33.33599.943333.3 r/min按
3、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要滿足PP以及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選定型號為Y132M26的三相異步電動機,額定功率P為5.5 kw,額定電流8.8 A,滿載轉速960 r/min,同步轉速1000 r/min。 (a)(b) 圖2.1 電動機的安裝及外形尺寸示意圖表2.1 電動機的技術參數(shù)方案電動機型號額定功率P/kw額定轉速(r/min)同步轉速堵轉轉矩額定轉矩最大轉矩額定轉矩質量/Kg價格/元1Y132M2-65.596010002.02.084230表2.2 電動機的安裝技術參數(shù)中心高/mm 外型尺寸/mm L×(AC/2+AD)×
4、;HD 底腳安裝 尺寸A×B地腳螺栓 孔直徑K 軸伸尺 寸D×E 裝鍵部位 尺寸F×GD132515× 345× 315216 ×1781238× 8010 ×433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3.1 總傳動比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速和工作機主動軸轉速,可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960/33.3328.803.2 分配傳動裝置的傳動比×式中、分別為帶傳動和減速器的傳動比。對于同軸式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比按下式分配:式中為高速級圓柱齒輪的傳動比,為低速級圓柱齒輪的傳動比。為使V帶傳動外廓尺寸不致過大,
5、初步取2.3,則減速器傳動比為:3.544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4.1 各軸轉速高速軸的轉速 960/2.3417.39 r/min中間軸的轉速 417.39/3.54117.91 r/min低速軸的轉速 / 117.91/3.5433.30 r/min 滾筒軸的轉速 =33.30 r/min4.2 各軸輸入、輸出功率4.2.1 各軸的輸入功率P(kw) 高速軸的輸入功率 P×5.5×0.965.28 kW 中間軸的輸入功率 ×2×5.28×0.98×0.985.12 kW 低速軸的輸入功率
6、×2×5.28×0.98×0.984.92 kW滾筒軸的輸入功率 ×2×4=4.92×0.98×0.994.77 kW4.2.2 各軸的輸出功率P(kw) 高速軸的輸出功率 ×0.985.17 kW中間軸的輸出功率 ×0.985.02 kW低速軸的輸出功率 ×0.994.87 kW滾筒軸的輸出功率 ×0.964.67 kW4.3 各軸輸入、輸出轉矩4.3.1 各軸的輸入轉矩 ( N·m)轉矩公式: 9550P/ N·m電動機軸的輸出轉
7、矩 9550 9550×5.5/960254.71 N·m高速軸的輸入轉矩 95509550×5.28/417.39120.81 N·m中間軸的輸入轉矩 95509550×5.12/117.91414.69 N·m低速軸的輸入轉矩 95509550×4.92/33.301410.99 N·m 滾筒軸的輸入轉矩 95509550×4.77/33.301367.97 N·m4.3.2 各軸的輸出轉矩 高速軸的輸出轉矩 ×0.98118.39 N·m中間軸的輸出轉矩 ×0
8、.98406.40 N·m低速軸的輸出轉矩 ×0.991396.88 N·m滾筒軸的輸出轉矩 ×0.961313.25 N·m 軸 參數(shù) 電機軸 軸 軸 軸滾筒軸功率P/KW5.55.285.124.924.77轉矩T/(N·m)54.71120.81414.691410.991369.97轉速n/(r/min)960417.39117.9133.3033.30傳動比i2.33.543.54效率0.960.97020.97600.9702表2.3傳動和動力參數(shù)結果5 設計帶和帶輪5.1 確定計算功率查機械設計課本表8-7選取工作情況系
9、數(shù):1.2×1.2×5.56.6 kw 式中為工作情況系數(shù),為傳遞的額定功率,既電機的額定功率.5.2 選擇V帶的帶型根據6.6 kw,1.2 ,查課本圖8-11選用帶型為A型帶。5.3 確定帶輪基準直徑并驗算帶速5.3.1 初選小帶輪的基準直徑查課本表8-6和表8-8得小帶輪基準直徑100 mm。5.3.2 驗算帶速 5.024 m/s 因為5 m/s30 m/s ,故帶速合適。5.3.3 計算大帶輪的的基準直徑大帶輪基準直徑2.3×100230 mm ,式中為帶傳動的傳動比,根據課本表8-8,圓整為250 mm 。5.4 確定V帶的中心距和帶的基準
10、長度由于0.72,所以初選帶傳動的中心距為:1.5525 mm 所以帶長為:=1610.49 mm 查課本表8-2選取v帶基準長度1600 mm,傳動的實際中心距近似為:+519.76 mm圓整為520 mm,中心距的變動范圍為:-0.015496 mm+0.03568 mm故中心距的變化范圍為496568 mm 。5.5 驗算小帶輪上的包角163.47o90o,包角合適。5.6 計算帶的根數(shù)z5.6.1 計算單根V帶的額定功率 Pr (kw)因100 mm,帶速v5.024 m/s,傳動比,則查課本、表8-4a、表8-4b,并由內插值法得單根普通V帶的基本額定功率0.95 kw,額定功率增量
