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練習(xí)牛頓第二定律提高_(dá)第1頁
鞏固練習(xí)牛頓第二定律提高_(dá)第2頁
鞏固練習(xí)牛頓第二定律提高_(dá)第3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鞏固練習(xí)】一、選擇題:1.關(guān)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間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A.物體的速度越大,則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體的速度為零,則加速度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為零C.物體的速度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體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為零從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無論怎樣小的力都可以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可是當(dāng)我們用一個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時,卻推不動它,這是因為()A.牛頓第二定律不適用于靜止的物體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極小,眼睛不易覺察到C.推力小于靜摩擦力,加速度是負(fù)的D.桌子所受的合力為零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分別

2、為m和m的木塊A和B之間用輕彈簧相連,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時A和B的加速度為ai和a2,則()A.ai=a2=0B.ai=a2,a2=0-mi一m2miCa一a,a2-aDa一a,a2amim2mm2m22. 如圖所示,小車的質(zhì)量為M,人的質(zhì)量為m人用恒力F拉繩,若人和車保持相對靜止,不計繩和滑輪質(zhì)量、車與地面的摩擦,則車對人的摩擦力可能是()A0B.'m一MIF,方向向右mMC.'m-MIF,方向向左D.'MmIF,方向向右mMmM如圖所示,有一箱裝得很滿的土豆,以水平加速度a做勻加速運動,不計其它外力和空氣阻力,貝U中

3、間一質(zhì)量為m的土豆A受到其它土豆對它的總作用力的大小是()A.mgB.mjg2+a2C.mjg2-a2D.ma如圖所示,車廂里懸掛著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上面的球比下面的球質(zhì)量大,當(dāng)車廂向右做勻加速運動(空氣阻力不計)時,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光滑水平面上有靠在一起的兩個靜止的物塊A和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是M和作第一次以大小為F的力水平向右作用在A上,使兩物塊得到向右的加速度ai,AB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i;第二次以相同大小的力水平向左作用在B上,使兩物塊得到向左的加速度a2,AB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2,則()A.ai>a2Bai=a2CFF2FiF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塊,受到方向

4、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xiàn)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和物塊速度v與時間t的2關(guān)系如圖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由此兩圖線可以求得物塊的質(zhì)量m和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A.e0.5kg,=0.4B2.n1.5kg,15C.e0.5kg,0.2D.n=1kg,0.23. 如圖所示,豎直光滑桿上套有一個小球和兩根彈簧,兩彈簧的一端各與小球相連,另一端分別用銷釘MN固定于桿上,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設(shè)拔去銷釘M瞬間,小球加速度的大小為12m/s2,若不拔去銷釘M而拔去銷釘N瞬間,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m/s2)()A.22m/s2,豎直向上B.22m/s2,豎直向下4. c.2m/s2,豎

5、直向上D.2m/s2,豎直向下如圖所示,輕質(zhì)彈簧上端與質(zhì)量為m的木塊1相連,下端與另一質(zhì)量為M的木塊2相連,整個系統(tǒng)置于水平放置的a2,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有(A.a1=0,a2=gB.a1=g,a2=gC.a=0,a?=mMMgmMD-a=g,a2=g光滑木板上,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將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設(shè)抽出后的瞬間,木塊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M將一個物體以某一速度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設(shè)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不變,則物體()A.剛拋出時的速度最大B.在最高點的加速度為零C.上升時間大于下落時間D.上升時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時的加速度如圖所示,將質(zhì)量為m的滑塊放在傾角為0的固

6、定斜面上.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a.若滑塊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為g,貝隊)A.將滑塊由靜止釋放,如果M>tan0,滑塊將下滑B.給滑塊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vtan0,滑塊將減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塊向上勻速滑動,如果=tan0,拉力大小應(yīng)是2mgsin。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塊向下勻速滑動,如果=tan0,拉力大小應(yīng)是mgsin0某人在地面上用彈簧測力計稱得其體重為490N.他將彈簧測力計移至電梯內(nèi)稱其體重,t0至t3時間段內(nè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電梯運行的v-t圖可能是(取電梯向上運動的方向為正)()如圖所示,一足夠

