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人物理論學說部分_第1頁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人物理論學說部分_第2頁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人物理論學說部分_第3頁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人物理論學說部分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人物理論學說部分一、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1、目標模式泰勒(美國)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1)確定課程目標; ( 2)根據(jù)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經(jīng)驗) ;(3)根據(jù)目標組織課程內容(經(jīng)驗);(4)根據(jù)目標評價課程。實質是以目標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稱為“目標模式”。 2、斯騰豪斯(英國)的過程模式只是一種理論模型,缺乏可操作性。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1、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培養(yǎng)個性相結合。2、穩(wěn)定并加強基礎教育。(課程的社會化、 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強實踐性, 由“雙基” 到“四基” )3、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強課程

2、科學性與人文性融合。4、加強課程綜合化。5、課程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加強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6、課程法制化。三、夸美紐斯(捷克)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教育觀點如下:1、“泛智”教育。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2、教育適應自然。3、班級授課制。4、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tǒng)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教學原則。四、赫爾巴特(德國)“現(xiàn)代教育學之父” “科學教育學之父” 、傳統(tǒng)教育學派 1806 年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1、把道德教育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

3、學的基礎。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概念。4、教學四段論即明了、聯(lián)合(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 形成傳統(tǒng)教育 “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特點。五、杜威(美國)現(xiàn)代教育學派提出“新三中心論”即“兒童中心” (學生中心) “活動中心” “經(jīng)驗中心” 。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jīng)驗的改組或改造。還提出“學校即社會”。2、從“教育即生活”中引出“教育無目的論”,“教育的過程,在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從做中學六、蔡元培“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2、美育代宗教七、陶行知“偉大的

4、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 。八、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三大流派1、布魯納結構教學論( 教育過程),“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2、贊科夫小學教學改革實驗,出版教學與發(fā)展,提出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是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fā)展的原則。3、瓦·根舍音范例方式教學理論。九、教育目的理論1、個人本位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發(fā)展孟子、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馬利坦、赫欽斯、奈勒、馬斯洛、薩特等。2、社會本位論教育以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

5、展為最高宗旨荀子、柏拉圖、赫爾巴特、涂爾干、納托普、孔德、巴格萊等。3、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十、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總的精神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未來國家、社會發(fā)展的主人,其基本點主要表現(xiàn)在: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堅持全面發(fā)展;3、培養(yǎng)獨立個性;4、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第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為指導思想;第二,具有鮮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堅持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十一、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皮亞杰的理論核心是 “發(fā)生認識論” ,兒童對環(huán)境做出的適應性變化并不是消極被

6、動的過程,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的積極構建過程,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的圖式基礎上,通過同化、 順應和平衡,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皮亞杰將個體認知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02 歲)感知運動圖式、2、前運算階段(27 歲)泛靈論、不可逆、不守恒、自我中心、3、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守恒性、脫自我中心性、可逆性、.4、形式運算階段(11 歲 成年)十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1、“歷史文化”發(fā)展理論的基本觀點2、心理發(fā)展的實質與“內化說”(內化說是維果茨基心理發(fā)展觀的核心思想)3、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與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異。4、“教學應走在發(fā)展前面”教學在發(fā)展中起主導

7、作用;教學創(chuàng)造著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最佳效果產生于最近發(fā)展區(qū)。5、適時輔導學生是教學的必由之路支架式教學。十三、埃里克森(美國精神分析學家)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八階段)1、 基本的信任感 對 基本的不信任感( 01.5 歲)培養(yǎng)信任感2、 自主感 對 羞恥感( 23 歲)培養(yǎng)自主性3、 主動感 對 內疚感( 45 歲)培養(yǎng)主動性4、勤奮感 對 自卑感( 611 歲)培養(yǎng)勤奮感4、 自我同一性對 角色混亂( 1218 歲)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十四、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為, 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新經(jīng)驗的過程。(一)巴甫洛夫經(jīng)典型條件反射說刺激的泛化相似的刺激;刺激的

8、分化相似刺激不反應;消退不強化、減弱、消失; 恢復未經(jīng)強化而自動重現(xiàn)(二 )桑代克聯(lián)結試誤學習理論( 1)學習的實質是形成情境與反應的聯(lián)結;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常識錯誤的過程。( 2)三條學習的原則:準備律指聯(lián)結的加強與削弱取決于學習者的心里準備和心理調節(jié)狀態(tài)。 練習律指刺激與反應之間聯(lián)結會由于重復或練習而加強,不重復或練習,聯(lián)結的力量就會減弱。 結果律指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可因導致滿意的結果而加強,也可因導致煩惱的結果而減弱。( 3)教育意義:許學生犯錯誤,鼓勵多次嘗試,從錯誤中學習,獲得的知識更牢固。任何學習都應該在有準備的條件下進行,不搞“突然襲擊”。(準備律)學習過程中,應