11、0.11 kw 。查課本表8-2得帶長修正系數(shù)0.96 。查課本表8-5,并由內插值法得小帶輪包角修正系數(shù)0.96 ,于是(0.95+0.11)×0.96×0.991.007 kw5.6.2 計算V帶的根數(shù)Z由公式8-26得6.55故取7根。5.7 計算單根V帶的初拉力的最小值查課本表8-3可得V帶單位長度的質量 0.10 kg/m,故:單根普通帶張緊后的初拉力為155.17 N5.8計算壓軸力壓軸力的最小值為:22122.07 N表5.1 V帶的設計參數(shù)總匯帶型基準直徑/mm帶速V/m/s基準長度/mm包角V帶根數(shù)Z最小壓軸力/NA1002505.0241610.4916
12、3.47o72122.075.9 V帶輪的設計5.9.1 帶輪的材料。由于減速器的轉速不是很高,故選用HT150型。5.9.2 帶輪的結構形式V帶由輪緣、輪輻、和輪轂組成。根據V帶根數(shù)Z7,小帶輪基準直徑100 mm,大帶輪基準直徑250 mm。故由課本圖8-14小帶輪選擇腹板式。大帶輪選擇孔板式。5.9.3 V帶輪的輪槽V帶輪的輪槽與所選用的V帶的型號相對應,見課本表8-10。V帶繞在帶輪上以后發(fā)生彎曲變形,使V帶工作表面的夾角發(fā)生變化。為了使V帶的工作面與帶輪的輪槽工作面緊密貼合,將V帶輪輪槽的工作面的夾角做成小于40o。V帶安裝到輪槽中以后,一般不應超出帶輪外圈,也不應與輪槽底部接觸。具
13、體參數(shù)見表5.2。.9.4 V帶輪的技術要求鑄造、焊接或燒結的帶輪在輪緣、腹板、輪輻及輪轂上不允許有砂眼、裂縫、縮孔及氣泡;鑄造帶輪在不提高內部應力的前提下,允許對輪緣、凸臺、腹板及輪轂的表面缺陷進行修補;由于帶輪的轉速低于極限轉速,故要做動平衡。表5.2 輪槽的截面尺寸槽型Bd/mm/mm/mmeFmin/mmA11.0 2.758.715±0.3938o6 齒輪的設計因減速器為同軸式,低速級齒輪比高速級齒輪的強度要求高,所以應優(yōu)先校準低速級齒輪。6.1 低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6.1.1 選取精度等級、材料、齒數(shù)及螺旋角考慮此減速器的功率及現(xiàn)場安裝的限制,故大小齒輪都選用硬齒面漸
14、開線斜齒輪。(1) 運輸機為一般工作機器,速度不高,故選用7級精度(GB 1009588)。(2) 材料選擇。由表10-1選擇小齒輪材料為40Cr(調質),硬度為280HBS;大齒輪材料為45鋼(調質),硬度為240HBS。(3) 選小齒輪齒數(shù)24,大齒輪齒數(shù)Z2Z1i224×3.5484.96,取Z285。(4) 初選螺旋角14o。6.1.2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由機械設計課本設計計算公式(10-21)進行計算,即(1)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試選=1.6。 小齒輪傳動的轉矩為 T414.69×103 查課本P205表10-7選取齒寬系數(shù)1。 查課本P201表10-6得材料
15、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ZE189.8 由課本P209圖10-2d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Hlim1600 MPa;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為Hlim2550 MPa。 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60nj 60×117.91×1×(2×8×300×15)5.09×108 1.44×108由課本P207圖10-19去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KHN10.90;KHN20.95。查課本P217圖10-30選取區(qū)域系數(shù)Z=2.433 。 由課本P215圖10-26查得標準圓柱齒輪傳動的端面重合度0.77 ,0.855。則+1.625
16、。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應用公式(10-12)得:=0.9×600540 0.95×550522.5 則許用接觸應力為:531.25 (2)設計計算試算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d,由計算公式得84.555 mm計算圓周速度。0.522m/s計算齒寬b和模數(shù)。計算齒寬b b84.555 mm計算摸數(shù)m=3.42 mm計算齒寬與高之比。 齒高 h2.25 2.25×3.427.695 10.99 計算縱向重合度=0.318=1.903 計算載荷系數(shù)K。已知使用系數(shù)=1,根據0.522 m/s,7級精度, 由課本圖10-8查得動載系數(shù)K0.9
17、5;由課本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級精度、小齒輪相對支承非對稱布置時,K1.423;由10.99,K1.423查圖10-13得 K1.35;由課本表10-3 得: K1.4。故載荷系數(shù)K KK K 1×0.95×1.4×1.4231.893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d84.555×89.430 計算模數(shù)3.62 mm6.1.3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由彎曲強度的設計公式(1)確定計算參數(shù) 計算載荷系數(shù)。K K K1×0.7×1.4×1.351.323 根據縱向重合度1.903,從課本圖10-28查得螺旋角影響系數(shù)
