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留洞封堵施工方案_第1頁
預留洞封堵施工方案_第2頁
預留洞封堵施工方案_第3頁
預留洞封堵施工方案_第4頁
預留洞封堵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一、 編制依據(jù)················································

2、83;·······················2二、工程概況·························&#

3、183;··············································2三、施工準備··&

4、#183;·················································&

5、#183;···················3四、放線洞、泵管洞封堵操作工藝···························

6、83;··························3五、工字鋼預留洞封堵操作工藝·····················

7、···································5六、廚衛(wèi)等處預留洞封堵操作工藝············&#

8、183;·········································6七、質量保證措施·······

9、;··················································

10、;···········9八、安全保證措施及文明施工····································

11、83;····················10一、編制依據(jù):1、本工程施工合同 2、本工程施工圖3、本工程涉及的國家或行業(yè)規(guī)范、規(guī)程、技術法規(guī)、標準、圖集,地方標準、圖集4、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5、公司相關管理辦法6、江蘇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準DGJ32/J16-2014二、工程概況:本工程預留洞口封堵部位為:1. 在結構施工時,安裝專業(yè)在樓板、墻板上預留了后期安裝時需要穿過樓板的預留洞或預

12、埋了套管:衛(wèi)生間、管道井、廚房、陽臺等。2. 在結構施工時放線洞(上口200*200mm,下口150*150mm)、泵管洞(上口250*250mm,下口200*200mm)。3. 在結構施工時2#、7#樓的4層、10層、16層、22層、28層及1#、6#樓的5層、11層、17層、23層、29層的挑架16#工字鋼預留洞(150*250mm)。預留洞在后期都需要進行封堵處理,為保證后澆洞施工質量,消除建筑水電的滲漏問題,特制訂本方案。三、施工準備1、材料及要求: 所用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的要求。 材料:標準鋼管、頂撐、扣件、15厚膠合木模板、硬方木、水泥、商品混凝土2、主要機具:用具:

13、斗車、木(鐵)錘、鋼鏨子、直尺、鐵抹子、鐵絲、線錘、鐵鍬等。3、作業(yè)條件:管道施工已完成及具備洞口封頂條件,經(jīng)檢查驗收合格。為施工操作必須設有防護蓋板,確保施工的操作安全。4、勞動力準備 由于本次封堵涉及洞口分部較廣,涉及質量、安全等問題比較多,為了加強全面控制和管理,提早完成任務,進行現(xiàn)場的組織、協(xié)調(diào)管理工作,并保證施工質量、進度,施工現(xiàn)場根據(jù)施工總進度分段封堵即放線洞、泵管洞衛(wèi)生間等挑架洞。 勞動力安排20人以上,積極整合現(xiàn)場資源,合理安排工序,保證日工作效率。5、技術準備5.1、熟悉施工圖紙;5.2、對施工班組做好技術交底,明確施工工藝,施工質量要求;5.3、重點做好洞口封堵灌漿料施工質

14、量控制,確保外墻不漏水。四、放線洞、泵管洞封堵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基層處理植筋支模洞口邊處理混凝土封堵混凝土養(yǎng)護模板拆除板底打磨 2、基層處理: 放線洞、泵管洞封堵按一層一次清理,并將洞口部位松散混凝土鑿除,用水清洗干凈。3、植筋:洞口四周用680植筋。4、支模: 支模時用鋼管加頂撐,將模板頂牢固,嚴禁采用鉛絲吊模,防止漏水。底模與樓板縫隙應嚴密(見下圖)。5、洞口邊處理:在周邊混凝土充分濕潤后,用素水泥漿將洞口周邊涂抹均勻,其配合比與砼內(nèi)的砂漿成分相同。6、混凝土封堵:洞口邊處理完畢后,澆筑比樓板混凝土標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時按樓層由下往上澆筑。為防止?jié)B漏發(fā)生,采用分層堵洞法,這種方

