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比賽說課稿_第1頁
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比賽說課稿_第2頁
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比賽說課稿_第3頁
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比賽說課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燃燒與滅火說課稿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六個方面對本課進展闡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對燃燒有所理解,具備了對燃燒現象及滅火原理進展深化研究的才能和條件。教材采用從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進一步研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是知識逐步向才能轉換的一座橋梁。對今后學習“化學反響中能量的變化起到鋪墊作用。另外火場逃生知識的學習是化學效勞于生活的表達。2、教學目的分析A知識與技能: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

2、的原理和方法;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B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會通過實驗對現象進展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認識事物,用開展的目光對待事物3、重點、難點、疑點重點:燃燒的條件的探究 和滅火的原理的分析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疑點: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二、教法1實驗探究法:九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驗根底,實驗的動手才能較強,思維活潑,有強烈的探究意識,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探究實驗,學生合作探究,對實驗現象觀察、分析、討論進而深化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充分表達了高效

3、課堂學生的主體性。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課堂氣氛,將探究的方案,討論問題等提早準備,給學生更多動手、動腦、交流討論的時間。 3.老師演示實驗法:考慮到某些實驗的平安性及危害性,探究方案二的實驗由老師演示,防止了課堂中的意外傷害。三、學法1自主學習法:簡單的內容由學生閱讀教材、聯絡生活自主學習。由“學會變?yōu)椤皶W培養(yǎng)學生自學才能。2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讓學生從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 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四、教學程序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師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1檢測自

4、學閱讀教材,聯絡實際,談談自己對燃燒的認識2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生 答復提出的問題師 演示小魔術,設問“為什么手帕燒不壞。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1.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根據學生答復情況理解學生對燃燒的認識程度2.從小魔術引入課題,讓學生體會化學的神奇,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燃燒條件的探究1 探究實驗見PPT2.燃燒條件的再探究老師演示演示實驗“水火相容實驗。裝置如以下圖:空氣3根據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3到達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三者必須同時滿足。4小魔術大解密 生 1全班分為8個小組,按

5、PPT 完成“燃燒的條件探究實驗。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指導同學們平安、正確的完成實驗。指出探究時出現的小問題,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生 幾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的結果2. 老師演示,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完成PPT上問題3根據實驗現象一起討論歸納燃燒的條件。4. 根據燃燒的條件,考慮小魔術中的手帕為什么燒不壞。1. 利用生活資源設計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考慮并悟出燃燒條件,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2. 教材實驗對空氣的污染較嚴重,而且白磷有毒。所以老師改進后演示給學生觀察,使實驗更容易完成,并且

6、消除了產物對空氣的污染,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使學生會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分析討論,由不同的實驗事實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使學生了解比照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對實驗方案優(yōu)劣的評價.3.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才能4. 既表達了整個課堂教學的前后照應,又穩(wěn)固了新知。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展示火災圖片2實驗探究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并考慮為什么該方法有效。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1去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三者任滿足其一。 1.多媒體展示 火災圖片,認識滅火重要性生2分為8個探究小組進展滅火大比

7、拼。歸納滅火方法及原理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發(fā)現他們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提示,讓整個探究過程順利進展。生 8分鐘后,派一個代表交流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完善。1.由特大火災過渡到燃燒有利還有弊。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學會一分為二的對待事物。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擬,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程度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才能,課堂上,我特別重視老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我發(fā)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fā)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復別人說過的內

8、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興趣活動,培養(yǎng)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才能,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快,既訓練了聽的才能,強化了記憶,又開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根底。2.給定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極大的發(fā)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了學生對化學的熱愛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才能、實驗才能。分組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了大家的默契,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打下根底。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9、1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么?1炒菜的鍋起火了;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 3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發(fā)生火災;4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師 “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是本節(jié)課的疑點??蓪⒅瘘c比喻成鐵、銅等物質的密度。不同的物質著火點不同。指出著火點是物質固有的物理性質,不能隨意降低。1這些事例學生都較熟悉,將此題設置為搶答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理論用于實際,穩(wěn)固滅火的原理。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2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本節(jié)課的疑點。形象的比喻使同學們更容易承受著火點不能降低?;馂淖跃瘸WR看視頻學習“遇到火災如何自救生 認真看視頻。遇到火災,學會自救。

10、1.表達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的互相浸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嚴密聯絡。2.讓學生學會一門自救常識,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1.總結2.當堂檢測總結本課的重點1燃燒的條件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颉皩W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方書院、皇室,也稱老師為“院長、

11、西席、講席等。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敖淌诤汀爸叹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淘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師應具有的根本概

12、念都具有了。生 一起回憶本課重點內容。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后會“活用。不記住那些根底知識,怎么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范圍很廣,要真正進步學生的寫作程度,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根底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給學生的腦海里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成效。1.談本節(jié)課收獲,對本課的重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記憶。2.檢測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才能作業(yè)預習教材有關滅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簡易滅火器。改變傳統(tǒng)

13、的作業(yè)形式,將課堂延伸到同學們的生活中,進一步拓展所學的內容,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五板書設計燃燒和滅火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的方法:1、要有可燃物; 1、隔離可燃物;2、可燃物要與氧氣充分接觸; 2、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3、溫度要到達可燃物的著火點。 3、溫度降低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六教學反思本課著重表達化學學習的現實性,使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意識。1.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引導探究法的靈敏運用。在注重學生掌握理解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科學探究以及分析推理的體驗。學生在活動中認知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才能得到了進步;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探究才能都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充分表達了高效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