18、0.88小齒輪傳遞的轉矩414.69 kN·m。確定齒數(shù)z。因為是硬齒面,故取Z124,Z2i21Z13.54×2484.96,取Z285。傳動比誤差 iuZ2/Z185/243.54,i0.0175,允許。 計算當量齒數(shù)。26.2793.05 查取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查課本表10-5得齒形系數(shù)2.592;2.211 應力校正系數(shù)1.596;1.774查課本圖10-20c得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 。
19、0; 查課本圖10-18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K0.88;K0.90。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1.4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314.29 MPa244.29 MPa計算大小齒輪的 并加以比較。0.013 160.017 49大齒輪的數(shù)值大,故選用。(2) 設計計算2.56 mm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m大于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按GB/T1357-1987圓整為標準模數(shù),取m3 mm,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要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89.430來計算應有的齒數(shù).于是由:z28.9 取z29
20、那么zuz13.54×29102 6.1.4 幾何尺寸計算(1)計算中心距 a202.516 將中心距圓整為203。(2)按圓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arccosarccos因值改變不多,故參數(shù),等不必修正。(3)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d89.879 d316.125 (4)計算齒輪寬度B1×89.87989.879 mm圓整后取90 mm;95 mm。(5) 修正齒輪圓周速度0.555m/s6.2 高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6.2.1 選取精度等級、材料、齒數(shù)及螺旋角考慮此減速器的功率及現(xiàn)場安裝的限制,故大小齒輪都選用硬齒面漸開線斜齒輪。(1) 運輸機為一般工作機器,速度
21、不高,故選用7級精度(GB 1009588)。(2) 材料選擇。由表10-1選擇小齒輪材料為40Cr(調質),硬度為280HBS;大齒輪材料為45鋼(調質),硬度為240HBS。(3) 考慮到此設計減速器為同軸式,故仍選小齒輪齒數(shù)24,大齒輪齒數(shù)Z2Z1i224×3.5484.96,取Z285。(4) 初選螺旋角仍為14o。6.2.2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由機械設計課本設計計算公式(10-21)進行計算,即(1)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試選=1.6。 小齒輪傳動的轉矩為 T120.81×103 查課本P205表10-7選取齒寬系數(shù)0.8。 查課本P201表10-6得材料的彈性
22、影響系數(shù)ZE189.8 由課本P209圖10-2d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Hlim1600 MPa;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為Hlim2550 MPa。 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60nj 60×417.39×1×(2×8×300×15)1.803×109 5.093×108由課本P207圖10-19去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KHN10.90;KHN20.95。查課本P217圖10-30選取區(qū)域系數(shù)Z=2.433 。 由課本P215圖10-26查得標準圓柱齒輪傳動的端面重合度0.77 ,0.855。則+1.625
23、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應用公式(10-12)得:=0.9×600540 0.95×550522.5 則許用接觸應力為:531.25 (2)設計計算試算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d,由計算公式得66.049 mm計算圓周速度。1.443m/s計算齒寬b和模數(shù)。計算齒寬b b52.839 mm計算摸數(shù)m=2.67 mm計算齒寬與高之比。 齒高 h2.252.25×2.676.008 10.99 計算縱向重合度0.3181.522 計算載荷系數(shù)K。已知使用系數(shù)=1,根據1.443 m/s,7級精度, 由課本圖10-8查得動載系數(shù)K1.07;由課本
