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_第1頁
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_第2頁
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_第3頁
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_第4頁
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表6滑坡、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級另U滑坡(io4m)崩塌(104m)泥石流(104m)巨型> 1000> 100> 50大型100100010 10020 50中型10 100110220小型v 10V 1V 2表13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分級標準死亡人數(人)受威脅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潛在經濟損失(萬元)小型V 3v 10V 100V 500中型31010 1001005005005000大型103010010005001000500010000特大型> 30> 1000> 1000>10000表14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主要特征簡表

2、災種易發(fā)區(qū)劃分非易發(fā)區(qū)高易發(fā)區(qū)中易發(fā)區(qū)低易發(fā)區(qū)G= 4G= 3G=2G= 1滑坡、崩塌構造抬升劇烈,巖體破碎或 軟硬相間;黃土壟崗細梁地 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影 響強烈。暴雨型滑坡。規(guī)模 大,高速遠程。紅層丘陵區(qū)、坡積層、構 造抬升區(qū),暴雨久雨。中 小型滑坡,中速,滑程遠。丘陵殘積緩坡地帶,凍 融滑坡。規(guī)模小。低速 蠕滑。植被好,順層滑 動。缺少滑坡形成的 地貌臨空條件, 基本上無自然滑 坡,局部溜滑。泥石流地形陡峭,水土流失嚴重, 形成坡面泥石流;數量多,10條溝/ 20km以上,活動 強,超高頻,每年暴發(fā)可達 10次以上。溝口堆積扇發(fā)育 明顯完整、規(guī)模大。排泄區(qū) 建筑物密集。坡面和溝谷泥

3、石流,6 10 條溝/ 20km;強烈活動: 分布廣,活動強,掩沒農 田,堵塞河流等。溝口堆 積扇發(fā)育且具一定規(guī)模。 排泄區(qū)建筑物多。坡面和溝谷泥石流均有 分布,3 5條溝/ 20km; 中等活動。溝口有堆積 扇,但規(guī)模小,排泄區(qū) 基本通暢。以溝谷泥石流為 主,物源少,排 導區(qū)通暢:1 2 條溝/ 20km,多年 活動一次。溝口堆 積扇不明顯,排泄 區(qū)通暢。續(xù)表14災種易發(fā)區(qū)劃分非易發(fā)區(qū)高易發(fā)區(qū)中易發(fā)區(qū)低易發(fā)區(qū)G= 4G= 3G=2G= 1巖溶塌 陷和米 空區(qū)塌 陷碳酸鹽巖巖性純,連續(xù)厚度 大,出露面積較廣。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巖 溶發(fā)育。多巖溶大泉和地下 河,巖溶發(fā)育深度大。災害點

4、密度1個/km2,地 面塌陷或地裂縫破壞面積2> 1000m2/km以次純碳酸鹽巖為主, 多間夾型。地表洼地、漏 斗、落水洞、地下巖溶發(fā) 育。巖溶大泉和地下河不 多,巖溶發(fā)育深度不大。 災害點密度為0.1-1 個/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縫 破壞面積為 500-1000 m/km2以不純碳酸鹽巖為主, 多間夾型或互夾型。地 表洼地、漏斗、落水洞、 地下巖溶發(fā)育稀疏。災害點密度為0.05-0.1 個/km2,地面塌陷或地裂 縫破壞面積為 100-500 m/km2以不純碳酸鹽巖 為主,多間夾型或 互夾型。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 地下巖溶不發(fā)育。 災害點密度為 0-0.05 個/km2,地

5、 面塌陷或地裂縫 破壞面積為V 100ni/km2地裂縫構造與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構造與地震活動強烈,第構造與地震活動較為強第四系覆蓋薄,差第四系厚度大。四系厚度大,形成斷陷盆 地,超米地下水。烈,形成拉裂構造。異沉降小。泥石流調查表樣例、調查表表1泥石流(潛在泥石流)調查表溝名野外編號室內編號地理位置E:行政 區(qū)位r省地區(qū)(州) 縣(市)高程最大標咼N:鄉(xiāng)(鎮(zhèn))村最小標高水系名稱坐標X :Y :泥石流溝與主河關系主河名稱泥石流溝位于主河的溝口至主河道距離(m)流動方向口左岸右岸泥石流溝主要參數、現(xiàn)狀及災害史調查水動力類型匚暴雨冰川貴決地下水溝口巨石大?。╩)ab泥砂補給途徑面蝕勾岸崩滑勾底再搬

6、運補給區(qū)位置口上游中游口下游降雨特征值H 年 maxH年cpH 日 maxH日cpH 時 maxH時cpHl0分鐘maxH10分鐘cp溝口扇形地 特征扇形地完整性(%)扇面沖淤變幅±發(fā)展趨勢下切淤高扇長(m)扇寬(m)擴散角(°擠壓大河河形彎曲主流偏移 主流偏移 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地質構造頂溝斷層 過溝斷層 臺升區(qū) 沉降區(qū) 習皺單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質體情況滑坡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目5微 一般規(guī)模大 中 小人工棄體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目5微 一般規(guī)模大 中 小自然堆積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目5微 一般規(guī)模大 中 小土地利用()森林灌叢草地緩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其它防

