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大學網(wǎng)絡繼續(xù)教育函數(shù)本科2016教育統(tǒng)計與測量評價第一次和第二次作業(yè)_第1頁
師范大學網(wǎng)絡繼續(xù)教育函數(shù)本科2016教育統(tǒng)計與測量評價第一次和第二次作業(yè)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什么是教育測量?什么是教育評價?并闡述一下兩者的關系。答:1教育測量: 教育測量, 就是針對學校教育影響下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側重從量的規(guī)定性 上予以確定和描述的過程。學校教育實踐活動的客觀需要,促進了教育測量科學研究及學 科發(fā)展。教育測量學是一門發(fā)展較早、應用較多、內容較豐富的教育科學分支。2教育評價:所謂教育評價(educational evaluation),是指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和教育目標, 利用測量和非測量的種種方法系統(tǒng)地收集資料信息,對學生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影響學生發(fā)展 變化的各種要素進行價值分析和價值判斷,并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jù)的過程。3教學測量與教育評價的關系:教學測量與評價兩者

2、既有區(qū)別,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 教學測量是對學績測驗所得結果的客觀描述(將結果予以數(shù)量化),并不考慮結果的實際意義,而教學評價則是對學績測驗所得結果的主觀判斷(對結果進行分析解釋),以了解結果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雖然教學評價是一種主觀判斷,但是這種主觀判斷必須以教 學測量所得的客觀描述為依據(jù)。否則,就是主觀主義的判斷。同樣,教學測量也不能脫離 教學評價,因為教學測量只是對學績測驗結果的客觀描述,只有通過教學評價,才能判斷 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不通過評價,測量所獲得的結果也就毫無實際價值。因此,教 育測量可以為教育評價提供價值判斷的基本數(shù)量事實,教育測量是教育評價的基礎;而教 育評價往

3、往是教育測量過程的延續(xù),是對測量結果的解釋與應用,并朝著價值判斷與釋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二、請以你熟悉的一門課程為例談一下怎樣制作命題雙向細目表。答:考試命題雙向細目表是一種考查目標(能力)和考查內容之間的列聯(lián)表。制作考 試命題雙向細目表,是命題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雙向細目表縱向為要考查的內容即 知識點,橫向列出的各項是要考查的能力,通常采用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 價六個等級。這是按美國教育家布魯姆(b.bloom)目標分類劃分的,是從最簡單的、基本的到復雜的、高級的認知能力。以下是我根據(jù)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制定的雙向細 目表。積累與運用共20序號內容能級題型取材分值難

4、度ABCDE范圍漢字詞吾區(qū)分度漢吾拼音古 詩文 積累9體味詩句的內容VV客觀課標附錄110體味詩句的含義VVV客觀課標附錄111體味詩句的情感VVV客觀課標附錄112在語境中運用古詩句VVV客觀生活3閱 讀共40分說 明性 文早13提取信息并做岀判斷VV客觀報刊114提取信息并做岀判斷VV客觀115提取信息并進行甄別VV客觀116提取信息并進行概括VV客觀117提取信息并做岀判斷VV客觀118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V主觀219詞語運用V主觀320在語境中選擇并運用詞語VV主觀321抓住要點、提煉概括VV主觀622揣摩表達順序、提煉觀點VV主觀423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嘗試進行

5、探究性閱讀(聯(lián)系生 活常識)VVV主觀624推想關鍵詞的含義VV客觀1敘 事性 作品25推理詞語的隱含意V客觀課外126了解事件梗概、整體把握主要內容V客觀127整體把握主要內容V主觀228嘗試多角度閱讀、敢于提岀自己的看法、作岀判斷VVV主觀5習 作40分小練筆29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VVV主觀課外10習作30提供范圍習作VV主觀課外30能級:A知識、B領會(理解)、C運用、D分析或綜合、E評價。說明:1、能級。“能級”是以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劃分的。布盧姆等人把教育目標分 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其中認知領域目標按照由低級到高級分為六個類別, 即知識、領會、運用、分

6、析、綜合、評價。知識:是最低等級的,是指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方法和過程的回憶,或 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橫加的回憶。知識目標強調記憶的心理過程。領會:是最低層次的理解,指個人把某種材料與其他材料聯(lián)系起來,也不必弄清它的 最充分的含義,便知道正在交流什么,并能夠運用正在交流的這種材料和觀點。它包括轉 化、解釋和推理三種(亞目標)。領會的標志在于,當說明抽象概念的用途時,學生能使 用該抽象概念。運用:是指將抽象的概念用于特定的和具體的情境。運用的標志在于,在沒有說明問 題解決模式的情況下,學生便會正確地把該抽象概念運用于適當?shù)那榫场7治觯菏侵笇О巡牧戏纸獬筛鱾€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間的相互