24、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級精度、小齒輪相對支承非對稱布置時,K1.423;由10.99,K1.423查圖10-13得 K1.35;由課本表10-3 得: K1.4。故載荷系數(shù)K KK K 1×1.07×1.4×1.4232.13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d66.049×72.658 計算模數(shù)2.94 mm6.2.3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由彎曲強度的設計公式(1)確定計算參數(shù) 計算載荷系數(shù)。K K K1×1.07×1.4×1.352.02 根據縱向重合度1.903,從課本圖10-28查得螺旋角影響系數(shù)0.88小齒
25、輪傳遞的轉矩120.81 kN·m。確定齒數(shù)z。因為是硬齒面,故取Z124,Z2i21Z13.54×2484.96,取Z285。傳動比誤差 iuZ2/Z185/243.54,i0.0175,允許。 計算當量齒數(shù)。26.2793.05 查取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查課本表10-5得齒形系數(shù)2.592;2.193 應力校正系數(shù)1.596;1.783查課本圖10-20c得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 。
26、0; 查課本圖10-18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K0.85;K0.88。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1.4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303.57 MPa238.86 MPa計算大小齒輪的 并加以比較。0.013 160.016 40大齒輪的數(shù)值大,故選用。(3) 設計計算2.16 mm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m大于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按GB/T1357-1987圓整為標準模數(shù),取m2.5 mm,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要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66.049來計算應有的齒數(shù).于是由:z25.63 取z26那么z
27、uz13.54×2692.04,取 z292。6.2.4 幾何尺寸計算(1)算中心距 a141.906 將中心距圓整為141。為滿足同軸式圓柱齒輪的中心距應相等,并保證低速級圓柱齒輪的最小強度,故按低速級圓柱齒輪的中心距計算。即a203 mm。并調整小齒輪齒數(shù)Z135,則Z2ui3.54×35123.9,圓整為124。(2)按要求設計的中心距和修正的齒數(shù)修正螺旋角arccosarccos(3)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d89.370 d316.628 (4)計算齒輪寬度B0.8×89.37071.496 mm圓整后取 B275 mm;B180 mm。(5)修正齒輪
28、的圓周速度1.952m/s表6.1 各齒輪的設計參數(shù) 齒輪參數(shù)高速級齒輪1中間軸齒輪2中間軸齒輪3低速級齒輪4材料40Cr(調質),硬度為280HBS45鋼(調質) 硬度為240HBS40Cr(調質),硬度為280HBS45鋼(調質)硬度為240HBS齒數(shù)3512429102螺旋角模數(shù)2.53齒寬/mm80759590中心距/mm203齒輪圓周速/m/s1.9520.555修正傳動比3.546.3 齒輪的結構設計高速軸齒輪1做成實心式如圖6.1(b),中間軸齒輪3做成齒輪軸,中間軸齒輪2和低速軸齒輪4兩個大齒輪使用腹板式結構如圖6.1(a)圖6.1 齒輪結構設計示意圖7 傳動軸和傳動軸承的設計
29、7.1 低速軸、傳動軸承以及聯(lián)軸器的設計 7.1.1 求輸出軸上的功率P,轉速,轉矩P4.92 KW 33.30 r/min 1410.99 Nm7.1.2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因已知低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316.125 而 F8926.93 N FF3356.64 N FFtan4348.16×2315.31 N圓周力F,徑向力F及軸向力F的方向如圖7.1所示。圖7.1 軸的載荷分布圖7.1.3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1)先按課本式(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課本,取,于是得112×61.32(2)聯(lián)軸器的選擇。輸出軸的最小直
