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藥生物測定一至三章_第1頁
農(nóng)藥生物測定一至三章_第2頁
農(nóng)藥生物測定一至三章_第3頁
農(nóng)藥生物測定一至三章_第4頁
農(nóng)藥生物測定一至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nóng)藥生物測定緒論一、農(nóng)藥生物測定的含義 廣義的生物測定為:來自物理、化學、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對生物整體(living organism)和活體組織(tissue)產(chǎn)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機械刺激、電刺激、各種射線的照射等)。 即:生物測定是爭辯作用物、靶標生物和反應強度三者關系的一項特地技術。 狹義的生物測定為:以生物的整體或離體的組織、細胞,對某些化合物的反應,作為評價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運用特定的試驗設計,以生物統(tǒng)計為工具,測定供試對象在肯定條件下效應,即為生物測定。農(nóng)藥生物測定 :運用特定的試驗設計,利用生物整體或離體的組織、細胞對農(nóng)藥(或某些化合物)的反應并以生物統(tǒng)計為工具,分析

2、供試對象在肯定條件下的效應,來度量某種農(nóng)藥的生物活性。二、農(nóng)藥生物測定的簡史第一時期: 19世紀末1920至1923年間 大事:法國學者埃利希(R. C. Ehrlich)爭辯出測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標準方法 特點:都是用單個動物體作直接的效力測定,將待測的藥劑與標準藥劑相比較來估量其相對藥效。 缺點:由于生物個體從受藥到中毒死亡需要一個過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為反應標準測出的致死劑量總比實際反應所需劑量大。其次時期:20世紀30年月至20世紀70年月 大事: 1937年歐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統(tǒng)的生物測定方法報告; 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統(tǒng)的生物測定統(tǒng)計方

3、法; 1950年芬尼及古德溫(L.G.Goodwin)出版生物測定標準化一書; 1957年布斯維納(J.R.Busvine)出版殺蟲劑生物測定評述; 1959年張宗炳在其昆蟲毒理學一書中,以專章對殺蟲劑生物測定 及統(tǒng)計分析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 1963年張澤薄等出版殺蟲劑及殺菌劑的生物測定; 特點:爭辯出以生物群體為反應基礎的生物測定方法,提高了測定的精確度。第三時期:20世紀70年月至今 特點:因具有各種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斷消滅,生測方法也在進展。 事例: 1.爭辯利用昆蟲神經(jīng)電生理法檢測化合物對昆蟲的拒食活性取得進展。 2.殺菌劑也由以傳統(tǒng)的病原菌離體試驗方法為主,轉變?yōu)榧闹髦参锷系幕铙w試

4、驗為主。 3.20世紀80年月以來介于活體與離體之間的植物組織培育生物測定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如適用于細菌性病害篩選的塊根法;適用于大麥白粉病篩選的芽鞘表皮法等。三、生物測定的內(nèi)容 可以概括為活性篩選的常規(guī)測定、田間藥效試驗、殘留分析。也可以歸納為: 1.比較農(nóng)藥對昆蟲、病菌或植物的藥效或藥害; 2.比較農(nóng)藥不同方法、加工質(zhì)量、物理性狀對供試生物的藥效; 3.測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農(nóng)藥混用的效力大小; 4.新研制化合物或農(nóng)藥對供試生物的藥效、藥害的篩選和評價; 5.爭辯供試生物內(nèi)在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對藥劑效力的關系; 6.鑒定生物體對農(nóng)藥的抗藥性; 7.測定農(nóng)藥在生物體內(nèi)外、土壤或環(huán)境中的殘留量。生

5、物測定的進展趨勢 植物細胞培育與生物測定相結合 從靶標的角度制定生物測定方法 生物測定向自動化、微型化方向進展 四、農(nóng)藥生物測定的作用和地位 生物測定是開發(fā)新農(nóng)藥的重要手段一個新化合物從試驗室合成到正式投入生產(chǎn)必需經(jīng)過室內(nèi)毒力測定、溫室毒力測定和田間小區(qū)藥效試驗。因此生物測定是研制新農(nóng)藥、開展毒理學爭辯等方面的重要的先決條件。 生物測定還是農(nóng)藥使用的重要先決條件對表現(xiàn)活性高的化合物,除進行大田藥效試驗外還要做殘留、對高等動物的毒性以及對有益生物和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的生物測定爭辯,同時生產(chǎn)部門要對其劑型和加工技術進行爭辯??梢娚餃y定也是合理科學使用農(nóng)藥、提高防效等方面的先決條件。另外發(fā)覺新的試驗

