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口腔解剖生理學重點歸納一、名詞解釋1.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為合面牙尖兩斜面匯合而成的細長形的牙釉質(zhì)隆起。每條三角嵴由近中和遠中兩斜面匯合而成。2.橫嵴( transverse ridge):為合面相對牙尖兩三角嵴相連,橫過合面的細長形牙釉質(zhì)隆起,為下頜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3.斜嵴( obligue ridge):合面斜形相對的兩牙間三角嵴相連,稱為斜嵴。為上頜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標志。4.牙列( dentition):牙按照一定的順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 稱為牙弓或牙列。5.縱合曲線( 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矢狀方向的合曲線
2、稱為。6.橫合曲線( 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冠狀方向的合曲線稱為 。7.Spee curve:即司皮曲線。為連接下頜切牙的切緣、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頰尖以及磨牙的近、 遠中頰尖的連線。 該連線從前向后是一條凹向上的曲線, 為下頜牙列的縱合曲線。8.橫合曲線( transversecurve of occulusion):又稱 Wilson 曲線。在上頜,為連接雙側同名磨牙頰、舌尖形成一條凸向下的曲線,即上頜的橫合曲線。同樣,連接下頜雙側同名磨牙頰、舌尖形成一條凹向上的曲線,稱為下頜的橫合曲線。9.牙尖交錯合( intercuspalocclusion,
3、ICO):是指上、下頜牙牙尖交錯,達到最廣泛、最緊密接觸時的一種咬合關系。10.覆合( 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錯合時,上頜牙蓋過下頜牙唇(頰)面的垂直距離。正常時為 24mm。11.覆蓋( over jet):是指牙尖交錯合時,上頜牙蓋過下頜牙的水平距離。正常時為 24mm。12.牙尖交錯位(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牙尖交錯合時,下頜骨相對于上頜骨或顱骨的位置。13.后退接觸位( 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從牙尖交錯位開始,下頜還可以向后下移動少許(約 1mm),此時,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觸,前牙不接觸,髁突位于其在下
4、頜窩中的最后位置, 從該位置開始, 下頜還可以作側向運動, 下頜的這個位置稱為 。14.下頜姿勢為( 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當人直立或端坐,兩眼平視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下頜處于休息狀態(tài),上下牙不接觸時,下頜所處的位置稱為 。15.顳下頜關節(jié)(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稱顳頜關節(jié)、下頜關節(jié)或顱下頜關節(jié),在解剖形態(tài)上,它是由盤 -頜關節(jié)組成的復合關節(jié),該關節(jié)又與翼外肌上頭關系密切; 在生理功能上, 通過轉動和滑動, 不僅參與人們賴以生存的咀嚼和吞咽活動,而且還參與言語和表情等功能。16.關節(jié)盤( artic
5、ular disk):是介于關節(jié)窩、關節(jié)結節(jié)與髁突之間,略呈橢圓形,內(nèi)外徑長于前后徑。為一不能自行修復的特化的纖維性結締組織。17.頸動脈竇( carotid sinus):為頸內(nèi)動脈起始處或頸總動脈分叉處的彭大部分,竇壁內(nèi)含有特殊壓力感受器。18.面部危險三角區(qū) :臨床上將鼻根部和兩側口角練成的三角區(qū)稱為。19.口腔前庭( oral vestibule):為位于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粘膜之間的馬蹄形的潛在腔隙。20.頰墊:大張口時,平對上、下頜后牙合面間頰粘膜上存一三角隆起,稱。二、填空題1.牙的功能包括:咀嚼、發(fā)音和言語、保持面部的協(xié)調(diào)美觀。2.根管系統(tǒng)包括:根管、管間吻合、根管側支、根
6、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3.頜位有牙尖交錯位、后退接觸位、下頜姿勢位三種。4.上頜骨大致可分為一體四突,一體即上頜體,四突即額突、顴突、腭突、牙槽突。5.上頜骨與咀嚼的功能關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壓力顯著的部位,骨質(zhì)增厚,以利于咀嚼壓力傳導至顱底,由此形成三對支柱,包括尖牙支柱、顴突支柱、翼突支柱。6.下頜骨為頜面諸骨中體積最大、面積最廣。位置也較為突出者,在結構上也存在著下列薄弱部位較易發(fā)生骨折:正中聯(lián)合、頦孔區(qū)、下頜角、髁突頸部。7.顳下頜關節(jié)上由顳骨關節(jié)窩及關節(jié)結節(jié)(兩者合稱顳骨關節(jié)面) ,下由下頜骨髁突,以及居于兩間的關節(jié)盤,外包以關節(jié)囊和囊內(nèi)外韌帶所構成。8.關節(jié)盤由前向后分為五部:即