9、加強合理的練習,并在學習結束后不時地進行練習。(練習律)在識記教育中,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得到自我滿足的積極效果。(效果律)(三)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1)斯金納把行為分為應答性行為(由特定刺激引起)和操作性行為(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lián)系自發(fā)做出的隨意反應) 。強化: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連續(xù)強化和間隔強化、固定比例強化和變化比例強化等。逃避條件作用和回避條件作用 消退懲罰:通過厭惡性刺激來降低反應在未來的發(fā)生概率,包括呈現(xiàn)性懲罰和消除性懲罰。根據(jù)操作性條件作用論,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性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方法來消除消極行為,同時應慎重地對待懲罰。.( 2)程序性教

10、學是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學習理論運用教學的典范。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思想和方法為計算機輔助教學( CAI)奠定了基礎。程序教學原則有:小步子原則;積極反應原則;自定步調原則;及時反饋原則;地錯誤率原則。( 3)普雷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則, 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 “只要寫完作業(yè),就可以出去玩” “必須完成作業(yè)才能看動畫片” 。(四)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1)學習的實質是觀察學習,即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的結果觀察,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反應行為得到修正的過程。( 2)對強化的重新解釋接強化:觀察者因表現(xiàn)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

11、化。自我強化:對自己表現(xiàn)出的符合或超出標準的行為進行自我獎勵。十五、認知派學習理論認知派學習理論認為, 有機物獲得經(jīng)驗的過程是通過積極主動地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一)苛勒完形頓悟學習理論(頓悟就是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景、特別是目的物之間的關系) 學習的實質是形成新的完形;學習過程是頓悟過程??隙酥饔^能動作用, 把學習視為主動構造完形的過程, 強調觀察、 頓悟和理解等認知功能的作用。(二)托爾曼符號學習理論學習是有目的的,是對期望的獲得;學習是對完形的認知,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三)布魯納認知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認知結構教學理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

12、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1)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2)教學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3)發(fā)現(xiàn)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fā)現(xiàn)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給學生提供有關的學習資料,人讓學生通過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發(fā)現(xiàn)知、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學方法。(四)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1)學校中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但他更強調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意義的學習的本質是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觀條件,指受學習材

13、料本身性質的影響。主觀條件,受學習者自身因素的影響。( 3)奧蘇伯爾提出“先行組織者”的概念,即先于某個學習任務本身呈現(xiàn)的引導性學習材料。(五)加涅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學習過程是一個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即學習者對來自環(huán)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的過程。他把學習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動機階段、了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十六、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馬斯洛、羅杰斯)人本主義強調研究人類知識的內在自我, 不主張用客觀的方法研究那些表面性的東西;強調意向性在人格與行為研究中的重大意義,注重心理學研究與人類生活實際相結合。 1、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將學習分為無意義學習和

14、有意義學習)2、學生中心的教學觀(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教師角色是“助產士”和“催化劑”)十七、構建主義學習理論1、強調知識的動態(tài)性。2、強調學習的主動構建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三方面。3、非常強調學習者本身已有的經(jīng)驗結構。十八、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1、建立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2、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3、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4、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5、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6、依據(jù)學習結果的反饋,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好的愿望;7、興趣在第一課堂及第二課堂中共同培養(yǎng)。十九、學習策略邁克卡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

15、的方案。1、認知策略信息加工的策略復述策略 (運用內部語言重現(xiàn)學習資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圈點、畫線)精細加工策略(記憶術、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運用背景知識,聯(lián)系客觀實際)組織策略(歸類策略、剛要策略)2、元認知策略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策略元認知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調節(jié),包括元認知認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 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調節(jié)策略。二十、品德發(fā)展的基本理論(一)皮亞杰(瑞士)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對偶故事法兒童道德的發(fā)展經(jīng)歷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發(fā)展過程。( 10 歲時分水嶺)1、自我中心階段( 25 歲)2、權威階段(他律道德階段68 歲)3、

16、可逆性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0 歲)4、公正階段(1012 歲) (二)科爾伯格品德發(fā)展階段理論.道德兩難故事法(海因茨偷藥,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做出判斷)1、前習俗水平(幼兒園和小學中低年級)服從與懲罰的到的定向階段;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2、習俗水平(小學中年級一直到青年成年)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3、后習俗水平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二一、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一)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1)強化法( 2)代幣獎勵法( 3)行為塑造法( 4)示范法( 5)處罰法( 6)自我控制法(二)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法(雅各布松)應

17、對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 2)系統(tǒng)脫敏法(沃爾帕)進行全身放松訓練;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3)肯定性訓練(自信訓練、果敢訓練) ,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 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尊重別人的權益, 發(fā)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三)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1)認知療法建立求助的動機;適應不良認知的矯正;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念的競爭,用新的認識對抗原有的認知;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 2)來訪者中心療法(患者中心療法 羅杰斯 坦誠和諧、無條件積極關注和感情移入性理解)( 3)理性情緒療法( BET,又稱合理情緒療法,由艾利斯創(chuàng)立,