7、治措施現(xiàn) 狀有 無類型穩(wěn)攔非導避繞生物工程監(jiān)測措施有 無類型雨情 泥位 專人值守威脅危害對象城鎮(zhèn) 村寨 鐵路 公路 航運 飲灌渠道 水庫 電站 工廠 礦山農田森林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威脅人口(人)威脅財產(萬元)險情等級災害史發(fā)生 時間(年/月 / 日)死亡人口(人)牲畜損失(頭)房屋(間)農田(畝)公共設施直接損 失(萬元)災情等級全毀半毀全毀半毀道路(km)橋梁(座)泥石流特征沖岀方量(104m3)規(guī)模等級泥位(m)表2泥石流(潛在泥石流)調查表泥石流綜合評判1.不良地質現(xiàn)象嚴重 口中等 口輕微一般2.補給段長度比(%)3.溝口扇形地大 中 口小口無4.主溝縱坡(o)雖烈上升區(qū)

8、上升區(qū)5.新構造影響宀6.植被覆蓋率()相對穩(wěn)定區(qū)匚沉降區(qū)7沖淤變幅(m)±8巖性因素土及軟巖 軟硬相間 風化和節(jié)理發(fā)育的硬巖 硬巖9松散物儲量10.山坡11.溝槽橫斷DV型谷(谷中谷、U型谷)(104m3/km2)坡度(°)面拓寬U型谷 復式斷面 平坦型12.松散物平均13.流域面積(km2)厚(m)14.相對高差(m)15.堵塞程度嚴重中等口5微無23456789101112131415“ 八評分匚 - - _ _匚匚總分易發(fā)程度C易發(fā)中等不易發(fā)泥石流類型泥流泥石流 水石流發(fā)展階段形成期 發(fā)展期 衰退期 停歇或終止期監(jiān)測建議雨情 泥位 專人值守防治建議群測群防 專業(yè)監(jiān)測

9、 搬遷避讓 工程治理隱患點是 否群測人員村長電話防災預案有 無示意圖調查負責人:填表人:審核人:調查單位: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表3泥石流溝嚴重程度(易發(fā)程度)數量化表序號影響因素權重量級劃分嚴重(A)得分中等(B)得分輕微(C)得分一般(D)得分1崩塌滑坡及 水土流失 (自然和人 為的)的嚴 重程度0.159崩塌滑坡等重 力侵蝕嚴重, 多深層滑坡和 大型崩塌,表 土疏松,沖溝 十分發(fā)育21崩塌滑坡 發(fā)育,多淺 層滑坡和 中小型崩 塌,有零星 植被覆蓋, 沖溝發(fā)育16有零星崩 塌、滑坡和 沖溝存在12無崩塌、滑 坡、沖溝或 發(fā)育輕微12泥沙沿程補 給長度比(%)0.118>601660

10、- 301230- 108<1013溝口泥石流堆積活動0.108河形彎曲或堵 塞,大河主流 受擠壓偏移14河形無較 大變化,僅 大河主流 受迫偏移11河形無變 化,大河主 流在高水 偏,低水不 偏7無河形變 化,主流 不偏14河溝縱坡(度,0)0.090>12°(213)1212°6°(213 -105)96°-3°(105 -52)6<3°(52)15區(qū)域構造影響程度0.075強抬升區(qū),六 級以上地震區(qū)9抬升區(qū),4-6級地震 區(qū),有中小 支斷層或 無斷層7相對穩(wěn)定 區(qū),4級以 下地震區(qū), 有小斷層5沉降區(qū),構 造影

11、響小 或無影響16流域植被覆蓋率(%)0.067<10910-30730-605>6017河溝近期一次變幅(m)0.062>282 - 161-0.24<0.218巖性影響0.054軟巖、黃土6軟硬相間5風化和節(jié) 理發(fā)育的 硬巖4硬巖19沿溝松散物 貯量(104m3/km2)0.054>10610-555- 14<1110溝岸山坡坡 度度(%0)0.045>32°(625)632 °-25 °(625 -466)525° 15°(466 -286)4<15°(268)111產沙區(qū)溝槽橫斷

12、面0.036V型谷、谷中 谷、U型谷5拓寬U型谷4復式斷面3平坦型112產沙區(qū)松散0.036>10510-545- 13<11物平均厚度(m)13流域面積(km2)0.036<555 - 10410- 1003>100114流域相對高差(m)0.030>5004500 - 3003300 - 1003<100115河溝堵塞程度0.030/嚴4中3輕2無1二、填表說明泥石流調查要點泥石流溝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態(tài)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溝谷,形成區(qū)多為高山環(huán)抱的山間盆地。流通區(qū)多為峽谷,溝谷兩側山坡陡峻,溝床順直,縱坡梯度大。堆積區(qū)則多呈扇形或錐形分布,

