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_第1頁
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_第2頁
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_第3頁
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_第4頁
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煎藥常識及服藥禁忌 標簽: 雜談分類: 醫(yī)藥偏方,秘方,土方,佛醫(yī)養(yǎng)生 中藥煎服法看似簡單,實則中醫(yī)對煎煮法很講究,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中藥的煎服方法一、中藥的煎煮法 煎藥用具有講究:在煎藥時,應注意盡量使用砂鍋、搪瓷、玻璃、不銹鋼具為佳,忌用鐵、銅器。因為前者理化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而保證藥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zhì)較為活潑,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影響療效??刂苹鸷颉跋任浜笪摹保杭逅幍幕鹆看笮 囟雀叩?,中醫(yī)稱為火候,一般藥物先武火后文火,簡稱“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急火將鍋燒開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狀態(tài)即可。這樣既可使藥鍋內(nèi)保持適度溫度,將有效成份煎出

2、,又可避免將藥熬、熬糊。(注意:熬焦、熬糊藥物的藥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煎藥方法需注意:煎藥前,應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nèi),加冷水浸泡藥物(第一煎不能用熱水),泡透以后再行煎煮(一般0.5-1小時,過久則藥物發(fā)霉變質(zhì)),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一般情況下,煎藥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藥效降低。適量用水:除處方有特殊規(guī)定用水以外,一般藥物主要用潔凈水,以自來水、甜井水、泉水煎煮即可,但不能用金屬離子含量高的礦泉水,因為個別金屬離子可以和生物堿、苷類、鞣酸發(fā)生化學反應。煎藥用水量根據(jù)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和功效主治的不同而異,傳統(tǒng)認為一般以浸泡藥物后水面超過藥物3-5厘米為宜。靈活

3、掌握煎藥時間:一般藥物煎煮兩次,第一次(稱“頭煎)時間短,以開鍋后15-20分鐘即可。根據(jù)藥物自身性質(zhì)和疾病情況,煎煮時間可靈活掌握,如平常用于治療感冒的解表藥物煎煮時間可稍短,用于滋補營養(yǎng)類的藥物可稍長一些。特殊煎法要切記:對一些性質(zhì)特別的藥物根據(jù)病情煎煮前需要特殊處理,醫(yī)師一般都在處方上注明,負責調(diào)配處方的藥師要特別囑咐病家,并予以單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先煎:對于礦石類、動物角甲、貝殼藥物、有毒類藥物,如生石膏、龜板、烏頭等,因其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藥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鐘;如附片超過10克時最好煎3小時,在煎藥前放足夠冷水,煎藥過程中不能加冷水

4、,附子煎好后不能放入冰箱等冷凍地方,服用前要加熱,超過60克要分3-6次服用。后下:對于含揮發(fā)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細辛等,還有不宜長時間煎煮的如鉤藤、杏仁等藥,應該在其它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再放入鍋內(nèi)煎煮;包煎:對于一些花粉種子類如松花粉、蒲黃、葶藶子等,含粘液汁較多的如車前子等,含細小絨毛的如旋復花等,煎煮前須用紗布包好后與其它藥物同時煎煮;烊化:對于阿膠、鹿角膠、蜂蜜等膠類或糖類粘性大的藥物要用適量開水溶化,待其它藥物煎好后兌入藥液中服用;溶化:對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藥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藥液中溶化;另煎兌入:對于人參、西洋參、鹿茸等貴重藥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兌入其它藥液服用

5、;沖服:對于牛黃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藥湯沖下。 此外古代要求煎麻黃后要去藥汁上面沫,否則令人心煩;苓桂劑要去頭煎,服2煎,等等,僅作為參考;另外傷寒論中煎藥時要求加水多少多少升,煎取多少升等等,也僅作參考。不過大家千萬要注意醫(yī)生給開的煎煮法,煎煮法不對不僅僅是影響療效的問題,更可怕的是錯誤的煎煮法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如細辛不過錢,是粉劑服用不過錢,過錢可造成腎損害,如某位大夫開細辛10克,水煎劑一般沒問題,要是研成末服用有可能出問題。二、中藥的服藥時間古代醫(yī)學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藥的服用時間,認為在不同時間里服藥,藥物療效差異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選擇服藥時間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我們根據(jù)病情,合