6、方法等于發(fā)覺新農(nóng)藥,新農(nóng)藥發(fā)覺存在于生物測定過程的每個特別現(xiàn)象之中?;谝陨纤?,有人曾把生物測定與化學合成比方為前進中的兩個車輪,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五、生物測定的設計基本原則 1相對把握的試驗條件 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如溫度、濕度、光照等對殺蟲劑的理化性狀和昆蟲的生理狀態(tài)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殺蟲劑理化性能的變化,能影響其對昆蟲的毒效。 昆蟲的生理狀態(tài),如發(fā)育階段、齡期、性別等的不同對殺蟲劑有不同的耐藥力。 因此在毒力測定中應用標準目標昆蟲和相對把握環(huán)境條件,盡可能將條件差異、人為因素及各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造成誤差消退或削減,提高試驗的精確度。 2必需設對比 在試驗期間往往有自然死亡狀況

7、,因此藥劑處理組的死亡蟲數(shù)也包括自然死亡數(shù),明顯這不完全是藥劑的作用效果,故應設立對比加以校正,以消退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死亡對藥劑效果的干擾。 對比有三種: 一種是不作任何處理的空白對比; 二是標準藥劑作對比,標準藥劑是選擇同類化合物防治某種病蟲害最有效的藥劑; 三是與藥劑處理所用的溶劑或乳化劑等助劑完全一樣,只是不含藥劑的對比。 3各種處理必需設重復 在生物種群與個體之間對藥劑的耐藥力不同,反應有顯著的差異,取樣代表很重要,假如取樣少了,既有可能由于取樣不夠全面或不是隨機取樣而造成結果的片面性。 因此每個處理要求肯定的數(shù)量,重復次數(shù)越多,試驗結果就越牢靠。增加重復是削減誤差的一種方法,但也不能

8、或沒必要太多,應依據(jù)試驗目的與要求以及不同的生物材料而定。重復次數(shù)一般為35次。從生物統(tǒng)計理論上講,增加重復次數(shù)削減每個重復的生物個體是削減試驗誤差的一種方法。 4運用生物統(tǒng)計分析試驗結果 生物統(tǒng)計是生物測定的基本條件,是推斷和評價試驗結果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物學指導下用概率論為基礎,描述偶然現(xiàn)象隱蔽著必定規(guī)律的科學分析方法,它可以從錯綜簡單的試驗數(shù)據(jù)中揭露農(nóng)藥與生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各種處理之間的差異的顯著程度,是不能憑主觀去認定,必需通過客觀評定,用數(shù)理方法,精密而合理地計算出來。六、試驗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1、試蟲“死亡”的標準 試蟲經(jīng)處理肯定時間后,其反應有三種狀況: 存活:

9、處理試蟲和對比試蟲同樣正常, 中毒:和對比組試蟲相比,處理試蟲明顯失常,如大量失水,不能正常爬行,翻倒,但對外界刺激仍有反應; 死亡:試蟲完全停止活動,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2、校正死亡率 一般認為,假如對比組的死亡率小于5,則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相差不大,可以不予校正;假如對比組死亡率大于5,則應校正,假如對比組死亡率20以上,則在找出緣由后,要重新進行毒力測定。 有些要求嚴格的毒力測定,甚至在對比組死亡率達10以上時就應重做。校正死亡率的計算多接受阿勃氏(Abbott,1925年)提出的公式:校正死亡率()=(XY)/ X×100X對比組生存率;Y處理組生存率;XY=真正由于藥劑

10、處理的死亡率。3.致死中量與致死中濃度 用來殺死群體中50%的個體所需要的劑量,用LD50表示,若用濃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濃度用LC50表示。4.有效中量與有效中濃度 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發(fā)或菌絲生長所需要的劑量,用ED50來表示,若用濃度表示就叫有效中濃度,用EC50來表示。5.相對毒力指數(shù) 指幾種農(nóng)藥在不同時間、條件下分批進行試驗、每次都用一標準藥劑來做對比,以該比值進行毒力比較,這個比值就稱相對毒力指數(shù),用TI表示。二、藥效的表示單位殺蟲劑 =處理區(qū)防治后存活的個體數(shù)量 =處理區(qū)防治前存活的個體數(shù)量 =對比區(qū)防治后存活的個體數(shù)量 =對比區(qū)防治前存活的個體數(shù)量殺菌劑發(fā)病率=病苗(株、葉、桿)