30、徑顯然是安裝聯(lián)軸器處的直徑(圖7.2)。為了使所選的軸直徑與聯(lián)軸器的孔徑相適,故需同時選取聯(lián)軸器的型號。查課本表14-1,考慮到轉矩變化很小,故取1.3,則:1.3×1410.99×1091834.287 按照計算轉矩Tca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的條件,查機械設計手冊表17-4,選用LT10彈性套柱銷聯(lián)軸器(GB/T43232002),其公稱轉矩為2000。半聯(lián)軸器的孔徑d165 mm,故取65 mm,半聯(lián)軸器的長度L142 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107 mm。7.1.4 軸的結構設計(1)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為了滿足半聯(lián)軸器的要求的軸向定
31、位要求,-軸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軸肩,故取-的直徑80 mm;左端用軸端擋圈定位,按軸端直徑取擋圈直徑D85 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107 mm,為了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半聯(lián)軸器上而不壓在軸端上, 故-的長度應比L1略短一些,現(xiàn)取105 mm。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故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80 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GB/T 2971994)30217型,其尺寸為d×D×T85 mm×150 mm×30.5 mm,故85 mm;右端圓錐滾子軸承
32、采用套筒進行軸向定位,取套筒寬為14 mm,則44.5 mm。 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90 mm;齒輪的左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的寬度為90 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86 mm。齒輪的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h0.07d,故取h7 mm,則104 mm。軸環(huán)寬度,取b12 mm。 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37.5 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lián)軸器右端面間的距離,故取67.5 mm。至此,已初步確定了低速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圖7.2 低速軸的結構設計示意圖表 7.1 低
33、速軸結構設計參數(shù) 段名參數(shù)-直徑/mm65 H7/k68085 m690 H7/n610485 m6長度/mm10567.546861244.5鍵b×h×L/mm20 ×12 ×9025×14×70C或R/mm處2×45o處R2處R2.5處R2.5處R2.5處R2.5處2.5×45o(2) 軸上的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90 mm由課本表6-1查得平鍵截面b×h25 mm×14 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70 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配合有良好的對中性,
34、故選擇齒輪轂與軸的配合為;同樣,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連接,選用平鍵為20 mm×12 mm×90 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配合為。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定位是由過渡配合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尺寸公差為m6。(3) 確定軸上圓周和倒角尺寸參考課本表15-2,取軸左端倒角為2×,右端倒角為2.5×。各軸肩處的圓角半徑為:處為R2,其余為R2.5。7.1.5 求軸上的載荷 首先根據結構圖(圖7.2)作出軸的計算簡圖(圖7.1)。在確定軸承的支點位置時,應從手冊中查得a值。對于30217型圓錐滾子軸承,由手冊中查得a29.9 mm。因此,作為簡支梁的軸的支承跨距57.1+7
35、1.6128.7 mm。根據軸的計算簡圖做出軸的彎矩圖和扭矩圖(圖7.1)。從軸的結構圖以及彎矩和扭矩圖中可以看出截面是軸的危險截面。計算步驟如下:57.1+71.6128.7 mm4 966.34 N3 960.59 N2 676.96 N3 356.64-2 676.96679.68 N4 966.34×57.1283 578.014 2 676.96×57.1152 854.416 679.68×71.6486 65.09 322 150.53 287 723.45 表7.2 低速軸設計受力參數(shù) 載 荷水平面H垂直面V支反力4 966.34 N,3 960.