15、法徹底解決了因堵洞不密實而產(chǎn)生的滲漏問題。具體做法如下:刷完一道水泥漿后,先用細石混凝土澆筑第一層,高度為洞高的1/2,用手工插搗密實。第二天進行面層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壓實抹平。分層澆筑有效地避免因混凝土收縮產(chǎn)生的通縫,并能使其每層收縮縫相互錯開,起到層層設防的作用。 7、混凝土養(yǎng)護: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派專人及時跟進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天。砼養(yǎng)護方式采用薄膜覆蓋澆水養(yǎng)護,澆水次數(shù)以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為準。 8、模板拆除: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75%方可拆除底模。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模板拆除后應隨即進行修整及清理,整平后涂刷隔離劑分類堆放整齊,以便

16、周轉使用。9、板底打磨: 模板拆除后應檢查板底的密實度、平整度,將超過原板底部分的砼通過剔鑿、打磨處理。10、表面清理: 清理表面灰塵和垃圾。五、工字鋼預留洞封堵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懸挑槽鋼洞口清理鋼絲刷刷毛灑水濕潤灌混凝土抹防水砂漿1、清理懸挑工字鋼洞口粘存雜物,清理完畢后用吹風機吹干凈2、懸挑工字鋼洞口清理干凈后,用鋼絲刷繞圓圈刷毛,用吹風機吹凈3、使用噴壺進行噴水濕潤,在施工前一小時進行噴水,使懸挑工字鋼洞口周圍保持濕潤。施工時再進行小量噴水,以便施工4、將外墻外側用模板遮擋嚴密,內(nèi)側用模板固定兼遮擋,上口制作漏斗型小口,用比原結構高一等級標號的微膨細石混凝土邊澆灌邊搗密實,待模板拆除后

17、鑿除上口多余混凝土。見下附圖5、抹防水砂漿:用1:2.5水泥砂漿抹面(內(nèi)慘5%憎水劑)六、廚衛(wèi)等處預留洞封堵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基層處理支模洞口邊處理混凝土封堵混凝土養(yǎng)護模板拆除蓄水實驗板底打磨翻邊處理2、基層處理: 放線洞、泵管洞封堵按一層一次清理,并將洞口部位松散混凝土鑿除,用水清洗干凈。3、支模: 支模時用鋼管加頂撐,將模板頂牢固,嚴禁采用鉛絲吊模,防止漏水。底模與樓板縫隙應嚴密。4、洞口邊處理:在周邊混凝土充分濕潤后,用素水泥漿將洞口周邊涂抹均勻,其配合比與砼內(nèi)的砂漿成分相同。5、混凝土封堵:洞口邊處理完畢后,澆筑比樓板混凝土標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時按樓層由下往上澆筑。為防止?jié)B

18、漏發(fā)生,采用分層堵洞法,這種方法徹底解決了因堵洞不密實而產(chǎn)生的滲漏問題。具體做法如下:刷完一道水泥漿后,先用細石混凝土澆筑第一層,高度為洞高的1/2,用手工插搗密實。第二天刷一道水不漏厚度約1020mm,并進行澆水觀察,下方是否有漏水、滲水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漏水、滲水立即鑿除第一道混凝土,再進行混凝土澆筑直至不漏水、不滲水方可進行面層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壓實抹平。分層澆筑有效地避免因混凝土收縮產(chǎn)生的通縫,并能使其每層收縮縫相互錯開,起到層層設防的作用。 6、混凝土養(yǎng)護: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派專人及時跟進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天。砼養(yǎng)護方式采用薄膜覆蓋澆水養(yǎng)護,澆水次數(shù)以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為準。 7、模板拆除: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75%方可拆除底模。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模板拆除后應隨即進行修整及清理,整平后涂刷隔離劑分類堆放整齊,以便周轉使用。8、蓄水實驗:待混凝土養(yǎng)護完畢后,在管口四周用水泥砂漿護50寬、50高翻邊,并蓄水24h后觀察下方是否有漏水、滲水現(xiàn)象,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