6、理選擇服藥時間,以發(fā)揮藥物的最佳效能。1空腹法:空腹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fā)揮,東晉時期著名醫(y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nèi)虛,令毒勢易行”。多用于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從部位上看,它適宜于治療人體下部的疾?。ㄐ男匾约八闹?、血脈)。具體服藥時間包括:雞鳴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等。2飯后服法:適用于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yī)傳統(tǒng)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藥方法,能使藥性留連于上。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藥”。偏于滋補一類的藥物,也宜飯后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yǎng)身之藥以食后服之?!?頓

7、服:病情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金匱要略載的治急癥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于此類。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4睡時服:這是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癥藥物常采用的服法,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fā)揮作用。5晝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晝夜服藥,使藥效持續(xù)發(fā)揮治療作用。對慢性病來說,人們多嫌麻煩,不易做到,但急、重證則常須這樣。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常用銀翹散治風熱病證,他在所著的溫病條辨上焦篇中規(guī)定:“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現(xiàn)在,用銀翹散治療外感風熱十分普遍

8、,但極少按此法服藥,違背服藥方法,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堅在藥治通義中所說:“世人服藥,多只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藥力不相接續(xù),藥不勝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一種方法是根據(jù)人體自身固有的時間節(jié)律,擇時用藥,以發(fā)揮更好的治療效果。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自身有各種時間節(jié)律,如年節(jié)律、月節(jié)律,日節(jié)律、時節(jié)律。以日節(jié)律為例:一日中,人體氣血在經(jīng)絡中運行有一定規(guī)律,清晨之時,氣血流注手太陰肺經(jīng),次為大腸、胃、脾、心、小腸等。實驗室研究及臨床研究資料均表明:某個臟腑的病變,在其經(jīng)氣旺盛之時施治,會大大提高療效。目前中藥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劑,上下午分服的方法,從時間治療學看不盡合理。辨證屬陰虛的病證

9、,使用補陰藥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藥。陽虛病人使用補陽藥可考慮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簡化給藥次數(shù),增強和提高療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時服藥,腎臟疾病則可考慮下午五時左右用藥。三、中藥湯劑的10種服法冷服:在藥液冷卻后服。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宜冷服。溫服:藥煎好后放一會,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凡平和補益藥均宜溫服。熱服:在藥液比較熱時服用。凡解表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fā)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宜熱服。餐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用于治療肝腎虛癥和腸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藥均宜餐前服,因為在胃空狀態(tài)下,藥性容易下達,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粘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不致受

10、胃內(nèi)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餐后服: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或因?qū)ο烙写碳ぷ饔玫乃帲蚨拘暂^大的藥,均宜在飯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發(fā)生副作用。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常用于治療脾胃病??崭狗悍沧萄a類湯藥,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驅(qū)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藥物迅速入腸,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fā)揮藥效。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后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后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時,服藥后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fā),應擇健側(cè)臥

11、,如藥性沉降,應擇患側(cè)臥。隔夜服:主要是指驅(qū)蟲藥,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沖服:沉香、木香等貴重藥物或芳香藥,久煎影響藥力,有時要沖服,即先將藥物置入杯中,乘熱將湯藥沖入,溫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紅花等熱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揮發(fā)。無論飯前或飯后服藥都應略有間隔,如飯前或飯后半小時1小時左右服,以免影響療效。與西藥最好間隔1-2小時以上服用。一般每日一劑中藥,煎2次,通常服3次,病緩可服2次;病重病急的可隔4小時左右服一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xù),利于頓挫病勢。在應用發(fā)汗、瀉下藥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一般以得汗、瀉下為度,適可而

12、止,不必盡劑,以免汗下太過,損傷正氣。 服藥方法湯劑一般都宜溫服;發(fā)散風寒藥最好是熱服;嘔吐或藥物中毒,宜小量頻服;用從治法時,有熱藥冷服或涼藥熱服的。丸、散、片等固體藥劑,除特別規(guī)定外,一般都用溫開水吞服。服中藥的禁忌服中藥的禁忌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①中藥配伍禁忌;②孕婦用藥禁忌;③服藥期間飲食禁忌。中藥配伍禁忌即某些藥物因配方后可產(chǎn)生相反、相惡關系,使彼此藥效降低或引生毒副反應,故而禁忌同用。根據(jù)中醫(yī)古籍規(guī)定,常見屬配伍禁忌的中草藥有:烏頭與半夏、瓜蔞、貝母、白芨、白蘞,甘草與海藻、甘遂、芫花、大戟,藜蘆與人參、丹參、玄參、沙參、苦參、細辛、芍藥,以及硫