36、59 N2 676.96 N,679.68 N彎矩M283 578.014 152 854.416 486 65.09 總彎矩322 150.53 ,287 723.45扭矩T1 410 990 7.1.6 按彎曲扭轉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進行校核時,通常只校核軸上承受最大彎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險截面C)的強度。根據課本式(15-5)及表7.2中的數(shù)據,以及軸單向旋轉,扭轉切應力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取0.6,軸的計算應力 MPa12.4 MPa前已選軸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查課本表15-1得60MP。因此 ,故此軸安全。7.1.7 精確校核軸的疲勞強度(1)判斷危險截面截面A,B只受扭矩作用,雖
37、然鍵槽、軸肩及過渡配合所引起的應力集中均將消弱軸的疲勞強度,但由于軸的最小直徑是按扭轉強度較為寬裕確定的,所以截面A,B均無需校核。從應力集中對軸的疲勞強度的影響來看,截面和處過盈配合引起的應力集中最嚴重,從受載來看,截面C上的應力最大。截面的應力集中的影響和截面的相近,但是截面不受扭矩作用,同時軸徑也較大,故不必做強度校核。截面C上雖然應力最大,但是應力集中不大(過盈配合及鍵槽引起的應力集中均在兩端),而且這里軸的直徑最大,故截面C也不必校核,截面和顯然更不必要校核。由課本第3章的附錄可知,鍵槽的應力集中較系數(shù)比過盈配合的小,因而,該軸只需校核截面左右兩側即可。(2)截面左側抗彎截面系數(shù) W
38、0.10.161 412.5 抗扭截面系數(shù) 0.20.2122 825 截面的右側的彎矩M為 90 834.04 截面上的扭矩為 1 410 990 截面上的彎曲應力1.48 MPa截面上的扭轉切應力 11.49 MPa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由課本表15-1查得 截面上由于軸肩而形成的理論應力集中系數(shù)及按課本附表3-2查取。因 經插值后查得1.9 1.29又由課本附圖3-1可得軸的材料的敏性系數(shù)為 0.88故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按式(課本附表3-4)為1.756由課本附圖3-2的尺寸系數(shù);由課本附圖3-3的扭轉尺寸系數(shù)。軸按磨削加工,由課本附圖3-4得表面質量系數(shù)為軸為經表面強化處理,即,則
39、按課本式(3-12)及式(3-12a)得綜合系數(shù)為又由課本及3-2得碳鋼的特性系數(shù),取,取于是,計算安全系數(shù)值,按課本式(15-6)(15-8)則得S65.66S16.9216.38S1.5 故可知其安全。(3) 截面右側抗彎截面系數(shù) W0.10.172 900 抗扭截面系數(shù) 0.20.2145 800 截面的右側的彎矩M為 90 834.04 截面上的扭矩為 1 410 990 截面上的彎曲應力1.25 MPa截面上的扭轉切應力 9.68 MPa過盈配合處的,由課本附表3-8用插值法求出,并取0.8,于是得3.24 0.8×3.242.59軸按磨削加工,由課本附圖3-4得表面質量系
40、數(shù)為軸為經表面強化處理,即,則按課本式(3-12)及式(3-12a)得綜合系數(shù)為3.332.68又由課本及3-2得碳鋼的特性系數(shù),取,取于是,計算安全系數(shù)值,按課本式(15-6)(15-8)則得S66.07S16.9211.73S1.5 故該軸的截面右側的強度也是足夠的。本軸因無大的瞬時過載及嚴重的應力循環(huán)不對稱性,故可略去靜強度校核。至此,低速軸的設計計算即告結束。7.2 高速軸以及傳動軸承的設計 7.2.1 求輸出軸上的功率,轉速,轉矩5.28 KW 417.39 r/min 120.81 Nm7.2.2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因已知低速級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89.370 而 F2703.5
41、9 N FF2703.591014.15 N FFtan2703.59×984.03 N圓周力F,徑向力F及軸向力F的方向如圖7.1所示。7.2.3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先按課本式(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課本,取,于是得112×26.10 mm故圓整取30 mm,輸出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V帶輪處的直徑(圖7.3)。V帶輪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108 mm。7.2.4 軸的結構設計(1)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為了滿足V帶輪的要求的軸向定位要求,-軸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軸肩,故取-的直徑40 mm。V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
