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習題答案_第1頁
工程測量習題答案_第2頁
工程測量習題答案_第3頁
工程測量習題答案_第4頁
工程測量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緒 論名詞解釋1. 地形圖:既能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能表示地貌變化的平面圖。地物圖:只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圖:只表示地物的平面尺寸和位置,不表示地貌。2. 鉛垂線地表任意點萬有引力與離心力的合力稱重力,重力方向為鉛垂線方向。 水準面自由靜止的水面,稱為水準面。水準面是處處與鉛垂線垂直的連續(xù)封閉曲面,且為重力等位面。大地水準面通過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過陸地形成閉合的水準面。 參考橢球面為了解決投影計算問題,通常選擇一個與大地水準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數學方程表示的橢球面作為投影的基準面,這個橢球面是由長半軸為a 、短半軸為b 的橢圓NESW 繞其短軸NS 旋轉而成的旋轉橢球面,旋轉橢球又

2、稱為參考橢球,其表面稱為參考橢球面。 法線垂直于參考橢球面的直線。3. 絕對高程:地面點至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又稱海拔。相對高程:地面點至假定水準面的鉛垂距離,又稱假定高程。高差:兩點高程之差。兩點的絕對高程之差或者是相對高程之差。填空題1. 帶號、500km、自然坐標2. 1985國家高程基準 。3. 1弧度=( 57.3 )º(度)=( 3438 )(分)=( 206265 )"(秒)。簡答題1. 工程測量是一門測定地面點位的科學。工程測量學的主要任務:測圖-勘測階段,提供工程所需的地形資料,即地形圖等。用圖-設計階段,研究在地形圖上進行規(guī)劃、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施

3、工放樣-施工中研究建(構)筑物施工放樣、建筑質量檢驗技術和方法。變形觀測-對某些特殊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進行位移和變形監(jiān)測。2. 地理坐標:用經緯度表示地面點的球面坐標。平面直角坐標:用平面上的長度值表示地面點位的直角坐標。以南北方向縱軸為x軸,自坐標原點向北為正,向南為負;以東西方向橫軸為y軸,自坐標原點向東為正,向西為負。象限按順時針編號。高斯平面直角坐標:建立在高斯平面上的直角坐標。以中央子午線為縱軸x軸,由赤道起算向北為正,向南為負;以赤道線為橫軸y軸,由中央子午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3. 不同點:1. x,y軸互換。2. 坐標象限不同。測量中象限按順時針編號,笛卡爾平面坐標象限按逆時針

4、編號3. 表示直線方向的方位角定義不同。相同點:數學計算公式相同。測量平面直角坐標系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 數學平面坐標系 測量平面坐標系4. 6帶中央子午線L0=6N-3,N為6帶帶號;3帶中央子午線l=3n,n為3帶帶號。5. 19帶L0=6N-3=6×19-3=111 )先去掉帶號,原來橫坐標y367622370500000-132377.630m,在西側距中央子午線132377.620m,距赤道310246.280m6. 定位元素:距離、角度和高程。相應的測量工作有距離測量,角度測量和高程測量。測量原則:在布局上“由整體到局部”;在工作步驟上“先控制后碎部”,即先行控制測量,然后

5、進行碎部測量;在精度上“由高級到低級”。對于建筑物的測設(放祥),也必須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定位方法:控制測量分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導線測量、三角測量; 高程控制: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 碎部測量: 平面:極坐標法、直角坐標法、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距離角度交會法 高程: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7. 地球曲率對水平距離的影響,R為地球平均半徑,取值6371km。 當距離D為10km 時,所產生的相對誤差為1/120 萬。因此,在半徑為10km甚至是20km的圓面積之內進行距離測量時,可以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準面,而不必考慮地球曲率對距離的影響。地球曲率