11、數(shù) /檢查總苗數(shù)(株、葉、桿)數(shù)×100 病情指數(shù)=(病級葉數(shù)×該病級)/檢查總葉數(shù)×最高級值×100 病級值的劃分標準,可依據(jù)病害種類及癥狀、危害特點而機敏打算相對防治效果=對比區(qū)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對比區(qū)病情指數(shù)(%)× 100% 除草劑三、結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1、劑量¡ª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2、LD50與回歸式y(tǒng)=a+bx的求法 A、作圖法 以劑量對數(shù)值為橫坐標(lgC),校正死亡率機率值(P)為縱坐標,在坐標中相應的位置上標出各點,用目測法作一條平分各點的直線(應使線兩例各點的垂直距離相加后相等)。此線

12、即為毒力直線。 從機率值5處引出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在與毒力直線的交點處,引出一條平行于縱軸的直線,與橫軸的相交處為LD50的對數(shù)值(圖1-1),再查反對數(shù)即可得LD50。用該直線可求出毒力回歸式y(tǒng) = a+bx,取線上任意兩點的座標(A:yl,xl,B:y2,x2),求b和a,將a和b代入y = a+bx,得回歸方程。 B、機率值分析法 該法必需將劑量轉換成對數(shù)(x lgC ,為自變量);死亡率經(jīng)校正得校正死亡率,轉換為機率值(P = Y ,為依變量),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進行計算。 (1)利用以下公式求出毒力回歸線:y = a+bxn為供試總蟲數(shù),r為實際觀看的死亡蟲數(shù),p為理論死亡率。依據(jù)y

13、= a+bx,代入各x值求得各理論機率值y,由理論機率值y查機率表得理論死亡率。 (2)進行卡方檢驗:以上所得到的y = a+bx是否符合實際,須經(jīng)卡方(2)進行適合性測定。只有2達顯著或極顯著差異時,說明y=a+bx符合實際,用它來求LD50值是可行的。 (3)求LD50值求出回歸方程并經(jīng)卡方檢測驗后,即可將機率值5代入回歸方程式,得LD50的對數(shù)值,再查反對數(shù)即可得LD50。 (4)致死中量的標準差 由于試驗設備,供試材料操作技術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有效中量必定有它的偏差,可用標準差(Sm)來表示。由機率值y查權重系數(shù)w表得出相應的權重系數(shù)。致死中量實際應為LD50±Sm。標準差的

14、計算公式為: (5)致死中量的置信限 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的置信限是表明致死中量牢靠范圍的限度,在統(tǒng)計上要求,100次測驗中假如有95次能成功,就認為達到最低牢靠標準。也就是95%的牢靠性,當然也可以要求99的牢靠性。計算公式為: 式中CL置信限,m致死中量,t機率值查t分布表 ,Sm致死中量的標準差。 第一章 殺菌劑生物測定技術 狹義的殺菌劑是指對真菌、細菌、病毒等病原菌有殺死或抑制作用的藥劑。 廣義的殺菌劑還包括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以及能誘導植物抗病性的化合物。 殺菌劑的作用方式 抑菌、殺菌、轉變致病過程、提高抗病性 殺菌劑的使用方式 化學愛護、化學治療、化學免疫一、殺菌劑生物測定

15、技術概念 殺菌劑生物測定技術:是指將殺菌物質(zhì)作用于病原菌或感病植物體,依據(jù)生物活性大小或植物病害進展狀況來推斷藥劑效果的試驗方法。 殺菌劑對植物的藥害和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試驗也屬于生物測定技術的范圍。二、殺菌劑生物測定技術方法 目前殺菌劑應用最普遍的是離體( In vitro) 和活體( In vivo) 兩大生物測定技術。(一)、離體測定法 利用藥劑和病原菌直接接觸,來測定藥劑殺菌毒力的方法。即病原菌脫離寄主(感病植物等) 在人工培育基或無培育基的條件下,直接和藥劑接觸,觀看藥劑生物活性大小和類型。 離體條件下反映的僅是供試藥劑和病原菌的關系。所以觀看的指標(菌絲生長速率、抑菌圈大小和孢子萌

16、發(fā)率等) 是供試藥劑對病原菌直接毒力的表現(xiàn)。 殺菌劑的離體生物測定主要試驗方法 孢子萌發(fā)法;生長速率法;抑制菌圈法(又稱為水平集中法) ;抑制菌絲產(chǎn)生孢子囊及釋放游動孢子試驗 ;殺菌劑的對峙培育法 ;生物殺菌劑的拮抗作用測定;殺菌劑混用后的聯(lián)合毒力測定 孢子萌發(fā)法 孢子萌發(fā)法是殺菌劑毒力測定中歷史最悠久、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早在1807年就開頭應用。 孢子萌發(fā)法是:將不同藥劑或相同藥劑的不同濃度通過肯定方法附著在玻片或其它平面上,當藥液水分揮發(fā)后形成一層藥膜,在藥膜上滴加供試菌種的孢子懸浮液,或?qū)⑺巹┡c孢子懸浮液混合后,滴于載玻片上,保溫保濕培育肯定時間后,使用顯微鏡檢查孢子的萌發(fā)狀況。 玻片瓊

