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植物病理學思考題及答案_第1頁
園藝植物病理學思考題及答案_第2頁
園藝植物病理學思考題及答案_第3頁
園藝植物病理學思考題及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園藝植物病理學思考題及答案園藝(觀賞)201102 楊灣 學號:20111829專題二: 植物病理學的發(fā)展簡史及病害的基本概念一、何謂植物病害、癥狀、病狀、病征、侵(傳)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 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擾,生理或組織結構上出現(xiàn)種種病理變化, 表現(xiàn)各種不正常狀態(tài)即病態(tài), 這種現(xiàn)象稱為植物病2、癥狀: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環(huán)境因素影響后,在組織內部或外表顯露出來的異常狀態(tài),稱害。為癥狀。植物病害的癥狀均有一定的特異性和相對的穩(wěn)定性,所以它是診斷病害的重要依據(jù)。3、病狀: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現(xiàn)出的異常狀態(tài)。類型 : 變色

2、、壞死、腐爛、畸形和萎蔫.4、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構造。類型 : 霉狀物、粉狀物、銹狀物、粒狀物、索狀物和膿狀物等.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稱為侵染性病害。這類病害可以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所以也稱傳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稱為非侵染性病害。這類病害沒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所以也稱非傳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二、試述掌握植物病害癥狀的意義。答:癥狀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環(huán)境因素影響后,在組織內部或外表顯露出來的異常癥狀。植物病害的癥狀均有一定的特異性和相對的穩(wěn)定性,所以它是診斷

3、病害的重要依據(jù)。植物 的病害既有利又有弊,植物的利主要表現(xiàn)在可以增加可食性、觀賞性、藥用價值、誘導抗病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成員;植物的弊主要表現(xiàn)在他會降低作物產(chǎn)量,影響產(chǎn)品質量,內含有毒物質,也是一種限制因子。因此只有掌握了植物病害的癥狀才有利于我們對植物病害表象出來的不利方面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同時也可以利用植物病害表象出來的一些癥狀提高園藝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價值。專題三、植物病害的發(fā)生與流行三、何謂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物、三角關系、積年流行病害、單年流行病害和病害的測報?1. 病原 : 是植物發(fā)生病害的原因。病原物有: 真菌、細菌、菌原體、病毒、類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和線蟲等。2、非生物病原:指不適

4、宜的物理和化學因子。在傳染性病害中,具有致病力的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傳播是植物病害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消滅或控制病原物的傳播、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3、植物病害三角關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間的相互作用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三個要素的關系稱為植物病害的三角關系。4、積年流行病害: 病株百分率雖然很高,但是一般比較穩(wěn)定,發(fā)病率不會繼續(xù)增加。決定于初侵染來源的多少和初侵染的效率。它們往往要積累若干年后才能達到流行的程度。5、單年流行病害: 通過不斷的再侵染,使發(fā)病面積逐漸擴大,病害數(shù)量急速增加,這類病害的流行與再侵染關系很大,病原體來源多或氣候條件有利時,當年即可達到流行程度。6、病害的預

5、測預報:根據(jù)病害發(fā)生發(fā)展情況和流行的規(guī)律,通過必要的病情調查,掌握有關的環(huán)境因素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病害的發(fā)生時期、發(fā)展趨勢和流行危害等作出預測預報。四、試述植物病害發(fā)生和流行中的三角關系。答:(一)病害發(fā)生的三要素及病害三角關系1. 植物病害發(fā)生的三要素:病原、感病植物和環(huán)境條件構成植物病害發(fā)生的三個基本要素。2. 植物病害三角關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間的相互作用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三個要素的關系稱為植物病害的三角關系。(二)病害流行三要素及三角關系1.病害的流行:在一定時期或者在一定地區(qū)大量發(fā)生,造成植物生產(chǎn)的顯著損失,即稱為病害的流行。2.病害流行的三個基本要素:大量的感病寄主、大量致病