13、溝道擺動頻繁,大小石塊混雜堆積,壟崗起伏不平。對于典型的泥石流溝谷,這些區(qū)段均能明顯劃分,但對不典型的泥石流溝谷,則無明顯的形成區(qū)、流通區(qū)與堆積區(qū)。研究泥石流溝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從宏觀上判定溝口是否屬泥石流溝谷,并進一步劃分其區(qū)段。調查范圍應包括溝谷至分水嶺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響的地 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堆積區(qū)。應調查下列內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強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動情況;(2 )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不良地質現(xiàn)象、松散堆積物的物質組成、分布和儲量;(3)溝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溝谷的發(fā)育程度、切割情況、坡度、彎曲、粗糙程度。劃分泥

14、石流的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和堆積區(qū),圈繪整個溝谷的匯水面積;(4)形成區(qū)的水源類型、水量、匯水條件、山坡坡度、巖層性質及風化程度,斷裂、滑坡、崩塌、巖堆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發(fā)育情況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體物質的分布范圍、儲量;(5)流通區(qū)的溝床縱橫坡度、跌水、急灣等特征,溝床兩側山坡坡度、穩(wěn)定程度,溝床的沖淤變化和泥石流的痕跡;(6)堆積區(qū)的堆積扇分布范圍、表面形態(tài)、縱坡,植被,溝道變遷和沖淤情況;堆積物的性質、層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徑及分布規(guī)律。判定堆積區(qū)的形成歷史、戈U分古泥 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積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積量;(7)泥石流溝谷的歷史。歷次泥石流的發(fā)生時間、頻數、規(guī)模、形成過

15、程、爆發(fā)前的降水情況和爆發(fā)后產生的災害情況。區(qū)分正常溝谷還是低頻率泥石流溝谷。(8 )開礦棄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開荒及過度放牧等人類活動情況;(9 )當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建筑經驗。(10)調查泥石流已經造成的損失,泥石流進一步發(fā)展的影響范圍及潛在損失。泥石流溝堵塞程度分級如表4:表4泥石流溝堵塞程度分級堵塞程度特征嚴重溝槽彎曲,河段寬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溝交匯角度大。形成區(qū)集中, 溝槽堵塞嚴重,陣流間隔時間長。中等溝槽較順直,河段寬窄較均勻,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溝交角多數小于60度。形成區(qū)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況一般。輕微溝槽順直均勻,主支溝交匯角小,基本無卡口,陡坎。形成區(qū)

16、分散,陣流間隔時間 短而少。泥石流綜合評判部分各因素評分按泥石流溝嚴重程度(易發(fā)程度)數量化評分表(表6)泥石流(潛在泥石流)調查表(表 1、表2)中有關欄目填寫要求如表 5:表5泥石流(潛在泥石流)調查表填寫說明條目填寫內容水系名稱:指黃河、長江、珠江等入海河流或下游消失的內陸河流。泥石流溝泄入主 河道名指按所用地形圖上的名稱填寫,地形圖上無河名者按地方習慣名稱填入。泥石流溝至主河道距離現(xiàn)場直接量測或在地形圖上量測,要注明河道水位標高。流域面積在1/5萬地形圖上量測。相對高差:在地形圖上量測。山坡坡度可在地形圖上量測,但以現(xiàn)場實測為主。植被覆蓋率指林、灌木植被的覆蓋率?,F(xiàn)場調查或收集資料。主

17、溝縱坡一般采用山口以上河段平均坡降,以現(xiàn)場實測為主,也可用近期航片或地形圖上的 量測資料。分段統(tǒng)計時按加權平均值計算。沖淤變幅應在流通區(qū)或形成區(qū)實際量測。沖淤變幅按附表4中第7項因素綜合判定。溝口扇形地狀況應現(xiàn)場實地調查判別,按山口扇形地特征規(guī)定調查的內容量測填表。補給段長度比*同一河段兩岸同時存在幾個不同補給源,只取其中最長的一段長度計入累計長度。 泥沙沿程補給長度比主要按現(xiàn)場調查結果計算確定,也可根據航片資料確定。堵塞程度現(xiàn)場調查確定,判定標準見下表。松散物貯量通過現(xiàn)場調查測算或用航片資料的計算成果。不良地質現(xiàn)象發(fā) 育程度一般按總貯量劃級。產沙區(qū)松散物平 均厚度現(xiàn)場調查量測。*泥沙沿程補給

18、長度比是指泥沙沿程補給長度與主溝長度之比。泥沙沿程補給長度是沿主溝長度范圍內兩岸及溝槽底部泥沙補給段 (如崩坍、滑坡、溝蝕等)的累計長度。三、地質災害的規(guī)模劃分標準易發(fā)程度(嚴重程度),綜合評判總分確定見表6,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標準如表7。表6泥石流易發(fā)程度分級易發(fā)程度總分高易發(fā)(嚴重)> 114中易發(fā)(中等)84 114低易發(fā)40 84不易發(fā)<40表7滑坡、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級另U滑坡(104m3)崩塌(104m3)泥石流(104m3)巨型>1000>100>50大型100100010 10020 50中型10 100110220小型V 10V 1V 2崩塌調查表樣例滑坡調查表樣例泥石流調查表樣例斜坡調查表樣例表3滑坡、崩塌(危巖體)、泥石流規(guī)模級別劃分標準級另U滑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