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視劇與文學作品對比為例論視覺藝術解讀_第1頁
以影視劇與文學作品對比為例論視覺藝術解讀_第2頁
以影視劇與文學作品對比為例論視覺藝術解讀_第3頁
以影視劇與文學作品對比為例論視覺藝術解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以影視劇與文學作品對比為例論視覺藝術解讀    論文網(wǎng)   作者:陳文   2012-1-9 12:57:16       摘 要 影視藝術作為多媒體藝術的一個分支,囊括了視覺表達、聽覺表達。而作為影視劇形式出現(xiàn)的影視藝術是一種較為大眾化的視覺藝術表現(xiàn)形式。文學作品的存在是以純文字表達為主,但是其作為改編影視劇的劇本亦非常普遍。本文以影視劇藝術表達和文學作品的藝術表達為例,以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藝術表達形式作為對比,分析其視覺藝

2、術與文學藝術各自獨特的表達與解讀方式,論證影視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的欣賞模式之異同和互補,從而讓讀者了解視覺藝術的獨特解讀方式。關鍵詞 影視藝術;劇本;文學藝術;視覺藝術影視傳媒藝術作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視覺藝術表現(xiàn)方式,存在于群眾生活的各個角落。由于影視劇的內容有許多來源于文學作品,因此對于文學作品的改編也與影視劇同時出現(xiàn)在了歷史舞臺上。影視劇之欣賞方式雖然來源于視覺和聽覺,但是其視聽表現(xiàn)還是依托于內容和情節(jié)的貫穿,所以劇本應需要而出現(xiàn)。劇本的作用是介于文字藝術和媒體藝術的轉換。影視劇導演往往需要物色到一個合適的故事架構,將其加工潤色,變成富有表現(xiàn)性的影視藝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轉

3、換作用的就是劇本。劇本的文字表達方式是在保證原有文學作品故事的情節(jié)和架構的基礎上,采用大量的對白和旁白,而將文學作品改變?yōu)橛耙晞。袝r也根據(jù)影視劇的需要改變一些文學作品原有的結構和內容。改寫劇本作為一個由文學藝術表現(xiàn)演化為視聽覺藝術表現(xiàn)的過渡階段,其省略了文學語言中慣用的大量修飾性描寫和烘托氣氛的表現(xiàn)語言,文字轉換得更為簡練和準確,以大量的對白為主體,旁白只補充具體場景、細節(jié)以及輔助人物心理變化的表達。并且根據(jù)影視劇的表現(xiàn)方式特點變化,將需要強調的劇情予以強調,省略的則需要刪除。劇本是實現(xiàn)由文學表達到視聽傳達的一個轉換過程。為什么在影視劇與文學作品中需要存在劇本這一過渡方式呢?這與視覺藝術及文

4、學藝術各自的表達方式和欣賞過程的關系密不可分。文學語言所側重描寫的精神層面,往往與其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有一定出入,其原因依然源于文學語言表達與視覺表達方式的差異。文學藝術作品的主旨傳達更明確地指向人的精神層面,其欣賞過程也是通過閱讀而在大腦中構建一個虛擬的場景,達到的精神上的愉悅。在閱讀中,欣賞者通過文字描述的場景和細節(jié),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貫穿在故事情節(jié)架構之上的想象世界,這個世界里的時間和空間,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應文字的描繪而生。最特別的是,由于閱讀者各自的想象空間不同,對文字的理解不同以及種種差異,造成了這個虛構的故事在每個閱讀者腦海中的情景再現(xiàn)都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一部優(yōu)秀

5、的長篇小說尤其善于架構這種想象空間,無論是人物角色還是故事情節(jié)都描繪得真實動人,給閱讀者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共鳴,從而使文學作品得到高度的贊譽。影視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通過人物的表演、場景配合、鏡頭切換等,更具有視覺的直觀感,其情景的變換、人物的對白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通過視覺和聽覺去傳達的,往往在劇本改編過程中,更多的表現(xiàn)語言注重的是視覺和聽覺效果,而一部電影的時間長度往往不能涵蓋其改編文學作品的全部主旨,因而進行了有選擇地演繹,所以其精神內容的含量相對文學作品會有所不同,而相對的,其視覺表現(xiàn)性會大幅度增加。對于視覺藝術形式范疇內的影視劇而言,更多的表達方式是通過視覺可見的畫面、構圖、色彩以及人