13、黃與樸硝、水銀與砒霜、狼毒與密陀僧、巴豆與牽羊、丁香與郁金、烏頭與犀牛、人參與五靈脂、牙硝與三棱、官桂與赤石脂等。孕婦用藥禁忌主要為避免動胎、墮胎而設。因孕后婦女多對大寒大熱、峻瀉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較大的藥物耐受性差,故而相關藥物必須忌用。常見孕婦禁忌的中草藥有:巴豆、牽牛、大戟、麝香、三棱、水蛭、莪術、斑蝥、虻蟲、甘遂、芫花、商陸等;孕婦須慎用的中藥有桃仁、紅花、大黃、干姜、肉桂、枳實、附子等。服中藥期間的飲食禁忌,也即俗稱之忌口,主要為避免服藥時的干擾因素、利于提高藥效而設,它可分為某一藥物對應的忌口與不同病情條件下用藥時的忌口兩類:前者如何首烏、地黃忌蔥、蒜、蘿卜、薄荷忌鱉肉,常山忌蔥

14、,伏苓忌醋,人參忌蘿卜,鱉甲忌莧菜,甘草忌鰱魚,使君子忌茶等等;后者為慢性病服藥須忌生冷,熱性病治療期間忌辛辣細膩,癰瘍瘡毒、皮膚疾患忌魚蝦、鵝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上述各項服中藥的禁忌,多為長期醫(yī)學實踐之經(jīng)驗所得,有相當?shù)暮侠硇裕瑸橹兴帒盟鶓斪裱?,但也并非絕對。在中藥配伍禁忌中,古今都有“違規(guī)行事”者,如著名中成藥“大活絡丹”中,就有烏頭與犀角同用。但作為原則,在具體中藥應用中,無特殊理由,上述禁忌還是應該認真遵守的。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藥時的飲食禁忌。忌口是中醫(y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y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內(nèi)容也廣泛存在于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yī)籍中。實踐證

15、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雞、蛋、蔬菜、瓜果、醬、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們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產(chǎn)生一定影響。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調(diào)疾飲食辨一書中云:“病人飲食,藉以滋養(yǎng)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彼?,病人服中藥時有些食物應忌服。1.如服用清內(nèi)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 2.在服溫中類藥治療“寒證”時,應禁食生冷食物。 3.在古代文獻中亦有大量記載: 1)服滋補藥品如人參、鹿茸、黨參、白術、山藥、黃芪、地黃、首烏等,要忌吃蘿卜,忌飲茶和堿性食物 2)甘草、黃連、桔梗

16、、烏梅忌豬肉; 3)服用威靈仙、土茯苓時要忌茶 4)服用丹參、茯苓忌食醋 5)服薄荷時要忌鱉肉(廣東稱之為水魚,湖南等省稱之為團魚 鱉魚忌莧菜;6)常服山藥忌生蔥; 7)鱉甲忌莧 8)蜂蜜忌蔥蒜 9) 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 10) 天門冬忌鯉魚; 11)鐵屑忌茶葉 12)白術忌大蒜、桃、李 13)地龍忌豆腐; 14)風寒感冒、濕溫的病癥,忌油膩酸澀之物; 15)痰濕阻滯、泄瀉腹痛病癥,忌生冷瓜果之類; 16)瘡癤癰腫等熱毒癥,忌魚蝦貝類等腥膻之品;常所需營養(yǎng)的攝入,反而降低了人體的抵抗力,對恢復健康不利,因此,在醫(yī)師指導下,可適當食用增加營養(yǎng)的食物,以免營養(yǎng)缺乏。 17)熱重的病癥,忌煙、酒和辛辣、油炸干炒香燥食物。 18)雞肉忌黃鱔; 這說明服用某些藥物時,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滿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關系,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例如,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