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基礎簡介 [兼容模式]_第1頁
液晶基礎簡介 [兼容模式]_第2頁
液晶基礎簡介 [兼容模式]_第3頁
液晶基礎簡介 [兼容模式]_第4頁
液晶基礎簡介 [兼容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液晶基礎簡介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2013-8-13 Item1234Contents液晶的基本概念液晶顯示的發(fā)展混晶的開發(fā)和生產液晶使用注意事項液晶的發(fā)現液晶分子結構液晶的分類FReinitzerF.ReinitzerO.Lehmann物質的第四態(tài)液晶(liquid crystals)是一種既有液態(tài)物質的流動性,又具有晶體物質的有序性的一類物質。在物理性質上呈現各向異性,形成兼有部分晶體和液體性質的過渡狀態(tài),稱為液晶態(tài)。液晶分子結構 Z Z R1 A X B R2 其中: X為連接基團;Z、Z為側向

2、基團; A、B為剛性基團(環(huán)體系);R1、R2為末端基團。 分子應該具有以下條件才能形成液晶相: 分子形狀是各向異性的,分子長徑(L/D)比應大于4; 分子長軸應不易彎曲,要有一定的剛性; 分 末端含有極 或 分子末端含有極性或可以極化的基團,通過分子間力、色散力使分子保持取向有序。 極 的基 過分 色散 使分 持 向有序 液晶分子的形狀有多種,目前棒狀分子形成的液晶相具有較大 液晶分子的形狀有多種 目前棒狀分子形成的液晶相具有較大 的應用價值。液晶相的形成是有棒狀分子各向異性的形狀以及各向 異性的力所引起的,通過改變分子末端基團和側向吸引力的大小, 能夠改變液晶相的特征。 n n 液晶分子的

3、各向異性 F + + R F F - 實際液晶 分子狀態(tài) - 液晶分子 理論模型 模 Length Diameter Diameter Diameter 光學和電學各向異性 由于液晶分子在長軸和短軸上電子云密度分布不均造成了光學和電學上 的各向異性 這種電子云密度差異越大 所體現出來的n和 的各向異性。這種電子云密度差異越大,所體現出來的 就越大。 就越大 液晶的分類 高分子液晶 分子量 小分子液晶 向列相 熱致液晶 液晶相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存在 液晶相在 定 度范圍內存在 形成條件 溶致液晶 近晶相 膽甾相 對于向列相,具有低有序。向列相是分子長軸的單一取向,分子的質量中心呈三維各向異性分布,

4、其分子長軸與指向矢n成一定的角度。近晶SmA的指向矢和光軸都垂直于近晶層面,但取向序并不是最優(yōu)。 近晶相SmC為一維位置有序,與SmA不同之處在于指向矢相對于近晶面有一定的傾斜角。SmAfan-shapedfanshapedtexture近晶A相近晶C相等同于具有手性的向列相,N*也是具有單一的分子長軸取向。與向列相相比,膽甾相可以自發(fā)產生宏觀超螺旋結構,它的扭轉軸垂直于指向矢。Focal Conic textureCholesteric fingerprint textureHomogeneousalignmentHomogeneous alignmentPlanar texture發(fā)展概覽

5、液晶與顯示模式液晶顯示的發(fā)展 1888年命名為 年命名為“Liquid Crystal”液晶元年 液晶元年 1909 雙折射理論 1908年 德國化學家 D. Vorlaender合成近晶相化合物 1920s液晶連續(xù)體理論 1922年法國化學家G. Friedel完成了液晶分類 1933 Freedericksz彈性理論中磁場對液晶分子排列的轉變效應,被認為是使液晶顯示開 發(fā)成為可能的最重要的物理現象 1971年 瑞士M.Schadt 發(fā)表了TN技術 1973年日本精工推出了基于TN的電子手表 第二代液晶顯示技術 1968年 RCA公司發(fā)明 動態(tài)散射模式的LCD 第一代液晶顯示技術 1973年

6、 SHARP公司使用DSM技術制作了 第 部計算器 第一部計算器 1984瑞士T.Scheffer 發(fā)明了STN型LCD技術 1985年 BrownBoveri公司試制出135線STN, 代表著第三代液晶顯示技術 1960-80TFT 1960 80TFT的基礎研究, 的基礎研究 TN型 TFT設想 1984年 TFT-LCD商業(yè)化 1993年后 日本開啟 TFT-LCD大規(guī)模生產 SHARP CPA模式 三星 PVA模式 現代 FFS 松下 OCB模式 1997年日本 富士通提出 MVA顯示模式 1974年美國人R. Soref 提 出IPS理論 1995年 日立首款IPS產品 STN-LC

