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愚公移山《列子》第一課時課件_第1頁
初中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愚公移山《列子》第一課時課件_第2頁
初中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愚公移山《列子》第一課時課件_第3頁
初中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愚公移山《列子》第一課時課件_第4頁
初中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愚公移山《列子》第一課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MTV作家作品介紹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鄭國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朗讀課文 ( 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萬萬仞仞( ) 魁父魁父( ) 荷荷擔(擔( ) 孀孀妻(妻( ) 始始齔齔( ) 智智叟叟( ) 窮窮匱匱( ) 一一厝厝( ) 隴隴斷(斷( )箕畚箕畚( ) 汝汝( ) 曾曾不若(不若( ) 諸諸( ) 亡亡以應(以應( )懲懲( ) 塞塞( ) 雍雍( )hhrnrnKufKufchnchns suukuku

2、cuculnglngjj bnbnrrcngcngyngyng 讀準下列字音讀準下列字音zhschngchngwwshungshung通假字通假字1.1.指指通豫南通豫南 指:通指:通“直直”,一直,一直2.2.寒暑易節(jié),始一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反焉焉 反:通反:通“返返” ” 往返往返3.3.甚矣,汝之不甚矣,汝之不惠惠 惠:通惠:通“慧慧”聰明聰明4.4.一一厝厝朔東朔東 厝:通厝:通“措措”放置放置古今異義詞古今異義詞 (1)陽陽 古義:古義:山之南,水之北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今義:太陽太陽 (2)陰陰 古義:古義:山之北,水之南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今義:陰天陰天 (3)指指 古義:古義:

3、直,一直直,一直 今義:今義:手指手指 (4)息息 古義:古義:嘆氣嘆氣 今義:今義:休息休息 (5)毛毛 古義:古義:草木草木 今義:今義:毛發(fā)毛發(fā)(6)雖)雖 古義:古義:即使即使 今義:今義:雖然雖然(7)已)已 古義:古義:止止 今義:今義:已經(jīng)已經(jīng)詞性活用詞性活用(1 1)、險:)、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2 2)、箕畚:)、箕畚: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3 3)、面:)、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一詞多義一詞多義(1 1)、且)、且 年且九十年且九十(將近)(將近)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況且)

4、(況且)(2 2)、焉)、焉 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哪里)(哪里)始一反焉始一反焉(語氣詞)(語氣詞)虛詞用法 “之之”的用法的用法1.結構助詞,結構助詞,“的的”:冀州冀州之之南,河陽南,河陽之之北北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懲山北懲山北之之塞,出入塞,出入之之迂也迂也 汝汝之之不惠不惠 3.指示代詞,指示代詞,“這這”:曾不能損魁父曾不能損魁父之之丘丘“這件事這件事”:操蛇之神聞操蛇之神聞之之,告,告之之于帝于帝 4.人稱代詞,人稱代詞,“他們他們”:跳往助跳往助之之 “他他”:河曲智叟笑而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之曰曰“而而”的用法的用法連詞,表修飾:面

5、山連詞,表修飾:面山而而居居 笑笑而而止之止之 表順承:聚室表順承:聚室而而謀謀 何苦何苦而而不平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而山不加增山不加增“其其”的用法的用法1.代詞,代詞,“他的他的”:其其妻獻疑曰妻獻疑曰 感感其其誠誠 “他他”: 懼懼其其不已也不已也2.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1.被動句被動句 帝感其誠帝感其誠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動了)2.2.倒裝句倒裝句 (1)、主謂倒裝:甚矣,、主謂倒裝:甚矣,(謂)(謂) 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主)(主) (2)、賓語前置:何、賓

6、語前置:何(賓)(賓)苦苦而不平?而不平? (3)、定語后置:遂率子孫、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荷擔者)(定(定語)語)三夫三夫 3.3.省略句省略句 (1 1)、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室人)雜然相許 (2 2)、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 一厝一厝(于)朔東(于)朔東 一厝(于)雍南一厝(于)雍南 翻譯下列句子翻譯下列句子 1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行、王屋何? 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

7、出來進去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都要繞道。 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3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畚運于渤海之尾。4 4、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渤海邊上。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渤海邊上。你太不聰明了!你太不聰明了! 翻譯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第二課時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

8、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jīng)過。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探究課文內容探究課文內容、首段一開始極言兩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寫兩山的高大,為下文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 2.不同的人物對待移山有不同的態(tài)度,愚公妻子與智叟的話差不多,他們的態(tài)度一樣嗎?孫子和“遺男”態(tài)度又怎樣? 愚公妻子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辦呢?智叟則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可見,愚公妻子是懷疑中帶著擔心;智叟則是輕視和嘲笑的語氣。再則,“甚矣,汝之不惠?!边@樣的話愚公妻子是不會說的,而“且焉置土石?”這樣的話智叟

9、是不會說的,因為他根本反對移山,絕對不會關心如何處理土石的問題??傊?,愚公妻子是“獻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態(tài)度迥然有別?!耙伞笔菍τ薰年P心和擔心,“笑”則是出于對愚公的輕視和嘲笑。而遺男是“跳往助之”,子孫是“雜然相許”,還獻計獻策,說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3.愚公是移山的積極倡導者,他對移山的態(tài)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智叟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

10、待問題;愚公用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4.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則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見其做事有很明確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認為子子孫孫綿延不斷,他的志氣,他移山的決心,將會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就這樣一點點“啃”,終能將山移平,何況“山不加增”,這些足見其移山的行動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不是盲目行動,可見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很聰明,因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卻還要移山,實乃造福子孫的聰明之舉。而智叟卻自作聰明,目光短淺,毫無遠見,只不過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罷了。辯一辯辯一辯v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故事寓意故事寓意 故事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改造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