7、前伸部、前帶、中間帶、后帶和雙板區(qū)。9.頸外動脈有 8 個分支:即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咽升動脈、枕動脈、耳后動脈、顳淺動脈。10.三叉神經(jīng)分三大支:即眼神經(jīng)、上頜神經(jīng)和下頜神經(jīng)。其中只有下頜神經(jīng)為混合神經(jīng),眼神經(jīng)和上頜神經(jīng)為感覺神經(jīng)。11.面神經(jīng)主干在腮腺內(nèi)的五大分支: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12.迷走神經(jīng)與口腔臨床關系密切的分支有咽支、喉上神經(jīng)和喉返神經(jīng)。13.口腔蜂窩組織間隙有眶下間隙、頰間隙、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顳下間隙、顳間隙、腮腺間隙、翼腭間隙、舌下間隙、舌深部間隙。14.頸筋膜由淺入深可分為五層:頸淺筋膜、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頸臟器筋膜、壁前
8、筋膜。15.下頜下三角位于舌骨上區(qū)內(nèi),由下頜骨下緣、二腹肌前腹和二腹肌后腹圍成。三、簡答題1.上頜磨牙與下頜磨牙的區(qū)別。答:(1)上頜磨牙的牙冠合面呈斜方形,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下頜磨牙的牙冠合面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 (2)上頜磨牙的額牙冠較直,下頜磨牙的牙冠傾向舌側。(3)上頜磨牙的頰尖銳而舌尖鈍;下頜磨牙的舌尖銳而頰尖鈍。( 4)上頜磨牙多為三根;下頜磨牙多為雙根。2.關節(jié)盤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使上下關節(jié)面吻合改變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的軸向吸拉拉力和壓力保持關節(jié)盤與髁突平衡營養(yǎng)、潤滑和感覺功能。3.上、下頜神經(jīng)在口腔內(nèi)的分布。上頜神經(jīng)下頜神經(jīng)神經(jīng)名稱分布部位鼻腭神經(jīng)雙側上頜123 的
9、腭側粘骨膜及牙齦腭前神經(jīng)雙側上頜345678 的腭側粘骨膜及牙齦上牙槽后神經(jīng)雙側上頜78 及 6 的腭根及遠中頰根、牙周膜、牙槽骨、頰側牙齦上牙槽中 神經(jīng)雙側上頜 45 及 6 的近中頰根、牙周膜、牙槽骨、頰側牙齦上牙槽前神經(jīng)雙側上頜 123 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側牙齦頰神經(jīng)雙側下頜5-8 的頰側牙齦、頰部的皮膚和粘膜舌神經(jīng)雙側下頜1-8 的舌側牙齦、口底及舌前2/3 的粘膜、舌下腺和下頜下腺下牙槽神經(jīng)雙側下頜 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頦神經(jīng)雙側下頜 1-4的唇頰側牙齦及下唇粘膜、皮膚及頦部皮膚4.唇的淋巴回流及臨床意義。答:唇的淋巴管豐富: 上唇及下唇外側部的淋巴管注入下頜下淋巴管; 上唇
10、的淋巴管有時可注入耳前淋巴結或頸深上淋巴結。下唇中部的淋巴管注入頦下淋巴結;下唇中線或近中線的淋巴管, 尚可相互交叉至對側的下頜下淋巴結, 下唇外 1/3 的淋巴管,還可通過頦孔進入下頜骨。綜上所述,上、下唇淋巴回流有如下特點:上唇的淋巴引流較為廣泛下唇中部的淋巴管可交叉至對側。臨床意義:了解上述關系,對上下唇癌的診斷等,具有臨床意義。4.舌的淋巴回流。答:舌的淋巴管引流可分為四組: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 2)舌前 2/3 的邊緣或外側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淋巴管引流至頸深上淋巴結(特別是頸總動脈分叉處的淋巴結)( 3)舌中央淋巴管
11、引流舌中縫兩旁的淋巴,經(jīng)頦舌骨肌之間下行,然后向左右匯入頸深上淋巴結(多匯入頸二腹肌淋巴結及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亦有穿過下頜舌骨肌注入下頜下淋巴結者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對側。( 4)舌后 1/3 的淋巴管引流至對側頸深上淋巴結。6.腮腺鞘的特點及臨床意義。答:腮腺鞘具有下列特點:淺層特別致密,但其深層薄弱,在莖突和翼內(nèi)肌之間有一裂隙, 腮腺深葉經(jīng)此與咽旁間隙和翼頜間隙相同。故腮腺化膿時, 膿液不易向淺層穿破,而通過深層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膿腫 腮腺鞘與其腺體緊密結合,并發(fā)出許多間隔,伸入腺體,將其分為多數(shù)小葉,化膿時形成獨立散在小膿灶,切開引流時應注意分開各腺葉的膿腔,以利引流通暢