6、對高差的影響,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準面作為高程起算面,對高程的影響是很大的,距離為200m 時就有3mm 的高差誤差,這是不允許的。高程測量時,哪怕距離很近,也必須考慮地球曲率的影響。第二章 水準測量名詞解釋1. 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兩點高差和高程的測量。2. 視準軸:望遠鏡物鏡中心(或光心)與十字絲中心點的連線。供瞄準目標之用。水準管軸:管內園弧中點處(園弧的最高點)的切線,稱為水準管軸。圓水準器軸:圓水準器中央圓圈中心與球心的連線叫做圓水準器軸。3. 水準管零點: 水準管縱向圓弧刻劃的中心水準管分劃值:一般用2mm圓弧長度所對圓心角表示水準管分劃值。4. 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方法建立的高

7、程控制點,通常縮寫為BM(Bench Mark)。轉點:水準測量中轉點是臨時的立尺點,作為傳遞高程的過渡點。為保證高程傳遞的準確性,在相鄰測站的觀測過程中,必須使轉點保持穩(wěn)定(高程不變)。選擇題D B D B A C A填空題 1. 粗平 , 精平 。2. 基座 、水準器 、望遠鏡。3. A B 。4. 2.882。5. _測程長短_ _測站數_。6 儀器下沉。7 變動儀器高 雙面尺法。 8.基本分劃 輔助分劃 供紅黑面高差檢核之用。9. 圓水準器的檢驗與校正 、水準管軸的檢驗與校正、十字絲中橫絲的檢驗與校正。10. _往返_。11. _尺墊_。簡答題1.原理: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一條水

8、平視線,在水準標尺上切取讀數,來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從而由已知點高程及測量的高差求出待測點的高程。水準測量的方向是由已知高程點A向待測點B前進的,即由AB,A點標尺上的讀數a稱為后視讀數,B點標尺上的讀數b稱為前視讀數。視線高程水準儀觀測某點標尺的中絲讀數+該點的高程,常用Hi 表示。A點的視線高程Hi=HA+a。計算高程的方法有兩種:高差法和儀高法。高差法:A、B兩點的高差: hAB=ab HB=HA+hAB 儀高法(視線高法) : HB=(HA+a)-b=H視-b2. 視準軸:望遠鏡物鏡中心(或光心)與十字絲中心點的連線。 管水準器軸:管水準器軸內圓弧中點的切線。 圓水準器的格值一般為

9、8,比較大,圓水準器用于粗略整平儀器。 管水準器的格值一般為20,比較小,管水準器用于使望遠鏡視準軸精確水平。3. 豎軸VV ,圓水準器軸圓水準軸 L'L' ,視準軸CC ,管水準器軸LL ,要求VV L'L' ,CC LL ,十字絲橫絲VV 。4. 視差:人眼在目鏡端觀察時,眼睛靠近目鏡,并上下微微移動,若發(fā)現十字絲和標尺影像相對運動,這種現象稱為視差。產生原因:標尺像平面與十字絲平面不重合所造成,使目標和十字絲影像不能同時看清。 消除視差方法:望遠鏡照準明亮背景,旋轉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十分清晰;照準目標,旋轉物鏡調焦螺旋,使目標像十分清晰。5. 視準軸C

10、C 不平行于管水準器軸LL 的夾角稱i 角,當i 0 時,如果使每站水準測量的前后視距相等,i 角對前后尺中絲讀數的影響值相同,計算一站觀測高差時,后視讀數減前視讀數可以抵消i 角的影響,另外,還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影響。6. 轉點需要放置尺墊,已知點與臨時點上不能放置尺墊。7. 單一水準路線有閉合水準路線、符合水準路線和支水準路線。閉合水準路線:它是從一已知點出發(fā),經過中間的待求點,最后又閉合到起始點上來。它本身存在閉合條件。符合水準路線:是從一已知水準點出發(fā),經過中間的待求點,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準點上。它自身存在著附合條件。支水準路線:它是從一已知點出發(fā),既不閉合到起始點上來,又