18、是認知療法的一種,采用行為主義治療方法)人本主義傾向( “自己拯救自己” )教育的傾向(是一種教育的治療模式,強調理性、認知的作用)人們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總結起來有三個特征: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之極。ABC 理論: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 B個體對 A 的信念、觀點。 C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C 由 B 決定,當 B 是一個非理性的概念,就會造成負向情緒。若要改善,就必須駁斥( D)非理性的信念 B,建立新觀念并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 E)。二二、偶(突)發(fā)事件管理(突發(fā)性、急迫性、多樣性)( 1) 處理的原則:教育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冷處理原則。(

19、 2)處理的方法:沉著冷靜面對;機智果斷應付;公平民主處理;善于總結引導。.二三、班隊活動(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 在教育者引導下、 由班級學生或少先隊成員共同參與,在學科教學以外時間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 )(一)基本原則:教育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多樣性原則;計劃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可行性原則;創(chuàng)造性原則。(二)類型:( 1 )班級活動晨會活動班會活動其他活動(2 )主題教育活動(3)少先隊活動(三)班級活動途徑:要注意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班級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生活實際、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各類節(jié)假日和紀念日相結合。二四、課外活動(一)含義及種類:是指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以外,利用課余時

20、間,對學生進行的各種有目的、 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包括社會實踐活動、 學科活動(主體)、科技活動、文學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課外閱讀活動等。(二)特點:自愿性;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廣泛性。(三)基本要求: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要多樣化,要富有吸引力;發(fā)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因地因校制宜二五、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認知領域(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情感領域(接受、反應、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tǒng)、價值體系

21、個性化) 、動作技能(知覺、模仿、操作、準確、連貫、習慣)二六、學習遷移的種類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jīng)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1) 根據(jù)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分為正遷移、負遷移、零遷移( 2)根據(jù)遷移發(fā)生的方向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3)根據(jù)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為水平遷移、垂直遷移(不同層次)( 4)根據(jù)遷移內容的不同分為一般遷移(原理原則態(tài)度) 、具體遷移(日月明、加減法四則)( 5 )根據(jù)遷移的程度分為自遷移(相同情境) 、近遷移(相似情境) 、遠遷移(不相似情境)( 6)根據(jù)遷移的路徑分為低路遷移、高路遷移。( 7)根據(jù)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

22、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重組性遷移二七、學習遷移理論(一)形式訓練說(最早的學習遷移說)德國的沃爾夫 官能心理學 遷移是無條件的、自發(fā)的。(二)相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斯遷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需要共同要.素。 (三)概括化理論(經(jīng)驗類化說)賈德“水下打靶”實驗(四)關系理論說(關系轉換說)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小雞覓食”實驗認為遷移是學習者突然認識到兩個學習經(jīng)驗之間的關系的結果,是對情境中各種關系的理解和頓悟。(五)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奧蘇伯爾在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二八、影響遷移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特點;(

23、 2)原有的認知結構; (奧蘇伯爾 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 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jié)、控制的元認知的策略對遷移有重要影響) ;( 3)對學習情境的理解;( 4)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心向) ;( 5)學習策略的水平;( 6)智力和能力;( 7)教師的指導。二九、促進教學遷移的教學設計(一)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 1)精選教材,提高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突出知識的組織特點。(結構化、一體化、網(wǎng)絡化)(二)合理編排教學方式,促進遷移。(三)教授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三十、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一)

24、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結合(間接性規(guī)律);(二)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雙邊性規(guī)律);(三)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發(fā)展性規(guī)律);(四)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教育性規(guī)律)。三一、教學過程的結構(即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一)激發(fā)學習動機;(二)領會知識(中心);(三)鞏固知識;(四)運用知識;(五)檢查知識三二、課堂教學導入類型(一)直接導入開明宗義,指點主題,直截了當;(二)經(jīng)驗導入建立學生已有經(jīng)驗與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三)故事導入講解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事,引發(fā)學習動機。(四)直觀導入講授新課前,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表、.幻燈片、電視等,引起學生興趣,再

25、從觀察中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研究問題情境的導入方法。 (五)設疑導入設置懸念,提出問題(六)活動導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操作、游戲等三三、學習動機理論(一)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強化是引起動機的重要因素;采用強化原則,通過獎勵與懲罰措施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二)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 1)缺失性需要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 2)成長性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如果學生沒有感受到老師的尊重, 或是缺少老師的關心, 他們可能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可能會缺乏等強烈的學習動機。因此最為一名教師,要能給與學生盡量多的尊重與愛。(材料分析)(三)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1、力求成功的

26、動機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2、避免失敗的動機選擇非常容易成功或非常困難的任務。3、教育啟示根據(jù)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合理安排任務難度。(四)成敗歸隱理論韋納1、六種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部環(huán)境。2、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與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歸因3、不利歸因習得性無助總把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 最有利歸因努力程度歸因努力而成功,愉快;努力而失敗,也應鼓勵。4、教育啟示指導學生正確歸因,重塑自信。(五)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1)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于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 結果期待對自己行為會導致的結果的推斷效能期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