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2016.5_第1頁
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2016.5_第2頁
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2016.5_第3頁
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2016.5_第4頁
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2016.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三物理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一模匯編 2016.5LbLaN2N1GOO2O1【題1】(東城)33.中國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A廳有這樣一樣展品,一根質(zhì)地均勻的金屬桿架在兩個可以旋轉的光滑程度相同的輪子之間,兩輪均向內(nèi)側旋轉,發(fā)現(xiàn)金屬桿做往復運動。若實驗開始時把金屬桿水平靜止放置在如圖16所示位置(La<Lb),圖中O為金屬桿的重心,O1、O2分別為兩輪和金屬桿的接觸點,金屬桿與兩輪接觸點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分別為N1和N2。(3分)圖16(1)若以O2為支點,依據(jù)杠桿平衡原理可得表達式N1=_(分別用G 、La 和 Lb表示)。同理可得N2的表達式。由此可知:N1 N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

2、于”);(2)當兩輪開始轉動時金屬桿O1、O2處受到摩擦力分別為f1和f2,則f1 f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7【題2】(房山)15中國科學技術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A廳有個展品叫做“香蕉球”,描述的是足球比賽中罰任意球的場景。守方在離球門一定距離處用人墻擋住球門,而攻方隔著人墻將足球以旋轉的方式發(fā)出,利用足球的自旋使足球兩側空氣流速不同形成壓強差,使足球走出一條香蕉狀的路徑,繞過人墻而射門。圖7給出了甲、乙、丙、丁四種足球自旋方向與飛行路徑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四個圖都是正確的B甲、丙兩圖是正確的C甲、乙兩圖是正確的D甲、丁兩圖是正確的【題3】(房山)33(3分)物理小組的同學

3、模仿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項目手冊中的“無盡頭燈廊”,利用兩個平面鏡甲和乙做了如圖20所示的實驗,將兩個平面鏡的鏡面平行相對而立,平面鏡甲的中央挖有小孔,在兩平面鏡中央放一個物體S,透過小孔向鏡內(nèi)看去,不僅看到物體S,還可以在平面鏡乙中看到物體的一串像S1、S2圖中只標出了像S1。這一串像是由平面鏡 (選填“甲”、“乙”或“甲乙共同”)對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射”)作用形成的,請在圖中恰當位置標出所看到的與S1相鄰的第二個像S2。圖20【題4】(海淀)圖713中國科技館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A廳”中有一個寫著“電從哪里來”字樣的展臺,在展臺的一側有一臺手搖發(fā)電機,在展臺中心區(qū)域有一個水車模型

4、(如圖7所示),水車模型內(nèi)部的電動機與發(fā)電機相連接。小祎同學用力搖動手搖發(fā)電機,發(fā)現(xiàn)水車模型轉動了起來。關于此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手搖發(fā)電機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現(xiàn)象B水車模型內(nèi)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現(xiàn)象C發(fā)電機在工作過程中,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D水車模型在轉動過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題5】(順義)14某同學在科技館參觀時發(fā)現(xiàn)這樣一展品,在水平軌道上有一列小火車,車廂頂部有兩個孔P和Q,小火車在軌道上沿直線勻速運動,如圖7所示,當小火車即將經(jīng)過“”型框架的下方時,從Q孔中豎直向上彈出一個小球。不計小球受到的空氣阻力,關于小鋼球的落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qū)⒙淙隤孔中 B小球?qū)⒙?/p>

5、回到Q孔中C小球?qū)⒙涞健啊毙涂蚣苌?D小球?qū)⒙涞絈孔后方的車廂頂上 【題6】(順義)40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善變的軟磁鐵圖23所示為中國科技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展廳的一個名為“善變的軟磁鐵”的展品,體驗者推動如圖24所示的軟磁鐵A向永磁鐵B移動(永磁鐵的右端是N極),會感覺到同性的軟磁鐵和固定的永磁鐵之間的斥力越來越大,推動越來越吃力。但是,當軟磁鐵繼續(xù)靠近永磁鐵,兩者接近到一定距離時,兩塊磁鐵之間的排斥力又忽然變成了吸引力。這件展品讓觀眾們體驗了軟磁鐵與永磁鐵之間同性相吸的奇妙特性。磁鐵一般分為軟磁鐵和硬磁鐵。所謂軟,是指這些材料容易磁化,在磁性上表現(xiàn)“軟”。在一般情況下,軟磁鐵同樣也表現(xiàn)出硬磁