11、不附合另一已知水準點上去。所以,支線水準路線自身沒有檢核條件,必須往、返觀測。水準網:兩條或兩條以上單一水準路線組成水準網。8. 水準測量中,由于誤差的存在,使得實測高差h測與其理論值h理不相符,其差稱為高差閉合差,fh=h測-h理附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fh=h測-(H終-H起) 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fh=h測支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fh=h往h返 容許高差閉合差 mm或者mm 為路線單程長度,單位為km;n為單程測站數。9. 自動安平水準儀利用補償器代替了微傾水準儀的水準管器,補償器的作用是使水平光線發(fā)生偏轉,而偏轉的角度大小正好能夠補償視線傾斜所引起的讀數偏差。f=S 即 fs

12、令 n n稱為補償器的補償系數。自動安排水準儀操作步驟:安置儀器與粗略整平瞄準讀數。計算題1.附合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調整與高程計算表點號測站數高差觀測值(m)高差改正數(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已知點高程(m)BM18-6.848-0.009-6.85778.698A71.8416-4.236-0.007-4.243B67.5986+0.984-0.006+0.978BM568.57620-10.1-0.022-10.078輔助計算高差閉合差計算:高差閉合差允許值計算:,每站高差改正數計算:附合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1)計算高差閉合差:(2)檢核:,(3)計算改正數:每站高差閉合差改正數:

13、計算出改正數后進行檢核:(4)計算改正后高差: 高差檢核: (5) 計算高程:2、閉合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調整與高程計算表點號測站數高差觀測值(m)高差改正數(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已知點高程(m)BM81.50+3.567-0.005+3.56290.765HBM8=90.765m194.3272.30-4.678-0.008-4.686289.6411.60-3.530-0.006-3.536386.1052.20+4.668-0.008+4.660BM890.7657.60+0.027-0.0270輔助計算高差閉合差計算:高差閉合差允許值計算:,每站高差改正數計算:3、整理表中四等

14、水準觀測數據編號后尺下絲前尺下絲方向及尺號標尺讀數K+黑減紅高差中數備考上絲上絲后視前視后距前距黑面紅面視距差d119790738后17186405014570214前04675265-252.252.4后-前+1.242+1.140+21.2410-0.2-0.2227390965后24617247+121830401前06835370055.656.4后-前+1.778+1.877+1+1.7775-0.8-1.0319181870后16046291012901226前15486336-162.864.4后-前+0.056-0.045+10.0555-1.6-2.6410882388后07

15、425528+103961708前20486736-169.268.0后-前-1.306-1.208+2-1.3070+1.2-1.4計算檢核=239.8 后視= 31.996 =+3.534=241.2 前視=28.462 h平均=+1.767d=-1.4 后視-前視= +3.534 2h平均=+3.534第三章 角度測量名詞解釋1. 水平角:空間相交的兩條直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夾的角度。取值范圍0360º。豎直角:在同一豎直面內,儀器中心至目標的傾斜視線與水平視線所夾的銳角。傾斜視線在水平視線之上,豎角為正,稱為仰角;傾斜視線在水平視線之下,豎角為負,稱為俯角。取值范圍-90

16、 +90º。零位讀數MO:視線水平,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指標在豎盤上的整讀數:0º(360 º),90 º, 180 º, 270 º(為90的倍數)。2. 盤左(正鏡)豎直度盤在望遠鏡視線的左邊。盤右(倒鏡)豎直度盤在望遠鏡視線的右邊。3. 歸零差:方向觀測法中,半測回開始與結束兩次對起始方向觀測值之差。4. 測回法:測回法是測水平角的一個方法。對中整平后,先用盤左順時針觀測上半測回;再用盤右逆時針觀測下半測回。二個半測回合起來屬于一個測回。適用于測某一單角。方向觀測法(全圓測回法):用經緯儀在每一測回內依次觀測所有照準點的水平