7、D 高陡度 較大的K33/K11 較低的1 穩(wěn)定的化學基團 K33/K11較大,高清亮點 較大 高清亮點 R CN CN STN 快速響應 穩(wěn)定性 CN TN-TFT PM 等效電路 AM 等效電路 更低的旋轉粘度 AM等效電路 R N N CN R 有源矩陣讓發(fā)展大尺寸高分辨率面板成為可能。 但同時對液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 R O O F F F F CN R TN-TFT 顯示的優(yōu)劣 快響應速度 低對比度 TN-TFT 高透過率 x 窄視角 使得TN-TFT 相比于其他液 示如 晶顯示如 IPS,VA等在高 端顯示領域( 電視,智能手 機)失去競爭 能力。 極低的制造

8、 成本 為了解決視角以及對比度的問題,各大廠商開始發(fā)展自己的寬視角以及高對比度技術 解 角 , 商開 展自 角 高 術 簡稱年份特征畫素照片多疇結構ITO透明電極有機膜技術AFFS2003高透過率IPS1996寬視角S-IPS1998改善色偏AS-IPS2002高透過率IPS-pro2004高對比度HITACHI備注簡稱年份特征單疇結構金屬電極FFS1998高開口率多疇結構金屬電極UltraFFS2001改善色偏ITO透明電極結合FFS技術IPS-pro2004高對比度HYDIS畫素照片ITO透明透明電極結合FFS技術備注單疇結構邊緣電場楔形電極雙疇結構材料改進像素結構優(yōu)化顯示模式總結 TN-

9、TFT 作為顯示器地位重要 但是難以應用于LC 作為顯示器地位重要,但是難以應用于 LC-TV TV; 需要加強對比度。 平行取向(HA)的顯示 IPS和FFS并駕齊驅,也許之后會合二為一; FFS的設計理念可以獲得更有競爭力的EO性能; FFS模式可被應用于任何領域的產品; 垂直取向(VA)顯示 需要更精確的控制液晶,以降低Vop, 提高透過率; 可以應用于各種領域的顯示。 各 域的 混晶開發(fā)理論基礎分子結構與液晶性能液晶的生產流程液晶的生產流LC參數LCD 性能混合液晶開發(fā) A B 大約20種 單體混合 而成 C D E F 混配 最適用的液晶 每種單體各司其職,例如 A:高清亮點, 高清

10、亮點 B:低閾值 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 優(yōu)化比例 例 混合液晶相轉變溫度混合液晶的清亮點滿足下列關系式:TCXiTci當極性相同的化合物相混合時,上式成立,當極性化合物和非極性化合物相混合時,常常發(fā)生大的負偏差。 熔點:混合液晶的熔點低于任何單體液晶的熔點。介電常數介電常數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混合液晶的閾值電介電常數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混合液晶的閾值電壓;通過加入具有強極性末端基團的液晶材料提高混合液晶的,降低合液晶的閾值降低混合液晶的閾值電壓;需要考慮下列問題:締合分子對、各單體液晶的互溶性。 介電的溫度依賴性隨著溫度的上升,介電各向異性減小在遠離清亮點的溫度下,介電各向異性隨溫度升高緩慢變小溫度升

11、至清亮點以上時,介電各向異性消失寬溫產品應考慮此因素雙折射雙折射是由液晶分子中芳香結構(折射是由液晶分子中芳香結構(鍵)和末端基團類別決定。鍵)和末端基團類別決定 折射率各向異性實際上與分子的介電各向異性有關,具有大介電各向異性的分子常常具有大的n,但含氟液晶例外,但含氟液晶例外。在同系列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中,n常常與組分的濃度成線性關系。 折射率的溫度依賴性折射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折射率各向異性也隨溫度上升而降低溫度接近清亮點時,各向異性急劇溫度接近清亮點時各向異性急劇下降溫度高于清亮點時,各向異性消失這一因素對高溫工作的液晶器件有這因素對高溫工作的液晶器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混合液晶開發(fā) 彈性

12、常數 TN VA K = K33 Vth = 實驗發(fā)現: L d K 22 0 IPS 0.5K22/K111.2, 0.5K33/K114.0。對比較剛性的分子來說,當分子長度加長時, K33/K11會增大;而分子寬度增大時, 會增大;而分子寬度增大時 K33/K11降低。如果分子比較柔軟,例如當 降低 如果分子比較柔軟 例如當 比較柔軟的烷基鏈加長時,K33/K11會降低。 調制液晶混合物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調制液晶混合物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液晶溶劑為基礎:低熔點和適當向列相溫度范圍; 極性和非極性液晶組成,以避免近晶相的形成; 選擇n適當的組分;如果需要低閾值電壓的混合液晶,則需加入大

