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債權人”的代理沖突對企業(yè)投資不足的影響述評_第1頁
“股東債權人”的代理沖突對企業(yè)投資不足的影響述評_第2頁
“股東債權人”的代理沖突對企業(yè)投資不足的影響述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股東?債權人”的代理沖突對企業(yè)投資不足的影響述評     一、 引言資金是企業(yè)生命力的源泉,而資金的有效使用投資則是企業(yè)產生持續(xù)生命力的基礎。因此自公司制產生以來,公司的投資決策就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理想條件下的融資選擇,即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完美替代,投資規(guī)模將獨立于融資方式,投資項目的取舍只依賴于投資項目獲得凈現(xiàn)值(Net present value,NPV)為正的投資機會(如圖A),直到資本成本等于投資的邊際收益時,企業(yè)才停止投資。由此,也引發(fā)了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企業(yè)投資決策的關注。但在真實世界里,企業(yè)

2、的實際投資往往偏離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表現(xiàn)之一就是投資不足。投資不足造成企業(yè)價值下降和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與理想狀態(tài)下“投資的決策者勤勉,以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企業(yè)資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不存在浪費和閑置”等假設背道而馳。近50年來,西方學者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融資約束、代理沖突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投資不足產生的原因,可謂碩果累累。而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fā)展,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對投資不足問題的作用機制也開始受到關注。本文著重從代理沖突的角度對投資不足問題的研究進行總結,為債務契約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契約優(yōu)化和利益協(xié)調奠定基礎。二、 股東與債權人的投資偏好的差異投資不足(underinv

3、estment)指企業(yè)的實際投資規(guī)模低于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其實質是部分NPV為正的項目被放棄(如圖B),往往表現(xiàn)為債務積壓(debt overhang)。西方學者對“股東債權人”代理沖突影響公司投資行為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2年,F(xiàn)ama和Miller首次在財務理論一書中討論了股東和債權人沖突對企業(yè)投資決策上的影響。他們認為,當企業(yè)進行債務融資時,一個能夠最大化企業(yè)價值(股東財富與債權人財富之和)的投資決策并不能同時兼顧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和債權人財富的最大化。他們將此歸因于股東與債權人對投資項目的風險偏好不同。相對來說,債權人偏好風險較小,即收益不確定性較小的項目;股東則偏好風險較大,即

4、收益不確定性較大的項目 。所以,由于股東與債權人對項目風險偏好的差異,導致他們投資決策上的沖突,也是投資不足產生的根源。三、 債權人的代理成本與股東的逆向選擇由于信息不對稱,債權人難以真實評價股東投資行為的質量,并預計到股東存在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在投資過程中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因此簽訂債務契約的時候,債權人會直接要求降低債權的發(fā)行價格(即提高債權資金的成本),或者要求在債務合同中加入各種限制性條款以及讓股東承擔所使用的財務資源的溢價 (premium)等方式來防止股東的機會主義行為,以降低債務的代理成本,但這也可能引發(fā)股東的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使

5、一項可獲利的投資由于高額的債務成本而無法實施,造成投資不足(Stiglitz and Weiss,1981),如果這種債務的成本過高,企業(yè)就會放棄債務融資。審視債務的代理成本和股東的逆向選擇問題,我們不得不重新回顧1976年Jensen和Meckling的發(fā)現(xiàn):“股東具有投資于高收益、高風險項目的動機,特別是在企業(yè)負債比例較高時,這種動機就更強烈。因為項目成功時,股東可以獲取大部分利益;而如果失敗,則由債權人承擔大部分成本。因此,股東具有以低風險為保證來發(fā)行所謂的低風險債務,然后去從事高風險投資的傾向,借此實現(xiàn)財富從債權人向股東的轉移,這種現(xiàn)象也被稱作資產替代(assets substitut

6、e)”。而Myers在其1977年的研究中也異曲同工地指出,高負債率可能使NPV為正的項目被舍棄,而降低了企業(yè)的價值。他認為:股東和經理人因收益被債權人獨占或大部分被債權人獲得而不愿對該項目進行融資,并承擔成本;由于高負債率使得債務的市場價值比名義價值更低(稱為風險負債),盡管一些NPV為正的項目使債務的市場價值可以上升到相應的名義價值,卻不能給股東帶來任何收益,那么只有投資項目在NPV為正且高于負債的名義價值的時候才被采納(如圖B)。上述觀點也得到了Bekovitch和Kim(1990)的證實。實際上,因為創(chuàng)造的大部分價值只夠支付給債權人來重新獲得貸款,風險負債的功能就像對從新投資項目中獲利

7、所征得的一種稅(Stein,2001)。這樣,有負債的企業(yè)可能不會為所有NPV為正的投資項目融資,因此導致了成長機會的喪失,進而損害了企業(yè)的長期價值。針對Myers在1977年提出的觀點,N. Moyen(2005) 通過一個動態(tài)隨機的框架(dynamic stochastic framework)內,用稅收減少的收益和承受負債的成本,檢驗企業(yè)的投資和融資決策,量化了債務積壓問題。他分別計算了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的積壓成本,并發(fā)現(xiàn):在投資機會不佳的時候,長期債務導致的投資不足會更嚴重,而隨著投資機會的增長,這個問題會得到改善;相反,短期債務引發(fā)的投資不足問題卻在投資機會好的時候較為嚴重,而隨著機