7、長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塊靜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塊間有摩擦現(xiàn)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當(dāng)物塊相對木板滑動了一段距離但仍有相對運動時,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塊相對于水平面的運動情況為()A.物塊先向左運動,再向右運動B.物塊向右運動,速度逐漸增大,直到做勻速運動C.木板向右運動,速度逐漸變小,直到做勻速運動D.木板和物塊的速度都逐漸變小,直到為零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如圖甲所示,據(jù)此判斷圖乙(F表示物體所受合力,x表示物體的位移)四個選項中正確的是()二、計算題:1. 如圖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車廂中,懸掛小球的懸線偏離豎直方向37。,球和車廂相對靜止,球的質(zhì)量為1kg.(g

8、取10/s2,sin37°=0.6,cos37°=0.8)(1) 求車廂運動的加速度.(2) 求懸線對球的拉力.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傾角為a的斜面上,物體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如沿水平方向加一個力F,使物體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則F為多少?如圖所示,電梯與水平面夾角為30。,當(dāng)電梯加速向上運動時,人對梯面壓力是其重力的6/5,則人與梯面間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2. 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的A、B兩球用輕質(zhì)彈簧連接,A球用細(xì)線懸掛起來,兩球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如果將懸掛A球的細(xì)線剪斷,此時A和B兩球的瞬間加速度各是多少?【答案與解析】一、選

9、擇題:C、D解析:加速度由合外力決定,加速度與速度無必然聯(lián)系.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加速度可為零也可不為零;當(dāng)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變.D解析:牛頓第二定律中的力F是指合外力,用很小的力推桌子時,合力為零,故無加速度.D解析:首先研究整體,求出拉力F的大小F=(m1+m)a.突然撤去F,以A為研究對象,由于彈簧在短時間內(nèi)彈力不會發(fā)生突變,所以A物體受力不變,其加速度a,=a.以B為研究對象,F(xiàn)'為彈簧彈力,在沒有撤去F時有F-F'=m2a,而F=(mi+m2)a,所以F'=m1a.撤去F則有F'=mba2,所以a2=-四a,故選項D正確.m2A、C、D解析:人和車保持

10、相對靜止,一起向左做勻加速運動.設(shè)加速度為a,對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繩上的拉力為F).2F=(M+m)a.對人:FFf=ma,對車:F+Ff=Ma.當(dāng)燮m時,由知Ff=0.當(dāng)M>m時,由知Ff='也二里IF,方向向右.Mm當(dāng)眠m時,由知Ff=,止工IF,方向向左.MmB解析:以土豆A為研究對象,受重力和其它土豆給其作用力,二者合成為水平方向的ma因此其它土豆給A的作用力大小為F=m,g2a2B解析:可以先以兩個小球為整體作為研究對象,設(shè)整體的加速度為a,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0,tane=_?;再以下面的小球為研究對象,由于其加速度也為小沒有關(guān)系。7.BD解析:第一次:先以整體為

11、研究對象,則a,因此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也應(yīng)為0。所以答案應(yīng)為圖B,與小球的質(zhì)量大gF=(M+m)a,以B為研究對象Fi=ma;F=(M+m)a2,以A為研究對象F2=Ma2,可知:ai=a2,A解析:勻速時水平推力F=2N,即滑動摩擦力為2N,即2N=Pmg,由于g=10m/s2,Pm=0.2;當(dāng)F=3N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主=m/s2=2m/s2,:t2即F-F摩=ma,解得,m=0.5kg,結(jié)合Pm=0.2,=0.4B、C解析:平衡時,兩彈簧均處于伸長狀態(tài),fm=FN+mg,拔去M后,F(xiàn)N+mg=ma=mF2m/s;拔去N后,2,dH,2FMmg=ma,貝Uma=FMmg=FN+

