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_第1頁
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_第2頁
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_第3頁
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_第4頁
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路基土壓實度實驗步驟()在試驗地點將面積約的一塊地面鏟平。如檢查填土壓實密度時,應將表面未壓實土層清除干凈,并將壓實土層鏟去一部分(其深度視需要而定),使環(huán)刀打下后,能達到規(guī)定的取土深度。()利用齒釘將定向筒固定于鏟平的地面上,順次將環(huán)刀、環(huán)蓋放入定向筒內。()用落錘將環(huán)刀打入土中,至環(huán)蓋頂面與定向筒上口齊平為止。若用落錘打入仍有困難時,宜另換地方再行錘擊。()去掉擊錘(或手錘)和定向筒,用鎬將環(huán)刀及試樣挖出。()輕輕取下環(huán)蓋,用修土刀削去環(huán)刀兩端余土,將其修平。()擦凈環(huán)刀外壁,在天平放砝碼一端放土與環(huán)刀等量的砝碼,直接稱出濕土質量,準確至.。()自環(huán)刀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試樣測定含水量。(一

2、)所挖坑中的土的質量所取坑的體積濕土的密度;濕土的密度(+.)現(xiàn)場所取的土的干密度;為現(xiàn)場燒得的濕土的含水量(酒精燃燒法);壓實度()實測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二)測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燜料。含水量為、的土;、測定擊實桶的質量以及其體積。(質量為克,擊實桶的體積為.立方厘米);、裝料。分三層裝入,每層擊實次,共.千克;、繪圖。按照、的含水量的土去做此試驗并分別再次測得含水量(實際與理論有差別)在以土的含水量為橫坐標,土的干密度為縱坐標建立直角坐標系,分別以一定的含水量所對應的干密度為坐標用光滑的曲線連接,就可構成一個光滑的曲線圖形,最大的干密度所對應的就是最佳含水量。挖坑灌砂法測壓實度

3、試驗的步驟 試驗地點選一塊平坦的表面,并將其清掃干凈,其面積不得小于基板面積。 將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取走基板,并將留在試驗地點的量砂收回,重新將表面掃干凈。將基板放回清掃干凈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鑿洞。從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樣品,放在鋁盒或潔凈的搪瓷盤中,測定其含水量。將基板安放在試坑上,將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間,是灌砂筒的下口對準基板的中孔及試洞,打開灌砂筒的開關,讓砂回流試坑中。仔細取出試砂筒內砂量,以備下次試驗時再用。貝克曼梁測定路基路面回彈彎沉試驗方法儀具與材料1標準車:雙軸、后軸雙側4輪的載重車,其標準軸荷載、輪胎尺寸、輪胎間隙及輪胎氣壓等主要參數(shù)應符合表11的要求。測試車可

4、根據(jù)需要按公路等級選擇,高速公路、一級及二級公路應采用后軸100kN的BZZ100標準車;其他等級公路可采用后軸60kN的BZZ60標準車。2路面彎沉儀:由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組成。貝克曼梁由合金鋁制成,上有水準泡,其前臂(接觸路面)與后臂(裝百分表)長度比為2 :1。彎沉儀長度有兩種:一種長3.6m,前后臂分別為2.4m和1.2m;另一種加長的彎沉儀長5.4m,前后臂分別為3.6m和1.8m.。當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測定時,宜采用長度為5.4m的貝克曼梁彎沉儀,并采用BZZ100標準車。彎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動記錄裝置進行測量。3接觸式路表溫度計:端部為平頭,分度不

5、大于1。4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筆、指揮旗等。測定彎沉用得標準車參數(shù) 表1-1標準軸載等級BZZ100BZZ60后軸標準軸載P(kN)1001601一側雙輪荷載 (kN)500.5300.5輪胎充氣壓力 (MPa)0.700.050.500.05單輪傳壓面當量圓直徑(cm)21.300.519.500.5輪隙寬度應滿足能自由插入彎沉儀測頭得測試要求四、試驗方法1準備工作(1)檢查并保持測定用標準車況及剎車性能良好,輪胎內胎符合規(guī)定充氣壓力。(2)向汽車車槽中裝載(鐵塊或集料),并用地磅秤量后軸總質量,符合要求地軸重規(guī)定。汽車行駛及測定過程中,軸載不得變化。3)測定輪胎接地面積:在平整光滑