17、方向,從而求出各相鄰方向間水平角的觀測方法。適用于目標點為三個或三個以上。5. 豎盤指標差: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望遠鏡置于盤左位置,視準軸水平,豎盤指標管水準氣泡居中(或豎盤指標補償器工作正常),豎盤讀數與標準值(一般為90°)之差為指標差。6. 兩倍照準差2C:方向觀測法中,同一方向盤左、盤右的讀數差值。即測量儀器中經緯儀的視準軸不垂直于水平軸的偏差,簡稱2C。2C誤差表示儀器誤差中的經緯儀的視準軸不垂直于水平軸的偏差程度。選擇題B A C D A B D A A AC A D C A D B A B DA C A A B A填空題1、照準部 、水平度盤 、基座 。 2、沒有將水平

18、制動螺旋制緊 。3、對中、整平 。4.使水平度盤水平使儀器豎軸鉛直 ,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位于同一鉛垂線上 。5、BCDAB 。 6、 分微尺 平板玻璃測微器。7、視準軸 、水準管軸 、橫軸 、豎軸 。 8、盤左盤右法 四分之一法 。 9、視準軸誤差 、橫軸誤差 、度盤度偏心差 。10、夾住目標 ;目標頂部 。 11、換象手輪 。 12、測微輪 。13、平行,90º14、垂球對中,光學對中器。15、復測扳手 撥盤手輪。簡答題1.在角度測量時,采用盤左、盤右觀測,可以消除以下誤差對測角的影響:視準軸誤差、橫軸誤差、照準部偏心差、豎盤指標差。但不能消除豎軸誤差和度盤分劃誤差對測角的影響。2

19、、答:當視線水平,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豎盤指標不是恰好指在90或270整數上,而是與90或270相差一個x角,稱為豎盤指標差。采用盤左、盤右觀測可消除豎盤指標差。3、測回法是測角的基本方法,用于兩個目標方向之間的水平角觀測。具體步驟如下: (1) 安置儀器于測站O點,對中、整平,在A、B兩點設置目標標志。 (2) 將豎盤位于望遠鏡的盤左位置,先瞄準左目標A,水平度盤讀數為LA,接著松開照準部水平制動螺旋,順時針旋轉照準部瞄準右目標B,水平度盤讀數為LB, 以上稱為上半測回,其盤左位置角值左= LB-LA ; (3) 倒轉望遠鏡,使豎盤位于望遠鏡盤右位置,先瞄準右目標B,水平度盤讀數為RB

20、;接著松開照準部水平制動螺旋,轉動照準部,逆時針旋轉照準部瞄準左目標A,水平度盤讀數為RA。以上稱為下半測回,其盤右位置角值右為:右= RB-RA 。上半測回和下半測回構成一測回。 (4) 若 左 -右b36",認為觀測合格,取上下半測回角度的平均值作為一測回的角值b,即 =(左+右)/2。4、經緯儀各部件主要軸線有:豎軸VV、橫軸HH、望遠鏡視準軸CC和照準部水準管軸LL。 根據角度測量原理和保證角度觀測的精度,經緯儀的主要軸線之間應滿足以下條件: (l)照準部水準管軸LL應豎直于豎軸VV; (2)十字絲豎絲應豎直于橫軸HH; (3)視準軸CC應豎直于橫軸HH; (4)橫軸HH應豎

21、直于豎軸VV; (5)豎盤指標差應為零。5、經緯儀上有兩對制動、微動螺旋,一對是望遠鏡制動與微動螺旋,用來控制望遠鏡在豎直面內的轉動,另一對是照準部制動與微動螺旋,用來控制照準部在水平面內的轉動,利用這兩對制動與微動螺旋可以使經緯儀瞄準任意方向的目標。6、光學經緯儀采用讀數光路來看到刻度度盤上角度值,電子經緯儀采用光敏元件來讀取數字編碼度盤上的角度值,并顯示到屏幕上。計算題1、水平角觀測記錄測站目標度盤讀數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各測回平均角值備注盤左盤右º "º "º "º "º "OA0 00