6、力強的病原物和適宜病害流行的環(huán)境條件是病害流行的三個基本要素。 1933 林克( Link ) 提出病害三角學說: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 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發(fā)病的環(huán)境構成病害三角形的三個邊,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積代表病害嚴重度,各邊的長度影響三角形的面積專題四、植物病害的病原五、植物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細菌、菌原體、類細菌)、病毒、類病毒、線蟲和寄生性種子植物的概念、形態(tài)等基本特征及其名詞術語。1、病原真菌:真菌是一類營養(yǎng)體通常為絲狀體;具細胞壁,異養(yǎng)型,以吸收的方式從外界獲取營養(yǎng),通過產(chǎn)生孢子進行繁殖的真核生物。2、原核生物:是指一類由細胞壁和細胞膜或只有細胞膜包圍細胞質,但無固定細胞核的單細

7、胞生物。它的遺傳物質( DNA 分散在細胞質內,沒有核膜包圍而成的固定細胞核。細胞質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體( 70S ),沒有內質網(wǎng)、線粒體和葉綠素等細胞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菌原體等。3、菌原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沒有細胞壁,無革蘭氏染色反應,無鞭毛等其他附屬結構。菌體外緣為三層結構的單位膜。菌原體包括植原體和螺原體兩種類型,歸類于軟壁菌門。4、 類立克次氏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又稱類細菌。現(xiàn)歸屬于薄壁菌門韌皮部桿菌屬。5、病毒是一類非細胞形態(tài)的具有侵染姓的寄生物6 類病毒:是一種無外殼蛋白;對植物有侵染性、環(huán)狀、具很高堿基自配對的單鏈RNA7、線蟲:又稱蠕蟲,是一種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在數(shù)量和種

8、類上僅次于昆蟲,居動物界第二位。線蟲分布很廣;多數(shù)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數(shù)寄生于人、動物和植物。寄生植物的線蟲可以引起許多重要的病害。8、寄生性種植植物:少數(shù)植物由于根系或葉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夠的葉綠素,必須從其他植物上獲取營養(yǎng)物質而營寄生生活,稱之為寄生性植物。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2500 多種高等植物和少數(shù)藻類屬于此類,其中大多數(shù)屬于高等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可以開花結籽,又稱為寄生性種子植物。各類病原物的形態(tài):病原物真菌形態(tài)結構1、困組織:由困絲體可密集形成。其有兩種類型:疏絲組織困組織較疏松,可見困絲體的長形、平行排列的細胞。擬薄壁組織菌組織比較緊密,菌絲體細胞變成近圓形或多角形,與高等植物的薄壁

9、細胞組織相似。 2、菌組織體:真菌的菌絲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可形成疏松或緊密的菌組織體。菌絲組織體主要有菌核、子座和菌索等。菌核 是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的休眠體,內層是疏絲組織,外層是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壁厚、色深、較堅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環(huán)境。子座是由菌絲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織形成的一種墊狀結構,有時與寄主組織結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產(chǎn)抱子的機構,但也有度過不良環(huán)境的作用。菌索 是由菌絲體平行組成的長條形繩索狀結構,外形與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稱根狀困索。困索可抵抗不良環(huán)境,也有助于困體在基質上曼延。3.真困的繁殖體當營養(yǎng)生長進行到一定時期時,真菌就開始轉入繁殖階段,形成各種繁殖

10、體,即子實體。無性繁殖無性繁殖是指營養(yǎng)體不經(jīng)過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后代個體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產(chǎn)生的后代稱為無性抱子。常見的無性抱子有3 種類型:游動抱子、抱囊抱子和分生抱子。游動抱子形成于游動抱子囊內。游動抱子囊由菌絲或抱囊梗頂端膨大而成。游動抱子無細胞壁,具1-2 根鞭毛,釋放后能在水中游動。抱囊抱子形成抱子囊內。抱子囊于抱囊梗的頂端膨大而成,抱子有細胞壁,無鞭毛,釋放后可隨風飛散。分生抱子產(chǎn)生于由菌絲分化而形成的分生抱子梗上,頂生、側生或串生,形狀、大小多種多樣,單胞、雙胞或多胞,無色或有色,成熟后抱子梗上脫落;有些真菌的分生抱子和分生抱子梗還著生在分生抱子果內。抱子果主要有 :呈近球形、