6、地硬質路面上用千斤頂將汽車后軸頂起,在輪胎下方鋪一張新的復寫紙,輕輕落下千斤頂,即在方格紙印上輪胎印痕,用求積儀或數(shù)方格的方法測算輪胎接地面積,準確至0.1cm2。(4)檢查彎沉儀百分表測量靈敏情況。(5)當在瀝青路面上測定時,用路表溫度計測定試驗時氣溫及路表溫度(一天中氣溫不斷變化,應隨時測定),并通過氣象臺了解前5d的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平均值)。(6)記錄瀝青路面修建或改建時材料、結構、厚度、施工及養(yǎng)護等情況。2準備工作 (1)在測試路段布置測點,其距離隨測試需要而定。測點應在路面行車車道的輪跡帶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筆畫上標記。 (2)將試驗車后輪輪隙對準測點后約35cm處的位置

7、上。 (3)將彎沉儀插入汽車后輪之間阿縫隙處,與汽車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輪胎,彎沉儀測頭置于測點上(輪跡中心前方35cm處),并安裝百分表于彎沉儀的測定桿上。百分表調零,用手指輕輕叩打彎沉儀,檢查百分表是否穩(wěn)定回零。彎沉儀可以是單側測定,也可以是雙側同時測定。 (4)測定者吹哨發(fā)令指揮汽車緩慢前進,百分表隨路面變形的增加而持續(xù)向前移動。當表針轉動到最大值時,迅速讀取初讀數(shù)L1。汽車仍在繼續(xù)前進,表針反向回轉,待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約3cm以上)后,吹口哨或揮動指揮紅旗,汽車停止。待表針回轉穩(wěn)定后,再次讀取終讀數(shù)L2。汽車前進的速度宜為5km/h左右。 3.彎沉儀的支點變形修正 (1)當采用

8、長度為3.6cm的彎沉儀對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進行彎沉測定時,有可能引起彎沉儀支座處變形,因此測定時應檢驗支點有無變形,此時應用另一臺檢驗用的彎沉儀安裝在測定用彎沉儀的后方,其測定架于測定用彎沉儀的支點旁。當汽車開出時,同時測定兩臺彎沉儀的彎沉讀數(shù),如檢驗用彎沉儀百分表有讀數(shù),即應該記錄并進行支點變形修正。當在同一結構層上測定時,可在不同位置測定5次,求取平均值,以后每次測定時以此作為修正值。支點變形修正的原理如圖1-1所示。(2)當采用長度為2.5cm的彎沉儀測定時,可不進行支點變形修正。五、結果計算及溫度修正1. 路面測點的回彈彎沉值依下式計算:LT(L1L2)2式中 LT

9、在路面溫度T時的回彈彎沉值(0.01mm);L1車輪中心臨近彎沉儀測頭時百分表的最大讀數(shù)(0.01mm);L2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后百分表的終讀數(shù)(0.01mm)。2. 當需要進行彎沉儀支點變形修正時,路面測點的回彈彎沉值按下式計算:LT(L1L2)2(L3L4)6式中 L1車輪中心臨近彎沉儀測頭時測定用彎沉儀的最大讀數(shù)(0.01mm);L2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后測定用彎沉儀的最終讀數(shù)(0.01mm);L3車輪中心臨近彎沉儀測頭時檢驗用彎沉儀的最大讀數(shù)(0.01mm);L4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后檢驗用彎沉儀的最終讀數(shù)(0.01mm)。注:此式適用于測定用彎沉儀支座處有變形,但百分表架處路面已無

10、變形的情況。3. 瀝青面層厚度大于5cm的瀝青路面,回彈彎沉值應進行溫度修正,溫度修正及回彈彎沉的計算宜按下列步驟進行。(1)測定時的瀝青層平均溫度按下式計算:T(T25TmTe)3式中 T測定時瀝青層平均溫度(); T25根據(jù)T0由圖1-2決定的路表下25mm處的溫度(); Tm根據(jù)T0由圖1-2決定的瀝青層中間深度的溫度();Te根據(jù)T0由圖1-2決定的瀝青層底面處的溫度()。圖1-2中T0為測定時路表溫度與測定前5d日平均氣溫底平均值之和(),日平均氣溫為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底平均值。(2)采用不同基層的瀝青路面彎沉值的溫度修正系數(shù)K,根據(jù)瀝青層平均溫度T及瀝青層厚度,分別由圖1-3及圖1-4求取。(3)瀝青路面回彈彎沉按下式計算:L20LTK式中 K溫度修正系數(shù);L20換算為20的瀝青路面回彈彎沉值(0.01mm);LT測定時瀝青面層內平均溫度為T時的回彈彎沉值(0.01mm)。4. 按下式計算每一個評定路段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