6、物表演,和聽覺的背景音效烘托的氣氛、對白等來呈現(xiàn)。而從欣賞者的角度說,一部成功的影視劇一定具備以下幾個要點:第一,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視覺效果在所有視覺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都是第一位的,無論是2010年熱播的盜夢空間,還是2009年火爆的阿凡達,其鏡頭表現(xiàn)的視覺效果都堪稱美輪美奐。影視藝術的欣賞方式綜合了視覺、聽覺等感受,顯得更為真實,而影視劇中的虛幻場景也會因此顯得真實存在,這也是影視劇的一大魅力。在這個以視聽覺觀感為要點的影視劇藝術中,視覺是完全占據(jù)了主導地位的。早期的無聲電影就能夠證明這一點。第二,有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影視劇中除去大量的文學作品改編的情節(jié)以外,也有很多是專為影視劇而寫作的劇本,其

7、故事情節(jié)設計更適合于影視劇的表現(xiàn)需要。無論是改編的劇本,如紅樓夢飄哈利?波特等,還是為影視劇所創(chuàng)作的劇本,如瘋狂的石頭阿凡達等,都能拍出精彩的劇作,只要情節(jié)動人、真實,有其特有的藝術處理,能使觀眾產(chǎn)生共鳴。而影視劇中的真實又與現(xiàn)實的真實有一定的距離,與其說是完全的真實,不如說是一種脫離了現(xiàn)實的真實,其真實性更體現(xiàn)在人的本性方面,而不是是否合乎于現(xiàn)實。這一點,無論在影視劇還是文學作品中,其特性應該是相同的。以哈利?波特為例,在這部文學作品中,交代了主角哈利?波特從小失去父母,在養(yǎng)父母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因而心理上自然產(chǎn)生了一種擺脫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渴望。由此引出后來進入魔法學校的經(jīng)歷,銜接非常自然。小

8、說對于場景的描寫雖然十分精彩,但是對于人物的烘托一直是小說的重點。讀者往往會被小說中描寫的精彩場景吸引,投入其中,但是往往也清楚這并不是真實的世界,是構建于文字上的一個虛幻的世界,可是為什么能在虛幻世界中找到其真實性呢?原因是否在于小說的作者雖然描寫了一個魔幻的魔法世界,但是其世界的規(guī)則與人物行為方式,與現(xiàn)實世界密不可分,可以說是現(xiàn)實世界的投影與再現(xiàn)。其主角所涵蓋的性格特點以及行為方式會使人有明確的認同感,完全地符合人性。因此,雖然小說所表現(xiàn)的并不是現(xiàn)實世界,但是卻令人覺得真實、完整,有魅力。由此可看出,文學作品中吸引人的部分,在于以有特點的文字和情節(jié)所烘托出的氣氛和故事,表現(xiàn)了人性中最真實的

9、追求和探索。在魔法世界中,依然存在人性中最基本的真誠、誠實、向善等美德,是小說中最打動人的內容。而根據(jù)這部小說所改編的電影,與小說的步驟相同,內容也盡量真實地參考了小說的內容。其著重突出了小說所描寫的魔法世界的視覺再現(xiàn),通過精美的畫面將小說中描繪的魔法學校變成了視覺可見的現(xiàn)實場景,這是此部電影的賣點之一。電影通過視覺完善了小說所描述的各種人物形象和場景。而相對于小說的篇幅而言,電影未能完整交代各個故事情節(jié)中的細節(jié),而是只將幾個重點的場景和情節(jié)加以再現(xiàn)和完善。在視覺上可表現(xiàn)的內容中,比如魁地奇比賽,電影中的視覺效果似乎要超過小說中的描寫,鏡頭十分的精彩,人物表演也到位真實。但是人物角色的塑造相對