11、具孔口的分生抱子器呈杯狀或盤狀的分原核生物生抱子盤呈墊狀的分生抱子座呈束狀的分生抱子梗束有性生殖是通過性細胞或性器官結合而進行繁殖方式。其后代稱為有性抱子。有性生殖整個過程可分為質配、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三個階段。質配即經(jīng)過兩個性細胞的融合,兩者的細胞核(n)進入到同一細胞中,形成雙核期(n+n)。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細胞內兩個單倍體的細胞核結合成一個二倍體核(2n)。減數(shù)分裂二倍體細胞核經(jīng)過兩次連續(xù)的分裂,形成四個單倍體核 (n), 從而回到原來的單倍體階段。卵抱子卵菌的有性抱子。卵抱子是由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觸后,雄器的細胞質和細胞核經(jīng)授精管進入藏卵器內的卵球中,與卵球內的細胞核進行核配,

12、最后受精的卵球發(fā)育成厚壁的、二倍體的抱子。接合抱子接合菌的有性抱子。接合抱子于是由兩個配子囊以配子囊接合的方式融合成一個細胞,并在此細胞中進行質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抱子。子囊抱子子囊菌的有性抱子。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產(chǎn)囊體相接合,經(jīng)質配、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而形成的單倍體抱子。子囊抱子著生在無色透明、棒狀或卵圓形的囊狀結構即子囊內。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 個子囊抱子。子囊通常產(chǎn)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 4 種類型 :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擔抱子擔子菌的有性抱子。通常是直接由“十”、“一”菌絲結合形成雙核菌絲,以后雙核菌絲頂端細胞膨大成棒狀的擔子。在

13、擔子內的雙核經(jīng)過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最后在擔子上產(chǎn)生4 個外生的單倍體的抱子。3.4 真困的準性生殖是 指異核體真菌菌絲細胞中兩個遺傳物質不同的細胞核可以結合而成雜合二倍體的細胞核,這種二倍體細胞核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可以發(fā)生染色體交換和單倍體化,最終形成遺傳物質重組的單倍體的過程。真菌的準性生殖過程:1.形成異核體具有營養(yǎng)體親和性的菌絲融合N+N2.形成雜合二倍體異核體雙核并裂或融合2N3. 有絲分裂交換與單倍體化有絲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局部節(jié)段發(fā)生交換而實現(xiàn)遺傳物質的重組;由非整倍體細胞核2N-1 的不斷丟失,最終回復到單倍體No 核體和異核體一個真菌營養(yǎng)體內不同細胞核的遺傳物質是相同的為同核體

14、;遺傳物質不同的細胞核為異核體。菌絲融合兩根菌絲相互靠近時可以從側面分別產(chǎn)生突起或分枝,經(jīng)接觸、融解,最后使不同菌絲細胞間的細胞質和細胞核相互交流。菌絲融合群真菌的種卜面,根據(jù)困株間營養(yǎng)體的親和性,口以進一步劃分為不同的營養(yǎng)體親和型(群)或菌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細菌的形態(tài)大多數(shù)為桿狀(常稱桿菌(rod ),少數(shù)為球狀、和螺旋狀。菌體大小一般為 0.5 ? 0.8 卩 m X 1? 3 卩 m 具鞭毛(極鞭、周鞭)、少有莢膜、無固定細胞核、無芽抱、革蘭氏染色反應大多數(shù)為陰性,少數(shù)為陽性。菌原體的形態(tài)和結構沒有細胞壁,無革蘭氏染色反應,無鞭毛等其他附屬結構。菌體外緣為三層結構的單位膜。病毒類病菌原體包

15、括植原體和螺原體兩種類型,歸類于軟壁菌門。植原體 ( phytoplasma ) 的形態(tài)、大小變化較大,表現(xiàn)為多型性;如圓形、橢圓形、啞鈴形、梨形等,大小為 80 卩 m- 1000 卩 m 細胞內有顆粒狀的核糖體和絲狀的核酸物質。歸屬于植原體屬。螺原體 ( spiroplasma ) 為線條狀,在其生活史的主要階段呈螺旋形。一般長度為 2 卩 m? 4 卩 m 直徑為 100 ? 200nm 歸屬于螺原體屬。細菌和類細菌具革蘭氏染色反應,大多數(shù)病原細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由于植原體和螺原體無細胞壁,故無革蘭氏染色反應。絕大多數(shù)病原細菌都是好氧的,少數(shù)為兼性厭氣的。對細菌的培養(yǎng)基的酸堿度以中性偏