17、脂表面萌發(fā)法 (洋菜薄層法) 懸滴法 生長速率法 將不同濃度的藥劑與溶化的培育基混合,制成帶毒的培育基平面,在平面上接種病原菌,通過菌落的生長速度來比較藥劑對供試病菌毒力的大小。 抑制菌圈法 抑制菌圈法最先用于爭辯抗菌素對細菌的作用,對爭辯殺細菌劑具有特殊的意義。目前也用于其它殺菌劑的爭辯。 在已接種的培育基上,施加少量的抗菌性物質(zhì),使其接觸培育基和病原菌,經(jīng)過肯定時間的培育后,接觸部分的四周由于抗菌物質(zhì)的集中而產(chǎn)生抑菌圈(或抑菌帶),其大小與藥劑濃度在肯定范圍內(nèi)呈肯定函數(shù)關系。以此來比較殺菌劑毒力大小或進行生物測定。抑制菌圈法主要試驗方法 管碟法 濾紙片法 孔碟法 滴下法 洋菜柱法 抑制菌絲

18、產(chǎn)生孢子囊及釋放游動孢子試驗 本試驗方法僅限于測定能產(chǎn)生孢子囊和孢子囊能釋放游動孢子的真菌,如疫霉菌,其原理是在肯定藥劑濃度的培育液中培育病菌,肯定時間后檢查產(chǎn)生孢子囊和釋放游動孢子狀況,來比較毒力大小。 殺菌劑的對峙培育法 在自然物農(nóng)藥爭辯過程中,常規(guī)的篩選方法難以對微量的分別物進行抗菌活性跟蹤。為了建立簡便、快速的篩選方法,提出了查尋自然物抗菌活性物質(zhì)的“對峙培育法”。活體生物殺菌劑的拮抗作用測定 作用機理包括有:拮抗作用、競爭作用、重寄生、誘導植物系統(tǒng)抗性等。 兩種殺菌劑混用后對生物的聯(lián)合作用有三種:相加作用,即農(nóng)藥混用后對有害生物的毒力等于混用農(nóng)藥各單劑單獨使用時毒力之和;增效作用,即

19、農(nóng)藥混用時對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各單劑單用時毒力的總和;拮抗作用,即農(nóng)藥混用時對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各單劑單用時毒力的總和。 1、交叉濾紙條法(平滑相接,表示相加作用;相接處凹出,表示增效作用;相接處凸入,表示拮抗作用) 2、共毒系數(shù)法(二)、殺菌劑活體生物測定 在室內(nèi)把握條件下,殺菌劑、病原菌和活體寄主共存體系中觀看藥劑生物活性大小和類型的方法。 它反映的是特定環(huán)境下病原菌、寄主和藥劑三者關系,病原菌活性受藥劑和寄主生物雙重影響,所觀看的指標(病斑大小、發(fā)病率等) 是病原菌、寄主和藥劑的綜合表現(xiàn)。 活體測定法按測試材料主要有離體組織、器官接種試驗、種子殺菌劑藥效試驗、果實防腐劑生物測定等;按作用

20、方式又可分為先接種后藥劑處理的治療作用測定和先藥劑處理后接種的愛護作用測定。溫室的盆栽測定、大田的藥效測定以及室內(nèi)的一些方法都是該類測定方法。 活體生物測定優(yōu)點:該法的測定結果與實際應用較為接近。 活體生物測定缺點:活體生物測定相對耗力、耗物、周期長,程序簡單。 殺菌劑的活體生物測定主要試驗方法: 抗病毒劑的測定方法;蠶豆葉片法篩選水稻紋枯病殺菌劑 ;子葉篩選法(黃瓜子葉法);蘿卜塊根篩選法(濾紙片接種法);防治香蕉炭疽病菌的組織篩選法 抗病毒劑的測定方法測定方法:浸漬法 常用的接種方法:摩擦接種 病毒的定量培育 評判標準:病斑增值面積或病毒的增值率三、殺菌劑生物測定方法進展趨勢 1離體試驗向