22、24180 00 5458 48 3058 48 2758 48 30B58 48 54238 49 1858 48 24A90 00 12270 00 3658 48 3658 48 34B148 48 48328 49 1858 48 322.豎直角觀測記錄整理測站目標豎盤位置豎盤讀數º "半測回角值º "指標差 "一測回平均角值º "AB左78 25 24+11 34 36+9+11 34 45右281 34 54+11 34 54C左98 45 36-8 45 36+12-8 45 24右261 14 48-8 45

23、 12第四章 距離測量名詞解釋1、 直線定線:在兩點間的直線上再標定一些點位,這一工作稱為直線定線。2、 端點尺:以鋼尺的最外端作為尺子零點刻劃尺:在尺的前端刻有零分劃線3、 標點:直線起、終點A,B,用小木樁和標桿標定對點:后尺手將尺的零刻劃線對準起點A的標志,并發(fā)出預備的信號。投點:在前尺手的配合下,后尺手認定持平、對點均符合要求時,可發(fā)出投點信號-“好”。這時,前尺手立即用測釬或錘球將尺的末端刻劃投入地面上用測釬標定,得1點,并回答一聲“好”,表示投點完成。4、尺長改正:鋼尺在標準拉力和標準溫度時的實際長與鋼尺刻度的名義長之差。5、垂曲誤差:由于地面凸凹不平,鋼尺沿地面丈量時,吃面出現垂

24、曲(凹狀)或反垂曲(凸狀),產生垂曲或反垂曲誤差。選擇題A B C B B A D B B填空題4、 相對; 15、 水平距離;高差6、 , 7、 簡答題1、(1)尺長誤差,尺面所注的名義長度與實際長度不符所引起的誤差,可以用尺長改正的辦法使其消除。 (2)定線的誤差,丈量距離時,尺子所放的位置,偏離了直線的方向線,其所量的距離不是直線長度而是折線長度。因此量得的長度總是比實際長度長。 (3)丈量本身的誤差,包括:由于沒有把尺的零點對準起點或測釬中心的誤差;拉力不均勻的誤差;尺傾斜誤差;余長讀數不準確的誤差等。2、鋼尺的名義長度是指鋼尺上所標注的尺長;鋼尺的標準長度是指將鋼尺與標準長度相比對,

25、測得的鋼尺的實際長度,一般來說,鋼尺的名義長度與標準長度存在一定的尺長誤差,需要對所測直線長度進行尺長改正。3、設絕對誤差為D,4、 尺長誤差, 溫度誤差; 鋼尺傾斜和垂曲誤差; 定線誤差; 拉力誤差; 丈量誤差。5、量長了, 量短了。6、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傾斜改正。第五章 直線定向名詞解釋1、 直線定向:確定某一直線相對于起始方向的位置。2、 方位角:由標準方向的北端起,順時針方向到某直線的水平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方位角值從0360º。 象限角:由標準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到某一直線的銳角。填空題1、 磁子午線方向 坐標縱軸方向 2、 坐標縱軸線北端;0°

26、;360°3、 銳;0°90°4、 磁北;真北5、 180°; 303°206、 真北方向,磁北方向選擇題D D C B C簡答題1、 由標準方向的北端起,順時針方向到某直線的水平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方位角值從0360º。直線AB的方位角記為𝛂AB ,直線BA的方位角記為𝛂BAa,則𝛂AB 與𝛂BA互為正反方位角。2、 標準北方向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標北方向。 磁偏角地面任一點的真北方向與磁北方向的水平夾角,磁北方向偏離真北方向以東>0,磁北方向偏離真北方向以

27、西<0。 子午線收斂角過地面任一點的坐標北方向與該點真北方向的水平夾角,在北半球,地面點位于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中央子午線以東>0,地面點位于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中央子午線以西<0。計算題1、 解: =+ 180º+,所以23=12+180+120=70º,34=10º, 45=275º,51=240º,12=130º。2、 解:=+180º-, 所以23=12+180-165=80º,34=135º, 43=34+180=135º+180 º=315 º第