16、堿為適合,培養(yǎng)的最適溫度一般為26? 30 C;在 33? 40E 時停止生長, 50C、10 min 時 多數(shù)死亡。病毒區(qū)別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一是病毒為非細胞結構的分子寄生物;主要由核酸及保護性衣殼組成;二是病毒為專性寄生物,其核酸復制和蛋白質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場所。病毒形態(tài) 植物病毒顆粒稱為粒體(virion 或 particle) ,大部分病毒的粒體為球狀、桿狀和線狀等。球狀病毒也稱多面體病毒或二十面體病毒;直徑大多為20? 35nm 桿狀病毒粒體剛直,不易彎曲,大小多為20? 80nMX100 ? 250nm 線狀病毒粒體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大小多為11 ? 13nMX 750n

17、m 此外,有的病毒由兩個球狀病毒粒體聯(lián)合在一起,稱為雙粒病毒 ( 或雙生病毒 ) ;有的像彈頭,稱為彈狀病毒;還有的呈絲線狀,柔軟不定形。病毒粒體是由一個或多個核酸分子 ( RNA 或 DNA 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殼內構成的。絕大多數(shù)病毒粒體是由核酸和蛋白衣殼組成。桿狀或線狀病毒粒體中間是螺旋狀的核酸鏈,外面是由許多蛋白質亞基( subunit) 組成的衣殼。蛋白質亞基也排列成螺旋狀,核酸鏈嵌在亞基的凹痕處,因此粒體是中空的。以煙草化葉病毒 ( TMV 為例,母個粒體大致有2100 個蛋白質亞基,排成130 圈,母圈亞基間隔約 2.3nm ,每二圈有 49 個亞基。其粒體直徑是18nm 核酸鏈

18、的直徑是8nm 球 狀病毒的結構較復雜,其粒體表面是由20 個正二角形組合而成。因此,球狀病毒也稱二十面體病毒。有些病毒的正二十面體等。2.3 病毒組成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病毒的核酸有RNA 和 DNA 兩種類型,并有單鏈和雙鏈之分。絕大多數(shù)植物病毒的核酸是單鏈RNA(ssRNA) 極少數(shù)為雙鏈RNA(dsRNA ) 單鏈 DNA(ssDNA 或雙鏈DNA(dsDNA) 植物病毒的蛋白可分為結構蛋白與非結構蛋白。結構蛋白主要是包被在病毒外部的衣殼蛋白( coat protein,CP) 。非結構蛋白包括病毒復制所需的酶及傳播、運動需要的功能蛋白等。除蛋白和核酸外,彈狀病毒還有少量的脂類和糖

19、蛋白存在于包膜中;某些病毒粒體還含有多胺等,金屬離子如NS 、ca Mg +也是許多病毒必需類病毒相對分子質量一般低于1.4 X 105,比病毒要小10? 1 000 倍;具很高穩(wěn)定性 ( 可耐毒高溫 90C 左右 );自然寄主范圍窄 (通常只有 1 個);侵染力強 ( 接觸傳染時只要10 個分 子 );侵染后潛育期長 (幾月 ?幾年)及經(jīng)常不顯癥。線蟲形態(tài)和結構植物線蟲一般呈兩瑞尖細的線形;長0.3 ? 12mm寬為 0.01 ? 0.05mm 雌、雄成蟲多數(shù)同形,少數(shù)異形,即雄蟲為蠕蟲形,雌蟲為梨形或檸檬形。寄1.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根據(jù)寄生性植物從寄主植物上獲取營養(yǎng)物質的方式可以將寄生生性性植物分為全寄生和半寄生兩大類。植物( 1)全寄生種植植物是指寄生性植物從寄主植物上獲取它自生活需要的所有營養(yǎng)物質,包括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質,例如菟絲子、列當、無根藤等。特點:葉片退化,葉綠素消失,根系蛻變?yōu)槲械膶Ч芎秃Y管與寄主的導管和篩管相連,并從中不斷吸取各種營養(yǎng)物質;2)半寄生另一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樟寄生和桑寄生等本身具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來合成有機物質,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從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在解剖學上表現(xiàn)為導管與寄主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