21、細胞水平進展 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觀看藥劑對整個作用對象形態(tài)的影響。2活體試驗向植株組織水平進展 從生理學的角度選用特異的分別的器官或細胞等觀看藥劑的作用。3離體與活體試驗相結合向分子水平進展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建立測定藥劑效力的方法。常用的洗滌劑 1、鉻酸洗滌液:是強氧化劑,去污力量很強。 2、酸和堿:器皿上粘有焦油、樹脂等物質(zhì),用洗液不易去掉,可以用濃的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40)使它們?nèi)芙夂笙慈ァ?3、肥皂和其它洗滌劑 :肥皂水加熱后去污力量更強。10%的磷酸鈉溶液去油脂的力量很強,比用肥皂水洗滌更加潔凈。常用的培育基 培育基的種類很多,到1930年為止已經(jīng)報道了將近2500種,以后不斷增加,

22、很難統(tǒng)計現(xiàn)有培育基的數(shù)目。這里只列舉一些試驗室中常用的培育基。 1、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育基:主要用于真菌的分別和培育 2、肉汁胨培育基:主要用于細菌的分別和培育 3、植物組織和煎汁 :適用于菌種的保存。 4、玉米粉瓊膠培育基 :有些真菌能在這種培育基上產(chǎn)生孢子和子實體,有些卵菌能在上面產(chǎn)生有性世代。 5、麥芽膏瓊膠培育基:適宜于酵母菌和高等擔子菌的生長 6.燕麥片瓊膠培育基 :促使某些真菌形成孢子和子實體,也適用于保存腐霉屬(Pythium)和疫霉屬(Phytophthora)真菌的菌種 7、查彼(Czapek)培育液:組合培育基中常用 8、土壤浸漬液瓊膠培育基:培育很多土壤微生物 滅菌方法包

23、括物理滅菌、化學滅菌、過濾滅菌 1、干熱滅菌 :干熱滅菌主要是利用于熱空氣滅菌,常用的是將器皿放到烘箱內(nèi)加熱的方法 2、濕熱滅菌 :應用最廣泛的是高壓蒸氣滅菌。 3、紫外線滅菌:可利用紫外燈來滅菌。紫外線殺菌最有效的波長為20002800Å,尤其以25002600 Å最常用。 4、化學滅菌 :一般限于對一些加熱易損壞或發(fā)生變化的物品,如植物的枝、葉、莖、瓜果等多用化學滅菌。 5、過濾滅菌 是用細菌不能通過的濾器,將溶液過濾得到無菌的濾液。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田間藥效試驗設計原則 重復原則 (削減誤差的方法,一般4-5次) 局部把握原則 (力求諸如環(huán)境、日常管理、蟲口密度等條件

24、全都。) 隨機排列原則(抽簽或摸紙團法盡量不摻入人的主觀因素進行處理的排列)以上每一種原則都必需設對比區(qū)與愛護行田間試驗設計方法:1、配對法設計:一種新藥與一種標準藥劑或空白對比做比較,設計簡潔操作便利,但是會鋪張對比用地。2、隨機區(qū)組設計(應用最多的一種)對比加入處理一起進行重復、隨機排列 重復次數(shù)12/(7-1)+13、拉丁方設計 每種藥劑或處理包括對比在內(nèi),在每一橫行及直行必需消滅一次。 橫行數(shù)=直行數(shù)=處理組田間調(diào)查取樣的方法大五點法 Z字法棋 盤式法 對角線法 分行法田間取樣大小 水稻、谷子、小麥密植作物:每點調(diào)查一米雙行作物上的蟲數(shù) 棉花、玉米寬行作物:每點調(diào)查20-40株,檢查全

25、株或植株的一部分 果樹:以株為單位,按果樹不同部位調(diào)查 雜草:以單位面積為取樣點,一般0.5-1平方米其次章 殺蟲劑生物測定 一、殺蟲劑生物測定的內(nèi)容: 1、新藥的殺蟲活性篩選 2、化合物構效關系 3、殺蟲劑劑型及加工質(zhì)量與藥效關系 4、殺蟲劑混用及增效劑應用 5、害蟲抗藥性爭辯 6、農(nóng)藥殘留檢測 7、對植物的藥害試驗 平安性指數(shù)K=藥劑防治病蟲害所需最低濃度/植物對藥劑能忍受的最高濃度 8、對高等動物的毒性試驗二、殺蟲劑生物測定的影響因素 外界因素: 環(huán)境因素:溫度、濕度、光照等對殺蟲劑的理化性狀和昆蟲的生理狀態(tài)都有影響。 藥劑等因素:溶劑、藥劑含量、藥劑處理部位等 。藥劑等因素 溶劑:不同