12、 腮腺鞘上部與外耳道緊密相連, 并發(fā)出索狀纖維束, 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軟骨部的裂隙中, 腮腺內(nèi)的小動、靜脈及神經(jīng)也經(jīng)該裂隙進入外耳道, 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經(jīng)此裂隙, 流入腮腺區(qū)的耳前淋巴結。臨床意義:由于上述解剖特點,因此,化膿性感染可在腮腺與外耳道之間互通。7.如何鑒別舌神經(jīng)、下頜下腺管及舌下神經(jīng)?答:從解剖關系上,其鑒別有三:( 1)從聯(lián)系上看:舌神經(jīng)下方連于下頜下神經(jīng)節(jié),通過該節(jié),再以節(jié)后纖維與下頜下腺相連;下頜下腺管則直接發(fā)自下頜下腺深部。( 2)從位置關系上看: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經(jīng)位于下頜下腺管的上方,若將下頜舌骨肌的后緣向前拉開,則可見舌下區(qū)的舌神經(jīng),自外上鉤繞下頜下腺管,經(jīng)其下
13、方轉至其內(nèi)側和上方。( 3)從形態(tài)上看:舌神經(jīng)較下頜下腺管為粗而略扁,且堅韌。8.怎樣鑒別頸內(nèi)、外動脈?答:( 1)頸內(nèi)動脈初在頸外動脈的后外側,繼而轉至其后內(nèi)側。( 2)頸內(nèi)動脈在頸部無分支,頸外動脈在頸部發(fā)出一系列分支。在頸動脈三角內(nèi),頸外動脈發(fā)出甲狀腺上動脈、 舌動脈、面動脈、枕動脈及咽升動脈 5 個分支。( 3)暫時阻斷頸外動脈,同時觸摸顳淺動脈或面動脈,若無搏動,即可證明被阻斷的動脈即頸外動脈。9.試述上下頜第一恒磨牙牙冠合面的外形特點上頜第一磨牙合面 :結構復雜,尖窩起伏,溝嵴交錯,外形輪廓呈方形。1)邊緣嵴:合面的四周由頰合邊緣嵴、舌合邊緣嵴、近中邊緣嵴和遠中邊緣嵴組成。2)牙尖
14、:合面有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四個牙尖。3)三角嵴:四個牙尖各有一個三角嵴,近中舌尖三角嵴與遠中頰尖三角嵴斜形相連形成斜嵴,是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4)窩、點隙:合面的中央部凹陷成窩,由斜嵴將合面窩分為近中窩和遠中窩。5)溝:合面發(fā)育溝有3 條。頰溝、近中溝、遠中舌溝。6)斜面:每一牙尖都有四個斜面。下頜第一磨牙合面 :形態(tài)復雜,為合面尖、嵴、窩、溝、斜面最多的牙。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外形輪廓略似長方形。1)邊緣嵴:合面的四周由四條邊緣嵴圍成。2)牙尖:有 5 個牙尖。3)三角嵴:有 5 條三角嵴伸向合面中央。4)窩、點隙:合面有中央窩和近中窩。5)溝:共有五條發(fā)育溝。頰溝、舌溝、近中溝、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試卷1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清遠市四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
- 探究春分的奧秘
- 塑造品格小戰(zhàn)士
- 碩士研究生生存指南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2025屆小升初數(shù)學檢測卷含解析
- 山西省臨晉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大聯(lián)考卷Ⅰ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泰山學院《可靠性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診斷性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一中2025屆高三一輪復習階段性考試(歷史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智能垃圾桶設計方案資料
- 2025陜西漢中漢源電力(集團)限公司招聘56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區(qū)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新聞報道的寫作及范例課件
- 2025-2030中國CAD-CAM牙科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9數(shù)一?!?025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九年級中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
- 年產(chǎn)30萬噸生物航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僅供參考)
- 南京師范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范文與撰寫要點
- 浙江省A9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
- 礦山地質(zhì)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地理模擬卷及答案:圖表解讀與地理學科創(chuàng)新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