6、鐵中的一類永磁鐵的正常屬性,但當普通永磁鐵非常接近軟磁鐵的尖端時,軟磁材料的磁矩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兩者的斥力會突然轉變?yōu)槲Α\洿挪牧?,易被磁化,被磁化后,磁性也容易消失,也易于通過敲打和加熱退磁,它廣泛用于電工設備和電子設備,如應用在電磁鐵、變壓器和電機的鐵芯中,以便在斷電后磁性消失。 體驗者的推力圖23 圖24B永磁鐵A軟磁鐵N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回答:(1)開始體驗時,永磁鐵對軟磁鐵的斥力與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體驗者對軟磁體的推力 B軟磁體對永磁鐵的斥力(2)圖24中當永磁鐵和軟磁鐵接近到一定距離時,兩磁鐵間變?yōu)槲?,此時軟磁鐵的左端是 極。(選填“N”或“S”)(3)

7、下列實例中應用的磁鐵, 不適合選用軟磁體A電磁繼電器 B電磁起重機 C實驗室中常用的強磁鐵 (4) 與硬磁鐵相比,軟磁鐵的突出特點是 。(寫出一條即可)圖2【題7】(通州)8.科技館內(nèi)有一個“靜電球”,當人觸摸靜電球時,人的頭發(fā)絲便會一根根地豎起,形成“怒發(fā)沖冠”的景象,如圖2所示。關于這個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A散開的頭發(fā)絲帶有同種電荷B“靜電球”的表面是塑料制成的C手必須與“靜電球”的外殼不斷摩擦D腳與大地之間可以不用絕緣體隔離【題8】(西城)24中國科技館里有一個“顏色屋”,如圖19甲所示,屋內(nèi)擺放著家具,墻上有“光影之絢”四個大字。(1)“顏色屋”內(nèi)的燈光顏色會在白、紅、藍、綠之間變化,家

8、具在不同顏色燈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的色彩是 的。(選填“變化”或“不變”) (2)圖19乙為白光通過三棱鏡后發(fā)生色散現(xiàn)象,這說明白光是由 組成的; 圖19甲 乙(3)在各種色光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紅光能傳得很遠,因此用紅燈表示危險的信號效果明顯。紅光的波長在630 nm至780nm之間。則630 nm= m?!绢}9】(平谷)13在中國科技館內(nèi)有一個斜面小屋,它的地面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傾斜;進入小屋后會發(fā)現(xiàn)墻壁與屋內(nèi)地面垂直,人有站不穩(wěn)、走不直、頭暈的感覺,在小屋內(nèi)會出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奇特的體驗。人站在小屋中靜止不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人對地面

9、的壓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C人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大小D人受到重力的方向與小屋地面垂直 【題10】(門頭溝)14小強同學參觀科技館時,了解到光敏電阻可以用于自動控制。經(jīng)查閱得知,光敏電阻的阻值隨光照強度的增大而減小。小強為了研究光敏電阻的性能,將光敏電阻R、定值電阻R0、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和電源連接成如圖6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逐漸增大光敏電阻的光照強度,觀察電表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應該是AA表示數(shù)變大,V表示數(shù)變小 BA表示數(shù)變小,V表示數(shù)變大SVA圖6R.R.0光CA表和V表示數(shù)均變小 DA表和V表示數(shù)均變大F圖12O【題11】(門頭溝)(一)電磁波圖26在中國科技館

10、主展廳二樓A廳有一個介紹電磁波大家族的地方,如圖26所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輻射電磁波。且溫度越高,放出的電磁波波長就越短。 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除光波外,人們也看不見無處不在的電磁波。電磁波就是這樣一位人類素未謀面的“朋友”。早在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xiàn)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隨后在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fā)現(xiàn)了更

11、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按照頻率的不同可以被分成不同類型。頻率最低、波長最長的是無線電波,廣泛用于廣播、通訊等領域,其后依次是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射線。它們的本質(zhì)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電磁波是一種物質(zhì),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可以傳遞信息?,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接觸的各種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性質(zhì)、功用各不相同,在通訊、科研、工程、醫(yī)療等多個領域發(fā)揮作用。只要是本身溫度大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可以發(fā)射電磁輻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溫度等于或低于絕對零度的物體。同時,電磁波輻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們認識的一種新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在人們對電磁輻射仍處于認識和研究階段。由于它看不