28、六章 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名詞解釋1、真值:任何一個觀測對象都客觀存在一個實際的量,該實際的量稱為觀測對象的真值。觀測值:每次觀測所得的數值,稱為觀測值。真誤差: 觀測值與真值之差,稱為真誤差2、系統(tǒng)誤差: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作一系列的觀測,如果出現的誤差在大小、符號上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這種誤差稱為系統(tǒng)誤差。偶然誤差: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進行一系列觀測,如果所產生的誤差大小不等、符號不同,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這類誤差稱為偶然誤差。填空題1、系統(tǒng)誤差 偶然誤差。2、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外界環(huán)境。3、相對誤差。4、中誤差、極限誤差 相對誤差。選擇題A A A四 簡答題1、中誤差:在相

29、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進行n次獨立觀測,觀測值分別為: l1,l2,ln, 偶然誤差為:1,2,n, 則中誤差的定義式為: I =liX 極限誤差:所謂極限誤差,是在一定的觀測條件下,偶然誤差的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的限值。這個限值就是極限誤差。相對誤差:相對誤差(或相對中誤差),它是中誤差的絕對值與相應的觀測值的比值,通常用分子為 l 的分數形式表示。2、產生測量誤差的原因有: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和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3、測量誤差按性質分偶然誤差與系統(tǒng)誤差。偶然誤差的符號和大小呈偶然性,單個偶然誤差沒有規(guī)律,大量的偶然誤差有統(tǒng)計規(guī)律;系統(tǒng)誤差符號和大小保持不變,或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通過提高儀器等級、

30、進行多余觀測、求平差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的影響,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誤差的影響。通過檢校儀器、求改正數和對稱觀測的方法清除和減少系統(tǒng)誤差的影響。4、偶然誤差有界,或者說在一定觀測條件下的有限次觀測中,偶然誤差的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的限值;絕對值較小的誤差出現的頻率較大,絕對值較大的誤差出現的頻率較??;絕對值相等的正、負誤差出現的頻率大致相等;當觀測次數n時,偶然誤差的平均值趨近于零。計算題1、 解:7次丈量的平均值為168.136m,一次丈量的中誤差為算術平均值的中誤差為2、水平角與方向觀測值L1,L2的觀測為=L1-L2,由誤差傳播定律得,n3,需測3個測回3、解:設三角形閉合差為,內角的中誤差

31、為m,由誤差傳播定律得閉合差得中誤差為:,閉合差的容許中誤差為4、解:設全尺長的中誤差為,每尺段中誤差m=,,一共分為90/30=3尺段,.第七章 控制測量名詞解釋1、閉合導線:起訖于同一已知點的導線。附合導線:敷設在兩已知點間的導線。導線點:由直線連接相鄰控制點所形成的連續(xù)轉折線稱為導線,轉折點稱為導線點。角度閉合差:由平面幾何學可知,n邊多邊形內角和的理論值應為(n-2)*180°。由于觀測值帶有誤差,使得內角和和理論值不符,其差值稱為角度閉合差。坐標增量閉合差:由于量邊誤差和角度改正的殘余誤差,往往使導線坐標增量總和與理論值不符,其不符值稱為坐標增量閉合差。2、控制網:由控制點

32、分布和測量方法所決定而構成的幾何圖形??刂茰y量:為建立控制網所進行的測量工作。 填空題1、 四 四2、 閉合、附合、支3、 選點、埋石、量邊、測角4、 角度、坐標增量、導線全長5、 空間部分、地面監(jiān)控站、用戶設備6、 靜態(tài)、動態(tài)7、 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簡答題1、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方法有三角測量法(含邊角測量與交會定點)、導線測量法與GPS 測量法。 三角測量法需要觀測水平角,不需要測量邊長或只需要測量少量的起算邊長,光電測距儀沒有出現以前普遍使用;每個點觀測的方向數比較多,對通視要求高,所以,三角點通常選擇在高山上,每個點都需要建立三角覘標,測量人員需要爬山,外業(yè)工作比較艱苦。導線測量法需要觀測