13、的液晶材料;材料同時加入具有高清亮點(N-I)的液晶來增大混合液晶向列相溫度范圍。列相溫度范圍3、末端基團及側向基團對液晶性質的影響常用的末端基團K33/K11較大,旋轉粘度小TNI較高、n較烷基大作為末端基團時,n大,較大,作為側向基團時,常為負極性單體。作為末端基團時,n小,較大作為側向基團時,常為負極性單體。SLICHEM液晶單體生產流程 原材料 IQC 生產一部 IPQC 中間體 IPQC 單體粗品 NG 品管部 FQC OK 包裝入庫 OK 品管部 FQC IPQC 生產二部 單體精品 單體提純 NG R&D處理 OK 品管部 FQC 品管部 定時復查 液晶單體檢測項目: 1. 中間

14、體、單體粗品: GC純度、HPLC色譜純度; 2. 單體精品: GC純度、HPLC色譜純度、溶劑量、GC-MS/LC-MS分析雜質種類和個數、 電阻率。 SLICHEM混配作業(yè)流程(TFT-LC) 加料 混合溶解 離子處理 粗過濾(5 m砂芯) NG 品質檢測 質 測 (電阻率) OK 膜濾(0.22 0 22 m) OK NG 液晶灌裝保存 液晶可靠性檢測 品質檢測 (電阻率、VHR、離子濃度、水分含量測試) 液晶可靠性檢測: 1. 高溫可靠性測試: 條件100 1h 測試:電阻率、VHR、離子濃度; 2. 紫外可靠性測試:條件UV(365nm)5000mj 測試:電阻率、 VHR、離子濃度

15、。 產品品質與儲存時間高低溫儲存對液晶影響考察液晶在高于清亮點溫度儲存和在低于結晶點溫度儲存后,液晶常規(guī)參數和可靠性的變化。下表為試驗條件:液晶高溫低溫儲存的影響-常規(guī)參數 實驗條件 Clearing g Point( ( ) Rotational Viscosity(mpas,25) n (589nm,25 (589nm 25) ne (589nm,25) (1KHZ,25) (1KHZ,25) K11 ( pN,25 ) K33 ( pN,25 ) 原樣 88.2 65.4 0 105 0.105 1.59 7.4 3.1 14.2 20.6 A 88.3 68 0 104 0.104 1

16、.589 7.8 3.1 14.1 20.6 D1 88.4 66.1 0 104 0.104 1.588 7.2 3.1 14.2 19 D2 88.6 65.7 0 104 0.104 1.588 7.3 3.1 14.2 19.2 E1 88.4 65 0 103 0.103 1.589 7.3 3.1 14.3 19.6 E2 88.5 65.7 0 104 0.104 1.589 7.4 3.1 14.3 20.5 F1 88.3 67.6 0 104 0.104 1.589 7.2 3 10.7 16 F2 88.5 61.9 0 103 0.103 1.588 6.7 3.1 1

17、4.4 21.5 由以上數據得出結論: z高溫120儲存1h,對該款液晶的常規(guī)參數沒有明顯影響。 z高溫120儲存更長時間的數據表中沒有列出,因為液晶發(fā)生變質,無法測試。 說明高于清亮點的溫度對液晶的破壞比較大,不建議長時間儲存于高于清亮點的溫度。 z低溫儲存后(包括加熱后和不加熱后的測試)對液晶的常規(guī)參數沒有明顯的影響。 ( ) 常 參 有 液晶高溫低溫儲存的影響-可靠性 實驗條件 原樣 A D1 D2 E1 E2 F1 F2 ION(pc) 34 24 34.24 39.15 36.57 39.87 40.76 37.62 32.99 35.6 VHR(%) 99 63 99.63 99.55 99.58 99.58 99.61 99.63 99.63 99.61 (*1013.cm) 73 7.3 11.5 3.6 2.5 2.96 3.87 0.56 0.51 由以上數據得出結論: z高溫120儲存1h,對該款液晶的可靠性參數沒有明顯影響。 z高溫120儲存更長時間的數據表中沒有列出,因為液晶發(fā)生變質,無法測試。 說明高于清亮點的溫度對液晶的破壞比較大,不建議長時間儲存于高于清亮點的溫度。 z低溫儲存后(包括加熱后和不加熱后的測試)對液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