42、L1108 mm,故-的長度取108 mm。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故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35 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GB/T 2971994)30209型,其尺寸為d×D×T45 mm×85 mm×20.75 mm,故45 mm;右端圓錐滾子軸承采用套筒進行軸向定位,取套筒寬為14 mm,則34.75 mm。 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50 mm;齒輪的左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的寬度為75 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
43、寬度,故取70 mm。齒輪的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h0.07d,故取h4 mm,則58 mm。軸環(huán)寬度,取b10 mm。 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27.25 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lián)軸器右端面間的距離,故取57.25 mm。至此,已初步確定了低速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圖7.3 高速軸的結構設計示意圖表 7.3 高速軸結構設計參數(shù) 段名參數(shù)-直徑/mm30 H7/k64045 m650 H7/n65845 m6長度/mm10857.2539.75701034.75鍵b×h×L/mm10
44、5;8 ×9016×10×56C或R/mm處1.2×45o處R1.2處R1.6處R1.6處R1.6處R1.6處1.6×45o(2)軸上的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V帶輪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50 mm由課本表6-1查得平鍵截面b×h16 mm×10 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56 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配合有良好的對中性,故選擇齒輪轂與軸的配合為;同樣,V帶輪與軸的連接,選用平鍵為10 mm×8 mm×90 mm,V帶輪與軸的配合為。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定位是由過渡配合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尺
45、寸公差為m6。(3)確定軸上圓周和倒角尺寸參考課本表15-2,取軸左端倒角為1.2×,右端倒角為1.6×。各軸肩處的圓角半徑為:處為R1.2,其余為R1.5。7.2.5 求軸上的載荷 首先根據結構圖(圖7.3)作出軸的計算簡圖(圖7.1)。在確定軸承的支點位置時,應從手冊中查得a值。對于30209型圓錐滾子軸承,由手冊中查得a18.6 mm。因此,作為簡支梁的軸的支承跨距53.65+63.65117.3 mm。根據軸的計算簡圖做出軸的彎矩圖和扭矩圖(圖7.1)。從軸的結構圖以及彎矩和扭矩圖中可以看出截面是軸的危險截面?,F(xiàn)將計算出的截面C出的、及的值列于下表(參看圖7.1)。
46、表7.4 高速軸設計受力參數(shù) 載 荷水平面H垂直面V支反力1 467.04 N,1 236.55 N760.03 N,254.12 N彎矩M78 706.696 40 775.6095 16 174.738 總彎矩88 641.945 ,80 351.516扭矩T120 810 7.2.6 按彎曲扭轉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進行校核時,通常只校核軸上承受最大彎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險截面C)的強度。根據課本式(15-5)及表7.2中的數(shù)據,以及軸單向旋轉,扭轉切應力為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取0.6,軸的計算應力 MPa9.2 MPa前已選軸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查課本表15-1得60MP。因此 ,故此軸
47、安全。7.2.7 精確校核軸的疲勞強度精確校核高速軸的疲勞強度具體步驟通同7.1.7。經計算該軸在截面左右兩側的強度安全系數(shù)S1.5。故該軸的強度是足夠的。 7.3 中間軸以及傳動軸承的設計 7.3.1 求輸出軸上的功率,轉速,轉矩5.12 KW 117.91 r/min 414.69 Nm7.3.2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因已知高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316.628 F N FF2619.41973.84 N FFtan2619.41×0.207818544.36 N低速級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89.880 mm 9227.64 N FF9227.643462.46 N Ftan92