7、關系及其構成的方 式,以指出那些用來傳遞意義或確定交流結果的技術和手段。包括要素分析、關系分析和 組織整理分析三個亞目標。綜合:是指將各種要素和組成部分組合起來,以形成一個整體。包括進行獨特的交流、制定計劃或操作步驟和推導出一套抽象概念三個亞目標。評價:是指為了某種目的,對觀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資料的價值及符合準則的程 度作定量和定性的判斷。2、 難度。通俗地說,就是得分率(P),即用被試在某題目上的平均分得除以該題目 的滿分,也可以用被試高分組在特定題目上的得分率和低分組在相同題目上的得分率之和除以二作為題難度(高分組、低分組人數(shù)比例各占總人數(shù)的27%,其得分率分別為H、L表示),即P=(

8、H+ L)/2整個測驗所有題目的難度第數(shù)分布在0.30至0.70之間,并且整個測驗的難度系數(shù)在0.5左右時,可使測驗對被試有較大的鑒別力,而且可以使測驗分數(shù)接近正態(tài)分布。3、 區(qū)分度。是題目區(qū)別被試水平能力的程度(D)。通俗地說,區(qū)分度就是高水平被 試在測驗題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被試只能得低分,那么測驗題目區(qū)分被試水平的能力就強,如果沒有什么差別,區(qū)分能力就弱。區(qū)分度的值域范圍在-1.00至+1.00之間。通常D為正值,稱作積極區(qū)分;D為負值, 稱作消極區(qū)分;D為0,稱作無區(qū)分作用。具有積極區(qū)分作用的基礎上,其D直越大,區(qū)分的效果越好。三、幾位評委對同一位歌手打分,問評委意見是否一致用什么統(tǒng)

9、計量?并闡述一下該公式 中的具體符號意義。答:要知道評委對同一位歌手的評分意見是否一致時,即計算評委所評的分數(shù)差異程度的 大小,因而,用標準差來衡量。公式:(2-6)式中:S代表標準差,Xi代表分數(shù),n代表評委人數(shù),IXin實際上是平均數(shù)的平方。1、已知某選拔考試參加人數(shù)為500人,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平均分為70, 標準差為10。若只能有150人進入面試, 問面試分數(shù)線定多少合適? 90分以上多少人?不及格多少人?答:(1)已知平均分X=70,? (Z)=? (x-X)/n=? (x-70)/10=1-150/ 500=0.7查一下標準正態(tài)分布表,得Z=0.53即(x-70)/10=0.53故x

10、=75.3若只能有150人進入面試,確定面試分數(shù)線為75.3分。(2)? (Z)=? (x-X)/n= ? (90-70)/10= ? (2)查一下標準正態(tài)分布表,得? (2)=0.9772故考90分以上的概率為1-0.9772=0.0228,90分以上的人數(shù)為500*0.0228=11人。? (Z)=? (60-70)/10= ? (-1)=1-? (1)查表得? (1)=0.84,故? (Z)=0.16故考不及格的概率為0.16,不及格人數(shù)為500*0.16=80人2、某次考試中選擇題與總考試成績如下表,求該選擇題的區(qū)分度。 (教育測量學中試題的區(qū)分度以題目得分與試卷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表示)

11、考生AB C D E F G H I J選擇題分數(shù)1 0 0 1 1 0 0 1 1 1總成績75 65 67 65 67 5661 63 58 73(公式:)答:(1)求答對第一題的比率P和打錯的比率q:P=6/10=0.6,q=1-p=0.4(2)求X1和X2分別為答對和打錯選擇題學生成績的平均數(shù)。X1=(75+65+67+63+58+73)/6=66.83X2=(65+67+56+61)/4=62.25(3)求答對選擇題考生X1的標準差平均分X=65標準差=開根號(X1-X)2+(X2-X)2+(Xn-X)2/10=5.67(4)求點二列相關系數(shù)rr =開根號0.6*0.4*(66.83-62.25)/5.67=0.3963、闡述一下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答:我們可以將統(tǒng)計假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