33、水平角與每條邊長,不需要測量邊長或只需要測量少量的起算邊長,光電測距儀沒有出現以前,測邊的工作量很大。導線布設比較靈活,只需要與前后點通視即可,常用于城市控制網的加密,尤其是在建筑密度比較大的城區(qū)測量時經常使用。 GPS 測量法不要求控制點之間相互通視,只要在沒有障礙物遮擋天空衛(wèi)星的點上安置GPS,都可以快速準確地進行衛(wèi)星數據采集。2、 國家控制測量任務是建立大地點;城市控制測量任務是在大地點控制下,建立高級地形控制點;小地區(qū)控制測量任務是在高級地形點控制下,建立圖根點。3、 由整體到局部;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由高級到低級)要有足夠的精度;要有足夠的密度;要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4、 支導線缺乏檢查

34、條件,因此支導線一般不超過四點(或者是不超過三條導線邊),導線總長不大于1.0M/2(圖根導線)。5、 附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為方位角閉合差,而閉合導線有時為多邊形內角和閉合差;附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是邊長推算的端點坐標差減端點的已知坐標增量,而閉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為各邊長的x或y坐標增量之和。6、 三、四等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計算題1、(見下頁)點號觀測角值改正數改正后角值坐標方位角邊長坐標增量計算值(m)改正后坐標增量(m)坐標(m)°°°°mxyxyxy195 30 00100.29+0-9.61+099.83-9.6199.8330030

35、0282 46 24-1182 46 13290.39399.83358 16 1378.96+078.92+0-2.3878.92-2.38391 08 06-1191 07 55369.31397.45269 24 8137.22+0-1.43-1-137.21-1.43-137.22460 14 02-1160 13 51267.88260.23149 37 5978.67+0-67.88+039.77-67.8839.771125 52 12-11125 52 013003002 第八章 地形圖測繪名詞解釋比例尺精度: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圖上最小距離是0.1mm,設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M,

36、則圖上0.1mm所表示的實地水平距離0.1M(mm)稱為比例尺的精度。等高線: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等高距: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等高線平距:相鄰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首曲線:按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用0.15mm 寬的細實線繪制。 計曲線:從零米起算,每隔四條首曲線加粗的一條等高線稱為計曲線,用0.3mm 寬的粗實線繪制。間曲線:對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區(qū)域,當用基本等高線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時,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繪一條等高線。助曲線: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虛線加密的等高線,稱為助曲線。視距測量:根據光學原理,利用望遠鏡中的視距絲(上下絲)同時測定地形點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

37、法。碎部測量:以控制點為測站,測定周圍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規(guī)定的圖式符號繪成地形圖。巡視檢查:根據內業(yè)檢查發(fā)現的問題,全面而有重點地將地形原圖對照實際地物、地貌進行檢查,稱為巡視檢查。填空題1、 對點、整平、定向2、 對角線法、坐標格網尺3、 極坐標法、直角坐標法、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距離角度交會法。4、 山脊線,山谷線,山腰線,山腳線,最大坡度線等5、 坡度越陡 坡度越緩 坡度相等6、 高程 閉合7、 1:500 0.05m8、 1:200000 9、 相當于圖上0.1mm的實地水平距離選擇題A C A A B A A A A簡答題1、地形圖比例尺有數字比例尺和直線比例尺兩類。國

38、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1:1萬、1:2.5萬、1:5 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七種比例尺地形圖。 大比例尺地形圖1:5000、1:2000、1:1000、1:500。 中比例尺地形圖1:1萬、1:2.5萬、1:5萬、1:10萬。 小比例尺地形圖1:25萬、1:50萬、1:100萬。2、地物符號分為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半比例符號。比例符號:可按測圖比例尺縮小,用規(guī)定符號畫出的地物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房屋、較寬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非比例符號: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獨立樹、路燈、檢修井等,其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照地形圖的比例尺繪到圖上,則不考慮其實際大