12、見、摸不著、不易察覺,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疑慮。另外,有些關于電磁輻射的報道不太客觀、缺乏科學性,導致了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一般地說,判定電磁輻射是否對居住環(huán)境造成污染,應從電磁波輻射強度、主輻射方向、與輻射源的距離、持續(xù)時間等幾方面綜合考慮。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等。熱效應:人體內(nèi)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wěn)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微弱電磁場即遭到破壞,人體正常循環(huán)機能會遭受破壞。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

13、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fā)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tài)或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會誘發(fā)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的科學家是 (2)電磁波的波長與 有關。(3)使用手機應注意減輕電磁波輻射帶來的危害,請你寫出兩點建議 (A) ; (B) ?!绢}12】(門頭溝)(二)火 箭圖27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技術展廳,陳列著反映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成就的珍品,介紹四大發(fā)明及天文、陶瓷、建筑、青銅、冶鑄、紡織、刺繡、中醫(yī)中藥、機械、手工藝等學科內(nèi)容。并陳列有古代的火箭、戰(zhàn)船,

14、天文學的渾儀、簡儀,設計精巧的水磨、水車、指南針等。中國人首先發(fā)明火箭這樣一個事實已經(jīng)被世界所公認。宋朝的時候出現(xiàn)了很多煙花爆竹,這些爆竹也是噴氣式的原始火箭。明朝時期的毛元儀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記載了30多種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其中有飛火飛天、火龍出水等。中國是從明朝開始發(fā)射火箭的,大明史嘉靖年間,萬戶進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如圖27所示),成為現(xiàn)代載人飛行先驅(qū),現(xiàn)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環(huán)形山?,F(xiàn)代火箭的飛行原理與萬戶的飛行試驗原理基本相同。現(xiàn)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噴氣發(fā)動機升空的,噴氣發(fā)動機將推進劑貯箱或運載工具內(nèi)的反應物(推進劑)燃燒后變成高速氣流,高速氣流對火箭產(chǎn)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

15、加速升空。最常見的火箭燃燒的是固體或液體的化學推進劑。推進劑燃燒產(chǎn)生熱氣,通過噴口向火箭后部噴出高速氣流。火箭自帶燃料和氧化劑,而其他噴氣發(fā)動機僅須攜帶燃料,燃料燃燒所須的氧取自空氣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氣層以外使用,而其他噴氣發(fā)動機不能。人類要在太空中走的更遠,就需要不斷提高火箭運行速度增大推力,科學家們?yōu)榇俗隽舜罅康难芯亢头磸偷膶嶒?。提高火箭運行速度和增大推力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小火箭質(zhì)量(例如三級火箭升空過程,燃料燃盡后逐級脫落,以減小火箭的質(zhì)量)、增大噴出氣流的速度、改善推進劑等?;鸺h離地球后,質(zhì)量和重力影響不斷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來越快。從1970年4月,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fā)射東

16、方紅1號衛(wèi)星開始到現(xiàn)在,我國火箭研究與應用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火箭的穩(wěn)定性和運載能力等各項性能都大大提高。(1)火箭發(fā)射升空是將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nèi)能轉化為火箭的 能;(2)萬戶成功加速升空過程中,萬戶與他的座椅是 的(選填“運動”或“靜止”);(3)某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可樂瓶等材料制作的水火箭如圖28所示,小組同學為了探究影響水火箭飛行高度的眾多因素,做了多項探究實驗,其中包括:探究改變膠塞與可樂瓶的松緊程度對水火箭飛行高度的影響。請你簡要寫出與他們目的相同的探究實驗:發(fā)射架頭罩水火箭尾翼帶打氣嘴的膠塞水打氣筒膠管圖28 (一個即可)?!绢}13】(朝陽)(一)閱讀神奇的公道杯,回答40題物理試卷第

17、8頁 (共 10 頁)小陽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中國科技館,在中國科技館一層“華夏之光”展廳的“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展區(qū),看到了如圖25所示的公道杯。他們把將水緩慢裝入杯中,觀察到當公道杯中裝入水量較少時,水不會流出來。而當裝入水量較多時,水會從杯底全部流出,小陽通過科技館老師的講解和仔細的觀察,知道公道杯是利用了虹吸現(xiàn)象。圖28圖27圖26圖25請大家觀察下圖26,水槽中的水正在慢慢減少,水順著導管向上流了出去,仿佛有一種神秘力量把水從水槽中吸走了一般。這種利用液面高度差,可以不用泵而吸抽液體的現(xiàn)象,叫虹吸現(xiàn)象。雖然有一段導管中水是向上流的,但是觀察整體結構,我們發(fā)現(xiàn)水其實還是從高處的水槽順著這段

