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方程及其吸附線類型_第1頁
BET方程及其吸附線類型_第2頁
BET方程及其吸附線類型_第3頁
BET方程及其吸附線類型_第4頁
BET方程及其吸附線類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催 化 原 理 作 業(yè) 題目:BET方程專 業(yè): 指導(dǎo)教師: 學生姓名: 班級-學號: 2015年 9 月大連工業(yè)大學催化原理BET方程BET Equation 作業(yè)完成日期 2015 年 9月 7 日學 院: 輕工與化學工程學院 專 業(yè): 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 學 生 姓 名: 班 級 學 號: 指 導(dǎo) 教 師: 評 閱 教 師: 2015 年 9 月注:頁眉,居中,楷體,五號。閱后刪除此文本框。摘 要S.Brunauer(布魯尼爾)、P.Emmett(埃密特)和E.Teller(特勒)于1938年提出的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其表達方程即BET方程,推導(dǎo)所采用的模型的基本假設(shè)是:一、固體表面是均

2、勻的,發(fā)生多層吸附;二、除第一層的吸附熱外其余各層的吸附熱等于吸附質(zhì)的液化熱。推導(dǎo)有熱力學角度和動力學角度兩種方法,均以此假設(shè)為基礎(chǔ)。本文主要介紹了BET方程的推導(dǎo)過程以及吸附測量比表面積的吸附等溫線的類型和特征。關(guān)鍵詞:BET方程;比表面積;吸附等溫線類型AbstractS.Brunauer (bruneel) P.Emmett (Emmett) and E.Teller (teller) in 1938 the bet multi molecular layer adsorption theory, the equations expressing the bet equation, th

3、e basic assumption of the derivation of the model is:, solid surface is uniform, the multilayer adsorption; second, in addition to the heat of adsorption of the first layer and other layers adsorption heat is equal to the adsorption heat of liquefaction. The two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

4、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rivation of the BET equation and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surface area.Key Words:BET equa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adsorption isotherm type目 錄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緒論11.1 BET方程簡述11.1.1 BET理論11.1.2 BET方

5、程的兩個假定11.2 BET方程11.3 BET方程推導(dǎo)2第二章 BET比表面積42.1 比表面積42.2 BET比表面積原理公式42.3 吸附線類型5在此處鍵入公式。第一章 緒論1.1 BET方程簡述1.1.1 BET理論BET 理論是由斯蒂芬布魯諾爾(Stephen Brunauer)、保羅休艾米特(Paul Hugh Emmett)和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在1938年提出的解釋氣體分子在固體表面吸附現(xiàn)象的理論,該理論是對固體表面進行分析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1.1.2 BET方程的兩個假定 BET方程是建立在Langmuir吸附理論基礎(chǔ)上的,但同時還認為:物理吸附為分子間

6、力,被吸附的分子與氣相分子之間仍有此種力,故可發(fā)生多層吸附,多層吸附與氣體的凝聚相似。 吸附達到平衡時,每個吸附層上的蒸發(fā)速度等于凝聚速度,故能對每層寫出相應(yīng)的吸附平衡式,經(jīng)過一定的數(shù)學運算得到BET方程。1.2 BET方程是由布魯諾(Brunauer)、埃麥特(Emmet)和泰勒(Teller)于1938年在蘭米爾方程基礎(chǔ)上提出的描述多分子層吸附理論的方程。其表達式為:V=VmPC/(Ps-P)1-(P/Ps)+C(P/Ps)(此等溫式被公認為測定固體表面積的標準方法) V平衡壓力為P時,吸附氣體的總體積。 Vm催化劑表面覆蓋第一層滿時所需氣體的體積。 P被吸附氣體在吸附溫度下平衡時的壓力。

7、 Ps飽和蒸汽壓力。 C與被吸附有關(guān)的常數(shù)。式中:V為吸附氣體的體積;Vm為單分子層吸附時的吸附量;p0為在吸附溫度下吸附質(zhì)的飽和蒸汽壓;C為常數(shù),與吸附質(zhì)的汽化熱有關(guān)。根據(jù)在給定溫度下測得不同分壓p下某種氣體的吸附體積,由圖解法可求得C和Vm的值。若已知每個氣體分子在吸附劑表面所占的面積,就可求得吸附劑的表面積。這就是測定吸附劑和催化劑表面積的 BET法。BET方程應(yīng)用范圍較廣,適用于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的吸附。 關(guān)于BET方程的壓力適用范圍;通常為 p/p0=0.050.35, 這是因為比壓小于0.05時,壓力大小建立不起多分子層吸附的平衡,甚至連單分子層物理吸附也還未完全形成。在比壓大

8、于0.35時,由于毛細管凝聚變得顯著起來,因而破壞了吸附平衡。 但對于含微孔的粉體如活性炭等,其吸附能力很強,如果采用通常的BET比表面測定方法,在分壓0.050.35的范圍中其線性很差,比表面數(shù)值偏小,而且吸附常數(shù)C出現(xiàn)負值,研究認為,對于活性炭應(yīng)該將BET的線性部分修正到0.050.1壓力范圍,這時C值轉(zhuǎn)為正值,且BET比表面值會逼近Langmuir比表面值。在考慮到微孔存在的情況下,BET方程的壓力適用范圍應(yīng)有所調(diào)整,對X分子篩,BET的線性范圍取在0.0050.01;微孔材料取0.0050.1;介-微孔復(fù)合材料取0.010.2;只有介孔材料P/Po 取在0.050.3才是合適的;事實上