39、小,而是采用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半比例符號:帶狀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其長度可按比例縮繪,而寬度無法按比例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3、 施測簡便、迅速、受地形條件限制小、精度(約為1/200-1/300)能滿足測圖要求特點,因而廣泛用于碎部測量。4、 等高距是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h,等高線平距是相鄰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d,坡度與等高線平距成反比。h一定時,d愈大,地面坡度愈緩,等高線愈稀疏;反之地面坡度愈陡,等高線愈密集。5、 山脊線是山脊兩側坡面的交線,是山脊最高點的連線,山谷線是山谷兩側坡面的交線,是谷地最低點的連線,山脊線和山谷線都是等高線中曲率最大的點的連線,因此在

40、勾繪等高線時,如遇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相交,必須正交。6、 為了獲得地物地貌的相似圖形,碎部點盡可能選在它們的特征點上樹立標尺。7、(1)位于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高程相同。(但不能說高程相同的點一定在同一條等高線上);(2)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3)等高線一般不能相交(只有遇到懸崖絕壁時才可在圖上相交)。(4)等高線與山脊線、山谷線正交。 (5)等高線在圖上的平距愈大,地面的坡度愈緩;平距愈小,則坡度愈陡。第九章 地形圖的應用名詞解釋圖名:圖的命名。圖幅:全稱是圖紙幅面,指繪制圖樣的圖紙的大小,分為基本幅面和加長幅面兩種。圖號:圖的代號。圖廓點:梯形分幅的內圖廓,東西按經線,南北按緯線劃分其

41、交點稱為圖廓點。坡度比例尺:一種圖上量測地面坡度的圖解尺度。匯水面積:需要測定雨水匯集的面積。填空題1. 梯形分幅 矩形分幅2、方格法、平行線法、求積儀法3、等高線法、斷面法、方格法簡答題1、 所謂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就是將一個區(qū)域或者一幅比例尺較小、覆蓋面積較大的地形圖,按照統(tǒng)一的圖幅規(guī)格和大小,劃分為比例尺較大、且能相互拼接的若干幅地形圖,并將逐級劃分后的圖幅編號,以作為該圖幅相應的專用圖號。地形圖的分幅方法有兩種:梯形分幅法和矩形分幅法。2、 典型的地貌主要有山頭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懸崖。山頭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增加,洼地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減小。山脊線是山體

42、延伸的最高棱線,也稱分水線,山脊的等高線均向下坡方向凸出,兩側基本對稱。山谷線是谷底點的連線,也稱集水線,山谷的等高線均凸向高處,兩側也基本對稱。相鄰兩個山頭之間呈馬鞍形的低凹部分稱為鞍部。鞍部是山區(qū)道路選線的重要位置。鞍部左右兩側的等高線是近似對稱的兩組山脊線和兩組山谷線。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質和土質之分。如用等高線表示,將是非常密集或重合為一條線,因此采用陡崖符號來表示。第十章 線路測量名詞解釋1、交點:線路轉折點又稱交點,用JD表示,是中線測量的控制點。轉點:當相鄰兩交點互不通視時,為測角和量距需要,應在其連線或沿線上測定的點稱為轉點(ZD)。2、里程樁:也稱中樁,標定了中線的平面位置和里程。整樁:由起點開始,按規(guī)定樁距20m或50m設置的里程樁,百米樁和公里樁均屬于整樁。加樁分為地形加樁、地物加樁、人工結構物加樁、工程地質加樁、曲線加樁和斷鏈加樁。3、基平測量:沿著線路設計水準點,并測定它們的高程 中平測量:線路中線樁地面高程測量填空題1、 交點,控制點2、 橫斷面測量,縱斷面測量3、 右轉角4、 正倒鏡分中法。5、 中樁里程 地面高程6、 中樁兩側垂直于中線的地面線簡答題1、把線路的中心線(中線)標定在地上,并測出其里程。主要內容:測設中線各交點(JD)和轉點(Z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