26、溶劑對昆蟲表皮的穿透率不同,單位時間內(nèi)藥量也不同,在體內(nèi)的代謝速率也不同,最終到達靶標部位的藥量也不同,結果就有明顯的差別。 藥劑含量:殺蟲劑的藥劑含量直接影響測量結果,所以一般要求純度95%以上,或者原藥。 藥劑處理部位:藥劑處理部位不同試驗結果也不同。如點滴法常因點滴部位不同,得到的毒力不同,點滴部位遠則毒力低,以點滴于足或腹部末端毒力最低。一般以點滴胸背面或腹背部為宜。 供試體自身因素 殺蟲劑理化性能的變化,能影響對昆蟲的毒效。昆蟲的生理狀態(tài),如發(fā)育階段、性別、養(yǎng)分、世代等的不同對殺蟲劑有不同的耐藥力。三、目標昆蟲 標準目標昆蟲: 是指被普遍接受的、具有肯定代表性和經(jīng)濟意義,以及抗藥力穩(wěn)

27、定均勻的農(nóng)藥殺蟲毒力和毒效指示試蟲群體。 1、完全飼養(yǎng) 就是昆蟲的整個生活史都是在人為把握條件下完成的。例如斜紋夜蛾(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從卵幼蟲蛹成蟲。 2、不完全飼養(yǎng) 就是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完成部分生活史例如蝗蟲(漸變態(tài)昆蟲),從若蟲成蟲。飼養(yǎng)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內(nèi)進行。 (一)、飼養(yǎng)標準目標昆蟲的先決條件A:目標昆蟲應簡潔飼養(yǎng),繁殖力強,不相互殘殺,不受季節(jié)的限制,能保證周年充分供應。B:供試目標昆蟲要求有肯定代表性和經(jīng)濟意義。C:目標昆蟲群體的生活力和抗藥力要穩(wěn)定和均勻全都 。D:選用合適的蟲期、齡期、年齡的試蟲群體或混合群體作測試對象。試蟲選用原則 試蟲群體間的蟲期比例、蟲齡、年齡及蟲

28、體大小接近全都,蟲齡不宜過大或過小,新羽化的或年齡過大的試蟲群體均不宜接受。 鱗翅目幼蟲作觸殺試驗時應用3-4 齡,胃毒試驗4-5 齡,家蠅用3-7d 齡成蟲,蚜蟲以無翅成蚜,棉紅蜘蛛以活動型成蟲(體色為橘紅或鮮紅)為宜,不應選用暗(褐)紅色的老熟成蟲。(二)、飼養(yǎng)標準目標昆蟲的留意事項 1、種蟲 選生活史、繁殖力和抗病力較強的優(yōu)良種蟲。 2、養(yǎng)分條件 一般的養(yǎng)分條件是要求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和幫助養(yǎng)分要素 基本維生素、昆蟲的特殊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 3、環(huán)境條件: 溫度、濕度 、光照 四、目標昆蟲的移取方法:1、一般移取法 2、趨光法 3、麻醉法:二氧化碳法、揮發(fā)蒸

29、氣法 、冷凍法、乙醚低溫麻醉法 4、吸蟲法 5、自行遷移法殺蟲劑的生物測定技術 1、噴粉及噴霧法 優(yōu)點:簡潔,測定結果接近于田間實際狀況; 缺點:不能避開藥劑從口中進入,每頭試蟲接觸的藥劑量不能精確計算。 留意事項:藥液稍干或蟲體粘粉較穩(wěn)定后才可以移出目標昆蟲。要防止試蟲逃跑。 2、點滴法(局部施藥法) 優(yōu)點:每頭蟲體點滴量肯定,可以精確地計算出每頭試蟲或每克蟲體重的用藥量;方法比較精確,試驗誤差??;可以避開胃毒作用的干擾。 缺點:處理目標昆蟲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精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打算于昆蟲本身的生理狀態(tài)。點滴部位、點滴大小以及目標昆蟲處理前的麻醉方式等都有影響,操作技術難把握,尤其點滴蚜蟲時,點

30、滴操作技術要嫻熟,否則對結果精確性影響較大3、浸漬法 浸漬法是一種測定殺蟲藥劑觸殺毒力的室內(nèi)測試技術。因方法簡潔快速,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常用于有效化合物的篩選試驗,被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FAO)推舉為蚜蟲抗藥性的標準測定方法。 優(yōu)點:快速、簡便,可以同時對大批試蟲做不同濃度的處理,適用于多種昆蟲。 缺點:不能精確求得每個昆蟲或每克蟲體重所獲藥量,浸漬時不能避開少量藥液進入試蟲消化道和氣管,所以測得結果不是單純的觸殺毒力。4、藥膜法 優(yōu)點:藥膜法比較接近實際防治狀況、方法簡潔、操作便利、應用范圍廣,幾乎一切爬行的昆蟲都適用,結果比較精確。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方法。 缺點:藥膜法還存在肯定局限性,如昆蟲