9、對于微孔材料其吸附更接近于單層吸附的特征,由單層吸附理論推出的Langmuier比表面值應(yīng)更符合他們。1.3 BET方程推導(dǎo) 假定固體表面是均勻的,發(fā)生多層吸附。從第二層開始的吸附看成凝聚,所以它的吸附熱就是凝聚熱。 達到總的吸附平衡時,必定達到各層之間的逐級平衡:即在第零層(空白表面)上吸附形成第一層的速度等于由第一層吸附形成第零層的吸附速度;在第(i-1)層上吸附形成第i層的吸附速度等于有第i層吸附形成第(i-1)層的吸附速度。若設(shè)i(i=0,1,2,)為第i吸附層占據(jù)總表面積的百分數(shù),則根據(jù)逐級吸附平衡原理,便有a10a11e1/RT a21a22e2/RT ai i-1 aiiei/R

10、T 其中ai及ai(i=1,2,)個表示由(i-1)層形成第i層時的吸附速度及從第i層形成第(i-1)層時的吸附速度式子中出現(xiàn)的比例系數(shù),1為第一層的吸附熱,i(i=2,3,)為第i層的吸附熱。根據(jù)模型的假定,有i=l(i=2,3,)l為凝聚熱。 上式中C、x及y是一些新引入的符號,其所代表的物理意義由上式中可看出。在上式中,根據(jù)第二層以上的吸附是凝聚的假設(shè),合理地假定了 ai/aia/a (i=2,3,)由上式看出 C=y/x a1a/a1a e(i-1)/RT 各吸附層占表面積的總和應(yīng)等于總的表面積,所以 這里n是吸附的層數(shù)。 現(xiàn)在來計算總吸附量V。若Vm為單分子層飽和和吸附量,則具有i層

11、吸附的吸附層其吸附量為Vm(ii),所以,總吸附量為第二章 BET比表面積2.1 比表面積比表面積就是:1g固體所占有的總表面積為該物質(zhì)的比表面積。BET比表面積就是:Brunauer、Emmett和Teller三位科學家的首字母組合為BET。BET吸附是指多層吸附,這也符合材料的實際吸附。1g固體所占有的總表面積為該物質(zhì)的比表面積S (specific surface area,/g)。固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借通常的儀器和計算可求得其表面積。但粉末或多孔性物質(zhì)表面積的測定較困難,它們不僅具有不規(guī)則的外表面,還有復(fù)雜的內(nèi)表面。比表面積的測量,無論在科研還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比

12、表面積大、活性大的多孔物,吸附能力強。BET比表面積是BET比表面積測試法的簡稱,該方法由于是依據(jù)著名的BET理論為基礎(chǔ)而得名。BET是三位科學家(Brunauer、Emmett和Teller)的首字母縮寫,三位科學家從經(jīng)典統(tǒng)計理論推導(dǎo)出的多分子層吸附公式基礎(chǔ)上,即著名的BET方程,成為了顆粒表面吸附科學的理論基礎(chǔ),并被廣泛應(yīng)用于顆粒表面吸附性能研究及相關(guān)檢測儀器的數(shù)據(jù)處理中。BET比表面積測試可用于測顆粒的比表面積、孔容、孔徑分布以及氮氣吸附脫附曲線。對于研究顆粒的性質(zhì)有重要作用。2.2 BET比表面積原理公式BET法測定比表面是以氮氣為吸附質(zhì),以氦氣或氫氣作載氣,兩種氣體按一定比例混合,達

13、到指定的相對壓力,然后流過固體物質(zhì)。當樣品管放入液氮保溫時,樣品即對混合氣體中的氮氣發(fā)生物理吸附,而載氣則不被吸附。這時屏幕上即出現(xiàn)吸附峰。當液氮被取走時,樣品管重新處于室溫,吸附氮氣就脫附出來,在屏幕上出現(xiàn)脫附峰。最后在混合氣中注入已知體積的純氮,得到一個校正峰。根據(jù)校正峰和脫附峰的峰面積,即可算出在該相對壓力下樣品的吸附量。改變氮氣和載氣的混合比,可以測出幾個氮的相對壓力下的吸附量,從而可根據(jù)BET公式計算比表面。 若已知每個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積,可求出被測樣品的比表面,即: 式中,Sg被測樣品的比表面,m2/g NA阿佛加得羅常數(shù), Am被吸附氣體分子的截面積,(nm)2 W被測樣品質(zhì)量,g;2.3 吸附線類型型等溫線的特點 在低相對壓力區(qū)域,氣體吸附量有一個快速增長。這歸因于微孔填充。 隨后的水平或近水平平臺都表面,微孔已經(jīng)充滿,沒有或幾乎沒有進一步的吸附發(fā)生。 達到飽和壓力時,可能出現(xiàn)吸附質(zhì)凝聚。 外表面相對較小的微孔固體,如活性炭、分子篩沸石和某些多孔氧化物,表現(xiàn)出這種等溫線。型和型等溫線的特點 型等溫線一般由非孔或大孔固體產(chǎn)生。B點通常被作為單層吸附容量結(jié)束的標志。 型等溫線以向相對壓力軸凸出為特征。這種等溫線在非孔或大孔固體上發(fā)生弱的氣-固相互作用時出現(xiàn),而且不常見。型等溫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