8、會增加,企業(yè)盡管可以充分利用稅盾優(yōu)勢,但仍會發(fā)生投資不足問題。而Nengjiu Ju和Hui Ou-Yang(2006)在動態(tài)考慮多期債務合約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如果企業(yè)一次性發(fā)放債券,在債券生效以后公司就有資產替代的動機;如果公司定期發(fā)布債券,為了利用未來發(fā)布債券的節(jié)稅優(yōu)勢,公司就沒有資產替代的動機。同時,他們也發(fā)現(xiàn),由于現(xiàn)在實施的投資在未來會給股東帶來收益,投資不足問題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消除。    圖A 完美市場中投資者的可行集 圖B 債權人和經理利益沖突下的投資可行集 四、 股東的風險規(guī)避股東的風險規(guī)避(risk avoidance)態(tài)度,也是投資不足的

9、一個主因。這是由于股東擔心過多的風險投資將增加企業(yè)控制權被轉移的風險和破產風險,而不充分利用企業(yè)的成長機會,放棄了一些投資項目,使投資規(guī)模低于最優(yōu)規(guī)模引發(fā)投資不足。風險規(guī)避為負債水平高的企業(yè)和沒有充分利用投資機會的企業(yè)采取了保守的投資策略提供了解釋。例如在一個實行杠桿收購(leverage buy-out,LBO)的企業(yè),進行杠桿收購以后,因為股東擔心在他們充分利用那些促使他們進行收購的成長機會之前失去對企業(yè)的控制權,所以一些有風險的投資會被舍棄。當然,風險規(guī)避動機也有助于理解為什么新興企業(yè)具有高成長潛力,而負債水平又比那些成長機會有限或者無成長機會的企業(yè)低很多。這是因為新興企業(yè)可能受益于革新

10、戰(zhàn)略,但當他們通過債務融資的時候,也不得不面對保守的投資戰(zhàn)略和積極的擴張戰(zhàn)略之間的權衡,前者有損于企業(yè)的成長機會,而后者卻可能迫使企業(yè)破產。Brito和John(2002)就證實,這類新興企業(yè)因為擔心失去對企業(yè)的控制,而不實施那些實際上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但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同時會避免進行債務融資。五、 我國的實踐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我國企業(yè)的數(shù)量還是規(guī)模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企業(yè)間的競爭加劇,企業(yè)的經營也面臨著重重危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企業(yè)的價值已經刻不容緩。因此,協(xié)調股東和債權人對投資政策的選擇,避免投資不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可喜的是,股東和債權人之

11、間的代理沖突對投資不足的影響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例如:童盼和支曉強(2005)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法考察了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債權人利益沖突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彭程和劉星(2006)利用實物期權的方法,分別建立了以股東利益最大化以及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時的負債企業(yè)多元化投資模型。這些學者模型化了股東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沖突對企業(yè)投資行為影響的機理。然而,目前根據我國特殊的代理問題解析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實證證據仍較為欠缺。這主要在于對投資不足的界定較為困難,由于無法獲知企業(yè)的最優(yōu)規(guī)模,仍然難以在實證檢驗時對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的進行明確的區(qū)分?,F(xiàn)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沿用Vogt(1994)的方法,根

12、據標準化現(xiàn)金流量與投資機會交互影響系數(shù)的符號來區(qū)分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盡管對研究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問題做出了貢獻,但一定程度上卻是一種對真實情況的折衷。此外,通常企業(yè)的投資行為可能是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利用截面數(shù)據和最小二乘法(OLS)提供實證檢驗顯然不能刻畫真實的投資行為,隨著廣義矩估計(GMM)、糾偏最小二乘法(LSDVc)等技術的發(fā)展,相信通過面板數(shù)據(panel data)提供的實證證據將更具說服力。參考文獻:1 童盼、支曉強:股東-債權人利益沖突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模擬研究,管理科學2005年第10期。2 彭程、劉星:代理沖突下企業(yè)多元化投資行為的實物期權分析,中

13、國管理科學2006年第10期。3 Berkovitch, E., and E.H. Kim,“Financial contracting and leverage induced over- and underinvest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Finance,1990.4 Brito J. A., John K.,“Leverage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 risk avoidance induced by risky debt”,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alomon Ce

14、ntr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2002.5 Fama, E.F., and M.H. Miller, “The theory of financ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1972.6 Jensen, M.C., and W.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7 Modiglian

15、i, F., and Miller M. H.,“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8 Myers S.,“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5, 1977.9 Nathalie Moyen, “How big is the debt overhang problem?”, Journal of Economic Dy

16、namics & Control, 2005.10 Nengjiu Ju and Hui Ou-Yang, “Asset substitution and underinvestment: a dynamic View”, SSRN Working Paper. April, 2006.11 Stein J.“Agency,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Constantinides G., Harris M.,Stulz R. (a cura di),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North-Holland, Amst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