31、的足部表皮是殺蟲藥劑穿透的主要部位時,接受藥膜法測得的毒效就偏高,如家蠅,藥膜法的毒效高于點滴法。對于某些目標昆蟲,足部表皮不是殺蟲劑穿透的主要部位或不能穿透的,接受此法測得的結果就偏低。藥膜法測得的結果不能表示精確的劑量,即不能表示每克昆蟲體重接受的藥量,只能用單位面積的藥量來表示。而單位面積的藥量并不等于藥劑進入蟲體的劑量。藥膜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 濾紙藥膜法 2、培育皿藥膜法 3、玻璃容器藥膜法 4、蠟紙藥膜法二、 殺蟲劑胃毒作用毒力測定 昆蟲在取食正常食物的同時將藥劑攝入消化道,經(jīng)腸壁細胞吸取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作用部位而使昆蟲中毒。它利用昆蟲的貪食性,因此要盡量避開藥劑與昆

32、蟲體壁接觸而產(chǎn)生其它毒殺作用。測定方法有 1、無限取食法:飼料混藥喂蟲法;培育基混藥法 ;土壤混藥法 2、定量取食法 :液滴飼喂法; 口腔注射法; 葉片夾毒法;機率值分析法(改進葉片夾毒法) 四、 殺蟲劑熏蒸作用毒力測定 熏蒸時,毒劑主要以氣態(tài)從昆蟲的氣門進入氣管,再分布到全身的氣管,然后到達神經(jīng)作用部位。 測定熏蒸劑毒力時,溫度對毒力的影響極大。 一方面溫度影響了藥劑的揮發(fā)和集中, 另一方面溫度影響了試蟲的新陳代謝,影響氣門開閉的程度和頻率,從而影響熏蒸劑進入昆蟲體內(nèi)的量。 濕度對毒力也有肯定影響。一般以溫度25,相對濕度70為宜。熏蒸作用主要的試驗方法:二重皿熏蒸法 ;干燥器熏蒸法;廣口瓶

33、法藥紙熏蒸法;三角瓶法五 昆蟲拒食活性的測定 昆蟲拒食劑,簡潔地講,就是可以干擾或抑制昆蟲取食行為的物質(zhì)。 近年來,拒食作用機理的爭辯進展很快。昆蟲的嗜食性基本上是由位于昆蟲的觸角、下顎須、下唇須上的感化器功能所打算的,感化器將食物的特性轉變成電信號傳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打算取食與否。拒食劑的作用可能正是干擾了這些感化器的正常功能。 目前,國內(nèi)外廣泛接受的測定拒食活性的主要方法有4種:葉碟法及改良葉碟法、體重法、排泄物質(zhì)法及電訊號法。 選擇拒食活性:將處理葉碟和2張對比葉碟交叉放入一個培育皿;在培育皿中心放進一頭饑餓的試蟲。要求試蟲齡期全都、個體大小近似。 非選擇拒食活性:將處理葉碟放在一個培

34、育皿內(nèi),將對比葉碟放在另一培育皿內(nèi)。在培育皿中心放進一頭饑餓24h的試蟲。六 殺螨劑對螨類的毒力測定 (一)浸玻片法 (二)葉片殘毒法 第三章 除草劑生物測定 除草劑的生物測定技術是指利用植物(主要指有害植物)對除草劑的反應,來測定除草劑的毒性及效果的基本方法。 除草劑常規(guī)生物測定特點 一般是利用生物活體作靶標,通過觀看除草劑對靶標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特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應來推斷除草劑的生物活性。除草劑生物測定的方法:依據(jù)評價指標的不同分為:1、種子萌發(fā)鑒定法;2、植株生長量鑒定法;3、生理指標鑒定依據(jù)供試生物材料不同分為:整株水平測定、組織或器官水平測定、細胞或細胞器水平測定、酶水平測定