48、27.46×0.2593632393.26 N圓周力F,徑向力F及軸向力F的方向如圖7.5所示。7.3.3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先按課本式(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課本,取,于是得112×39.37 mm7.3.4 軸的結構設計(1)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為了保證軸的強度要求,故取50 mm。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故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50 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GB/T 2971994)30210型,其尺
49、寸為d×D×T50 mm×90 mm×21.75 mm;左右兩端圓錐滾子軸承采用套筒進行軸向定位,取套筒寬為14 mm,則35.75 mm。 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60 mm;齒輪的左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的寬度為90 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86 mm,則39.75。齒輪的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h0.07d,故取h7 mm,則74 mm。-段為小齒輪,其寬度為95 mm,分度圓直徑為89.880 mm。至此,已初步確定了中間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圖7.4 中間軸的結構設計示意圖表 7.5 中間軸結構設
50、計參數(shù) 段名參數(shù)-直徑/mm50 m660 H7/n67489.880 50 m6長度/mm39.758691.259535.75鍵b×h×L/mm18×11×80C或R/mm處2×45o處R2處R2處R2處R2處R2(2)軸上的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V帶輪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60 mm由課本表6-1查得平鍵截面b×h18 mm×11 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80 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配合有良好的對中性,故選擇齒輪轂與軸的配合為;同樣,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定位是由過渡配合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尺寸公差為
51、m6。(3)確定軸上圓周和倒角尺寸參考課本表15-2,取軸左右兩端倒角為2×。各軸肩處的圓角半徑為R2。7.3.5 求軸上的載荷 首先根據結構圖(圖7.4)作出軸的計算簡圖(圖7.5)。在確定軸承的支點位置時,應從手冊中查得a值。對于30210型圓錐滾子軸承,由手冊中查得a20 mm。因此,作為簡支梁的軸的支承跨距L160.75 mm L2183.75 mm L363.25 mm根據軸的計算簡圖做出軸的彎矩圖和扭矩圖如下:圖7.5 中間軸的載荷分析圖軸的受力分析如下:+60.75+183.75+63.25307.75 mm3970.84 N N N973.84+3462.46-2108.322291.98 N 3970.84×60.75241228.53 7848.21×62.25488551.07 2108.32×60.75122612.94 2291.98×62.25142675.76 7.3.6 按彎曲扭轉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取=0.6 ,軸的計算應力=7.8 MPa查表15-1得=60MP。因 ,故此軸合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提升
- 科技教育下的班級管理與德育融合策略
- 科技產品生產線上的崗位責任與標準化操作
- 煤礦機電維護工職業(yè)技能理論考試題庫150題(含答案)
- 掘進工作面膠帶輸送機司機技能理論考試題庫150題(含答案)
- 科技助力下的現(xiàn)代醫(yī)療養(yǎng)老公寓建設研究
- 二零二五年個人土地使用權及土地經營權租賃協(xié)議
- 2025年甘肅東方鈦業(yè)有限公司招聘4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壓車貨款合同范本
- 現(xiàn)代技術下的班級安全監(jiān)控與預警系統(tǒng)
- 小學一年級硬筆書法入門班教學課件
- 出貨單表格模板下載
- PEP六年級上冊英語unit1
- 接納與承諾(ACT)療法課件
-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
- 房地產公司銷售管理部賞罰制度
- 《方位介詞介紹》課件
- 甲狀腺術后出血搶救流程
- 個人購買家具合同
- 國際救生設備規(guī)則
- 第三方檢查應對措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