12、mgmg=mamg=m=<2m/s,得a=2m/s,方向豎直向上.正確.平衡時,M處于伸長狀態(tài),N處于壓縮狀態(tài),則FM+FN=mg,拔去M后,F(xiàn)m消失,貝U:2Fn-mg=ma=m*2m/s.由式可判斷Fn<mg,由式判斷Fnmg矛盾,該情況不成立.平衡時,兩彈簧均處于壓縮狀態(tài),則可得:Fn=Fm+mg,拔去M后,F(xiàn)n-mg=ma=m><12m/s2,2,2拔去N后,F(xiàn)M+mg=ma,則:ma=Fm+mg=Fnmg+mg=Fn=mg+m=<12m/s=m22m/s,a=22m/s2,方向豎直向下.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時,彈簧對1的支持力和對2的壓力并未改變.1物

13、體受重力和支持力,mF,a1=0.2物體受重力和壓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1OD錯該;根據(jù)h=gt,上升時間小于2A解析:a上=g+上,a下=g-上,所以上升時的加速度大于下落時的加速度,下落時間,C錯誤,B也錯誤,本題選A.C解析:將滑塊由靜止釋放,若滑塊下滑,貝Umgsin0-mgcos。>0,vtan0,A錯;若vtan0,則滑塊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因此滑塊將加速下滑,B錯;如果=tan0則拉滑塊向上勻速滑動的力應(yīng)滿足F-mgsin0-mgcos。=0,F=2mgsin0,C正確;如果=tan0,則拉滑塊向下勻速滑動的力應(yīng)滿足F+mgsin0-mgcos。=0,F=0,D錯.A、D

14、解析:由F-t圖象知:t0tl時間內(nèi),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lt2時間內(nèi)勻速或靜止;t2t3時間內(nèi),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其運動情況可能是:t0t3時間內(nèi)B、C解析:根據(jù)受力分析可知,當(dāng)撤掉拉力后。木板向右做減速運動,物塊向右做加速運動,直到兩者速度相等后,一起做勻速運動.B解析:由v-t圖象知,02s勻加速,24s勻減速,46s反向勻加速,68s反向勻減速,且26s內(nèi)加速度恒定,由此可知:02s內(nèi),F(xiàn)恒定,26s內(nèi),F(xiàn)反向,大小恒定,68s內(nèi),F(xiàn)又反向且大小恒定,故B正確.二、計算題:7.5m/s212.5N解析:球和車相對靜止,它們的運動情況相同,由于對球的受力情況知道的較多,故應(yīng)以球為研究

15、對象,球受兩個力作用:重力mg和線的拉力F,由于球隨車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其加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1)由牛頓第一定律有,mgtan37°=ma2a=7.5m/s即車廂的加速度大小為7.5m/s2,方向為水平向右.(2)懸線對球的拉力F=mg/cos37°=1.25mg=12.5N,方向沿繩向上F=m(agsin:-cos:)/(cos:-sin:)解析:本題將力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兩個方向分解,分別利用兩個方向的合力與加速度的關(guān)系列方程.受力分析:物體受四個力作用:推力F、重力mg彈力Fn、摩擦力F'.建立坐標(biāo):以加速度方向即沿

16、斜面向上為x軸正向,分解F和mg(如圖所示);建立方程并求解x方向Fcosa-mgsina-F'=may方向Fn-mgcosa-Fsina=0,F'=kFn.三式聯(lián)立求解得:F=m(a+gsina+Pcosot)/(cosaHsina).F/mg=、3/5解析:本題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顯方便.對人進(jìn)行受力分析: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接觸面平行,由加速度的方向可推知F水平向右).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取水平向右(即F方向)為x軸正方向,此時只需分解加速度,其中ax=acos30°,ay=asin30°(如圖所示).建立方程并求解,由牛頓第二定律x方向F=macos30°,y方向Fn一mg=masin30°.所以F/mg=J3/5./mAgF1mAmB4-aA=g,萬向豎直向下aB=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