10、而言沒有小說中來得那么豐滿和完整,情節(jié)的豐富性也欠缺一些。這也是影視劇中不可避免的。雖然在原有文學作品的基礎上作了調整和改變,但是電影版的哈利?波特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票房,可視為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在此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閱讀過此部小說的讀者往往會去看這部電影,目的似乎是渴望看到小說中描寫的內容的真實視覺感受;而沒有閱讀過小說的觀賞者會在看過電影之后去閱讀這部小說,通過閱讀更深入了解電影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和故事的細節(jié),并且互相比較,選擇一種自己更為喜愛和接受的情節(jié)發(fā)展方式去認同。由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在文學藝術與視覺藝術的欣賞方式之間,存在著一種互補的關系。無論這部小說還是以小說改編的電影,都可

11、以說是各自領域中較為成功的范例,可以說同一個題材和故事,成就了一部文學藝術作品,也成就了一部視覺藝術作品。而兩者在各自領域的成功,說明了藝術作品不同的欣賞方式都有其市場。兩者都以其特有的表現(xiàn)語言描繪了一個超脫現(xiàn)實的世界,這個世界卻使身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觀眾和讀者產(chǎn)生了共鳴,這種真實應該界定為是一種人性角度的真實,而并非現(xiàn)實的真實。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文學作品,能夠引起共鳴和感動的都是這種真實的存在。這種真實,在小說和影視劇中,又有著不同方式的表達。文學藝術化的表達,在于通過文字所構建的精神空間,其更能表現(xiàn)出人性中的真實,是因為沒有視覺的界限后,讀者自由閱讀而產(chǎn)生的精神景象更接近于自己所認知的真實世界,

12、因而在視覺藝術已經(jīng)近乎泛濫的今天,文學藝術依然有其廣泛的市場生存空間。而視覺藝術的表現(xiàn)更多是通過視覺可見的場景或者物體,為了擺脫真實物體所帶來的界限和視覺認知中人本身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界限,往往在視覺藝術中會出現(xiàn)以往視覺經(jīng)驗不多見的表現(xiàn),例如影視劇中的魔幻場景和人物的出現(xiàn)。這種視覺經(jīng)驗外的視覺形象往往由視覺經(jīng)驗內的形象元素的打破重組而產(chǎn)生,因而令人有一種似乎見過,而又不認識的新的視覺感受,這種藝術表現(xiàn)方式是視覺藝術所特有的,存在于包括影視劇藝術在內的幾乎所有視覺藝術形式中。這種全新的視覺感受帶來了和文學藝術完全不同的欣賞經(jīng)驗,因而其互相之間是不可取代的。同時,也因此存在了互補的特性:文學藝術中特有的故

13、事架構、場景描述和幾乎沒有界限的想象力,給了視覺藝術豐富的表現(xiàn)空間;而視覺藝術中這種特有的帶有視覺沖擊力的表達,也進一步表達了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想象。兩者相輔相成,從而可以共同獲得市場,共同成功。由以上的論證可得出結論:影視劇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其表現(xiàn)語言更注重將視覺可見的內容作藝術處理而表達,觀賞者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欣賞,需要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化處理。其表現(xiàn)內容是基于真實人性化的視覺再現(xiàn)。文學作品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更強調通過文字閱讀給讀者所造成的精神想象空間的完整與真實,這種真實通過文字表達以及閱讀者各自的想象力來存在,其表現(xiàn)內容最終也是人性化的真實再現(xiàn),而不是簡單的現(xiàn)

14、實世界的照搬。這兩種表達方式各不相同,而欣賞方式也不同,但是可互為補充。無論哪一種表現(xiàn)方式中,基于人本性中的真實體現(xiàn)都是最為重要的。作為視覺藝術的欣賞方式而言,這種真實并不會因解讀方式的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參考文獻1 張宗偉.中外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2 Susanne K Langer.藝術問題M.滕守堯,譯.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3 美魯?shù)婪?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汪流.電影編劇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5 美喬治?布魯斯東.從小說到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6 英理查德?豪厄爾斯(Richard Howells).視覺文化M葛紅兵,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俄康定斯基.藝術中的精神M李政文,等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8 俄瓦?葉?哈利澤夫.文學學導論M周啟超,王加興,黃玫,夏忠憲,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9 美魯?shù)婪?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作者簡介 陳文(1982 ),女,陜西咸陽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碩士,西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