35、 1整株水平測定 是用整株植物來測定除草劑的活性。一般是在溫室用盆缽、培育皿或小杯如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培育供試的指示植物,依據(jù)不同要求用供試除草劑處理,待藥害癥狀明顯后進行觀看評價。評價的指標包括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重量和地下部重量等,還可對植物受害癥狀進行分級,再計算綜合藥害指數(shù)。 2組織或器官水平測定 組織或器官水平測定一般在試驗室進行,常用的有種子。用種子測定時培育器皿可以接受培育皿或小杯,培育皿的培育介質(zhì)一般是水(但也可以是石英砂、土、瓊脂、濾紙),即在培育皿內(nèi)墊上濾紙,加入除草劑的水溶液進行培育。測定的指標可以是主根長或地上部鮮重或株高,具體接受哪種指標應依據(jù)預備試驗結果確定,試驗

36、數(shù)據(jù)經(jīng)分析后選擇穩(wěn)定性和相關性較好,以及簡潔測定的指標。 3 細胞或細胞器水平測定 細胞或細胞器水平測定一般是針對特定作用機制的除草劑,常用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依據(jù)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一些特定的生理生化反應測定生理指標。 對很多光合作用抑制劑,可以測定希爾反應活性,其希爾反應活性的測定不直接測定放氧活性,而是測定鐵氰化鉀光還原力量,再折算成放氧活力。這種方法被證明能很好的測定除草劑活性。 在離體線粒體條件下,用瓦氏呼吸裝置測定氧的吸取和磷氧比,從而確定呼吸作用抑制劑活性。 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指標外,還可以選用細胞器中特定物質(zhì)含量作為指標。常用的指標是葉綠素含量。 4酶水平測定 對那些已知

37、作用靶標的除草劑,生物測定可在酶水平上進行。 如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可以通過測定植物體內(nèi)莽草酸的累積量來測定。由于草甘膦作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過程中的一種重要酶EPSP合成酶,導致莽草酸積累,因此測定植物體內(nèi)莽草酸的累積量可以得知草甘膦活性的大小。 磺酰脲類除草劑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因此可以用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變化測定植物對磺酰脲類除草劑的敏感程度。 上述的整株水平測定主要測定植株生長量,組織或器官水平測定主要是種子萌發(fā)鑒定,而細胞或細胞器水平測定及酶水平測定則主要是生理指標鑒定。除草劑生物測定技術的應用 對大量化合物逐級過篩,選擇具有使用價值的除草劑品種。除草劑的篩選程序有兩種: 一是

38、直接接受盆栽法或圃場試驗進行初篩,然后將初篩入選的化合物進行田間試驗。這一程序的優(yōu)點是切合生產(chǎn)實際,牢靠性大;缺點是篩選周期長、工作量很大。 二是先在試驗室內(nèi)進行簡易初篩,將初篩入選的化合物再進行盆栽或圃場試驗復篩,最終再進入大田試驗。這一程序的最大優(yōu)點是大大削減了工作量。這種篩選程序成敗的關鍵取決于簡易初篩所接受的生物測定方法。簡易初篩的生測應具備下述4個條件:1、方法簡便,快速 2、條件易于把握,結果牢靠,防止誤篩或漏篩; 3、有較廣的測定范圍; 4、對同類藥劑或作用方式相同的藥劑,其劑量與除草活性有肯定的相關性。二、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優(yōu)勢雜草尋求最有效的除草劑 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從

39、一系列除草劑候選品種,通過生測,比較這些供試除草劑的活性,從中選擇出10余種進行盆栽試驗,最終選出35種進行大田試驗。 除草劑生物測定技術在這個方面應用要留意一個問題,即生測中所用的指示生物即為某種或某幾種雜草,這就要求試驗者依據(jù)這種雜草的生物學特性,設計出一種合適的生物測定程序。三、利用生物測定進行除草劑特性的爭辯 1、明確植物對除草劑的主要吸取和傳導部位 植物的不同部位對除草劑的吸取力量差異很大,爭辯植物對除草劑的主要吸取、傳導部位的實際意義在于打算正確的施藥方法。 2、除草劑在土壤中的動態(tài)爭辯 爭辯除草劑在土壤中的持效、淋溶、吸附、移動以及殘留 四、利用生物測定進行除草劑應用技術的爭辯 多用盆栽法進行。除草劑應用技術的爭辯大致包括下列7個方面: 合適劑量、合適的處理方法 、最佳處理時間 、除草劑混用、混配測定方法、除草劑的選擇性、用于除草劑殘留量分析 除草劑試驗方法一、種子萌發(fā)鑒定 指示植物的種子(常用黃瓜、高粱)在藥劑處理過的砂土內(nèi)萌發(fā),一般不以萌發(fā)率作為評判指標,而是在萌發(fā)后肯定時間內(nèi)測定根和莖的長度,并以此作評判標準。 激素型除草劑,如2,4-D類,一般接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