18、彎管向下流動到了低處。由于這段彎管形狀類似彎彎的彩虹,所以在物理學中,把液體的這種流動現(xiàn)象稱為“虹吸”?;丶液?,小陽看到爸爸在家利用一根膠皮管給魚缸換水,先將管中灌滿水,然后將出水口B放低,水從魚缸內(nèi)自動由B口流出,如圖27所示,小陽眼前一亮,這不也是利用了虹吸現(xiàn)象嗎。40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公道杯實驗中,龍身中的水流管兩端口一端在杯底內(nèi),一端在 。(2)產(chǎn)生虹吸現(xiàn)象的條件是 。(3)小陽利用一個透明的塑料杯和吸管自制了一個公道杯,如圖28所示,請你觀察公道杯,其放水的最高水位取決于杯中 的高度。(4)如果給你一根塑料管讓你給魚缸換水,請寫出你的做法: 。【題14】(豐臺)從傳

19、聲筒到移動通信電話完全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你知道科學家們發(fā)明電話是受什么啟發(fā)嗎?是傳聲筒。讓我們?nèi)⒂^中國科技館二層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主題展B廳聲音之韻展,觀察、研究一下傳聲筒,直觀地去體驗傳聲筒傳遞聲音的過程吧。裝置簡介:兩個非常粗的傳輸聲音的金屬管在空中盤成螺旋狀,布置在展區(qū)的兩個不同位置,相距大約十幾米長,圖30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狀的管路之一。兩個傳輸聲音的金屬管分別為聽筒管路和話筒管路,兩個傳輸聲音的金屬管端口分別是聽筒和話筒,如圖31所示。就像人打電話一樣,用話筒說話,用聽筒聽聲音,如圖32所示。圖30圖31圖3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所產(chǎn)生。在振動介質(zhì)(空氣、液體或固體)中某一質(zhì)

20、點在平衡位置附近來回發(fā)生振動,并帶動周圍的質(zhì)點也發(fā)生振動,逐漸向各方向擴展,這就是聲波。聲波前進的過程是相鄰空氣粒子之間的接力賽,它們把波動形式向前傳遞,它們自己仍舊在原地振蕩,也就是說空氣粒子并不跟著聲波前進!如圖33所示,連續(xù)振動的音叉,使周圍的空氣分子形成疏密相間的連續(xù)波形。 圖33 圖34聲波是一種振動的機械波,它的基本參數(shù)是頻率 f 、波長和波速v。通過示波器可觀測到可視化波形如圖34所示。頻率是聲源(或某一質(zhì)點)1秒內(nèi)來回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為赫茲Hz),而聲源完成一次全振動經(jīng)過的時間為一個周期T,其單位為秒。顯然,f1/T。頻率與人耳主觀感覺聲音的音調(diào)有關。頻率越

21、高,音調(diào)也越高。振幅與聲音的強度有關。波長是聲波在一個周期內(nèi)傳播的距離,也是波形圖中相鄰波峰(或波谷)的距離。這三者的關系是v = f。人耳能感覺到的聲波頻率范圍在2020000Hz,稱為音頻波。在這個頻率范圍以外的振動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與聲波相似,但在人類不引起聲音感覺。聲速亦稱音速,是聲波通過介質(zhì)傳播的速度,它和介質(zhì)的性質(zhì)與狀態(tài)(如溫度)等因素有關。在空氣中聲速為334.8m/s(22時),水中聲速為1440m/s,在鋼鐵中聲速為5000m/s?,F(xiàn)實世界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波,但因為聲波的能量隨擴展的距離逐漸消耗,最后聲音消失,一旦聲源遠離接受者就無法準確獲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紀歐洲已有“

22、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出現(xiàn)要歸功于貝爾,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里的復合振動,可傳輸?shù)焦腆w上,通過電脈沖于導電金屬上傳遞。 隨著現(xiàn)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聲音信號的傳遞借助電磁波傳送。電磁波能夠在真空中傳播,不但傳播速度快,而且頻率范圍廣,但它在水中會被吸收而急劇衰減。和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機這種移動通信工具,它兼具發(fā)射和接收這兩種功能,在同步地球衛(wèi)星的協(xié)助下能使通信范圍幾乎覆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34.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和你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傳聲筒”的展示項目,形象地向觀眾展示了:當一名觀眾在管路一側發(fā)聲,管路中的 產(chǎn)生震蕩,另一側的觀眾能夠聽到傳輸?shù)穆曇?,兩人可進行對話。(2)以下應用或工具利用“傳聲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